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B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B卷解析版01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B卷解析版02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B卷解析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B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B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B卷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一代代青年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烙下奋斗的印记:国难当头的奔走nà______喊,抗日战场的歼击顽敌,建设工地的激情yǒng______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先锋队的旗zhì______。
    ②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从妙手回春的抢险救灾前线,到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一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成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③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大国之崛起呼唤青春之力量。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有责任,敢担当,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1.选文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披荆斩棘(jí) B.百折不挠(ráo)
    C.烙(luò)下 D.歼(qiān)击
    2.根据选文第①段的拼音写汉字。
    nà   喊 yǒng   跃 旗zhì   
    3.选文第②段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赋予 B.妙手回春 C.风流 D.鞠躬尽瘁
    4.给选文第③段方框处加上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处是(  )
    中华民族始终有着A《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B;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C?还是奋斗D?
    A.A B.B C.C D.D
    【答案】1.A
    2.呐;踊;帜
    3.B
    4.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方言误读;形声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造句;逗号;问号;引号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我国是多民族,地大物博,方言众多,部分词语的读音方言区与普通话是不一样的,方言区的同学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特别关注自己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部分。另外,汉语里大部分汉字都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 的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我们不能单纯从声旁去推断汉字的读音。(2)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义,我们理解了词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词语的运用要明白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不要前后矛盾。不要错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4)本题考查对引号、逗号的正确运用。引号和书名号有时容易混淆: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所以书名号里面可以是书籍的名称,电影、戏剧、文章、电影、电视剧、报刊、文件等。引号主要表示引用;还可以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逗号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句子中的一般停顿用逗号,选择问的前面一句停顿用逗号。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区分。
    1.A.正确;B.百折不挠(ráo)——náo;C 烙(luò)下——lào;D.歼(qiān)击——jiān。
    故答案为:A。
    2.呐喊(nà hǎn):大声呼喊。踊跃(yǒng yuè):跳跃;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旗帜(qí zhì):旗子;比喻榜样或模范。
    故答案为:第1空、呐;第2空、踊;第3空、帜。
    3.A.赋予:交给;给予。本句用来形容时代交给青年的历史责任,使用正确;B.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本句用来形容抢险救灾前线,对象误用,使用不正确;C.风流:有才华的;杰出的。本句用来形容奥运赛场上的健儿,使用正确;D.鞠躬尽瘁: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本句用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人为人民幸福尽心竭力的奉献,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4.A.“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引用,要用引号;B.本处表示句中的一般停顿,要用逗号;C.选择性问句的前一处,要用逗号;
    故答案为:D。
    5.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写作对象特点鲜明,生动形象。请你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话。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对“风”的描写——风越来越狂,在天地间横冲直撞。树林像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备选词语:秋雨 烈日 湖水
    【答案】示例一: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毫无保留地滋润了大地万物。秋雨给每个孩子带来快乐。他们在秋雨中嬉戏,即使是雨水把它们的头发、衣服打湿了也不觉得冷。
    示例二: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示例三:湖水是那么的宁静,使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湖水是那么的绿,从山上眺望那湖水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是那么的清,清得能望见湖底的石头和水中的鱼儿。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从备选词语中选择其一写一段话。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的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多感官描写、点面结合等。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如要描写“秋雨”,可写其他景物、事物(树上的叶子飘落、路上行人稀少、小区里有儿童嬉戏等)来衬托。注意语言通顺、优美、有条理、表达清晰。
    故答案为: 示例一: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毫无保留地滋润了大地万物。秋雨给每个孩子带来快乐。他们在秋雨中嬉戏,即使是雨水把它们的头发、衣服打湿了也不觉得冷。示例二: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示例三:湖水是那么的宁静,使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湖水是那么的绿,从山上眺望那湖水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是那么的清,清得能望见湖底的石头和水中的鱼儿。
    【点评】本题考查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运用(表达)的能力。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的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多感官描写、点面结合等。作用:给人直接、真实、具体的感觉。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作用: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6.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内容,按要求答题。
    (1)下图概括了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
    (2)“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你结合小说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
    【答案】(1)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暴风雨所诞生的
    (2)示例:保尔因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不能参加工作,曾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开始了文字创作。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保尔有过多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特别是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后,保尔才重新站了起来。保尔双腿瘫痪后又双目失明,后来他申请定居在莫斯科,在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保尔开始拿起新的武器——文学创作,他写的小说《暴风雨所自诞生的》得以顺序出版。保尔重新回到战斗行列,开启新的生活。
    故答案为: 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暴风雨所诞生的 。
    (2)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形象的掌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的经历,验证了“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保尔在战斗和工作中,多次遇到生命危险,也受到过失恋的打击,但每一次都被他战胜了,这都体现了保尔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成长过程。示例一:保尔因长期参加战斗和超负荷工作,双腿完全瘫痪,只有右手还能活动,病情继续恶化,致使最终失明。但他并不气馁,决定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开始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但他写完的三章小说原稿不慎被邮局遗失,只好重新写作,书稿完成后,大受赞赏,即将出版。保尔终于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归到战斗的行列,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示例二:保尔和丽达曾经是一对恋人,但保尔把丽达的哥哥误认成她的丈夫。经过时间的发酵,两人虽然解开了误会,但保尔认为革命事业未竟之前不应该谈私人感情,两人最终分离。这一事件使保尔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与执着。
    故答案为: 示例:保尔因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不能参加工作,曾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开始了文字创作。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要牢记名著的内容,还要组织语言清楚有条理的表述。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的掌握。概括人物形象需要“瞻前顾后”,联系全文进行比较,全面分析,不能只看一处。评价人物要客观、全面,名著阅读一定要真阅读,平时也要适当练题。
    7.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班要组织一次“孝亲敬老”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你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宣传】请完成海报设计。
    ①为宣传海报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②你会选择什么内容的图片作为海报的配图?请说明理由。
    (2)【活动实施】请在横线上补写活动内容。(至少要有一项孝亲的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
    【答案】(1)①. 示例一:关爱老人,从心开始。示例二:对老人尽一份孝心,给社会添一分和谐。②. 示例:我选择的图片左边是一个小孩扶着老人,右边是甲骨文中的“孝”字,两者形似,更容易使我们理解“孝”的含义,易激发我们的想象能力。
    (2)示例:“孝亲敬老”问卷调查;“孝亲敬老”朗诵比赛。
    【知识点】漫画释义;广告标语;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海报设计。①要求为“孝亲敬老”海报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作答时,围绕“尊老、敬老、爱老”的主题来设计,语言简洁,富有鼓动性即可。示例: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
    ②本题考查图文选择能力。选择的图片,要能体现出“孝老敬亲”的主题来,图片应该以人物为主,还可以有象形文字等辅助性说法。如:我选择的图片是一位小女孩给一位老奶奶捶背的画面,图片简洁,通俗易懂,体现“孝”应当“从我做起”,应将“孝”付诸行动,而非口头上的道理。
    故答案为: ①. 示例一:关爱老人,从心开始。示例二:对老人尽一份孝心,给社会添一分和谐。②. 示例:我选择的图片左边是一个小孩扶着老人,右边是甲骨文中的“孝”字,两者形似,更容易使我们理解“孝”的含义,易激发我们的想象能力。
    (2)本题考查拟写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的主题“孝亲敬老”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两个活动形式即可。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且要有可操作性。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讲故事、问卷调查、征文比赛、诗文朗诵比赛、交流会、知识竞赛、图片展等,还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孝亲敬老”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孝亲敬老”倡议书等,总之要围绕“孝亲敬老”的主题来设计活动形式。示例:举行“孝亲敬老”主题演讲比赛;开展“我为父母做顿饭”活动。
    故答案为:第1空、示例:“孝亲敬老”问卷调查;第2空、“孝亲敬老”朗诵比赛。
    【点评】(1)本题考查海报设计。海报设计图画部分是美术的要求,而文字部分属于语文内容,图文配合则是二者交叉。拟写宣传语属于文字部分。宣传语要求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人们做什么,不希望人们做什么,必须明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内容要具体,紧扣主题,注意语言要简洁,一般在20字以内,通俗易懂,要巧用修辞,一般采用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妙传情意,要健康积极亲切友善。图文选择要围绕主题,图与文要相互映衬,要相互联系。(2)本题考查拟写活动内容。拟写活动内容要考虑活动的主题,一般采用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名称要简短、明确、新颖,易操作,要明确活动的主旨目的,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形式,体现活动主题或内容,注意内容要合理,易操作,可行。字数不宜过多,如有示例,仿照示例,表述形式与示例一致。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8.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三年初中生活转瞬即逝,毕业在即,同学们互赠书签作为留念。请你将书签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①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勿忘
    奋斗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希望
    惜时
    ⑦“   ,   ”,愿你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努力绽放生命的光彩。(《<论语>十二章》)
    ⑧“   ,   ”,愿你尝遍人间百味,依然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范仲淹《岳阳楼记》)
    豁达
    【答案】海内存知己;千里共婵娟;长风破浪会有时;会当凌绝顶;病树前头万木春;柳暗花明又一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知识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1、填上句,“己”不要写成“已、巳”;2、填下句,“婵娟”不要写成“蝉(禅)捐”;3、填上句,”长风“不要写成”乘风“;4、填上句,“凌”不要写成“临”“绝”不要写成“决”;5、填下句,“春”不要写成“村”;6、填下句,“村”不要写成“春”;7、8理解性默写,提示语“ 珍惜光阴,不负韶华 ”,“斯”不要写成“丝”,“昼”不要写成“骤”;9、10理解性默写,提示语“ 尝遍人间百味,依然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以”不要写成“已”,“己”不要写成“已、巳”。
    故答案为:第1空、海内存知己;第2空、千里共婵娟;第3空、长风破浪会有时;第4空、会当凌绝顶;第5空、病树前头万木春;第6空、柳暗花明又一村;第7空、逝者如斯夫;第8空、不舍昼夜;第9空、不以物喜;第10空、不以己悲。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无论是填上句或下句的一般性默写还是比较难一点的理解性默写,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题目中会出现许多限制语和重要提示语,要认真阅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准确理解;还要准确理解句意,特别要注意区分意思相近的句子;书写的时候要认真,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添字漏字,不要潦草不清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12.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答案】9.B
    10.①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
    ②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11.A
    12.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
    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文言文内容的把握须逐段读懂,然后进行归纳。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衬托、照应、白描、用典、渲染、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若是选择题,需要对每一道题认真仔细地分析,特别要细心,很多题往往就是一字或一词的错误。平时学习时要落实,弄明白各自的含义与作用。(4)本题考查用比较的方法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关注题目、语句的含义,抓抒情议论句,抓结尾句,并联系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
    【参考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多喜欢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远远的观看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吧。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A:查字典法,正确;B:“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枝蔓;故这里是错的;C:成语推断词义,正确;D:联系语境法,正确。
    故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①而:表转折,可是;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②之:的;鲜:少;闻:听说。
    故答案为: ①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②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11.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形容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本项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说法错误;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以莲自况,表达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项中“坚强不屈”说法错误;D.文章最后—句,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本项中“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周敦颐高尚的情操。根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操守;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作者要保持正直的品德;根据“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牡丹在文中象征着功名富贵,特意点明喜爱牡丹的人众多,表现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卢照邻的《曲池荷》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浮香绕曲岸”写荷之香气,比喻诗人的高贵品格。“圆影覆华池”意思是:美丽的荷花却被阴影覆盖,其艳质丽容得不到彰显,难为世人所知。比喻诗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第三层,“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最令人害怕的还不是这些美丽的事物被遮盖,而是担心无情的秋风提前到来。根据注释,可知卢照邻由于身体状况极差,长期仕途失意,面对人生,常常自悲。就像一朵亭亭玉立,艳压群芳,十分圣洁的荷花,其艳质丽容一直为阴影所覆盖,得不到世人的赏识。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并且所受到的压抑,以及诗人欲向社会展露才华的忧伤。
    故答案为: 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回家过年
    刘洪文
    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
    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
    ⑥我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
    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
    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⑪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⑫今年我决定回去,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
    ⑬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⑭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⑮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⑯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⑰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⑱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⑲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⑳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㉑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㉒“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㉓“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
    ㉔“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㉕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3.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导演说戏】你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图中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14.为帮助演员把握人物情感,你需要对下面句子的意蕴进行分析。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15.【电影拍摄】在拍摄第④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⑫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你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请说说这样拍摄的好处。
    16.小说中常常留有空白,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你认为在小说结尾处,应补上什么样的镜头来解释我流泪的原因,请把这处空白描绘出来。
    17.【观影互动】电影播出后,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13.与父赌气离乡;到家泪水长流
    14.母亲告诉儿子,你回来了,父母高兴,心里温暖。所以就不冷了。
    15.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这样形成一种对比。通过对比,更能展现出回家过年时家的温暖。
    16.示例:年末的每一天,父母在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小站上,看到经过的汽车总想着没有回家过年的儿子,但总是收获失望。想到此景,“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17.示例:不赞同这种行为。作为子女,不能与父母赌气,更不能为了所谓面子不回家过年。孩子回家过年是父母的念想。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对比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脉络的梳理。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结合上下文,要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从表达方式角度去分析。(3)本题考查对对比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对比有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是将同一时间点的几个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纵向对比是将一个(类)人、事、物在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特征、行为等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5)本题考查谈观点看法。谈看法答题格式一般是:开头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最后强调观点。
    13.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根据第⑤段“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第⑥段“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第⑦段“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概括得出:与父亲吵架赌气离家。根据第㉒段“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第㉓段“那往年呢?”、第㉔段“还不都一样。”、第㉕段“我的泪水流了下来……”可知,我明白了父母三年来的年末,父母都在那个小站上接我。想到前两年我没有回去,我留下悔恨的泪。据此概括得出:到家泪水长流。
    故答案为: 与父赌气离乡;到家泪水长流
    14.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把握。根据第⑲段“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可知,小站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温度肯定很低,父母二人站在寒风中等待自己的儿子,必定很冷。根据第⑳段“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可知,前两年,“我”没回来,父母不高兴,很失望,内心感到凄凉。据此分析,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看到儿子回家,从而放下心来的一位母亲形象。“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的言外之意即:你回来了,我们就高兴了,家里就充满了温暖。
    故答案为: 母亲告诉儿子,你回来了,父母高兴,心里温暖。所以就不冷了。
    1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第②段“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第③段“我羡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可知,儿时过年的情景带给人高兴,带给人温馨。根据第⑨段“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可知,三年的外出生涯是我痛苦的回忆。据此分析,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形成一种对比。通过对比,更能展现出回家过年时家的温暖。照应题目“回家过年”。
    故答案为: 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这样形成一种对比。通过对比,更能展现出回家过年时家的温暖。
    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第㉒段“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第㉓段“那往年呢?”、第㉔段“还不都一样。”、第㉕段“我的泪水流了下来……”可知,我明白了父母三年来的年末,父母都在那个小站上接我。据此可以展现出:三年来,年末的每一天,一对老人,在一个光秃秃的小车站上,不顾严寒,在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儿子。
    故答案为: 例:年末的每一天,父母在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小站上,看到经过的汽车总想着没有回家过年的儿子,但总是收获失望。想到此景,“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17.本题考查观点表达。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从亲情的角度说明理由。示例:我不赞同这种行为。不管子女多大,“家”永远是可以依赖的港湾。父母不会以金钱多少判断孩子的成就,维系亲情更需要的是沟通和陪伴。父母年龄大了,更需要孩子的陪伴。
    故答案为: 示例:不赞同这种行为。作为子女,不能与父母赌气,更不能为了所谓面子不回家过年。孩子回家过年是父母的念想。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
    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改动)
    【材料二】
    [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数据来源于《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和《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
    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必导致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的萎缩。
    (根据王晓敏《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
    【材料三】
    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跟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
    没有深阅读,阅读的很多内容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只有深入思考,深度挖掘,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也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阅读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起浅阅读来是呈几何增长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和一部分人的浮躁情绪,让深阅读变得困难。
    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㈠ 寻找关联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㈡ 纵向挖掘
    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
    ㈢ 精准转化
    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阅读的门槛。
    ㈣ 圈画批注
    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或内在的理解感悟转化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来实现你与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
    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书海无涯,采用何种方式阅读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
    (根据叶峰《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等文章改编)
    1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但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介质。
    B.2019~2021年,国民图书阅读率逐年增加,说明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
    C.利用数字化阅读工具进行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D.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追求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容易浅尝辄止。
    19.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浅阅读”流行的原因。
    20.有人认为纸质阅读就是深阅读,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根据材料三阐明理由。
    21.请你根据材料三,为小渝解决阅读困惑。

    【答案】18.D
    19.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阅读介质转变为以电子为主;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阅读;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
    20.不同意。阅读的“深”“浅”与所阅读的介质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对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才是深阅读。如果对一本纸质书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就是浅阅读。
    21.示例:可采用“精准转化”法,在阅读理解了《岳阳楼记》的课文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还可采用“圈画批注”法,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认真思考,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进行纵深的研究试阅读。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再细细品味,准确把握文章重点,再认真审题,找出试题对应的文段,筛选有效信息,作答。(2)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筛选信息重在读懂内容,细心寻找,稍加整合。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4)本题考查运用材料谈看法。答题格式一般是:开头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最后强调观点。
    18.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A.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中“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可知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介质。因此本项说法错误;B.根据材料二中国民综合阅读率的图表,可知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逐年增加,期刊、报纸阅读率逐年减少,说明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因此本项中“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说法错误;C.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中“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可知利用数字化阅读工具进行阅读,不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本项中说法错误;D.材料二最后一段: 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 ,但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 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浅阅读”流行的原因,在材料一和二中。结合材料一第②段中“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可概括为: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阅读介质转变为以电子为主;材料二第①段中“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直接引用或加以适当概括即可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阅读介质转变为以电子为主;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阅读;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
    20.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纸质阅读和深阅读有关联,但并非同一概念。因此认为纸质阅读就是深阅读的观点是错误的。答题时首先明确不赞同这一观点,然后根据材料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可见深阅读是指对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方式,与所阅读的介质是纸质还是电子屏幕没有直接关联。阅读纸质书,如果采取粗略浏览、娱乐式阅读方式,就是浅阅读;阅读电子书,如果进行反复揣摩、深入思考,也是深阅读。
    故答案为: 不同意。阅读的“深”“浅”与所阅读的介质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对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才是深阅读。如果对一本纸质书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就是浅阅读。
    21.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要求就《岳阳楼记》如何进行深阅读,推荐两种方法,共具体说明如何运用。可根据材料三中列举的“寻找关联”“纵向挖掘”“精确转化”“图画批注”四种方法进行选择,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如:可运用“寻找关联”法,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如某些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文言词语,可从其他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寻找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纵向挖掘”法,不要仅仅停留在阅读背诵课文上,对作者写此文的背景、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等,要通过查找资料,搞清弄懂,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故答案为:示例:可采用“精准转化”法,在阅读理解了《岳阳楼记》的课文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还可采用“圈画批注”法,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认真思考,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进行纵深的研究试阅读。
    四、写作(55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
    请以“ ▲ 里的文化”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这个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为提高同学们对劳动的认识,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劳动”的专刊,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你可以记叙一次自己的劳动经历,也可以介绍一项自己的劳动技能,还可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看法……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范文
    饺子里的文化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包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
    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
    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
    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锅里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范文:
    劳动让青春不留白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它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拥有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劳动的艰辛。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忘我劳动,永远谦虚永远力争上游的人。”当我来到中学的第一天,我就默默地记下了这样一句话:“用劳动经营青春,用勤奋经营人生。”简单的一句话,但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劳动让青春不留白。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心中闪烁着梦想,现在就是我们不懈劳动实现梦想的时候,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高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学习正可谓是我们现在的事业,而当我们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自己的事业中,那么我们的青春便不会流失,我们的努力也必将在似水的岁月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如果我们不在我们的学业上去付出,去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那这样的青春必然会稍纵即逝。珍视青春,热爱劳动,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流光溢彩!
    我们步入青春留华,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等于选择勤奋,无论将来如何,激扬的青春梦想最终都将沉淀成感恩的心在生命中驻足扎根。我们不要辜负自己的青春,我们的汗水见证着成长,丈量着价值,拥有劳动的青春将创造人生的奇迹,书写青春的乐章。
    我们满怀劳动的热情,将自己的青春在劳动中闪光。在这里,我们恪守同样的信仰,写下同样的承诺,怀揣同样的青春。纵使我们的一生平淡无华也无关紧要,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青春需要我们的倾心付出,而这付出就是一种努力,一种拼搏,因此我们的青春也会因为自己现在的劳动而变得充实美丽。
    让我们拿出拼搏的精神,奋进的激情,展现青春的风采,调和生命的色彩,奏出激昂的主旋律。
    劳动让青春不留白!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题目“ 里的文化”,“文化”的含义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从概念看,很抽象,且很宽泛,好像无从下手。根据材料“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可知文化包括生活、技艺、建筑、器具、文艺、道德素养等等。可从中选取一个方面的具体人、事、物等来立意和选材,就能扣紧题目,如古筝、茶艺、水饺等。立意上,应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自豪、赞美、传承等,进而表现文化自信。2选材构思。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根据材料的提示,将文化的内涵,缩小定位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如书法、剪纸、月饼等,然后回忆自己与此相关的事件,或参观欣赏、或亲手制作,写出“我”和它的故事,要写清楚,与之发生故事的来龙去脉,重点写出这一文化元素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字里行间要包含喜爱和赞美之情。可用卒章显志法点明并升华主题,不仅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赞美,更要表达文化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⑵本题考查话题作文。1审题立意。审题可知,根据“说话劳动”专刊的要求:可以记叙一次自己的劳动经历,也可以介绍一项自己的劳动技能,还可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可知,本次作文的主题是“劳动”。作文的主旨要体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对一些排斥劳动的同学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劳动不仅可以增长人的技能与才干,更可以锤炼人的意志,前者是对人成长显性的影响,后者是对人成长隐性的影响。“劳动”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叙事和情感的生发。2构思选材。文体不限,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说明文。写作记叙文,可以正面选材,也可以反面选材。正面选材就是记叙一件自己因为参加劳动而得到成长的事件,如,帮助父母做家务,明白了父母的不易,懂得了感恩;反面选材就是记叙一件自己因为排斥劳动而不能健康成长的事件,如,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排斥劳动,结果初中住宿以后,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吃了大苦头。还可以写作议论文,以“劳动最光荣”“劳动促进成长”等为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可以采用总分总式成文,也可以采用逐层递进式成文。要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写说明文,可以介绍自己熟练掌握的一项劳动技能,给读者以劳动的知识。
    【点评】(1)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半命题作文我们首先要研究已有的命题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去审清未命题部分可填写的内容,做完这两步之后,我们还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最后才进入正式的写作。所以,半命题作文需要我们细审题:审修饰语、审提示语、审写作要求;精选材;列提纲;写作文。(2)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往往要求比较宽泛,但是我们写作者必须善于化大为小,从小切口、小角度来写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题目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相关试卷

    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 这是一份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共22页。

    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文件包含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解析版docx、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