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原卷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湖南专用).docx
    • 解析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湖南专用).docx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01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02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03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01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02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09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湖南专用docx、专题09古诗词鉴赏原卷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湖南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
    古诗词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①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②。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①此诗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漂泊在潭州(今长沙)附近的湘江上所作。②两度新:杜甫来到潭州已是第二个春天。
    (1)请赏析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2)从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两个角度,说说你对“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的理解。

    【答案】
    (1)“处处”“飘飘”运用叠词,能够增加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处处”“飘飘”也写出燕子居无定所,不停地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的场景,这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包含诗人漂泊流离,老态尽显,今不如昔的悲惨处境和凄凉心境。杜甫推己及物,对弱小的燕子寄予了关心、同情和怜悯。
    (2)“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意为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诗人却“益沾巾”,通过刻画诗人泪流满面、孤苦凄凉的人物形象,既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关心、同情和怜悯,也表达出自己年老体衰,漂泊在外,今不如昔的悲惨处境和凄凉心境。
    【解析】
    (1)本题考查炼字。“处处”意为到处,指燕子居无定所,不停地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飘飘”意为飘飘荡荡,指诗人飘飘荡荡,无地可居。燕子四处筑巢的场景和诗人何其相似,诗人写燕子居无定所,其实也是在写自己漂泊流离,老态尽显,今不如昔的悲惨处境和凄凉心境,同时也表达出对燕子的同情怜悯;“处处”“飘飘”运用叠词,能够增加文章音韵美、节奏美。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意为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暂语船樯”,那被诗人寄予了同情的燕子好像也在表达对诗人的同情,似乎要来陪伴诗人,但是没多久就飞走了,“还起去”“穿花贴水”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本句塑造出诗人涕泗横流、孤苦无依的人物形象。结合首联“湖南为客”“两度新”以及颔联“识”“看”的两个动词,颈联的“飘飘”,都能表达诗人晚年漂泊流离,老态尽显,今不如昔的悲惨处境和凄凉心境,表达出诗人的漂泊之苦和内心的孤独寂寞惆怅。


    【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②并刀:并州产的刀剑,以锋利出名。
    (1)本诗首句“并刀昨夜匣中鸣”暗含了作者 _____的雄心壮志。
    (2)战国时荆轲的《易水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与本诗第三、四句都写到了易水,但两首诗的景与情并不相同,请加以比较。

    【答案】
    (1)誓死杀敌、报效国家
    (2)《雁门太守行》引用“易水”,写出战士如同荆轲一样义无反顾,奔向战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美之情。《渡易水》写易水慢流,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再找不到像荆轲那样的壮士。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慨。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并刀昨夜匣中鸣”的含义是:锋利的并刀昨夜在匣中幽幽鸣。结合注释“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和句子“燕赵悲歌最不平”“可怜无处送荆卿”可知,作者内心想反清复明,暗含了他誓死杀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2)本小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荆轲的《易水歌》中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思是:风萧萧地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这是战国时期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去秦国刺杀秦王时在易水饯别之际所作的诗。诗人借“易水寒”渲染了苍凉悲壮的肃杀气氛,烘托了英雄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悲壮情怀和深入虎穴、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渡易水》一诗写“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写易水,写荆轲,诗人借易水兴感,在描绘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可怜”一词,表面上是为荆卿惋惜,实则是为了诗人抒发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答案】
    (1)B
    (2)“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B.表述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没有运用拟人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本句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
    故选B。
    (2)考查诗歌炼字。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特征,“排”是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放在句中,这句话说的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黄鹤一飞冲天,势要冲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注意评价作者情感,“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舟师
    [明]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
    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
    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释】①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6.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
    阶段
    表现的情感
    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战中(颔联、颈联)

    战后(尾联)


    【答案】
    5.D
    6.①抗击倭寇的坚强斗志
    ②对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的歌颂
    【解析】
    5.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 “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 这里代指俞家水军。诗句“扶桑今在指挥中”译为:扶桑受制,胜券在握。首联表现了作者必胜的信心。故题干中表述的“‘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有误。
    B. 颔联译为: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所以云雾并非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是为了突出战士的士气,并非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表述有误。
    C.颈联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 一串串炮火飞上天空,在银河里摇动着倒影; 喊声阵阵,气势镇住了群寇。写出了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并非突出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表述有误。
    D. 尾联写海战结束,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身为将领的诗人,为军阵奇妙、战士勇武而深感欣慰。表述正确。
    故选D。
    6.此题考查诗歌情感。
    首联写水军雄伟气势,说明明水军稳操胜券;颔联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烘托战前气氛,进一步渲染了水军的声威和抗敌决胜的信心;颈联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把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尾联写傍晚水军战士凯旋,肯定他们英勇作战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明朝水军与倭寇的一次激战的描述,赞扬了明朝水军的军威、士气和高昂的战斗力,歌颂了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洋溢着作者保卫海疆、扫清来犯倭寇的战斗豪情。



    【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即起伏的山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辽远的荒原,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到湖北、湖南一带游览。
    B.诗中“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对偶、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和云霞的变幻多姿。
    D.尾联借写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之情。
    【答案】
    7. 平坦的原野     奔流的长江
    8.C
    【解析】
    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本联写了四种景物,分别是“山”“平野”“江”“大荒”,按按横线前后短语的结构,两个空可分别填入: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
    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此句将江中月影比作“明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面的平静,江岸的辽阔。此句并未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因此本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0.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B.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答案】
    9. 拟人     对家乡的留恋,依依不舍
    10.B
    【解析】
    9.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1)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把“故乡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仍怜故乡水”,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理解有误。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意思是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地点和目的,没有点明“时间”。故选B。


    【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西归①绝句(十二首之二)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西归: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五年后,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②书:友人李复言、白居易的书信。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说你是如何读懂诗人心情的。

    【答案】
    诗歌表达了诗人奉诏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诗歌首句忆昔日之愁。次句露今日之喜。一、二句用对比手法,以昔日被贬之忧反衬今日西归之乐。第三句叙开读友人书信情事,虽不言情,而情自见。末句以明丽活泼的春色透露诗人此时此地轻松愉快的心情,以景结情,余味无尽。
    【解析】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分析理解。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次句“春风”显露今日之喜。“今日春风到武关”蕴含着双关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的春风,二是作者奉诏回京,途中又接到两位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可见,此句诗正是在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诗的前两句,直叙其事,运用对比手法,以昔日被贬之忧伤反衬今日西归之喜悦。三句写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结句不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以商山明丽活泼的春色,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地轻松愉快的心情。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
    1.长势繁茂
    2.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句是诗人对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的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故“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长势繁茂的特点。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诗歌前两联三次点到“黄鹤”,有实写,有虚写。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而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象,这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无尽地遐思。
    故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该句中的“迷”字用的好。“迷”意为辨认不清。“迷”写出了地方的遥远,远到都看不清楚了。所以这里表现出对于朋友的同情,要被贬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
    2.修辞:运用了拟人修辞。甲诗把月亮当作人去写;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去写。
    情感:甲诗将月亮当作人,月亮送朋友离开,其实是表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之情;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写白云送朋友,同样表达了对于朋友的不舍。
    【解析】
    1.本题考查字词赏析。首先“秋色遥看入楚迷”大意为“秋天的景色进入到楚地就看得不是那么明显和清晰了”。在这里其实是想说路途的遥远,让诗人无法目送朋友这么远。所以表达出的是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关心。
    2.本题考查诗词比较。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意为“我将自己的忧愁和担忧之情寄托给明月,希望可以一直陪伴你到夜郎的西边”,由此我们知道这是将月亮当作人去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同样乙诗“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大意为“谁会可怜被驱逐的人呢?只有白云送你去江西了”,这一句也是把白云当作人,会护送朋友去江西,这也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担忧。


    【2021·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
    1.B
    2.描写了鼓声和雁声。点明了月夜的背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
    【分析】
    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月是故乡明”是“虚写”,不是“实写”。故选B。
    2.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作者没有从月夜写起,而是抓住“戍鼓”“雁声”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通过叙写自己的所见和所闻,既交代了月夜的背景,渲染了一片凄凉肃杀的景象,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3.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4.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溪、木板桥、诗人
    ①_________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茅屋、阳光、人、鸡
    悠长的鸡鸣声
    ②_____________


    【答案】
    3.D
    4.①潺潺的流水声 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分析】
    3.D.“亲自参加”有误,诗人并没有亲自参加劳动,而是参观农家人劳动。故选D。
    4.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赏析。
    ①“板桥人渡泉声”意为: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诗中画面的声音是潺潺的流水声。“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②“茅檐日午鸡鸣”意为: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这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恬淡闲适之意。


    【2021·湖南张家界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汉江临泛
    王维[唐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①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②浮前浦③,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②郡邑:指汉江两岸的城镇。③浦:水边。
    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
    (1)画面提示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住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感指导
    诗人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示例: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B示例: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即可。)) 表达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之情,对汉江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能力。
    (1)题中有“画面提示”四字,告知学生应从诗歌的画面感出发来鉴赏诗歌的意境,可以从理解诗歌的大意着手。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
    (2)抓题干中“情感指导”四字,把握全诗中诗人流露的情感。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
    古代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感悟。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B
    8.示例: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分析】
    7.B.有误。“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思“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陆游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故选B。
    8.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根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分析,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其哲理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第一,任何目标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第二,对任何目标的追求都要坚持和执着;第三,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逆境的后面往往蕴含希望和机会。据此根据提示写出感悟即可。


    【2021·湖南湘潭市·中考真题】
    古代诗歌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洁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
    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峰峦如聚,波浪如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10.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9.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
    10.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分析】
    9.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在通往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是集合到这里接受检阅。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的兽群。
    10.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2021·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
    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___诗,《南征》押韵工整,押____________韵。
    1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答案】
    11.五言律诗 in
    12.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分析】
    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这两首都是五言律诗。结合《南征》一诗中“林、襟、心、音”可知,压“in”韵。
    12.本题考查对比赏析作者情感。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从诗歌中的“国破”“花溅泪”“鸟惊心”“家书抵万金”,即可看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为何总是挠头呢,是因为心中有无限的愁绪,对国家战乱的现状,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对自己家人离散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南征》是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孤苦伶仃的悲辛生活。“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
    据此分析,两首诗都表达出心系国事的情怀,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因战乱漂泊、孤苦无依。不同点是,《春望》中“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南征》中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


    【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下片中的“______”字是对上文中“问”字的回应,给人以笔断意连、一气呵成之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B.“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C.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表现出作者内心刚健昂扬的气概,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

    【答案】
    13.报
    14.A
    【分析】
    1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因此下片中的“报”字与上片中的“问”字对应。
    14.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手法、语言等的综合鉴赏能力。A.“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错。“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因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也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达出来。此字并非描写天空的景象。故选A。


    【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释)①能结束:善于戎装打扮。
    15.诗人对军中将士有什么情感?

    16.“牧马群嘶边草绿”中的“绿”字用得精妙,请谈谈妙在何处。


    【答案】
    15.表现作者对满怀豪情的将士的赞美之情。
    16.“绿”用得很好。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仅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
    【分析】
    15.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16.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牧马群嘶边草绿”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绿”字下得绝佳。结合上句的“塞鸿飞”,所以“边草绿”的“绿”化静为动。不仅写出了绿油油的草色,而且表现了变绿的过程,暗示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感觉,表现了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


    【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
    诗歌鉴赏
    (甲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7.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乙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答案】
    17.拟人 奔 喧
    18.B
    【分析】
    17.根据“赚得”“不许”这些人性化词语,可知两首诗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乙诗前两句说“万山阻拦溪水向前奔,溪水在山间不停穿梭喧闹”,故描绘溪水奋力前行的词语的“奔”“喧”。
    18.B项“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的论断错误,应该是:前两句是议论,后两句是描摹。
    故选B。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葳蕤:茂盛。③皎洁:皎明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备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春,国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8. 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 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 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
    D. 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
    9. 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答案】
    8. D
    9.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解析】
    【8题详解】
    A.“兰叶”“桂华”等意象借物抒怀,既实写草木茎干,又虚写才德之士所具有的秉性旨趣;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生机勃发,清雅高洁;
    C.全诗表达了作者遭贬谪后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表达的情感。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承上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意却又一转折,另辟蹊径,忽开新意: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诗人借草木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当然,不求人知,并不等于拒绝人家赏识;不求人折,更不等于反对人家采择。从“何求美人折”的语气来看,从作者遭谗被贬的身世看,这正是针对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情况而发的。“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乃是全诗的命意之所在。全诗句句写兰桂,都没有写人,但从诗歌的完整意象里,读者便不难看见人,看到封建社会里某些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士的品德。“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湖南省株洲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古诗词赏析
    碎砚诗
    (清)张锦芳
    已坠同遗甑①,深耕愧寸田。试当初洗日,碎及未焚前。
    正有文章劫②,甘辞翰墨缘。谁能并投笔,抱璞③得天全。
    注释:①遗甑:东汉孟敏扛着瓦甑走路,不慎打破,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说:“甑已经破了,看又有什么用呢?”②文章劫:指乾隆时期的文宇狱。③抱璞:保持本色。璞,包含着玉的石头。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
    B. 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
    C. 颔联说得到砚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作者同遭厄运。
    D. 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
    23.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22. D
    23. 尾联说要是真正通达的高人,就该连笔也丢弃掉,像玉璞一样,不雕不琢,保持本色,默默无闻,而得以全身避害。
    【解析】
    【22题详解】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颈联是说,能写文章在今天已经成了非常危险的事,所以这方砚大概是有先见之明的,甘愿玉碎,不再与笔墨结缘了。故D项中的“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D。
    【23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首诗首联借用典故,是说砚台已碎,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但是,这方砚台是我衣食的来源,我靠着它来“笔耕”,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还是会对它有不舍之情。颔联,叙写作者自己用它最早试笔,而现在幸好它在暴君准备焚书之前碎掉了,免得与那些优秀的著作同遭厄运。颈联是说,能写文章在今天已经成了非常危险的事,所以这方砚台大概是有先见之明的,甘愿玉碎,不再与笔墨结缘了。尾联则是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由物及人,说要是真正通达的高人,就该将笔也丢弃,像包含着玉的石头一样,不雕不琢,默默无闻,保持本色,而得以全身避害。作答时,重点抓住“抱璞得天全”来分析。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古诗鉴赏(1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1.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12. 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 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 “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 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答案】
    11.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银河流转,像无数只船儿正舞动着风帆。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解答本题要知道一、二句的意思: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需要抓住“云”“雾”“星河”这几处景物展开想象来写。
    【12题详解】
    A.有误,《渔家傲》是豪放词。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 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17. 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


    【答案】
    16.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
    17. (1)面对困境时(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3)事情有了转机时。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赏析。“足”的意思是足够,充足。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可见农民的热情好客。“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或非常贴切写出了农家人的好客、真情的纯朴品质与行为。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和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却过一座的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也可用于山水美景或事情出现转机。据此可作答。



    相关试卷

    2020-2022年浙江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小作文(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20-2022年浙江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小作文(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09小作文解析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docx、专题09小作文原卷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2年浙江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7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20-2022年浙江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7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docx、专题07古诗词鉴赏原卷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作文(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20-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作文(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09作文解析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陕西专用docx、专题09作文原卷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陕西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语文3年真题汇编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学生卷+教师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