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解析版).docx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1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2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3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1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2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4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考点,是综合考核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试题,采用主观题方式出现,一般翻译两个句子,重点考核实词、双音节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等内容,指向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学科素养的考查。

    考向一
    单音节文言实词
    【典例引领】
    (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答案】
    (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解析】
    (1)“岁”,年;“熟”,有收成,丰收;“行”,跋涉;“助”,援助;“奈何”,怎么办。
    (2)“折节”,屈服于别人;“以”,把;“与”,送给;“去”,离开。
    参考译文: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方法技巧】
    单音节实词翻译:
    ①根据语境适当猜测。
    ②根据字形适当猜测。
    ③联系教材中的句子翻译。
    ④联系相关成语翻译。
    ⑤根据对称结构翻译。
    【通关训练】
    一、(2022·安徽合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扫除更始,则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无候望之患矣。”
    遂使斩匈奴屠各渠帅,袭破其众,诸胡悉降。奂以南单于车儿不能统理国事,乃拘之,奏立左谷蠡王为单于。诏曰:“《春秋》大居正。车儿一心向化,何罪而黜?其遣还庭。”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羌叛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恶者觉营私之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无候望之患矣。
    (2)车儿一心向化,何罪而黜?其遣还庭。
    【答案】
    (1)恶吏知道营私舞弊的祸害,外族将不会窥伺长城,边塞没有候望侦查的忧患。
    (2)车儿一心归向朝廷,他有什么罪过要罢黜他?还是把他送回王庭。
    【解析】
    (1)得分点:“恶者”,恶吏;“胡马”,外族;“候望之患”,候望侦查的忧患。
    (2)得分点:“向化”,归向朝廷;“何罪而黜”,有什么罪过要罢黜他;“其”,表希望语气,还是;“遣还”,送回。
    参考译文:
    免除并州、凉州今年应该缴纳的田租和更赋,宽大和赦免罪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良吏知道奉公守法的福气,恶吏知道营私舞弊的祸害,胡马将不会再暗中窥伺长城,边塞也将没有候望烽火的忧患。
    张奂认为南匈奴单于车儿没有能力统御和治理匈奴国事,于是将他软禁,奏请朝廷改立左谷蠡王为单于。桓帝下诏说:“《春秋》主张大居正,以君位传子为常道。车儿一心归向朝廷,有什么罪过要罢黜他?送他返回王庭!”
    二、(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年春正月,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徵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年谷未丰邪?”曰:“丰矣。”“符瑞未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2)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
    【答案】
    (1)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封禅,难道会有什么损害吗?
    (2)何况赏赐不计其数,仍不能满足远方之人的欲望。
    【解析】
    (1)“若”,如果;“乂安”,太平,安定;“虽”,即使;“庸何”,什么;“伤”,损害。
    (2)“赏赉”,赏赐;“不赀”,数量极多,无法计量;“厌”,满足;“远人之望”,远方之人的欲望。
    参考译文:
    唐太宗贞观六年春正月,文武百官请求唐太宗封禅,太宗说:“你们都认为封禅是帝王的大事,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封禅,难道会有什么损害吗?过去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没有封禅,后世难道认为汉文帝不如秦始皇贤明吗?况且祭天祭地何必登上泰山之巅,在数尺之土上祭天,这样就可以显示自己的诚心和敬意了。”群臣还是不断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他们的意见,只有魏徵认为不可以。太宗说:“你不想让我封禅的原因,是认为我的功业还不够高吗?”回答说:“够高了。”“恩德不够厚吗?”回答说:“够厚了。”“国家还不安定吗?”回答说:“安定了。”“四夷还没有臣服吗?”回答说:“臣服了。”“粮食还没有丰收吗?”回答说:“丰收了。”“祥瑞还没有降临吗?”回答说:“降临了。”“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不能封禅呢?”魏徵回答说:“陛下虽然有这六项条件了,但国家承接隋末大乱,人口还没有恢复,国库还空虚,而陛下却要启程东巡,千乘车万匹马,需要劳役、费用的供应和安排,以现在的国力很难承受。况且陛下封禅,则各国的君主全部聚集,远方国家的首领都应当随从。现在从伊水、洛水以东到海边、泰山,人烟稀少,远望灌木杂草丛生,这是把外夷引入大唐的腹地,给他们看大唐的虚弱状况。何况赏赐不计其数,仍不能满足远方之人的欲望。即使几年免除徭役,也无法补偿百姓的劳苦。崇尚虚名而遭受实祸,陛下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恰逢黄河南北几个州发生洪灾,封禅的事情就停止了。
    三、(2022·安徽合肥市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上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立学。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谓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八年春,诏天下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教子弟,有司以时程督,谕曰:“致治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2)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答案】
    (1)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
    (2)教化得到推行,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使他们成为君子;教化被荒废,即使是中等才能的人也可能堕落为小人。
    【解析】
    (1)“有事”,战争的委婉说法;“佩”,佩戴;“既”,已经,……之后;“旋”,回来;“上”,上交。
    (2)“行”,(被)推行;“虽”,即使;“闾阎”,普通人;“废”,被荒废;“中材”,中等才能;“或”,可能;“坠”,堕落。
    参考译文:
    二月,确定卫所的官军及将帅带兵的方法。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调兵遣将的权力都出自朝廷,大臣不得独断专行。丙辰,禁止宦官干预政事、掌管军队。皇上说:“汉唐两朝的末年,朝政都被宦官所蛀蚀败坏。”二年秋,皇上命令吏部确定内侍各职司的官制。皇上说:“古代这些人所做的事,只是治办酒水醋酱,管管衣服,守守宗庙罢了。驾驭他们的方法,只应让他们畏法度,而不能使他们有功劳。有功劳就会使他们滋生高傲放纵之心,畏法度就会让他们检点约束自己的行为。”冬十月,下诏让天下郡县兴办学校。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我认为治国的要务,要以教化为先。教化的方法,要以学校为本。现在京师虽然设有太学,但各地的办学之风并不兴盛,应该让各郡县都创办学校。”八年春,下诏让天下乡里都创立社学,延聘老师来教导学生,有关部门按时监督,皇上下旨说:“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关键在于改善风俗;要想改善风俗,关键在施行教化。教化得到推行,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使他们成为君子;教化被荒废,即使是中等才能的人也可能堕落为小人。”
    四、(2022·江西上饶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春正月,唐兵万余人维舟于淮。帝命太祖皇帝击之。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口。十二月,乙卯,唐泗州守将举城降。上自至泗州城下,禁军中刍荛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悦,争献刍粟;既克泗州,无一卒敢擅入城者。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口。
    (2)民皆感悦,争献刍粟;既克泗州,无一卒敢擅入城者。
    【答案】
    (1)宋太祖皇帝派遣一百多骑兵进逼南唐军营而又假装逃跑,埋伏的部队乘机拦击追兵,在涡口大败南唐军队。(2)农民都感激喜悦,争相献送粮草;攻克泗州以后,没有一名士兵敢擅自入城。
    【解析】
    (1)“薄”,逼近;“伪遁”,假装逃跑;“邀”,拦截;“大败唐兵于涡口”,介词结构后置,“于涡口大败唐兵”。
    (2)“感悦”,感激喜悦;“刍粟”,粮草;“克”,攻克;“卒”,士兵;“擅”,擅自。
    参考译文:
    三年春正月,南唐一万多人将船只停靠在淮河上。世宗命令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出击。宋太祖皇帝派遣一百多骑兵进逼南唐军营而又假装逃跑,埋伏的部队乘机拦击追兵,在涡口大败南唐军队。十二月,乙卯,南唐泗州守将率城投降。世宗亲自到达泗州城下,下令军中割草打柴的人不得侵犯农民田地,农民都感激喜悦,争相献送粮草;攻克泗州以后,没有一名士兵敢擅自入城。
    五、(2021·河北沧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
    (2)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答案】
    (1)像这样责罚本来是合理的,只是裴寰是一个县令,顾惜陛下的子民,怎么可以加罪于他呢?
    (2)裴度驻扎在郾城,慰劳各军,宣布朝廷的深恩厚泽,士卒都振奋勇气。
    【解析】
    (1)“固宜”,本来合理;“第”,只是;“罪”,加罪。
    (2)“屯”,驻扎;“劳”,慰劳;“厚意”,深恩厚泽;“奋于勇”,振奋勇气。
    参考译文:
    宣徽院的五坊小使在秋天放猎鹰猎犬,所到之处骚扰官府,得到厚礼馈赠才离去。下邽县令裴寰没有赠送礼物,小使们就诬陷裴寰狂言侮辱朝廷,皇帝下诏将其拘捕入狱。裴度进言裴寰无罪,宪宗说:“裴寰如果无罪,就杖责五坊小使;如果五坊小使无罪,就将要杖责裴寰。”裴度说:“像这样责罚本来是合理的,只是裴寰是一个县令,顾惜陛下的子民,怎么可以加罪于他呢?”宪宗怒色消散,就释放了裴寰。当时,讨伐蔡州一再失利,群臣争相请求罢兵休战。只有裴度请求亲自督战,他俯伏在地流着泪说:“我与贼人誓不两立。”就被任命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裴度驻扎在郾城,慰劳各军,宣布朝廷的深恩厚泽,士卒都振奋勇气。这时候各路军队都由宦官统率监军,宦官自行决定军队的进退。裴度奏请朝廷将监军宦官撤掉,使将领们能够权力集中,号令统一,士气倍增。
    考向二
    通假字
    【典例引领】
    (2020·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答案】
    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解析】
    “犹”,副词,还、仍然;“以”,动词,认为;“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
    参考译文:
    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
    【方法技巧】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
    ①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②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③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通关训练】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2022·广东·模拟预测)二十三年春二月,申将士屯田之令。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东南》)
    【答案】
    当时康茂才屯粮充足,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朝廷)特别申明告谕要及时开垦。
    【解析】
    “仞”通“牣”,满,充满,“充仞”,充足;“不及”,赶不上,比不上;“申谕”,申明告谕。
    参考译文:
    二十三年春季二月,(朝廷)向将士们申明屯田令。当时康茂才屯粮充足,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朝廷)特别申明告谕要及时开垦。
    2.(2022·湖南·邵阳模拟预测)乾元初,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不利,降贼,史思明乘胜西向。光弼敦阵徐行,趋东京,谓留守韦陟曰:“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陟曰:“益陕兵,公保潼关,可以持久。”光弼曰:“两军相敌,尺寸地必争。今委五百里而守关,贼得地,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遂檄河南纵官吏避贼,城无留人,督军取战守备。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一卷》,有删改)
    【答案】
    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
    【解析】
    “难与争锋”,省略句;“诎之以计”,状语后置;“诎”,通“屈”,使动;“具粮”,现成的粮食。
    参考译文:
    乾元初年,代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败,投降了叛贼,史思明乘胜西进。李光弼督阵慢慢撤退,开往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韦陟说:“增加陕州的军队,您保护潼关,可以长期坚守。”李光弼说:“两边兵力相当,寸土必争。现丢弃五百里地去守潼关,叛军得到领土,势力更大了。不如转移驻守河阳,北边依托泽州、潞州,战胜就出击,战败就退守,内外呼应,叛军不能西进,这是像猿臂样互相配合的态势。”于是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
    3.(2022·重庆一中模拟预测)建安元年八月,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未可卒制。荀彧曰:“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
    【答案】
    将军首先倡议义兵讨伐叛逆,只是因为崤山以东的地区诸将混战,来不及远行迎接天子。
    【解析】
    “唱”,通“倡”,倡议;“徒”,只;“以”,连词,因为;“遑”,闲暇,此处指来得及;
    参考译文: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在许,准备迎接汉献帝。众人认为崤山以东的地区还没有平定,不能马上制服。荀彧说:“将军首先倡议义兵讨伐叛逆,只是因为崤山以东的地区诸将混战,来不及远行迎接天子。现在忠义之士有保全汉室的思想,百姓也有怀念过去的悲哀。在这个时候迎接天子,顺从民众的愿望。”曹操于是派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军西进,去洛阳迎接汉献帝。
    4.(2022·浙江绍兴模拟预测)君子之仕,以任事必观其势,以达志,必尽其情,以振法,必归于厚。其刚也似柔,其直也近佞,其严也以为宽也。若是所谓忠恕之术,推而行之,无古今也。夫诵《诗》三百而可以授之政者,非徒以博物洽闻之故也。盖涵濡于《三百篇》中,而其气味与之相入,则和平之情见,而慈祥恺悌之政流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答案】
    (因为)在诗三百中接受浸润滋养,一个人的志趣就会与之相投,平和的性情得以显现。
    【解析】
    “涵濡”,浸润滋养;“气味”,志趣;“相入”,相投;“见”,通“现”,显现。
    参考译文:
    君子做官,如果是担当职务,就一定会观察事态的发展趋向;如果是推行志向,就一定会极尽自己的情感智慧;如果重振法纪,就一定致力于使(民心)归于仁厚。这样说来,刚正也就像柔和,正直近乎机巧,严厉也就成了一种宽容。如此便是所谓的忠恕之道,推行开来,便无古今的差别。吟诵诗三百,是可以传授给他为政之道的,而不只是通过(学习)诗三百来辨识事物增广见闻的缘故啊。(因为)在诗三百中接受浸润滋养,一个人的志趣就会与之相投,平和的性情得以显现。平和宽仁的政策就会流传开来了。
    5.(2022·海南海口模拟预测)岐州刺史安定梁彦光,有惠政,隋主下诏褒美,以厉天下之吏;久之,徙相州刺史。岐俗质厚,彦光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
    【答案】
    岐州刺史安定人梁彦光,有德政,隋文帝下诏书予以表扬,以勉励天下的官吏。
    【解析】
    得分点:“惠政”,仁政,德政;“褒美”,嘉奖赞美;“厉”,通“励”,勉励。
    参考译文:
    岐州刺史安定人梁彦光,有德政,隋文帝下诏书予以表扬,以勉励天下的官吏。过了一段时间,又调梁彦光为相州刺史。岐州民风质朴淳厚,梁彦光无为而治,奏课连年都是全国第一。及至迁为相州刺史后,仍然采用在岐州的治理办法。
    6.(2022·山东拟预测)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钦安殿,年四十有八。
    【答案】
    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立即请求赈济的,加罪。
    【解析】
    “条”,分条陈述;“闻”,上报;“被”,遭受;“振”,通“赈”,赈济;“罪”,名词作动词,加罪。
    参考译文:
    永乐二十二年,朱高炽即皇帝位。在全国大肆赦免。壬午(十日)命令从今起,官吏所用物料在所产地计算价值买卖,科派损害百姓的罪不饶恕。戊戌(二十六日),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枚,叫“绳愆纠缪”,要他们同心协力参与重要事务,凡有阙失应当说明的,均用此印密封上报。癸酉(二十六日)下诏有关官吏:“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即时请求赈济的,加罪。”辛巳(十二日),死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
    7.(2022·河北沧州二模)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短之。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周赧王五年,张仪说武王曰:“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臣愿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许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答案】
    各诸侯国听说张仪与秦王之间有矛盾,都背叛了连横的盟约,再度合纵抗击秦国。
    【解析】
    “隙”,嫌隙、矛盾;“畔”,通“叛”,背叛;“合从”,联合抗秦。
    参考译文:
    秦惠王去世,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武王从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继位之后,很多大臣便诋毁张仪。各诸侯国听说张仪与秦王之间有矛盾,都背叛了连横的盟约,再度合纵抗击秦国。周赧王五年,张仪劝说秦武王:“我听说齐王非常憎恨我,我到哪个国家,齐国就一定去攻打。我请求大王允许我这个不肖之人前往梁国去,齐国一定会攻打梁国,齐国与梁国因交战而无法分身时,大王可乘机攻打韩国,进入三川,挟制天子,收取图籍,这是帝王的大业。”秦武王同意张仪的请求。
    8.(2022·河北沧州二模)齐王果伐梁,梁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齐罢兵。”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还。张仪相魏一岁,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答案】
    大王这样对内使齐国国力疲惫,对外攻打同盟之国,来使张仪获得秦王的信任。
    【解析】
    “是”,这样;“罢”,通“罴”,使……疲惫;“信”,使……获得信任。
    参考译文:
    齐王果然出兵进攻梁国,梁王十分害怕。张仪说:“大王不必担忧,请允许让我使齐国退兵。”于是张仪派他的舍人到楚国去,聘请楚国的使者去见齐王,对齐王说:“大王这种向秦国抬举张仪的行为太愚蠢了!”齐王问:“为什么呢?”楚国的使者说:“张仪离开秦国,本来就是张仪与秦王定下的计谋,他们想让齐国、梁国互相攻打而让秦国借机出兵夺取三川之地。现在大王您果然出兵进攻梁国,大王这样对内使齐国国力疲惫,对外攻打同盟之国,来使张仪获得秦王的信任。”齐王于是下令撤军回国。张仪当了一年魏国的丞相,就去世了。
    9. (2022·四川泸州模拟预测)七年,复疏曰:“郑经②窜逃台湾,负隅恃固。去岁朝廷请官招抚,未见实意归诚。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鱼盐,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塞外风土为比也。倘不讨平台湾,匪特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即边防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且郑成功之子有十,若有一二机智才能,结连外岛、土番,羽翼复张,终为后患。我边海水师虽布设周密,仅能自守;若出海征剿,实亦无几。况精锐者老、习熟者棘,何可长恃?毋论时日,风信可渡,立即长驱。”诏琅入京,询方略,下部议,竟循于招抚,寝其奏,乃裁水师提督,授内大臣,尽焚战船,示无南顾之意
    【答案】
    何况精练勇锐的人已经老了,熟悉水战的人又很少,怎么能长久依赖他们呢?
    【解析】
    “精锐”,精练勇锐;“习熟”,熟悉,熟知;“棘”,同“瘠”,少;“恃”,依赖。
    参考译文:
    康熙七年,又上书说:“郑经窜逃到了台湾,倚靠着险要的地势抵抗。去年朝廷派遣官员招抚,没见他们真诚的归顺之意。何况东南地区肥沃的土地田园和所产出的鱼盐,最是财富聚集的地方,可以提供给中原的好处,不是塞外风土能比得上的。如果不讨伐平定台湾,不只是赋税减少,百姓贫困日渐紧迫,即使是边防年年接济军队的食物,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而且郑成功的儿子有十人,如果有一两个机智有才能的,结连外岛和土番,羽翼再次丰满张开,终将成为我们的后患。我们驻守边防的海军虽然布设周密,但仅仅能防守自己的领土;如果出海征剿,实在也没有几个可用之人。何况精练勇锐的人已经老了,熟悉水战的人又很少,怎么能长久依赖他们呢?所以无论何时,只要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允许渡水,就应当立即长驱直入。”朝廷召施琅入京,咨询方法策略,下放到各部商议,最终决定沿袭招抚的策略,停止施琅的上奏,于是裁去他水师提督之职,授予他内大臣之职,把战船都烧毁了,以示没有南征之意。
    10.(2022·陕西西安模拟预测)蔡州既平,布衣柏者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遂白丞相曰:“淮西灭,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彼必服。”丞相然之。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答案】
    (后来)(韩愈)调任袁州刺史,百姓中有把儿女卖给人当奴隶的,他都计算他们做工的报酬来抵偿其卖身的钱,放他们出去回到各自家中。
    【解析】
    “移”,调任;“男女”,此处指儿女;“直”,通“值”,此处指他们卖身的钱。
    参考译文:
    蔡州已经平定了,一个叫柏者的百姓用计略进见韩愈,韩愈和他交谈,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于是禀报丞相说:“淮西的叛军被消灭了,王承宗胆已经被吓破了,可以不用劳烦派遣众人,适合派一个善辩之人奉上您的书信,阐明利害来招抚他,他一定会拜服。”丞相认为他说得对。韩愈让柏耆口授为丞相写了一封书信,阐明了祸患和益处,让柏耆把信藏在袖子里到镇州。王承宗果然大为惊恐,上表请求割让德州和棣州来献给朝廷。(后来)韩愈调任袁州刺史,百姓用儿女给人当奴隶的,韩愈都计算他们做工的酬劳来抵偿他们卖身的钱,将他们放出去回到各自家中。
    考向三
    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
    【典例引领】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解析】
    货财:货物钱财。故事:先例,旧例。宜:应该。许:答应。
    参考译文:
    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韩杞拿着议和文书和曹利用一起前来,请求合盟。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南的土地。皇帝说:“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应当与他们决战!如果想要获得钱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此旧例,应该答应他们。”契丹依然觊觎关南土地,派遣他们的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拿着议和书再次来商议。皇帝不允许而离开。曹利用最终以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结成盟约而回。
    【方法技巧】
    双音节古今异义翻译:
    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由于是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重点注意几点:
    ①古代是两个词语对应现在的一个词语。
    ②词义范围的扩大和缩小。
    ③词义转移。
    偏意复合词翻译:
    偏意复合词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重点注意句子中出现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词语,还有本身就表示双方的意思,如“相”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的翻译。
    【通关训练】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盖虑周而用足也。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陕、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致使贼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
    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
    【答案】
    现在我的军队,远在长江上游,距离朝廷几千里路,平时常有粮食匮乏的忧虑。
    【解析】
    “部曲”,军队;“上流”,长江上游;“去”,距离。
    参考译文:
    臣听说:兴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国内要动用七十万人家的赋役,这难道是小事吗。然而古代命令将领率兵征讨,老百姓不用第二次服役,也不用第二次征收粮食,这是因为谋虑周详而物资充足。如今臣的军队,远在长江上游,距离朝廷几千里路,平时常有粮食匮乏的忧虑。因此,去年秋季我的军队深入陕、洛地区,而在军营中的士兵有因挨饿而逃跑,所以我率军赶紧撤回,未能完成前面的功业。导致沦陷区内效忠国家的人随即被敌军屠杀,这都是我的罪过。
    2.(2022·广西南宁二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侯列传》)
    【答案】
    楚国相国孙叔敖坚持廉洁的操守到死,现在妻子儿子穷困到靠背柴卖糊口,清官也不值得做呢!
    【解析】
    “持”,坚持;“妻子”,妻子儿子,妻子老小;“足”,值得。
    参考译文:
    优孟把孙叔敖的衣服和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行止举动、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和亲近大臣都分别不出来。楚庄王举行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楚庄王大惊,以为是孙叔敖复活了,想请他做相国。优孟说:“请让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天以后再来就任相国。”楚庄王允许了。三天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说:“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我妻子说千万不要干,楚国的相国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做楚国的相国,忠正廉洁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连插下锥子的土地也没有,穷困到靠背柴出卖来维持生活。一定要像孙叔敖那样,倒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受苦,难以得到温饱。出外做官,本身贪赃卑鄙的,不顾耻辱,积了钱财。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怕受贿枉法,为非作歹,犯下大罪,自己被处死,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做个清官,奉公守法,尽忠职守,到死不敢做坏事。清官又哪能做呢!楚国相国孙叔敖坚持廉洁的操守到死,现在妻子儿子穷困到靠背柴卖糊口,清官也不值得做呢!”于是庄王在优孟面前表示了歉意,就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用来供奉孙叔敖的祭祀。后来传到十代没有断绝。
    3.(2022·安徽合肥模拟预测)太祖洪武元年,即皇帝位,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上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答案】
    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
    【解析】
    “有事”,战争的委婉说法;“佩”,佩戴;“既”,已经,……之后;“旋”,回来;“上”,上交。
    参考译文:
    太祖洪武元年,皇上登皇帝位。天下府、州、县的长官来朝见太祖,上殿辞别之时,皇上告诫他们说:“天下刚刚平定,百姓财力、民力都困顿不堪,施政的关键,在于让百姓休养生息而已。”二月,确定卫所的官军及将帅带兵的方法。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调兵遣将的权力都出自朝廷,大臣不得独断专行。丙辰,禁止宦官干预政事、掌管军队。皇上说:“汉唐两朝的末年,朝政都被宦官所蛀蚀败坏。”二年秋,皇上命令吏部确定内侍各职司的官制。皇上说:“古代这些人所做的事,只是治办酒水醋酱,管管衣服,守守宗庙罢了。驾驭他们的方法,只应让他们畏法度,而不能使他们有功劳。有功劳就会使他们滋生高傲放纵之心,畏法度就会让他们检点约束自己的行为。”
    4.(2022·云南师大附中模拟预测)刘铢,陕州人也,少为梁邵王牙将。天福中,高祖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与高祖有旧,乃表为内职。高祖镇太原,以为左都押衙。高祖以为勇断类已,特信用之。高祖即位,拜永兴军节度使,徙镇平卢,加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又加侍中。是时,江淮不通,吴越钱缪使者常泛海以至中国。而滨海诸州皆置博易务,与民贸易。民负失期者,务吏擅自摄治,置刑狱。而前为吏者,纳其厚赂,纵之不问。民颇为苦,铢乃一切禁之。
    (《新五代史·列传·汉臣传第十八》)
    【答案】
    这时,江淮道路不通,吴越钱镠的使臣常常渡海到中原。
    【解析】
    “是”,这;“以至”,古今异义,“以”,相当于“而”,“至”,到;“中国”,古今异义,中原地区。
    参考译文:
    刘铢,陕州人。年少时在梁邵王的部下做牙将。天福年间,高祖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刘铢与高祖有旧交,高祖就上表让他担任朝廷重臣。高祖镇守太原,任用他为左都押衙。高祖认为他的勇猛果断像自己,特别信任重用他。高祖即位,拜为永兴军节度使,调任镇守平卢,加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又加侍中。这时,江淮道路不通,吴越钱镠的使臣常常渡海到中原。而沿海各州都设置博易务,和老百姓做生意。老百姓负债过期的,博易务的官吏擅自抓捕治罪,设置刑狱。而此前的官吏,收受很多贿赂,放纵他们不过问。老百姓深受其害,刘铢于是一概禁止。
    5.(2022·山东模拟预测)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答案】
    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解析】
    “指示”,指给(他)看;“忽”,忽视;“顾”,只是;“渎天德”,是对冒犯皇帝的委婉说法。
    参考译文:
    仁宗皇帝,名为朱高炽,是明成祖的长子。年幼时端庄稳重沉静,喜欢学习,跟随儒臣研究讨论不止。洪武二十八年,被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命令他分阅奏章,他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有的有文字错误就不奏述。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6.(2022·四川攀枝花·三模)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以赫久于海上,习知海道曲折,因命赫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子荣,从征云南有功,为水军右卫指挥使。
    (节选自《汪琬全集笺校》)
    【答案】
    因为张赫长期待在海上,熟悉知晓海道情况复杂,于是命赫督管海运事宜。
    【解析】
    “以”,因为;“曲折”,情况复杂,“习知”,熟悉知晓;“因”,于是。
    参考译文:
    适逢远东漕运正艰难,军粮(运输)延误期限,皇帝为此事忧虑。因为张赫长期在海上,熟悉知晓海道的复杂情况,于是任命张赫督管海运事宜。很久之后,封他为航海侯,赐予世券。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共督运十回,劳苦艰辛至极,军队中依靠他才没有(物资)缺乏。他生病去世后,被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他的儿子张荣,跟从他征伐云南有功劳,被任命为水军右卫指挥使。
    7.(2022·山东淄博·三模)靳辅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馆编修,改内阁中书,迁兵部员外郎。康熙初,自郎中四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六年,授河道总督。时河道久不治,浸淫四出。辅到官,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为八疏同日上之:首议疏下流,次议治上流淤垫,次议培修残缺堤岸,次议塞黄、淮各处决口,次议闭通济闸坝,次议规画经费,次议裁并冗员,次议工竣后设河兵守堤。
    (节选自《清史稿·靳辅传》,有删改)
    【答案】
    靳辅到任后,周密地测度所面临的形势,广泛地搜集意见,写了八道奏疏在同一天上交朝廷。
    【解析】
    得分点:“周”,周密;“度”,测度、估量、估计;“舆论”,意见、建议。
    参考译文:
    靳辅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的身份通过考试授官国史馆编修,改任内阁中书,升为兵部员外郎。康熙初年,从兵部郎中经四次升迁成为内阁学士。康熙十六年,授官河道总督。当时黄河河道已长久不修治了,向四面漫出。靳辅到任后,周密地测度所面临的形势,广泛地搜集意见,写了八道奏疏在同一天上交朝廷:首先建议疏通下游河道,其次建议治理下游往上的泥沙淤塞和积垫,第三建议加固修复残缺堤岸,第四建议堵塞黄河、淮河的各处决口,第五建议关闭通济闸坝,第六建议规划治河工程的经费,第七建议裁减淘汰多余的闲散人员,第八建议全部工程竣工后,设置河兵防守堤岸。
    8.(2022·湖北襄阳五中5月模拟)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答案】 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
    【解析】分:分晓;去就:离去或留下,担任或辞去职务,此处偏向“不担任官职”“离职”“抛弃官职”“辞去官职”。
    9.(2022·福建5月三模)八年,庾翼在武昌,数有妖怪,欲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与庾冰笺曰:“乐乡去武昌千有余里,数万之众,一旦移徙,兴立城壁,公私劳扰。又江州当溯流数千里供给军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实江东镇戍之中,非但扞御上流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答案】 如果把镇所迁移到乐乡,远在西部边陲,一旦长江沿岸出现危险,就不能立刻前去接应救援。
    【解析】虞:忧虑;忧患(危险);相:偏指一方,前去。
    10.(2022·吉林吉林市5月三模)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答案】(李绅)在每次接受皇帝咨询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李逢吉拟好的呈状送到内庭,李绅多有批评。
    【解析】顾问:顾视问询,咨询;臧否:评论优劣,批评。
    考向四
    文言句式
    【典例引领】
    (2021·新高考I卷)翻译文中句子。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答案】
    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依法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解析】
    (1)关键词句:“既”,已经;“断”,处理;“复断之以法”,状语后置句;“忿”,愤怒;“信”,信用。
    参考译文: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唐太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
    【方法技巧】
    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⑶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
    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例如:
    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传》)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张衡传》)
    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还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
    三、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⑴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⑵蒙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⑶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⑷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例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例如:
    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6、分句的省略 例如: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四、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形+于+宾。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
    渺渺兮予怀。《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 《黄州快哉亭记》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
    3、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
    定语后置
    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中心词+数量词。如:⑴“闻道百”(庄子《秋水》)⑵“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固定句式
    1.“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2.“……有所……”“……无所……”
    译: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3.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谁(什么)”。
    4.“……之谓也”“其……之谓也”
    此句式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之谓也”翻译为“说的就是……啊”,“其……之谓”中“其”表推断,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5.“……有以……”“……无以……”
    译为“有什么可拿来”或“有用来……的(办法)”,“没有什么可拿来”或“没有用来……的(办法)”。
    5.“得无……乎”
    译为“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吧” 。另外,“得无”中的“无” 有时还换成“微”或“非”,构成“得微……乎”或“得非……欤”的格式,其意
    义也不变。
    7.“无乃……乎”
    译为:“恐怕(只怕、大概)……吧” 。有时“无乃……乎”中的“无”字换成“毋”字,成为“毋乃……乎”的形式,其意义不变。 
    8.“不亦……乎” 
    译为:“不是(不也是) ……吗?”“难道不是(不也是) ……吗?” 
    9.“何(奚、恶、安)……为” “何以……为” 
    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哪里(为什么)用得着……呢”。
    10.“何乃……”
    译为:为什么竟……
    11.“如何(若何)”“奈何”,
    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
    12.“何……之有” 
    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或 “有什么……的呢”。 
    13.“唯……是……”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的宾语,往往用“唯……是……”的格式,可将副词“唯”译成“只”“只是”或者“一定”,而助词“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现代汉语成语中的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等。
    14.独……乎
    译为:难道……
    15.……庶几……欤?
    表示揣测,可译为“……或许(大概,差不多)……吧?”
    16.顾……哉?
    译为:“难道……吗?”
    17.“庸……乎” “其庸……乎”
    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哪里(怎么)……呢?”
    18.“……见……”“见……于……”
    表被动。
    19.“……为……”“为……所……”
    表被动。
    20.“……孰与……”“与……孰……”
    “孰”字,作疑问代词为常见的现象,用“哪”或“哪个”对译。如:  
    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一般对译为“…………比……怎么样”或“……跟(与)……比谁(哪一个)……”。如: 
    21. ……抑(抑或) ……
    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或是”。
    22.其……其……?
    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23.盍
    译为“何不”
    24.……无 ……
    译为“无论”“不管”
    【通关训练】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及中诏用雅,众遂赴雅焉。将拜,遇雨,请以伞入。王珣不许之,因冒雨而拜。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之。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籓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答案】
    王雅尊贵受重用以后,威权很大,门下常停着几百车骑,擅长应对接待,尽心地给予礼遇。
    【解析】
    “雅既贵幸”,被动句,王雅尊贵受重用以后;“门下车骑常数百”,定语后置句,门下常停着几百车骑;“礼”,礼遇。
    参考译文:
    等到宫中诏书宣布任用王雅,众人就都跑到王雅那里去了。将要举行任职仪式时,天下雨了,请求打伞进去。王珣不同意,于是冒雨举行仪式。王雅尊贵受宠信以后,威权很大,门下常停着几百车骑,他都能很好地应对接待,尽心地给予礼遇。晋孝武帝因司马道子没有治国的才干,担心百年之后皇室倾覆危亡,就选当时有名望的人担任屏藩之臣,将要提拔王恭、殷仲堪等人时,先去咨询王雅。王雅认为王恭等人没有治世之才,不可担当大任。
    2.(2022·辽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叔陵为江州刺史,性苛察狡险。新安王伯固以善谐谑,有宠于上及太子,叔陵疾之,阴求其过失,欲中之以法。叔陵入为扬州刺史,事务多关涉。省阁执事,承意顺旨,即讽上进用之,微致违忤,必抵以大罪,重者至殊死。伯固惮之,乃谄求其意。叔陵好发古冢,伯固好射雉,常相从郊野,大相款狎,因密图不轨。伯固为侍中,每得密语,必告叔陵。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始兴王谋逆》
    【答案】陈叔陵嫉妒陈伯固,暗中寻求他的过失,想要用法律中伤他。
    【解析】
    “疾”,嫉妒;“阴”,暗地里,暗中;“中”,中伤;“欲中之以法”,“以法”作状语,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叔陵担任江州刺史,性格苛察狡诈阴险。新安王陈伯固因为善于诙谐戏谑,被皇上和太子宠幸,陈叔陵嫉妒陈伯固,暗中寻求他的过失,想要用法律中伤他。叔陵入朝担任扬州刺史,朝中事务他大多涉及。省阁执事官员,顺从他的旨意,他当即委婉劝谏皇上进用此人,如果稍微有所违忤,必定用大罪定罪处罚,严重者甚至处死。陈伯固忌惮他,于是谄媚探求他的意图。叔陵喜好发掘古坟,伯固喜好射野鸡,他们常常一起前往郊野,关系亲密,于是一起暗中图谋不轨。伯固担任待中,每次得到朝中密语,必定告知叔陵。
    3.(2022·河南安阳·模拟预测)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答案】
    那些当初认为新法不便的人,又来说新法的好处。卫鞅说:“这些人都是扰乱法令的刁民。”
    【解析】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是定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初言令不便之秦民”;“令便”,新法的好处;“此皆乱法之民也”是以“皆”为标志的判断句。
    参考译文:
    变法推行了一年,秦国的百姓来到国都,议论新法不便的数以千计。法令推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中没盗贼的景象,百姓为国奋勇作战,不敢私下械斗,乡村城镇都得到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认为新法不便的人又来说新法的好处。卫鞅说:“这些人都是扰乱法令的刁民。”把他们全都驱赶到边境去。自此之后,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4.(2022·河南安阳·模拟预测)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答案】
    获得的一点利益医治不了致命的创伤,得到的不能弥补失去的,这难直不令人痛心吗?
    【解析】
    “所利”,获得的一点利益;“药”,名词作动词,医治;“亡”,丢失;“岂……哉”,“难道……吗”。
    参考译文:
    史臣司马光评论说:信誉,是君主的法宝。国家的保卫要依靠民众,民众的保护要依靠信誉。不守信营,国家就不能驱使民众;失去民众,国家就无法保住。所以古时的君王不欺骗天下人,建立霸业的人不敢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敢骗人民,勤于治家的人不敢骗亲人。不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则相反。上极不信任下级,下极不信任上级,上下之间离心离德,只到失败为止。获得的一点利益医治不了致命的创伤,得到的不能弥补失去的,这难直不令人痛心吗?
    5.(2022·福建厦门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四年春正月,陕西地震。兵部尚书马文升上言:“祇畏变异,痛加修省。”劝上:“积金帛以备缓急。罢斋醮以省浪费。将陕西织造绒褐内臣,早取回京,以纾军民之困。”上嘉纳之。礼部尚书傅瀚率九卿疏弭灾、时政三十一事,不报。瀚复言:“民心易感,在结之以恩。属者所陈,当如拯救,犹恐不及。而侧听弥月,未赐宸断,何以为理?”疏入,从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答案】
    可我在旁边等待您的裁决满一个月了,您还没有下达决断,这是什么道理呢?
    【解析】
    “弥”,满;“宸断”,下达决断;“何以为理”,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为理”,用什么做道理呢。
    参考译文:
         十四年(1501年)春正月,陕西发生地震。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说:“神祇最怕灾异之事,陛下应痛加修省。”他劝皇帝说:“积储金帛以备缓急之需,罢止斋戒供奉以避免浪费。将去陕西监督织造羊绒粗衣的内宫官员早日召回京师,以缓解军民生活困扰。”皇帝赞许采纳了这个意见。礼部尚书傅瀚率领九卿大臣,就消弭灾祸和时政提出三十一件事,皇帝不予答复。傅瀚再次提出说:“民心最容易感化,在于要对他们施以恩泽。陛下所属众臣提出的三十一件事,都是拯救时弊的当务之急,现在提出就办还怕来不及,可我在旁边等待您的裁决满一个月了,您还没有下达决断,这是什么道理呢?”傅瀚笫二次提出奏章之后,皇帝才采纳了九卿大臣们的意见。
    6.(2022·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隗嚣矜己饰智,每自比西伯,与诸将议欲称王。郑兴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 尚服事殷;武王八百诸侯不谋同会,犹还兵待时。高帝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囂乃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
    【答案】
    (您)却想干那不能干的事,(这正)表明要招致祸患,恐怕不行吧?
    【解析】
    “举”,干、做;“昭”,表明;“速”,招致;“无乃……乎”,恐怕……吧。
    参考译文:
    隗嚣夸耀自己,矫饰弄巧,常常自比周文王。他和将领们商议,想要称王。郑兴说:“过去周文王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还向商朝称臣。周武王和八百个诸侯事先没有商量而一同集结起来,还要退兵等待时机。高帝连年征战,还用‘沛公’的名义指挥军队。如今您的恩德虽然显明,但是没有周朝世代相承的王位;您的威望才略虽然高,但没有高帝的战功。想要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显然会加速祸患的降临,恐怕不能这样做吧!”隗嚣于是放弃自己的打算。
    7.(2022·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郑兴因恂求归葬父母,囂不听,而徒兴舍,益其秩礼。兴入见曰:“今为父母未葬, 乞骸骨;若以增秩徒舍,中更停留,是以亲为饵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 愿留妻子独归葬,将军又何猜焉!”嚣乃令与妻子俱东。马援亦将家属随恂归洛阳,以所将宾客猥多,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
    【答案】
    这是用父母作钓饵,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这样?
    【解析】
    “是”,这;“以……为”,用……作;“无礼甚矣”,太无礼了;“焉”,怎么。
    参考译文:
    郑兴趁隗恂之行,请求返回故乡安葬父母,隗嚣不同意,却让郑兴迁居舍,增加俸禄和礼遇。郑兴来见隗嚣,说:“我如今因为父母没有安葬,请求返回家乡。如果以增加俸禄,迁移住所,就改变主意留下来,是用双亲做诱饵,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够任用这样的人呢?我情愿留下妻子儿女,只身返回故乡安葬双亲,将军还猜疑什么呢?”隗嚣于是允许郑兴和妻子儿女一起东行。
    8.(2022·浙江·模拟预测)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皆信言,曰:“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也。”故圣人曰:“天下有不拜其君父兄者,吾不与之齿。”而天下之人亦曰:“彼将不与我齿也!”于是相率以拜其君父兄,以求齿于圣人。虽然,彼圣人者,必欲天下之拜其君父兄,何也?其微权也。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之拜不用于世,吾与之皆坐于此,皆立于此,比肩而行于此,无以异也。吾一旦而怒,奋手举梃而搏逐之可也。何则?彼其心常以为吾侪也,不见其异于吾也。
    (选自《嘉佑集卷六》,有改动)
    【答案】
    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心常常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同辈,没有看出他们跟我有什么差异。
    【解析】
    “何则”,为什么;“以为”,把……作为;“侪”,同类,同辈。
    参考译文:
    古时候的圣人将要用礼去治理天下,所以一定会先修养好自己的身心,让天下人都信服他的言论,说道:“这个人,既然他说的话是这样,那么事实就一定会是这样。”因此圣人说:“天下人中那些对自己的君王父兄不拜的,我将不会和他们同列。”而且也让全天下人也都说:“他将不能和我同列。”于是人们便争相率领着去拜见他们的君王父兄,以求得能够和圣人同列。虽然这样,那些圣人必定要让天下人去拜见他们的君王父兄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们小小的权术吧。他是我的君王,他是我的父亲,他是我的兄长,圣人的拜见之礼不应用在世上的话,我便和他全都坐在这里,全都站立在这里,一同并肩在这里行走,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一旦我发怒了,用手举着大木棒去追赶击打他们也是可以的。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心常常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同辈,没有看出他们跟我有什么差异。
    9.(2022·河北沧州模拟预测)十二年。初,上遣使者冯德遐抚慰吐蕃,吐蕃闻突厥、吐谷浑皆尚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上未之许。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弄赞遂发兵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北,民畜多为吐蕃所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
    【答案】
    (吐蕃)就派使者跟随冯德遐入朝,携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上表请求通婚,唐太宗没有答应他。
    【解析】
    参考译文: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当初,唐太宗派使者冯德遐安抚慰问吐蕃,吐蕃听说突厥、吐谷浑都娶唐公主为妻,就派使者跟随冯德遐入朝,携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上表请求通婚,唐太宗没有答应他。使者返回吐蕃,对赞普弃宗弄赞说:“臣刚到唐朝时,唐朝对我热情优待,并答应把公主嫁给我们。正碰上吐谷浑王也去了,从中挑拨离间,唐朝的礼节就疏远了,也不答应通婚了。”于是弃宗弄赞出兵进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招架,逃到青海北部,百姓和牲畜多半被吐蕃抢掠。
    10.(2022·河北沧州模拟预测)十二年。初,上遣使者冯德遐抚慰吐蕃,吐蕃闻突厥、吐谷浑皆尚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上未之许。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弄赞遂发兵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北,民畜多为吐蕃所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
    【答案】
    吐谷浑不能招架,逃到青海北部。百姓和牲畜多半被吐蕃抢掠。
    【解析】
    参考译文: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当初,唐太宗派使者冯德遐安抚慰问吐蕃,吐蕃听说突厥、吐谷浑都娶唐公主为妻,就派使者跟随冯德遐入朝,携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上表请求通婚,唐太宗没有答应他。使者返回吐蕃,对赞普弃宗弄赞说:“臣刚到唐朝时,唐朝对我热情优待,并答应把公主嫁给我们。正碰上吐谷浑王也去了,从中挑拨离间,唐朝的礼节就疏远了,也不答应通婚了。”于是弃宗弄赞出兵进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招架,逃到青海北部,百姓和牲畜多半被吐蕃抢掠。
    考向五
    词类活用
    【典例引领】
    (2020·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答案】
    (1)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
    (2)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人百里不绝。
    【解析】
    (1)中“素”,一向;“矫”,矫正,纠正;“杖”,名词用作动词,杖责。
    (2)中“罢市”,停业;“丧”,灵柩;“白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酹”,洒酒祭奠。
    参考译文:
    神宗数次想召用海瑞,但被执政的大臣暗地里阻止了,只当了南京右都御史。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官员们惶恐不安,多对此叫苦不迭。提学御史房寰,担心被检举揭露,想先下手发难,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便二次上疏诬蔑海瑞。海瑞也屡次上疏要求告老回家,皇上劝慰他,不让他辞官。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南京任上。海瑞没有儿子。去世之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前来探视,见他房中只有葛布做的帐子和空箱笼,过着一般寒士都不能忍受的生活。因而感动得流了泪,出面凑钱作为敛棺之用。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海瑞平生治学,以刚为主,因此自号为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所以所到之处均致力于清丈土地,颁行一条鞭法。他的思想主要在于利民,而行事很难避免会出现一些偏差。
    【方法技巧】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注意有以下几种情况: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土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活用为动词;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名词后面带上介词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中间往往省略连词“而”,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情况,普通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3.动词的活用
    文言文中,动词如果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或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就使动词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4.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为“使(让)……”。当形容词后跟宾语时,它就可以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文言文中的有些动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该动词就作使动用法,且有“使宾语……”的意思。
    5.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即名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成“以……为……”“把……当作……”“对……感到……”。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还可以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翻译为“以……为……”“把……当作……”“对……感到……”。
    【通关训练】
    翻译划线的句子。
    1.(2022·河南·模拟预测)南唐主遣其子纪公李从善与钟谟俱入贡,上问谟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不然。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缮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谟归,以告南唐主。南唐主乃城金陵,凡诸州城之不完者葺之,戍兵少者益之。
    (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五》,有删改)
    【答案】
    南唐君主于是整修金陵城墙,凡是各州城池有不完整坚固的便整治修理,守卫士兵少的便补充增加。
    【解析】
    “城”,整修城墙;“葺”,修葺,修理;“益”,增加。
    参考译文:
    南唐君主派遣他的儿子纪公李从善与钟谟一道入朝进贡,世宗问钟谟说:“江南也在操练军队进行战备吗?”(钟谟)回答说:“既已臣事大国,不敢再这样了。”世宗说:“不对。昔日是仇敌,今日已成一家,我朝同你们国家的名分大义已经确定,保证没有其他变故;然而人生难以预料,至于后世,则事情更不可知晓。回去对你家君主说:可以趁着我在的时候加固城郭,修缮武器,据守要塞,为子孙后代着想。”钟谟回国,将世宗的话禀告南唐君主。南唐君主于是整修金陵城墙,凡是各州城池有不完整坚固的便整治修理,守卫士兵少的便补充增加。
    2.(2022·陕西省南模拟预测)孙峻因民之多怨,构恪于吴主,云欲为变。与吴主谋置酒请恪。峻已伏兵于帷中,恐恪不时入事泄,乃自出见恪曰:“使君若尊体不安,自可须后,峻当具白主上。”欲以尝知恪意。恪曰:“当自力入。”恪入,剑履上殿,进谢,还坐。设酒,恪疑未饮。孙峻曰:“使君病未善平,有常服药酒,可取之。”恪意乃安,别饮所赏酒。数行,吴主还内,峻起如厕,解长衣,著短服,出曰:“有诏收诸葛恪。”恪惊起,拔剑未得,而峻刀交下。以苇席裹恪尸,蔑束腰,投之石子冈。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恪寇淮南》,有删改)
    【答案】
    诸葛恪说:“我应该尽力进宫。”诸葛恪进入宫内,带着剑穿着鞋走上殿堂,上前谢过主上,回来坐在座位上。
    【解析】
    “自力”,尽力;“剑”,带着剑;“履”,穿着鞋。
    参考译文:
    孙峻因为百姓大都怨恨诸葛恪,在吴主面前诬陷诸葛恪,说他想要发动变乱。孙峻与吴主(孙亮)谋划设下酒席宴请诸葛恪。当时孙峻已经在帷帐中埋伏下士兵,担心诸葛恪不按时进来使事情泄露,于是就亲自出来见诸葛恪说:“您如果贵体不舒服,可以等以后再说,我会详细禀告主上的。”(孙峻)想以此来探知诸葛恪的想法。诸葛恪说:“我应该尽力进宫。”诸葛恪进入宫内,带着剑穿着鞋走上殿堂,上前谢过主上,回来坐在座位上。摆上酒,诸葛恪心中怀疑,没有饮酒。孙峻说:“如果您的病尚未康复,有经常服用的药酒,可以取来。”诸葛恪这才安心,诸葛恪喝着自己带来的酒。喝了几杯之后,吴主(孙亮)回到内室,孙峻起来上厕所,脱下长衣,换上短衣服,出来说:“主上有诏命拘捕诸葛恪。”诸葛恪慌忙站起,剑还没有拔出,而孙峻的刀已经接连砍了下来。用芦席裹住诸葛恪的尸体,用竹篾绑住他的腰,扔到了石子冈。
    3.(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预测)“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者邪?非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
    【答案】(我也)把富贵当做快乐而把贫贱当做悲伤,我难道与别人不一样吗?
    【解析】
    得分点:“乐”,意动用法,把……当做快乐;“悲”,意动用法,把……当做悲伤;“岂”,难道;“我岂异于人哉”,介词结构后置。
    参考译文:
    “唉!我拿着傻仔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4.(2022·湖南·长郡中学二模)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而所上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节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于忠肃集·提要》)
    【答案】
    于谦身处艰难的时局,因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来不及顾念家事,他的计策使国家安定,他的忠义节烈本来就已经彪炳史册。
    【解析】
    “忧国忘家”,因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来不及顾念家事;“安”,使……安定;“固”,本来。
    参考译文:
    于谦身处艰难的时局,因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来不及顾念家事,他的计策使国家安定,他的忠义节烈本来就已经彪炳史册。而他所上陈的奏疏,明白通透,切中要害,尤其能看出他治国的谋略。至于他平日写文章不凭借押韵的语言见长,而他所写的诗歌,大多风格道劲,意境深远,反而胜于一般的文士,(由此)也足以见出他才华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5.(2022·浙江省杭州模拟预测)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帝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
    【答案】
    如果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
    【解析】
    “诚”,如果,假如,果真;“岁”,每年;“常”,屡屡;“其下”,他的部下。
    参考译文:
    恰逢吐蕃请和,首领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专制其国,因此才没有归顺的念头。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即使钦陵想寇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部属果然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人骑前往迎接。授予他主客郎中一职。
    6.(2022·贵州·贵阳模拟预测)冲曰:“任城王可谓忠于社稷。”帝曰:“任城以从朕者为佞,不从朕者岂必皆忠。夫小忠者大忠之贼,无乃似诸。”澄曰:“臣愚暗,虽涉小忠,要是竭诚谋国,不知大忠者竟何所据。”帝不从。后曹虎果不降。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答案】
    任城王把听从我的人当作谄媚之臣,不听从我的人难道一定都是忠臣?
    【解析】
    得分点:“以……为”,把……当作;“佞”,谄媚之臣;“岂”,难道;“忠”,忠臣。
    参考译文:
    李冲说:“任城王可以称得上忠于国家。”孝文帝说:“任城王把听从我的人当作谄媚之臣,不听从我的人难道一定都是忠臣?所谓小忠诚是大忠诚的敌人,岂不是与诸位的情况相似吗?”拓跋澄说:“我愚昧不聪明,虽然属于小忠,但重要的是竭尽诚心为国家谋划,不知道所谓大忠究竟以什么为依据。”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后来曹虎果然不降北魏。
    7.(2022·湖南·模拟预测)三年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做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答案】
    户数人口增长源于减轻百姓负担,安定人民生活;户数人口衰减则定是大兴土木、大肆征伐所致。
    【解析】
    “其”,指户数人口;“本”,本自,源于,源自;“土木兵戈”,作动词,指兴建土木工程、大肆征发动战争。
    参考译文:
    三年八月,皇帝驾临文华殿,和侍臣谈论历代户数人丁的盛衰。皇帝说:“户数人丁的增长衰减,足可以观察国家的治乱。户数人口增长源于减轻百姓负担,安定人民生活;户数人口衰减则定是大兴土木、大肆征伐所致。汉武帝承文景之治,隋炀帝续文帝之政,开元盛世之后有安史之乱,难道不是自恃天下富庶而不懂得警戒吗?汉武帝晚年下《轮台罪已诏》表示悔悟,隋炀帝最终亡国,唐玄宗落得迁徙流离,都值得后世大加戒惧。”
    8.(2022·新疆克拉玛依·三模)魏主访群臣以安民之术。秘书丞李彪上封事,以为:“豪贵之家,奢僭过度,第宅车服,宜为之等制。又,国之兴亡,在冢嗣之善恶;冢嗣之善恶,在教谕之得失。高宗文成皇帝尝谓群臣曰:‘朕始学之日,年尚幼冲,情未能专;既临万机,不遑温习。今日思之,岂唯予咎,抑亦师傅之不勤。’尚书李䜣免冠谢。此近事之可鉴者也。臣谓宜准古立师傅之官,以训导太子。
    (选自《资治通鉴·齐纪》,有删节)
    【答案】一个国家是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亡,关键在于帝王承继人是善良还是酷恶,而继任者的善恶,又在于教育训导的得失。
    【解析】
    “冢嗣”,嫡长子,此处指帝王承继人;“谕”,使……明白,训导 。
    参考译文:
    孝文帝向文武百官们询问安定人民的办法。秘书丞李彪呈上密奏,认为:“豪门富贵人家,奢侈挥霍没有限度。所以,对他们的住宅、车马和衣服,都应该制定一个标准进行管理。另外,一个国家是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亡,关键在于帝王承继人是善良还是酷恶,而继任者的善恶,又在于教育训导的得失。文成皇帝曾经对文武百官们说:‘朕从前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年龄还小,心还不能专一;等到后来登上帝位,亲自日理万机了,又没有多余的时间温习以前的功课了。今天想起来,岂能说只是我个人的过错,也是师傅管教得不严,不勤勉努力的结果。’当时,尚书李䜣立刻脱下帽子,请求处分。这是不久前发生的事,值得借鉴。我认为,应该以古代方法为准绳,也设立师傅这一官职,让他们专门引导太子。
    9.(2022·广东·模拟预测)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骜,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于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答案】
    当时正认为这二人为贤能,所以边地官吏都以生惹是非为能事。
    【解析】
    “方”,正;“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能;“生事”,滋生事端,生惹是非。
    参考译文:
    司马光认为:“国家在少数民族归附时,喜欢同他们计较细微之事,等他们桀骜不驯时,却又放纵姑息他们。近来的西部祸害起于高宜,北边的祸害起于赵滋;当时正认为这二人为贤能,所以边地官吏都以生惹是非为能事,对此宜加疏导不可助长。(国君)应当勒令边地官吏,如果因为疆界琐事动不动就用武力惩处的,按罪论处他。”
    10.(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诸宰相侍宴,上谓王珪曰:“卿识鉴精通,复善谈论,玄龄以下,卿宜悉加品藻,且自谓与数子何如?”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上深以为然,众亦服其确论。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答案】
    至于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我和这几位相比略有长处。
    【解析】
    “激浊扬清”,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其中“浊、清”为形容词作名词;“嫉恶好善”,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其中“恶、善”为形容词作名词;“于……”,和……比;“微长”,略微的长处。
    参考译文:
    各位宰相陪侍宴会,唐太宗对王珪说:“您见识高明,辨别能力强,又善于言谈议论,玄龄以下的各位大臣,您都品评一下,说说您和他们几位相比怎么样。”王珪回答说:“勤勤恳恳为国奉献,尽心竭力无所保留,臣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将入相,臣比不上李靖。陈述奏章详尽明确,意见上传下达中肯允当,臣不如温彦博。处理繁琐艰难的事务,各项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条,臣不如戴胄。以君主赶不上尧、禹为耻,专以苦言进行劝谏,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与这几位相比倒是略有所长。”太宗认为王珪说得很好,各位宰相也佩服他精确的评论。

    一、(2022·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太祖即位,马殷遣使修贡,太祖拜殷侍中兼中书令,封楚王。
    荆南高季昌以兵断汉口,邀殷贡使,殷遣许德勋攻其沙头,季昌求和,乃止。杨行密袁州刺史吕师周来奔。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师周益惧,谓其裨将綦毋章曰:“吾与楚人为敌境,吾常望其营上云气甚佳,未易败也。吾闻马公仁者,待士有礼,吾欲逃死于楚可乎?”章曰:“公自图之,章舌可断,语不泄也。”师周以兵猎境上,乃奔于楚,綦毋章纵其家属随之。殷闻师周至,大喜曰:“吾方南图岭表而得此人,足矣。”以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岭南,取昭、贺、梧、蒙、龚、富等州。殷表师周昭州刺史。
    朗州雷彦恭召吴人攻平江,许德勋击败之。殷遣秦彦晖攻朗州,彦恭奔于吴,执其弟彦雄等七人送于梁。于是澧州向瑰、辰州宋邺、溆州昌师益等率溪洞诸蛮皆附于殷。殷请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张佶节度使。殷乃请依唐太宗故事,开天册府,置官属。太祖拜殷天册上将军,殷以其弟賨为左相,存为右相,廖光图等十八人为学士。末帝时,加殷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洪、鄂四面行营都统。
    唐庄宗灭梁,殷遣其子希范修贡京师,上梁所授都统印。庄宗问洞庭广狭,希范对曰:“车驾南巡,才堪饮马尔。”庄宗嘉之。庄宗平蜀,殷大惧,表求致仕,庄宗下玺书慰劳之。明宗即位,遣使修贡,并贺明年正月,荆南高季昌执其贡使史光宪。殷遣袁诠、王环等攻之,至其城下,季昌求和,乃止。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楚世家第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B.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C.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D.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贡,献纳贡品。原始社会,被征服的部落必须向征服者进献本地土特产品。
    B.纬候,亦为“经纬之术”,即谶纬之学,多指预测天象符瑞、占验灾异之术。
    C.裨将,副将。裨,读pí时,本指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引申为“副将”。
    D.致仕,表示辞去官职,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师周精通谶纬之学,观察到马殷营寨上的云气,有王侯将相之美。在面对杨行密的怀疑时,吕师周果断投奔马殷。
    B.綦毋章身为吕师周的谋士,在吕师周易主的过程中为其保密,表示宁可割断舌头,也不泄密,并任其家属跟随。
    C.马殷请求设立天册府,任命官员,梁太祖还封他为天册上将军。马殷于是开府设官,将他的楚地系统地管理起来。
    D.唐庄宗灭梁后,作为前臣,马殷派儿子马希范到京师进贡,并献上梁授予的都统印,向唐庄宗表示自己的一片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曰:“公自图之,章舌可断,语不泄也。”
    (2)庄宗问洞庭广狭,希范对曰:“车驾南巡,才堪饮马尔。”
    5.《三楚新录》中评价马殷:“殷宽厚大度,得士死力。”从文中看,马殷做了哪些事情赢得“宽厚大度,得土死力”的美誉?
    【答案】1.A 2.B 3.A
    4.(1)綦毋章说:“你自己考虑,我綦毋章的舌头宁可割断,也不会泄露你的话。”
    (2)唐庄宗询问洞庭湖的宽广,马希范回答说:“您的车驾向南巡视,洞庭水只够喂马罢了。”
    5.①接纳贤士。马殷对于吕周师的投奔感到非常高兴。②有功必奖。向皇帝表奏有功者,上表吕师周的功绩,提拔他为昭州刺史;表奏张佶为节度使。③宽待求和。对于高季昌的两次求和,马殷收兵宽容以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吕师周,勇健豪侠,精通纬候、兵书,自称是五代将相名家子弟,怕不能在战场上幸免,常常和酒徒聚众狂饮,喝醉了就起身跳舞,慷慨悲歌哭泣起来。杨行密听说,怕他有二心,派人侦察他的动静。
    “通”的宾语为“纬候兵书”,不需要断开,且后面“自言”的主语是“吕师周”,不是“兵书”,“兵书”后面需要断开,排除C。
    “言”的宾语为“五世将家”,后面“惧”的主语为“吕师周”,“家”后面需要断开,排除BD。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纬候,亦为‘经纬之术’”错误。“纬候”和“经纬之术”不是同一个意思,“纬候”多指预测天象符瑞、占验灾异之术。“经纬之术”,即经纬复原之术,指的是丝绸织造技术。丝绸的织造是用经线和纬线交叠织造的,可以用经纬网(地球仪)来理解,经纬复原之术就是把同款的几块丝绸连成一块,且看不出痕迹。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有王侯将相之美”错误。“吾常望其营上云气甚佳,未易败也”,“云气”,云雾,雾气,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而本文中“云气甚佳,未易败也”,此处的“云气”,显示马殷不容易被打败,不是成为王侯将相。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图”,谋划,考虑;“断”,割断;“泄”,泄露。
    (2)“广狭”,宽广和狭窄;“南”,向南(名词作状语);“堪”,可以,能够。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杨行密袁州刺史吕师周来奔”“殷闻师周至,大喜曰:‘吾方南图岭表而得此人,足矣’”分析,杨行密的袁州刺史吕师周前来投奔。马殷听说吕师周到来,大喜说:“我正向南谋取岭南,得到这人就够了”。善于接纳人才。
    结合“以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岭南,取昭、贺、梧、蒙、龚、富等州。殷表师周昭州刺史”“殷请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张佶节度使”分析,马殷任命吕师周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打岭南,攻取昭、贺、梧、蒙、龚、富等州。马殷表奏吕师周为昭州刺史。马殷请求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奏张佶为节度使。多次表奏有功者,说明他有功必赏。
    结合“荆南高季昌以兵断汉口,邀殷贡使,殷遣许德勋攻其沙头,季昌求和,乃止”“殷遣袁诠、王环等攻之,至其城下,季昌求和,乃止”分析,荆南高季昌率兵截断汉口,拦截马殷进贡的使臣,马殷派许德勋攻打他们的沙头,高季昌求和,才作罢。马殷派袁诠、王环等人攻打他,到达城下,高季昌求和,才作罢。他两次答应求和,款待求和。
    参考译文:
    梁太祖即位,马殷派使臣进贡,梁太祖封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封为楚王。
    荆南高季昌率兵截断汉口,拦截马殷进贡的使臣,马殷派许德勋攻打他们的沙头,高季昌求和,才作罢。杨行密的袁州刺史吕师周前来投奔。吕师周,勇健豪侠,精通纬候、兵书,自称是五代将相名家子弟,怕不能在战场上幸免,常常和酒徒聚众狂饮,喝醉了就起身跳舞,慷慨悲歌哭泣起来。杨行密听说,怕他有二心,派人侦察他的动静。吕师周更加害怕,对他的副将綦毋章说:“我和楚人是相邻的敌手,我常常望见他们营寨上的云气很美,(这昭示他们)不容易打败。我听说马公是仁人,对士人有礼节,我想逃命到楚,行吗?”綦毋章说:“你自己考虑,我綦毋章的舌头宁可割断,也不会泄露你的话。”吕师周率兵到楚境上打猎,于是投奔楚,綦毋章放任其家属跟随。马殷听说吕师周到来,大喜说:“我正向南谋取岭南,得到这人就够了。”马殷任命吕师周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打岭南,攻取昭、贺、梧、蒙、龚、富等州。马殷表奏吕师周为昭州刺史。
    朗州雷彦恭召吴人攻打平江,许德勋打败了他们。马殷派秦彦晖攻打朗州,雷彦恭投奔到吴,秦彦晖抓获他的弟弟彦雄等七人送到梁。于是澧州向瑰、辰州宋邺、淑州昌师益等人率领溪洞各部族都归附马殷。马殷请求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奏张佶为节度使。马殷于是请求依照唐太宗旧例,开设天册府,设置属官。梁太祖封马殷为天册上将军,马殷任命他的弟弟马寶为左相,马存为右相,廖光图等十八人为学士。梁末帝时,加授马殷为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洪、鄂四面行营都统。
    唐庄宗灭掉梁,马殷派他的儿子马希范到京师进贡,献上梁授给的都统印。唐庄宗询问洞庭湖的宽广,马希范回答说:“您的车驾去那里巡视,洞庭水只够喂马而已。”唐庄宗赞赏他。唐庄宗平定蜀,马殷十分害怕,上表请求辞官,唐庄宗下诏书慰劳他。唐明宗即位,马殷派使臣进贡,同时祝贺第二年的正月节,荆南高季昌抓获他的进贡使臣史光宪。马殷派袁诠、王环等人攻打他,到达城下,高季昌求和,才作罢。
    二、(2022·辽宁大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安帝义熙五年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以为必克,劝裕行。
    夏四月己巳,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兵守之。或谓裕曰:“燕人若塞大岘之险,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奈何?”裕曰:“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
    刘裕过大岘,燕兵不出,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左右曰:“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六月己巳,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藩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藩及建威将军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攻临朐。向弥擐甲先登,遂克之。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南燕主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围高三丈,穿堑三重。抚纳降附,采拔贤俊,华夷大悦。于是因齐地粮储,悉停江、淮漕运。
    六年二月丁亥,刘裕悉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师。”裕曰:“我往彼亡,何为不利?”四面急攻之。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裕数以不降之罪,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
    裕忿广固久不下,欲尽坑之。韩范谏曰:“晋室南迁,中原鼎沸,士民无援,强则附之。既为君臣,必须为之尽力。彼皆衣冠旧族,先帝遗民,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窃恐西北之人,无复来苏之望矣。”裕改容谢之,然犹斩王公以下三千人,没入家口万余,夷其城隍。送超诣建康,斩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南燕主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
    B.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南燕主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
    C.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南/燕主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
    D.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南燕主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官名。秦始置。秦代重武,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汉以后因之,置左右仆射。
    B.擐甲,穿上甲冑。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
    C.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它就是利用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D.城隍,既指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也指城墙和护城河。本文应指后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裕在灭燕战争中的表现充分印证了辛弃疾描绘的他在北伐战争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威猛之势。
    B.在临朐一战中,晋军和燕兵交战到太阳偏西仍难解难分,后来晋军采用了偷袭之法才攻破临朐城,获得胜利。
    C.刘裕违抗晋安帝旨意,攻打南燕,经水战陆战,一路奔袭,耗时近一年,才灭掉南燕,杀掉南燕王。
    D.刘裕虽然谋划有方,英勇善战,但是却为发泄一时愤怒,而肆行杀戮,由此看出他有智谋勇气却无仁义之心。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抚纳降附,采拔贤俊,华夷大悦。
    (2)彼皆衣冠旧族,先帝遗民,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
    10.刘裕对打败燕人有十足的把握,请概括其理由。
    【答案】6.B 7.C 8.C
    9.(1)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士兵,选拔贤人俊才,汉人和少数民族人都很高兴。
    (2)他们都是世世代代的中原家族,是先帝的遗民,现在大王的军队来讨伐有罪之人安慰百姓的,却将他们全部活埋,你要让他们归于何处呢?
    10.(1)鲜卑人贪婪短视,不能深谋远虑。(2)鲜卑人轻敌自大,不能周密设防。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后乘胜追逐败兵到广固,丙子(十九日)这天,攻克了广固外城。南燕王慕容超收集部众退保广固内城。刘裕建起长墙包围广固内城。
    “逐北”,是动宾结构的词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D;
    “丙子”是后句“克其大城”时间状语,中间要断开,可以排除C。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它就是利用海道”错误,应该是利用河道和海道。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刘裕违抗晋安帝旨意,攻打南燕,经水战陆战”错误。“抗表”是向皇帝上奏章,而非违抗;另外,没有经过水战。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抚纳”,安抚、接纳;“降附”,动词用作名词,投降归附的士兵;“贤俊”,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俊才;“华夷”,汉人和少数民族的人民。
    第二句中,“衣冠”,名门世族;“彼皆衣冠旧族,先帝遗民”,判断句;“吊伐”,讨伐;“坑”,名词动用,活埋;“安所归”,宾语前置句,“归安所”。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可知,鲜卑人贪婪短视,不能深谋远虑。
    从“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可知,鲜卑人轻敌自大,不能周密设防。
    参考译文:
    晋安帝义熙五年三月,刘裕上表文,请求讨伐南燕,朝廷商议时,大家都认为不可行,只有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认为一定能取胜,劝刘裕行动。
    夏季四月己巳(十一日)这天,刘裕从建康出发,率领水师从淮河进入泗水。五月,到达下邳,留下舰船、辎重物资,徒步进军到琅邪,凡是经过的地方都建筑城池,留下部分兵力防守。有人对刘裕说:“如果南燕人堵住大岘天险,或者他们坚守壁垒,清除郊野的粮食房舍,我们大军深入,不仅无功,而且不能回来,怎么办?”刘裕说:“我考虑已经成熟了。鲜卑人贪婪,不知道长远计谋,进则只想掳掠获利,退则顾惜禾苗,一定以为我们孤军深入,不能坚持长久,进不过占据临朐,退只能守住广固,一定不会坚守天险,清除郊野的粮食房舍,我敢向各位保证。”
    刘裕率军经过大岘,南燕军队没有出现,刘裕举起手,指指天,喜形于色。身边的人说:“主公您还没有见到敌人,就先高兴起来,这是为什么?”刘裕说:“军队已过险境,将士有拼死的决心,余粮在田中储积着,我们没有匮乏的忧虑。胡虏已经完全在我手中掌握着。”六月己巳(十二日)这天,刘裕用四千辆战车作为两翼,两车并行缓缓前进,与南燕军队在临朐以南交战,太阳西斜,还未决胜负。参军胡藩对刘裕说:“燕军全部出来作战,临朐城内留守的兵力一定很少。我愿意率奇兵从小路攻占临朐城,这也是当年韩信破赵的方法。”刘裕派胡藩和建威将军向弥悄悄地从燕军后方出兵进攻临朐。向弥披上甲衣率军首先登城,于是攻克了临朐。然后乘胜追逐败兵到广固,丙子(十九日)这天,攻克了广固外城。南燕王慕容超收集部众退保广固内城。刘裕建起长墙包围广固内城,墙高三丈,挖穿了三道地沟。又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士兵,选拔贤人俊才,汉人和少数民族人都很高兴。因此,刘裕利用齐地的粮食储备,完全停止了长江、淮河的漕运。
    六年二月丁亥(初五)这天,刘裕调集全部兵力攻城,有人说:“今天去一定要败亡,出师一定不利。”刘裕说:“我去他们灭亡,哪有什么不利?”于是从城的四面八方加紧进攻。慕容超与身边数十个骑兵翻越城墙,突破重围而逃,东晋军队追击,俘获了他们。刘裕一一列举他不投降的罪状,慕容超神色自若,闭口不说话。
    刘裕因为广固城久攻不下而气愤,想全部活埋城中的人。韩范进谏劝阻说:“晋朝廷南迁后,中原地区一片混乱,士民百姓没有援助,谁强大就归附谁。既然已经成了君臣关系,就一定要为君主竭尽力量。他们都是世世代代的中原家族,是先帝的遗民,现在大王的军队来讨伐有罪之人安慰百姓的,却将他们全部活埋。你要让他们归于何处呢?我私下里担心这样会使西北地区的人们不会再有要我们拯救的希望了。刘裕面容变色,赶快谢罪,但是还是斩杀了王公以下的三千人,抄没他们的家口一万多人,荡平广固的城池。然后把慕容超送到建康,将他斩杀。
    三、(2022·山东潍坊·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其后十八岁而虏魏王。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太史公曰: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B.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C.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D.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士,古时候称有品德、有才能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B.免冠,指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此处指平原君向魏公子谢罪。
    C.宗庙,在古代指奉祀祖先的宫室,又可指代王室、国家,该词在文中意思是后者。
    D.薨,指诸侯死去。《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礼贤下士、不计身份。他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人中间,薛公藏身于酒馆里,就打听到他们的藏身之地,亲自步行去找他俩。
    B.信陵君深明大义。他听说魏王派使者请自己回国抗秦,起先告诫门客不得通报,听毛公和薛公阐明魏国存亡的利害后他毅然回国。
    C.信陵君大破秦军、威震天下。他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败,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
    D.信陵君贤德有才、深得敬重。高祖年轻的时候,就多次听别人夸赞魏公子,等到他做了皇帝,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2)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15.平原君听说信陵君要离开的时候,为什么坚决挽留?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11.A 12.C 13.D
    14.(1)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名声在诸侯间闻名的原因,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
    (2)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看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
    15.(1)平原君不识毛公、薛公是贤能之人,误解了信陵君;(2)认为信陵君志向不凡。不同于常人;(3)信陵君曾经救过赵国,对自己有恩。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乱地跟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是个荒唐的人啊。”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
    “闻之”为动宾结构,应在宾语“之”后断开,排除BD;
    “曰”为对话标志,其后断开;且“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都是“闻”的宾语,中间不必断开,排除C;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在文中意思是后者”错。结合“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可推知,这里的“宗庙”指的是奉祀祖先的宫室。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高祖年轻的时候”错误,错在对“始微少时”的理解,应该是“没有发迹”时,不是“汉高祖当初年轻的时候”。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徒”,只、只是;“以”,因为;“重于赵”,状语后置句,于赵重,在赵国受到尊重。
    (2)“喜”,喜欢;“接岩穴隐者”,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辱。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平原君误解信陵君为“妄从博徒卖浆者游”的“妄人”,在听了信陵君的话“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之后,他才明白自己不识毛公、薛公是贤能之人,误解了信陵君;
    平原君早就认为信陵君不同寻常,“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现在又见信陵君交往的是毛公、薛公这样的贤才,于是认为信陵君志向不凡。不同于常人;
    当年信陵君曾窃符围魏救赵,救过赵国,对自己有恩。
    参考译文: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交往,很是高兴。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乱地跟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是个荒唐的人啊。”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向夫人告辞准备离开这里,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以便对得起平原君。平原君与人的交往,只是为了显示他豪放的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唯恐不能见到他们。让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才脱帽子道歉,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担心,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害怕魏王恼恨他,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名声在诸侯间闻名的原因,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马上变了脸色,吩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魏王见到公子,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接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奏王担心此事,就用一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求见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明知这是又一次因毁谤而被废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这一年,魏安麓王也去世了。秦王得到公子已死的消息,就派蒙骜进攻魏国。十八年后便俘虏了魏王。汉高祖当初地位低下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
    相关试卷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精选题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7《诗歌鉴赏之语言》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7《诗歌鉴赏之语言》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7《诗歌鉴赏之语言》精选题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7《诗歌鉴赏之语言》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6《诗歌鉴赏之形象》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6《诗歌鉴赏之形象》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6《诗歌鉴赏之形象》精选题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6《诗歌鉴赏之形象》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