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4届半期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某同学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酒制作要选择新鲜葡萄冲洗后除去枝梗,再榨汁备用
    B. 果酒制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不能拧松发酵瓶盖
    C. 果酒中的酒精可以作为醋酸菌发酵的碳源、氮源和能源
    D. 果醋发酵时,用重铬酸钾测定醋酸含量变化,溶液灰绿色逐日加深
    【答案】A
    【解析】
    【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⑨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2/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C-25°C,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C~35°C,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井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详解】A、为避免除去枝梗时葡萄皮破损,增加杂菌污染的机会,故果酒制作要选择新鲜葡萄冲洗后除去枝梗,再榨汁备用,A正确:
    B、果酒制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不能打开发酵瓶盖,但为及时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应拧松发酵瓶盖,B错误;
    C、果酒中的酒精的元素组成为C、H、O三种元素,可以作为醋酸菌发酵的碳源和能源,不能做氮源,C错误;
    D、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以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重铬酸钾检测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在果醋发酵过程中,用pH试纸检测流出液的pH证明是否有醋酸生成,D错误。
    故选A。
    2. 白酒是蒸馏酒的一种,其一般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化作用时可添加淀粉酶等酶制剂处理原料
    B. 蒸煮原料的目的之一是杀死附着在原料上的杂菌
    C. 酵母菌所需的碳源、氮源等营养成分可由原料经糖化作用后提供
    D. 在酵母发酵作用的整个阶段,需严格控制无氧条件以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详解】A、糖化阶段可以添加淀粉酶,促进淀粉的水解,A 正确;
    B、蒸煮原料的目的之一是杀死附着在原料上的杂菌,B 正确;
    C、高粱、稻米等原料中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故酵母菌所需的碳源、氮源等营养成分可由原料经糖化作用后提供,C 正确;
    D、在酵母发酵作用阶段,需要先通气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再密闭进行酒精发酵,D 错误。
    故选D。
    3. 下图是利用新鲜葡萄汁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注入的葡萄汁超过1/3,氧气太少不利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
    B. 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 果醋发酵时通入空气不足,醋酸杆菌将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D. 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示意图,其中培养基入口能补充营养物质;气体入口能通入气体;气体出口能排出气体。
    【详解】A、装置注入的葡萄汁后,留出1/3的空间即可,A错误;
    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因缺氧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正确;
    C、醋酸杆菌是严格的好氧型细菌,空气通入不足会导致醋酸杆菌大量死亡,C错误;
    D、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使PH逐渐降低,D错误。
    故选B。
    4. 腐乳是一种传统发酵食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 腐乳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没有参与豆腐的发酵
    C. 腐乳的制作利用了豆腐和空气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
    D. 毛霉与乳酸菌的区别是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起主要作用的是真菌中的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A正确;
    B、腐乳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曲霉和毛霉等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错误;
    C、腐乳起主要作用的是真菌中的毛霉,利用了豆腐和空气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C正确;
    D、毛霉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B。
    5. 如图为腐乳制作过程的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B. 毛霉为需氧型真菌,为避免其无氧呼吸,放置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
    C. 加卤汤、密封腌制过程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
    D. 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1、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的含量过低,则不能抑制杂菌污染。
    4、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详解】A、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A正确;
    B、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而毛霉为好氧型真菌,所以为避免其无氧呼吸,放置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B正确;
    C、加卤汤、密封腌制,可防腐杀菌,同时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风味,在此条件下毛霉不能生长、增殖,C错误;
    D、加盐腌制的目的: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调制腐乳的风味,确保腐乳具有一定的咸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要求识记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 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B. 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
    C. 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
    D. 酒的用量过少,后期成熟时间延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1、腐乳发酵中杂菌的控制: 
    ①事先用馒头放在温暖潮湿处培养毛霉,当馒头上长出青点(青霉菌落)、黄点(黄曲霉菌落)、红点(红曲霉菌落)时,及时用镊子和解剖针剔除,保留白毛让其生长黑色孢子。 
    ②消毒:将豆腐块加热,杀死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③接种:将上述馒头上的孢子弹在豆腐块上,并用灭菌后的食品袋罩上,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2、腐乳制作所需豆腐的含水量及意义: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 
    3、配制卤汤时酒量的控制: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一般应控制在12%左右。
    【详解】豆腐含水量应该为70%左右,若含水量过高,则腐乳不易成形,A正确;加盐量过多,会导致豆腐析出过多的水分,使腐乳硬度增大,B正确;腐乳“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生长的菌丝,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C正确;酒的用量过少,不足以杀菌,酒的用量过多,会使腐乳成熟时间延长,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泡菜制作过程可以随时取出食用不同酸味的泡菜
    B. 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C. 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D. 泡菜的制作前期需要通入氧气,后期应严格保持无氧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泡菜制作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发酵原理,提供的新鲜蔬菜是它的培养基,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发酵可产生大量乳酸,能抑制其他厌氧菌的生存;在有氧情况下,自身受抑制,不能进行乳酸发酵,使需氧菌繁殖而变质。乳酸菌生长繁殖需要消耗有机物,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种类的有机物。
    【详解】A、制作泡菜时应保持无氧环境,故不能随时取食泡菜,以防氧气进入,A错误;
    B、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无氧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有机物的干重降低,但由于一些中间物质的产生,有机物的种类将增多,B错误;
    C、若泡菜盐水浓度过高,乳酸菌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抑制乳酸菌生长,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C正确;
    D、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都应严格保持无氧条件,D错误。
    故选C。
    8. 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酵母菌相比,乳酸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B. 前6d时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
    C. 发酵中期(22-26天)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D. 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持续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故pH呈下降趋势;酵母菌的数量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详解】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乳酸菌无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结合曲线图分析,前6天,由于乳酸菌远多于酵母菌,其产生的乳酸会降低培养液的pH,B正确;
    C、由于整个发酵过程都是在无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中期(22~26天),酵母菌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C正确;
    D、不同时期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D错误。
    故选D。
    【点睛】
    9. 下列关于泡菜腌制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泡菜制作时加入陈泡菜汁会缩短泡菜腌制时间
    B.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菌种优势的保持
    C. 腌制泡菜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
    D. 可通过与标准溶液比较估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制作泡菜的原理
    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制作泡菜的流程

    【详解】陈泡菜汁含有乳酸菌。泡菜制作时加入陈泡菜汁,可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泡菜腌制时间,A正确;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他菌种的生存,有利于乳酸菌菌种优势的保持,B错误;腌制泡菜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确保装置密封,保证坛内的厌氧环境,C正确;可通过与标准溶液比较估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D正确。故选B。
    【点睛】熟记泡菜的制作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操作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 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的醋酸菌密度低于瓶底处的密度
    D. 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B
    【解析】
    【分析】制作果酒的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制作果醋的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养型;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
    C、醋酸菌属于好氧菌,在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的醋酸菌更易接触到充足氧气,因此其密度大于瓶底处的密度,C错误;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是( )
    A. 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两个方面
    B. 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可以在常温下长期保存
    C. 煮沸消毒法中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D. 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燃烧层充分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煮沸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紫外线消毒;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详解】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常用的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两个方面,A正确;
    B、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消灭,所以不能在常温下长期保存,B错误;
    C、煮沸消毒法中在100℃煮沸消毒5~6min,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杀死微生物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C正确;
    D、接种时,对接种环等金属用具通常用灼烧灭菌法,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燃烧层充分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B. 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C. 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 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D
    【解析】
    【详解】不同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可根据菌落特征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A项正确;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是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B项正确;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刚果红就会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培养基中的纤维素被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降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项正确;鉴定尿素分解菌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碳源,D项错误。
    【点睛】选择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1)在培养基全部营养成分具备的前提下,加入物质:依据某些微生物对某些物质的抗性,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如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时可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从而可将该菌分离出来;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时可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2)通过改变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分离自生固氮微生物,非自生固氮微生物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存;培养基中若缺乏有机碳源则异养微生物无法生存,而自养微生物可利用空气中的CO2制造有机物生存。
    (3)利用培养基的特定化学成分分离特定微生物:如当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长,从而分离出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4)通过某些特殊环境分离微生物:如在高盐环境中可分离耐盐菌,其他菌在盐浓度高时易失水而不能生存;在高温环境中可分离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其他微生物在高温环境中因酶失活而无法生存。
    13. 下列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霉菌和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酸性
    B.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C. 干热灭菌应在160~170℃加热1~2小时,培养基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灭菌
    D. 接种环、接种针、涂布器等用具,可以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部分灼烧灭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pH值为5~9。大多数细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6.5~7.5;霉菌最适生长pH值为4.8~5.8;酵母菌最适生长pH值为3.5~6.0。
    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该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详解】A、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应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而用于培养真菌的培养基应将pH调至酸性,A错误;
    B、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方法都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B正确;
    C、培养基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C错误;
    D、接种环、接种针、涂布器等用具,可以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灼烧灭菌,外焰的温度最高,D错误。
    故选B。
    14.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 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 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 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培养基的组成和功能,确定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提示进行判断。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必须提供氮源、水、无机盐。
    【详解】A、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氮源,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
    B、该碳源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错误;
    C、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
    D、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D正确。
    故选B。
    【点睛】
    15. 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土壤③稀释土壤溶液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的污染,消毒和灭菌都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杂菌,在火焰旁操作也是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
    【详解】①土壤是微生物的培养基,土壤取样不需要在火焰旁进行,否则会杀死目的菌株,①错误;
    ②称取土壤时,为避免杂菌的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②正确;
    ③稀释土壤溶液时,为避免杂菌的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③正确;
    ④涂布平板时,为避免杂菌的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④正确;
    ⑤微生物的培养,需在一定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⑤错误。
    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6. 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氏霉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图甲表示选育菌种及获得β-胡萝卜素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外线照射能诱导菌种发生定向突变从而转化为实验所需的目的菌
    B. 多次重复③④操作,可以使目的菌种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越来越高
    C. 重复③操作时,优先选择黄色区域较大的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
    D. 要得到图乙所示的菌落,可以用平板划线法进行②操作接种后再培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紫外线照射不能诱导菌种发生定向突变,A错误;
    BC、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橙红色的菌体为高产菌,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多次重复③④操作,可以使目的菌种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越来越高,B正确,C错误;
    D、图乙中的菌落均匀分布于平板,说明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不是平板划线法,D错误。
    故选B。
    17. 酵母的蛋白含量高,可用作饲料蛋白,且有些酵母能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繁殖,既能减少污染,又能降低成本。研究人员从土壤中分离该类酵母并大量培养,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配制好的培养基要在高压蒸汽灭菌后再调节pH
    B. 过程②的目的是将细菌稀释后再进一步扩大培养
    C. ④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以甲醇作为唯一碳源
    D.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数量时,若稀释倍数为104,接种量为0.1mL,得到单菌落数为122,则样液中细菌数量为1.22×105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配制培养基时,应该先调节pH,A错误;
    B、过程②的目的是将细菌稀释,⑤过程是扩大培养过程,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筛选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繁殖的酵母,故④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以甲醇作为唯一碳源,C正确;
    D、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数量时,若稀释倍数为104,接种量为0.1mL,得到单菌落数为122,则样液中细菌数量为(122/0.1)×104=1.22×107个,D错误。
    故选C。
    18. 兴趣小组为检测某品牌冰淇淋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是否超标,用培养细菌的基本培养基进行检测,在培养基上涂布适量的冰淇淋原液设为甲组,不涂布冰淇淋原液的培养基设为乙组,经过37℃、12h培养,发现乙组生长有少量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增设一组涂布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
    B. 初步判断乙组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可用肉眼观察菌落特征
    C. 计数时,应将甲组的菌落数减去乙组的菌落数以消除误差
    D. 以菌落数代表样品中的大肠杆菌数量,统计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详解】A、需增设一组涂布大肠杆菌的对照组,目的是检测该基本培养基能否培养大肠杆菌,A正确;
    B、由于菌落肉眼可见,故初步判断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可用肉眼观察菌体的形态特征,B正确;
    C、若乙组生长有少量菌落,则培养基不合格,需重新配制,不能用于计算,C错误;
    D、当一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小,D正确;
    故选C。
    19. 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 mLCR溶液后加入100 mL培养基
    B.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C. 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此法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二是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此法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两种染色法中若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则均会出现透明圈。
    【详解】A、到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0mg/mL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L培养基加入1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A错误;
    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因为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B正确;
    C、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C错误;
    D、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考生要识记与理解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刚果红染液的使用及操作要求,结合各选进行推理和判断。
    20.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对纤维素水解后形成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无作用。某同学利用刚果红配制选择培养基,分离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并观察菌落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划线接种后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统计值比活菌实际数高
    B. 选择培养基中应以刚果红作为唯一碳源,并加入琼脂糖作凝固剂
    C. 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电源插上开始计时
    D. 可以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已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目的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详解】A、划线接种不能用于菌落的计数,A错误;
    B、刚果红相当于指示剂,要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B错误;
    C、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达到设定的温度或压力值开始计时,C错误;
    D、滤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以通过此操作获得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D正确。
    故选D。
    21. 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和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要从土壤中将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出来,应该将它们接种在含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把纤维素作为唯一氮源
    C. 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要选用液体培养基,原因是纤维素分解菌在固体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D. 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使用的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据此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A、要从土壤中将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出来,应该将它们接种在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A错误;
    B、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把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B错误;
    C、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要选用要选用液体培养基,原因是纤维素分解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繁殖速度更快,C错误;
    D、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使用的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D正确。
    故选D。
    22. 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所得结果如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编号
    a
    b
    c
    d
    e
    f
    处理方法
    接种大肠杆菌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
    接种大肠杆菌,表面全被醋覆盖
    接种大肠杆菌
    无接种菌
    温度
    40℃
    40℃
    40℃
    40℃
    0℃
    40℃
    观察结果
    全表面呈浑浊
    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
    全表面呈浑浊
    全表面清晰
    全表面清晰
    全表面清晰

    A. 编号a和f比较可知,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
    B. 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
    C. 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
    D. 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小时后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表信息分析可知,表中表示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的结果。比较a和f可知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比较b和c可知抗生素X比抗生素Y的杀菌能力强;比较e和a可知0℃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
    【详解】A、根据对照原则,a、f的区别在于是否接种了大肠杆菌,比较a、f的观察结果,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A正确;
    B、含有抗生素的纸片覆盖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可根据培养基表面的浑浊程度判定此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杀菌能力,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没有生长该细菌,起到了抑制作用),其余表面呈浑浊,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全表面呈浑浊,故抗生素X比抗生素Y的杀菌能力强,B错误;
    C、e、a形成对照,其自变量是温度,40℃时培养基全表面呈浑浊,0℃时培养基全表面清晰(没有生长该细菌,起到了抑制作用),由此可知,可知0℃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C正确;
    D、f暴露在空气中后,会自然接种菌种,形成菌落,使培养基表面出现浑浊,D正确。
    故选B。
    23. 已知某种霉菌的正常生长需要多种微量金属元素。为探究该霉菌生长所需微量金属元素的种类,研究小组将该霉菌的悬浮液与经灭菌处理后不含任何微量金属元素但含有其他必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混合后倒平板,然后在平板上划分多个区域,将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离子分别添加到不同区域,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灭菌的过程中只能杀死其表面和内部的部分微生物
    B. 倒平板后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
    C. 图示结果表明该霉菌生长过程中需要微量金属元素甲和丁
    D. 图示方法不可用于其他菌种对所需微量金属元素的筛选
    【答案】C
    【解析】
    【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种和氧气的要求。
    【详解】A、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错误;
    B、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后才倒平板,并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B错误;
    C、由于该霉菌的菌落基本上都聚集在甲和丁的交界处,说明该霉菌的生长除了其他必需营养物质还需要甲和丁两种微量金属,C正确;
    D、不同的菌种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同,图示方法可以用于其他菌种对所需微量金属元素的筛选,D错误。
    故选C。
    24. 纸片扩散法是药敏试验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取少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再放上4片含有链霉素(抗生素的一种)的圆形滤纸,然后在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环圈(简称抑菌圈,见下图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为倒平板操作,需等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时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
    B. 图2中将平板进行倒置培养,能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和冷凝水珠冲散菌落
    C. 图3中Ⅳ号纸片上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圈中的菌种具有链霉素抗性
    D. 将链霉素换成青霉素进行上述实验,Ⅳ号纸片上的区域仍会出现相应的菌落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图1中为倒平板操作,图2中将平板进行倒置培养,图3中Ⅳ号纸片上环圈最大,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中出现菌落,说明菌种具有链霉素抗性。
    【详解】A、图1中为倒平板操作,当培养基温度下降到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A错误;
    B、图2中将平板进行倒置培养,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冲散菌落,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的挥发,B正确;
    C、据题意可知,含抗生素的滤纸片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而产生环圈,抑菌效果越好,产生的环圈越大,因此图3中Ⅳ号纸片上环圈最大,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中出现菌落,说明菌种具有链霉素抗性,C错误;
    D、图3中Ⅳ号纸片上,抑菌圈中的菌种具有链霉素抗性,可能不具有青霉素的抗性,将链霉素换成青霉素进行上述实验,Ⅳ号纸片上的区域不会出现相应的菌落,D错误。
    故选B。
    25. 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B. 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
    C. 先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再向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
    D. 可以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的体积来判断果胶酶最适用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实验目的:本检测方法是用来确定本公司果胶酶的催化活性.本方法适用于各种固体和液体果胶酶制剂.
    2、实验要求:本方法适合于果胶酶的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领域.但不是本公司产品及其它公司产品的绝对活力的预测,而各种酶制剂的最终的酶活力在良好的实验操作下仍可发挥出更好的催化活力.
    3、实验原理: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初生壁和细胞中间,果胶物质是细胞壁的基质多糖.果胶包括两种酸性多糖(聚半乳糖醛酸、聚鼠李半乳糖醛酸)和三种中性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果胶酶本质上是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果胶酶水解果胶主要生成β-半乳糖醛酸,可用次碘酸钠法进行半乳醛酸的定量,从而测定果胶酶活力。
    【详解】A、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必需相同,A错误;
    B、该实验中pH值为无关变量,故调节pH值,使各组中的pH值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B正确;
    C、由于要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故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C正确;
    D、可以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的体积来判断果胶酶最适用量,D正确。
    故选A。
    26. 如图是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首先用图甲装置对血红蛋白溶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B. 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开始收集
    C. 图乙装置的试管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
    D.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对分离得到的血红蛋白进行纯度鉴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图甲是血红蛋白的透析过程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去掉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图乙是用凝胶色谱法对蛋白质进行纯化操作的示意图,目的是去掉分子量较大的杂质。
    【详解】A、由图甲观察可知,烧杯中放有透析袋,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故用图甲装置对血红蛋白溶液进行处理,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A正确;
    B、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mL,连续收集,B正确;
    C、乙装置为凝胶色谱法,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C错误;
    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对分离得到的血红蛋白进行纯度鉴定,其中SDS的作用有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使蛋白质变性,D正确。
    故选C。
    27. 下列关于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分解水果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果胶和细胞间质 B. 可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使果汁变清
    C. 果胶酶不是一种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D. 可使果汁榨取变得容易,提高出汁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不溶于乙醇,这是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
    2、果胶酶水解果胶,生成半乳糖醛酸,后者具有还原性醛基,可用次亚碘酸法进行定量测定,所生成半乳糖醛酸的量可用于表示果胶酶的活力。
    【详解】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从而可以将细胞壁瓦解,A错误;
    B、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并且该物质不溶于水,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使果胶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的澄清,B正确;
    C、果胶酶不是一种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C正确;
    D、果胶酶能瓦解细胞壁,使得果汁榨取变得更容易,能提高出汁率,D正确。
    故选A。
    28. 酵素的本质是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的混合物。可以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为原料,用其上附着的天然菌种进行发酵,然后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酵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素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酶水解,无法起到助消化的作用
    B. 发酵前可以煮熟果蔬进行消毒,以确保发酵过程无杂菌污染
    C. 将酵素添加进洗衣粉中并配合沸水冲洗,可以帮助分解衣服上的油渍
    D. 可将酵素加入饲料中降解不易被消化的成分,加入ATP可促进此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酵素本质是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的混合物,所以酵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详解】A、由题意可知,酵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酵素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酶水解,无法起到助消化的作用,A正确;
    B、煮熟果蔬会将其上附着的天然菌种杀死,无法进行发酵,B错误;
    C、酵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沸水会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无法再分解油脂,C错误;
    D、酵素催化不易被消化的成分降解无需消耗能量,故是否加入ATP对此过程无明显影响,D错误。
    故选A。
    29. 某洗衣粉中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为了验证其性质,进行下图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适宜的温度催化蛋白质水解
    B. 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洗衣粉中含有增白剂
    C. 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蛋白膜发生变性
    D. 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实验的自变量为洗衣粉溶液是否煮沸,因变量为蛋白膜是否消失,由此可见,高温使洗衣粉中活性物质的活性丧失。
    【详解】A、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洗衣粉中的活性物质催化蛋白质水解,A错误;
    B、实验甲中纱布上蛋白膜消失,原因是洗衣粉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即酶,B错误;
    CD、实验乙中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原因是温度过高使洗衣粉中生物活性物质酶发生变性失活,C错误,D正确。
    故选D。
    30. 下列有关加酶洗衣粉及其洗涤效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可使棉织制品蓬松柔软
    B. 加酶洗衣粉因为添加了酶制剂,所以比普通洗衣粉更易造成环境污染
    C. 使用加酶洗衣粉时,衣物因浸泡时间不足可能会影响洗涤效果
    D. 加酶洗衣粉能将衣服上的蛋白质、脂肪等水解成小分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
    【详解】A、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可使衣物蓬松柔软,棉织制品也可使用,A正确;
    B、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B错误;
    C、酶促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浸泡时间不足会影响洗涤效果,C正确;
    D、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故加酶洗衣粉能将衣服上的蛋白质、脂肪等水解成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D正确。
    故选B。
    31. 下列有关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固定酵母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
    B. 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内包埋的细胞过少
    C. 注射器出口离液面尽量贴近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
    D.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不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海藻酸钠在水中溶解的速度较慢,需要通过加热促进其溶解。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例如,加热几分钟后,从石棉网上取下烧杯冷却片刻,并不断搅拌,再将烧杯放回石棉网继续加热,如此重复数次,直至海藻酸钠完全溶化。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详解】A、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以免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A正确;
    B、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内包埋的细胞过少,颜色偏浅,B正确;
    C、注射器出口离液面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C错误;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不只是作为反应底物,还为酵母菌提供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C。
    32.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生化反应
    B. 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D. 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答案】D
    【解析】
    【分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详解】A、固定化细胞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生化反应,A错误;
    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可以固定一系列酶,固定化酶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B错误;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且酶的活性不变,C错误;
    D、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能连续性生产,D正确。
    故选D。
    33.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发酵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固定化的微生物细胞代谢增强、性状稳定,但失去了增殖能力
    B. 用包埋法固定酵母细胞,形成的凝胶珠形状应规则、大小应适宜
    C. 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时,应保持适宜温度,并控制好通气状况
    D. 用于工业生产时,细胞固定化及发酵过程都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催化反应;由于酶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中漏出,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固定化酶的优点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
    【详解】A、固定化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A错误;
    B、用包埋法固定酵母细胞,形成的凝胶珠形状应规则、大小应适宜,B正确;
    C、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是为了其代谢产物,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应给细胞提供适宜的温度,并根据细胞的呼吸类型控制好通气状况,C正确;
    D、工业生产中,酵母细胞的固定化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杂菌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34. 如图甲、乙分别为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示意图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一旦发现柱内有气泡存在,就需要重装
    B. 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样品后即可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
    C. 利用凝胶色谱操作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化,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D. 因SDS带负电,故电泳时应在负极一侧点样
    【答案】B
    【解析】
    【分析】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详解】A、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影响蛋白质洗脱的次序,A正确;
    B、凝胶柱中加入蛋白样品后要使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小心加入缓冲液到适当高度后才可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B错误;
    C、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纯度鉴定,以获得纯度很高的血红蛋白,C正确;
    D、因SDS带负电,故电泳时应在负极一侧点样,D正确。
    故选B。
    35. 在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都可用蒸馏、压榨和萃取法提取
    B. 在玫瑰乳浊液中加入NaCl有利于玫瑰油与水分开
    C. 在高温下延长蒸馏时间有利于充分提取玫瑰精油
    D. 花蕾期的玫瑰花含油量最高,最适用于提取精油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一般由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三种方法,蒸馏法一般用于提取挥发性强、能随水分一同蒸馏的芳香油,压榨法一般使用于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中提取芳香油,萃取法一般适宜用于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的芳香油。
    【详解】A、玫瑰精油可以用蒸馏和萃取的方法提取,橘皮精油可以用压榨的方法提取,A错误;
    B、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 B正确;
    C、在适宜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有利于充分提取玫瑰精油,C错误;
    D、花开盛期的玫瑰花含油量最高,最适用于提取精油,D错误。
    故选B。
    36. 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石灰水浸泡→②漂洗→③压榨→④过滤→⑤静置→⑥再次过滤→橘皮油
    A. 两次过滤,橘皮精油为第一次过滤后静置处理的上清液和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
    B. ①石灰水浸泡1 h可以提高出油率
    C. ③压榨时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NaHCO3和5%的Na2SO4
    D. ⑥再次过滤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少量水分和果蜡等杂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制取橘皮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首先将橘皮去水干燥,然后用石灰水浸泡,经漂洗、压榨得到压榨液后,用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对滤液进行离心进一步除去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然后在5℃~10℃下静置5~7天,使果蜡等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通过滤纸过滤,滤液与吸出的上层橘皮油合并后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
    【详解】A、橘皮精油是经过第一次过滤后静置处理的上清液和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A正确;
    B、①由于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和果胶,压榨时容易滑脱,用石灰水浸泡10h以上是为了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B错误;
    C、③压榨时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值至7-8,C正确;
    D、⑥再次过滤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的少量水分和果蜡等杂质,D正确。
    故选B。
    37. 玉米经深加工后可用于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葡萄糖等产品(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B. 玉米胚芽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选用萃取法提取
    C. 水解玉米秸秆纤维素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Cx酶的作用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D. 探究水解玉米淀粉的酶的最适用量时,需保持温度、pH、加入的淀粉量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E. 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会形成以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其中C1、CX酶可使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详解】A、玉米胚芽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选用萃取法提取,A正确;
    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
    C、为避免浪费,需对催化玉米淀粉水解的酶的最适用量进行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用量,淀粉的水解量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有温度、pH、加入的淀粉量、反应时间等,C正确;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用刚果红染色法,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的原理、酶最适用量的探究实验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38. 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因最早发现于番茄中而得名,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果实中以果皮部分含量最高。其工艺流程是:番茄→捣碎成泥→加纤维素和果胶酶→萃取→过滤→浓缩→粗番茄红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番茄捣碎成泥利于酶解细胞壁,提高番茄红素的提取率
    B. 为提高萃取率,应选择沸点较低的有机溶剂
    C. 浓缩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D. 萃取效率受萃取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可通过萃取的方法提取。
    【详解】A、番茄捣碎成泥,增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与番茄泥的接触面积,利于酶解细胞壁,提高番茄红素的提取率,A正确;
    B、为提高萃取率,应选择沸点较高的有机溶剂,减少加热萃取时萃取剂挥发,B错误;
    C、浓缩之前, 通过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然后通过蒸馏浓缩获得番茄红素,C正确;
    D、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拉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39. 下列关于胡萝卜素及其提取、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β一胡萝卜素只含C、H两种元素,在人体可被氧化生成维生素A
    B. 胡萝卜粉碎干燥后应制成粉末状,越细越干燥越能提高萃取效率
    C. 萃取剂应选用沸点高,且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且用量不宜过少
    D. 鉴定胡萝卜素粗品,点样时应该将点样圆点直径尽可能放大一些
    【答案】D
    【解析】
    【分析】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胡萝卜素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
    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
    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_→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
    【详解】A、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可以被氧化分解成2分子维生素A,其只含C、H两种化学元素,A正确;
    B、让原料与萃取剂充分接触可提高了萃取效率,同时还会受到含水量的限制,因此,胡萝卜粉碎干燥后应制成粉末状,越细越干燥越能提高萃取效率,B正确;
    C、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是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萃取剂应选用沸点高,且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且用量不宜过少,C正确;
    D、鉴定胡萝卜素粗品,点样时应该将点样圆点要小,且快速、细致,若点样圆点太大,会导致各成分重叠,不易分开,这样对胡萝卜素粗品无法进行鉴定,D错误。
    故选D
    40. 图1表示玫瑰精油的提取装置,图2为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的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的序号①②③分别代表温度计、进水口、出水口
    B. 利用图1所示装置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为玫瑰精油和水的混合物
    C. 图2中的A、D点是标准样品的样点,B、C点是提取的粗品胡萝卜素样点
    D. 图2中的甲代表的物质是胡萝卜素层析带,乙代表的物质是其他色素和杂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提取植物芳香油常用的方法有萃取、压榨和蒸馏三种方法。
    2、图1是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此法收集得到的乳白色的乳浊液是玫瑰油和水的混合物,要得到较纯的玫瑰精油还需将玫瑰油和水分开。
    3、图2是胡萝卜素鉴定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鉴定实验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点加提取样品要点加在中间,标准样品点加在两侧,即其中A、D是标准样点,B、C是提取样点。
    【详解】A、分析题图1可知,该装置是水中蒸馏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装置,①是温度计,用来测定蒸馏的温度,冷凝管的上端②是出水口,下端③是进水口,A错误;
    B、玫瑰精油的提取可使用图1所示装置,这种方法叫水蒸气蒸馏法,此法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液体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玫瑰油和水的混合物,B正确;
    C、图2是胡萝卜素鉴定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鉴定实验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点加提取样品要点加在中间,标准样品点加在两侧,即其中A、D是标准样点,B、C是提取样点,C正确;
    D、图2中甲代表的物质是胡萝卜素层析带,乙代表的物质是其它色素和杂质,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1.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并利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酒、醋、酱等各种风味的发酵食品和调料。回答下列有关发酵食品制作的问题:
    (1)在果酒发酵的基础上可进行果醋发酵,此过程中醋酸生成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
    (2)制作腐乳时,抑制微生物的物质有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制作泡菜的盐与水的比例一般为__________,盐水需要煮沸并冷却。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
    (2) ①. 酒 ②. 香辛料
    (3) ①. 1:10 ②. 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减少 ③.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会抑制其它杂菌的生长繁殖
    【解析】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小问1详解】
    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小问2详解】
    腐乳制作中加入的盐太少,则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加入的太多,则会影响腐乳的口味,腐乳制作时加酒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酒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因此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盐、酒、香辛料等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小问3详解】
    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10:1,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因为在缺氧、酸性条件下适于乳酸菌的生长而不适于其他杂菌的生长导致乳酸菌数量逐渐增多而其他杂菌数量逐渐减少。
    42. 19世纪中期,关系到法国经济命脉的酿造业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葡萄酒变酸、变味的怪事。经过研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现,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在于发酵物中混入了杂菌。由此人们认识到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请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相关问题: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若要检测所倒的平板是否合格,常见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
    (2)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分两个步骤,即__________和涂布平板操作,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菌落是指__________。
    (3)在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过程中,我们可根据__________(至少填2点)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
    (4)为了筛选到能高效降解有机化合物W的细菌(目的菌),科研人员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化合物W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以有机化合物W为唯一碳源、氮源,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察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18h、40h、25h,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 ②. 将未接种(或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是否有菌落形成
    (2) ①. 系列稀释操作 ②.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3)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
    (4) ①. 甲 ②. 微生物甲分解化合物W的能力比乙、丙强
    【解析】
    【分析】1、培养基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若要检测所倒的平板是否合格,常见的具体操作是将未接种(或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平板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是否有菌落形成。
    【小问2详解】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分两个步骤,即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小问3详解】
    不同的菌种形成的菌落不同,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小问4详解】
    微生物停止生长意味着化合物W被分解完,甲菌种需要的时间比乙少,说明微生物甲分解化合物W的能力比乙、丙强。
    43. 幽门螺旋杆菌是唯一能在胃里存活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会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导致胃癌。因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需要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需要在体外培养后做药敏实验,以便精准用药,高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1)从患者胃黏膜获取幽门螺旋杆菌后,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进行计数,但此计数方法通常会使结果偏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进行药敏实验过程中,将多种抗生素分别添加到各个培养基中,然后接种等量的幽门螺旋杆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处理并统计菌落数,选择________________作为患者使用的药物。
    (3)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过程中,抗生素是起诱导作用还是选择作用?科学家设计如下探究实验: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细菌母种培养基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培养基上。如图,1到2和3就是用“印章”接种的,其他接种过程也是如此。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因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进行了对照实验设计,最终得到的抗药性细菌一直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2)菌落数少的对应的抗生素
    (3) ①. 抗生素是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 ②. 没有接触抗生素(或药物)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要对固体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可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进行计数时,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此计数方法通常会使结果偏低。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目的是筛选能高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故接种等量的幽门螺旋杆菌到加了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菌落数少的对应的抗生素药效最好。
    【小问3详解】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没有接触过抗生素的菌种经过了几次培养后,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存活率上升,说明抗生素是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进了对照实验设计,最终得到的抗药性细菌一直没有接触抗生素(或药物)。
    44. 草莓中因含有果胶物质,制得的果汁易产生浑浊、沉淀等现象,影响产品的质量。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果胶酶用量对草莓果汁澄清效果影响的研究,其操作流程如下。
    操作流程:草莓→清洗→破碎→过滤→离心分离→原汁→果胶酶处理→实验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_____,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2)如图是利用配制好的固定浓度的果胶酶,以蒸馏水作为参照,测定不同酶液用量下草莓原汁的澄清度(精密仪器检测,用透光率衡量)。据图分析,在果汁生产中,果胶酶的使用剂量为0.015mL·kg-1比较适宜,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将果胶酶进行固定化处理。一般来说,果胶酶更适合采用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固定化。与传统使用果胶酶相比,该处理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半乳糖醛酸
    (2)此时透光率较大,果汁澄清度高,且果胶酶的用量少
    (3) ①. 物理吸附 ②. 化学结合 ③. 容易与产物分离;可以被反复利用
    【解析】
    【分析】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初生壁和细胞中间,果胶物质是细胞壁的基质多糖。果胶包括两种酸性多糖(聚半乳糖醛酸、聚鼠李半乳糖醛酸)和三种中性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果胶酶本质上是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果胶酶水解果胶主要生成β﹣半乳糖醛酸,可用次碘酸钠法进行半乳醛酸的定量,从而测定果胶酶活力。
    【小问1详解】
    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小问2详解】
    据曲线分析可知,在果汁生产中,果胶酶的使用剂量为0.015mL•kg﹣1比较适宜,判断的理由是此时透光率较大,果汁澄清度高,且果胶酶的用量少。
    【小问3详解】
    一般来说,果胶酶更适合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固定化,不能用包埋法,这是因为酶体积小,易被吸附或结合,但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5. 如图所示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样品处理时首先要对红细胞进行洗涤,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红细胞破碎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法将血红蛋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图甲所示为分离结果。
    (2)图乙装置可用于_________过程。现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上述操作时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3)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加入SDS可以使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去除杂蛋白(血浆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②. 低速短时间离心
    (2) ①. 透析(粗分离) ②. 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3) ①.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②. 分子的大小
    【解析】
    【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小问1详解】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血浆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红细胞破碎后可以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的方法将血红蛋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小问2详解】
    图乙装置可用于透析过程,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则可采用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的方法。
    【小问3详解】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46. 下图1~3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用图1装置,而不用图2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
    (2)利用图2装置提取玫瑰精油,冷凝管内水流方向与蒸汽的流向相反,再将锥形瓶内乳浊液中的玫瑰精油和大部分水用____________分离开。
    (3)因胡萝卜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用图3装置来萃取。所获萃取液用图2装置浓缩时,理论上在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是_______________。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时,用标准样品和萃取样品样品点样,若出现_______________(层析结果),则说明胡萝卜素提取成功。
    【答案】(1)会发生有效成分水解和原料焦糊
    (2)分液漏斗 (3) ①. 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 石油醚 ③. 萃取样品的层析带中有和标准样品一样的层析带
    【解析】
    【分析】图1为压榨装置,一般水中蒸馏溶液产生焦糊及有效成分水解的原料可采用压榨法提取有效成分。
    图2为水中蒸馏装置,适用于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出的成分的提取。
    图3为萃取装置,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采用萃取的方法。
    【小问1详解】
    由于橘皮精油用水蒸气蒸馏有效成分会发生部分水解,用水中蒸馏会产生原料焦糊,所以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用题图1装置即压榨的方法提取。
    【小问2详解】
    锥形瓶内乳浊液中的玫瑰精油和大部分水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