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如图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士族衰落
    •民族交融
    •北强南弱
    •渴望和平
    •杨坚建国

    A.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 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 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2. 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公元六世纪初期 B. 公元六世纪末期 C. 公元五世纪初期 D. 公元五世纪末期
    3. “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这一办法是指采用(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  )
    A.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C. 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 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5.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运输工具的改进 C. 劳动人民的智慧 D. 计算能力的提高
    6. 自古帝王大多好奢侈,但也有例外。下面哪一位帝王厉行节俭(  )
    A. 隋炀帝 B. 隋文帝 C. 唐玄宗 D. 宋太宗
    7. “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东都建,运河开”与哪位皇帝有关联?(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高祖
    8.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大运河),……”。你认为他的观点(  )
    A. 辩证的观点 B. 积极的观点 C. 消极的观点 D. 片面的观点
    9. “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宋璟
    10. 如图史料可用于佐证唐朝(  )

    A. 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高 B. 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C. 商品经济兴盛,中外交流频繁 D. 体育活动丰富,社会风气开放
    11. 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 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 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12.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下列能印证该观点的有(  )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隋、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下列发生于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是(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唐蕃和亲 D. “遣唐使”来华
    14. 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丝织工艺的精湛 C. 垦田面积的扩大 D. 长安商业的繁荣
    15.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李商隐 D. 杜牧
    16. 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 社会风气开放 B. 民族交融 C. 中外交往频繁 D. 经济发展
    17. 诗歌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陈桥兵变
    B.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玄奘西行
    C.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分封制度
    D.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盛世
    18. 给如表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9. 如图工具,其好处是(  )

    A. 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 排水泄洪
    C. 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 便于开沟


    20.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费干
    C.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21.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 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 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 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 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22. 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 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 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23. “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
    A. 纸上谈兵 B. 草木皆兵 C. 黄袍加身 D. 破釜沉舟
    24.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交融 B. 政府引导 C. 社会繁荣开放 D. 经济重心南移
    25. 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为后代所承袭。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26. 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
    A. 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 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 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 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27.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据出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 产茶州县有所增加
    C. 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D.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29. 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汉赋的兴起 B. 唐诗的繁荣 C. 宋词的发展 D. 元曲的流行
    30. 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升官员素质    B. 发展文教事业
    C. 缓和阶级矛盾    D. 稳固国家政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三:

    材料四: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史实说明这个政策。
    (2) 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鉴真的突出贡献。他哪些品质值得你借鉴?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全国垦田数量变化表
    时间
    亩数
    开宝九年(976年)
    2.9亿余亩
    至道二年(996年)
    3.1亿余亩
    天禧五年
    5.2亿余亩
    ——摘编自《文献通考》
    材料三:(开封)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则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贸易、市民生活说明宋代都市繁华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3) 材料二、三的史料哪一则更接近第一手史料?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国就开始设置驿站。元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辽阳行省的奴儿干,北达岭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达乌思藏,南接安南、缅甸国。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巩固统治,加强各地的联系所采取的措施。
    (3) 概括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民族交融”“北强南弱”“杨坚建国”可知,这时隋朝已经建立,北方出现民族交融,南方经济比北方发达等,这些为隋朝统一创造了条件。故其研究的主题是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知道某同学研究的主题是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解析】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为公元1世纪,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为前2世纪,余类推。且前期和后期是指一个世纪的前20年和后20年,因此隋统一中国的589年,即公元六世纪后期,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的统一。

    3.【答案】D
    【解析】“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这一办法是指采用科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解析】据“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可知,这些因素都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C项符合题意;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排除A项;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说法太绝对,差异没有消除,排除B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的标志是吴国的建立,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对隋唐统一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解析】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正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解决了隋朝大运河开凿中的许多难题,使隋朝大运河顺利开通。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不符合题意,排除A。
    B.隋文帝杨坚为巩固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他厉行节俭政治,使民众在较轻的剥削下得以发展生产。其次是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故B正确。
    C.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不符合题意,排除C。
    D.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文帝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隋文帝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B
    【解析】根据“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可知,材料中的“东都建,运河开”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605年起,隋炀帝下令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B符合题意;隋文帝、唐太宗与宋高祖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的开通以及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运河的开通以及意义。

    8.【答案】A
    【解析】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其中“尽道隋亡为此河”“若无水殿龙舟事”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得隋朝灭亡,体现了大运河的消极影响;依据材料“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流,体现了大运河的积极影响,因此皮日休较为客观地评价大运河开凿的影响,做到了辩证的观点去分析评价,故A项正确;BC两项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大运河修建是隋炀帝的功绩,体现了大运河的积极影响,但是材料还反映了其消极影响,时比较全面的评价,故D项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评价,结合隋朝大运河修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魏征被唐太宗称之为“镜子”,是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C项正确;房玄龄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排除A项;杜如晦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排除B项;宋璟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相关知识。

    10.【答案】D
    【解析】图片反映反映了唐朝女子打马球、狩猎、女子弈棋,故图片史料可用于佐证唐朝体育活动丰富,社会风气开放。故D符合题意。《弈棋仕女图》与制瓷无关,排除A;图片与文学艺术无关,排除B。图片反映的是唐朝女子的行为,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解析】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说的是少数民族学习中原人种植农作物;“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中原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骑射等,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相互学习,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题干关键信息“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以及事例。

    12.【答案】A
    【解析】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于唐朝,康乾盛世出现于清朝。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盛世局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盛世局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
    【解析】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经历艰难险阻到达天竺。他在天竺遍访名寺,研究佛法。10多年后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珍贵文献,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A正确;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B排除;唐蕃和亲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C排除;“遣唐使”来华反映的中日两国的交往。D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知道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本题考查玄奘西行,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D
    【解析】“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对长安城的描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安城街道整齐,排水设施齐全,内分为坊和市,市坊分开,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选:D。
    本题以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的内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B项正确;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享有“诗仙”的美誉,排除A项;李商隐是唐朝诗人,但与“诗史”等不符,排除C项;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光耀千古的唐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光耀千古的唐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D
    【解析】表格反映了唐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结果。故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经济发展。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知道表格反映了唐朝前期经济发展。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D
    【解析】杜甫的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它描绘了唐玄宗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景象。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本题主要考查唐玄宗前期出现的盛世景象,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元盛世重要历史史实的相关史实。

    18.【答案】C
    【解析】题目材料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相关史实,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多项政治制度得以完善;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化全面繁荣;“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获得重要发展。民族关系上,唐朝以和亲、册封、会盟等多种方式,有效处理了中央王朝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外关系上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交往形式多样,不仅与东亚各国保持经济的联系,而且与中亚、欧洲、非洲一些国家建立联系,频繁的对外交往不仅促进唐朝经济文化发展,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繁荣与开放符合隋唐时期的特征。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唐的时代特征,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答案】A
    【解析】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故A符合题意;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ABD。
    故选:A。
    本题考查筒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筒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筒车的好处是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2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这是对安史之乱这一历史史实的危害的评价和认识,属于历史观点,故C符合题意;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这是对唐朝建立的陈述,是史实,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费干,这是对唐和吐蕃和亲的陈述,是史实,故B不符合题意;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这是对鉴真东渡的陈述,是史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2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可知,榷场的存在使北宋与辽、西夏在经济上交往密切,这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22.【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这里有演唱、讲史,有杂剧表演,有歌舞表演等,表明北宋都市生活丰富多彩,D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北宋,故选C;纸上谈兵反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在作战中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排除A;草木皆兵出自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地点是安徽寿春,排除B;破釜沉舟反映的是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排除D。
    本题考查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

    24.【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族交融,进入南宋的契丹人,与汉族等杂居相处,相互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本题考查民族交融,知道出现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族交融。
    本题考查民族交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D
    【解析】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行省制度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建制和名称都来源元朝的行省制。
    故选:D。
    本题以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建制和名称来源为依托,考查行省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6.【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故题干现象表明宋元时期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故选:A。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知道题干现象表明宋元时期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7.【答案】A
    【解析】“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苏州和湖州丰收,足可供养天下(南宋),说明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苏州和湖州粮食丰收,排除B;材料信息与造船业、海外贸易无关,排除CD。
    故选:A。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8.【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即今天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B正确;唐朝没有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A排除;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在此之前元朝已设置了管辖台湾的机构,A排除;明朝和清朝出现时间晚于元朝,CD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元朝对台湾的管辖。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掌握元朝对台湾的管辖措施和影响。

    29.【答案】C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并结合所学,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北宋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南宋辛弃疾把北宋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有《八声甘州》、《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宋词的发展。题干关键信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解答本题要把握宋词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30.【答案】D
    【解析】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为稳固国家政权,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是重文轻武政策;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稳固国家政权。

    本题考查重文轻武政策。题干关键信息“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
    解答本题要把握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31.【答案】【小题1】开明的民族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小题2】科技、佛教、文字、儒学。
    【小题3】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借鉴:锲而不舍、意志坚强。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和亲、鉴真东渡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和亲、鉴真东渡以及影响等知识。

    32.【答案】【小题1】宋代城市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北宋都城东京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商业兴盛从商业贸易、市民生活。
    【小题2】农业发达,商业繁荣。
    【小题3】材料二。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

    33.【答案】【小题1】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小题2】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小题3】巩固统治;加强各地的联系;国势强盛。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最突出的特点、元朝为巩固统治,加强各地的联系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最突出的特点、元朝的交通等知识。

    相关试卷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