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学生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docx
    • 学生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学生版).docx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学生版)01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学生版)02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学生版)03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学生版)01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学生版)02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学生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

     

       

    初高衔接第课: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翻译的技巧

    2、掌握断句的方法

    授课内容概要

    ※知识精讲

    1、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1)内容要点

        古今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但也有些区别,一般把与现代汉语有区别的句式称为“特殊句式”,也可简称“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种。

    (2)方法指导

    ①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结构可分为三类:

    a、“……者,……也”“……者,……”“……,……也”“……者也”。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等。

    b、“……为(乃、即、则、非、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并序)》)

    c、直接用名词表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被动句。文言被动句的结构主要有四类:

    a、“……见(受)……于”。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b、“……于……”。如“不拘于时”(《师说》)。

    c、“……为……(所)”“……为所……”。如“遂为滑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d、不用介词。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③省略句。文言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a、省主语。如“予购三百盆,(梅)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

    b、省谓语或谓语动词。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c、省宾语。如“木直中绳,輮(之)以为轮”(《劝学》)。省略的宾语多为“之”。

    d、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如“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项脊轩志》)。省略的介词多为“于”和“以”。

    ④倒装句。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a、主谓倒装。如“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

    b、宾语前置。常见有以下五种情形: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如“沛公安在”(《鸿门宴》);

    以“之”或“是”为前置标志,如“句读之不知”(《师说》);

    介词宾语前置,如“又奚以自多”(《秋水》);

    反身代词“自”作宾语,一般前置,如“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c、定语后置。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定语后置短语,多在后面加“者”。

    d、介词结构后置。如“耻学于师”(《师说》)。后置的大多是“于……”“以……”等介词短语。

    此外,要理解和把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固定结构。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就是指一些词语经常搭配使用而形成的固定形式。它们一般不能拆开来解释,而要作整体解释。这些固定结构主要有:“无乃……乎”(恐怕……吧、大概……吧)、“得无……乎(耶)”(恐怕……吧、莫非……吧)、“不亦……乎”(不是……吗)、“庸……乎”(难道……吗)、“其……乎”(难道……吗)、“顾……哉?”(难道……吗?)、“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奈(如、若)……何”(对……怎么办)、“……孰与……”(与……相比谁/什么……)、“……之谓也”(说的就是……)、“何……为”(为什么……呢)、“以……为”(认为……、把……当作)、“何……之有”(有什么……呢)等。

    (3)举例阐释

    例1判断下列各句属何种文言句式。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和氏璧,天下所传共宝也(     

    ③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④大王见臣列观(     

    ⑤徒见欺(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⑦何以知之(     

    ⑧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与解析:

    以上八句,均出自于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根据文意,我们不难判定:①是定语后置句,②是判断句,③是被动句,④是介词结构后置句,⑤是被动句,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⑦是宾语前置句,⑧是被动句。

     

    例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解析: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  

    示例: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例3: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解析:首句“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与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的结构一样。是什么样的缙绅呢?是与徐孟祥交往的缙绅。  

    示例: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内容要点

        文言文翻译通常采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文言文翻译一般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尽可能将原文中的词句全部落实到译文或对句子意思的表述中去,体现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句式上也保持一致。“意译”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2)方法指导

    文言文翻译方法可用“留、删、补、换、调、变”六字诀概括: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职官名、年号名、器物名等。

    “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词语。例如:同义连用的实词和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如“夫”“盖”,衬音助词“之”,陈述语气助词“也”,提顿语气助词“者”,某些承接连词“而”“以”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就可以不译。

    “补”,就是不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或隐含的内容。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或兼语)以及介词“于”通常要译出,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补出的内容一般用括号标出。

    “换”,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如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介词结构后置、互文见义及其他需要调整的语序,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文言句中带修辞色彩的说法。(如:比喻、比拟、借代、互文等),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变通地译出;可适当增加衔接上下文的词语,使文意前后贯通。

    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总是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对前后文脉的把握。通常说“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二字,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因此,文言文的翻译必须联系原文全篇(段)的思想内容和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确切理解文言语句的含义。

    ① 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示例: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个字的翻译很关键。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二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  

      例2: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解析:本句中“兴”“咨怨”二个词是命题者定下来的采分点,这两个词表面上看都不是动词,但两词都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其“动词性”是很容易得出的。  

    示例: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②锁定宾语,判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  

    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  

     

     例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

    解析:“师”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之”(有一方一言的人),是意动用法,直译就是“以他为师”。  

    示例:(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例4: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解析:此句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但其带了宾语“其命”,值得研究。再者,“活”在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项伯杀人,臣活之)。稍加迁移,即可译出。  

    示例: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3)举例阐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段: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节选自贾谊《<吊屈原赋>并序》)

                                                                                            .

                                                                                            .

                                                                                            .

      答案:我任长沙王的太傅,已经因为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他)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屈原的遭遇,借(屈原)来比喻自己。

    3、为浅显的文言文断句

    (1)内容要点

    古代较早的书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常在一句末尾用“。”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做“读”。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就反映了这一情况。为什么对这所谓“小”的方面一定要学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没有标点的古文。

    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便成了阅读古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提高阅读古文能力的角度看,也需要具有为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2)方法指导

    那么,怎样为浅易的文言文断句呢?一般地说,拿到一篇或一段文言文,不宜贸然边看边点。

    首先,要认真通读全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力求理解正确。

    第二,要确定词在句中的意义、注意语序、分析句式,重点解决一些疑难。比如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是句还是读,就需要运用文言知识反复研究。

    第三,注意相同或相近的语言结构,并结合运用古文化常识进行判断。如果遇到有关古代的名物制度或风俗习惯等表述,应该查考清楚,以免因误解文意而出现断句错误。

    第四,注意表示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可供断句时参考。文言文中表示对话的词,主要是“曰”字,它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说道”。“曰”字有时作“称为”“是”解,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这里的“曰”不是对话的标志。

    第五,注意各类虚词在句子里的位置和作用。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组合、连接、修饰和表达语气的作用,因而也可以作为断句时的重要参考。如“盖”、“夫”、“惟”、“故”(释作“所以”时)、“岂”、“然而”、“然则”、“若夫”等词常放在句首,可确定它的前面必须断句。语气助词“也”“矣”“焉”“耳”“乎”“哉”“欤”“耶”“夫”“之”等词一般放在句末。

    文言断句四类标志词

    敬谦辞(君、公、卿、夫子、臣、窃、愚,等等)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如吾、余、尔、汝、彼、斯,等等)

    一般需在其                关键词(至若、苟、虽、纵、向使、若夫、至于,等等)

    前面停顿的                发语词(夫、惟、且、盖,等等)

    五类词                    疑问词(何、谁、孰、安、胡、岂,等等)

     

    一般需在其后面            语气助词(也、乎、哉、与、欤、尔、耳、邪、耶、矣、焉,等等)

    停顿的两类词              对话词(曰、道、言、云,等等)或在前停

     

    或在前停顿,或在后停顿的词                 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庙号、年号、度量单位、典章制度,等等)从语法的角度判断它们是作主语还是宾语,主语在前停顿,宾语在后停顿

     

    一般需在其前后都要停顿的词                 首感叹词(呜呼、嗟乎、噫、噫嘻、悲夫,等等)前后均要停顿

    (3)举例阐释

    用“/”符号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

    及 之 而 后 知 履 之 而 后 艰 乌 有 不 行 而 能 知 者 乎 披 五 岳 之 图 以 为 知 山 不 如 樵 夫 之 一 足 谈 沧 溟 之 广 以 为 知 海 不 如 估 客 之 一 瞥 疏 八 珍 之 谱 以 为 知 味 不 如 庖 丁 之 一 啜

    (节选自魏源《默觚·学篇二》)

    答案与解析:

    答案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整齐、对称,行文时常采用一些字数和结构大体相同的句子。尤其是骈文,更是非用对偶句不可。因此,只要大致了解句意,能将上句断句正确,下句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精讲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

    ①许,处所。

    ②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③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④亲旧:亲戚朋友。

    ⑤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⑥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⑦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⑧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

    ⑨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⑩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óu):辈,同类。

    觞(shāng):酒杯。

    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

    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先生不知何人也( 处所                  (2)饮辄尽,期在必醉(   

    (3)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  竟然           (4)其言兹若人之乎(  同类,辈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B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第二节自“闲静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 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此文在艺术上也颇具特色。首先,立意新奇,剪裁得当。《五柳先生传》是自况之作,目的是托空寄意。所以既不能太虚,也不能太实。太虚,扑朔迷离,则失之晦涩;太实,笔笔写真,看即破,则索然无昧。开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不仅立意新颖。而且诙谐有趣。最后用“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两个问句结尾,含蓄蕴借,余味无夯。全文围绕“不慕荣利”这一主题,写了读书、饮酒、安贫、著文等四件事,详略得当,落笔有致。

    其次,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作者对“五柳先生”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不仅把他的志趣、情操充分地表现出来,而且对他的居室、衣着等外在形象也进行了必要的勾勒,塑造了一个居陋室,着破衣的隐者形象。正因为如此,“五柳先生”的艺术形象曾引起后世许多诗人的神往,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诗中曾说:“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第三,此传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一篇寄托诗人平生理想与志趣的传记,在一般人写来,免不了要洋洋洒洒地作长篇大沦,但作者抓住足以表现人物本质的主要事件,仅仅用了一百七十三个字,就概括无遗。其用笔之经济,实在堪称精炼。

    课堂练习

    王冕

    ①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弟,即焚所动词,写 )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 )高檐帽,绿蓑衣,名作动,穿 )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于)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地+姓+公+名),甚爱重之,介词,由于,为了(之)拜其母。王后动词,担任,做 )江浙检校,元章往拜见 ),衣破旧 ),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赠送 )草履一缅,讽使就吏禄。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王冕字元章,是绍兴府诸暨县人。他的父亲致力农事,他是农家的孩子,年轻时就喜爱学习。他精通《春秋》三传,曾经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没有考上,就烧掉为应试所写的文章,更加勤读兵法,具有谋划当代大事的才能。他有时戴着高簷帽,披着绿蓑衣,穿着长齿木屐,挥击着木剑,在绍兴街市上边走边唱;有时又骑着黄牛,拿着《汉书》诵读:有人认为他是个狂人。同乡人王止善很喜爱和看重他,为此曾去拜见他的母亲。王止善后来作了江浙检校,王冕前去拜望他,衣衫破旧,鞋尖开了口,脚趾都露在外面。王止善深深地怜惜他,送给他一双草鞋,婉言劝他担任吏员的职务。王冕笑而不言,放下那双草鞋就离开了。

    ②时高邮申屠公駉(jiōng)(地+姓+公+名),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武林,杭州旧称),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前往)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自通,即通自,替自己通报)。元章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拒绝 )不与见。駉既重王公,且意动,以……为奇 )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告诉,禀告 )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准备,备办 )书币(聘书和礼物),制冠服,一起到……去 )其庐以请。元章为之强起,入黉舍,讲授岁余。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当时,高邮人申屠駉,刚被任命为绍兴理官,经过杭州,向王止善询问当地值得交往的人物,王止善说:“越地有很多闻名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先辈,我都没有机缘结交。我的同乡王元章,他的志向和行为都不同于一般人,您如果想跟他交往,非前去拜访他不可。”申屠駉到了绍兴王冕居所,就派属员通名求见。王冕说:“我不认识申屠駉,他所问的是别的王先生。”推辞不跟申屠駉见面。申屠駉既看重王止善,又认为王冕为人特异,进见的礼节更加恭敬。申屠駉把王冕的事向州尹宋子章作了报告。他们准备了聘书和礼物,制作了衣帽,一起到王冕家里,请他就任教职。王冕勉强答应了,进了府学,教了一年多的书。适逢其他的官员相待的礼节不合自己的心意,王冕就写信辞别申屠駉,向东到吴地游历去了。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

    [注]①《春秋》诸传:即《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②弟:“第”,科举时代士人应试合格。③讽:婉言相劝。④黉(hóng):古代的学校。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绿蓑衣(  通“披”,穿                 (2)他官礼待不如意(  恰逢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

    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省略主语“元章”和介词“于(吴)”,“东”名作状)

    (元章)就写信辞别申屠駉,向东到吴地游历去了。

    3.请以选文所举之例,分析王冕这一人物形象。

    ①勤奋好学:年少时就通读《春秋》各传和关于兵法的书箱。②性格不羁、不慕荣利:王冕拜访江浙检校王止善时,穿的衣服鞋子破旧,但他拒绝接受王止善送他的草鞋和担任吏员职务的建议。绍兴理官申屠炯两次拜访王冕才得以接见,后王冕勉强接受在学校讲授的职务,一年后终因不合自己的心意而辞职。

     

    课后作业

    王蓝田

    ①王蓝田性急,( 曾经 )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 停止 ),仍下地以屐齿(名作动,用屐齿踩)之,又不得。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②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相得,相处融洽),自往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 )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宽容)。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王蓝田,肆意攻击谩骂。王蓝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③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你认为 )我堪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只,只是能够 )让自是美事,恐不可。”蓝田慨然曰:“既 )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超过,胜过 )我,定不如我。”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王蓝田的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箸(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本来。⑧杜、许:不知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⑨堪:能胜任。⑩定:到底。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甚(  同“嗔”,发怒          (2)自往王蓝田(  责问,数落 

    (3)已   离开                   (4)恐不可  缺少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3.概括王蓝田的人物形象。

    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一语文暑假讲义-初高衔接13:文言文基础——翻译技巧与断句(教师版+学生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