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01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02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展开
    九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文考点详解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他在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考点】
    〔修〕形容词,长(cháng),这里是指身高。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中的“修”,就是指“长”;“修”可以组词“修长”。
    〔昳丽〕课本注为“光艳美丽”。《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容貌美丽”。《辞海》释为“神采焕发,容貌美丽”。昳:读作yì的时候,只用于“昳丽”这个词。
    〔朝服衣冠〕在早晨穿戴好衣帽。朝:读作zhāo,早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窥镜〕照镜子。窥:原指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这里是“照”的意思。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何能及君〕怎能比得上您。及:动词,比得上。君:尊称,译为“您”。
    【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考点】〔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而复问其妾〕就又问他的妾。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即“复问其妾”是承接前面的动作“不自信”而来,两个动作有先后关系,就用“而”连接,译为“就”。复:副词,又。妾:旧社会中的小妻,也叫“偏房”“侧室”。
    【原文】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考点】〔旦日〕第二天。
    〔与坐谈〕省略句,省略主语“邹忌”和宾语“之(代客人)”,理解为“邹忌与之坐谈”,译为“邹忌同他坐着谈话”。
    〔问之客〕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问之于客”,“之”是代词,代“这件事”,“于”是“向”的意思,句子译为“向客人问这件事”。
    〔不若〕不如,比不上。如:动词,如,比得上。
    【原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考点】〔明日〕次日,第二天。
    〔孰视之〕省略句,省略主语“邹忌”,译为“邹忌仔细端详他”。孰:同“熟”,仔细。
    〔又弗如远甚〕省略句,省略谓语“以为”,承前“自以为不如”省略,即“又以为弗如远甚”,译为“又觉得远远不如”。
    【原文】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考点】 〔寝〕读作qǐn,睡;卧;躺下。如“废寝忘食”。
    〔美我〕认为我美。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美”,即“认为……美”。
    〔……者,……也〕这里的三个“……者,……也”的句式,都是判断句,以“者”“也”表示判断。
    〔私〕动词,偏爱。
    【原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考点】〔朝〕读作cháo,朝廷,朝堂,即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皆以美于徐公〕省略句,整个句子省略主语“妻、妾、客”,在“美于徐公”的前面也省略了主语“吾”,因此,应该译为“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以:动词,认为。“美于徐公”是状语后置句,译为“比徐公漂亮”。于:介词,译为“比”。
    【原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侍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您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
    【考点】〔齐地方千里〕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注意古今异义:这里的“地方”是两个词,“地”指“土地”;“方”是指“方圆”,现在的“地方”是一个词,意思是“地点,处所”。
    〔莫不私王〕没有谁不偏爱您。莫:否定代词,译为“没有谁”;不:否定副词。
    〔宫妇左右〕宫中的侍妾和身边的近臣。宫妇:宫中侍妾一类女子;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王之蔽甚矣〕您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甚:形容词,厉害,过分。
    【原文】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指责我的过错、向我进谏,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考点】〔面刺寡人之过〕当面指责我的过错。面刺:当面指责。面:名词作状语,当面。过:名词,过错。
    〔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句,“于市朝”后置,翻译的时候提前到“谤讥”的前面,译为“在公众场所指责进谏”。谤:读作bàng,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进谏,规劝。“市朝”是偏义复词,偏义在“市”,“朝”是衬字,这里是指集市等公共场合。
    〔闻寡人之耳〕使我的耳朵听到(即传到我的耳朵)。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原文】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考点】〔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像集市一样。成语“门庭若市”出自此篇,现在用来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间进〕偶然进谏。间:读作jiàn,偶尔。
    〔期年〕满一年。期:读作jī,一周年(期年),一整月(期月)。
    〔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虽:即使。进:进谏。
    〔朝于齐〕状语后置句,译为“到齐国来朝见”。朝:读作cháo,朝见。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译为“这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二、曹刿论战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考点】
    〔十年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十年:是指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是本地区诸侯在位年数来纪年的,这叫“王位纪年法”,到汉武帝的时候才有年号纪年法。书中的“我”即指鲁国,因为《左传》是站在鲁国立场记事的,也是按鲁国十二国君在位的年次纪年。十二国君是: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齐师伐我〕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师:军队。如成语“师出有名”是指军队出兵征战要有正当的名义,后借以比喻做事有正当理由。伐:动词,攻打;我:这里指鲁国。问题:为什么“我”指代鲁国呢?答:因为《左传》是站在鲁国立场记事,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肉食者谋之〕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肉食者:本指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以“吃肉者”代当权者,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这里是以事物的特征指代该事物。借代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桃花源记》中以“黄发”代“老人”,以“垂髫”代“儿童”;《出师表》中以“不毛”代“荒凉之地”,以“布衣”代“平民”。这些都是以事物的特征来代事物。之:代词,代打仗这件事。
    〔何间焉〕何必参与呢。间:读作jiàn,动词,参与。焉: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
    【原文】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考点】
    〔乃入见〕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乃入见”“问”“对曰”前都省略了主语“曹刿”,翻译时根据情况,或予以补出,或承前省略。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这是宾语前置句,“何以”理解为“以何”,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衣食所安〕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所安:所字结构,安身的东西;安:动词,安身。
    〔弗敢专也〕不敢独自享有。弗:否定副词,不;专:动词,专有,独自享有;也: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不译。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这是一个省略句,介词“以”的后面省略了“之”,“以之”是介宾短语,意思是“把它”。
    【原文】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根据实情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去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考点】
    〔牺牲玉帛〕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古代有“三牲六畜”的说法,“三牲”是指猪、牛、羊,“六畜”是指鸡、犬、猪、牛、马、羊。“牺牲”的本义是因成为祭祀的祭品而死,后引申为为了信仰、理想和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拓展:因信仰而死叫“殉道”;因保卫国家而死叫“殉国”;因爱情而死叫“殉情”;因工作而死叫“殉职”。
    〔必以信〕一定根据实情去做。以:动词,用,使用,这里理解为“根据……去做”。同样,下文的“必以情”的“以”也是动词,句子理解为“根据实情去处理”。也有人把“必以信”“必以情”的“以”理解为介词,把句子看作是省略谓语的省略句。“以”不管是动词还是介词,译文是一样的。
    〔小信未孚〕这种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信:名词,信用;孚:读作fú,动词,使信服。
    〔弗福〕不保佑。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名词,忠诚,这里是指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名词,类,种类。这是一个省略句和判断句,省略主语“此”,译为“这”;语气助词“也”表示判断。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以:是两个词,“可”是指“可以”;“以”是介词,理解为“凭、靠”,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指代“这个条件”。因此,这是一个省略句,要理解为“可以以之一战”。
    【原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向下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考点】
    〔战于长勺〕这是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理解为“于长勺战”,译为“在长勺作战”。
    〔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之: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下视其辙〕向下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下: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下”,做动词“视”的状语。
    〔遂逐齐师〕于是追击齐军。遂:副词,于是,就;逐:追逐,追赶,这里指追击;师:军队,这里指齐军。比较:上文“公将驰之”的“驰之”也是指追击齐军,用“驰”是表明“驱车追赶”。
    【原文】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大国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在前面有埋伏的军队。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考点】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副词,已经,……后;克:动词,战胜。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这是一个判断句,语气助词“也”表示判断。战:名词,作战,战争。夫:读作fú,句首语气词,也叫“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不译。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成语“一鼓作气”出自这里,现在用来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再:数词,第二次。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也就是“而”连接的两个动作“再鼓”与“衰”有先后的关系。“再而衰”与下文的“三而竭”都是承上句“一鼓作气”而省略了动词“鼓”,理解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彼:代词,他们,这里指齐军。竭:形容词,穷尽。盈:形容词,满,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比较《核舟记》中的“曾不盈寸”,这里的“盈”是“满”的意思。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这是一个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惧有伏焉〕怕在前面有埋伏的军队。伏:动词用为名词,指“埋伏的军队”,作“有”的宾语。焉:兼词,于之,可译为“在前面”。“有伏焉”是“惧”的宾语。

    三、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我小时就特别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考点】
    〔嗜学〕特别爱好学习,主要指读书,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译为“爱好读书”。嗜:读作shì,特别爱好。可以组词:嗜好、嗜读、嗜酒、嗜玩。
    〔无从〕没有办法。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意思是: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做某件事)。如无从考查,无从入手。
    〔以〕“无从致书以观”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译作“来”,也就是说,“致书”的目的是“观”。“计日以还”的“以”也是连词,表示修饰,可不译,也就是说,“计日”是作为状语修饰“还”的,说明“还书”是“计算着日期”的,也就是“按期”。
    〔笔录〕用笔录,就是用笔抄写。“笔”是词的活用,属于名词作状语,解释为“用笔”。
    【原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就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考点】
    〔弗之怠〕这是一个文言特殊句式,即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这个句子有着特殊之处,那就是倒装,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因此,古人说的“弗之怠”,我们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去理解,理解为“弗怠之”,译为“不放松抄录书”。这里的“之”是代词,代抄录书这件事,“之”被放到了动词“怠”的前面了,因为这是一个否定句,否定词是“弗”。由此总结出宾语前置的一个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到动词前面。比如,古人常说的“未之有”“不己知”“不余欺”等,都是宾语前置,译为:“没有这回事”“不了解自己”“不欺骗我”。成语“时不我待”保留了文言句式,意思是“时不待我”。
    〔走送之〕直译是“跑着送书”,可以意译为“赶快送书”。古人说的“走”是现代所说的“跑”。成语“走马观花”的“走”保留了古代的用法,本义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下文“尝趋百里外”的“趋”指快步走;“行深山巨谷中”的“行”指行走。总结:古汉语中的“走”是指“跑”,“趋”是指快步走,而“行”才是现代所说的“走”。
    〔稍逾约〕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稍:这里是副词,表示程度轻微,指稍微,稍稍。下文的“稍降辞色”的“稍”也是副词,解为“稍稍,稍微”。而下文的“廪稍”是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廪”读作lǐn,指粮食;“稍”指公家给予的粮食,也叫“俸米”。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以是:因此。“以是”的“以”是介词,这理解为“因”;“是”是代词,解为“此”。“以书”的“以”也是介词,这里解作“把”。“假余”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假于余”,意思是“借给我”。
    〔因得〕就能够。因:副词,就,便;得:动词,能够。

    【原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忧虑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放温和些。
    【考点】
    〔既加冠〕成年以后。既:副词,已经,……后。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就是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冠”作名词,读guān,“加冠”中的“冠”指帽子,为名词,读一声;“冠”单用作动词,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就要读guàn。
    〔患无砚师、名人与游〕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与我交往。患:动词,担心,忧虑。与: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与之”意思是“与我”。游:动词,交游,交往。
    〔先达〕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同“德高望重”。
    〔门人弟子〕学生。
    〔尝〕副词,表示已经过去,解为“曾经”;未尝:不曾,没有。
    〔降〕读作jiàng,动词,降低,减少。
    【原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我在旁边站着侍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获得不少教益。
    【考点】
    〔余立侍左右〕我在旁边站着侍候。这句话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立侍”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理解为“立侍于左右”,介宾短语“于左右”是动词“立侍”的状语,理解为“于左右立侍”,因此,翻译为“在旁边站着侍候”。
    〔以〕“俯身倾耳以请”与“不敢出一言以复”中的“以”,都是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
    〔焉〕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的意义,解作“于之”,这里理解为“向他”,“请焉”就是“向他请教”。兼词是指古代汉语里一个词同时兼有两个词的词性和意义。这类兼词大都起两个词的作用。兼词一般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词经常连用并快读而造成的,因此又叫合音词。古代汉语里常见的兼词有“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焉”(于之)。下文的“假诸人”的“诸”也是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字,“假诸人”就是“假之于人”,意思是“向别人借书”。
    〔或遇其叱咄〕或:代词,有时;叱咄:读作chì duō,训斥,呵责。
    〔礼愈至〕礼节更加周到。至:形容词,本指最高、最好,这里是指周到。
    〔卒获有所闻〕终于获得不少教益。卒:副词,终于;获有:获得;所闻:本指听到的东西,这里指教益。
    【原文】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考点】
    〔当余之从师也〕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当:介词,介绍时间,可译为“在”;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从:动词,跟从;也:助词,表示句中停顿。
    〔行深山巨谷中〕省略句,“行”的后面省略介词“于”,理解为“行于深山巨谷中”;倒装句,属于介宾短语后置,理解为“于深山巨谷中行”,译为“在深山大谷中行走”,也可以采用倒装句翻译,译为“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四支僵劲〕四肢僵硬。注意:“支”是通假字,同“肢”,指人的胳膊、腿。
    〔持汤沃灌〕拿来热水洗濯。注意:“汤”的古义是“热水”,成语“赴汤蹈火”中保留了这一用法。
    〔久而乃和〕很久才暖和,而:表修饰,不译。和:形容词,暖和。
    〔寓逆旅〕省略句,理解为“寓于逆旅”,意思是“寄居在旅店”;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译为“在旅店寄居”。两种译法都可以。
    〔日再食〕每天供给两顿饭。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再:两次,如“再拜”是表示拜两拜;食:读作sì,供养,给……吃。
    【原文】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穿的供给不如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考点】
    〔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被:同“披”,这里指穿;绮绣:读作qǐ xiù,指华丽的丝绸衣服。
    〔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容臭〕香袋。臭:读作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处其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处于其间”,意思是“生活中他们中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以:连词,因为;者:代词,……的事情。
    〔口体之奉〕吃穿的供给。之:助词,译为“的”。
    〔盖〕句首语气词,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且〕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
    【原文】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译文】现在我虽然年老,没有什么成就,犹且有幸参与到君子行列里,而承蒙皇上的恩宠眷顾,跟随公卿大人后面,每日侍奉在皇帝身边,以备询问,四海之内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考点】
    〔耄老〕年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耄耋:读作mào dié,指高龄;高寿。如:耄耋之年;寿登耄耋。
    〔犹幸预君子之列〕犹且有幸列入官员的行列。犹:副词,尚且,犹且,还。幸:副词,幸而,幸亏,有幸。预:动词,参与。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缀公卿之后〕跟随在公卿的后面,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在朝中做了官。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缀于公卿之后”。缀,动词,这里是“跟随”的意思。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
    〔日侍坐〕每日侍奉在皇帝身边。古代陪侍在座位边叫做“侍坐”,陪侍在左右叫做“侍侧”。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四海之内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这是作者表示自谦的话。四海:天下,全国。谬称:错误地称说。氏名:姓名。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意思是:像我这样不才之人都能在全国有“谬称”,比我有才能的人经过苦读更会大有作为。况:连词,何况;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介词,比。
    【原文】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送来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考点】
    〔诸生学于太学〕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诸生:指太学生。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注意词的活用:“日”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每日”;“岁”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每年”。注意实词:“廪稍”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遗”读作wèi,意思是“给予,赠送”。
    〔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明清时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监生。司业是国子监的副长官,协助长官祭酒主管监务;博士是国子监的老师。
    〔假诸人〕向别人借。诸:兼词,兼有“之于”。
    〔其〕代词,他们。
    〔非天质之卑〕不是天资低下。这是判断句,“非”表示判断。天质:天资;之:助词,不译。
    【原文】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译文】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言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谈论事理,言辞温和,脸色和悦。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特地讲述自己求学的艰难情况来告诉他。说我勉励乡人学习,是我的本意啊;诋毁我夸耀自己仕途得意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是不理解我啊!
    【考点】
    〔朝京师〕到京都朝见皇帝。这里指作者退休后到京城南京朝见皇帝。朝:读作cháo,朝见。京师:京都。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朝于京师”。
    〔以乡人子谒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浦江县和东阳县在明朝同属金华府,所以说是同乡人。谒:读作yè,拜见。
    〔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论辨〕议论辩驳。辨:通假字,同“辩”,辩论,辩驳。
    〔言和而色夷〕言辞谦和,脸色平易。而:连词,不是并列关系;夷:读作yí,形容词,平和。
    〔其将归见其亲〕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两个“其”都是代词,第一个“其”译为“他”,第二个“其”译为“他的”。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这是一个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四、唐雎不辱使命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还是答应我吧!”
    【释文】
    秦王:即秦王嬴政,也就是秦朝的秦始皇,因当时尚未称帝,故称秦王。
    使人:派人。使:动词,派遣。
    谓:动词,告诉,对……说。
    安陵君:安陵国的君主。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寡人:秦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太平无事,就自称寡人;如果遭遇祸患,就自称为孤。“寡人”一词在古代意为“寡德之人”,这是古代君主的谦辞。春秋战国时期,王、诸侯、士大夫等,都可以自称为“寡人”。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欲:动词,想要,打算。
    易:动词,换,交换。
    其: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希望”“还是”“应当”一类的词语。
    许:动词,答应。
    【原文】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释文】
    大王:是当时对一国之主的尊称,“大”指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战国时,人们往往用“大王”或“君王”来尊称一国之主。
    加:动词,施加,给予,施与。惠:名词,恩惠。
    以大易小:用大的地方交换小的地方。这里的“大”是介词“以”的宾语,“小”是“易”的宾语,“大”“小”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甚善:很好。甚:副词,表示程度高,很,非常。
    虽然:虽然这样。虽:连词,虽然;然:代词,这样。
    受地于先王:倒装句,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要把后置的状语提前。“受地于先王”的常规语序是“于先王受地”,译为“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先王:死去的国王,这里是安陵君称他的父祖辈。先,称呼死者的敬辞,已故的。
    愿:动词,愿意。终:副词,始终,一直。之:代词,代指封地。
    弗敢易:不敢交换。弗:否定副词,不。
    不说:不高兴。说:动词,同“悦”,读作yuè,喜欢,高兴。再如“不亦说乎”的“说”也是同“悦”。
    因使唐雎使于秦: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因:副词,于是,就。两个“使”都是动词,第一个意思是“派遣”,第二个意思是“出使”。于:介词,到。
    【原文】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释文】
    且秦灭韩亡魏:况且秦国先后灭掉韩国和魏国。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秦国先后灭亡了韩国和魏国。且:副词,况且。灭:使……灭,动词的使动用法;亡:使……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以:介词,凭借,靠。者:代词,……的原因。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者:代词,……的人。错意:在意,放在心上。错:同“措”,动词,置,放置。
    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请:动词,请求。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增广,扩充。于:介词,给。
    而君逆寡人者: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的原因。而:转折连词,然而,但是。逆:动词,违背。者:代词,……的原因。
    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轻。与:同“欤”,语气助词,这里表示反问,译为“吗”。
    【原文】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释文】
    对曰:回答说。对:动词,回答。
    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非,否定副词,不是。若:动词,像。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虽:连词,即使。
    岂直:岂但,哪里只是。
    【原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释文】
    怫(fú)然:愤怒的样子。
    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尝:副词,曾经。
    “天子之怒”的“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下文的“布衣之怒”中的“之”用法也是如此。
    臣:谦辞,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译为“我”。未尝:未曾。
    【原文】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释文】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使尸体倒下百万,使血流千里。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下文的“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伏”“流”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这里指游说诸侯的策士,他们没有爵位,所以也称布衣。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徒:光着,裸露。跣:读作xiǎn,赤脚。抢:读作qiāng,碰,撞。
    【原文】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释文】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庸夫:平庸无能的人。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想杀僚自立,假意宴请,让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之机刺杀了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发生灾变的征兆。这种把自然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韩国的大夫严仲子与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刺杀了韩傀。
    要(yāo)离之剌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在僚被刺后逃到卫国,吴王阖闾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同“苍”,灰白色。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与臣而将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将有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缟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今日是也:今天就是这样。这是判断句,“也”表示判断。是:代词,这样。
    挺剑而起:拔出宝剑站起来。挺:动词,拔出。而:连词,连接“拔”和“起”两个动作,先“拔”后“起”,表示承接关系。如果是一边拔剑一边站起来,那就会用“且拔且起”表示。
    【原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王神色沮丧,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
    【释文】
    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为了向对方表示敬重,上身挺直,臀部离开脚跟,就是长跪。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谢,动词,道歉。
    谕:动词,明白,懂得。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国凭借五十里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这是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徒:副词,只,仅仅。因:连词,因为。先生:敬称,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