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03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35.0分)
    1.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  )
    A. 产生CO2 B. 产生水 C. 不产生[H] D. 不消耗O2
    2. 如表是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量(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量(mol)
    9
    6.5
    6
    0

    A. 该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产生的CO2量和酒精量
    B. 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
    C. 在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在线粒体中产生了6molCO2
    D. 在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的2倍
    3. 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表示叶绿体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A中分布有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
    B. B是叶绿体基质,在这里进行的反应需要CO2的参与
    C. 光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D. 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相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供给小球藻14CO2,叶绿体内含14C的化合物包括C3、C5和糖类
    B. 受到均匀光照时,好氧细菌分布在水绵带状叶绿体所有受光照部位
    C. 改变水中H218O所占的比例,小球菜释放的氧气中18O2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变化
    D. 给予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有H2O,无CO2)光照后,发生释放氧气的现象就是希尔反应
    5.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种子风干脱水后,其细胞呼吸强度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
    B.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D.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6.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的紫花和白花。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 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高茎 B. 狗的长毛和直毛
    C. 番茄的红果和苹果的黄果 D. 牛的有角和无角
    7. 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 的数量之比为(  )
    A. 7:6:9 B. 9:2:1 C. 7:2:1 D. 25:10:1
    8.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B.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碘液染色后,均为蓝黑色
    C.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D.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司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9.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液和血浆
    ④淋巴液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0. 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CO2、血红蛋白、H+ B. 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B. 内环境包括唾液、胃液等体内液体
    C. 在人的体液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 D. 机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可通过内环境进行
    1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血浆的pH通常为7.35~7.45
    B.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为37℃,并恒定不变
    C.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当
    D. 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大量的缓冲对有关
    14. 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 图示实验结果说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C. 图示实验结果表明缓冲液维持pH稳定的能力比血浆弱
    D. 图示三条曲线所示结果均是科学合理的

    15.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离不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共同作用。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会危及机体健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表面潮湿且伸缩性很大,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B. 检测血浆中的尿素氮含量可以初步判断肾脏是否病变
    C. 消化系统中的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D. 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细胞的代谢强度肯定降低
    16. 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成分(相对含量)
    Na+
    K+
    Cl-
    HCO3-
    蛋白质

    142.00
    5.00
    103.00
    27.00
    16.00

    147.00
    4.00
    114.00
    30.00
    1.00

    10.00
    143.00
    25.00
    11.00
    47.00

    A. ①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
    B. ②与③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C. 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不和K+,可判断是细胞内液
    D. ①②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3-含量较多
    17. 人们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能够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C.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D.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普遍认为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8. 生理盐水被称为等渗溶液3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B. 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C. 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定
    D.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19. 关于“稳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稳态只存在与动物体内,与植物、原核生物无关
    B. 在群体水平,有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稳态
    C. 在细胞水平,有细胞环境的稳态,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
    D. 在分子水平,有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
    20. 如下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是大脑皮层 B. ③能调节心跳等生命活动
    C. 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D. 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21. 某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其释放通常需要能量
    B. 图中的②是树突的末梢,可把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C. 长的突起外周通常有髓鞘,称为神经纤维
    D. 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2. 下列叙述属于副交感神经功能的生理意义的是(  )
    A. 主要参与应急反应 B. 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
    C. 动员机体贮备的能量参加应急 D. 利于维持安静状态下的机体稳态
    23. 下列不属于反射弧结构的是(  )
    A. 感受器 B. 神经中枢 C. 效应器 D. 轴突
    24. 下列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新的学习过程
    B.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C. 非条件刺激对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维持都是必不可少的
    D. 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过程中,不同的条件刺激都会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
    25. 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在这种情况下(  )
    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26. 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
    A. 轴突→树突→细胞体 B. 轴突→细胞体→树突
    C. 树突→细胞体→轴突 D. 细胞体→树突→轴突
    27. 下列关于神经中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传至感受器导致其敏感性减弱
    B. 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能听懂话,但却看不见文字
    C.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维持生物节律的基本活动中枢
    D.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许多神经中枢
    28.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带有关。该调节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学们的这一行为属于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B. 此刻①处K+外流,②处Na+内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C. 某同学奔跑时踩到钉子并产生痛觉,产生痛觉的过程为反射
    D. 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将会发生偏转
    29. K+和Na+的通道蛋白在神经细胞形成电位时有着重要作用,兴奋性递质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递质可产生或维持静息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Na+浓度低于膜外
    B. 神经细胞在静息时膜上K+通道蛋白打开,可使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
    C.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后,可使突触后膜上Na+通道蛋白打开
    D. 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递质后,可使突触前膜上Na+通道蛋白打开
    30. 如图为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
    B. 兴奋引起②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
    C. ②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⑤突触间隙中的
    D. 局麻药作用于④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可抑制④产生兴奋
    31.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 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 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 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32. 如图所示为排尿反射的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膀胱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 憋尿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若大脑皮层不参与排尿反射将无法进行
    C. 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D. 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时,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33. 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过程,甲为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 图2②处K+通道开放;④处Na+通道关闭
    C. 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D. 图2③处膜内为正电位,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
    34.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B. 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
    C.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输入会形成感觉性记忆
    D. 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不利于长时记忆的形成
    35. 老年痴呆(AD)是一类病程不可逆的神经衰退性疾病综合征,常表现为语言、记忆、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减退。脑中部分神经元之间,会形成电突触一两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由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许细胞内液在细胞间流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AD患者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原因可能是语言中枢S区受损
    B. 电突触允许化学信号从已兴奋神经元到未兴奋神经元,导致后者产生兴奋
    C. 外周神经系统遍布全身各处,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D.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功能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36.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 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 ②和③分别都能产生大量ATP D.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37. 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恰当的措施有(  )
    A. 提高CO2浓度 B. 增强光照强度 C. 提高O2浓度 D. 补充绿光光照
    38.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 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39. 血浆是沟通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重要媒介,更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 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C. 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
    D. 正常人体中从毛细血管渗出的组织液和回流至血浆的组织液成分不完全相同
    40. 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
    B. 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C. 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 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0分)
    41. 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图中的[H]产生于有氧呼吸第 ______ 阶段。
    (2)适宜增加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植物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 ______ (写出两个)等含氮化合物参与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
    (3)突然停止光照,B过程中的C,的含量将会 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若C代表细胞质基质,则D代表的场所是 ______ ,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 ______ (填“ B和C”、“C和D”或“B和D”)。
    (4)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 。
    42.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______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______ 。
    (2)有毛白肉A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______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中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的比例为 ______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______ 。
    43. 图1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2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在图1中内环境不包括其中的字母标号 ______ 部分。手和脚有时候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与血浆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 ______ 。
    (2)图2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图1中 ______ (填图 1字母),丁最可能属于哪种细胞? ______ 。
    (3)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是指内环境的 ______ 和 ______ 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调节机制是 ______ 。
    (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 ______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______ 。
    44. 如图是运动员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结构叫 ______ 。图甲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效应器是 ______ (填序号),效应器由 ______ 组成。
    (2)图甲中④虚线图处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灵敏电流计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3)图乙中,在兴奋状态下,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为 ______ 。图丙为 ______ 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丙结构6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图丙中兴奋传递时,只能由1→6单向传递,原因是 ______ 。
    45. 如图为人体内部分反射弧结构图,A、B、C为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结合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储存在人神经细胞突触前膜的 ______ 内,以 ______ 形式被释放到 ______ (填内环境成分)中,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______ 性。
    (2)5-羟色胺的作用原理:5-羟色胺与突触后神经元的受体结合后,促进 ______ ,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3)C结构可以接受不同神经递质作用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 ,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即有氧呼吸产生CO2、水、[H],消耗[H]、O2;酵母菌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CO2、[H],消耗[H]、不消耗O2,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有氧呼吸是细胞或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根据参与酶的不同可分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本题着重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关内容,考生要能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具体产物,属于简单题。

    2.【答案】D 
    【解析】解:A、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该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产生CO2量和酒精量,A正确;
    B、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量相等,说明只有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正确;
    C、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等于二氧化碳量,结合表格数据可知,此时还有6molCO2来自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C正确;
    D、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酒精量相同,都是6mol,则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为3mol,此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5-6=9mol,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为1.5mol,即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2倍,D错误。
    故选:D。
    1、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酵母菌发酵时,进行无氧呼吸,其总反应式为C6H12O6→酶2酒精+2CO2+能量.
    2、分析表格: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酒精量与CO2的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和c时,产生的酒精量小于CO2的量,说明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产生的酒精量为0,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表中酒精量和二氧化碳量判断细胞的呼吸方式;其次能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进行计算,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A、结构A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分布有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A正确;
    B、结构B表示叶绿体的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需要CO2的参与,B正确;
    C、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涉及到多种化学反应,都需要多种酶参与,其中光反应需要光,暗反应不需要光,C错误;
    D、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以及NATPH,暗反应将ATP以及N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C。
    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表示叶绿体的结构,A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反应的场所,B表示叶绿体的基质,暗反应的场所,甲是有机物。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D 
    【解析】解:A、在暗反应过程中CO2与C5反应生成C3,C3进一步转化为糖类和C5,故供给小球藻14CO2,叶绿体内含14C的化合物包括C3、C5和糖类,A正确;
    B、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受到均匀光照时,好氧细菌分布在水绵带状叶绿体所有受光照部位,B正确;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改变水中H218O所占的比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O2所占的比例也随之改变,C正确;
    D、给予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有H2O,无CO2)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光照后,发生释放氧气的现象就是希尔反应,D错误。
    故选:D。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植物的种子风干脱水后,其细胞呼吸强度减弱,有机物氧化分解减慢,A错误;
    B、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不发生在线粒体中,而是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发光部位,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C错误;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可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D。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内,大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6.【答案】D 
    【解析】解:A、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高茎是不同生物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狗的长毛和直毛,属于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不是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短毛是相对性状,B错误;
    C、番茄的红果和苹果的黄果是不同生物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牛的有角和无角,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由于两者数量比例为2:1,则TT占23,Tt占13,TT自交后代仍然为TT,因此TT自交后代占所有后代的TT23;Tt占13,Tt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14TT、12Tt、14tt,则整个后代中比例分别为TT=23+13×14=912;Tt=13×12=212;tt=13×14=112,因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比为9:2:1。
    故选:B。
    豌豆与其它植物不同,自然状态下均进行自交,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8.【答案】A 
    【解析】解:A、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aaTT——),应选择①AATTdd和④aattdd杂交,得到的子一代为AaTtdd,子一代继续自交,最终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糯性抗病植株,A正确;
    B、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变为蓝色,一半花粉变为棕色,B错误;
    C、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只有一对基因T和t不同,该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
    D、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应该选择②④组合,观察F1的花粉,D错误。
    故选:A。
    据题可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必须选取可以在显微镜下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非糯性(A)和糯性(a)、花粉粒长形(D)和圆形(d)。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9.【答案】C 
    【解析】解: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④淋巴和组织液,C正确。
    故选:C。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0.【答案】D 
    【解析】解:①毛细胞血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①正确;
    ②长期蛋白蛋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现象,②正确;
    ③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③正确;
    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④正确;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是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引起水肿现象,⑤正确。
    故选:D。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对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

    11.【答案】D 
    【解析】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成分和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A正确;
    B、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唾液、胃液等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C正确;
    D、机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可通过内环境进行,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的媒介,D正确。
    故选:B。
    体液的概念和组成:
     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两者关系如下图: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对于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正常人的血浆略偏碱性,pH为7.35~7.45,A正确;
    B、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为37℃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并非恒定不变,B错误;
    C、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C正确;
    D、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缓冲对,可调节血浆pH,使之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组能力最强。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与血浆组起对照作用,A正确;
    B、加入HCl量过多后,血浆组的pH也会下降,因此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B正确;
    C、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C正确;
    D、清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因此清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D错误。
    故选:D。
    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对照组和实验组,并结合曲线信息准确判断各项。

    15.【答案】D 
    【解析】解:A、肺泡表面潮湿且伸缩性很大,有利于完成气体的交换,是人体进行呼吸运动的基础,A正确;
    B、蛋白质代谢会产生尿素氮,尿素氮会进入血液,健康的肾脏能过滤血液中尿素氮,使血浆中的尿素氮维持正常范围,因此检测血浆中的尿素氮含量可以初步判断肾脏是否病变,B正确;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C正确;
    D、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细胞的代谢也可能出现局部增强的情况,D错误。
    故选:D。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生理意义等基础知识,明确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16.【答案】D 
    【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①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回流受阻,进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
    B、②为细胞外液,③为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B正确;
    C、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不和K+,可判断是细胞内液,C正确;
    D、①②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含有缓冲物质,D错误。
    故选:D。
    分析表格: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与淋巴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表中③是细胞内液,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或淋巴。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化学组成,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①②③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答案】D 
    【解析】解: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因此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A正确;
    B、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能够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B正确;
    C、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正确;
    D、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错误。
    故选:D。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答案】A 
    【解析】解:A、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不会引起内环境渗透压改变,A错误;
    B、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与细胞内液差别非常大,B正确;
    C、由于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因此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态,C正确;
    D、生理盐水中主要含有Na+和Cl-,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D正确。
    故选: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答案】A 
    【解析】解:A、稳态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稳态与动物体、植物、原核生物都有关,A错误;
    BCD、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在群体水平上,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等;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细胞环境的稳态;在器官水平上,存在血压和心率的稳态;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例如,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会变成癌细胞,BCD正确。
    故选:A。
    稳态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包括四个水平,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调节、酶活性的稳态调节,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个体水平上存在血压和心率的稳态,群体水平上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等。
    本题考查各种“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稳态”的概念、意义等基础知识,明确“稳态”是一种相对稳态的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20.【答案】D 
    【解析】解:A、由题图可知,②是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A错误;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因此②是脑,而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可知③是大脑,而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的是脑干,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B错误;
    C、④是神经元,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错误;
    D、⑤是突起,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由图可知,①是外周神经系统,②是脑,③是大脑,④是神经元,⑤是突起。
    本题结合神经系统概念图,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神经元的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21.【答案】B 
    【解析】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②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方式释放,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图中的②是轴突的末梢,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肌肉或腺体相接触,故②可把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B错误;
    C、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C正确;
    D、神经元受到适宜的刺激时,神经元轴突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D正确。
    故选:B。
    分析图示,图示表示一个完整的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①是树突,②是轴突末梢。
    题考查神经元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是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基础题。

    22.【答案】D 
    【解析】解:A、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即交感神经主要参与应急反应,A错误;
    B、交感神经兴奋能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进而适应应激状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B错误;
    C、交感神经兴奋能动员机体贮备的能量参加应急,C错误;
    D、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促进消化、吸收与合成代谢,积蓄能量,心跳减慢,利于维持安静状态下的机体稳态,D正确。
    故选:D。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3.【答案】D 
    【解析】解: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轴突不是反射弧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4.【答案】D 
    【解析】解: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且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
    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原因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B正确;
    C、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如食物的反复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减弱,C正确;
    D、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过程中,不同的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共同作用会引发神经元细胞膜不同的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D。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A 
    【解析】解:(1)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腰部的脊髓,所以因交通事故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的中枢没有被破坏,所以膝跳反射存在;
    (2)足部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在胸部段折断,兴奋不能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
    故选:A。
    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2、任何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要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本题考查神经传导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答案】D 
    【解析】解:AB、在不同神经细胞之间,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能由轴突→树突→细胞体或由轴突→细胞体→树突,AB正确;
    C、在同一神经元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能由树突→细胞体,再由细胞体→轴突,C正确;
    D、在不同神经元之间,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不能由树突→轴突,D错误。
    故选:D。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在同一神经元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能由树突→细胞体→轴突;在不同神经元之间,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能由轴突→树突→细胞体或由轴突→细胞体→树突。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答案】D 
    【解析】解:A、反射过程只能由感受器传到传入神经,再到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再到效应器,不能反过来传递即神经中枢的兴奋不能传到感受器,因为神经元之间传递方向是单向的,A错误;
    B、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能看见文字,只是看不懂,B错误;
    C、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调节呼吸,但维持生物节律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
    D、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D正确。
    故选:D。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V区、S区和H区,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本题考查人脑的组成及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级中枢的分布和功能,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8.【答案】C 
    【解析】解:A、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需要通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同学们听到铃声立刻走进教室,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通过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①处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②处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且两者都是协助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由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产生痛觉的过程不是反射,C错误;
    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会引起,电流计指针偏转,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未兴奋部位,电位为静息电位,②是兴奋部位,电位为动作电位。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原理,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机制进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9.【答案】D 
    【解析】解:AB、在静息状态时,膜上K+通道蛋白打开,可使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钾离子外流,但仍保持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Na+浓度低于膜外的状态,AB正确;
    CD、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后,可使突触后膜上Na+通道蛋白打开,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递质后,可使突触前膜上的阴离子通道打开,阴离子内流,进一步加剧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状态,产生或维持静息电位,C正确,D错误。
    故选:D。
    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30.【答案】C 
    【解析】解:A、图示为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示意图,①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神经递质,③表示突触后膜的受体,④表示突触后膜,⑤表示突触间隙,A正确;
    B、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②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该过程中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B正确;
    C、②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⑤突触间隙,C错误;
    D、④表示突触后膜,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C。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2、分析题图:图示为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示意图,①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神经递质,③表示突触后膜的受体,④表示突触后膜,⑤表示突触间隙。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1.【答案】A 
    【解析】解: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则表现的症状是肌肉松弛;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持续作用,表现的症状是肌肉僵直。
    故选:A。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需要突触结构,而突触结构的构成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释放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兴奋传导时,就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考查我们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等基础知识,训练我们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这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32.【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图示分析,膀胱的活动受大脑、脊髓的分级调节,A正确;
    B、憋尿是有意识地不发生排尿反射,所以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但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所以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排尿反射也能完成,B错误;
    C、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调节,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即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具有调控作用,C正确;
    D、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舒张,D正确。
    故选:B。
    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婴儿因大脑发育不完善,所以婴儿排尿无意识,常尿床。
    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知识内容,主要是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学习时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调节过程进行理解是关键,还要能够准确分析题中信息作答。

    33.【答案】B 
    【解析】解:A、据图分析,图示钾离子从N侧运输到M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所以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
    B、图2中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开放,复极化时钾离子通道开放,②处K+通道开放;④处Na+通道关闭,B正确;
    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
    D、图2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D错误。
    故选:B。
    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钾离子的外流是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也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过程。钠离子从神经细胞膜内运输到膜外,钾离子从膜外运输到膜内都是主动运输的过程。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兴奋形成与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34.【答案】D 
    【解析】解: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A正确;
    B、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B正确;
    C、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输入会形成感觉性记忆,感觉性记忆转瞬即逝,有时不会超过1秒,C正确;
    D、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有助于新突触的建立,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D错误。
    故选:D。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形成的原因。

    35.【答案】B 
    【解析】解:A、语言中枢S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讲话,但能听懂话,所以某AD患者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原因可能是语言中枢S区受损,A正确;
    B、题干中已知:部分神经元之间,会形成电突触——两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由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许细胞内液在细胞间流动,所以电突触可以传递兴奋,但不是化学信号,而是电信号(已兴奋的神经细胞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内流的Na+可以通过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进入另一个神经细胞,使另一个神经细胞兴奋),B错误;
    C、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C正确;
    D、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D正确。
    故选:B。
    1、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入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和处理,发出指令信息,再由传出神经将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2、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本题考查了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36.【答案】BD 
    【解析】解:A、①是细胞质基质,不具有膜结构,而③仅表示线粒体内膜,A错误;
    B、①是细胞质基质,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线粒体基质,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B正确;
    C、①和②只能产生少量ATP,只有③能产生大量ATP,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还原氢([H]),D正确。
    故选:BD。
    图示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即细胞质基质;②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内膜。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
    本题结合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场所和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7.【答案】AB 
    【解析】解:A、二氧化碳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不断增强,A正确;
    B、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B正确;
    C、提高O2浓度能够提高有氧呼吸速率,但不能提高光合速率,C错误;
    D、由于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补充绿光不是有效的途径,D错误。
    故选:AB。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等。
    本题考查了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相关措施,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38.【答案】ABC 
    【解析】解:A、在豌豆开花前进行去雄,开花时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A错误;
    B、研究豌豆花的构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B错误;
    C、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不能判断显性亲本是否纯合,C错误;
    D、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D正确。
    故选:ABC。
    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9.【答案】AC 
    【解析】解:A、人体内,生活在血浆中的细胞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其他细胞则不能,A错误;
    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等,B正确;
    C、血浆为组织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代谢废物,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是正常现象,不能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C错误;
    D、正常人体中从毛细血管渗出的组织液和回流至血浆的组织液成分不完全相同,如从毛细血管渗出的组织液中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回流至血浆的组织液,D正确。
    故选:AC。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40.【答案】ACD 
    【解析】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A错误;
    B、M处无论处于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B正确;
    C、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则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C错误;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被灭活,不进入奕触后膜内,D错误。
    故选:AC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只能由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41.【答案】O2  NADP+  ADP+Pi  C5  一、第二  ATP、ADP、磷脂  增加  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和D  氧气不足 
    【解析】解:(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形成NADPH和氧气,因此图中①是O2;②可形成NADPH,应为NADP+;③可形成ATP,应为ADP和Pi;三碳化合物还原可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因此④表示C5;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即第一和第二阶段)都可产生[H],在第三阶段可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2)植物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ATP、ADP、磷脂(元素组成都是C、H、O、N、P)和叶绿素等含氮化合物参与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
    (3)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受阻,但短时间内C5和二氧化碳生成C3的速率不变,故C3的含量将会增加;图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其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B表示暗反应阶段,其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C代表细胞质基质(可发生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代表线粒体(可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而暗反应阶段不但不能合成ATP还会消耗ATP,因此,ATP合成不仅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C和D。
    (4)植物叶肉细胞中,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最终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出现丙酮酸转化成酒精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故答案为:
    (1)O2    NADP+       ADP+Pi    C5     一、第二
    (2)ATP、ADP、磷脂
    (3)增加     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和D
    (4)氧气不足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其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C可代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可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图中①是O2,②为NADP+,③为ADP+Pi,④为C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各个阶段的识记与理解,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42.【答案】有毛  黄肉  DDff、ddFF  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ddFF、ddFf 
    【解析】解:(1)通过分析可知,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
    (2)通过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后代全为有毛可知:A为DD,B为dd。同理通过实验3可知C为dd;通过实验3白肉A和黄肉C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可知,A为ff,C为FF;通过实验1白肉A和黄肉B杂交后代黄肉:白肉=1:1,可知B为Ff,所以A的基因型为DDff,B的基因型为ddFf,C的基因型为ddFF。
    (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代根据分离定律可得无毛黄肉(ddF-):无毛白肉(ddff)=3:1。
    (4)实验3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与ddFF,子代基因型为DdFf,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F-):有毛白肉(D-ff):无毛黄肉(ddF-):无毛白肉(ddff)=9:3:3:1。
    (5)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与ddFF,它们杂交后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ddFF、ddFf。
    故答案为:
    (1)有毛     黄肉
    (2)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分析实验:实验1和实验3中,有毛和无毛杂交后代全为有毛,因此有毛为显性性状;实验3中,白肉和黄肉杂交后代全为黄肉,说明黄肉为显性性状。所以植株A的基因型是DDff、植株B的基因型为ddFf、植株C的基因型是ddFF。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显隐性性状判断的方法,根据杂交实验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利用遗传规律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43.【答案】B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水泡中的液体  D、A、B  血细胞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有一定限度 
    【解析】解:(1)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在图1中内环境不包括B(细胞内液)部分。手和脚有时候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是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
    (2)图2中甲(血浆)、乙(组织液)、丙(淋巴)分别表示图1中D、A、B,丁是血浆中的细胞,最可能是血细胞。
    (3)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故答案为:
    (1)B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水泡中的液体
    (2)D、A、B        血细胞
    (3)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有一定限度
    分析题图:图1中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细胞、D是血浆、E是细胞内液。
    图2中,丙是淋巴、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丁是(血)细胞内液。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44.【答案】突触小体  ⑤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0  1  协助扩散  突触  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解:(1)突触小体是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结构。图甲中①〜⑤依次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其中效应器⑤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2)图甲中④为传出神经,刺激④,该处由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电流表B只发生1次偏转;而兴奋不能传递到A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因此不发生偏转。
    (3)图乙中,在兴奋状态下,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图丙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丙结构6为突触后膜,该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4)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图丙中兴奋传递时只能由1→6单向传递。
    故答案为:
    (1)突触小体;    ⑤;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0;1
    (3)协助扩散;突触;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题图分析: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其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图乙是传出神经在静息状态和动作状态膜两侧的电位情况的放大;图丙是突触结构图,其中1是突触小体、2是线粒体、3是突触小泡、4是突触前膜、5是突触间隙、6是突触后膜。
    本题考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5.【答案】突触小泡  胞吐  组织液  流动  Cl-内流  变大  突触后膜上有多种特异性受体  酶解后灭活、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解析】解:(1)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以胞吐形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中,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5-羟色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突触后神经元的受体结合后,使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引起神经元细胞内的负电荷增多,而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故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
    (3)C结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可以接受不同神经递质作用的结构基础是神经递质具有专一性,能和特定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多种有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酶解后灭活,第二种是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可以避免神经元处于长期兴奋的状态。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胞吐     组织液     流动
    (2)Cl-内流     变大
    (3)突触后膜上有多种特异性受体酶解后灭活、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的产生与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9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