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0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0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22页。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糸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呑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B.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C.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岀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D.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限,文中指屏障、险阻;与“严限追比”“越长城之限”中的“限”均不相同。
    B.文章,文中指国家的法令、礼乐制度;今通称独立成篇、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
    C.溢,通“镒”,与“锱”“铢”“寻”等均为古代重量单位,只是所指重量不等。
    D.《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计三十三卷,十二国“策”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不仅面见,而且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最终失意而归,潜心研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好学的精神值得赞扬。
    B.苏秦远赴秦国游说秦王连横而受挫,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
    C.苏秦精研《太公阴符》一整年,得其精要,这大大增强了他游说诸侯的信心;他成功游说赵王而为赵相,合纵而抗秦。
    D.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颇显辩士口若悬河之才;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纵横家形象跃然纸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②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5.本文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D
    2.C
    3.B
    4.①(他穿的)黑色貂皮衣服破旧了,百斤的黄金花光了,费用全部用尽,(只好)离开秦国回到老家。
    ②(苏秦)纵横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的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君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相抗衡了。
    5.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①苏秦本人地位大大提升;②压制强秦,提高赵国地位;③使六国和平相处、人民生活安定。
    【解析】1.文言文断句首在理解有关语句的意思,而掌握断句基本方法也很重要:重语感,通过默读心悟,感知语脉走向;明词性,特别要区分一些人名、地名、官职名;辨句式,结合平时学习的文言句式作出准确判断;寻标志,如对话常用“云”“曰”等词语引起;据修辞,文言文中常用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辞格;比异同,比较各备选项,略过相同之处,对不同之处细加辨析。原文标点如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2.C项中“寻”为古代长度单位。
    3.B项“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的表述没有文本依据。从原文看,秦王没有接受苏秦谋略的主要原因是:秦王觉得“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即秦国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实现连横之策的条件还不具备。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①弊,破旧,乏绝,用光;去,离开。译文: ①(他穿的)黑色貂皮衣服破旧了,百斤的黄金花光了,费用全部用尽,(只好)离开秦国回到老家。
    ②说,游说;杜,使……闭口;伉,同“抗”,抗衡。译文: ②(苏秦)纵横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的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君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相抗衡了。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原文说“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由此可知,苏秦本人地位大大提升。
    原文说“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由此可知,压制强秦,提高赵国地位。
    原文说“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由此可知,使六国和平相处、人民生活安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
    佚之孤,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览之。
    晋候、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赏以利郑也 利:利益
    B.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
    C.秦晋师还,郑遂安 还:撤军
    D.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郑伯愕然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武以口舌还军秦晋 厚赏以利郑也
    C.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使杞子……戍之,乃还
    D.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B.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C.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D.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B.烛之武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C.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足智多谋,平时又对郑伯尊重有加,因此认为这次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D.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6.A
    7.D
    8.B
    9.C
    10.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②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要不是我推荐他,(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句意: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利”,动词,对……有利。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郑伯显出吃惊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句意: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然”,表转折,然而。
    B.句意: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秦晋军撤回。“以”,介词,凭借,用。
    句意: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以”,连词,表目的,来。
    C.句意:原来这人是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乃”,表判断,是。
    句意:派杞子……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乃”,于是,就。
    D.句意:对郑伯说。“于”,介词,对。
    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于”,介词,对。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烛之武,是个善于舌辩的士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辛勤劳苦,功绩很大,受到重赏,这是上天的法则。
    “武/舌辩之士”“厚赏/理也”都是主宾式判断句,“武”“厚赏”都是主语,“舌辩之士”“理”都是宾语,主宾之间断开,排除CD。
    “莫大”是“功”的谓语,是说“功绩很大”,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足智多谋,平时又对郑伯尊重有加”错误。由原文“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可知,佚之狐是认为自己举荐有功求赏。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既”,已经;第一个“封”,使……成为边境,第二个“封”,边界;“肆”,扩大;“阙”,侵损。
    (2)“举”,推荐;“见”,显露;“何功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功”,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
    文言文阅读
    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子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王恕为尚书,不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延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曰:“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今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B.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C.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D.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宰,在周朝时是六卿之首,亦称太宰,后来冢宰也是吏部尚书的代称。
    B.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有时只用一牛也可称太牢。
    C.经筵,指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讲席,由皇帝给百官讲授治国之道。
    D.顾命,指帝王临终遗命。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称为“顾命大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孝宗即位,征召已经退休的王恕为吏部尚书,王恕倚仗自己的名望在选拔官吏上很有作为。他在任时私下求官的路子断绝。
    B.明孝宗在做太子时就知道马文升的名声,登基后让他做左都御史,马文升感恩知遇,知无不言。他对教坊的亵渎之语严加斥责。
    C.刘大夏向皇帝解释年老请辞兵部尚书时提到“民穷财尽”,皇帝耿耿于怀,再次提到此话题,刘大夏借机进谏朝廷征敛过多,皇帝当即停止。
    D.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建等大臣也敢言能谏,君臣意愿相合,关系融洽。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步再求去,皆不许。
    ②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15.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可以起到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1.B
    12.C
    13.C
    14.①在这之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任职,一年之内两次要求离职,朝廷都没答应。
    ②太子聪明灵敏,但是年纪小而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必须用正确的道理辅佐他,让他成为贤明的君主。
    15.每日与大臣详论治道,不仅能熟识他们,还能正确任用他们,也可以使皇帝圣心受到启发,处事更加精进高明。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正统年间以来,皇帝每天只上朝一次,群臣见皇帝的面只有片刻,这样,及时皇帝再聪敏过人,哪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明察秋毫,因此常常把要办的事情托付身边的人去办。
    “臣下”即“臣子”,是“进见”的主语,主谓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C。
    “进见”是固定词组,下级谒见上级,晚辈谒见长辈,不可断开,排除D。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指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讲席,由皇帝给百官讲授治国之道”错误,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是官员为皇帝讲授,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1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当即停止”错误,原文“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意思是“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这些征敛都已停止。其他的征敛,可以一一商议革除”,并非所有都“立即停止”。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先是”,在这之前;“一岁”,一年;“再”,两次;“许”,答应。
    (2)“东宫”,太子;“辅之以正道”,状语后置,用正确的道理辅佐他;“俾”,使,让;“为”,成为;“令”,贤明。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找到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评论治道,谋议政事”的这句话,确定设题的区域,然后到后文找到这样做的效果,即“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意思是“这样做,不仅可以认识和熟悉大臣,而且能够根据他们的天资和才干正确任用他们,还可以使皇帝的圣心受到启发,处理事情会更加聪敏和英明”。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服除,签书武成军判官事。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安石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安石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富室既尽,常平己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贱,此事之必至者也。”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诏令子康扶入对,两宫虚己以听。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赙银绢七千。谥曰文正。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
    B.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
    C.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
    D.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选输之忧/籍从其策/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除:守丧期满而脱除丧服。我国传统的丧服有五等丧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B.三代:这里指祖孙三代。《汉书·李广传赞》:“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如:赙遗;赙赐;赙补;赙祭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遭逢父母过世,守丧多年。因过度悲伤,而使身体瘦弱,他这样做是合乎礼仪的。
    B.司马光对新法持反对态度。他援引汉武帝和汉元帝的例子证明“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C.司马光深得百姓爱戴。苏轼从登州返京时有一群道士希望他转告司马光,一定要爱惜身体。
    D.司马光的门客见其因操劳国事而身体赢弱,用诸葛亮的经历劝诫,司马光对此十分洒脱。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赢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
    20.本文表现了司马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答案】16.C
    17.B
    18.C
    19.①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像对待母亲一样待她,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个有贤德的人
    ②有(别国)军队来攻打我们,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赢弱的百姓必然在沟壑中死去,强壮的百姓必然相聚而成为盗贼。
    20.①孝敬父母:②知恩必报;③勤于政务;④谦虚自守。
    【解析】16.(1) 划线句的意思是:司马光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与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结合上下文看,“籍从其策”的言外之意就是司马光向庞籍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庞籍的首肯,而这个建议就是“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即“建”在本句中不是“建筑、修筑”的意思而是“建议”的意思,所以“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的正确停顿是“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由此可以排除B、D;“亦”是一个连词表并列关系,所以“则籴贱”与“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都是“耕者众”所带来的益处,因此“耕者众则籴贱”与“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之间是需要断开的,由此可以排除A选项。
    17.B.“三代:这里指祖孙三代。《汉书•李广传赞》:‘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表述错误。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8.C.“司马光深得百姓爱戴。苏轼从登州返京时有一群道士希望他转告司马光,一定要爱惜身体”表述错误。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可知,句中的“缘道人”指的是站在路边上的人。
    19.①“没”,通“殁”,去世;“升堂”,上堂;“昆弟”,自己的兄弟;“贤之”,认为……是贤人。译文: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像对待母亲一样待她,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个有贤德的人。
    ②“因之”,趁机;“民之羸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羸者民”;“委死沟壑”,在沟壑中死去。译文:有(别国)军队来攻打我们,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赢弱的百姓必然在沟壑中死去,强壮的百姓必然相聚而成为盗贼。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能力。①结合原文“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可知,司马光非常孝顺父母。父亲在异地为官时,想着如何侍奉父亲;父母亡故时守孝多年以致形体消瘦。②结合第二段内容可知,司马光是一个懂得不能忘记对自己有恩的人。在庞籍落难的时候司马光一方面上书朝廷申明自己的罪过,另一方面善事庞籍的家人和孩子。 ③由原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可知,司马光勤于政务,深受百姓的爱戴。④由原文倒数第三自然段可知,司马光明事达理,谨遵臣子的本分。
    文言文阅读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亦曾言之。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B.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C.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D.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交际用语,从汉代开始,作为对长辈的敬称,多用于书信,比较庄重。
    B.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C.中二千石,汉代官吏秩禄等级,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年共得二千一百六十斛。
    D.甘露,西汉宣帝在位时期曾使用多个年号,文中神爵、甘露都是宣帝的年号。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获释归汉前,曾经百般劝说苏武投降的李陵摆酒庆贺,席间倾诉自己的委屈与无奈,与苏武诀别时涕泪交流。
    B.苏武正值壮年受汉武帝派遣持节出使匈奴,滞留匈奴十九年,历经千难万险,回到长安朝见汉武帝时已白发苍苍。
    C.苏武回到汉朝第二年,因受上官桀父子等人合谋的反案牵连,被免去官职,他的儿子苏元也因参与密谋犯罪被杀。
    D.苏武家里不蓄积财产,朝廷赏赐的财物全都赠送给自己的兄弟和老朋友,连皇后的父亲平恩侯都非常敬重他。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②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亦曾言之。
    25.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汉宣帝给予苏武怎样的优宠。
    【答案】21.A
    22.A
    23.B
    24.①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因功高而官小)多次被燕王(向皇帝)申诉,儿子又参与了谋反,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
    ②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明了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先帝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25.①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②复职;③只逢初一、十五上朝;④尊称祭酒;⑤画像麒麟阁。
    【解析】21.这段文字大致意思是李陵向苏武倾诉自己的遭遇,“驽怯”意思是驽下怯弱,不可断开,排除CD;“庶几乎”意思是或许、差不多,多用在句子开头,排除B。译文:我李陵虽无能怯懦,假使汉朝暂且宽赦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使我能施展由于投降匈奴之耻辱而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能像曹沫那样寻找机会立功赎罪,这是我从前念念不忘的。皇帝逮捕族灭了我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22.A.“对长辈的敬称”错,足下是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23.B.“回到长安朝见汉武帝时已白发苍苍”有误,苏武回到长安时,汉武帝已经去世,昭帝“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
    24.①“旧”,老交情;“为……所”,表被动,被;“讼”,申诉。译文: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因功高而官小)多次被燕王(向皇帝)申诉,儿子又参与了谋反,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
    ②“明习”,熟悉;“故事”,旧的典章制度;“不辱命”,不辱使命。译文: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明了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先帝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25.原文说到“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所以第一点是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原文说到“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所以第二点是恢复他的原职。原文说到“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所以三四点是只逢初一、十五上朝;尊称祭酒。原文说到“上思股肱之美,乃困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暑其官爵、姓名”,所以最后一点是画像麒麟阁。
    文言文阅读
    刘体乾,宇子元。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帝以财用绌,诏廷臣集议。多请追宿逋,增赋额。体乾独上奏曰:“苏轼有言:‘丰财之道,惟在去其害财者。’今之害最大者有二,冗吏、冗费是也。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巳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万余。多一官,则多一官之费。请严敕诸曹,清革冗滥,减俸将不赀。又闻光录库金,自嘉靖二十一年以后,供亿日增。内监干没狼籍,辄转鬻市人。其他诸曹,侵盗尤多。宜著为令典,岁终使科道臣会计之,以清冗费。二冗既革,国计自裕。”于是部议请汰各监局人匠。从之。
    诏取太仓银三十万两。体乾言:“太仓银所存三百七十万耳,而九边年例二百七十六万有奇,在京军粮商价百有余万。蓟州、大同诸镇例外奏乞不与焉。若复取以上供,经费安办?”帝不听。体乾复奏:“今国计绌乏,大小臣工所共知。今尽以供无益费,万一变起仓卒,如国计何?”于是给事中李已、杨一魁交章乞如体乾言,阁臣李春芳等皆上疏请,乃命止进十万两。
    诏市绵二万五千斤,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逾年,体乾乞承运库减税额二十万,为中官崔敏所格,不得请。是时内供已多,数下部取太仓银。体乾清劲有执,每孩争,积许帝意,竟夺官。
    赞日:明之中叶,边防堕,经费乏。当时任事之臣,能留意于此者鲜矣。若刘体乾之属,庶几负经济之略者。就其设施与其所建白,究而行之,亦补苴一时而已,况言之不尽行,行之不能久乎!
    (节选自《明史•刘体乾传》,有删改)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B.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C.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绝心平/其党李庆为其侄/鮑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D.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军/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曹,即各官署,也指各官署的官贝。“曹”是古代分科办事的部门。
    B.库金,库藏的金帛。“库”与“仓”是明朝设置的贮存财产物资的府库。
    C.干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文中指太监暗中侵吞宫中财物。
    D.中官,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和文中的“廷臣”“阁臣”意思相近。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财用不足的困难,多数朝臣认为应该追讨拖欠的税赋,增加赋税的数额,只有刘体乾建议要从革除冗吏冗费入手。
    B.内监和各署官员侵吞财物的现象比较严重,刘体乾认为应该制定法令加以约束,并实行年终核算制度来节省开支。
    C.刘体乾以太仓银首先要供给边防经费开支为由,两次劝谏,并争取其他大臣附议,迫使皇帝放弃支用三十万两太仓银。
    D.皇帝诏令购买二万五千斤绵,刘体乾奏请等候湖州的进贡,给事中李已也劝谏说,在三月购买会加重商户的负担。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尽以供无益费,万一变起仓卒,如国计何?
    ②体乾清劲有执,每疏争,积忤帝意,竟夺官。
    30.“赞”是史传结尾用来评论人物、事件的文字。请概括本文的“赞曰”部分对刘体乾的评价要点。【答案】26.B
    27.D
    28.C
    29.①现在(如果)全部用来供给没有用处的事花费,万一突然发生变故,国家将怎么办呢?
    ②刘体乾清正刚直坚持原则,经常上疏争辩,屡屡拂逆皇帝的心意,最终被剥夺官职。
    30.刘体乾是少数能关注经济的官员,有治国安民的才能,但他的方略得不到落实。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授封行人,改派兵部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去世,他的党羽李庆替他的侄子鲍恩等八人请求升迁。皇帝已经同意,因为刘体乾的谏言只录用了三人。
    “鲍恩”为李庆侄子的名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帝已许之”主谓宾俱全,“之”为“许”的宾语,此处应断开,排除D。
    2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中官,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和文中的‘廷臣’‘阁臣’意思相近”表述错误,“中官”意为“宦官”,与文中的“廷臣”“阁臣”意思不同。
    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并争取其他大臣附议,迫使皇帝放弃……”表述错误,由原文“于是给事中李已、杨一魁交章乞如体乾言,阁臣李春芳等皆上疏请,乃命止进十万两”可知,其他大臣的附议为自然之举,并非刘体乾的争取。而且皇帝并未完全放弃支用太仓银,只是少支用了,由原来的三十万两改为十万两。
    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尽”,全部;“以”,用来;“仓卒”,变故;“计何”,怎么办。
    (2)“执”,坚持;“积”,屡屡;“忤”,拂逆;“竟”,最终;“夺”,被剥夺
    3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当时任事之臣,能留意于此者鲜矣。若刘体乾之属,庶几负经济之略者”几句的意思是:当时负责事务的大臣,能够留意到这个问题的很少。如刘体乾之类,差不多都有经邦济世的谋略。由此可知“赞曰”部分对刘体乾的评价要点之一为:刘体乾是少数能关注经济的官员,有治国安民的才能。
    文言文阅读
    穆帝永和四年秋八月,会稽王司马昱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野推服,乃引为心膂,与参综朝权,欲以抗桓温;由是与温浸相疑贰。浩以前江州刺史王羲之夙有令名,擢为护军将军,以为羽翼。羲之以为内外协和,然后国家可安,劝浩不宜与温构隙,浩不从。六年春正月,朝廷闻中原大乱,复谋进取。己丑,以殷浩都督五州诸军事。八年春正月,尚书左丞孔严言于殷浩曰:“比来众情,良可寒心,不知使君当何以镇之?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恐难以义感也。”浩不从。浩上疏请北出许、洛,诏许之。殷浩之北伐也,中军将军王羲之以书止之,不听。既而无功,复谋再举。八月,羲之遗浩书曰:“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此愚智所不解也。”九年秋九月,平北将军姚襄屯历阳,以燕、秦方强,未有北伐之志,乃夹淮广兴屯田,训厉将士。殷浩在寿春,恶其强盛,囚襄诸弟,屡遣刺客刺之。魏憬子弟数往来寿春,襄益疑惧,遣参军权翼使于浩。浩曰:“身与姚平北共为王臣,休戚同之。平北每举动自专,甚失辅车之理,岂所望也。”翼曰:“平北英姿绝世,拥兵数万而远归晋室者,以朝廷有道、宰辅明哲故也。”浩曰:“平北姿性豪迈,生杀自由,又纵小人掠夺吾马,王臣之体,固若是乎?”翼曰:“平北归命圣朝,岂肯妄杀无辜。奸宄之人,亦王法所不容也,杀之何害!”浩曰:“然则掠马何也?”翼曰:“将军谓平北雄武难制,终将讨之,故取马欲以自卫耳。”浩笑曰:“何至是也。”殷浩连年北伐,师徒屡败,朝廷不得已,免浩为庶人。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B.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C.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D.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帝,谥号,古代人们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C.屯田,汉以来的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饷或税粮,利用士兵在驻扎地区种地或招募农民种地。
    D.庶人,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其下层称为庶人。后泛指百姓。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昱因为殷浩久负盛名,便拉拢他为心腹骨干,让他参与总揽朝廷大权,想以此来与桓温抗衡,由此司马昱与桓温就产生了猜疑和隔阂。
    B.永和八年春季正月,殷浩奉命出兵许昌、洛阳时,孔严认为现在归降的人贪婪无情,用大义不能感化他们,所以要暂停北伐,殷浩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C.驻军历阳的姚襄因前燕、前秦实力强盛,就在淮河两岸训练士兵,而殷浩厌恶姚襄军队的强大,就囚禁了姚襄的弟弟们,并派刺客去行刺姚襄。
    D.面对殷浩的责备,姚襄的参军权翼解释,姚襄拥有数万人的军队却归顺朝廷,就是因为朝廷有道、辅政大臣贤明,同时姚襄也绝对不会滥杀无辜。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以为内外协和,然后国家可安,劝浩不宜与温构隙,浩不从。
    ②平北姿性豪迈,生杀自由,又纵小人掠夺吾马,王臣之体,固若是乎
    【答案】31.C
    32.A
    33.B
    34.①王羲之认为朝廷内外应当和谐融洽,然后国家才可以安宁,劝说殷浩不要与桓温结怨,殷浩没有听从。
    ②姚襄生性(品行、性格)豪放不羁,随便杀人,又纵容小人掠夺我的马匹,君王臣下之间的体统,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解析】31.“任天下之重”,“重”意思是“重任”作“任”的宾语,故“重”后要断开,排除BD;“至此”意思是“到如此地步”二者不能分开;“若”意思是“如果”,“故”意思“所以”二者表示因果关系,“故”前应断开,排除A。译文:使君您从普通百姓得到起用,担负治理天下的重任,位处督察统领的要职,却使国家败坏衰落到如此地步,恐怕满朝的众贤人没有一个会为别人分担指责的。如果还认为原先的北伐是计划不精密,所以又提出本职分外的奢求。
    32.A.“古代人们死后”错,谥号是古时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如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谥号并非每个人都有。
    33.B. “永和八年春季正月,殷浩奉命出兵许昌、洛阳时,孔严认为……”错误。原文是“八年春正月,尚书左丞孔严言于殷浩……浩不从。浩上疏请北出许、洛,诏许之”,孔严先向殷浩说明自己的看法,后殷浩上书请求出征。
    34.①“协和”,同心和睦;“安”,安定、平定;“构隙”,结下隔阂。译文:王義之认为,只有朝廷内外同心和睦,然后国家才能平安,劝说殷浩和苟羡不应与桓温结下隔阂,殷浩没有听从。
    ②“姿”,风姿;“豪迈”,豪放、生性不羁;“体”规矩;“固……乎”,难道……吗?译文:姚襄风姿豪放、生性不羁,随意杀人,还纵容小人掠夺我的马匹,晋朝臣子的规矩,原来是这样的吗。
    文言文阅读
    姜才,濠州人。貌短悍。少被掠入河朔,稍长亡归,隶淮南兵中,以善战名,然以来归人不得大官,为通州副都统。时淮多健将,然骁雄无逾才。才知兵,善骑射,抚士卒有恩。至临阵,军律凜凛。
    贾似道出师,才以兵属孙虎臣为先锋,相拒于丁家洲。大军设炮架彀车弩江滨,中流数千艘,旌旗联亘,鼓行而下。才奋兵前接战,锋已交,虎臣遽过其妾所乘舟,众见之,曰:“步帅遁矣。”于是诸军皆溃,才亦收兵入扬州。大兵乘胜攻扬州,才为三叠阵逆之三里沟,战有功。已而大军筑长围,自扬子桥竟瓜洲,东北跨湾头至黄塘,西北至丁村,务欲以久困之,时德祐元年也。
    明年正月,宋亡。二月,五奉使及一阁门宣赞舍人持谢太后诏来谕降,才发弩射却之,复以兵击五奉使于召伯堡,大战而退。未几,瀛国公[注]至瓜洲,才与庭芝泣涕誓将士出夺之。将士|皆感泣。乃尽散金帛犒兵,以四万人夜捣瓜洲,战三时,众拥瀛国公避去。才追战至浦子市,夜犹不退。阿术使人招之,才曰:“吾宁死,岂作降将军邪!”四月,才以兵攻湾头栅。五月,复攻之,骑旋泞而止,乃舍骑步战,至四鼓,全师以归。扬食尽,才时出运米真州、高邮以给兵。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强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兔去。
    七月,益王在福州,以龙神四厢都指挥使保康军承宣使召才,才与庭芝东至泰州,将入海。阿术以兵追及,围泰州,使使者招之降,才不听。阿术驱扬兵士妻子至城下,会才疽发胁不能战,诸将遂开门降。都统曹安国入才卧内,执之以献。阿术爱其忠勇,欲降而用之,才肆为慢言;阿术责庭芝不降,才曰:“不降者才也。”复愤愤不已,阿术怒,剐之扬州。才临刑,夏贵出其傍,才切齿曰:“若见我宁不愧死邪?”
    (选自《宋史·姜才列传》)
    [注]瀛国公:宋恭帝赵景,5岁即位,只做了一年半的皇帝,就被迫向元军投降,降元后封瀛国公。
    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且/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B.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且/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C.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D.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朔:地区名,古代常用来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B.太后:一般专用为帝王祖母之称,亦称“皇太后”。
    C.四鼓:报更的鼓声敲了四次。古代夜间击鼓报更。
    D.剐:一种极残酷的死刑,即凌迟,现在已经废除。
    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才只得屈居副职。姜才年少时被掳往河朔,后来逃回,在淮南从军,虽然他骁勇善战,精通骑射,军纪严明,但只能任通州副都统。
    B.姜才被迫退守扬州。姜才在丁家洲奋力迎战元军,两军已交锋,主帅孙虎臣突然带领妾乘船逃跑,于是各路宋军纷纷溃败,姜才也只得退守到扬州。
    C.姜才激励将士尽忠。宋朝亡国后,姜才听说瀛国公途经瓜洲,就动员将士夺回瀛国公,并分发所有的金帛来犒劳军队,率四万人在夜里进击瓜洲。
    D.姜才宁死不愿投降。姜才被围在泰州时由于生病不能作战,部将趁机开城投降;姜才被俘后,元军以任用他为诱饵,劝其投降,姜才怒骂不止。
    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兵乘胜攻扬州,才为三叠阵逆之三里沟,战有功。
    ②才临刑,夏贵出其傍,才切齿曰:“若见我宁不愧死邪?”
    39.元军曾几次招降姜才?姜才分别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35.C
    36.B
    37.B
    38.①元军乘胜攻打扬州,姜才在三里沟用“三叠阵”迎战,取得胜利。
    ②临刑前,夏贵从他旁边出来,姜才咬牙切齿地说:“你看到我难道还不惭愧死吗?”
    39.①三次。②第一次:发射弩箭把他们射退。第二次和第三次:拒绝。
    【解析】3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为连动结构,“将”“击夺”的主语均为“万户史弼”,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阿术驰兵来援”为连动结构,主语“阿术”,“驰兵”“来援”为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句子含义:六月,护送粮饷到了马家渡,元军万户史弼带兵攻击抢夺他的粮饷,姜才和他战斗到天亮,史强几乎陷入困境,阿术驰兵来援救他,史弼才得以脱身。

    36.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一般专用为帝王祖母之称”说法错误,“太后”是帝王母亲之称。
    3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主帅孙虎臣突然带领妾乘船逃跑”说法错误,文中“虎臣遽过其妾所乘舟,众见之,日:‘步帅遁矣。’于是诸军皆溃”意思是孙虎臣立刻到他的妾所乘的船上去了,宋军看到了,说“步军主帅逃跑了”于是各路宋军纷纷溃散,可见,主帅孙虎臣没有带领妾乘船逃跑,是 “众人”的错误判断,以致扰乱了军心而溃败。
    3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动词,利用;“逆”:迎战;“逆之三里沟”: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在三里沟迎战;“有功”:有功绩,取得胜利。
    (2)“傍”:旁边;“若”:代词,你;“不……邪”:难道不……吗?
    3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由“二月,五奉使及一阁门宣赞舍人持谢太后诏来谕降,才发弩射却之”可知,第一次招降时,姜才发射弩箭把他们射退。
    由“阿术使人招之,才日:‘吾宁死,岂作降将军邪!’”可知,第二次招降时,宁可战死也不投降,予以拒绝。
    由“阿术以兵追及,围泰州,使使者招之降,才不听”可知,第三次招降时依然拒绝,不听从。因此,共三次招降。
    文言文阅读
    上(唐太宗李世民)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
    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 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
    贞观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苖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合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侍郎王圭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庾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
    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征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4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B.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C.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D.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男,唐初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二十周岁的男子。
    B.敕,皇帝的诏书或命令,如《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达礼节隆重。
    D.贞观,贞观是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是李世民的谥号。
    4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听从了封德彝征用中男为兵的建议,魏征却总认为这样不行,一连四次把征兵命令驳回去了,惹得唐太宗大怒。
    B.有人报告说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让温彦博调查此事,温彦博虽查无实据,但认为魏征只是把袒护亲戚的形迹隐藏起来了。
    C.唐太宗和魏征探讨国君怎么做才称为贤明,怎么做就称为昏暗的问题,魏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以尧帝、舜帝与秦二世等例进行了阐述。
    D.唐太宗虽然身处天子至高无上之位,却仍然小心谨慎,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合天意,不能满足臣民的期盼。
    4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②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
    44.魏征为什么说自己不想做“忠臣”?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0.A
    41.D
    42.B
    43.①所以国君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那么有权的大臣就不能堵塞蒙蔽,下情就能上达了。
    ②隋炀帝依仗国家富饶,奢侈之心从没有满足的时候,终于导致王朝灭亡。
    44.由于皇帝昏庸,“忠臣”不得不以死抗争;最终都落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解析】4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
    “尽诚”是动宾结构,其后断开;且“若”表假设,放在句子开头,其前断开,排除CD;
    “可知”为偏正结构,“可”做“知”的状语,不能断开;“臣”做“不敢奉诏”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
    4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唐太宗是李世民的谥号”错。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
    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但认为魏征只是把袒护亲戚的形迹隐藏起来了”说法错误,“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意思是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
    4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故”,所以,因此;“壅蔽”,堵塞蒙蔽;“上通”,上达。
    (2)“恃”,依仗;“无厌”,没有满足;“卒”,终于、最终。
    4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可知,“忠臣”是由于皇帝昏庸,大臣不得不以死抗争,最终都落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3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7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7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共3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8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08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