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含答案解析)01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含答案解析)02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含答案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古诗阅读,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古诗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和平区期中)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乙诗首联中的银烛、金樽、绮筵,都可以看出饯别酒宴气氛的凝重。
    B.甲诗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添上浪漫的色彩。
    C.乙诗颈联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实写朋友已经远去。
    D.无论是甲诗的托明月寄情,还是乙诗的以琴瑟表意,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深厚情谊。
    2.(宝安区校级期中)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由写景转入言事,写了友人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的险远。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二.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
    3.(海珠区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的“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任选一个作答)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4.(浦东新区校级期中)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甲】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选自《论语•为政》)
    (1)【甲】诗作者曹操是    (朝代)末年的人;【乙】文的出处《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
    (2)解释诗文中加点词。
    ①东临碣石    
    ②不逾矩   
    (3)【乙】文主要是孔子自述    和    不断提高的过程,以此告诉弟子要有学而不倦的精神;【甲】诗作者写下这首诗时,已过了“知天命”之年,诗人笔下的大海具有    的特点,从中感受到诗人渴望    的雄心伟志和豪迈气概。
    5.(余杭区期中)阅读下面反映儿童玩耍生活的诗歌,完成小语和小文的谈话。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语:杨万里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我很喜欢读。
    小文:是啊,比如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从前两句中(1)“   ”(2)“   ”等词看出,诗歌中的季节是春季。
    小语:里面的“追黄蝶”的儿童也很有趣。你能描绘出“黄蝶”飞入菜花后,儿童心理活动吗?
    小文:可以啊,他心里可能是这么想的:“(3)   。”
    小语:对啊对啊,这样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儿童(4)   的形象。
    6.(海口期中)古诗词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散曲前三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2)这首散曲的中心句是    ,表达了    的感情。
    7.(郑州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运用了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来抒怀,请任选一种进行赏析。
    8.(雨花台区期中)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碧涧驿晓思
    唐•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①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注]①楚国:指作者的旧乡吴中。
    两首诗都有“   ”和“月”这两个意象,但抒发的情感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9.(海淀区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作,首联的“客路”和“行舟”与尾联的“   ”和“   ”遥相呼应,流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    的情感。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开阔的气象、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画线诗句中,诗人借助平潮、①   、正风、②   、③   等意象表现了这种气象与风貌。
    10.(慈利县期末)古诗鉴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   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晋安区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字里行间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
    B.颔联写两岸潮水开阔、风正高悬的景象,表达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昂扬乐观。
    C.颈联“生”与“入”二字用字巧妙,描绘了夏季黎明破晓时的场景。
    D.尾联“乡书”“归雁”与首联“客路”“行舟”相照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12.(平邑县一模)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
    (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和平区期中)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乙诗首联中的银烛、金樽、绮筵,都可以看出饯别酒宴气氛的凝重。
    B.甲诗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添上浪漫的色彩。
    C.乙诗颈联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实写朋友已经远去。
    D.无论是甲诗的托明月寄情,还是乙诗的以琴瑟表意,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深厚情谊。
    【考点】诗.
    【分析】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乙】春夜别友人

    此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参考译文: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乙】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可以看出饯别酒宴气氛的凝重”表述错误,银烛高烧,青烟缭绕,金樽频传,酒席丰美,朋友们珍重友谊,殷勤饯别,主客双方沉浸在宴饮之乐的氛围里。次写伤别。
    B.有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有误。这里的“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C.有误,“表明朋友已经远去”判断错误。这里作者借环境描写,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筛选信息时,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整合信息。
    2.(宝安区校级期中)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由写景转入言事,写了友人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的险远。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考点】诗.
    【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朋友被贬远离而产生“愁心”,并非“怀才不遇”。
    故选:C。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二.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
    3.(海珠区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的“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任选一个作答)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考点】诗.
    【分析】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意象分析。一般“杨花”在诗文中有飘零,漂泊无依的象征,根据诗歌友人被贬,诗人同情与思念的主题分析,这里的“杨花”是象征飘零之感;“子规”象征离别之痛。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从想象的角度分析,诗句写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借用想象,传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从拟人的角度分析,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从表现手法来看,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答案:
    (1)示例一:“杨花”象征飘零之感。
    示例二:“子规”象征离别之痛。
    (2)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参考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点评】如何阅读诗歌:
    1.首先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
    2.然后再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
    3.最后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浦东新区校级期中)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甲】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选自《论语•为政》)
    (1)【甲】诗作者曹操是  东汉 (朝代)末年的人;【乙】文的出处《论语》是  儒 家经典著作。
    (2)解释诗文中加点词。
    ①东临碣石  登上,到达 
    ②不逾矩 法度 
    (3)【乙】文主要是孔子自述  学习 和  修养 不断提高的过程,以此告诉弟子要有学而不倦的精神;【甲】诗作者写下这首诗时,已过了“知天命”之年,诗人笔下的大海具有  雄伟壮丽 的特点,从中感受到诗人渴望  建功立业,统一中原 的雄心伟志和豪迈气概。
    【考点】诗.
    【分析】译文:
    【甲】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乙】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观沧海》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乙】文的出处《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言词语积累。
    ①句意:向东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临:登上,到达;
    ②句意:不越出规矩。逾:超出。法度。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乙】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学习 修养 雄伟壮丽 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答案:
    (1)东汉 儒。
    (2)①登上,到达;②法度。
    (3)学习 修养 雄伟壮丽 建功立业,统一中原。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5.(余杭区期中)阅读下面反映儿童玩耍生活的诗歌,完成小语和小文的谈话。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语:杨万里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我很喜欢读。
    小文:是啊,比如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从前两句中(1)“ 新绿 ”(2)“ 未成阴 ”等词看出,诗歌中的季节是春季。
    小语:里面的“追黄蝶”的儿童也很有趣。你能描绘出“黄蝶”飞入菜花后,儿童心理活动吗?
    小文:可以啊,他心里可能是这么想的:“(3) 刚才的蝶儿飞去哪里了呢 。”
    小语:对啊对啊,这样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儿童(4) 天真烂漫 的形象。
    【考点】诗.
    【分析】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解答】本题考查诗文理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意思是: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新绿“是指新长出的树叶,“未成阴”是形容树叶还未繁茂,稀稀落落的样态,这正是初春时的景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此时孩童的心里应该是急切知道蝴蝶的去向的。据此可拟写为:“哎呀,黄色的蝶儿你飞去哪里了呢?”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这时儿童们定是东张西望,处于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然而最终还是未搜寻到,满是失望,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天真烂漫)。
    答案:
    (1)新绿。
    (2)未成阴。
    (3)刚才的蝶儿飞去哪里了呢?
    (4)天真烂漫。
    译文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点评】解答筛选信息时,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整合信息。
    6.(海口期中)古诗词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散曲前三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2)这首散曲的中心句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了  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 的感情。
    【考点】诗.
    【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此曲借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2)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小令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因此,“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散曲的主旨句,结合全文来看,文章运用“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晚景。这是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
    (1)景物: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7.(郑州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运用了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来抒怀,请任选一种进行赏析。
    【考点】诗.
    【分析】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作用的理解与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登临的方位以及观赏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诗人想象日月好像运行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情景交融,通过写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答案:
    (1)示例: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诗,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例一: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示例二:情景交融,通过写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点评】如何阅读诗歌:
    1.首先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
    2.然后再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
    3.最后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8.(雨花台区期中)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碧涧驿晓思
    唐•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①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注]①楚国:指作者的旧乡吴中。
    两首诗都有“ 子规 ”和“月”这两个意象,但抒发的情感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考点】诗.
    【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
    《碧涧驿晓思》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第二句从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写景,而非叙事),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多少叙事成分。图景与图景之间没有勾连过渡,似续似断,中间的空白比一般的诗要大得多。语言则比一般的诗要柔婉绮丽,这些,都更接近词的作风。温庭筠的小诗近词,倒主要不是表明词对诗的影响,而是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解答】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情感,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碧涧驿晓思》“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三、四两句,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转回到碧磵驿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经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鸣声有如“不如归去”。特别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诗人独宿山驿,在子规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
    答案:
    子规。李白诗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担忧之情。温庭筠诗抒发了对家乡(楚地)的思念之情。
    译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碧涧驿晓思
    孤灯伴着我没有做完的梦,楚国千里迢迢还远在天涯。月儿落下杜鹃也不再啼叫,只见庭院里开满了山杏花。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9.(海淀区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作,首联的“客路”和“行舟”与尾联的“ 乡书 ”和“ 归雁 ”遥相呼应,流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  心在洛阳 的情感。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开阔的气象、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画线诗句中,诗人借助平潮、① 岸阔 、正风、② 海日 、③ 江春 等意象表现了这种气象与风貌。
    【考点】羁旅思乡.
    【分析】《次北固山下》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乡书”和“归雁”遥应首联中的“客路”和“行舟”,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心在洛阳的情感。
    (2)本题考查意象的运用。这首诗“具有开阔的气象、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诗人借助平潮、岸阔、正风、海日、江春等意象表现了这种气象与风貌。
    答案:
    (1)乡书 归雁 心在洛阳
    (2)岸阔 海日 江春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或典故的运用。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10.(慈利县期末)古诗鉴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 重阳节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 九日、登高 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羁旅思乡;主旨情感.
    【分析】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把握。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第一步)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第二步)“遥怜”直抒胸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第三步)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第四步)
    (1)重阳节“九日”“登高”。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1.(晋安区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字里行间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
    B.颔联写两岸潮水开阔、风正高悬的景象,表达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昂扬乐观。
    C.颈联“生”与“入”二字用字巧妙,描绘了夏季黎明破晓时的场景。
    D.尾联“乡书”“归雁”与首联“客路”“行舟”相照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考点】羁旅思乡.
    【分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描绘了春季黎明破晓时的场景。
    故选:C。
    (2)本题考查炼字。“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 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答案:
    (1)C
    (2)同意。“阔”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
    【点评】赏析诗歌的方法:①揭示手法;②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此手法的;③表达效果:结合语句意思、主旨、情感分析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2.(平邑县一模)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
    相关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字词(含解析):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字词(含解析),共12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现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现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共5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课内文段阅读,课外文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