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01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02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03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01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02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单元测评挑战卷一第一章教师版2023-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单元测评挑战卷一第一章学生版2023-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菏泽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B. 节日庆典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 城市公交车使用新能源D. 洒水车向空气中喷洒水雾防治扬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环境,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C、城市公交车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D、用洒水车喷水除尘,可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衣料制成成衣B. 铅笔写字
    C. 活性炭吸附异味D. 绿叶变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衣料制成成衣,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B.铅笔写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C.活性炭吸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 C 错误; D.绿叶变黄,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有化学变化发生,故 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麻黄是中医治疗咳嗽的经典方剂“麻黄汤”中的一味中药,下列关于其有效成分之一麻黄碱(C10H15NO)的
    说法正确的是
    由四种元素组成B. 由 27 个原子构成
    C. 氮、氧元素质量比为 1:1D. 含有 NO 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则麻黄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麻黄碱是由麻黄碱分子构成的,1 个麻黄碱分子是由 10 个碳原子、15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因此 1 个麻黄碱分子由 27 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6= 7:8,故选项说法错误;
    D、麻黄碱是由麻黄碱分子构成的,不含 NO 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操作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⑥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①~⑥项实验操作均正确
    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➁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要计算出溶质的质量,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把溶质转移到烧杯中,加水溶解,玻璃棒不断搅拌,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③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故正确;
    B、⑥读数时应该平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操作正确,故正确;
    C、➁操作中,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该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图示操作错误,故错误;
    D、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➁①⑥⑤③,故正确;
    故选:C。
    碲化镉薄膜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太阳能电池,其材料之一镉(Cd)的制备是在铜镉渣(主要含有 Cd、Zn、Cu、 Fe 单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出铜渣,然后对滤液进行除铁净化,再加入锌粉置换出镉,下 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 Zn> Cu> CdB. Zn> Cd> CuC. Cu> Zn> CdD. Cd> Zn> Cu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铜镉渣(主要含有 Cd、Zn、Cu、Fe 单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出铜渣,说明 Cd、 Zn、Fe 均能与稀硫酸反应,Cu 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 Cd、Zn、Fe 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Cu 的位置排在 氢的后面。
    再加入锌粉能置换出镉,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镉强,即 Zn> Cd,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
    > Cd> Cu。故选 B。
    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③形成的阳离子符号是 H+
    ①➁属于同种元素
    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④
    ➁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不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③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是 1,属于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氢离子,符号为 H+ ,故 A 说法正确;
    B、①的质子数是 1,➁的质子数是 2,①➁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 B 说法不正确; C、①的质子数是 1,核外有 1 个电子,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③,故 C 说法不正确;
    D、➁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 2 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稳定,故 D 说法不正确。故选:A。
    “天宫”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宇航员生活的重要保障。如图是资源再利用中的一个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变化
    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 CO2CH4+ 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
    式为 4H2+ CO2CH4+ 2H2O。
    【详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氢气是一种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因此反应过程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说法错误;
    C、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机物,生成物中的甲烷是一种有机物,因此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H2+ CO2CH4+ 2H2O,原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说法错误。故选:C。
    木块在硝酸钾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过程中 KNO3 溶液的密度保持不变
    实验过程中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5℃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且由图可知,木块在三种烧杯种的排开液体不同,则说明实验过程中 KNO3 溶液的密度增大,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35℃时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等质量的溶剂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增加,则 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35℃时溶质的质量最多,则 35℃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若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 A 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 取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 B 正确;
    C、KCl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能分离出二氧化锰,蒸发结晶能分离出氯化钾,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故选项 C 错误;
    D、足量的铁粉能与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 D 错误。
    故选:B。
    通过一年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学习化学的思路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从化合与分解的角度认识水的组成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学习酸碱盐的性质
    从物质的存在、性质、用途及制备的角度学习氧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
    测稀硫酸的 pH
    取一片 pH 试纸,用镊子夹持蘸取溶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
    分离 KCl 和 MnO2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D
    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 Cu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从气体体积变化的角度来判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发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可从化合与分解的角度认识水的组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如酸和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性质决定用途,可从物质的存在、性质、用途及制备的角度学习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但反应量不大,气体体积变化不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不能从气体体积变化的角度来判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发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6 小题,共 30 分)
    小明在周末做了一份营养午餐:清蒸鱼、红烧肉、米饭,从营养素角度你认为缺少 (填“蛋白质” “维生素”或“糖类”)。炒菜后小明将铁锅刷净并用微火烤干放置,目的是 ,微火烤干比自然晾干水痕消失的快,说明水分子的运动快慢与 有关。餐后洗刷碗筷用到了①钢丝球,➁海绵洁布,③丝瓜瓤,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①. 维生素➁. 防止铁锅生锈③. 温度④. ➁
    【解析】
    【详解】人体内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清蒸鱼(富含蛋白质、水、无机盐)、红烧肉(富含蛋白质、油脂)、米饭(富含糖类),从营养素的角度缺少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容易生锈。为防止铁锅生锈,炒菜后小明将铁锅刷净并用微火烤干放置。故填:防止铁锅生锈。
    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微火烤干比自然晾干水痕消失的快。故填:温度。
    餐后洗刷碗筷用到了①钢丝球(属于金属材料),➁海绵洁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③丝瓜瓤(属于天然材料),
    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➁。故填:➁。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人类智慧与黄土大地孕育的农耕文明是黄河文明长盛不衰的根基。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黄河流域出土的阳燧(铜制的凹面镜)见证了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使用时将凹面镜对着阳光,把艾绒放于焦点部位引火。铜可以被敲打成铜镜,是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 ,用艾绒而不用其它木材取火是因为 (从燃烧条件作答)。
    黄河流域出土的铁犁标明冶铁技术的成熟,古法炼铁是用木炭和赤铁矿(主要成分 Fe2O3)高温下反应,写出此过程中有铁生成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砂石过滤器中滤料直径
    mm
    0.06mm 颗粒去除率
    1.70~2.35
    51.5%
    1.00~1.70
    61.1%
    黄河水滴灌技术让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黄河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过滤前先让黄河水经过沉淀池的目的是 ,泥沙粒径大于 0.06mm 的颗粒含量越高,滴头越易堵塞,结合如表相关数据你认为砂石过滤器中滤料直径应选 mm。
    【答案】(1)①. 延展性➁. 艾绒的着火点低,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容易燃烧
    (2)
    (3)①. 混合物➁. 除去泥沙③. 1.00~1.70
    【解析】
    【小问 1 详解】
    铜可以被敲打成铜镜,是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延展性;用艾绒而不用其它木材取火是因为艾绒的着火点低,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容易燃烧;
    【小问 2 详解】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 Fe2O3)高温
    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 3 详解】
    黄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属于混合物;过滤前先让黄河水经过沉淀池的目的是除去泥沙;泥沙粒径大于
    0.06mm 的颗粒含量越高,滴头越易堵塞,砂石过滤器中滤料直径应选 1.00~1.70mm。
    我国制碱先驱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某企业把海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与侯氏制碱法结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请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中用石灰乳而不选用氢氧化钠的原因是;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在溶液中温度高于 35℃,NH4HCO3 会有分解。吸氨碳化塔内发生的反应:Ⅰ :NH3
    + H2O+ CO2═ NH4HCO3;Ⅱ :NH4HCO3+ NaCl═ NaHCO3↓ + NH4Cl。
    请结合如图分析反应Ⅱ 能进行的原因。实际生产时,吸氨碳化塔内温度通常控制在不低于 30℃,不高于 35℃,理由是。
    【答案】(1)①. 石灰乳更加廉价易得➁. Ca(OH)2+ MgCl2= Mg(OH)2↓ + CaCl2
    (2)①.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➁. 温度高于 35℃,NH4HCO3 会有分解
    【解析】
    【小问 1 详解】
    ①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和海水中的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在工业生产中常需要考虑原料的价格,石灰乳更加廉价易得,所以使用石灰乳而不使用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和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 (OH)2+ MgCl2= Mg(OH)2↓ + CaCl2。
    【小问 2 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反应Ⅱ 能进行的原因是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从溶解度曲线可知,40℃后无碳酸氢铵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学习过的知识可知碳酸氢铵常温下就能分解。
    所以实际生产时,吸氨碳化塔内温度通常控制在不低于 30℃,不高于 35℃,是因为温度高于 35℃,
    NH4HCO3 会有分解。
    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装置,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填装置序号),化学方程式为。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可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接口序号)。
    潜艇和空间站可用氧烛作为应急氧源,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图)。紧急情况使用时发生如下两个过程:①按下火帽点燃内部金属粉末,放出大量的热。➁放出的热促使产氧药块中的氯酸钠(NaClO3)持续分解,放出氧气。过程①的作用与以上装置中 (填仪器名称)的作用相似。一枚某型号氧烛中约含氯酸钠 10.65kg,完全反应后氯酸钠中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理论上可生成 kg 氧气。
    【答案】(1) ①. A ➁.③.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b、h、i、g##c、h、i、g##d、h、i、g
    (3)①. 酒精灯➁. 4.8kg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适合用 A 装置作发生装置,故填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在氧气中燃烧过程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小问 2 详解】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B 或C 或D 作发生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氢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装置 G 或 E 收集,但 E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干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可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是:b、h、i、g 或 c、h、i、g 或 d、h、i、g;
    【小问 3 详解】
    过程①按下火帽点燃内部金属粉末,放出大量的热,起到加热作用,所以过程①的作用与以上装置中酒精灯的作用相似,故填酒精灯;
    解:设理论上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x
    故填 4.8kg;
    石头纸是一种低碳经济的绿色产品。2010 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使用了石头纸制作的便笺和文件袋,但石头纸至今没有被广泛推广使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任务一:石头纸成分及性质初探究。
    【实验初探】
    【分析解释】
    操作
    现象
    1.如图,取一片石头纸用砂纸打磨后,撕成碎片放入试管中,加入 10%稀盐酸 5mL
    试管内石头纸表面有细密气泡冒出,烧杯中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2.用坩埚钳夹持石头纸,点燃
    石头纸燃烧,灰烬为白色固体
    3.利用与操作 1 相同装置,取操作 2 中白色灰烬少许于试管中,加入 10%稀盐酸 5mL
    试管内固体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甲同学根据上述三步操作得出结论:石头纸成分中含有可燃的物质和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不严密,理由是。
    任务二:石头纸燃烧后灰烬成分再探究
    【查阅资料】石头纸的成分是碳酸钙、聚乙烯高分子化合物及少许胶合剂。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灰烬的成分,提出了以下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①CaCO3;猜想➁;猜想③CaCO3 和 CaO。
    【实验再探】

    【得出结论】猜想③正确。
    任务三:了解石头纸的制作方法和性能
    【查阅资料】在上世纪 70 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已经研制出了石头纸,它是以石头为原料,研磨成纳米级的石头粉,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辅料,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挤出、吹塑而成。正常石头纸的寿命在 20~30 年左右,在阳光的直射下不足六个月就被粉化。当石头纸被大量使用时,回收利用需要特殊设备。
    【归纳总结】
    你认为石头纸没有被广泛推广使用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①. CO2+ Ca(OH)2═ CaCO3↓ + H2O➁. 甲同学的实验只能证明石头纸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无法证明含有碳酸钙
    (2)CaO(3)①. 另取取少量灰烬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➁. 试管外壁发烫
    (4)石头纸的主要原料石灰石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或在阳光的直射下保存时间短,大量使用时回收利用需要特殊设备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灰烬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一定含有
    CaCO3
    一定含有 CaO
    + Ca(OH)2═ CaCO3↓ + H2O。甲同学的实验只能证明石头纸中含有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不能证明石头纸中含有碳酸钙,也可能是含其它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故乙同学认为实验方案不严密;
    【小问 2 详解】
    石头纸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可能是完全分解,还可猜想灰烬成分是氧化钙;
    【小问 3 详解】
    一定含有 CaO,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则可以设计:另取取少量灰烬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现象是:试管外壁发烫;说明一定含有 CaO;
    【小问 4 详解】
    由题意可知,石头纸是以石头为原料,研磨成纳米级的石头粉,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辅料,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挤出、吹塑而成。正常石头纸的寿命在 20~30 年左右,在阳光的直射下不足六个月就被粉化。当石头纸被大量使用时,回收利用需要特殊设备,故填:石头纸的主要原料石灰石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或在阳光的直射下保存时间短;大量使用时回收利用需要特殊设备等,合理即可)。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装置(图 1)对中和反应再探究,在烧杯中加入 100g 未知浓度的稀硫酸,向其中滴加 4%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数据经处理后绘制出图像(图 2)。请分析图像完成下列问题。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放热(2)恰好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 4%= 4g。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9%。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由图 2 可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时温度升高,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小问 2 详解】
    详见答案。
    相关试卷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共10页。

    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第Ⅱ卷必须用0,5 Fe —5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是,87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