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 教师版).docx
    • 学生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版).docx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01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02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03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01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02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

    展开
    这是一份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文件包含07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教师版docx、07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解读】
    “主要信息”一般是指文中最能揭示文章本质意义或最能显示文章内部的各种联系的内容和手段,也指读者根据各自的阅读动机,如中考解题的需要,从文中筛选所需的观点或材料等。事理说明文中的“主要信息”主要包括事理说明文所要阐述的基本事理的主要见解,以及最能说明这一见解的主要依据等。“筛选信息”不仅是事理说明文的常见考点,也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必考点。针对本考点,既可以单独命题考查,如多项选择题;也可以结合其他考点进行综合考查;甚至可以说,实用类文本简答题、探究题的解答,都应当以“筛选并整合主要信息”为前提。在该考点中,“筛选整合”的考查形式就是让考生根据选项在原文中筛选出对应的内容,并对此进行整合,看选项是否符合归纳出的文本信息。“筛选整合”的对象主要包括:①文章的基本科学道理;②支撑阐述科学道理的一些事例等。
    常见题型:
    1.直接概括说理对象的特征(或: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事理)。
    2.选文围绕某点介绍了哪些内容?
    3.根据要求,完成表格内容的填空。
    4.关于内容信息的选择题。
    【解题思路】
    筛选主要信息,是指了解事物“是这样的”和“为什么是这样的”。这就要求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说事理,知道“是这样的”;其次要学会紧扣文章所述事理,探究事理“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解决此类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思考:
    一是统观全文,分清主次。区别于一般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可能是一个道理,涉及抽象思维的展开。同学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首先要统观全文,分清主次,看看它们是如何构成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的。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统观全文,不难发现,文章主要是从物候与物候学的定义、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研究物候的意义四大方面进行阐述的,这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其他内容则是次要信息。
    二是瞻前顾后,确定范围。在事理说明文中,针对事理“为什么是这样的”类似的题型也有很多。面对此类题型,我们可以针对所问,在对文章内容整体阅读归纳的基础上瞻前顾后,再从问题出发,找到与之相关的段落,紧扣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关键词句主要是指文段中的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三是以言取意,辨析真伪。在事理说明文阅读中,选择题是常见题型。此类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主要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此时需要同学们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明确选项所述的内涵,再结合文本辨析真伪。
    下面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此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B.“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的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C.在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因为这是读者比较熟悉的现象,所以作者特意举了两个常见的例子,以此引起读者的认同。
    D.第10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1741——1750年10年平均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1930年10年的平均值作比较,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古今差异。
    在解答本题时,我们通过分析各选项的内容,发现C项既然说读者熟悉了,何必又举常见例子?句意前后明显矛盾,因此直接排除。
    四是分清关系,防止颠倒。事理说明文重在说理,因此逻辑性强是此类文本的首要特征。同学们在分清主次信息的同时,还要注意分清相似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防止颠倒。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中,第4~5段阐述的是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11~12段阐述的是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通过仔细阅读我们不难发现,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只是研究物候学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是概括文意,整理组合。“整合”,就是将已筛选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完成对所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意义的加工,这是对“筛选”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解答此类题型时,同学们应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注意原文的背景,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通过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语境信息中准确地获取和加工信息。
    【答题模板】
    关于这类题型,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1.“事理”主要是指…。
    2.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事理)。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
    胡龙成
    ①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活动的范围比较小,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往来比较少,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反映在人体上也有高矮、胖瘦、黑白等方面的差异。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这些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没有彻底消失。
    ②首先,从身材方面来看,存在北高南矮的现象。80年代(编者注:20世纪)统计资料指出,当时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上,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下。产生高矮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活动和饮食。居住在北方草原和高原地区的居民以游牧为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少负重,出门大多骑马、乘车或步行,腿部长而直,食物以肉类、奶制品为主,身材一般比较高大;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经常肩挑背驮,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竹排等,手臂发达,腿粗短,食物以大米等粮食为主,身材相对来说要矮些。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生长发育时间的长短和遗传等因素也不能忽视,北方气候比较冷,人体新陈代谢相对要慢一些,生长发育的时间长,成熟比较晚,同时他们祖先个子比较高,并代代遗传下来,南方人则刚好相反。
    ③其次,从体型方面来看,存在北胖南瘦的现象。产生胖瘦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气候条件。北方气温比南方低,尤其是冬季,十分寒冷,加之白天时间短,风雪天气多,居民室外活动少,消耗的体力不多,有利于积累脂肪。南方气候温暖,生产活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居民活动量大,消耗的热量多,不容易积累脂肪。其二是饮食结构。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使人容易发胖,而发胖又能更好地适应严寒环境。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茶吃稀饭的习惯,体内不容易积累脂肪,显得精瘦,瘦削的身体更有利于散热。
    ④再次,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北方人的鼻梁直而长,鼻孔比较狭窄。例如黑、吉、辽等省的人鼻端平均宽度为38mm,这种鼻型可使北方冬天的干冷空气在吸入肺部之前,与鼻腔黏膜充分接触,既可以预热,又增加了湿度,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南方人鼻梁没有北方人直,软骨向上翘的比较多,鼻孔比北方人宽。例如粤、桂等省居民鼻梁的平均宽度为40mm,短而宽的鼻孔,有利于散热驱湿。南方人的嘴唇比较厚,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达2/5以上,愈往北,厚度逐渐变薄,在北方找一个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很困难。同时,愈往南,嘴唇越来越向前凸,有向外翻的趋势,这与南方湿热的气候特征是分不开的,厚而向前凸的嘴唇,具有促进水汽蒸发,加快散热的作用。南方气候湿润风沙少,眼睛的开度大,外形显得大而圆;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少,风沙天气多,眼裂较狭长,上眼皮不显横纹,双眼皮少,泪阜被蒙古褶遮住,以免风沙吹入眼中,并保证眼球表面湿润。
    ⑤最后,从皮肤的颜色深浅来看,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都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太阳的辐射有关,南方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紫外线辐射比较强,深色表皮能将大部分紫外线吸收,使皮肤下面的组织不受过多紫外线的照射而损害,因此南方人肤色较深;北方纬度位置高,太阳低度角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比较少,而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浅色皮肤有利于吸收紫外线,所以北方人肤色一般比较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和地势有关,东部山地丘陵区雨水充沛,树林茂盛,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削弱了太阳的辐射,人体接受紫外线比较少,皮肤比较白;西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中氧气不足,人体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红细胞增多,加上紫外线和风沙的刺激,皮肤颜色比较深。
    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的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也是逐渐过渡的。例如,江淮地区,地处南北的过渡地带,这里的男子既有北方的高大剽悍,也有南方的精瘦刚强;女子既有南方姑娘纤细婀娜的身姿,又有北方姑娘白皙红润的皮肤。
    1.通读全文后填空。(4分)
    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三个方面。从全文看,“形体”是从______和______方面说明的;“容貌”是从______方面说明的;“肤色”是从_______________方面说明的。
    2.阅读第①段,完成填空。(4分)
    (1)“地理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特征差异在逐渐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④段,分析本段的写法。(5分)
    (1)本段除了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更加_________。(3分)
    (2)本段采用了“总分”结构,请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需要说明”最后一段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城市空中森林
    ①在城市里,我们能看见许多摩天大楼,可是这些大楼不是住宅就是写字楼。美国“尼科塔产品开发公司”设计的“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则主要是为环保而兴建的。它是一种巨大的污染物过滤器,可以把来自周围的有害物质过滤掉,让空气变得清新。
    ②“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高122米,人们可以在每一层楼内种植常青树。一幢大楼可以种植400棵树,用以吸收污染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每一幢“城市空中森林”就是一个巨型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可以建造在工厂和其他重大污染源附近。楼内的树木不仅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热气、含氮污染物、含硫污染物和粉尘等,让那里的空气变得干净起来。
    ③“城市空中森林”将使附近居民和动物受益,堪称一把遮挡炽热阳光的保护伞。由于数百棵树的降温作用,每到夏季,周围空气变得十分凉爽。这种建筑还是一种节能建筑,按照规划,大楼中部装有风力发电机,可以提供建筑内的照明用电,也可以驱动为常青树提供水和营养液的水泵。唯一需要外部能量的是运送维护人员上下的电梯。
    ④这种建筑由于只承载树木和土壤,而且采用了板式构造,因此可以建造得轻型一些,不需要完整的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了。这种建筑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⑤这种建筑的主体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相当坚固。底部的一根短支柱是实心的,其他两根长支柱是空心的。长支柱内部设置电梯,管理人员从这里进出大楼。大楼的两侧有两块醒目的翼板。这种翼板是由尼龙材料制成的,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一种空气吸收装置,以便为大楼内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空气。
    ⑥美国一些建筑专家认为,“城市空中森林”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建筑设计之一。
    1.阅读全文回答:“城市空中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太多”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与其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还不如在地面上多种树。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田鼠不冬眠
    乔娟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里面铺满了软草;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直到装满食物堵住洞口,这样就相当于把门锁住了;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③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④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⑤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子”,大豆成熟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就这样,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豆,还没等收获,其中的一部分就先成了它们的战利品。
    ⑥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⑦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⑧其实,田鼠们都死光光才好呢!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选自李传鹏《百科知识》,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2.第⑧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语言很讲究分寸。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4分)
    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说:“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筛选并整合信息
    【考点解读】
    事理说明文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和解说的文章。事理说明文说明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律,重在“事物怎么样”,讲究“理”的客观性。“理”主要是指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原理、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文章总会采用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推论,直到将“理”讲清楚、讲透彻。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同学们,初中阶段正是你们思维能力蓬勃发展的阶段,你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就应该进行一些初步的逻辑推理,理解通过推理形成结论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讲,这个考点就是考查你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见题型:
    1.分析文章采用某种说明顺序的好处。
    2.能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事理说明文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的。
    3.选择某自然节或就整篇文章,分析其推理思路。
    【解题思路】
    初中阶段的事理说明文一般为科学小品等科普作品。学习这类文章,要求我们能够厘清事理的逻辑关系。要掌握基本的推理能力,至少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一是熟练掌握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为逻辑顺序,有时也有少部分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二是在筛选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步步推理的方法。
    例如,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课后思考探究二第1题:“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尝试先归纳第1——3段的主要信息,发现主要讲了四季变迁的景象、动植物的变化和气候之间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面对这类题目,最好的答题方法就是先筛选出相应段落的主要信息,然后再针对所问,一步步总结归纳。
    【答题模板】
    解答这类题型,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文章先讲…,再讲…,最后讲…,体现了…说明顺序,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易于读者理解。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水的语言
    郭治
    ①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②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③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④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⑤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⑥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⑦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⑧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儿,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儿,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⑨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从说明对象及说明目的角度看,这是一篇______说明文;从语言风格角度看,这是一篇_____的说明文。(2分)
    2.本文说明“水的语言”,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顺序。(1分)
    3.第②段中的画线句是为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本文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请完成填空。(3分)
    5.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时尚减肥“轻断食”
    ①减肥或许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各种宣称能在“不饥饿”的前提下“少吃”的减肥法,吸引了无数人前赴后继。轻断食,就是其中颇具号召力的一种。
    ②“轻断食”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减肥食谱”。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
    ③轻断食有各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就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大致相当于每天“16小时断食”,就是轻断食的一种形式。古代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相当于“23小时断食”。
    ④现在最流行的是“5:2轻断食”。它是指在7天的一个循环之中,5天正常进食,两天大大减少进食量。一般原则是,断食的两天中女性控制到500大卡(热量单位),男性控制到600大卡。
    ⑤还有比“5:2轻断食”强度更大的“交替轻断食”。在这种方式下,每隔一天就断食一天,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也就是500大卡左右。
    ⑥2015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10斤”。也就是说,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
    ⑦轻断食的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大量减少进食,细胞就处于“逆境状态”,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有助于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这种理念在理论上说得通,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很多验证。除了减轻体重,这些应激反应还对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压、脂肪、血糖等生理指标,促进人体健康甚至延长寿命,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⑧当然,轻断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例如,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所以不能进行轻断食。孕妇、产妇也需要保证营养充足,也不应该进行轻断食。同时,轻断食会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所以也不适合糖尿病人。
    ⑨总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实质上,它也是减肥金律“少吃多动”的一种实现形式。如果通过它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能更好地坚持,那么它就有意义。反之,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那么就没有意义。
    1.第⑥段和第⑦段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介绍了轻断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禁忌对象等内容。(3分)
    3.第⑥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下列对第⑨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轻断食对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是最佳减肥形式。
    B.“仪式感”和心理暗示是轻断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C.轻断食需从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才有意义。
    D.轻断食在不断食时不能暴饮暴食,但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5.贾老师中度肥胖,经体检,其他指标还算正常,于是他想尝试“轻断食”减肥。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给贾老师提两条建议。(4分)
    (三)海洋中的“PM2.5①”
    ①微塑料一词近年来频频见诸媒体,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2004年,英国科学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此后,许多科研人员都投入到微塑料的研究中。2015年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等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即为微塑料,实际上很多微塑料可达微米级乃至纳米级,肉眼是不可见的,因此,微塑料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②微塑料根据来源可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初生微塑料是指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排入海洋的工业产品中的塑料颗粒,如化妆品、牙膏、洗面奶等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或作为工业原料的微塑料颗粒。仅一支磨砂洗面奶中所含的微塑料就达30万颗以上。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和体积减小而成的塑料颗粒。
    ③微塑料通常存在于表层海水、海床、沉积物和海滩,甚至出现在最偏远的极地冰川和深海沉积物中。目前除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等大洋沿海地区外,南极和北极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海水中的微塑料可以随着洋流在海洋中扩散,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进入海洋生物食物链。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采样中,90%的鱼类样本内都发现了微塑料。美国一家机构对全球多个城市进行了150多次自来水检测试,结果显示83%的自来水中含有微塑料成分,陆地水源也受到了微塑料的侵袭,国内外也有报道,在食盐、啤酒、蜂蜜等产品中检出了微塑料。也许,微塑料已经无处不在。
    ④微塑料部分来源于塑料制品,本身可能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对海洋环境造成直接危害。海水中的微塑料表面容易吸附海洋中的重金属、农药等有机污染物,随洋流运动对海洋环境产生化学污染。由于微塑料细小甚至肉眼难以看见,会被海洋中的动物所误食。《美国科学院院刊》《科学报道》等杂志先后发表研究结果:牡蛎等底栖动物接触到微塑料时,会因其能量吸收和分配受到干扰而影响到繁殖功能;鱼类摄入微塑料可导致肝脏损伤。微塑料还会随着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层层传递进入人类食物链,最终被端上人类的餐桌。虽然目前尚未证实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存在哪些确切的危害,但如果长期摄入微塑料,可能会导致一些化学物质在人体集聚,显然不利于人体健康。
    ⑤面对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泛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展开行动加强防控。鉴于微塑料在日化产品中大量应用,各国纷纷对化妆品中微塑料的使用实施了禁令。此外,各国也积极倡导人们使用可降解塑料,以减少塑料污染。
    ⑥其实,许多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世界。我们可以考虑如何做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保护人类的美好家园。
    【注释】①PM2.5:指环境空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1.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列举了多个数据,作用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塑料对人类有哪些危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
    4.文章为何将微塑料比作海洋中的“PM2.5”?(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材料放入第几段最合适?理由是什么?(3分)
    今年4月,墨西哥科学家韦尔塔在土壤里、蚯蚓体内、母鸡的粪便和胃里发现了微塑料,这些微塑料可能源自废弃塑料掩埋后的分解,该发现首次证实微塑料已进入陆地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理解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及其作用
    【考点解读】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二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运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主要追求的是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平实性。生动说明是指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方法,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
    常见题型:
    1.给出一个句子,判断这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法,并分析其作用。
    2.给出一个句子,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或者分析能否用其他词语替换;或者直接问该加点词能否删除,并阐述理由。
    3.给出一个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解题思路】
    一是分析“说明语言”,首先要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科学)、风格(平实、生动)。
    事理说明文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其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即生动说明或平实说明。我们常常会碰到词语分析类的题目,遇到此类题,先理解整个语境,再提炼出语境意,最后根据所问,有条理地围绕准确性和生动性答题。
    例如: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震荡波引起的。
    【解析】“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是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对于分析说明方法类的题型,同学们只要仔细理解语境,结合上下文,再按照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格式解答即可。
    【答题模板】
    解答这类题型,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1.词语作用类。
    类型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二:某个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示估计;“多”“有余”等词表示数量。③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
    2.常见修辞手法作用。
    拟人: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对象人的性格特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3.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材料二:人一生的时间表(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
    (根据“新浪网”材料整理)
    材料三:
    ①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②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③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是,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④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来说,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逐一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三中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画线句主要表达方式及效果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联系生活实际,分别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塑料袋真的应该抵制吗
    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10年,其间围绕塑料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死亡的图片更激起人们对塑料袋的痛恨。
    但其实,人们对塑料袋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
    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2008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在上海,这个数字是7%。
    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
    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种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料袋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死亡率有相关关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专家的研究表明,塑料袋对于海洋哺乳动物的伤害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严重。
    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定是杀死海洋动物的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雅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剖之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由螺旋桨造成的伤口。
    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他垃圾高,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
    环保组织常用吞下了塑料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用。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是渔业而非塑料袋制品污染。
    因此,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
    除了伤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诟病。然而真相出乎人们意料。
    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结果认为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纸袋和布袋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环保,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料袋的4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料袋的3.3倍。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同时,塑料袋使用的便捷已经让许多家庭主动对塑料袋进行“绿色处理”。他们会把超市和菜市场的塑料袋拿回家储存,在套垃圾桶和装东西时拿出来二次甚至多次使用。
    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在一起,“不可降解”4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倍。
    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的使用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材料能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成为它最好的去处。
    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材料,从此变废为宝,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和日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
    限制塑料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人们预期得那么大,只要回收利用得当,塑料袋也并非罪大恶极。
    1.为什么说“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中加点的“也许确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和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任意两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塑料袋是否可用,并阐明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停满了车,远远望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巨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千米,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千米,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编者注:此数据来源于2009年统计结果)
    1.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习性
    具体表现
    栖息地隐蔽凉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系构造复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各种谷物、瓜子、水果、豆子等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庞大时,会出现种内斗争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塑料来源
    常见生活用品
    相应对策
    初生微塑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生微塑料
    塑料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吃饭、睡觉
    学习、工作
    娱乐休闲
    交通
    做家务
    其他
    年限
    29年
    18年
    12年
    6年
    6年
    1年
    占比
    40.3%
    25%
    16.7%
    8.3%
    8.3%
    1.4%
    相关试卷

    09 大好河山(游记散文)-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 这是一份09 大好河山(游记散文)-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文件包含09大好河山游记散文-教师版docx、09大好河山游记散文-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08 激情演讲(演讲词)-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 这是一份08 激情演讲(演讲词)-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文件包含08激情演讲演讲词-教师版docx、08激情演讲演讲词-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06 民俗文化(小说、散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 这是一份06 民俗文化(小说、散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文件包含06民俗文化小说散文-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教师版docx、06民俗文化小说散文-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07 格物致知(事理说明文) - 八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