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诗歌讲练测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docx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1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2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3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1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2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诗歌讲练测练习原卷版docx、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柳中庸①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答案】1.D 2.两个诗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柳诗以形写声,通过描摹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筝声中的悲怨之情;白诗则直接以声写声,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颔联借景抒情,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悲怨之情,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形写声。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白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此处以声写声,描写琵琶演奏的高潮,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淡黄柳① 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此词是姜夔客居江淮间合肥所作,合肥曾被金人入侵劫掠,当时是宋、金对峙的前沿。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首句“空城晓角”与《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样,写出了塞北边城清晨荒凉寂静、紧张萧条的氛围。 B.“看尽”二句写景,由眼前的“鹅黄嫩绿”的柳色联想到江南的景色,好像“都是江南旧相识”,淡淡的思乡情绪蔓延开来。 C.上片从听觉、触觉和视觉三方面写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写出环境冷清、心情寂寞之感。 D.下片写在异乡逢寒食,更增添乡愁,“强”字表明词人满怀愁绪,“怕”字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 4.清代文学家王闿运评论此词“语妙”,请指出下片后三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妙在何处。 【答案】3.A 4.①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只看到池塘碧水的情景,流露出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或家国隐恨)。 ②设问、拟人,借燕子的询问生动形象地写出伤春之情(或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或家国隐恨)。 ③以景衬情,以归燕和池塘碧色衬托出作者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或家国隐恨)。 ④“自”,只有池塘的水是碧绿的,写出了池水无情,表现出环境的凄清以及作者的孤寂感伤之情(或家国隐恨)。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A.“……一样,写出了塞北边城清晨荒凉寂静、紧张萧条的氛围”错,本词的首句“空城晓角”写的是在江北的合肥清晨清寂萧条的氛围,《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写的是江南扬州黄昏清寂萧条的氛围。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①“燕燕飞来”“唯有池塘自碧”是作者想象燕子归来时之景,“春”将逝去,当“燕燕飞来”之时,就只有一池绿水了,流露出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或家国隐恨)。 ②“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运用设问、拟人修辞,自问自答,把燕子人格化,借燕子的询问生动形象地写出伤春之情(或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或家国隐恨)。 ③以景衬情,“燕燕飞来”“池塘自碧”写春景,归燕和池塘碧色,反映边城的凄凉,惋惜春光逝去,流露出客居的孤寂及家国隐恨。 ④“自”,只有池塘的水是碧绿的,“自碧”,是说池水无情,则反见人之多感,表现出环境的凄清以及作者的孤寂感伤之情(或家国隐恨)。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边事① (唐)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②,白日落梁州③。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宣宗时代,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击败吐蕃,收复河西、陇右失地,这首诗写于此事之后。②青冢:王昭君墓,在今呼和浩特。③梁州:即“凉州”,今甘肃武威。 5.以下对于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战之人倚靠戍楼,姿态安闲,这暗示了边境安宁无事的境况。 B.诗人实写昭君墓冢和梁州落日,表现了西北地区和平美丽的景象。 C.颈联中的“无”与“有”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具有因果关系。 D.诗人将蕃情比作河流,与“蕃河流入汉家清”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近人俞陛云评价此诗“高视阔步”,请从意境和情感两个角度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5.B 6.①意境开阔雄浑:春风、白日、大漠、流水等古代边疆意象,共同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情感开阔大气: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边境没有兵灾、百姓安全出游的喜悦,以及对吐蕃归顺大唐、民族融合的渴望。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实写昭君墓冢和梁州落日”错。昭君墓冢和梁州落日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之境,属于虚写。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 ①意境开阔雄浑:春风、白日、大漠、流水等古代边疆意象,共同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颈联中的“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尾联写望着滔滔奔流的河水,诗人思绪联翩,想着蕃情能象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有多好啊! ②情感开阔大气: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表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的边塞地区因无蕃兵阻扰,才有游客前来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写望着滔滔奔流的河水,诗人思绪联翩,想着蕃情能象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有多好啊!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深化主旨。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边境没有兵灾、百姓安全出游的喜悦,以及对吐蕃归顺大唐、民族融合的渴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②丁年:男子成丁之年,即青壮之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苏武归汉时汉武帝已死。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苏武其人,以“魂销”二字概括苏武经受的种种磨难,次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 B.“雁”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颔联中的“雁”写出了苏武对故国的深长思念。 C.颈联先写“回日”,再溯“去时”,苏武自匈奴归来,人事皆非,回忆“去时”,不胜感慨。 D.尾联写苏武拜谒茂陵的情景,苏武在汉武帝的陵墓前哭诉自己没有被封侯的遗憾。 8.本诗运用了虚写的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7.D 8.①本诗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地写出了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艰难处境,归来后物是人非的感慨,拜谒茂陵的伤感。②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成功塑造了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苏武在汉武帝的陵墓前哭诉自己没有被封侯的遗憾”说法错误,尾联写苏武没有能在汉武帝健在时完节归来受爵封侯,流露出无尽的遗憾,并非“在汉武帝的陵墓前哭诉自己没有被封侯的遗憾”。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此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地写出了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艰难处境,归来后物是人非的感慨,拜谒茂陵的伤感。 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这里有辛酸的追忆,有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 颔联二句描绘的是两幅画,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在寂静的夜晚,天空中高悬着一轮带有异域情调的明月。望着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这幅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颈联二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第一句说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第二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苏武出使是汉武帝为之赐节饯行,他自己那时也正在壮年,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感。 尾联二句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 ②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成功塑造了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①,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②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③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霸祖: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②东府: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他倾天下,宠信小人,又亲近僧尼、崇尚佛教而耗费过多,令士民不堪命。③黍离:《诗经》篇名,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霸祖”“子孙”、“孤“与”多“、“二”与“百”、“取”与“降”等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B.颔联承上启下,“成功”对应首句中“取”字,“祸”对应第二句中“降”字,而“逸乐”引出了下文。 C.尾联写自古以来人们对朝代的兴亡更替无能为力,诗人选择酒来冲淡这种无力感,显示出豁达与洒脱。 D.诗人多处运用典故借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增强诗歌韵味和情感的丰富性,却没有产生文采硬涩之感。 10.《谏太宗十思疏》中谈到创业与守成的关系时说“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这首诗也谈到了这个道理,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9.C 10.①第一句写凡是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开国之君都是白手起家,“孤身”二字体现了取得天下的艰难; ②第二句写子孙往往轻易断送开国之君艰难获得的政权;第五句运用司马道子的典故写作为主政大臣宠信小人、崇尚佛教而令士民不堪命,这并非守成的根本;第六句运用陈后主的典故,写作为守成之君奢靡逸乐,最终亡国。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显示出豁达与洒脱”错误。应该是借酒浇愁。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观点的能力。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意思是:开国君王白手起家,取得天下,子孙后代却往往把座座城池拱手让人。“霸祖孤身取二江”,写凡是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开国之君都是白手起家,“孤身”二字体现了取得天下的艰难。 “子孙多以百城降”,开国君王“曝霜露,斩荆棘”才打下的江山,子孙们却轻易断送。 “东府旧基留佛刹”,金陵东府旧日宅地,如今只剩几间佛寺。结合注释“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他倾天下,宠信小人,又亲近僧尼、崇尚佛教而耗费过多,令士民不堪命”可知,此句运用司马道子的典故写作为主政大臣宠信小人、崇尚佛教而令士民不堪命,这并非守成的根本。 “后庭余唱落船窗”,十里秦淮,依旧画舫不断,后庭遗曲,余唱未休。“后庭”运用陈后主的典故,写作为守成之君奢靡逸乐,最终亡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逢友人 杜牧 故国归人酒一杯,暂停兰棹共徘徊。 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 已作相如投赋计①,还凭殷浩寄书回②。 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 [注]①相如投赋:司马相如作《子虚赋》,为武帝赏识,因得召见。②殷浩:晋人,诗中借指友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偶逢故乡友人的场面,“徘徊”一词表明二人许久未见,表达心事时流露出犹豫不决的情态。 B.颔联描绘诗人与友人置酒话别时的情景,将远处的村庄和三峡景色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辽阔的画面。 C.第三句中“暮”字点明时间是傍晚,而“云”这一意象为作品增添压抑氛围,与下句的“寒雨”相呼应。 D.颈联用司马相如及殷浩的典故使诗词意蕴丰富,诗句凝练,言近而旨远,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2.这首诗歌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A 12.①与友人重逢的喜悦。江上偶遇故乡友人,停舟置酒叙话,内心充满愉悦之感。②渴望为国效力的志向。运用相如投赋的典故,表达对有所作为的期盼。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托友人带信回乡,表达思乡之情。④对高洁品行的追求。通过“东篱菊”寄托高洁心志。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犹豫不决的情态”错误。“故国归人酒一杯,暂停兰棹共徘徊”中“故国归人”指回乡去的同乡人,“故国”即故乡,“徘徊”此处有“留连”“逗留”之意,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和友人相见时互叙的心事,不愿作别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偶逢的喜悦。选项将“徘徊”一词理解为“犹豫不决”有误,应是偶逢友人,内心喜悦。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由首联“故国归人酒一杯,暂停兰棹共徘徊”可知,作者在江上遇到即将归家的同乡友人,二人暂停兰棹,把酒共饮,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和友人相见时互叙的心事,流露出偶逢的喜悦。 由颈联可知,上句运用司马相如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诗人想凭借自己的才学去求取一官半职,表现出诗人渴望为国效力,期待自己有所作为;下句中“殷浩寄书”语出《晋书•殷浩传》,殷浩,晋人,官至都督扬、豫、兖、青、徐五州军事。率军征姚襄,为襄所败。遂被权臣桓温免职。废居家中,中日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桓温拟复起殷浩为中书令,先遣人持书告之,浩得书,大喜过望,神魂颠倒,复信时竟误送空函。桓得空函,疑浩有意捉弄,遂不复召。后二年,浩病死。所谓“殷浩寄书”,即指寄空信封之事,后世引用此典,每喻指无书可寄。此诗中即是不写家书,以殷浩代指友人,只托友人带个口信回家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由尾联中“东篱菊”可知,诗人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典,自己如菊一般历经“秋霜”依然保持高洁品格,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_______·杜鹃千里啼春晚 (近代)王国维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断。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①。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_______·辛苦钱塘江上水 (近代)王国维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终古越山澒洞②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③麋鹿死。灵胥④抱愤终何是。 【注】①素车:古代凶、丧事所用之车,以白土涂刷。白马: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素车白马:这里指钱塘江湖及传说中的潮神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死后化为涛神。《太平广记》: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本词作者王国维,近代著名学者,1927年6月2日,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他的死有“殉清”和“殉文化”两种说法。②澒洞:水势汹涌。澒,音hòng。③荒台:指姑苏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始建于吴王阖闾,后经夫差续建,历时五年乃成。建筑极华丽,规模极宏大,耗资颇巨,以供夫差享用。④灵胥:指伍子胥。 13.对于上面两首词的词牌判断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虞美人  踏莎行 B.浣溪沙  蝶恋花 C.虞美人  蝶恋花 D.浣溪沙  踏莎行 14.下面最有可能是针对上面的词作而发的评论是(   ) A.寥寥数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B.才气虽雄,不免粗鲁。 C.虽不见霸气,却有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 D.为内心冲突矛盾之苦的写照。 15.上面两首词为王国维写故乡海宁钱塘潮水的作品,其中有所寄托,这两首词均用了春秋伍子胥的典故,在词中也都用了“愤”字表达感情。请据此联系两首作品和注释①具体分析比较两首词感情的异同。 【答案】13.C 14.D 15.同:都有对时代变革不可逆的矛盾纠结。 异:《虞美人》中有对故乡的眷恋、对旧时代的追忆和理想幻灭的悲伤与迷惘;《蝶恋花》中有对自然永恒而人世无常的感慨。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词牌与格式与声律有关,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考生可以根据词的句数,每一句的字数等进行判断。 如第一首“杜鹃千里啼春晚”,上下阕各四句,对应的句子字数一样,第一句7个字,第二句5个字,第三句7个字,第四句9个字,共56个字。据此可以想到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可以判断词牌为“虞美人”。 如第二首“辛苦钱塘江上水”,上下阕各5句,对应的句子字数一样,第一句7个字,第二句4个字,第三句5个字,第四句7个字,第五句7个字,共60字。据此可以想到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可以判断词牌为“蝶恋花”。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把握两首词的主旨,然后分析选项评价语的意思。 结合注释“他的死有‘殉清’和‘殉文化’两种说法”可知,王国维内心趋向守旧;结合两首词中“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等内容可知,作者的感情和理智实际上像钱塘江潮水一样,一个西流,一个东趋,他的感情赞美潮起西流的悲壮,他的理智认同潮落东趋的结果,而这种潮起潮落的意象,正是作者内心矛盾冲突的形象化反映。 A. “登临”即“登山临水”,词中无“登临”的相关内容。 B. “粗鲁”即笨拙,不精细,词中描摹画面开阔中有苍凉,雄豪中有孤寂,奔放中有执著,如“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并不“粗鲁”。 C.词中并无“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注释①和两首词分析情感的异同。 由注释①“本词作者王国维,近代著名学者,1927年6月2日,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他的死有‘殉清’和‘殉文化’两种说法”可知,作者王国维在革命浪潮席卷而来之时心向满清。 由《虞美人》中“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断”“山川城郭都非故”可知,作者心牵故国,而这故国自然是指满清,所以这里流露出对旧时代的追忆,而“断”“非故”又给人以幻灭感,所以这里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眷恋和幻灭之感;由“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可知,作者拥戴满清,愤恨时代潮流的前进,却又知道这种前进是不可阻逆的,内心感慨无穷。 由《蝶恋花》中“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可知,“日日西流”是写潮起,“日日东趋海”是写潮落,作者的感情和理智实际上也像光泽的钱塘江潮水一样,一个西流,一个东趋。他的感情赞美潮起西流的悲壮,他的理智认同潮落东趋的结果。而这种潮起潮落的意象,正是作者内心矛盾冲突的形象化反映。由“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可知,潮落潮生,换了几番人世。事过千年,姑苏台早已荒废,游于台畔的麋鹿也死去了,伍子胥的灵魂抱着终古的幽愤又有什么意义呢,说明历史的潮流也是如此,千古的英雄人物又有谁是恒古不变的,此处流露出自然永恒而人世无常的感慨。 据此可以分析两首词情感上的异同:由“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以及注释中对作者“殉清”举动的介绍可以看出,两首词中都有对时代变革不可逆的矛盾纠结,这是相同之处;由“故国春心断”“山川城郭都非故”可以看出,《虞美人》中还有对故乡的眷恋,有对旧时代的追忆以及理想幻灭的悲伤怅惘,由“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可以看出,《蝶恋花》中潮落潮生引发作者对自然永恒人世变化无常的感慨,这是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①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②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秋天所作。②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③天真: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叫声。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促织声音细微哀婉,不仅触动了诗人悲戚的内心,也衬托了秋夜的寂静。 B.颔联写促织在草丛中叫声不畅,就到诗人床下孤独鸣叫,只觉长夜最亲近。 C.颈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促织让“久客”“放妻”闻声流泪,彻夜难眠。 D.本诗咏物言情,促织声声,但哀情却在诗人内心,真可谓“音在促织,哀在衷肠”。 17.请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的含义及情感。 【答案】16.B 17.①含义:那些悲凄急促的管弦乐声,不如自然真切的促织声触动人心、使人感怀。②情感:突出了促织“哀音何动人”的特点,抒发了诗人久居他乡的羁旅愁苦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只觉长夜最亲近”错误,在这个不眠的秋夜里,诗人听着细腻哀婉的蟋蟀的鸣叫声,心有戚戚焉,以至把蟋蟀引为知己,促织的 叫声和诗人的心情是相互接近的。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联“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意思是: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这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海棠花 齐己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 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 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犹得残红向春幕,牡丹相继发池台。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旬前社后开”一句介绍海棠花的花期,是在春社之后、寒食之前开放。 B.“艳态”一词写出了海棠花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展现出美好艳丽的姿态。 C.“人怜格异诗重赋”写人们怜惜海棠花的零落,为它写下诗词歌赋来表达惋伤。 D.尾联写暮春时分海棠花凋谢后还会有牡丹开花,“犹”字表现诗人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19.全诗如何描写海棠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8.C 19.①运用了对比手法,“繁于桃李盛于梅”,通过与“桃李”“梅”的对比来突出海棠花的繁盛的特点。 ②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颈联通过人和蝶侧面烘托海棠花的品格与芳香。 ③通过这些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写人们怜惜海棠花的零落,为它写下诗词歌赋来表达惋伤”理解错误。“人怜格异诗重赋”意思是人们因为喜爱海棠花的品格,所以为它写诗作赋,诗中“怜”有喜爱之意。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对于本诗的表达技巧,从第一句“繁于桃李盛于梅”可知,这是说海棠花开得比桃、李、梅花还要繁盛。通过与“桃李”“梅”的对比来突出海棠花的繁盛的特点。 诗的颈联“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则是说人们因为喜爱海棠花的品格,所以为它写诗作赋;蝴蝶也因为海棠花的香气而夜间也来。这是通过人和蝶侧面烘托海棠花的品格与芳香,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海棠花开花时的繁盛场景,突出了海棠花的美丽的特点。同时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则是赞扬了海棠花的品格和芳香,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对海棠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2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看花人从房内望去,看到白海棠,得到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白海棠的高洁白净,由此想象到,栽培它的该不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 B.颈联以月宫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它的美好形态。整联既写海棠的高洁白净特点,又带有喜极而泣的欣喜色彩。 C.尾联从章法上说,“娇羞”“倦倚”,与首联的“半卷”“半掩”相呼应,收束全篇。从内容上看,它又是上两句感情的必然发展。 D.这首诗不仅是风流别致,亦是含蓄浑厚。诗中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意与景浑,白海棠的形象成了林黛玉自身主体形象的象征。 21.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请简要赏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的妙处。 【答案】20.B 21.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白”得洁净的外形特征,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内涵;白海棠的这种梨蕊的高洁、梅花的孤傲的精神品格,其实就是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体现。 “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且“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喜极而泣的欣喜色彩”错,应是“带有愁戚伤感的感情色彩”。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句意是白海棠向梨花花蕊偷取了三分白色,又向梅花借来了一份傲世精神。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内涵;白海棠的这种梨蕊的高洁、梅花的孤傲的精神品格,其实就是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体现。这里用“偷来”“三分白”、“借得”“一缕魂”,构思巧妙别致。这是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且“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其二① 苏轼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②。 【注】①周邠是苏轼通判杭州时的僚属和诗友,诗、画兼擅,当他向苏轼寄赠《雁荡山图》及新诗之后,苏轼便写了和诗。②郫筒:县名,在成都西。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像马奔走于尘埃,像鹤关进了鸟笼,俗务缠身。 B.颔联诗人由眼前的雁荡山图,想象朋友游览时脚踏长虹般美丽石桥的场景。 C.颈联写诗人常在酒宴间提起周邠这个病翁,语言沉重,表达对朋友的关心。 D.本诗由过去写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时空巧妙转化拓展了诗歌意境。 23.这首诗尾联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22.C 23.①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与赞美:自己的故乡蜀地有壮丽秀美的风物,为朋友没有看见感到遗憾。②对与朋友再聚的期待:希望与朋友将来可以牵手同游故乡山水,共同品尝故乡美酒。③对自己不得自由的宽慰,表达了对再度聚首的期盼之情:诗人现在官务缠身,但想象未来还能与朋友游山玩水,醉饮美酒。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颈联写诗人常在酒宴间提起周邠这个病翁,语言沉重,表达对朋友的关心”错误,应是诗人向酒樽述说自己的心事,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所恨蜀山君未见”是说自己的故乡蜀地有壮丽秀美的风物,朋友却没有看见,为此感到遗憾,表达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与赞美。 “他年携手醉郫筒”是说希望与朋友将来可以牵手同游故乡山水,共同品尝故乡美酒。表达了对与朋友再聚的期待之情。 结合“马入尘埃鹤入笼”可知,诗人像马奔走于尘埃,像鹤关进了鸟笼,俗务缠身,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还想象未来与朋友游山玩水,醉饮美酒,表达对自己不得自由的宽慰。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②,先发望春台③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查杳山水隔。 寒英坐④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齐己,晚唐诗僧。早年曾热衷功名,然屡试不中。②应律,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③望春台,观赏春景的高台,也喻指京城。④坐,即将。 2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齐诗和柳诗都对早梅的形与神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表现了其不畏严寒、素雅芳洁的特点。 B.齐诗的早梅枝独开,既与万木受冻即将摧折不同,又先开于其他梅花,暗含双重对比。 C.齐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形象,这与柳诗的楚天、朔风、繁霜等作用相同。 D.齐诗和柳诗结构不同,齐诗颈联紧承领联,对梅做进一步描写,柳诗颈联由咏物转为议论抒情。 25.这两首诗虽都与早梅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24.D 25.相同点: ①对早梅的喜爱和赞美。两首诗歌塑造的梅花形象都傲霜斗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②表现诗人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的坚守。诗人借物喻人,借梅花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高贵品格的坚守。 不同点: ①齐诗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自信。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 ②柳诗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要折梅相赠万里外的亲友而不能,只能愁看早梅凋零,黯然神伤而无以慰藉。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手法、意象等的能力。 D.“议论”错误,“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意思是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此处是记叙和抒情,没有议论的手法。 故选D。 2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 齐诗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描写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梅花不畏严寒,传递出幽香,以至于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柳诗的“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描写北风凛冽,梅花绽放,吐露芬芳。两诗都写出了早梅的傲霜斗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齐诗借深雪、风、禽鸟写早梅不畏严寒,柳诗借楚天、朔风、繁霜写梅花孤高自傲,都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孤高的特点,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梅花的不畏严寒,表现自己的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 不同点: 齐诗“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意思是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结合注释②和③可知,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 柳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表现了诗人想要折梅相赠万里外的亲友而不能的无奈,“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是说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诗人只能愁看早梅凋零,黯然神伤而无以慰藉,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邻家① 陆游 今日病良已,筇枝发兴新。 高居遗世事,一笑过吾邻。 夕照明丹叶,秋风老白蘋。 素衣虽化尽,不为犯京尘。② 【注】①淳熙十年(1183)十月作于故乡山阴。时诗人五十八岁。②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素,白色。缁(zī),黑色。这里化用陆机的诗句。 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抒怀之作,从所写景事中可看出诗人对家乡纯朴生活的热爱之情。 B.深秋时节,诗人终于病愈,他挂着竹杖,过访久未晤面的邻人,兴致甚高。 C.隐居故乡,不在官位,世事也全都不必考虑,与邻里聚谈,诗人心情愉悦。 D.颈联用白描手法写所见之景,动静结合,着色鲜明,情思蕴藉,意境优美。 27.《临安春雨初霁》尾联云:“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请简要分析二诗尾联情感的不同之处。 【答案】26.C 27.①《过邻家》尾联抒发了诗人得以保持本色的欣慰之情。诗人虽然经历无数世事,但未曾因功名利禄而随波逐流,到晚年依然初衷不改,俯仰无愧于心。 ②《临安春雨初霁》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洁身处世、离京返乡的渴望之情。诗人身在名利是非之地临安,深怕自己高洁的胸襟受到玷污,急于返乡欣赏大好春光。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表达特色的能力。 C .“不在官位,世事也全都不必考虑”错误,“高居遗世事”只是貌似闲适之语,其实诗人终身系心国事,至死不忘收复中原。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素衣虽化尽,不为犯京尘”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机诗句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意思是自己虽然经历无数世事,但未曾因功名利禄而随波逐流,到晚年依然初衷不改,俯仰无愧于心。《过邻家》尾联抒发了诗人得以保持本色的欣慰之情。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使洁白的衣衫变得污秽,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诗人身在名利是非之地临安,深怕自己高洁的胸襟受到玷污,急于返乡欣赏大好春光。《临安春雨初霁》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洁身处世、离京返乡的渴望之情。
    相关课件

    第01讲 填充词语(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1讲 填充词语(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1讲词语填充讲义原卷版docx、第01讲词语填充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3讲 鉴赏诗歌语言(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3讲 鉴赏诗歌语言(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3讲鉴赏诗歌语言讲义原卷版docx、第03讲鉴赏诗歌语言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三 散文一测-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三 散文一测-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三散文一测原卷版docx、专题三散文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