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爱莲说》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爱莲说》原卷版+解析01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爱莲说》原卷版+解析02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爱莲说》原卷版+解析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爱莲说》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爱莲说》原卷版+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字词理解
    (1)字词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挺直的样子。
    植:竖立。
    可:只能。
    亵玩:靠近赏玩。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众:众多。
    (2)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副词,少)
    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桃花源记》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菊之爱(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2、香远益清 (远、清:形容词作动词,译为“远播”“显得清幽”)
    3、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而不端庄)
    (4)特殊句式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者……也”判断句)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菊的爱;“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文章理解
    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实战演练
    1.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蕃: 鲜: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是哪句?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香远益清(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陶后鲜有闻(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B.亭亭净植 植:竖立
    C.香远益清 益:好处D.宜乎众矣 宜:应当
    1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何陋之有B.徐以杓酌油沥之
    C.无丝竹之乱耳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4.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莲的生长环境这一角度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明了作者喜爱莲的原因。
    B.文中的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C.文中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的美好形象,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了当时人们对国色天香的牡丹的喜爱。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
    1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分别写出了莲哪些品质?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C.出淤泥而不染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中通外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链接资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⑤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主簿:官名。文中龙图阁学士、军司理参军、转运使皆为官名。③狱:案件。④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⑤仕:指做官。
    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屡见不鲜
    B.香远益清 两袖清风 濯清涟而不妖
    C.有仙则名 金榜题名 莫名其妙
    D.水陆草木之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一年之计在于春
    2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且不显得妖艳。
    【乙】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翻译: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我不做。
    23.甲文运用①________(写作手法),借“莲”表述自己②________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写人叙事,通过“快速判决案件”和③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④________、为官正直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①兰,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④,不见⑤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⑥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⑦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曾在《离骚》里以兰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无闷:这里指内心无忧或没有烦闷。⑤不见:不被人知道。⑥萧艾:艾蒿、臭草。⑦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宜乎众矣
    25.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2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一处。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27.【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然不同,但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品质。
    2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①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②;雪霜凌厉而见③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④,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
    注释:①丛薄:丛生的草木。②芳:花草的香气。③见:表示被动,译为“被”。④蔼然:形容香气浓郁的样子。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 公亦以此自矜B.香远益清 良师益友
    C.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D.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2)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理解:世上开得好看的花很多。
    B.濯清涟而不妖。理解:菊花经过清水洗涤后就不显得妖艳了。
    C.亭亭净植。理解:莲花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理解:牡丹喜爱的,和众人喜欢的是一样的。
    (3)【甲】、【乙】两文都借花喻人,赞扬了君子品格。【甲】文借莲喻君子,最能表明君子洁身自好的一句是“①______”;【乙】文借②______喻君子,赞美君子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即使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4)中国人素来对花情有独钟。请默写任意两句写“花”或含有“花”的诗文。
    2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ㅤㅤ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①草木而神仙者乎?
    (李渔《山茶》)
    【注释】①殆:大概。
    (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更加B.陶后鲜有闻:很少
    C.一开辄尽者:就D.山茶戴雪而荣:光荣
    (2)翻译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3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何哉(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2.【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33.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________、风度气质、________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________”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________和________,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总复习
    《爱莲说》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
    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字词理解
    (1)字词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挺直的样子。
    植:竖立。
    可:只能。
    亵玩:靠近赏玩。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众:众多。
    (2)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副词,少)
    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桃花源记》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菊之爱(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2、香远益清 (远、清:形容词作动词,译为“远播”“显得清幽”)
    3、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而不端庄)
    (4)特殊句式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者……也”判断句)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菊的爱;“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文章理解
    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实战演练
    1.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蕃: 鲜: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是哪句?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香远益清(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陶后鲜有闻(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B.亭亭净植 植:竖立
    C.香远益清 益:好处D.宜乎众矣 宜:应当
    1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何陋之有B.徐以杓酌油沥之
    C.无丝竹之乱耳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4.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莲的生长环境这一角度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明了作者喜爱莲的原因。
    B.文中的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C.文中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的美好形象,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了当时人们对国色天香的牡丹的喜爱。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
    1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分别写出了莲哪些品质?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C.出淤泥而不染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中通外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链接资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⑤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主簿:官名。文中龙图阁学士、军司理参军、转运使皆为官名。③狱:案件。④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⑤仕:指做官。
    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屡见不鲜
    B.香远益清 两袖清风 濯清涟而不妖
    C.有仙则名 金榜题名 莫名其妙
    D.水陆草木之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一年之计在于春
    2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且不显得妖艳。
    【乙】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翻译: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我不做。
    23.甲文运用①________(写作手法),借“莲”表述自己②________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写人叙事,通过“快速判决案件”和③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④________、为官正直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①兰,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④,不见⑤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⑥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⑦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曾在《离骚》里以兰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无闷:这里指内心无忧或没有烦闷。⑤不见:不被人知道。⑥萧艾:艾蒿、臭草。⑦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宜乎众矣
    25.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2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一处。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27.【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然不同,但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品质。
    2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①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②;雪霜凌厉而见③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④,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
    注释:①丛薄:丛生的草木。②芳:花草的香气。③见:表示被动,译为“被”。④蔼然:形容香气浓郁的样子。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 公亦以此自矜B.香远益清 良师益友
    C.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D.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2)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理解:世上开得好看的花很多。
    B.濯清涟而不妖。理解:菊花经过清水洗涤后就不显得妖艳了。
    C.亭亭净植。理解:莲花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理解:牡丹喜爱的,和众人喜欢的是一样的。
    (3)【甲】、【乙】两文都借花喻人,赞扬了君子品格。【甲】文借莲喻君子,最能表明君子洁身自好的一句是“①______”;【乙】文借②______喻君子,赞美君子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即使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4)中国人素来对花情有独钟。请默写任意两句写“花”或含有“花”的诗文。
    2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ㅤㅤ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①草木而神仙者乎?
    (李渔《山茶》)
    【注释】①殆:大概。
    (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更加B.陶后鲜有闻:很少
    C.一开辄尽者:就D.山茶戴雪而荣:光荣
    (2)翻译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3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何哉(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2.【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33.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________、风度气质、________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________”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________和________,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故选A。
    2.D
    【详解】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故选D。
    3.D
    【详解】A.B.C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故选D。
    4.C
    【详解】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前两者与后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
    5.C
    【详解】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从/自己;
    C.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D.值得/可以;
    故选C。
    6.(1)多 (2)少 7.(1)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2)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就很多人了! 8.莲,花之君子者也。
    【解析】6.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可爱者甚蕃”的句意是: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陶后鲜有闻”的句意是: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而(却)、亵玩(靠近赏玩)、焉(语气词)”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爱(喜爱)、宜(应当)、众(很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用“莲,花之君子者也”概括了莲的高贵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就很多人了!
    9. 更加 亲近而不庄重 少 10.(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很多了。 11.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启示: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随波逐流。
    【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香远益清”的句意是: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句意是: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3)“陶后鲜有闻”的句意是: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出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濯(洗)、涟(水波)、妖(艳丽,娇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之(提宾标志)、宜(应当)、众(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1.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语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描写了莲的挺拔秀丽的芳姿,洁身自好、清逸超群的美德,可敬而不可侮慢的风范等,突出了莲的不慕荣利、洁身自好、正直、美名远扬的美好品质,一个“爱”字寄予了作者对美好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也启示人们:做人要有高洁的品质,要有君子之德,不要贪图富贵、追名逐利,更不能随波逐流。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12.C 13.C 14.D 15.B 16.(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C.“香远益清”的意思是: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不是“好处”。
    故选C。
    13.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宾语前置的标志;
    B.代词,指葫芦;
    C.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代词,指石兽;
    故选C。
    14.考查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意思是: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正确的句读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故选D。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文中的菊花象征隐逸,莲花象征高洁,不是“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
    故选B。
    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通(贯通)、蔓(生藤蔓)、枝(生枝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菊之爱(喜爱菊花的人)、鲜(少)、闻(听到,听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17.(1)竖立(2)应当 18.(1)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19.①从生长环境角度写出了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高洁、庄重品质;②从体态、香气角度写出莲正直不苟、行为端正的品质;③从风度、气质角度写出莲庄重不可轻慢的品质。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亭亭净植”的句意是: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
    (2)“宜乎众矣”的句意是:人该是很多了。宜:应该。
    1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予(我)、而(却)、染(沾染)、濯(洗)、涟(水的波纹)、妖(妖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赏玩)”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作者是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清高风度)三个方面来描写的,赞扬了莲的洁身自好、高雅庄重,通达正直、行为端正,洁身自好、仪态庄重的美好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0.(1)B
    (2)①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②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
    (3)D
    (4)《爱莲说》侧重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德;【链接材料】侧重表现了君子在无人赏识时却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却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
    A.鲜嫩,鲜艳/少;
    B.都是“自、从”的意思;
    C.出自/在国外;
    D.笔直/“直”,通假“值”字,价值、价钱;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有:可爱:值得喜爱的;甚:很,十分;蕃:通假字,同“繁”, 多。
    (2)重点词有:谓:认为;隐逸者:隐士。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D.由文章第②自然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因此D选项中“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说法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写作侧重点的对比分析。
    由选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及“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爱莲说》侧重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德;
    由链接材料中“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可知,本选文侧重表现了君子在无人赏识时却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却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爱莲说》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链接资料: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人的美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兰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21.D 22.【甲】 23. 托物言志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 勇敢与悍官争辩,救下囚犯(勇辩救囚) 富有才能(雷厉风行)
    【解析】21.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A.鲜:少/鲜艳/新鲜;
    B.清:清香/清廉,廉洁/清澈;
    C.名:出名,著名/名字/说出;
    D.之:都是“助词,的”;
    故选D。
    22.考查句子的翻译。【甲】句中的“而”应该是转折连词“却”,不是“而且”。故选【甲】。
    2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把握以及人物形象的概括。《爱莲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周敦颐传》中,“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叙写写了周敦颐“速决一狱”的事;“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叙写了周敦颐王逵进行争辩,救下囚犯的事。这两件事表现了周敦颐富有才能、雷厉风行和为人正直的特点。据此可填写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24.(1)多;(2)应当。 25.(1)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在遭受雪霜凌厉的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26.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27. 高洁 纯朴
    【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
    (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应当有很多人了。宜:应当。
    2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同:像;予:我;
    (2)见杀:指摧残;来岁:来年;性:本性。
    2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断句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语法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句意: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其香蔼然”是“清风过之”后的结果,据此断开。可据此断句为: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27.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甲】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从莲花不被环境污染可以看出莲作为君子高洁傲岸、洁身自好(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质朴)的品性;
    【乙】文“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写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不畏严寒,不改本性,表现了兰花高洁、纯朴的性格;
    据此可知【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然不同,但都具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点睛】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大概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如果在内室,那么香气就会充满内室,如果在正屋,那么香气就会充满正屋,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28.(1)D
    (2)C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兰花
    (4)示例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示例二: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刘禹锡《赏牡丹》)
    【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从/自己;
    B.更加/好的;
    C.认为/对……说;
    D.两者意思相同,都是“很少”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A.句意:令人喜爱的很多。“可爱”是“令人喜爱”的意思,并不是“好看”。理解有误;
    B.句意: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是写莲花而不是“菊花”。理解有误;
    D.句意:对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吧。本句并不是表示“牡丹”和“众人”喜爱的事物是一样的,而是说有很多人喜爱牡丹。理解有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①空:【甲】文借莲喻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借此来表明君子洁身自好。
    第②空:根据【乙】文“兰甚似乎君子”,兰花和君子很相似,可以看出,借兰花喻君子,根据“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可知,通过写兰花来赞美君子如兰花般不改变自己的本性的美好品质。
    (4)本题考查诗句积累。
    根据日常积累,写出两句写“花”或含有“花”的诗文即可。
    示例一: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示例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示例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乙】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
    29.(1)D
    (2)①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②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
    (3)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语段(甲)中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了莲花的高尚品质。
    语段(乙)中用桂花、玉兰花的容易凋谢和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了山茶花的松柏风骨。
    【解析】(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D。“山茶戴雪而荣”的意思是: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荣:茂盛,不是“光荣”。
    故选D。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而(却)、染(沾染)、濯(洗)、涟(水的波纹)、妖(艳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具(具有,具备)、骨(风骨,指品质)、挟(拥有)、姿(姿容,风采)”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
    本题考查写法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结合两文内容可知,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从甲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了莲花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从乙文“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中可知,桂花、玉兰花的容易凋谢和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了山茶花具有松柏风骨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
    30. 多 少 为什么 种植,栽培 31.(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32. 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解析】3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可爱者甚蕃”的句意是: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陶后鲜有闻”的句意是: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3)“何哉”的句意是:为什么呢?何:为什么。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的句意是: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树:动词,种植,栽培。
    3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莲之爱(喜爱莲花的人)、予(我)、何(什么人)”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性(秉性)、则(就)、中立不倚(正直、不偏不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甲】文内容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的环境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其外形,表现其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其体态和香气,突出了莲的美好和傲然不群的君子。从【乙】文内容看,“竹本固,固以树德”可见竹有“本固(根基牢固)”的特点;“竹性直,直以立身”可见竹有“性直(本性正直)”的特点;“竹心空,空以体道”可见竹有“心空(虚心)”的特点;“竹节贞,贞以立志”可见竹有“节贞(坚贞)”的特点。据此依据题目要求可填写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33. 生长环境; 体形香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正衬; 反衬
    【详解】(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生长环境,“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写莲的体形香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莲花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从“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说菊花是隐逸者,牡丹是富贵者,莲花是君子。
    (3)这篇短文作者通过描写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对趋炎附势,追名追利的庸俗世风的鄙弃,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而菊花比喻隐逸者,属于正衬。牡丹比喻富贵者,属于反衬。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相关试卷

    期末模拟金卷(一)-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金卷(一)-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文件包含期末模拟金卷一-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金卷一-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模拟金卷(二)-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金卷(二)-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文件包含期末模拟金卷二-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金卷二-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这是一份《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文件包含《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解析版docx、《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爱莲说》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