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01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0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2.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A.血缘B.品德C.门第D.才学
    3.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4.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6.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北方经济远超南方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7.“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8.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发生在元朝的是
    A.建立郡县制 B.设置西域都护 C.建立行省制度 D.设置伊犁将军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10.兰茂(1397-1476),明代云南嵩明人,著名学者、药物学家。他编著的《滇南本草》是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包括民族药物在内的药物学著作。100多年后,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滇南本草》书影
    A.《伤寒杂病论》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1.下列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 D.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12.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政治的成熟与创新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外交的冲突与危机D.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
    A.科举取士难度降低B.平民向上流动变难
    C.父祖身份无关紧要D.社会等级差别缩小
    14.直到咸丰年间,清政府依然把外交事务称为“夷务”,称西方国家为“丑类”“逆夷”“夷性犬羊”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A.严禁对外贸易B.长期闭关锁国
    C.加强封建皇权D.抵御外敌入侵
    15.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对古代中外交往史实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B.中国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外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C.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面对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二、非选择题
    16.3000多年前,“中国”被镌刻于方寸之间;3000多年后,“中国”成为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为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8年)所铸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其中提到周武王克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
    -摘编自《宅兹中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
    材料二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词既是地域概念,又用来指称政权,同时又是一种美称。不仅汉族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也自称“中国”,“中国”的概念存在一种复数现象。元朝实现了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到了清朝,“一个中国”的概念及其疆域最终形成和确立下来。
    ——摘编自《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元朝是怎样实现“转变”的?这一“转变”对“一个中国”最终形成和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这样描述中国大历史。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7.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五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三中图1所示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图2所示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
    (5)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和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参考答案
    1.D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隋朝郡县制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析]由材料中“隋初”“当今郡县,倍多于古”“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可知,隋初郡县数量太多,且郡县的规模相对较小,D符合题意。
    2.D
    [解析]“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的意思是,在科举考试中,只有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高中。由此可知,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才学.故选D。
    3.D
    [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开元通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D。
    4.C
    [解析]图片内容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正确。
    5.B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析]由“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知,材料表述的是北宋时期南方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这说明当时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排除D.故选B。
    6.A
    [解析]密布的“商铺”、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货物,都是商业繁荣的表现.故选A。
    7.D
    [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文天祥”“次年(即1279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故选D。
    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9.D
    [解析]图示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从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国家统一.故选D。
    10.D
    [解析]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故选D。
    11.D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析]注意图下关键信息“《齐民要术》”“曲辕犁”“《农政全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唐朝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大大提高了耕作文的效率和质量;《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D符合题意。
    12.D
    [解析]题干给出的史实都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关.故选D。
    13.B
    [解析]由材料可知,平民出身的进士比例从明朝到清朝有所下降,而进士中,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的人比例上升,这说明当时平民通过科举考试向上流动的机会渐减,难度不断增加.故选B。
    14.B
    [解析]“把外交事务称为‘夷务’”“称西方国家为‘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是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蔑视西方国家的表现,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的结果.故选B。
    15.D
    [解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非禁止对外贸易,D说法错误。
    16.【参考答案】
    (1)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方式: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影响:有利于中国观念的强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示例:“中国之中国:中国民族自竞争发展、自团结之时代”炎黄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春秋争霸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在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17.【参考答案】
    (1)统一度量衡。文景之治。
    (2)都江堰。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齐民要术》。
    (4)以民为本;重视农桑。
    (5)统治者的政策;和平的社会环境;交通便捷。
    18.【参考答案】
    (1)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生产。
    (2)引进水稻早熟品种,农作物达到一季两熟;水稻产量增加。
    (3)水利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徐光启。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4)政府要注重发展农业生产;要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相关试卷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常考填空题练习(共10大题,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常考填空题练习(共10大题,附参考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根据提示列举出相应的作品,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作品,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期末真题检测卷: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期末真题检测卷,文件包含期末真题检测卷解析版docx、期末真题检测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上历史】期末真题卷(部编版): 这是一份【八上历史】期末真题卷(部编版),共12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