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讲 溶液-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复习精细讲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2讲 溶液(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2讲 溶液(解析版).docx
    第2讲 溶液-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复习精细讲义01
    第2讲 溶液-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复习精细讲义02
    第2讲 溶液-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复习精细讲义03
    第2讲 溶液-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复习精细讲义01
    第2讲 溶液-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复习精细讲义02
    第2讲 溶液-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复习精细讲义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讲 溶液-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复习精细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第2讲 溶液-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单元复习精细讲义,文件包含第2讲溶液原卷版docx、第2讲溶液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讲 溶液 ——划重点之精细讲义系列 知识点1 溶液 1.溶液的形成 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实质:构成被溶解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2.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①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②广义的溶液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合金、纯净空气等。初中化学研究的溶液一般为液体。 ③均一、稳定和混合物三个条件是判断体系是否是溶液的依据,缺一不可,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 3.溶液的组成 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 ③同一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④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除了水以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例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4.溶质、溶剂的判断 (1)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将固体、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如75%的酒精水溶液中酒精的量虽然比水多,但水仍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如氯化钠溶液一般指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4)根据溶液的名称也可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的命名一般是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①溶于水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如氧化钙溶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故所形成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而不是氧化钙。 ②当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发生改变。如将足量的铁粉放入适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Fe+H2SO4=FeSO4+H2↑)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而不是硫酸。 6.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实验: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 (3)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性质(或种类)、溶剂性质(或种类)和温度。
 ②搅拌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性,但能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③溶解速率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的快慢,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和是否搅拌等。
 7.溶液的应用 (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在实验室或化工生产中,常常把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固体配制成溶液。
 (2)医疗上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
 (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如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是溶液,有些植物可以用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 知识点2 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1.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有的物质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有的物质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有的物质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如氯化钠。 ①为了便于比较,NaCl、NH4NO3和NaOH三种溶质和水的用量应大致相等。 ②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 ③大多数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④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等;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固体等; 与水反应放热的物质有氧化钙等。 
 物质的溶解通常有两个过程: 扩散过程: 构成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向水中扩散,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是一个物理过程。 水合过程: 构成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是一个化学过程。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表现为溶液温度降低。 知识点3 乳化现象 1.实验: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1)实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人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2)实验装置及现象 (3)实验结论:①植物油与水不能互溶,混合时不能形成溶液,经振荡后形成乳状浑浊的液体,不能被水冲洗干净;②若在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经振荡后形成较稳定的乳状浑浊的液体,能被水冲洗干净。
 2.乳浊液
 (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现象
 概念:洗涤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叫乳化。
 应用:用洗涤剂可洗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 在农业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洗洁精、洗发膏等洗涤剂的洗涤过程都利用了乳化的原理,而用汽油洗去油污利用了溶解的原理。 重难点1: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比较
 常见的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浊液分为乳浊液和悬浊液。悬浊液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典例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酒精 C.硫酸铜 D.泥土 【答案】D 【详解】蔗糖、酒精、硫酸铜都能溶于水,所以把它们放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泥土不溶于水,把泥土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选D。 【典例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形成乳浊液的是 A.酒精 B.泥沙 C.蔗糖 D.植物油 【答案】D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详解】A、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泥沙难溶于水,把泥沙加入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加入到水里是小液滴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典例3】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答案】A 【详解】A.甲胺易溶于乙醇,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属于溶解的去除原理,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则与上述原理不相似; B.汗渍能溶于水,则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与上述原理相似;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则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与上述原理相似; D.碘能溶于酒精,则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与上述原理相似; 故选:A。 【典例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氯化钠、氯化钙均溶于水,无法通过过滤分离,故A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与盐酸不反应,加入过量稀盐酸,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铜,故B正确; C、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典例5】下图向液体X中加入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A.X是水,Y是硝酸铵 B.X是水,Y是氧化钙 C.X是水,Y是氯化钠 D.X是稀盐酸,Y是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瓶中压强变小,红墨水左侧上升,符号题意; B、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瓶中压强变大,红墨水左侧下降,不符号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变化,不会产生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的现象,不符号题意;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瓶中压强变大,红墨水左侧下降,不符号题意; 故选:A。 【典例6】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下列洗涤方式的主要原理不属于乳化的是 A.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洗发露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A 【详解】A、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该选项符合题意; B、洗发露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头发上的油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洗面奶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皮肤上的油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7】下列四种物质加入水中,振荡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A.植物油 B.碳酸钙粉末 C.冰块 D.蔗糖 【答案】B 【详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静置,会出现分层现象,振荡能形成乳浊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静置,会出现沉淀,则振荡后能形成悬浊液,该选项符合题意; C、冰块和水混合后,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加入水中会形成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典例8】通常情况下,下列溶液中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A.硝酸钾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答案】B 【详解】A、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钾,是固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酒精溶液中,溶质为酒精,为液态,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是固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中,溶质为氢氧化钙,是固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典例9】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属于溶液 【答案】B 【详解】A、水为常见的溶剂,能溶解大部分物质,而不是所有物质,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一定为混合物,该选项叙述正确; C、溶液一定为透明的,但不一定为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植物油难溶于水,则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不属于溶液,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B。 【典例10】(多选)有两份质量相同的胆矾,将其中一份溶于100g水中,另一份加热至固体变为白色后再溶于100g水中,两溶液中均无固体剩余,则两溶液中 A.溶质种类相同 B.溶质质量相等 C.溶剂质量相等 D.溶液质量相等 【答案】AB 【详解】A、胆矾是五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后,失去结晶水,得到硫酸铜,硫酸铜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两溶液中的溶质均是硫酸铜,溶质种类相同,符合题意; B、两份胆矾的质量相同,含有硫酸铜的质量相同,两份胆矾均完全溶于100g水中,故两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C、胆矾是五水硫酸铜,两份胆矾的质量相同,含有硫酸铜的质量相同,其中一份溶于100g水中(该溶液中溶剂为结晶水的质量+100g水),另一份加热至固体变为白色后再溶于100g水中,胆矾加热后失去了结晶水,溶于水后,溶剂为100g水,则两溶液的溶剂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D、两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质量不同,故溶液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典例11】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和凝固温度 (1)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 ,凝固温度 。 (2)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目的: ; (3)寒冷的冬季,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目的: 。 【答案】(1) 升高 降低 (2)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 (3)可以使冰雪很快融化 【详解】(1)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高,凝固点比纯水低; (2)冬天气温低,为了防止水结冰,可以配成相应的溶液,降低水的凝固点,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目的: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 (3)在积雪上撒盐,盐融化后的盐水凝固点降低,冰雪融化,故寒冷的冬季,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目的:可以使冰雪很快融化。 【典例12】溶质溶解到水中时有的是以分子的形式,有的是以离子的形式运动到水分子中间,查阅资料可知:当溶液中存在离子时溶液就能导电,反之不导电。现有以下四种溶液: A.氯化钠溶液       B.蔗糖溶液      C.酒精溶液        D.硫酸钠溶液 按溶质溶解时运动到水分子中的粒子种类划分,可将A和 分为一类(填字母),他们都 导电(填“能”或“不能”)。 【答案】 D 能 【详解】氯化钠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硫酸钠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SO42-,所以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都能导电;蔗糖溶于水,蔗糖以蔗糖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酒精溶于水,酒精以酒精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酒精水溶液很难导电;故填:D;能。 【典例13】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面粉 B.硝酸钾 C.泥沙 D.花生油 (2)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出现浑浊现象,可以立即判断这是不合格产品,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3)洗碗时,加入几滴洗洁精,碗上的油污就会被清洗干净,是利用洗洁精的 原理。汽油也可以用来去除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与洗洁精 (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B (2)稳定 (3) 乳化 不同 【详解】(1)将面粉、硝酸钾、泥沙、花生油分别加入水中,只有硝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体系,能形成溶液的是硝酸钾; (2)氯化钠注射液属于溶液,溶液是均匀、稳定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出现浑浊现象,可以立即判断这是不合格产品,这是因为溶液具有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不管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长期共存,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3)洗碗时,加入几滴洗洁精在水中,碗上的油污就会被清洗干净,洗洁精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原理;汽油也可以用来去除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油污溶解于汽油,与洗洁精除去油污的原理不同。 【典例14】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②硝酸铵晶体,③氯化钠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1)使U形管右边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 (2)使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 (3)使U形管内液面没有变化的的物质是 。 【答案】(1)①/氢氧化钠固体 (2)②/硝酸铵晶体 (3)③/氯化钠晶体 【详解】(1)使U形管右边液面升高,则集气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大,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装置内气体体积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故填:①(或者氢氧化钠固体); (2)使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集气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向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硝酸铵晶体溶解吸热,装置内气体体积遇冷缩小,压强变小,故填:②(或者硝酸铵晶体); (3)使U形管内液面没有变化,则集气瓶中的气体体积无明显变化,压强无明显变化,向水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氯化钠晶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压强几乎不变,故填:③(或者氯化钠晶体)。 知识点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实验:氯化钠、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室温下) (2)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室温下) (3)由上述两个实验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某种溶质。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①应明确前提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溶剂里",因为当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应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继续溶解蔗糖等物质。 ③饱和溶液达到了物质溶解的最大限度。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④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能形成其饱和溶液,但酒精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配成酒精的饱和溶液。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溶液底部有无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若有,则是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若无,则既可能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实验法:取样,继续加入少量该溶质,充分混合,看溶质能否继续溶解。若不再溶解,则为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若继续溶解,则为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①任何状态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均能变为饱和溶液;任何状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加入溶剂均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②极少数固体和所有气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氧气、二氧化碳等。若将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该降低温度;若将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该升高温度。 知识点5:结晶 1.定义:由于某种条件改变,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2.结晶方法 3.应用--海水晒盐 (1)原理∶经过风吹和日晒使水分蒸发,食盐从海水中结晶析出。 (2)主要过程如下∶ ①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也叫苦卤),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 ②无论是哪种结晶方法,都是先形成饱和溶液, 再通过适当方法(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让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析出后剩下的溶液成为新条件下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③若硝酸钾(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降温结晶法)除杂,即先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冷却,大量硝酸钾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此时氯化钠仍留在溶液中,再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硝酸钾晶体。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溶剂法(或蒸发结晶法)除杂。 知识点6: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含义∶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其含义是指该物质在该温度下,在 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例如,20 ℃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为36 g,表示在 20 ℃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①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或种类)、温度。 ②固体的溶解度与溶剂的质量没有关系,因为定义中规定了"在100 g溶剂里"。 ③通过溶解度可得到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为溶质∶溶剂∶溶液=S:100 g:(S+100 g)。如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此时氯化钠、水、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3.固体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区别:溶解性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理性质;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联系:20 ℃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如表所示∶ ①溶解性是根据20 ℃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进行划分的。 ②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习惯上把难溶物质称作“不溶”物质。 ③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可以按“三点四区间”用以下数轴表示。三点是指0.01g、1g、10g,四区间是指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知识点7: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 用实验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方法。如表所示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作图法
 (1)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实验测得的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在坐标系上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溶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陡升型∶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③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③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⑤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
 溶解度曲线的“两看”:一看点,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可定量判断该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溶质的溶解度相等。二看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根据其规律,可由温度的变化判断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从而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蒸发溶剂法)。 知识点8:气体的溶解度 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 气体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
 重难点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中点的应用 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如甲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为50 g。
 2.已知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可查出相应的温度。如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时,对应的温度为t2℃。
 3.可以查出两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如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为t1℃。 4.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如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5.可以判断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与一定质量的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以及所得溶液的质量。如t2℃时,把30 g甲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6.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性。如假设t1为20 ℃,则甲、乙两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7.可以确定某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g50g+100g≈33.3% 二、溶解度曲线中线的应用 1.可以确定溶质结晶的方法。曲线为陡升型(如甲),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法使溶质结晶;曲线为缓升型(如乙),一般用蒸发溶剂(蒸发结晶)法使溶质结晶。 2.可以确定分离(或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如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法提纯甲,即将混合物配成热的饱和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即得较纯净的固体甲;如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提纯乙,即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热蒸发,趁热过滤即得较纯净的固体乙。 3.可以确定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如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水、升温;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丙物质、蒸发溶剂、升温。 4.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如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5.可以比较几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如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0℃时,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将t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典例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不是稀溶液 B.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C.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能变为紫红色 【答案】D 【详解】A、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其溶液达到饱和时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75%的医用酒精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中溶质不是只能是固体或液体,也可以是气体,如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高锰酸钾能继续溶解,溶液为紫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典例16】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增加溶剂 B.增加溶质 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答案】C 【详解】A、增加溶剂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 B、增加溶质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 C、增大压强可以增加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故正确; D、升高温度可以减小气体的溶解度,故错误; 故选:C。 【典例17】粗盐提纯实验中,关于蒸发的操作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蒸发皿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C.蒸发皿中水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D.用坩埚钳夹持转移热的蒸发皿 【答案】C 【详解】A、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故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蒸发皿,不符合题意;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中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符合题意; D、用坩埚钳夹持转移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防止烫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典例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会析出晶体 B.用汽油和洗洁精除去油污的原理一定不同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答案】A 【详解】A、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会析出晶体,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会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汽油除油污是溶解油污,洗洁精除油污是乳化油污,所以用汽油和洗洁精除去油污的原理一定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一定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典例19】如图为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搅拌的方法能增大NaNO3在水中的溶解度 B.t1℃时,50g水里加入25gKNO3,可得到75g溶液 C.t2℃时,KNO3和Na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 【答案】D 【详解】A、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是温度,用搅拌的方法不能增大NaNO3在水中的溶解度 ,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50g中最多溶解10gKNO3,50g水里加入25gKNO3,可得到溶液质量=50g+10g=60g,错误; C、没有确定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a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 D、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正确。 故选D。 【典例20】天气闷热时,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C.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 D.利用水泵把养鱼池中的水喷向空中,可增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A 【详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符合题意; B、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则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C、水中溶有氧气,含氧量降低是指氧气,不符合题意; D、向空气中喷水,水与空气的接面积增大,溶于水的氧气含量增加,而没有改变氧气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21】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不变 C.4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可得80g溶液 D.60℃时,将碳酸钠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固体 【答案】B 【详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A、温度小于40℃,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大于40℃,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法错误;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解度变大,但溶液的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法正确; C、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表示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钠50g,则将30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钠25g,可得75g溶液,说法错误; D、60℃时,将碳酸钠饱和溶液降低温度,降温温度到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固体,降温温度低于40℃以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小,会析出固体,说法错误。 故选:B。 【典例22】向2只盛有100g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氯化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B.①得到的溶液质量少于140g C.①中氯化钠溶解后温度明显降低 D.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A、由于没有指明温度,则不能比较氯化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该选项结论不正确; B、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8g,则将40g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约为138g,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约为45g,则将40g氯化钾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典例23】向5.0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 2.0mL 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A.溶液的颜色可能与溶剂种类有关 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汽油的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 【答案】A 【详解】A、据图可知,碘在水溶液中呈黄色,在汽油中呈紫红色,所以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即溶液的颜色可能与溶剂种类有关。A符合题意; B、通过实验分析可知,该实验不能得出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的结论。B不符合题意; C、向5.0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 2.0mL 汽油(无色),振荡静置,水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汽油由无色变为紫红色,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碘微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碘的汽油溶液呈紫红色,向5.0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 2.0mL 汽油(无色),振荡静置,上层液体呈紫红色,说明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典例24】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答案】B 【详解】A、从a→b:先将a降温到t1℃,析出晶体,溶解的物质的量是bg,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是不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bg,故能实现转化; B、a点溶解的物质的量大于t1℃时的溶解度,b点溶解的物质的量等于t1℃时的溶解度,所以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中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恰好饱和,故错误; C、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是该温度下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所以t2℃时,a是饱和溶液,b不饱和,正确; D、从b→a:上下垂直移动,表示不改变溶液的温度只改变溶质或溶剂的质量,b是不饱和溶液,a是饱和溶液,所以温度不变,加入M至刚好饱和,正确; 故选:B。 【典例25】t3℃时,将相同质量的a和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温度不变,现象如图1所示,图2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烧杯中的溶质为a B.甲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若将温度降到t1℃,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D.t1℃时,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a的饱和溶液大 【答案】D 【详解】A、根据题意,将相同质量的a和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烧杯中,在t3℃时,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b,乙烧杯中有固体未溶解,所以乙烧杯中的固体应为溶解度较小的b,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甲烧杯中无固体析出,有可能恰好饱和,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将温度降低到t1℃,此时物质a的溶解度小于物质b,甲乙烧杯均会析出固体,且甲烧杯析出的固体a比乙烧杯更多,两个烧杯溶质质量甲小于乙,溶剂甲等于乙,则溶液质量甲小于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t1℃时,物质a的溶解度小于物质b,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SS+100g×100%可知,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a的饱和溶液大,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典例26】神奇的“风暴瓶”能“预报天气,冷暖先知”。制作“风暴瓶”用到以下物质:樟脑、酒精、KNO3、NH4Cl、水等。 (1)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入水中,出现了明显的浑浊,说溶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填“强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 (2)如图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 ①KNO3、NH4C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②t3℃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55gNH4Cl,充分溶解。若要增大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③t3℃时将等质量的KNO3、NH4C1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 NH4Cl(填“>”“<”或“=”)。 【答案】(1)弱于 (2) 增大 升高温度 < 【详解】(1)樟脑在酒精中达到饱和,滴入到水中,出现浑浊,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 (2)①由图可知,KNO3、NH4C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t3℃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55gNH4Cl,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且剩5g固体未溶解,所以要增大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③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硝酸钾大于氯化铵,则所含水的质量:硝酸钾小于氯化铵;降温到t2℃,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仍得到饱和溶液,且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为硝酸钾溶液中水的质量少,所以硝酸钾溶液中所含硝酸钾的质量小,故填:<。 【典例2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将6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 (3)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现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过滤、③降温结晶、④加热浓缩。若a固体中含有少量b,则提纯a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答案】(1)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都为20g (2)1:3 (3)b>a>c (4)C 【详解】(1)P点(交点)的含义是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都为20g,故填: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都为20g; (2)t2℃时,a的溶解度为50g,所以100g水最多溶解50ga物质,故将6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50g:(100g+50g)=1:3,故填:1:3; (3)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b溶解度都变小,析出晶体,变为t1℃时的饱和溶液,此时溶解度a<b,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b,a、b均析出晶体,b析出晶体质量小于a,c的溶解度增大,由t2℃时的饱和溶液变为t1℃时的不饱和溶液,c不析出晶体,则溶液质量分数a>c,所以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填:b>a>c; (4)若a中含有少量b,提纯a,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可以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方法,所以操作步骤为先溶解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①④)、再降温结晶(③),最后过滤(②),为①④③②,故选:C。 【典例28】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图一、图二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或“<”)。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烧杯溶解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下列有关甲、乙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质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C.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大于乙 D.t2℃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80g甲溶液 【答案】(1)= (2)乙 (3)大于 (4)CD 【详解】(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因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由图二可知B烧杯内物质的溶解度小于A烧杯内物质的溶解度,由图一可知在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所以则B烧杯内的溶质是乙;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4)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曲线比乙陡,所以甲、乙两物质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说法正确;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得出t2℃时溶解度甲>乙,则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物质含有溶质多,含有溶剂少,溶质甲的质量大于乙,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大于甲,故说法正确; C、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大于乙,没有说明等质量,不能判断析出晶体多少,故说法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所以t2℃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70g甲溶液,故说法错误; 故选CD。 【典例2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 。 (2)t3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或“不确定”),溶液的质量 。 (3)A物质中混有少量B,提纯A方法 。 (4)如果分别把A、B、C放入100g水中配成t3℃时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 【答案】(1)t2℃,A、B溶解度相等 (2) 饱和 90g (3)降温结晶 (4)A 【详解】(1)P点时A和B交于一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填:t2℃,A、B溶解度相等 (2)t3℃时A的溶解度是80g,说明该温度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80gA,则该温度下50gA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40g,则形成了饱和溶液,溶液质量=50g+40g=90g (3)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故A物质中混有少量B,提纯A方法是降温结晶; (4)如图所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最大,故分别把A、B、C放入100g水中配成t3℃时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是A。 【典例30】图1为甲、乙、丙三种固体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 (1)p点的含义 。 (2)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分析图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用降温结晶 B.等质量的甲溶液和乙溶液分别从t3℃降到t2℃,甲析出的晶体多 C.t℃时,若用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配成的甲溶液质量小于乙,则t>t2 D.甲溶液的状态从M点变为N点,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溶质质量也一定减小 (4)小明同学用固体甲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请你结合图1和图2,回答问题:烧杯②中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a的值是 。 【答案】(1)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升高温度 (3)BD (4) 不饱和 45 【详解】(1)P点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相交于一点,含义是: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3)A、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A说法正确; B、由于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所以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多少,故B说法不正确; C、当温度<t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时,若用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配成的甲溶液质量小于乙,则t>t2,故C说法正确; D、甲溶液的状态从M点(饱和溶液)变为N点(不饱和溶液),且温度不变,则可以是增加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大,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也可以是恒温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D; (4)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2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2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溶液②蒸发10g水,析出2g固体甲固体甲得到③,则烧杯③中为饱和溶液,10g水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为2g<3.2g,则烧杯②中为不饱和溶液; 结合前面的步骤可知,烧杯③中水的质量为ag-10g-10g,溶质的质量为10g-2g,烧杯③中为t3℃下的饱和溶液,则有ag−10g−10g10g−2g=100g32g,解得a=45。 【典例31】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1)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0°C时,将NaCl和KNO3各取3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的物质是 。将该不饱和溶液升温至50°C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欲得到较纯的KNO3宜采取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答案】(1)增大 (2) NaCl/氯化钠 7:20 (3)降温结晶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KNO3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溶解度大于35.0g,取35.0g固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氯化钠形成不饱和溶液,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故填:氯化钠(或NaCl);升温过程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仍是20℃时溶液的组成,升温至50℃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35g:100g=7:20,故填:7:20; (3)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欲得到较纯的 KNO3 宜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典例32】小宁和小雨在家里配制蔗糖溶液,用于自制冰棍。结合蔗糖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 g。 (2)20℃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二人决定配制80g蔗糖饱和溶液,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取整数)。 (3)配制过程中,能够加快蔗糖溶解的方法有 (答出一点即可)。 (4)取少量配好的饱和溶液品尝后,小宁认为溶液过甜,小雨仍坚持做最甜的冰棍。于是,二人倒出70g溶液,按如图方案(部分流程省略)分别制作冰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b和d杯内,溶液的甜度:b=d B.b和e杯内,溶液的甜度:b>e C.冷却至10℃时,模具c内没有晶体析出 D.冷却至10℃时,模具f、g内均有晶体析出 【答案】(1)204 (2)54 (3)加热或搅拌等(合理即可) (4)AB 【详解】(1)由表可知,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 (2)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80g×204g204g+100g×100%≈54g; (3)配制过程中,能够加快蔗糖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或搅拌(增大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等; (4)A、溶液具有均一性,b和d中蔗糖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和d杯内,溶液的甜度:b=d,符合题意; B、向d中加入35g水,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和e杯内,溶液的甜度:b>e,符合题意; C、模具c内为蔗糖的饱和溶液,冷却至10℃时,蔗糖的溶解度减小,故模具c内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D、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该温度下,35g蔗糖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5g×204g204g+100g×100%≈23g,溶剂质量为:35g-23g=12g,故e中溶质质量为:23g,溶剂质量为:12g+35g=47g,1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91g,设该温度下47g水可溶解蔗糖的质量为x,则191g100g=x47g,x=89.77g大于23g,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冷却至10℃时,模具f、g内均无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知识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实验: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浓度关系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3)含义:表示每100 g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如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其含义是每100g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6.5 g。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通常以百分数形式表示,计算公式中的“×100%”不能省略。计算公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②计算公式中的溶质质量是指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部分或结晶析出的部分; 溶液质量是指该溶液中溶剂质量与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之和。 3.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4.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组成的关系
 (1)实验∶配制两种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钠溶液
 知识点10: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基本计算:直接套用公式或变形公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4)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3.有关溶液增浓的计算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氯化钠、蒸馏水。 【实验步骤】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氧化钠溶液的注意事项 (1)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一般在烧杯中进行。 (2)称量氯化钠时,药匙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量筒内液面接近刻度线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线。 (4)贴标签时,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氢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溶液的误差分析 (1)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情况 ①称量时所用的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大); ②量取待稀释溶液时仰视量筒刻度(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大); ③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水的实际质量偏小); ④量筒内的水未全部倒入烧杯中(水的实际质量偏小); ⑤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右(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大)等。 (2)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情况∶ ①称量时所用的砝码有残缺(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小); ②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小); ③量取待稀释溶液时俯视量筒刻度(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小); ④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水的实际质量偏大); ⑤量筒内的待稀释溶液未全部倒入烧杯中(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小); ⑥固体溶质不纯(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小); ⑦固体溶质在操作过程中有撒落(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小); ⑧烧杯中原来有水(水的实际质量偏大); ⑨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溶质的实际质量偏小)等。 (3)对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的情况 ①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不慎洒出瓶外; ②不饱和溶液的温度稍微改变(无溶质析出)等。 【典例33】要使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钾溶液50g变成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钾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入50g的30%氯化钾溶液 B.蒸发20g水 C.加入5g氯化钾 D.将溶液取出25g 【答案】A 【详解】A、加入50g的30%氯化钾溶液,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50g×10%+50g×30%50g+50g×100%=20%,故选项正确; B、蒸发20g水,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50g×10%50g−20g×100%≈16.7% ,故选项错误; C、加入5g氯化钾,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50g×10%+5g50g+5g×100%≈18.2% ,故选项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将溶液取出25g,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仍为10%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典例34】把20%的硝酸钾溶液50g加水稀释到200g,则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5% B.20% C.12% D.6% 【答案】A 【详解】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稀释后200g溶液中溶质质量:50g×20%=10g,则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g200g×100%=5%; 故选:A。 【典例35】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会使配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5%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答案】D 【详解】A、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应减少氯化钠的质量,不能移动游码,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会使配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5%,错误;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溶剂质量偏大,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D、需水的质量为50g-50g×5%=47.5g,水的体积为47.5g÷1g/mL=47.5mL,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需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正确。 故选D。 【典例36】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操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C.配制过程中,假设其他步骤都正确,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D.取1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需加水18g 【答案】D 【详解】A、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选项正确; 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选项正确; C、若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读数比实际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体积偏大,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正确; D、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1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质量为10g×3%÷1%=30g,故需加水30g-10g=20g,选项错误。 故选D。 【典例37】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为使它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再加入10克硝酸钾 B.蒸发水分浓缩为50克的溶液 C.蒸发掉水分的一半 D.加入100克25%硝酸钾溶液 【答案】B 【详解】A、再加入10克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100g×10%+10g100g+10g×100%≈18.18%,不符合题意; B、蒸发水分浓缩为50克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g×10%50g×100%=20%,符合题意; C、蒸发掉水分的一半,溶质质量分数=100g×10%100g−100g×1−10%×50%×100%≈18.18%,不符合题意; D、加入100克25%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g×10%+100g×25%100g+100g×100%=17.5%,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典例38】如图,向40℃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实验中不考虑水分蒸发),根据熟石灰的溶解度表,下列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41% C.烧杯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60℃时,将2g熟石灰溶于98g水中可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 【答案】C 【详解】A、由熟石灰的溶解度表可知,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项错误; B、4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41g,因此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41g100g+0.141g×100%<0.141%,B项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且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烧杯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过程中,有熟石灰析出,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项正确; D、由题表可知,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0.116g熟石灰,故将2g熟石灰溶于98g水中配制成的溶液为60℃时的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16g100g+0.116g×100%≈0.116%,D项错误。 故选C。 【典例39】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B.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19.5g C.烧杯③中的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D.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g10g+100g×100%≈9.1%,选项错误; B、由图中烧杯②中有5.5g固体剩余,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固体质量为:10g+15g-5.5g=19.5g,故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19.5g,选项正确; C、烧杯③中没有固体剩余,此时溶液可能为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选项错误; D、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加热至30℃后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错误。 故选B。 【典例40】如图是NaCl、Na2CO3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比较大的是NaCl B.40℃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C.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以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D.3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大的是Na2CO3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则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比较大的是NaCl,但由于不确定两种溶液的质量关系,则不能比较溶质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g,则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50g100g+50g×100%≈33.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若碳酸钠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碳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30℃降低到20℃,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减小,则均为饱和溶液,由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由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则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大的为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典例41】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下图是他配制溶液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2)操作①中仪器的名称是 ;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g。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 (4)图中的错误操作是 (填序号)。 (5)用上述已配好的溶液来配制100g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g。 (6)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 。 【答案】(1)④①③⑤② (2) 天平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 6 100mL (4)① (5)50 (6)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详解】(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⑤②; (2)操作①中仪器的名称是:托盘天平;操作②是溶解操作,其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100g×6%=6g;需要量取的水的质量是:100g-6g=94g,94g÷1g/mL=94mL;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94mL所需要的水应选择100mL的量筒; (4)托盘天平使用时,应注意: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图①中,药品氯化钠在右盘,砝码在左盘,因此操作错误;故填:①; (5)所需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3%=x×6% ,x=50g; (6)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典例42】实验室里,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KMn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时,需称取KMnO4 g。 (2)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填写仪器名称)。 (3)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 (填写步骤名称):⑤装瓶贴签。 (4)该同学用100mL量筒量取实验所用的蒸馏水,读数视线如图所示,量筒中水的实际体积为 mL:若其他操作均正确,该同学所配KMn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10%。(水的密度为1g/cm3) (5)若将2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KMnO4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1g,原因可能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6)配制上述实验中所用的KMnO4溶液,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A.KMnO4固体本身不纯 B.称量固体时左码右物 C.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 D.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答案】(1)10 (2)长颈漏斗 (3)溶解 (4) 91 < (5)2KMnO4ΔK2MnO4+MnO2+O2↑ (6)C 【详解】(1)配制该溶液时,需称取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00g×10%=10g ; (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不需要的是长颈漏斗; (3)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签; (4)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则量筒内液体为91 mL;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读数视线如图所示,读数偏小,则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则所配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5)若将2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KMnO4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1g,原因可能是高锰酸钾受热,部分分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K2MnO4+MnO2+O2↑; (6)A、高锰酸钾固体不纯,溶质质量偏小,最终质量分数偏小; B、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反了,称得的溶质质量偏小,最终质量分数偏小; C、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使得溶剂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最终质量分数偏大; D、装瓶时,溶液已配制好,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 故选C。 【典例4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t3℃时,甲的溶解度为 。 (2)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A、B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烧杯A中溶解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烧杯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或“小于)烧杯B中的上层清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3)现有t2℃时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均为30g B.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分别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大于析出乙的质量 D.保持温度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1)50g (2) 乙 大于 (3)B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 (2)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A、B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乙溶解的更多,A烧杯中完全溶解,B烧杯中有固体未溶解,故烧杯A中溶解的溶质是乙; 烧杯A、B中溶剂质量相等,A中溶质质量大于B中溶质质量,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烧杯B中的上层清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3)A、未指明饱和溶液质量,故无法计算溶质质量,错误; B、由图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3℃,溶质、溶液质量均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 C、未指明饱和溶液质量,故无法比较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错误; D、未指明饱和溶液质量,故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错误。 故选B。 【典例44】溶液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注射用的某生理盐水标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氯化钠的构成微粒是 (填粒子符号)。 ② 实验室模拟配制如标签规格的生理盐水,需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2g/mL)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 配制过程涉及以下步骤:a.量取     b.计算    c.混匀    d.装瓶贴标签 配制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填字母)。 A.a b c d         B.b c a d         C.b a c d       D.a c b d    ④ 将该生理盐水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NH4Cl、NaCl、NaHC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P点的意义是 。 ② 60℃时,50g水中加入28gNH4Cl固体,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用搅拌的方法能增大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 B.60℃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NH4Cl>NaCl>NaHCO3 C.恒温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t℃,析出晶体质量:NH4Cl>NaCl 【答案】(1) Na+ 和Cl- 18.8 C 0.9% (2) t℃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 饱和 CD 【详解】(1)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符号分别为:Na+ 和Cl-; ②设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20%x=500ml×1.0g.mL−1×0.9%x=22.5g 需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2.5g1.2g/mL≈18.8mL; ③用浓溶液配置稀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选C;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 将该生理盐水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为0.9%; (2)①由图可知P点的意义是t℃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 ②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即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5.2gNH4Cl固体,50g水中最多溶解NH4Cl27.6g,所以60℃时,50g水中加入28gNH4Cl固体,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③A.用搅拌的方法能加快NaCl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度,选项错误; B.溶液质量越大,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越大,没有限定溶液质量相等,无法比较,选项错误; C.恒温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D.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于氯化钠,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t℃,析出晶体质量:NH4Cl>NaCl,选项正确; 故选CD。 【典例45】验室现有下列仪器,用来制取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并进行有关计算。 (1)写出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 。若用装置C收集气体,则该气体为 。 (2)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除选取上图部分装置外,还需补充大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玻璃片和 (填一种仪器)。连接仪器,加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5)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方法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6)小佳同学向盛有锌粒的容器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氢气。请计算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 锥形瓶 氢气/H2 (2)2H2O2MnO22H2O+O2↑ (3)CaCO3+2HCl=CaCl2+H2O+CO2↑ (4) 酒精灯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5)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6)解:设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Zn+H2SO498x=ZnSO4+H2↑20.4g 982=x0.4g 解得x=19.6g则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g100g×100%=19.6% 答: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详解】(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锥形瓶;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C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则该气体为氢气; (2)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用B或D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或难溶于水,该气体是氧气;装置A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3)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除选取如图部分装置外,还需补充大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玻璃片和酒精灯; 连接仪器,加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更换仪器造成的药品浪费; (5)若用装置D排水法收集氧气,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 (6)见答案。 【典例46】化学兴趣小组向一包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如图所示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的质量(x)比例式 。 (3)用36.5%的浓盐酸配制上述稀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 。 (4)向溶液A中加入58.4g水后,所得不饱和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5)把上述所得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标签上标注的内容如图: 。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 (2)10673=x50g×7.3% (3)10g (4)10% (5) 【详解】(1)向一包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2)解:设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106x+2HCl7350g×7.3%=2NaCl+H2O+CO2↑ 10673=x50g×7.3%,故填:10673=x50g×7.3%; (3)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用36.5%的浓盐酸配制50g 7.3%的稀盐酸,设需要浓酸盐的质量为x,x×36.5%=50g×7.3%,x=10g,故填:10g; (4)解: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7350g×7.3%=2NaCl117y+H2O+CO2↑44z 11773=y50g×7.3%y=5.85g4473=z50g×7.3%z=2.2g 则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22.3g-5.3g=17g,故向溶液A中加入58.4g水后,所得不饱和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g+5.85g22.3g+100g+50g+58.4g−2.2g×100%=10%,故填:10%; (5)标签应标注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该溶液为10%的氯化钠溶液,故填:。 【典例47】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大理石样品25g,逐渐缓慢向其中加入150g待测稀盐酸(杂质难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 g。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100 (2)根据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25g-5g=20g; 设: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10020g+2HCl73100g×x=CaCl2+H2O+CO2↑ 10073=20g100g×x x=14.6%。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6%。 【详解】(1)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100g; (2)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图可知,100g稀盐酸与(25g-5g=20g)恰好完全反应。见答案。 【典例48】小艾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前后药品的质量记录如下: 请分析并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1.6 (2)解:设参与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68xMnO22H2O+O2↑321.6g 6832=x1.6g x=3.4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g68g×100%=5%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 【详解】(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气体,剩余物总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68g+0.5g-66.9g=1.6g。 (2)见答案。 实验操作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实验示意图实验现象蔗糖(或氯化钠)“消失”,得到无色透明液体混合物实验结论蔗糖(或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微观解释蔗糖溶于水时,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蔗糖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时,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会向水里扩散,最终氯离子和钠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分类溶质溶剂有水的溶液其他物质水无水的溶液固液混合固体液体气液混合气体液体液液混合量少的液体量多的液体实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 mL汽油; 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 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实验图示 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水 高锰酸钾+汽油实验现象碘几乎不溶于水碘溶于汽油,溶液呈棕色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实验步骤在盛有2 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振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注意;滴管不要接触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 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实验图示实验现象振荡前现象乙醇和水分层振荡后现象均匀混合,不分层静置后现象溶液不分层实验结论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实验方案先向烧杯中加入100 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其温度。再向烧杯中加入10 g 固态 NaCl,并用玻璃棒搅拌至NaCl全部溶解,测出 NaCl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用同样的方法测出 NH4NO3、NaOH 固体溶解前后蒸馏水和溶液的温度实验图示实验记录固体溶解,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为20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为20 ℃固体溶解,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为20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为15℃固体溶解,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为20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为30℃实验结论NaCl溶解后溶液温度几乎不变,NH4NO3溶解后溶液温度降低,NaOH 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试管内加入物质现象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溶液乳浊液悬浊液被分散物质的溶解性溶不溶不溶分散前被分散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液态固态分散后被分散物质的形式分子或离子小液滴固体小颗粒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实例食盐水、碘酒
油水混合物泥浆相同点都是混合物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钙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B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加入过量稀盐酸,然后过滤、洗涤、干燥C鉴别O2和CO2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D区别氢氧化钠、硝酸铵固体分别取样,加适量水,测量溶解前后温度的变化操作现象固体全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固体全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结论室温下 20 mL 水能完全溶解5 g 氯化钠室温下 20 mL水不能 完全溶解10 g氯化钠增加水的量,可将未溶解的氯化钠溶解操作现象固体全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固体全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固体全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有固体从 溶 液中析出结论室温下20 mL水能完全溶解 5g 硝酸钾室温下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硝酸钾温度升高,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强温度降低,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含义不同溶液是否饱和表示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的含量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浓稀表示溶质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相对多少
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
关系(1)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相同温度下,同种溶剂中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结晶方法原理应用举例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降温结晶法)
将溶液制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析出晶体
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蒸发溶剂法 (蒸发结晶法)将溶液加热蒸发,使其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剂,溶质会以晶体形式析出海水晒盐四要素解释条件一定温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标准100g 溶剂固体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设定等量的溶剂。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而不是溶液质量
状态饱和只有在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质溶解达到最大量)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才是一个确定的值,这个值能够代表该物质在确定温度下,溶解能力的强弱
单位g溶解度的实质是溶解溶质的最大质量,质量的常用单位为“g”溶解度/g>101~100.01~1<0.01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温度/℃10203040506070溶解度/gNaCl35.836.036.336.637.037.337.8KNO320.931.645.863.985.5110138条件∶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标准∶1体积水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体积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836.036.336.637.037.3KNO320.931.645.863.985.5110.0温度/℃10204060溶解度/g191204238287实验操作溶液颜色比较由浅到深的顺序∶A、B、C实验结论同种有色溶液的颜色越深,溶液越浓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每100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温度要求与温度有关一般与温度无关溶液是否饱和饱和不一定饱和单位g1(省略)联系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溶质质量/g溶剂(水)质量/g现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90氯化钠全部溶解10%208020%实验结论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的相对大小有关。 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对越大,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方法加溶剂与稀溶液混合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
公式设浓溶液的质量为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质量为B的稀溶液,则A×a% =B×b%(其中B=A+m水)设原溶液质量为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溶液质量为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a%+B×b%=(A+B)×c%方法加溶质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与浓溶液混合依据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的溶质质量蒸发溶剂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同2 中“与稀溶液混合”公式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人质量为B的溶质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的溶液,则A×a%+B=(A+B)×b%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质量为B的溶剂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a% =(A-B)×b%步骤操作示意图计算配制 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3g,水47g--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量取用5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倒人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步骤操作示意图计算配制 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6%的氯化钠溶液 25 g(体积24 mL); 水25g--量取用5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0.1850.1650.1410.1160.094反应前充分反应后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二氧化锰质量剩余物总质量68 g0.5 g66.9g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