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热点05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热点05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解析)01
    热点05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解析)02
    热点05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热点05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热点05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抓住重点词语,抓住重要意象,抓住诗题,抓住细节描写,抓住注释,结合诗后题目,结合诗词常识,联系所学旧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读懂,否则我们很难准确作答,但往往很多诗歌的语言较为生涩,那么诗歌鉴赏怎样才能读懂诗歌呢?
    1.抓住重点词语
    《虞美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的“愁”字就是一个关键字,李煜所有的国恨家仇都凝聚在这绵绵不尽的长江水里。
    2.抓住重要意象
    诗歌通常借助一些意象来渲染气氛、表现形象、传达感情,因此,抓住诗歌的重要意象是准确读懂诗歌的又一把“钥匙”。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是列锦的手法,这里的所用的九个意象很好地诠释了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羁旅之情。
    3.抓住诗题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可窥探到诗歌的许多有效信息,如写作的背景或原因、诗歌的主要话题、主体思想等。
    《春夜喜雨》杜甫,显然写的就是春雨润物的欣喜之情,一个“喜”字就把是人的情感标出来了。还有表示诗歌题材的诗歌,比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越中览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就明显地表现出是咏史怀古类和送别诗。
    4.抓住细节描写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可看成是浓缩了的散文,其中的细节描写对形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关系重大,我们在读诗时切不可放过。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个细节描写就把周瑜这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形象刻画出来了,与下句词人苏轼写自己做下很精确的铺垫,写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未成,抒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5.抓住注释
    命题人在诗歌后面给出的相关注释绝非可有可无的,必须充分注意,道理很简单,如果注释与我们读诗或解题毫无关系的话,命题人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诗歌为了很好地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有注释加以辅助理解,比如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如果没有这三个注释,你很难理解出苏轼对自己的胞弟苏辙所怀有的心情,既希望他建功立业(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也有对他此次远行的路途遥远和生命的担忧(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6、.结合作者生平
    阅读理解中,常强调“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我们真正读懂诗歌是很重要的,考试中有时甚至还会碰到直接考查作者生平的题目。
    7.结合诗后题目
    诗后的题目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理解诗歌的凭借之一。
    9.结合诗词常识
    格律诗的“起承转合”、律诗的中间两联对仗、词的“过片”或转折或承接……,这些诗词常识也可帮助我们读懂古诗。
    比如考查《桃夭》(《诗经》),第(1)小题:“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第(2)小题:“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命题人在诗题后所加的括号说明真是用心良苦,我们若注意到这点,那么就可知道这两道题分别考查《诗经》的主要结构形式和主要表现手法,应该说这两点是我们应知应会的常识。
    10.联系所学旧知
    在读诗过程中遇到“拦路虎”的时候,我们一不要紧张,二不要轻易“跨过”,我们不妨搜索一下自己的知识积淀,联系所学旧知,或许就可化险为夷、化难为易了。
    近几年,高考诗歌阅读试题一般是两道试题,一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选择题一般就诗歌本身的赏析来考查的,简答题一般就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价值观或者是比较阅读的角度考查;分值的设置上一般是选择题3分,简答题6分,总分9分。位于试卷的15、16小题。
    一、【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宋]吴潜
    家山好,好处是三冬。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醉滴小槽红①。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②稳似王公。一笑等鸡虫。
    【注】①小槽红,一种红曲糯米酿制的酒。②语出《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吴市门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梨栗甘鲜”、“鲂鳊肥美”紧扣“好”字来写家乡物产之丰饶,勾画了一幅风俗画面。
    B.词人认为做个农人乘坐轻便板车在田间劳作或者做个看守市门的小吏也和贵族一般惬意。
    C.上片“醉滴”和下片“一笑”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作性,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
    D.这首词语句浅白有味,雅俗相宜,善用对偶,自然生动,将故乡田园生活描写得很温馨。
    16.本词蕴含的情感很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上一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党怀英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①人间乞巧楼?
    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做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注】①底用:何须,哪用得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云步”“小凤钩”写出了织女的步履轻盈,纤足娇小,表现出织女之美。
    B.“踏清秋”三字将牛郎织女相会之缠绵带过,既点明时令又渲染出环境的沉寂。
    C.词中“两悠悠”与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银汉迢迢”均含距离遥远之意。
    D.词人不说人窥月,而是月窥窗,突出了神话背景下天上神性和人间平凡的对比。
    16.本词写七夕,一改传统之观念,别有新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张将军
    杨巨源
    关西诸将揖容光,独立营门剑有霜。
    知爱鲁连①归海上,肯令王翦②在频阳。
    天晴红帜当山满,日暮清笳入塞长。
    年少功高人共④羡,汉家坛树③月苍苍。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侠士,助平原君功成后浪迹海上,不肯出仕。②王翦,战国时秦国大将。秦灭楚时,因秦王不用其话,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③汉家坛树,《纪事》作“汉坛烟树”,“汉坛”指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地方。④共,一作“最”。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张将军在关西地区居功自傲及其在军中所展现的威武姿态的画面。
    B.颈联虽然不着战斗的痕迹,但是依然可以让读者想象出边塞战斗场面的激烈。
    C.诗歌选用了霜剑、红帜、清笳、长塞等意象,体现出了苍劲雄壮的风格特色。
    D.诗歌借用鲁连、王翦和汉坛拜将的典故,丰富了诗歌意蕴,提升了诗歌境界。
    16.前人谈到这首寄赠诗的创作背景时提出,“岂将军有归隐之志?”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6.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五、【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李频①
    五月倾朝谒紫宸②,一朝无分在清尘。
    含香③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④邻。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注】①李频∶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②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③含香∶指侍奉君王。④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
    B.三、四句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
    C.第七句陈述自己知道如何做才能报答相公的恩情,以此表达诗人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
    D.虽然诗人同为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截然不同的。
    16.本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2022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七、【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C
    八、【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李频①
    五月倾朝谒紫宸②,一朝无分在清尘。
    含香③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④邻。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注】①李频∶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②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③含香∶指侍奉君王。④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
    B.三、四句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
    C.第七句陈述自己知道如何做才能报答相公的恩情,以此表达诗人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
    D.虽然诗人同为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截然不同的。
    16.本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九、(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9. 这两首诗中都写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
    20.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十、【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又呈吴郎①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吴姓的亲戚(即诗中的吴郎)住。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说自己以前一直听任西邻妇人来打枣,因为她是个没有子女供养的缺衣少食的穷人。
    B. 颔联诗人认为妇人来打枣多少会怀着一些恐惧的心理,所以主人更要表示亲善之意让她安心。
    C. 颈联说插篱笆的举动会让本就有戒心的妇人觉得主人真是要阻止她打枣,劝告意味十分委婉。
    D. 本诗由生活琐事触发思考,提醒亲戚要怀恻隐之心,与邻妇和睦相处,风格轻灵,耐人寻味。
    16. 尾联似乎和嘱咐吴郎没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热点05 诗歌鉴赏
    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读懂,否则我们很难准确作答,但往往很多诗歌的语言较为生涩,那么诗歌鉴赏怎样才能读懂诗歌呢?
    1.抓住重点词语
    《虞美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的“愁”字就是一个关键字,李煜所有的国恨家仇都凝聚在这绵绵不尽的长江水里。
    2.抓住重要意象
    诗歌通常借助一些意象来渲染气氛、表现形象、传达感情,因此,抓住诗歌的重要意象是准确读懂诗歌的又一把“钥匙”。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是列锦的手法,这里的所用的九个意象很好地诠释了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羁旅之情。
    3.抓住诗题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可窥探到诗歌的许多有效信息,如写作的背景或原因、诗歌的主要话题、主体思想等。
    《春夜喜雨》杜甫,显然写的就是春雨润物的欣喜之情,一个“喜”字就把是人的情感标出来了。还有表示诗歌题材的诗歌,比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越中览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就明显地表现出是咏史怀古类和送别诗。
    4.抓住细节描写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可看成是浓缩了的散文,其中的细节描写对形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关系重大,我们在读诗时切不可放过。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个细节描写就把周瑜这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形象刻画出来了,与下句词人苏轼写自己做下很精确的铺垫,写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未成,抒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5.抓住注释
    命题人在诗歌后面给出的相关注释绝非可有可无的,必须充分注意,道理很简单,如果注释与我们读诗或解题毫无关系的话,命题人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诗歌为了很好地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有注释加以辅助理解,比如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如果没有这三个注释,你很难理解出苏轼对自己的胞弟苏辙所怀有的心情,既希望他建功立业(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也有对他此次远行的路途遥远和生命的担忧(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6、.结合作者生平
    阅读理解中,常强调“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我们真正读懂诗歌是很重要的,考试中有时甚至还会碰到直接考查作者生平的题目。
    7.结合诗后题目
    诗后的题目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理解诗歌的凭借之一。
    9.结合诗词常识
    格律诗的“起承转合”、律诗的中间两联对仗、词的“过片”或转折或承接……,这些诗词常识也可帮助我们读懂古诗。
    比如考查《桃夭》(《诗经》),第(1)小题:“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第(2)小题:“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命题人在诗题后所加的括号说明真是用心良苦,我们若注意到这点,那么就可知道这两道题分别考查《诗经》的主要结构形式和主要表现手法,应该说这两点是我们应知应会的常识。
    10.联系所学旧知
    在读诗过程中遇到“拦路虎”的时候,我们一不要紧张,二不要轻易“跨过”,我们不妨搜索一下自己的知识积淀,联系所学旧知,或许就可化险为夷、化难为易了。
    近几年,高考诗歌阅读试题一般是两道试题,一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选择题一般就诗歌本身的赏析来考查的,简答题一般就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价值观或者是比较阅读的角度考查;分值的设置上一般是选择题3分,简答题6分,总分9分。位于试卷的15、16小题。
    一、【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宋]吴潜
    家山好,好处是三冬。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醉滴小槽红①。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②稳似王公。一笑等鸡虫。
    【注】①小槽红,一种红曲糯米酿制的酒。②语出《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吴市门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梨栗甘鲜”、“鲂鳊肥美”紧扣“好”字来写家乡物产之丰饶,勾画了一幅风俗画面。
    B.词人认为做个农人乘坐轻便板车在田间劳作或者做个看守市门的小吏也和贵族一般惬意。
    C.上片“醉滴”和下片“一笑”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作性,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
    D.这首词语句浅白有味,雅俗相宜,善用对偶,自然生动,将故乡田园生活描写得很温馨。
    16.本词蕴含的情感很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甘鲜”“肥美”表现对家乡物产丰饶的喜爱;②“输”“献”表达对乡民辛勤劳作的赞美;③“醉”显示对纯朴乡情和民风的恋念;④“识破”显示内心对得失不计较的豁达;⑤“安如”“稳似”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⑥“一笑”体现对权贵的蔑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错误,体现的是诗人安享田园生活,蔑视权贵的情感。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家乡出产梨子、栗子等甘鲜的食品,又有渔翁送来各类肥美的鱼。“甘鲜”“肥美”代指家乡物产,表现作者对家乡物产丰饶的喜爱;“输”“献”表明家乡百姓的劳动换来了这些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乡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醉滴小槽红”,酒喝醉了,洒在杯外。表面是醉于酒,“醉”实则显示的是对纯朴乡情和民风的恋念;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看破名利,不再计较穷通得失,“识破”显示内心对得失不计较的豁达;
    “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稳似王公”,我的下泽车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安稳,隐居乡间无名无利身心安然似王公贵胄。“安如”“稳似”,表明此时作者身心放松,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一笑等鸡虫”,“一笑”,表明作者不再为名利牵绊,而安于乡间生活的自在、闲适,体现了对权贵的蔑视。
    二、【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上一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党怀英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①人间乞巧楼?
    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做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注】①底用:何须,哪用得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云步”“小凤钩”写出了织女的步履轻盈,纤足娇小,表现出织女之美。
    B.“踏清秋”三字将牛郎织女相会之缠绵带过,既点明时令又渲染出环境的沉寂。
    C.词中“两悠悠”与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银汉迢迢”均含距离遥远之意。
    D.词人不说人窥月,而是月窥窗,突出了神话背景下天上神性和人间平凡的对比。
    16.本词写七夕,一改传统之观念,别有新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15.D
    16.①本词写人们在七夕时不必乞巧,也不必可怜牛女双星的“稀相见”,不落窠白;②词人强调应摒除杂念,把握当下,抒发出了超凡脱俗的旷达自适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的能力。
    D.“突出了神话背景下天上神性和人间平凡的对比”错误,写月窥窗,是词人移情于月,最后两句写词人拉开窗帘尽情赏月,享受新秋凉爽睡美之乐,体现出一种旷达自适之乐。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评价诗歌主旨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人间乞巧楼”,诗人用“只缘”“底用 ”对世俗之见给予了否定 。他认为:织女与牛郎一年一度才得相见,根源是她的“巧极”。即因为心灵手巧织出了锦锻才嫁给了牛郎 ,结婚后“废织”才造成分居的痛苦局面 。因此 ,人间的妇女们何必向织女去乞“巧”呢?更没必要劳民伤财地建楼搭棚乞求了。
    “天外事 ,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抒写了词人的感慨,是继“只缘”“底用”之后的进一步表述。“悠悠”作“遥远”解 。“两悠悠”承上片末句的“人间”连下片的首句中的“天外”词人明确地指出人间天上悠悠远隔,织女之巧 ,人间不必乞取 ;对天外的织女牛郎双星的“稀相见”,更没必要同情和为他们忧愁。
    接下来作者直抒胸怀:天上双星长相思、难相聚,虽凄凉寂寞但天外人间两悠悠,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又怎么管得了呢?我且拉开窗帘尽情赏月,享受新秋凉爽睡美之乐吧。可见作者认为我们不应为杂念烦恼,而要把握并享受当下的美好,体现出旷达自适之情。
    三、【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张将军
    杨巨源
    关西诸将揖容光,独立营门剑有霜。
    知爱鲁连①归海上,肯令王翦②在频阳。
    天晴红帜当山满,日暮清笳入塞长。
    年少功高人共④羡,汉家坛树③月苍苍。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侠士,助平原君功成后浪迹海上,不肯出仕。②王翦,战国时秦国大将。秦灭楚时,因秦王不用其话,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③汉家坛树,《纪事》作“汉坛烟树”,“汉坛”指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地方。④共,一作“最”。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张将军在关西地区居功自傲及其在军中所展现的威武姿态的画面。
    B.颈联虽然不着战斗的痕迹,但是依然可以让读者想象出边塞战斗场面的激烈。
    C.诗歌选用了霜剑、红帜、清笳、长塞等意象,体现出了苍劲雄壮的风格特色。
    D.诗歌借用鲁连、王翦和汉坛拜将的典故,丰富了诗歌意蕴,提升了诗歌境界。
    16.前人谈到这首寄赠诗的创作背景时提出,“岂将军有归隐之志?”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5.A 16.我认为该诗是在张将军有归隐之意的背景下创作的。①颔联借用鲁仲连和王翦不受重用而归隐的典故,委婉劝告张将军不要有归隐的想法,因为他正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②尾联用典,交待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为陈迹,劝诫张将军要珍惜机遇,把握当下,实现更大的理想和抱负。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居功自傲”错,首联描绘张将军在关西的声望仪容,上一句写关西诸将对他尊敬有加,下一句用一个特写镜头写张将军的英武之气,没有“居功自傲”的意思。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表明观点,再阐述理由。
    颔联“知爱鲁连归海上,肯令王翦在频阳”,意思是“(朝廷)如果懂得珍惜鲁仲连这样的贤士,应当重用他,不会让他去浪迹江湖;又怎么能让王翦这样的能将屈居频阳呢?”,借古喻今,把张将军比作鲁仲连和王翦,反用典故,委婉劝告张将军不要有归隐的想法。
    尾联“年少功高人共羡,汉家坛树月苍苍”,意思是汉代霍去病、李广那些英雄,已经成为陈迹了,而张将军这样的少年英雄,则被时人共仰。意为今胜于昔。劝诫张将军要珍惜机遇,把握当下,实现更大的理想和抱负。
    这是给对方以赞扬的诗篇。根据正文,似张将军将隐遁,作诗以赠别褒奖。
    四、【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6.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15.B 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1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16.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五、【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李频①
    五月倾朝谒紫宸②,一朝无分在清尘。
    含香③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④邻。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注】①李频∶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②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③含香∶指侍奉君王。④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
    B.三、四句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
    C.第七句陈述自己知道如何做才能报答相公的恩情,以此表达诗人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
    D.虽然诗人同为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截然不同的。
    16.本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5.A
    16.①勇挑重担,为国分忧。面对建州的混乱局面,诗人主动请求外放,平乱治民。②依法治政,实行法治。诗人依法断案,体现法治思想。③劝农生产,发展农业。诗人鼓励百姓积极开展农业生产。④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爱民重民之心。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15.A.“失落伤感”错误,结合注释“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为民请命,勇挑重担,为国分忧,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在朝拜之列而失落伤感。 故答案为:A
    16.结合注释“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勇挑重担,为国分忧。面对建州的混乱局面,诗人主动请求外放,平乱治民。结合“折狱也曾为俗吏”,可知诗人决定依法治政,实行法治。诗人依法断案,体现法治思想。
    结合“劝农元本是耕人”可知诗人劝农生产,发展农业。诗人鼓励百姓积极开展农业生产。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以及注释“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爱民重民之心。
    六、(2022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5. A
    16. (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
    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
    七、【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C
    16.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态和态度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
    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
    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
    “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这是让儿孙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
    “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怀国家。
    八、【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李频①
    五月倾朝谒紫宸②,一朝无分在清尘。
    含香③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④邻。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注】①李频∶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②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③含香∶指侍奉君王。④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
    B.三、四句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
    C.第七句陈述自己知道如何做才能报答相公的恩情,以此表达诗人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
    D.虽然诗人同为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截然不同的。
    16.本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5.A
    16.①勇挑重担,为国分忧。面对建州的混乱局面,诗人主动请求外放,平乱治民。②依法治政,实行法治。诗人依法断案,体现法治思想。③劝农生产,发展农业。诗人鼓励百姓积极开展农业生产。④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爱民重民之心。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15.A.“失落伤感”错误,结合注释“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为民请命,勇挑重担,为国分忧,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在朝拜之列而失落伤感。 故答案为:A
    16.结合注释“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勇挑重担,为国分忧。面对建州的混乱局面,诗人主动请求外放,平乱治民。结合“折狱也曾为俗吏”,可知诗人决定依法治政,实行法治。诗人依法断案,体现法治思想。
    结合“劝农元本是耕人”可知诗人劝农生产,发展农业。诗人鼓励百姓积极开展农业生产。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以及注释“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可知诗人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爱民重民之心。
    九、(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9. 这两首诗中都写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
    20.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答案】19. ①. 勤政楼 ②. 千秋节
    20. 情感不同:
    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
    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写法不同:
    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
    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十、【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又呈吴郎①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吴姓的亲戚(即诗中的吴郎)住。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说自己以前一直听任西邻妇人来打枣,因为她是个没有子女供养的缺衣少食的穷人。
    B. 颔联诗人认为妇人来打枣多少会怀着一些恐惧的心理,所以主人更要表示亲善之意让她安心。
    C. 颈联说插篱笆的举动会让本就有戒心的妇人觉得主人真是要阻止她打枣,劝告意味十分委婉。
    D. 本诗由生活琐事触发思考,提醒亲戚要怀恻隐之心,与邻妇和睦相处,风格轻灵,耐人寻味。
    16. 尾联似乎和嘱咐吴郎没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D
    16. 尾联呈现了打枣事件深广的社会背景:征求不休,战乱不止。体现出杜甫的“良苦用心”:如果能明白是什么导致了邻妇的苦难,就会想得更深远,而不再计较几颗枣子,从而达到嘱咐的目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D.“提醒亲戚要怀恻隐之心,与邻妇和睦相处,风格轻灵,耐人寻味”理解错误,尾联道出了人民贫困的社会根源,也表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深情和心忧天下的胸怀。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尾联的含义是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征求”“戎马”交代出了妇人贫穷的原因,也是当时的社会现状,所以尾联呈现了打枣事件深广的社会背景:征求不休,战乱不止。尾联交代了妇人贫穷的原因,是因为征求不断、战乱不止,是因为国家的原因导致的,这样就会引导吴郎想得更远,就会不再计较几颗枣子,而更富有同情心,从而达到作者嘱托的目的,体现作者的良苦用心。
    相关试卷

    热点07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热点07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抓住重点词语,抓住重要意象,抓住诗题,抓住细节描写,抓住注释,结合诗后题目,结合诗词常识,联系所学旧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06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热点06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僻难写字掌握不准造成错误,形近字记混造成错误,句子或词语顺序颠倒造成错误,音同形异字记错造成错误,虚词用错或漏掉造成错误,记忆错位造成错误,通假字记错造成错误,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0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热点0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开头句段的作用,中间句段作用,结尾句段作用,插入段的作用,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