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3(知识总结)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3(知识总结)01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3(知识总结)02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3(知识总结)03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3(知识总结)

    展开
    这是一份【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3(知识总结),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资源及其属性,、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知识结构:
    考点1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1.定义: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分类
    1.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服务功能
    考点2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原因
    (1)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是有限度的。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2)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人类从一种服务获益时,可能危及其他服务。例如,砍伐森林获取木材,获取了森林的供给服务,但危及了其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
    2.原则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知识结构:
    考点一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自然资源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3.自然资源的属性
    考点二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特征
    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知识结构:
    考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环境
    (1)特点
    ①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
    (2)对人类的要求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
    3.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及表现
    考点二 、环境问题的危害
    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1)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3)为了控制和治理环境问题,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1.概念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的资源消费量,以及吸纳排出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的数量。比如说,一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所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等等。
    2.生态足迹与资源消耗的关系
    呈正相关,生态足迹越大,消耗的资源越多。生态足迹越大,表明其对资源的消耗强度越大,其对生态的破坏越严重。
    3.生态足迹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1)生态足迹反映消耗地球资源的多少,生态足迹大,说明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自然资源多,索取大量自然资源会影响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
    (2)生态足迹反映人类排放废弃物的多少,生态足迹越大,说明排放的废弃物越多,排放过多废弃物会破坏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
    (3)生态足迹大,意味着消耗的资源多,会破坏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4)生态足迹大,意味着排放的废弃物多,会影响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知识结构:
    考点一 、资源安全问题
    1.关于资源安全前景的两种观点
    2.资源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3.资源安全问题
    4. 影响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考点二 、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及保障资源安全
    1.国家安全
    2.资源安全
    (1)资源安全的类型:按重要程度,资源安全可分为战略资源安全和非战略资源安全。
    (2)战略资源的概念和举例
    3.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直接影响: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间接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4.保障资源安全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知识结构:
    考点一 、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世界和我国面临能源安全问题的挑战
    (1)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也是非可再生资源,供应日趋紧张。
    (2)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2.我国能源供需
    (1)现状:我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能源资源具有“富煤、少油、缺气、丰水、多风”的禀赋。
    (2)特点: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油气资源相对短缺;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考点二 、我国的石油的供需与能源安全
    1.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能源安全战略:我国确定了“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的能源安全战略。
    (2)我国国内石油供需的演变
    (3)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俄罗斯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4)国际石油供给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①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
    ②石油运输距离长: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
    考点三 、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1)资源特点: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利用煤炭的能源安全风险
    ①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
    ②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
    (3)我国煤炭供需空间错位及产生的影响
    (4)煤炭生产、消费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影响
    ①生产过程: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破坏和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粉尘、甲烷等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②消费过程: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有毒汞等污染物,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危害人体健康。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考点四 、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1.世界能源的变化趋势
    (1)能源发展: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
    (2)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
    (3)能源需求:需求总量增长变缓。
    2.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
    3.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措施
    (1)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2)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垃圾能源化利用等)、核能和天然气等。
    (3)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知识结构:
    考点一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我国的粮食安全
    (1)粮食安全
    (2)粮食总产量
    ①计算公式: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②影响因素: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考点二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基本要求
    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
    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
    (1)扩大耕地数量。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
    ②提高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
    ③改良作物品种和提高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等。
    3.保障粮食安全的调节手段
    考点三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我国粮食安全战略
    2.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保护耕地资源,确保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
    3.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4.保护耕地资源
    (1)原因: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
    (2)耕地红线: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
    (3)保护措施
    ①永久基本农田: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②占补平衡制度: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
    ③水土资源保护: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
    5.保护耕地资源的主要措施
    2.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知识结构:
    考点一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早期开发利用方式
    (1)主要为海岸和近海的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2)滩涂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其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2.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面临的困难
    (1)开发困难的原因
    ①海面上: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
    ②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③海水:腐蚀性强。
    ④海冰:破坏性大。
    (2)开发困难的表现: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3.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条件及意义
    4.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
    逐步向深海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考点二 、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海洋资源的类型
    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
    2.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意义
    (1)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如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
    (2)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如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
    3.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2)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考点三、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国土的含义
    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国家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
    (2)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管辖权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3.我国海洋国情
    中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中国还拥有总长约1.8万千米的大陆岸线和总长约1.4万千米的海岛岸线,以及大大小小的海岛11 000多个。
    4.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
    (3)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5.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方式
    (1)在争议海域进行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
    (2)如何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海洋空间资源争端,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知识结构:
    考点一 、环境安全问题
    1.环境安全
    (1)概念: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表现
    2.环境安全问题
    (1)含义: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的需求不同,所要求的环境安全临界值不同,如果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2)类型
    3.从环境安全到国家安全
    考点二 、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1.环境安全的地位
    2.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
    (2)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3.影响环境安全风险大小的因素
    (1)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2)人类及自然环境本身对环境问题损害或威胁的敏感程度及抵抗能力。
    4.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两个途径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知识结构:
    考点一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1.突发环境事件
    (1)概念: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特点: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考点二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1.污染物跨国转移的主要方式和原因
    2.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通过自然过程跨国传输的污染物浓度一般在安全范围内,不至于对输入国造成严重的威胁。
    (2)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
    (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废弃物跨国转移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方式导致的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也日渐增多。
    (4)输入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污染物,可能对输入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进而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
    考点三、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1.策略:需要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
    2.措施
    (1)对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
    ①源头: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②事中: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③事后: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2)对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国污染问题
    ①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②对一些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
    ③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3.应对的方式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知识结构:
    考点一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
    (1)原因及表现
    (2)特点: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3)影响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措施
    (1)影响: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措施: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考点二、实施生态修复
    1.生态修复
    (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2.我国生态修复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
    考点三 、建立自然保护区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
    3.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暖与国家安全
    知识结构: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1.全球气候变化
    (1)趋势:变暖。
    (2)影响因素: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2.温室效应
    (1)原理: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
    (2)影响: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
    3.碳循环
    (1)含义: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2)意义: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3)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改变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可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考点三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碳减排的主要措施
    2.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3.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主要由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人居环境体系、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管理体系四大体系组成,四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低碳经济建设的着力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走向生态文明
    知识结构:
    考点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人类社会发展史
    2.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生态文明的意义: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考点二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生态文明的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1)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3)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1)根本措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具体措施
    ①要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要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3)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第二节国家战略与政策
    知识结构:
    考点一 、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1.国家资源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的意义
    (1)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
    (2)对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
    (3)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
    2.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考点二 、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1.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意义
    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2.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考点三 、推动公众参与
    1.推动公众参与的背景
    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参与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行动是公民的社会责任。
    2.推动公众参与的措施
    第三节国家战略与政策
    知识结构:
    考点一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2)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
    (3)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国际合作的途径
    考点二 、中国在行动
    1.中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角色的转变
    由一个学习者、参与者、受益者,逐步变成分享者、推动者、贡献者。
    2.中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实际行动
    (1)签署及履约:我国批准了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2)与不同类型国家合作: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3)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类型
    功能
    举例
    关系
    以森林为例
    供给服务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提供食物、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淡水
    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其中,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产生氧气,提供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
    调节服务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缓土壤侵蚀、净化水、抑制病虫害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涵养水源等
    文化服务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提供娱乐和生态旅游
    提供美丽的风景,供人类旅游休憩、获得精神享受等
    支撑服务
    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为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提供动力
    作为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肥力等
    地区
    主要服务功能
    湿润地区、山地丘陵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
    沿海地区
    固沙阻浪,防止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海岸带
    城市、交通道路两侧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声
    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不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后果
    供给服务方面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
    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
    调节服务方面
    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支撑服务方面
    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
    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资源类型
    含义
    气候资源
    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
    生物资源
    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水资源
    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
    土地资源
    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矿产资源
    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能源资源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海洋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类型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相对性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并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因为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的
    举例
    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矿产资源
    特征
    表现
    自然资源影响人类活动
    举例
    数量
    自然资源总量有限性和稀缺性、自然资源种类与结构、人均资源占有量等
    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着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密集型企业因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促进其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型城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发展,又因资源濒临枯竭而衰败
    质量
    自然资源在指标、成本、用途等方面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或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以及用途
    矿产品位高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相对较低;不同质量的煤炭资源,具有不同的用途
    空间分布
    分布规律;空间差异;空间集中;空间组合;空间流动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但有规律可循,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空间差异造成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空间集中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空间组合好的地区优先开发);资源的空间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我国在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建设能源基地;我国东部水热条件优越,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修建大型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是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
    人均资源消费量
    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技术水平
    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①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
    ②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类型
    对服务功能的影响
    供给服务
    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调节服务
    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文化服务
    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支撑服务
    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
    环境问题
    危害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
    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农产品或工业产品中污染物质残留或富集
    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观点
    内容
    悲观论者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的饥荒和资源耗竭将很快到来,资源价格亦将随之日益攀升
    乐观论者
    资源不会枯竭;资源短缺会吸引大量的投资来开发替代产品,而科技进步又为这种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资源价格不但不会飙升,反而会下降
    概念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内涵
    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产生原因
    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
    影响
    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根源
    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从发展的角度看,资源需求增长过快或资源供给能力降低过多,都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
    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资源禀赋
    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资源消费需求
    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常规国家安全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指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非常规国家安全
    现代社会将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强调国家总体安全
    概念
    指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
    举例
    淡水、土地、石油、铁矿、稀土等都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战略资源
    主要途径
    具体对策
    典例
    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挖掘资源潜力
    开发深层地下淡水资源
    开发替代资源
    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替代常规能源
    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我国修建中缅油气管道,进口石油、天然气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制定相应政策,限制稀土资源出口
    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我国目前大力推广循环经济
    使用效益最大化
    工业生产中废水治理后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大力宣传,增强公民的节约意识
    规避衍生安全风险
    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开发利用行为
    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和平开发利用
    我国与相邻国家在有争议地区采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策略
    时间
    国内石油供需关系
    20世纪60年代之前
    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1964年
    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
    成为自给有余的净出口国
    1993年
    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目前
    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定义
    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影响因素
    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中的每个环节
    重要性
    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基本方针
    《中国的粮食问题》——“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手段
    主要目的
    基本情况
    跨区域调剂
    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调配由“南粮北调”(以大米为主)演变为“北粮南运”(以玉米为主)
    国际贸易
    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进口小麦;21世纪以来,主要是进口大豆
    粮食储备
    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
    我国的“统购统销”政策和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独具特色
    战略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目标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坚守耕地数量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开展废弃土地复垦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升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主要方式
    利用空间
    形式
    优点
    缺点
    生产场所
    海岸滩涂、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
    盐田、海水养殖、海上发电等
    空间范围广阔,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规模;不与粮争地,无须移民搬迁;可以开展水面—水体—海底立体化综合利用;水下环境相对稳定,适于仓储等。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大容量、抗干扰;安全性较强;海洋气候适宜、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利于开展海洋娱乐活动和人类居住
    海面上活动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使得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仓储场所
    海底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交通运
    输场所
    海岸、海面及水体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生活场所
    海岸滩涂、海面及水体、海底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军事场所
    海岸、海面及水体、海底
    军舰航行、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从自然角度看
    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
    从人类社会角度看
    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安全问题
    产生原因
    特点
    影响
    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导致
    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大多数事件的影响随着事件的结束而消失,环境重新回到安全状态。但是,有些事件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无法彻底消除,导致环境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
    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
    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
    这类环境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会长期存在
    基本途径
    具体做法
    降低环境问题严重程度
    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
    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
    减少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
    避免在环境高危地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典例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发生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万~8万人死亡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方圆30千米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如今核心区仍然是荒无人烟的地带
    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接连引发日本民众的大规模示威游行
    主要方式
    表现
    原因
    基于自然因素的污染物跨国传输:污染源所在地向邻近国家或地区的转移
    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
    ①污染源:没有进行污染物处理或没控制好;
    ②动力机制:大气环流(风)、水循环(河流、地下水)、洋流等
    人为原因的污染物跨境转移: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废弃物跨国转移
    一个国家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
    ①环保意识的差异;②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环境标准的差异;③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经济利益的驱动;④立法的缺陷;⑤部分国家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
    类型
    途径
    举例
    自然恢复
    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 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
    人工修复
    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
    概念
    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保护的
    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保护措施
    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划分
    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类型
    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
    意义
    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功能区
    生态保护标准
    核心区
    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缓冲区
    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
    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角度
    意义
    调节服
    务功能
    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供给服
    务功能
    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科学研究
    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科普教育
    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影响方式
    主要表现
    生存空间的丧失
    因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洋中的一些小岛国面临被海水淹没的风险
    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
    当某种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最低需求时,就会在国家内部出现资源危机
    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所付出的代价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可能引发经济或政治危机
    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
    当一个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资源危机时,可能引起国家间的资源争夺,进而引发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矛盾,甚至导致武装冲突
    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
    气候变化对某些国家造成的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等不利影响,通过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途径传递到其他国家,间接威胁这些国家的国家安全
    主要措施
    具体表述
    政策指引
    我国陆续出台替代能源及低碳经济相关扶持政策等
    技术支持
    ①加强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②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业和交通体系
    国际合作
    碳减排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必须要采取全球性的行动
    理念更新
    ①增强全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识;②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着力点
    具体措施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①控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推进节能降耗;②大力开发新能源,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
    优化产业经济结构
    ①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夕阳产业部门;②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①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②提高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
    ①构建地区碳交易机制;②优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③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机制;④建立低碳环境监管机制;⑤完善财政税收调控机制等
    社会阶段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始社会
    采集、狩猎
    自然植物、动物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依附自然
    农业社会
    种植、养殖
    农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半依附自然
    工业社会
    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
    矿产资源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征服自然
    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工业
    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绿色服务业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
    措施
    具体内容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加大国内战略资源的勘探,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国内战略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弥补战略资源的不足,拓展战略资源的进口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根据本国战略资源特点,制定战略资源储备政策;明确储备资源的种类和规模;合理布局战略资源储备库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增强战略资源运输能力;运输通道多元化;增强国防力量
    措施
    具体内容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风险防控: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
    措施
    具体内容
    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要求每个公民认真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并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转化到日常行为中,用法律和相关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途径
    原则
    签署公约及履约
    公约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安定团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
    主权国家就彼此间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系,确定各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的能力,不利于国际谈判协议的顺利达成,更将延缓人类采取有效行动的步伐。通过人员交流、技术援助、资金援助等,发展中国家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技术水平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关学案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地球运动的意义(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地球运动的意义(讲义),共13页。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讲义),共9页。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讲义),共10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3(知识总结)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