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
    • 解析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01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02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03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01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02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文件包含专题07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专题07诗词鉴赏二考点三题型期末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内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2.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与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写到了“菊”,说说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C 2.陶渊明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的篱笆旁,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岑参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述了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不经意间抬头看到南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一种自然、闲适的情感,这两句诗都是实写,而非“一实一虚”;
    故选C。
    2.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的篱笆旁,与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这里的菊花不仅是自然美景的一部分,更是陶渊明心中理想生活的象征。通过描绘菊花,陶渊明表达了他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这种生活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争斗,充满了宁静与和谐,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相比之下,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菊花则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这里的菊花不再是恬静生活的象征,而是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争的无奈与厌恶。菊花的盛开,反衬出战乱的残酷和无情,使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深切。同时,通过菊花这一意象,诗人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们能够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
    因此,虽然两首诗都以菊花为意象,但其所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却大相径庭。陶渊明诗中的菊花代表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而岑参诗中的菊花则寓意着战乱中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暗寓不必伤别之意。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案】3.D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D.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这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这里说“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与情感的理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托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诗人是寄情于景,将明月拟人化,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连用两个“悠哉”有什么表达效果?
    6.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5.示例一:运用反复,把男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把男子的绵绵情意表现了出来。 6.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或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解析】5.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句中关键词语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注意这里的“悠哉”不是悠闲,而应该是担心,担心自己想念的那位女子,并且配合“辗转反侧”的动作,表现男主的爱慕,思念等等复杂的感情。从修辞的角度看,两个“悠哉”,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是为了强调,强调了男子苦闷焦虑的心情。当然也可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其中连用两个“悠哉”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言之有理即可。
    6.本题考查诗歌主旨。
    《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这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写男子看到女子劳动的优美姿态,对其产生爱慕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男子因为思慕女子辗转发侧苦闷;“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写男子弹奏音乐来亲近女子;“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写男子想象和女子成婚的画面,幸福美好。整首诗表达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勤劳、美好的女子的过程,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B.此诗开头描写蒹葭茂盛的晚秋图,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C.此诗描摹传神,景物如霜露等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又是动态的描摹。
    D.此诗直白大胆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义,全诗充满热烈浓郁的欢快气氛。
    8.《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
    【答案】7.D 8.示例一:①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反复出现“蒹葭”“霜露”等意象(通过时间的变化、伊人位置的变化、追寻道路的艰难)达到回环往复的效果;②深化意境,渲染迷茫的气氛。③强化情感,突出主题,表现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④带给人一种委婉深长的表达效果。如环境的反复渲染,伊人的地点变化,追寻过程的艰难,使人读起来含蓄隽永。
    示例二:①富有结构感和音律美,一唱三叹,起到了回环往复的效果。②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表明了时间的变化:③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④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定不移的精神。
    【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和文学常识。
    D.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全诗充满热烈浓郁的欢快气氛”错误;
    故选D。
    8.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重章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如下:
    ①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如“蒹葭”“白露”“所谓伊人”“溯洄从之”“道阻”“溯游从之”等词反复出现,这发挥了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②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写出了露水由冰冻霜花到在阳光照射下蒸发的动态过程,表示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地点由河水那一方到水中央再到河岸那一边,由水中滩到水边再到水中洲,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反映主人公追寻过程道路险阻又漫长,象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主人公历经坚辛却仍旧不放弃,表现其坚持不懈的精神,更体现了主人公感情的真挚,突出了中心。诗意不断推进,感情不断强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③反复描写环境,如“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渲染了迷茫的气氛,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含蓄委婉,意味深长,使全文声情兼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 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 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 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夜”为线索,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气氛紧张。
    B.本诗首段表现当时社会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提供了典型环境。
    C.诗人写老妇哭诉,语言典雅华丽,用典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
    D.诗人巧用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叙述中,让故事本身显露诗人的爱憎。
    10.《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之一,用语精炼是这首古诗的突出特点,请你分析“独与老翁别”和“挥手告老翁”哪个表述更好。
    【答案】9.C 10.“独与老翁别”表示更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只剩老翁,表现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分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诗人写老妇哭诉,语言典雅华丽,用典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说法错误。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没有用,切合老妇的口吻。
    故选C。
    1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独与老翁别”的意思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独”是仅仅,只的意思。在本诗中“独”一字暗示了老妇人已经被抓走。而“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挥手告老翁”与当时的情景不符合。因此,用“独与老翁别”更好。
    【参考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唿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1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11.D 12.“辗冰辙”说明天冷车重,卖炭翁非常辛苦。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描写,并非说明;
    故选D。
    1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赏析能力。
    “晓驾炭车辗冰辙”意思是: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辗” 同“碾”,有车轮转动之意,符合炭车运动的状态,而“辗冰辙”说明道路已经结冰,天气非常寒冷,从侧面突出了卖炭翁的辛劳。同时“辗”字也写出了“炭车”之重,老翁在寒冷路上推着很重(千斤)的车,可见老翁的勤劳与辛苦,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外阅读鉴赏】
    阅读韦庄的《菩萨蛮》这首词,完成下列问题。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注】流霞,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酒。
    13.首句“醉流霞”语义双关,请赏析。
    14.三四句蕴含的任者的情感,请分析。
    【答案】13.这里的“醉流霞”含义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美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诗人借这含义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和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的融合。 14.抒发对花的喜爱之情,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词句。
    “寻芳不觉醉流霞”句意: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看,“醉流霞”指的是诗人沉醉于美酒之中。这里的“流霞”代指美酒,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酒,意味着这种酒非常甘美,足以让人陶醉。其次,从隐喻的角度看,“醉流霞”又暗指诗人被美丽的花朵所吸引,仿佛被它们的魅力“醉”了一般。这里的“流霞”也可以理解为花朵的美丽色彩,如同晚霞般绚烂多彩。这样的描绘让人联想到花朵的娇艳、芳香和多姿多彩的形态,从而加深了“醉”字的具体感受。通过这种语义双关的表达方式,诗人巧妙地将生理上的醉酒与心理上的陶醉相结合,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悟和享受。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也是李商隐诗歌的一大特色。
    14.本题考查赏析词句及情感主旨。
    三四句句意: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与前半夜寻芳时热闹欢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独之感重又袭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着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对花之痴迷已显露无遗。同时,诗人赏的是“残花”,即那些经历了一天风霜的花,这种选择反映出诗人对即将凋谢的花朵有一种不舍和怜惜之情。他不愿意错过任何欣赏花朵的机会,哪怕是在花朵即将凋零的时刻,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圃
    杨万里
    何处秋深好,山林处士①家。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
    一熟雠②频雨,朝晴祷暮霞。连宵③眠不著,犹自爱新茶。
    【注】①处士:指隐士。②雠(chóu):应对。③连宵:一连几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反问引发读者对秋景的思考,其中的“深”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颈联,诗人通过“频雨”和“祷暮霞”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C.从最后一句中的“犹自”一词可以感受到诗人享受新茶的喜悦之情。
    D.全诗语言生动活泼,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气候变化表达诗人的情感。
    16.请品读诗歌,将下面的批注补充完整。
    批注:诗人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善用饱含鲜明色彩的词语来描绘秋景,比如“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两句便通过颜色的对比,写出了秋天的______。
    【答案】15.A 16.示例:色彩斑斓,绚烂多姿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首二句意为“试问什么地方的秋天最美好呢?大概是隐居山林之间的人家”,这两句有问有答,自问自答,应属于“设问”。同时,“好”字是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道出了诗人对于白露节气的喜爱之情;
    故选A。
    1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意为“青霜沾染在红色、绿色的树上;白露凝结在紫色、黄色的花上”。这两句写得最为精彩,不但对仗工整,且通过颜色的对比,写出了秋天的色彩斑斓,绚烂多姿。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7.请简要赏析首联中“送送 ”“遑遑 ”二词的妙处。
    18.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7.(1)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送送”以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遑遑”想象有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观念。 18.相同: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
    不同:《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等诗句,流露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达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的赏析。
    叠词的作用: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根据诗句“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可知,诗人送别友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这里的“送送”是指送了一程又一程,“遑遑”是指内心惶惶不安,这两个词都是叠词,穷路凄凄送挚友,“送送”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遑遑”写出了诗人想象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友人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掌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 的形势和风貌,境界壮阔,隐含送别的情意;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格调高昂。
    《别薛华》是唐代诗人王勃写给同乡好友薛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诗的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故两首诗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不同在于《别薛华》情绪悲观伤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积极乐观。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9.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B.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
    C.“何处染器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20.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9.B 20.两句中的动词都十分精妙:“飞”“戏”“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鸟飞鱼戏、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飞”“戏”二字生动写出鸟儿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解析】19.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B.颔联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故选B。
    2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意思是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写细小的动态“鸟飞”“鱼戏”,并夹杂了诗人的感受,“觉”“知”非常细腻、逼真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以“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两句中的动词都十分精妙,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可以看出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22.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案】21.D 22.诗歌写泉水声,反衬出山间的幽静;写日午鸡鸣,是为了反衬山村农家的悠然宁静。
    【解析】2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D.根据题目《过山农家》可知,“作者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有误。作者只是“经过”。
    故选D。
    22.本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
    “板桥人渡泉声”的意思是: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一个“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茅檐日午鸡鸣”的意思是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这是诗人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反衬出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晴山月
    文同①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文同,北宋著名诗人、画家。②络纬;一种草虫,即纺织娘。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漏”字用笔细腻,因为松树高大,枝叶繁茂,所以只有几丝稀疏月光从中漏出。
    B.月光将婆娑树影投到地上,像斑驳的水墨画,与“水中藻荇交横”的意境相似。
    C.诗人用画家的眼光来观赏眼前景色,在松树下久久徘徊,直到深夜也不愿入睡。
    D.“怯风”“病雨”二词,从植物角度写出了风雨过后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24.有评论说,本诗后两联像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请简要赏析。
    【答案】23.D 24.后两联主要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颈联以动衬静,用池荷卷、山果坠等极其轻微的声音来衬托山中的幽静、迷人;尾联写林中的纺织娘此起彼伏的鸣叫着,与诗人的“苦吟”相呼应,十分和谐,这也为静谧的山林平添了几分热闹。风声、山果坠地声、虫声、吟诗声交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全诗表达了诗人漫步月夜林中的愉悦之情和醉心山水的淡泊情怀。
    【解析】2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理解错误。“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池塘里的荷花似乎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因为受到雨的侵蚀而害病,在微风中不时坠落。诗人漫步林中能听到山果坠落的响声,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夜的静谧与迷人。
    故选D。
    2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颈联“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松林边有个荷花池,由于连日风雨,荷叶卷着;山果因为受到雨的腐蚀,果蒂朽烂,在微风中时时坠落。这两句是即目所见,但诗人徘徊已久,整个身心已经与自然界融成一片,所以用自己的情感来体会自然界的草木,池荷叶卷,便被认作是对风的怯怕,山果坠落,便被当作由于下雨而害病。无情的草木,与诗人在情感上作了纵深的交流,从而也带有了人性。山果的坠落,时时发出啪啪的响声,与历来诗人们专意所写的静夜中偶然的一声鸟鸣、滴答的露珠一样,都起了寓无声于有声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夜的静谧与迷人。处在这样的境界,诗接着更进一步,尾联“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表现诗人自己的情趣,说自己在夜色中苦吟诗句,伴随着自己的是林中不断啼鸣着的纺织娘。这样结尾,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诗又因了吟诗声与虫鸣声的增入,平添了几分热闹,风声、山果坠地声、虫声、吟诗声交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意境高妙,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岳州①晚景
    [唐]张籍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②卑湿地,九月未成衣③。
    【注】①岳州:古代地名,即今湖南岳阳市。②长沙:唐代行政区,亦称“潭州”,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③九月未成衣:反用《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却没有加衣服。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选取了“寒鸦”“旅雁”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对仗工整,“水光”对“霞彩”,“浮日去”对“映江飞”,律诗中颔联和颈联一般都要对仗工整。
    C.颈联中“洲白芦花吐”写芦花开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这种改变语序的表达形式在古代诗歌中 较常见,例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D.尾联写天气潮湿,诗人因尚未加衣感觉天冷,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因岳州天气感觉不适。
    26.请赏析颔联中“去”和“飞”两字的妙处。
    【答案】25.D 26.夕阳的光辉映照在水面上,飞翔的霞光在江面上闪耀。夕阳是静态的,“去”字描绘出洞庭湖波光晃荡,夕阳映照在水面随水波荡漾的情景;霞彩是静态的,“飞”字一方面写出空中晚霞疾逝,另一方面写出江水的流动。这两个字化静为动,给画面注入了一种动态美。安谧美好中带一些萧瑟冷清,为尾联抒发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做铺垫。
    【解析】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因岳州天气感觉不适”表述有误,尾联写天冷未加衣,而古时裁衣、授衣多是家妇所为,由此可知,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故选D。
    26.本题考查炼字。
    颔联“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意思:岳州晚景是乌鸦聚集在树上,秋季的天空中传来归雁的鸣叫声。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为尾联抒发对家人的思念奠定了感情基调。写岳阳之景,当然离不开水,于是作者的视线从空中向下移动,承第一句“晚”字写湖中和江面之景。“水光”和“霞彩”都是静态的,“去”字描绘出洞庭湖波光晃荡,日将落而未落时浮在水面上的情景;“飞”字一方面见出晚霞疾逝,一方面见出江水的流动。本句运用了静中有动的手法,这两个字给画面注入了一种动态的美,突出了晚景的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怀秦髯①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②听流莺。
    注释:①秦髯:作者的友人。②日边:指京城,朝廷中。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描写清明时春天的景象,春意盎然,充满生机。
    B.诗歌后两联写友人虽年老多病却仍在苦忆诗人,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
    C.颔联采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机,又写出人们的欢愉心情。
    D.尾句既切合诗题“春日”,又构成明丽形象,意境丰富,给全诗带来了一抹亮色。
    2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诗歌中诗人以来反衬,又以自己心情的苦闷来反衬对友情的执着,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
    【答案】27.B 28. 诗歌中诗人以春色的美好来反衬 自己心情的苦闷
    【解析】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颈联“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写诗人自己年事已高,对春日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趣,又因多病,不能畅饮美酒。尾联“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是诗人在午休后想象自己的友人在京城欣赏美景,听流莺啼鸣。这首诗的后两联并不是在写友人年老多病仍在苦忆诗人,而是在写诗人自己;
    故选B。
    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把握。
    根据“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可知,诗人通过“快晴”、“清明”、“花迎人笑”、“草随意生”等对春色的美好描绘,来反衬出后文中自己“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的苦闷心情。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友情在诗人心中的弥足珍贵,如尾联所写“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诗歌情感更为深沉且富有张力,凸显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追求和珍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29.请根据诗歌一二句简要描绘此次“野宴”的情景。
    30.诗歌第三句“莫道弦歌愁远谪”,你觉得诗人是愁还是不愁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29.夏夜,沅溪边凉风阵阵,王昌龄和朋友们相互陪伴,在竹林深处畅饮春酒。 30.示例一:我觉得诗人愁,“莫道”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表面上写诗人在龙标欢乐的野宴,但王昌龄是一个有着建功立业的远大追求的边塞诗人,“远谪”是他当下的境遇,而欢聚、畅饮的快乐,“青山”“明月”的美好,都不能排解他内心飘荡不定的愁苦。
    示例二:我觉得诗人不愁,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山野聚会,纵情畅饮,自在悠游,足以让人忘却所有的伤痛。抬眼是亘古不变的青山明月,这永恒的美好就是诗人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旷达之情的体现。
    【解析】29.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本题要求根据诗歌《龙标野宴》中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这两句,描绘出此次“野宴”的情景。这需要我们结合诗句的意象和情感,对场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描述。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这两句诗描绘了夏夜沅溪的美景和诗人的朋友们在竹林中饮宴的场景。“足凉风”形容夏夜凉风吹拂,让人感到舒适惬意;“春酒”指美酒,“相携”和“就”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亲密和和谐。整个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乐,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示例:这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沅溪边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朋友们带着春酒,相约在竹林中聚会。竹林中,月光洒落,伴随着清风和美酒,朋友们畅谈笑饮,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30.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题干要求对这首诗中的“莫道弦歌愁远谪”一句进行解读,探讨诗人究竟是“愁”还是“不愁”。这是一个主观性的问题,需要从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个人的理解和感受来阐述观点。
    示例一:诗人愁。从“莫道”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并没有完全摆脱“愁”的情感。虽然有美酒相伴,有青山明月,但“远谪”的境遇始终是诗人心中的一个结。这种愁可能是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诗人无法完全放下心来享受当下的美好。
    示例二:诗人不愁。整首诗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夏夜、凉风、美酒、竹林,这些元素都是让人放松、享受当下的。而“莫道弦歌愁远谪”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面临困境,也能从中找到乐趣,享受生活。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诗人是不愁的。
    【对比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3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吏呼一何怒。 一何,多么。
    B.要我下马行。 要,同“邀”,邀请。
    C.如闻泣幽咽。 幽咽,形容粗放、连续的哭声。
    D.艰难奋长戟。 奋,挥动的意思。
    32.下列对两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明写石壕吏暗写老妪,直接叙述石壕吏的话语突出他狰狞的面目。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C.“飞鸟不能逾”“窄狭容单车”反映出边塞风景迤、壮阔无比。
    D.【乙】文体现出了潼关的士兵们疏于警戒、慵懒疲惫的状态。
    3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②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34.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31.C 32.B 33.①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②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34.《石壕吏》是从旁观者的视角寓情感于叙事;《潼关吏》从参与者的角度直接抒情。
    【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C.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故选C。
    32.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A.诗人明写老妪暗写差役,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叙述差役讲的话,但是诗人用暗示的手法,将差役的狰狞面目隐藏在老妇的回话中;
    C.“飞鸟不能逾”“窄狭容单车”反映出防守的森严;
    D.【乙】文借潼关吏之口描述守关将士防守的森严和昂扬的斗志;
    故选B。
    3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存者(活着的人)”“长已(永远逝去)”“铁不如(比铁还要坚固)”“万丈余(高达万丈)”等。
    34.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可见,是从旁观者的视角寓情感于叙事;
    《潼关吏》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可见,是从参与者的角度直接抒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甲】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
    风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①喈喈(jiē):鸡呼伴的叫声。②夷:平,此指心情从焦虑到平静。③胶胶:鸡呼伴的叫声。④瘳(chōu):病愈。
    35.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
    B.《蒹葭》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了主人公对追寻道路艰难曲折的抱怨和不满。
    C.《风雨》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
    D.《风雨》中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36.《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35.B 36.《蒹葭》全诗三章,开头都以蒹葭、白露起兴,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怅惘心情;《风雨》每章均以风雨、鸡鸣起兴,从视觉、听觉角度写环境,渲染了风雨凄迷、阴冷沉郁的氛围,从而反衬出女子等到丈夫归来后的喜悦心情。
    【解析】3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B.“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从而表现了主人公无限惆怅的心情。选项“抱怨和不满”理解有误;
    故选B。
    36.本题考查对诗歌起兴手法的理解。
    《蒹葭》这首诗每章开头的两句诗用的是“兴”,诗人以“蒹葭”“白露”这样的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痴迷、怅惘的感情,真可谓情景交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风雨》每章前两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当此之时,最易勾起离情别绪。然而,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时,正处于思念中的女子竟意外地见到了久别的情郎;骤见之喜,欢欣之情溢于言表。而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也似乎成了和风细雨时的群鸡欢唱了。所以开篇是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女子等到丈夫归来后的喜悦心情。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③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④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③宜:和顺、亲善。④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⑤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37.依据你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①,”,由雎鸠和鸣联想到②;《桃夭》用盛开的桃花,比喻③。
    38.《诗经》前六篇中,五篇是围绕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说明古人非常重视它。请你从两首诗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说一说在古人眼中什么样的女子是理想的伴侣。
    【答案】37.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对美丽贤淑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即将出嫁的美丽新娘 38.示例1:《关雎》:“窈窕淑女”说明女子美丽贤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句可见女子勤劳;使男子“求之不得,寤寐求之”等句,从侧面看出女子对待爱情谨慎的态度。该女子内外兼修,是理想中的伴侣。示例2:《桃夭》: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看出理想中的伴侣是美丽的;同时,又是宜家、宜室、宜人的,能够在婚后生活中做到夫妻和睦、生儿育女、使家族兴旺的女子。该女子是美与善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中的伴侣。
    【解析】3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关雎》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逮”,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桃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尤其“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3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关雎》这首诗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它描述了一位男子对淑女的追求。在古人眼中,理想的伴侣应该是贤良淑德的女子。她们不仅长得美丽,而且具有端庄、善良、谨慎和能干等品质。她们能够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使得家庭和睦美满。在《关雎》中,这位男子看中了一位窈窕淑女,她不仅长得美丽,而且品行端正。他渴望与她相伴,想象着与她一起弹琴鼓瑟,相亲相爱。这位女子就是古人眼中理想的伴侣的典范。她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德行,能够满足男子对于伴侣的所有期望。
    示例二:在《桃夭》中,古人眼中理想的女子即是一位年轻貌美的新娘。这首诗通过桃花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理想伴侣的形象。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桃花的鲜艳来比喻新娘的年轻和美丽。这种美不仅是外表上的,也象征着生命力和活力。同时,通过“灿灿桃花”来形容新娘的适婚年龄和她的魅力。在古代,适婚年龄的女子被认为是最适合结婚的,她们具有生育能力和管理家庭的智慧。另外,诗的第三章中提到“蓁蓁其叶”,寓意新娘能够为家庭带来丰饶和福禄,预示着子女满堂,家庭生活美满。综上所述,《桃夭》这首诗不仅赞颂了新娘的美丽,还对她的婚后生活充满了美好的祝愿。在古人眼中,理想的女子不仅要有外在的美丽,还要能够为家庭带来幸福和繁荣。这样的女子被视为理想的伴侣,因为她具备了成为贤妻良母的所有美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乙】
    观刈麦(节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9.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和《观刈麦》都是唐代的乐府诗,分别反映了宫市和繁重的赋税给百姓造成的痛苦。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动描摹老人的外貌,突出其生活艰难。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韩愈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下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D.“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顶着烈日劳作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不易。
    40.结合古诗内容,说说两处画线句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答案】39.C 40.两句诗都运用心理描写,分别描写了卖炭翁希望炭价贵盼天更冷些和刈麦人不知热惜天长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解析】3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文学常识的把握。
    C.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故选C。
    4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题目要求从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角度赏析。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意为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写出了卖炭翁冻得发抖却一心盼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突出了卖炭翁的艰难悲惨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为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不知炎热,只珍惜夏日白天长,时间必须要抓紧。写出了天气炎热,夏日漫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的深切的同情。
    综上可知,在描写方法上,都采用了心理描写;在表达情感上,都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据此作答即可。
    相关试卷

    专题01 字音字形(二考点六题型)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1 字音字形(二考点六题型)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1字音字形二考点六题型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专题01字音字形二考点六题型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08《经典常谈》能力训练(选择题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08《经典常谈》能力训练(选择题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文件包含08《经典常谈》能力训练选择题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08《经典常谈》能力训练选择题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29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灯笼课后测评</a>,文件包含04灯笼+叙事散文阅读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04灯笼+叙事散文阅读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