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统考版)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统考版)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01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统考版)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02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统考版)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03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统考版)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展开
    
    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要构建表达技巧思维网络。

    说明:因各种版本对有些技巧的分类并不一致,例如,有的把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托物言志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些图书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因此,如果题目中问到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时,考生要从多角度思考。

    表达技巧题题干用语一般包括题型、范围(区间)、角度、数量等方面的要求。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些要求。
    (一)要辨析“表达技巧”这个概念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同义语。从实际命题和使用这一概念看,各省市还是有不同理解的。一部分题目是具体地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色”。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的手法”。考生答题主要纠结在这一点上。这时不妨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修辞手法”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或者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的顺序考虑作答。如果方向明确,则应结合某个方面的具体技巧,准确判定。
    “表现手法”也是个较模糊的概念。一般命题上将这个概念等同于“表达技巧”,这样一来,连“修辞手法”也算在“表现手法”中了。
    再者,在各种表达技巧中确实有交叉、重叠的部分。如“用典”,有人看作是修辞手法,有人认为是表现手法。这些都可看作例外情况,学习时可特殊对待。
    (二)要审清4大要求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清提问的大小(宽窄)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宽)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窄)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手法,就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就不能答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
    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步骤”。

    说明:(1)若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2)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修辞手法
    内 涵
    作 用
    示 例
    赏 析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突出事物特征,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极点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
    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葬于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双关
    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
    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叠字
    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沧浪亭怀贯之①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③。
    [注] 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悰(cóng):快乐。③衰翁:指诗人自己。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明技巧)②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释运用)③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继而登上高台四处远望。秋色入林,霜叶自红,颜色暗淡,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你来了一刻又原路返回,喝醉了苦吟谁来和我相伴。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由于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两句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中带有人事象征,因而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
    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拟、排比。(明技巧)“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析作用)“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入夜,洞庭湖上昏茫茫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前两句交代了孤舟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作者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它补出了严冬的时令。朔风的劲烈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于是才有“推开篷”细看究竟的相应举动,这样看来,“朔风”在这里还有陡至的意味。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活脱脱是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崖州城作[注]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明技巧)②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释运用)③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也要飞上半年的路程。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层层围住这崖州郡城。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独上高楼望帝京”,诗一开头,眷怀故国之情便昭然若揭。“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远。这种艺术上的夸张,其中含有浓厚的抒情因素。“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正成为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人到极端困难、极端危险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往往反而会平静下来。不诅咒这可恶的穷山僻岭,不说人被山所阻隔,却说“山欲留人”,正是“事到艰难意转平”的心理的反映。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韦诗:比喻。(明技巧)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释运用)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析作用)
    赵诗:借代。(明技巧)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释运用)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析作用)“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秋斋独宿
    山月皎洁一如眼前的蜡烛,秋风瑟瑟不时吹动房外的竹子。栖息的鸟儿半夜惊寒当空叫,窗户下静卧闲思人独自安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清冷的烛火浸没在快要燃尽的蜡烛,绵绵的秋雨敲打在竹林深处。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叫几声,枝头湿,身体寒,鸟儿打颤难安宿。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开篇即从月光入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快乐时光,但此时独自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显秋夜的寂静。这些气氛的渲染,让人倍感孤独无依,最后,结出“窗间人独宿”的意旨,卒章显志。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作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和韦应物的诗作相同。开篇仍然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道出了冷月残烛的凄凉意境。而“雨声深竹”的点染,更加浓了凄清的氛围。那在雨夜惊飞的山鸟,“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千 秋 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双关、借代、比喻、夸张。
    ①“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②“飞红万点”运用了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③“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悄地溜走了。花影摇曳,莺声呖呖。因人在外地飘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带也宽松了。所等之人迟迟不来,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
    追忆往昔汴京金明池相会,同僚们一块乘车出游。握手言欢处,今日还有谁在?回到皇帝身边的好梦破灭了,一照镜子才发现容颜渐老。好的光景不再,官僚们的愁苦如海深。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枝词[注]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晴”和“情”谐音双关,(明技巧)②表面上说晴雨的“晴”,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释运用)③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着太阳西边下着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1.描写手法
    (1)侧面描写。

    手法
    说明及作用
    示 例
    赏 析
    侧面
    描写
    亦称“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事物或环境描写对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突出、鲜明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
    二、三两句从客体落笔侧面描写乐曲之美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山旷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江娥素女,也被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了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2)正面描写。

    手法
    说明及作用
    示 例
    赏 析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手法,文学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抓住对象的特征,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手法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批判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细节描写
    是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情景、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于细微处见精神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既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又揭示了诗人因客不来,夜已过半的惆怅、烦躁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第二句极写春山月夜之静,而“花落”“月出”“鸟鸣”则是以动写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形象地描写了心境的闲适、夜晚的静谧及春山的空寂
    虚实结合
    把眼前实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凡是写想象和回忆、虚幻世界和梦境以及设想之景的均为虚写。实与虚是相对的,现实为实,抽象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当前为实,过去与未来为虚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还似……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属于虚写,与词人当前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梦中虚幻的繁盛景象反衬醒后现实的凄凉无奈
    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属于点的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角度变化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或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寒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由近而远,由水写到山,由地写到天,由静写到动,由昼写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通过铺垫,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绘声绘色
    绘形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通过色彩、声音去描写景物。凡是诗词中出现了颜色词,即应考虑视觉(或绘色);出现了表声音的词,即应考虑听觉(或绘声)或动静结合;如有冷暖,须考虑触觉;如有花香之类,须考虑嗅觉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江、山、花、鸟四景,分别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衾枕冷”是触觉,“窗户明”是视觉,“折竹声”是听觉,从多角度侧面烘托了夜雪之大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技巧)②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释运用)③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我家住在西秦,开始只是靠小小的随身技艺维持生活。在吟词唱曲上别出心裁,翻新花样。我偶然学得了念奴的唱腔,声调有时高亢能遏止住行云。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我的一番辛劳。
    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酒冷饭。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我不会拒绝为他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上阕通过描写歌女年轻时的盛况,反衬出年老的失意。一、二句是歌女自述的口气,自信而又自负。“花柳上,斗尖新”,这是歌女说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才能如何。“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写当年得意之时,歌声一发,令众人倾倒,博得赏赐无数,不辜负自己多年的辛劳。
    下阕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是失意后凄凉冷落境遇的写照。“衷肠事,托何人?”歌者(多数是女子)因为在封建社会没有独立的地位,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盼望找到一个足以托身的所。“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假如有一个知我心的人“见采”(“采”,选择、接纳),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把自己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他。最后两句,这个歌女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的满堂彩声,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当即流下了眼泪。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 泉 子
    潘 阆①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注] ①潘阆:宋初著名隐士、文人。②三竺:指杭州飞来峰东南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③白猿:相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灵隐畜养过一头白猿。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上阕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上阕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明技巧)②如“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交代了风景点,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小景。(释运用)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有多美好,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经常想起杭州的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峰后,冷泉亭上昔日我都曾游过,尤其是冷泉亭,三伏天清爽怡人好像是清秋。曾经攀高树的白猿,长啸一声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离别后,想念那里几次拿出画来看,总是没有真山的韵味。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含蓄委婉的笔触,交替使用白描、想象、反衬等多种手法,回忆了杭州西山胜景,抒写了作者对西湖周围胜地的深挚眷恋。
    上阕起首一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第二句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第三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现了广阔的背景以后,再专门回味游览冷泉这一名胜时的情形,自然也有举一点以见全貌的作用。上阕结尾一句意思是“在这里游憩,即使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下阕前两句是想象。冷泉亭左侧有呼猿洞,相传晋代僧人慧理曾畜养白猿于此。这两句虚事实写,更添了西山灵气。后两句意思是说别后因为甚思西山而不可得,只好找来西山的画图频频观看,但那上面终究找不出真山峰的美质来。这里用图画作为反衬,西山的灵姿秀气因此更为突出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絮二阕(其二)
    韩 琦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这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歌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明技巧)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释运用)③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形象。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如雪花纷飞的柳絮一点也不矜持,狡黠地环绕着冒充繁花在当中飞舞。有时故意从花枝间穿过,引得无数蜂儿误认为是枝头繁花,而成群结队地竞相追逐。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第一、二句通过细节描写和拟人手法来表现柳絮。“不自持”以拟人手法写出了柳絮的“狡黠”。第三、四句借来了花的色香,引来了无数蜂儿排队追逐,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了柳絮狡狯轻薄的特点,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意趣。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静结合。(明技巧)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释运用)②寓情于景。(明技巧)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释运用)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照应门户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关上。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表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颔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外,还采用了对面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时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外显得安闲。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释运用)②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光彩更加柔美。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寥。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寥,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释运用)②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本词描写杭州市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终于随着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蕙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翻腾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字值得玩味,“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象。“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 ①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感慨。②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明技巧)②诗人抓住山色之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释运用)③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使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六朝的文物荒乱杂草丛生,天高云淡千般景物古今同。苍山中百鸟飞来飞去,人歌人哭掺和在水声中。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五湖东。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颔联写景,敬亭山像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颈联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尾联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龙阳县歌①
    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人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②,桔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悬鼓。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巡察龙阳县后所作。②篱落:篱笆。
    “鹧鸪惊鸣绕篱落,桔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听觉、视觉、嗅觉多方面着笔,描摹龙阳县当地美丽而充满生机的乡村风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②动静结合(或“绕”和“照”两字精练传神),表现了百姓生活的安宁祥和;③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
    2.抒情手法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手 法
    说明及作用
    示 例
    赏 析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抒情方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全诗以悲凉慷慨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古诗词中,松、竹、菊、柳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所写的虽尽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的宜人之景,但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是“鸟空啼”,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抒发安史之乱后“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用于“咏物诗”,诗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既是作者的气节、志趣、理想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
    垂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蕴含的真理,即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间接抒情
    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刘禹锡《台城》)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曾经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用典抒情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本处用事作典,写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 年 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注]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 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直接抒情。(明技巧)②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释运用)③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诗的前两句重彩浓墨地渲染了将士们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形象。“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可以折射出爱国将士们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秋风走马出咸阳”,侧重于描写将士的飒爽英姿。“秋风”写出了出征的节令;“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诗的后两句重在抒写广大将士决心收复失地、克敌制胜的满腔爱国激情。河湟之地自安史之乱后,已沦于敌手几十年。这些将士为收复河湟失地而出征,说明是正义之师;“不拟回头望故乡”,就写出了将士为正义而战、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心灵。在表现技巧上,这首诗的层次分明,先景而后情,情景交融,使人能够透过前两句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景物描写而感受到将士那起伏的胸波,又能令人循着后两句那冲腾着爱国主义热浪的心曲而进一步丰富起将士们威武豪迈的英雄形象,可谓情景跌宕,读后令人为之振奋。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山居寄友人
    周 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注]外,何人更可言。
    [注] 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
    (2)①借景抒情。(明技巧)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释运用、析作用)②直抒胸臆。(明技巧)“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释运用、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春居山中没有世俗的喧闹,我时常伫立山涧前远望村外。山路僻远客人很少来访,深山老林中很多猿猴攀缘跳跃。岩石旁的松树已呈老色,临水的杏花却更加繁茂。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也无人与我交流。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诗人才华横溢,高朋甚多。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首联,“无俗喧”“时立”写出了诗人远离尘嚣的怡然自得的形象;颔联,以“少来客”与“多过猿”相对比,突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静谧;颈联,以岩石、松树、杏花等意象描写环境的清幽,表达了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尾联,写诗人居于山中,面对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之外,无人可以分享,表现了自己志趣的高雅,抒发了念友深情。
    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明技巧)②诗人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释运用)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性和远大的志向。(析作用)③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上。凤凰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翅膀破坏藏了起来。凤凰一离开林中就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回来啊。只遗憾凤凰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喻,根据它的心情“摧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 江 红①
    文天祥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②《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③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注] ①满江红: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俘北上,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见此词作《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囚于大都几年后又作此词。②后山:陈师道,曾巩的学生,曾写《妾薄命》诗,表达对曾巩的仰慕和悼念。③乐昌:陈朝乐昌公主,陈将亡时,与丈夫击破铜镜各执一半,陈亡,乐昌为杨素所有,后仍与丈夫“破镜重圆”。
    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借景抒情。“几番秋色”“蕉影上窗纱,青灯歇”共同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伤感之情。②对比。“青年如梦”“乘鸾仙阙”的美好与“衣带缓”“泪珠斜透”的凄凉伤感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亡国带给作者的沉痛感受。③比喻。“妾身元是分明月”将自己的忠贞比作皓月,形象地表现出词人的爱国精神。④用典。运用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向新朝屈服的风流新贵们的轻蔑。⑤象征。借美人象征作者自己,隐含自己对南宋王朝忠贞的情怀。(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燕子楼中,又煎熬过了几度春秋岁月。怀念青春美好时光,正像美人乘鸾上仙阙,都已梦幻般飘逝。容颜悄悄地枯萎,衣带渐渐地宽缓,成串的珠泪滚落,湿透了花钿鬓侧。最无缘无故的是,芭蕉叶影倒映上窗纱,青灯又恰恰熄灭。
    曲池合拢,高台倾毁,人间万事,哪能一一诉说。面对着南阳阡陌,襟袖上洒满了泪血。人情世态,就像变化无常的风雨;我矢志不移,本来就是一轮不变的明月。可笑乐昌公主,曾有过那么一段美好风流的时光,最终不免铜镜残缺。

    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讲的则是狭义的表现手法,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

    手法
    说 明
    作 用
    示 例
    赏 析
    对比
    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既以关雎鸟鸣叫求偶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又能自然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衬托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然后才集中描写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杜诗一连出现风、天、猿、渚、沙、鸟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肃杀的特点。
    《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烘托罗敷的美,比从正面直接描写其形貌美在哪里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想过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
    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抑扬
    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曲折波澜,情趣动人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的“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描写,深刻表现了她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借古伤今)
    借古讽今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的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等
    深沉蕴藉,发人深思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表面写赤壁之战怀古,实则是因预感到唐朝将亡而发出慨叹
    对写法
    (对面落笔、
    一笔两面)
    指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的角度着笔,而从对方的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
    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由于思归心切,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渴望自己回家,想象着妻子会常在妆楼上凝望归船,多少次误以为丈夫归来了,然而船到近前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本是自己望乡怀人,却说“佳人”盼望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栏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


    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妙在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未绝壮志。(析作用)②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释运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我年近半百才有幸登门拜访,实在是无能,满头华发与闪闪酒盏相互映衬。实在是不敢承受您的延请,我只是陪伴儒官们在曲台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在闲职位上直至老去。很久以来,佳节之时都是在忧愁中度过,雄心壮志也只是在醉酒中才会说一说。傍晚归家,雨后寒冷,难以入眠,自己把韩琦新写的诗句读了百遍。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环境之“清”的。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本诗表现环境的“清”运用了反衬手法。(明技巧)②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蝴蝶翩飞,蜘蛛织网,以动衬静,反衬白天的清静以及村居环境的清幽;风吹帘动,溪声嘈嘈,以声衬静,反衬夜晚的清静宁谧。(释运用)③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清闲、恬淡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过完这一生!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首联、颔联描写的是燕雀、蝴蝶、蜘蛛的动景;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这里诗人以燕雀、蝴蝶、蜘蛛的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颈联描写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尾联直抒胸臆: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我现在只想做个樵夫或渔翁过完这一生,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对乡间生活的由衷赞许。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出 塞 作①
    王 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注] ①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这首诗的前两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场景的?请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渲染和衬托手法。(明技巧)②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释运用)③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为下面写唐军的应敌做铺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居延城外吐蕃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护羌校尉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戴着珠勒口的骏马,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崔希逸。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前两句写打猎声势之盛,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三、四句写出吐蕃健儿盘马弯弓、勇猛强悍,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做了铺垫。五、六句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末两句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此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了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暗寓出诗人赞颂唐军对吐蕃作战的胜利,表现了盛唐时期的国力强盛和诗人自豪、喜悦的心情。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 算 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用典,(明技巧)②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释运用)③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析作用)
    (2)①寓情于景,(明技巧)②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释运用)③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我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这里词人借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既回映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桃之夭夭”起兴,(明技巧)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析作用)②以桃设比,(明技巧)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释运用)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析作用)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诗人以盛开的桃花象征着即将出嫁的新娘,盛开的桃花娇艳美丽,而新娘全身喜气,两相映衬,表达了对出嫁女子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愿。这首诗用那粉色的、盛开的、绚丽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新娘,新娘的美好顿时会在人们头脑中显现,人们读着这首诗,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至于她有多美呢,这就需要读者去想象了。这首诗具有和谐的韵律美。它虽然只有六句但句句之间和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食[注]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司马光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注] 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尾联运用了“对写法” (或答“联想、想象法”“虚写法”)。(明技巧)②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融融,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作笑谈。这里诗人不说自己想念朋友,而想象朋友们在想念着诗人,运用了对写法。(释运用)③诗人在尾联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诗人对自己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的抒发,是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是对幕府中朋友们真挚思念的流露。(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荒芜的平原上烟雾一会淡薄一会浓厚,在这寒食佳节我倍感寂寥,更加思念朋友。靠近竹林的溪水因为翠竹倒影的原因已经是一半青绿,村外桃林将村子围绕,连成一片红色。春雨潇潇,我解鞍下马在山店休息;天色已晚,回首望去,酒旗迎风招展。虽然远离幕府,但是我依然知道各位朋友在清明这一天把酒言欢,应该少不了笑话我驰骋在外风尘仆仆的样子吧。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诗人首联切题,寒食佳节,荒芜的景色,引发了诗人无尽的思念。颔联、颈联写景,描绘了诗人在许昌道中寒食节气所见春天生机勃勃、风雨不歇的景色:绿竹青青,照映在附近水畔,桃花灿灿,连村火红一片;春雨绵绵,阻碍旅人行途,酒旗摇摇,风吹天色将暮。尾联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融融,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作笑谈。这里诗人不说自己想念朋友,而想象朋友们在想念着自己,运用的是对写法。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歌的篇章结构即诗歌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等。

    手 法
    说明及作用
    例句及分析
    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
    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以小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乃一小事;以“二乔”立意,反映三国之争、东吴霸业,此乃大事
    卒章显志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让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心境产生无限想象,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还是对于现实的忧怨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释运用)②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析作用)(2)①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释运用)②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众多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先帝”以下八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个个不同,无一肖似逼真。有一天,玉花骢被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扬首卓立,神气轩昂。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写生。作画前曹霸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那画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有力陪衬,再用众画工的凡马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这一段文字倾注了热烈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彩之极。
    2.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注]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注] 涸鳞: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卒章显志。(明技巧)②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最后一联则表明,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的心情。(释运用)③直抒胸臆,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湖面宽阔水浅,船篙只没入湖水中一半。远去的帆船好像停在那里,和树差不多一样高。卜辞上说今年要有秋旱,老百姓都盼望下雨。如果下雨,百姓得活,我岂能害怕远行遇到大的风浪?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查慎行是清代诗人,他喜好描绘大自然,善用白描手法,以景入诗,借景寓情。这首诗前两联就是典型的写景,写自己在舟行百里湖时的所观。后两联转而抒情言志,渡湖时正值当地秋旱,人民苦不堪言,“犹望雨膏”,于是诗人发出了只要能让人民过上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即使渡湖时遇到风浪要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的感慨。“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涸鳞”显然是指当地因为旱情受苦的百姓,而“波涛”在此是虚写,因为旱情,当时的湖面是不可能出现真实的“波涛”的,以此表现出诗人为了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注]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尾句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前三句是叙事抒情,尾句是以景结情。(明技巧)②诗人借暗风寒雨渲染悲凉气氛,将自己的惋惜、愤懑、痛心等诸多情感融于景语之中。(释运用)③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曳,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合为一,情调悲怆。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与前两句是什么关系,并分析其妙处。
    [请你答题] (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三、四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明技巧)②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释运用)③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析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了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颈联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统考版)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