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01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拓展,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理解一些疑难句子。


    2、通过自读讨论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真正格物致知内涵,


    3、能判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深入探求作者写作意图。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一)学生背诵平时搜集的有关实践的名言警句。


    1、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达芬奇)


    2、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小结:以上这些中外名人对“实践”的言论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二、导入新课


    (一)导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他领导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


    (三)重点词语


    (1)生字:肇(zhà) 埋没(mò) 彷徨(páng huǎng)


    (2)理解词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三、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读课文1-2遍,要求: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找出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本文的题目即中心论点)


    (二)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1)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指导学生研读。


    1、提出问题(1-2段):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2、分析问题(3-12段):


    ①(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的事例,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②(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③(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3、解决问题(13)。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在书中找有关语句)。


    1、什么是“格物致知”?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为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运用于哪些范围?


    3、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教师点拨:


    1、“格物致知”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缺乏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所学的知识只能从书本上获得,一旦面临真正实验,就不知所措,就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


    3、因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三)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论证方法。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点拨)有以下几种:


    1、引证法: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目。


    2、例证法:从反面举了古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现代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很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事例。从正面举了通过实验了竹子性质的事例,阐述了试验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观察,而是积极地、有计划地探测。


    3、对比法: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说明新知识只能通过试验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小结:作者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使说理透彻,道理充分,更令人信服。


    四、拓展


    (一)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点拨:


    这是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如重理论轻实验,重分数轻能力等,只要符合实际就行。


    (二)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点拨:


    本题主要让学生把课内的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五、总结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文章简短精要,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语言明白如话,行文灵活,说理方法多种多样,这些都是我们在作文上值得借鉴的。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下列习题。


    ①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丁肇( zhà )中 埋没( mó ) 没(méi)有


    B、彷徨(páng)(huáng) 中庸(yōng) 测量(liáng)


    C、相濡( rú )以沫 儒( rǔ )家 孺( rú )子


    D、华裔( yì ) 论(lún)语 议论(lùn)


    ②下列成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劳民伤财 叹为观止 恻隐之心 不假思索


    B、事必恭亲 人才倍出 修身齐家 改弦更章


    C、绿草如荫 源远流长 格物致知 各行其是


    D、优柔寡断 袖手旁观 无理漫骂 蜂涌而至


    ③、试比较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


    (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领会)的


    (2)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导入,课堂总结,延伸巩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同行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