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01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02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阶段综合测评: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综合测评(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B 2.A [第1题,读图可知,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使沙漠中的水分蒸发到塑料薄膜上,在塑料薄膜上凝结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水汽的蒸发和大气降水;由于水汽在塑料薄膜上直接凝结,水滴直接进入容器,所以不能模拟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地下径流环节。]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B.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


    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


    D.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


    4.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人工降雨 B.围湖造田


    C.开发地下水 D.封山育林


    3.B 4.D [第3题,蒸腾作用明显减弱,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作用,故植被减少会使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从而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第4题,因为地表径流增加是源于植被减少,故稳定径流量的措施应是恢复植被,封山育林。]


    植被浅沟常布局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回答5~6题。





    5.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 )


    A.a减少 B.b增加


    C.c增加 D.d减少


    6.建设植被浅沟对城市的影响有( )


    A.减少城市水资源 B.缓解城市内涝


    C.造成地面沉降 D.增强热岛效应


    5.C 6.B [第5题,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硬化地面面积减少,a(蒸发、植物蒸腾)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c(下渗)增加;d(地下径流)增加。第6题,植被浅沟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可以增加城市水资源;建设植被浅沟可使下渗量增多,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缓,缓解城市内涝;建设植被浅沟不会造成地面沉降;城市绿地面积增加,会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图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回答7~8题。





    7.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8.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7.C 8.C [第7题,该流域开发从Ⅰ到Ⅱ再到Ⅲ的过程中,居民点不断增多,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植被不断减少,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该地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多,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第8题,植被覆盖率越高,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就越强大。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那么,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第Ⅰ阶段河流流量曲线应最平缓,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晚,对应图b中的曲线③;植被覆盖率最低的第Ⅲ阶段河流流量曲线起伏最大,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早,对应图b中的曲线①。]


    海底盐池(裂隙发育)是分布于海洋底部,盐度远高于普通海水的小水域。下图为海底盐池构造示意图。完成9~10题。





    9.海底盐池盐度远高于普通海水,其主要原因是( )


    A.盐岩层盐类沿断裂缝隙渗漏


    B.海底水体流动快,盐类积累


    C.海底水体溶解大量矿物盐类


    D.地势较高,盐类在底部累积


    10.下列海域最有可能是海底盐池分布地的是( )


    A.珠江口 B.红海


    C.长江口 D.北海


    9.A 10.B [第9题,根据盐池构造图分析,海底盐池盐度远高于普通海水,其主要原因是盐岩层盐类沿断裂缝隙渗漏,直接进入盐池中,A对;小水域盐度高,与盐类在底部累积无关,D错;海底水体流动少,海底水体溶解大量矿物盐类,不是小水域盐度高的主要原因,B、C错。第10题,下列海域最有可能是海底盐池分布地的是红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是板块张裂地带,岩层多裂隙,成为盐类进入盐池的通道,B对;几内亚湾、孟加拉湾、北海位于板块内部,岩层裂隙少,形成盐池的可能性小,A、C、D错。]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A.密度、温度、盐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盐度、温度


    12.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海水的( )


    A.温度约为26°C


    B.纬度约为5°S


    C.盐度约为34.6‰


    D.密度约为1 021.5kg/m3


    13.曲线③在A处达到最高值得主要原因是( )


    A.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C.受地表径流影响


    D.受藻类植物影响


    11.A 12.A 13.B [第11题,图中②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温度;③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①表示密度,A正确。第12题,从图中可读出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在5°N,可读出5°N温度约为26 ℃,A正确;盐度约为34.25‰;密度约为1 022.5kg/m3。第13题,曲线③表示海水平均盐度,影响盐度的因素是降水和蒸发;从图中看A位于23.5°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B正确。]


    下图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D.30°N附近海域洋流为寒流


    15.墨西哥湾(甲处)海底石油发生泄漏,下列四地最可能受到污染的是( )


    A.亚洲东海岸 B.非洲南部沿海


    C.欧洲西海岸 D.南美洲东海岸


    14.C 15.C [第14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30°N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第15题,据图中洋流圈的流向,甲处石油泄漏,欧洲西海岸最可能受到污染。]


    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16~17题。





    16.M区可能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雾 B.云层


    C.降水 D.海冰


    17.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沿岸大气湿度


    B.增加沿岸大气温度


    C.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


    D.“厄尔尼诺”影响加剧


    16.A 17.C [第16题,由图示分析,该地区在大陆的西岸,盛行东南风,形成离岸流,冷水上泛,形成寒流;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海雾。第1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沿岸洋流为寒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B错误;冷水上泛导致底层营养物质到达表层,饵料丰富形成渔场,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寒流减弱,水温上升的现象,D错误。]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水文 B.生物


    C.地貌 D.气候


    19.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


    18.B 19.B [第18题,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第19题,由图可知,箭头b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属于这一过程,箭头a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c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d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20~21题。





    注: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20.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 )


    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


    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


    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


    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


    21.下列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


    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


    20.A 21.B [第20题,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A对;根据箭头粗细,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B错;甲地的淋溶作用损失养分多,土壤比乙地肥力差,C错;受供给、释出、淋溶作用量不同,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不同,D错。第21题,乙地淋溶作用弱,说明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


    下图是甲、乙两地垂直植被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甲 乙


    22.在甲山的半山腰地带,同一高度上出现了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的不同景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南坡光照强 B.北坡光照强


    C.南坡降水多 D.北坡降水多


    23.有关乙山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南半球 B.在东半球


    C.在中低纬度 D.在大陆西岸


    22.D 23.C [第22题,半山腰地带,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森林与草地主要在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半山腰地带,是地形雨最多的地带。第23题,读图可知,南坡基带高,是阳坡;南坡为阳坡的是北半球;常绿阔叶林是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植被。]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如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24~25题。





    24.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25.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24.C 25.A [第24题,图示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最小,说明水分条件最好,植被覆盖率最高。第25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旱指数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呈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5分)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分布特征。(6分)


    (2)甲、乙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6分)


    (3)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图中甲海区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3分)


    解析:第(1)题,主要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和最深处的位置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甲处渔业资源的形成主要与上升流有关,乙处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第(3)题,甲处有寒流流经,对近地面经过的热空气具有降温作用。


    答案:(1)沿海地区等深线密集,坡度陡;远离海岸地区等深线稀疏,坡度缓;最深处位于图示区域西南部。


    (2)甲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甲处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渔场。


    乙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在此聚集,形成了渔场。


    (3)(本格拉)寒流流经,具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


    27.(10分)下图中,左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单位:‰),右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盐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相同点有________,不同点有________。(4分)


    (2)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台湾海峡冬夏季盐度都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的是冬季盐度低、等盐度线密集,南北盐度差异更大。第(2)题,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的西南,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有利于晒盐。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更大(或者夏季盐度较高,南北差异较小)


    (2)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利于晒盐


    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 mm。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4分)


    (2)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题,分析地形图可知,埃尔埃希多地区的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坡度大,土层薄;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气候干旱,进而推断该地多为荒漠,沙化严重,土壤贫瘠。第(2)题,根据材料“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结合三层结构从影响土壤肥力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土地沙化严重,土壤贫瘠。


    (2)上层沙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29.(15分)读植被景观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1、图2植被名称及所属的气候类型。(4分)


    (2)图示植被类型中,我国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8分)


    (3)图3和图4所示植被主要有哪些共同特征?(3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1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可判断为热带草原,其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图2为低矮的草原,“天苍苍,野茫茫”,为温带草原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第(2)题,我国主要位于温带地区,内蒙古、新疆广泛分布着温带草原和荒漠。第(3)题,根据图3中的仙人掌和图4中的骆驼确定两图为荒漠植被,回答该题应从荒漠地区降水稀少,植物耐旱或短生命植物角度描述。


    答案:(1)图1为热带草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图2为温带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在我国广泛分布,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西部和新疆。


    (3)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练习,共6页。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单元测试):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单元测试),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单元测试):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单元测试),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