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2.3海陆的变迁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2.3海陆的变迁 教案01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2.3海陆的变迁 教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沪教版2. 陆地与海洋2.3 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2. 陆地与海洋2.3 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位作用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六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全球海陆分布”,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今天我们见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镜头而已,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读图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 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全球海陆分布”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中预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法和学法
    (一)对本课学法和教法的思考: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作以下指导:
    1、读图观察法:
    让学生“看、画、拼”地图,然后大胆猜想从地图中悟出许多地理现象后面的深刻道理。教给学生阅读、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说本课教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任务或问题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本节课教材本身就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用好教材,同时运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来落实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图、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有所感悟。利用观察猜想、探究讨论、体验精神等活动突破难点,促进了学生发挥潜能,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把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索学习——动画演示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沧海桑田
    1 海陆是变迁的
    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荷兰的围海大坝"。
    提问: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补充例子台湾海峡的变化;塔里木盆地的变化
    2 海陆变迁的三种方式
    提问: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归纳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气候的改变);3、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过渡 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么,从全球来看,现在的海陆分布大势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呢?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呢?你同意哪种观点呢?(学生议论)请大家不要着急下结论,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来看看会得到些什么启示。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1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图
    过渡 “时时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科学来源于生活,在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最先发现了这个现象;!两块大陆就象撕破的一页纸,可以拼合在一起。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德国气象学家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南美洲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几乎是吻合的为什么竟如此吻合?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根据这个现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并穷其一生证明这个观点并为此献出了生命。
    提问:大陆漂移假说观点是怎样的?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
    读图观察 演示 "大陆的漂移"。观察2亿年前的海陆分布状况; 漂移成1.35亿年前海陆分布的状况;现在的海陆分布的状况
    讨论1:说说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
    讨论2: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以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洲与南北美洲慢慢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 太平洋在逐渐缩小。
    2大陆漂移假说依据
    提问: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还是有依据的? 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目前在热带亚热带的印度地区发现有古冰川,请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这一现象。
    展示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图。
    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列举出证据,
    教师补充小结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进而大胆提出大陆在漂移的证据。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想一想,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大陆漂移学说提出后受到了来自主流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强烈反对,在魏格纳生前没有得到广泛接受。
    魏格纳一生都在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1930年,他第三次深入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考察。他和学生们试图重 新测量格陵兰的经度,以便从大地测量方面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
    教师小结:地磁学家深海探测和大地精密测量发现大陆漂移证据现在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大陆漂移的畅想曲,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地球演化史。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过渡:大陆漂移说是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认识地球演变的一支畅想曲。但由于它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渐渐被人们遗忘了。随着不断的探究,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谱写了大陆漂移的第二乐章--海底扩张说,又给了大陆漂移说新的生命力。法国地震学家勒皮雄又进一步探索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谱写了第三畅想曲--板块构造学说。这是人类揭开地球演变神秘面纱的三部畅想曲。那么,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来解释大陆漂移的呢?
    三、板块运动
    1 六大板块
    读图讨论 展示"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
    提问: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 地球表层可分为几大板块,名称是什么?陆地面积最大的是什么板块? 哪一个板块几乎是海洋
    教师归纳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第二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分别点击各板块的箭头,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的方向);第三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提问:板块运动有哪些形式
    板块挤压: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山脉、海沟、弧形群岛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板块张裂: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裂谷、海洋例如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红海
    提问:据测定的数据表明,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请问是什么原因呢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在一亿年后是否会变成海洋呢?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说明原因吗?
    提问:对照六大板块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带?为什么?
    过渡: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说明这些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发生火山、地震。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两大地震带: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板块交界处)
    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板块运动形式)
    提问:师用两手挤压两本厚书,会发生什么现象?再挤压一本书,会发生什么现象?
    ①两书交界处隆起;②两书交界处凹陷;③一本书也会发生隆起和凹陷
    板块学说主要观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2、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而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下列地形的形成:1东非大裂谷 2大西洋 3
    青藏高原 4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
    探究1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山的形成;红海的扩张
    地中海的收缩;提示:先让学生在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查找红海和地中海。再对照"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看看红海和地中海分别在哪两个板块之间,并观察这些板块上交界地带的箭头
    小结:阿尔卑斯山一喜马拉雅山系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的; 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指图说明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不同(相背),使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于是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红海也就在不断地扩张,扩张成为将来新的大洋的过程:
    展示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指图说明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不同(相对),使地壳板块发生挤压,欧洲或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因而地中海也就在不断地缩小,将会慢慢消失。
    探究2: 大胆猜测一下:几千万年以后我们有没有可能步行或骑自行车去美国?
    探究3: 你能用板块理论解释四川汶川地震吗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
    归纳: 通过以上的演示和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了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之中。当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会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当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会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地理。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表面并不是由一整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而且,板块是运动的,由板块运动引发了大陆漂移,在漫长的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形成今天这样的地表形态。目前,地壳板块仍在不停地运动。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本课内容小结
    一、沧海桑田
    1 海陆是变迁的
    2 海陆变迁的三种方式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1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2大陆漂移假说依据
    三、板块运动
    1 六大板块
    2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相关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优秀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优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小结,思维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2.3海陆的变迁 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