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06《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06《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1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2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3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1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2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展开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课后培优分级练

    基础过关+拓展培优+高考点兵

    基础过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之    掇:拾取,摘取。

    B.薄言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C.唤朝餐歇半霎 渠:他。

    D.秧根未牢未匝 莳: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椭圆形,可做香料,亦称“土茴香”。

    【答案】D

    【解析】 莳:移栽、种植。这里指“插秧”。

    2.下列加点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A.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B.从头上湿到胛

    C.采采芣苢,薄言

    D.采采芣苢,薄言

    【答案】A 

    【解析】“水”为名词作动词,其余三项均无活用现象。

    3.下列对《芣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唱,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答案】A 

    【解析】A项,“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开篇就是说采芣苢,并没有用比兴。

     

    4.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

    B.“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C.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D.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

    【答案】B 

    【解析】“运用了夸张手法”理解错误。应是“运用了比喻手法”。

    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C.《周南》是国风中编次在最先的,其产生地、产生年代说法很多,今人多认为可能是平王东迁前后的诗,产生地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D.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特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答案】A 

    【解析】“浪漫主义”说法有误,应该是“现实主义”。

    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芣苢》中,写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的两句是:“       ,       。” 

    (2)《芣苢》中,写采芣苢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的两句是:“     ,      。” 

    (3)杨万里《插秧歌》一诗中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又暗示分工明确的两句是:         ,          

    (4)杨万里《插秧歌》一诗中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点明雨中抢插的两句是:          ,           

    【答案】(1)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 

    (2)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 

    (3)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4)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阅读课文《芣苢》,完成7、8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B.诗歌开篇四句写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前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

    C.诗歌中间四句中“掇”“捋”两个字不但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使人想象出忙碌的场景以及人们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

    D.诗歌最后四句具体描写人们采摘的芣苢越来越多,于是用衣襟兜芣苢,“袺”“襭”两个字直接写出了人们采摘芣苢的敏捷灵巧。

    【答案】D 

    【解析】D项,“两个字直接写出了人们采摘芣苢的敏捷灵巧”错误,“袺”“襭”两个字直接写出了人们盛放芣苢的动作,间接突出人们采摘芣苢的敏捷灵巧。

    8.诗中“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字能调换顺序吗?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首先是“采”,采摘之后才“有”,这是概略地叙述采集劳动;然后是“掇”“捋”,是对采芣苢动作的具体描写,或采摘,或捋取,真切又生动;最后是“袺”“襭”,或是手提起衣襟兜着,或是用腰带掖起衣襟来兜着,都是对盛放芣苢的具体描写。切合劳动过程,既是源自生活,又深具艺术匠心。

    阅读课文《插秧歌》,完成9、10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①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暗示分工精细明确。

    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抢插的紧张程度不言而喻。

    D.尾联写田夫对送饭的人的回答:抢插还未结束,稻苗还未栽稳,体现了田夫的吃苦耐劳。

    【答案】B 

    【解析】B项,“以‘兜鍪’和‘甲’借代”错误。本句手法应是比喻,不是借代。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种紧张感,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

    10.这首《插秧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插秧歌》写全家齐动员冒雨插秧,把江南农村田家生活写得活灵活现,生气盎然,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拓展培优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有层次性的,其__________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重在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所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富且贵,如果缺乏自我__________,就很容易造成因,因的局面,最终导致地位不保。(    ),则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地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或词语。

    【答案】针对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约束力

    解析第一空:面对,当面对着(人);面前对着(问题、形势等);针对,对准。语句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群体,孝道有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应用针对。第二空: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由前文的以自己可知,应用身体力行。第三空:临深履薄,形容做事小心谨慎,提心吊胆;谨言慎行,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语境没有提心吊胆的意思,应用谨言慎行。第四空:约束力,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的能力;控制力,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的能力。根据语境,诸侯位高权重,应强调对自我的约束,选约束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解析】画线句存在两种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可删除围绕;二是成分残缺,可在共和后添加的目标

     

    3.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①                                   

                                         

    答案】 ①对普通百姓来说 

    ②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

    4.比兴手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后来的民歌中以及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兴的手法写两句或几句歌词,内容不限。(内容提示:青春、理想、亲情)

    示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歌词)

    【答案示例】火红的旗帜哗啦啦飘,我们的青春在燃烧。

    5.请以亲情为开头,仿照例句再写两句话。

    例句:亲情是一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为你送去温馨和美丽。

    仿写: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缕明媚灿烂的阳光,在人生艰难的攀登中,为你送来光明和温暖     一处安谧宁静的港湾,在人生坎坷的际遇中,为你提供关爱和呵护

    6.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儒家学者为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完成下列7-8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①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文氏外孙②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莳:种植。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诗“田夫”两句,“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具体准确,突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秩序井然,一丝不苟。

    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需要提防鹅鸭,不能让它们进田“捣乱”。

    C.苏诗“三夜”两句,写在连日阴雨毁坏了打麦的场圃后,终于迎来天晴,乡邻们手举竹竿跳起舞来,十分喜悦。

    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了却收麦大事、关闭粮仓之后,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答案】B

    8.两首诗都写劳动,但描写角度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①杨诗正面描写劳动的辛苦和农人的勤劳。a.人物的动作描写:如田夫“抛”、田妇“接”、小儿“拔”、大儿“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分工明确,描绘了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低头折腰不回答”也写出了农人的艰辛与勤劳。b.“笠是兜鍪蓑是甲”,用比喻手法把“笠”和“蓑”分别比作“兜鍪”和“甲”,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雨从头上湿到胛”突出春雨之密之大,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的艰辛。c.人物的对话(语言描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简短的嘱咐话语中,可以看到农人的勤劳与细心。

    ②苏诗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劳动的繁忙和辛苦。a“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虽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但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慰劳辛勤的收麦人的场面可以看出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b“一竿晴日舞比邻”表现乡邻盼来晴日的喜悦,渲染抢收的迫切气氛,令人想见收麦时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9-10题。

    芣苢《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无衣《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9.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芣苢》是劳动之歌,以人们采摘芣苢的六种动作,表现劳动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B.《无衣》描写秦军同仇敌忾的战争热忱,通过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渲染了真挚的战斗情谊。

    C.《无衣》采用问答式句法,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使人想像到战士们磨刀擦枪的热烈场面。

    D.两首诗都采用了“赋”的手法,虽然没有“比”和“兴”,却都能引发读者对所描述情境的想象。

    【答案】B

    10.《芣苢》与《无衣》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手法:复沓(反复、重章叠唱)。

    效果:

    1)层层递进,突出描写内容。《无衣》通过反复,突出了大敌当前,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气概。《芣苢》通过反复,突出了采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2)反复咏唱,增强感染力,强化对主题的表达。《无衣》表达了战士们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题。《芣苢》则表达了劳动的欢欣和热情。

     

    高考点兵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 A

    【解析】 A 项,“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分析错误,诗中“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人情”应是寻春的执着之情,交代了“南山觅”的原因,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珍惜美好,执着追求。作者对“无边春色”执着追寻,一个“苦”字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美好景色的执着追求。

    ②积极态度,重视劳动。“祈麦祈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怀有积极乐观态度,重视劳动生产的重要表现。

    ③遵守孝道,各安其所。“翁”“子”“孙”之问推行孝道友爱,其乐融融。“商”“贾”“农”各安其所,安守本业,自食其力。

    【解析】“人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是人类的生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节日习俗因地区不同,有的地方吃面条,有的地方吃“七宝羹”,又以登高赋诗为乐。孟春时节尽是春色,可还是要寻春,觅春,体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执着追求。

    “行商坐贾”泛指商人,四处行走的是“商”,坐店经营的是“贾”,耕织的是“农”,活动特征明显。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3、4题。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

    杨万里

    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注】①篸(zān):通“簪”。②籧篨(qú chú):粗竹席。

    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中,“试水初”,刚刚试水;“打头揽载”,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就可见溪船之新。

    B.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或插在棐几竹篷上。

    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所见到的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后以夸张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

    【答案】C 

    【解析】C项,“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说法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理解有误。“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结合整首诗歌来看,此处的“乱”字意在描写诗人随心随意的状态,体现轻松愉悦的情感,而非“胡乱”之意。

    4.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描写的事物、叙述的事件,富有生活气息,营造出朴实自然的风格。板屋、油窗、芍药、棐木小几和粗竹席为日常之物,既不华贵也不精致;乘船溪行,是水乡常见之事,这些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②口语入诗,直白风趣。“打头”“适逢予”“剩买”“不要驴”等,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增添了诗作的诙谐幽默之趣。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具体的设题方向,如本题是针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设题,且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本诗的风格,即“纯朴风趣”,接着学生就要从诗歌的用语、所写的景物等方面分析这一风格。“纯朴”,未经砍雕的原木,纯洁质朴。从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主要写了经雨的板屋、两面油窗、芍药、棐木小几和粗竹席等物品,这些东西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非常朴实自然。从诗歌中所写的事情来看,“步下新船试水初”“清溪浮取松亭子”,诗人乘坐小船,沿着溪水前行,这是水乡常见的事情。从诗歌中使用的语言来看,“打头”,开始,带头,领先;“适逢予”,恰好遇到我;“剩买”“赏遍”“不要驴”等,诗中使用诸多白话口语,通俗易懂,让诗歌有了诙谐幽默之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击鼓

    《诗经·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①镗(tāng):击鼓的声音。②兵:士兵。③土国城漕:卫国大兴土功筑漕城。④孙子仲:卫大夫。⑤平:调和。⑥爰(yuán):于是。⑦契阔:聚合离散。⑧成说:犹言誓约。⑨于嗟:感叹词。⑩洵(xún):远。

    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头两句先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代“击鼓”的原因,国家要有战事。

    B.“不我以归”即“不让我归家”,“忧心有忡”即“内心忧伤”,这两句直接表达诗人对战争造成的长期分离的不满。

    C.第三章明写战马走失,实写战士思乡欲逃离战场,但战马又在树林下找到,暗喻将军对士卒看管十分严格。

    D.诗歌写出了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叙忆人情节,悲恻感人。

    【答案】C 

    【解析】C项,战马又在树林下找到,暗喻战士欲归乡而不得的惆怅。

    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流传千古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子偕老”是美好的誓愿,谁料到归期难望,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无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表达了征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这是征人与妻子的誓言,生死不相离,但残酷的战争无情地粉碎了这誓言,造成了生死不相见。滞留在边陲的征人想到与妻子的誓言,看到战争的残酷,其悲伤之情在这四句诗中体现得十分鲜明。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