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0《文言实词》(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0《文言实词》(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试卷01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0《文言实词》(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试卷02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0《文言实词》(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试卷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0《文言实词》(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0《文言实词》(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0 文言实词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对于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等几个方面,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一词多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萧燧天资聪颖超过常人,年幼时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萧燧)以优秀成绩考中进士,被授予平江府观察推官的官职。当时秦桧掌管国政,他的亲信秘密告诉萧燧,秋试时一定会调他到漕台考场担任主考官,萧燧追问其中的原因,那人说:“丞相有儿子参加科考,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愤怒地说:“我刚刚入仕,怎么敢欺骗自己的内心呢!”秦桧对他怀恨在心,不久萧燧就被调到秀州去了,到达那里发现官员的定额已满,秦桧又更换了另一个官员到漕试考场(主持考试),秦熺果然中举并名列前茅。宋孝宗初年,萧燧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的官职。轮流策对时,他阐述了“应当按官职选择合适的人,不应替人选择官职”的观点。皇上很高兴,作《用人论》赐给大臣。淳熙二年,萧燧升任起居郎。在此之前,察官空缺,朝中官员大多认为萧燧合适,因他没有在基层任职的经历,于是任命他为左司谏。当时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官,有所倚仗,没有好的表现,萧燧上奏把他们全都罢免了。当时朝中再次商议进攻北方的事,皇上拿这件事来问萧燧,他回答说:“如今有才德的人和无才德的人混杂在一起,风俗浅薄虚浮,兵力不强,财力不充裕,应当卧薪尝胆来谋求国内安定太平。如果自恃国内稍微安定,萌生傲慢之心,(结果)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
    1.掌握实词属、阙、图,用联想迁移法推断实词含义
    (1)(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幼能属文 属:____________
    ②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____________
    ③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图:____________
    答案:①撰写 ②同“缺”,空缺 ③谋求(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中的“属”,可联想《屈原列传》中的“屈平属草稿未定”,也可联想成语“属词比事”,其中“属”是“撰写”的意思,代入①句,译为“年幼时就能写文章”,语意通顺,符合语境。②句中的“阙”,可联想《三峡》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也可联想成语“拾遗补阙”,其中“阙”同“缺”,意为“空缺”,代入②句,译为“察官空缺,朝中官员大多认为萧燧合适”,语意通顺,符合语境。③句中的“图”,可联想《陈情表》中的“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可联想成语“励精图治”,其中的“图”意为“谋求,谋划”,代入③句,译为“应当卧薪尝胆以谋求国内安定太平”,语意通顺,符合语境。

    2.掌握实词当、怀、罢、糅,用代入法推断实词含义
    (2)(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秦桧当国 当:面对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怀恨
    C.燧皆奏罢之 罢:罢免
    D.今贤否杂糅 糅:混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给定释义的情况下首选代入法。A项,将所给义项“面对”代入句中,句意不通顺,联系上下文,“当”在这里应译为“控制,掌管”。A项错误。B项,将所给义项“怀恨”代入句中,译为“秦桧对他怀恨在心,不久他就被调到秀州去了”,句意通顺,符合语境,B项正确。C项,将所给义项“罢免”代入句中,译为“萧燧上奏把他们全都罢免了”,符合语境,C项正确。D项,将所给义项“混杂”代入句中,译为“如今有才德和无才德的人混杂在一起”,符合语境,D项正确。故答案为A项。
    3.掌握虚词为、若、于
    (3)(2023新编,3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释义。
    ①不当为人择官 为:______词(给;向)
    ②若恃小康,萌骄心 若:______词(如果;或者)
    ③皆持节于外 于:______词(在;对;从)
    答案:①介 给 ②连 如果 ③介 在(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①句联系前文语境可知,萧燧认为应该根据官职选择合适的人,不应该替人选择官职,所以“为”在此处是介词,译为“给,替”。②句结合语境可知,“若恃小康,萌骄心”与上句的做法形成对比,是表示假设,所以“若”是连词,译为“如果”。③句根据前文语境,该句中“持节”应指担任地方官。“外”指朝堂之外,所以“于”是介词,译为“在”。
     通假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4)~(5)题。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节选自《书沈通明事》)
    参考译文:
    沈通明是淮安人,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为人仗义,轻视财物,士大夫都称赞他。顺治二年,之前有个叫田仰的巡抚,一向了解沈通明的为人,十分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自己云游四海去了。沈通明把田仰的妻子和孩子藏到了其他地方。
    4.掌握实词尝、属、素、亡,利用通假推断实词含义
    (4)(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为前明总兵官     尝:曾经
    B.遂属其家通明     属:归属
    C.素习通明之为人     素:一向
    D.至是见明将亡     亡:灭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将所给义项“曾经”代入句中,可译为“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句意通顺,A项正确。B项,将所给义项“归属”代入句中,句意不通顺。“属”在这里是通假字,同“嘱”,译为“嘱咐,嘱托”,代入句中,可译为“于是就把家人嘱托给沈通明”,语意通顺。B项错误。C项,将所给义项“一向”代入句中,可译为“一向了解沈通明的为人”,符合语境,C项正确。D项,将所给义项“灭亡”代入句中,可译为“等看到明朝即将灭亡”,符合语境,D项正确。故答案为B项。

    5.掌握虚词遂、而
    (5)(2023新编,2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释义。
    ①遂属其家通明 遂:______词(于是;终,竟)
    ②而身自浮海去 而:______词(表承接;表转折)
    答案:①连 于是 ②连 表承接(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句联系上文语境可知,“属其家通明”与“见明将亡”是顺承关系,“遂”在这里应为顺承连词,意为“于是”。②句结合前文可知,田仰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给沈通明,然后自己便云游四海去了。故此句与上一句“遂属其家通明”是顺承关系,“而”字充当顺承连词,不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6)~(8)题。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以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阵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参考译文:
    黄河岸上的小土丘多得数不过来,但仍然是平原。水流得急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但河水还算是平缓的。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多次战败,丢失国土数千里,假使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往后撤退,在战场上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被擒的败将。然而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羞愧,他认为到死却不能建立功业才是耻辱。于是在齐鲁柯地会盟中,他拿着三尺兵刃,指到齐桓公的胸前(逼他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多次战败所失去的土地,于片刻中便收了回来。他的勇敢也闻名天下,并为鲁国立下了大功。
    6.掌握实词兴、使
    (6)(2023新编,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水激兴波 兴:________
    ②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________
    答案:①兴起 ②假使(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中的“兴”,可联想《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这里的“兴”意为“兴起”,代入句子中,可译为“水流得急会激起波浪”,语意通顺,符合语境。②句中的“使”,可联想《阿房宫赋》中的“使六国各爱其人”,这里的“使”意为“假使”,代入语境,可译为“假使曹沫不作长远打算”,结合后文中的“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可知,语意通顺,符合语境。

    7.掌握虚词者、而
    (7)(2023新编,2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释义。
    ①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者:________词(不译;的)
    ②耻死而无功 而:________词(却;并且)
    答案:①助 不译 ②连 却(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句中的“者”字用在时间词后,起语气助词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可不译,与“昔”连用,指“过去”。②句中的“而”字,联系上文语境,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感到羞愧,他认为到死却不能建立功业才是耻辱,所以该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却”。

    8.准确翻译通假字
    (8)(2023新编,5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拿着三尺兵刃,指到齐桓公的胸前(逼他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多次战败所失去的土地,于片刻中便收了回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句中采分点:“揄”译为“拿着”(本义为“引,拉”,本句中意思是“拿着”,可以根据其提手旁以及所接宾语“三尺之刃”推断其含义);“造”译为“到”;注意“亡”在此处并非“死亡”,而应译为“丢失”,“亡”后面省略了宾语“土地”,翻译时要补出;“反”同“返”,译为“返回,收回”。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古今异义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9)~(11)题。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节选自《汉书·韩延寿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韩延寿做官,崇尚礼义,喜好古代教化,他修建治理学校,春秋举行乡射活动,陈设钟鼓管弦等乐器,大力推行升降揖让等礼仪,等到都试进行武事演习时,设置斧钺旌旗等仪仗,练习射箭、骑马的事项。又设置里正、伍长,率领大家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在家里留宿。乡里田间(如果)发生意外的变故,官吏立即就能接到报告,坏人都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他对待手下官吏,施加恩惠特别厚重,但规章誓约很严明。如有欺骗背弃他的人,延寿就痛心地自责说:“难道是我对不起他吗?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官吏听到就会暗自伤心悔恨。他门下一个掾史因此自刎,被人救起没有死,由于嗓子喑哑,不能说话了。延寿得知后,面对掾史哭泣,派医官给他治疗,给予他的家人丰厚的补偿。9.掌握实词治、负、舍
    (9)(2023新编,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修治学官 治:________________
    ②不得舍奸人 舍:________________
    ③闾里仟佰有非常 非常:______________
    ④吾岂其负之 负: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整顿,治理 ②留宿 ③意外的变故
    ④对不起,辜负(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中的“治”,根据《老子》中“治之于未乱”可推知“治”为“整顿,治理”之意,代入句中,可译为“修建治理学校”,语意通顺,符合语境。②句中的“舍”,根据《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可知“舍”有“房屋”之意。但代入后,语意不通。因此考虑词类活用现象。“舍”在本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留宿”。③句中的“非常”,根据《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可推知“非常”为“意外的变故”之意。代入句中,可译为“乡里田间如果发生意外的变故”,语意通顺,符合语境。④句中的“负”,根据《孔雀东南飞》中“誓天不相负”可推知“负”为“对不起,辜负”之意。代入句中,可译为“难道是我对不起他吗”,语意通顺,符合语境。

    10.掌握虚词何、因
    (10)(2023新编,2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画出正确的释义。
    ①何以至此   何:______词(为什么;什么)
    ②因不能言   因:______词(由于,因为;于是;凭借)
    答案:①疑问代 为什么 ②介 由于,因为(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句中的“何”是疑问代词,联系前后文可知这里是韩延寿的自责之语,根据句末问号可知此处为疑问句,所以可译为“为什么”。此句大意是“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②句结合前后文语境可知,“不能言”是门下自刎,伤及嗓子的后果,所以这里的“因”是介词,用来说明“不能言”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11.准确翻译古今异义词
    (11)(2023改编,6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欺骗背弃他的人,延寿就痛心地自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本句的采分点为“或”“欺负”“刻责”。“或”译为“有的人”。“欺负”在此处是古今异义词,并非现代汉语中的欺压之意,要将其拆开分别翻译。“欺”是“欺骗”,“负”是“背弃”。“刻责”的意思是“严加责备”,“自刻责”为宾语前置,意思是“严加责备自己”,即自责。每点2分。

    词类活用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14)题。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节选自《揭傒斯全集》,有删改)
    参考译文:
    我家乡有一位徐若虚先生,是郡里的大户人家。他十五岁考中进士,就辞官回乡做了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有效的药方,有一句高明的见解,他必定携带重金不以几百里为远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过几十年,他的医术取得了巨大成就,写作《易简归一》几十卷。辨别疑难杂症,补充缺漏,广泛搜集资料,明辨考察,通晓、融汇细微敏锐的事物,人们都说他是古人再生。他治疗凭借的是脉象,不依靠症状,不分贫富贵贱,不索求回报,诚实地去治疗,没有不奏效的,如果不能治疗,一定先让求医的人知道,只要一用到巫术,就头也不回地离去,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师,渐渐地不能独享治病的功劳了。
    12.掌握实词谢、咸、顾
    (12)(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即谢归业医 谢:____________
    ②咸谓古人复生 咸:____________
    ③乃去不顾 顾:____________
    答案:①辞官 ②都 ③回头(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联想《孔雀东南飞》中“阿母谢媒人”一句,其中“谢”是“推辞,谢绝”的意思,此处根据前文语境“举进士”和下文“归业医”可知,意为“辞官”。②句,联想《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句,可推知此处“咸”是“都”的意思。③句,结合语境可理解为“一用到巫术,就头也不回地离去”,再联想《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一句,可推知此处“顾”是“回头”的意思。
    13.掌握虚词乃、之
    (13)(2023新编,2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释义。
    ①以必得乃止 乃:________词(就;才;是)
    ②其不治,必先知之 之:________词(这件事;不译;到)
    答案:①副 才 ②代 这件事(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句联系上文语境可知,徐若虚听说别人有药方、有善言,便不远万里前去拜师,一定要得到才停止。因此“乃”是“才”的意思,作副词。②句联系语境可知,如果不能治疗,一定要让求医的人知道,“之”代指“不能治疗”这件事。因此是代词,译为“这件事”。

    14.准确翻译词类活用现象
    (14)(经典题,5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只要)别人有一个有效的药方,有一句高明的见解,他必定携带重金不以几百里为远去拜他为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采分点:“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均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译为“一个有效的药方”“一句高明的见解”;“重币”“师”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携带重金”“拜……为师”;“远”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远”。每点1分。


     一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攻破之,杀月氏王,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元朔三年,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有删改)
    参考译文:
    当初,投降的匈奴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强大的国家,匈奴攻破了它,杀死了月氏国王,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怨恨匈奴,(却)没人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皇上征招能出使月氏的使者,汉中人张骞凭借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从陇西郡出发,经过匈奴的辖境,匈奴单于俘获了他,扣留张骞十多年。张骞得到机会偷偷逃跑,到达大宛国。大宛国听说汉朝财物富足,想要交往却一直未能实现,见到张骞,非常高兴,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坐官府的车到大月氏。大月氏太子继任国王,击破大夏国后,分割那里的土地定居下来,(由于)土地肥沃富饶,又少有外敌侵扰,根本没有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始终不能获知月氏的关键表态,于是回国,打算从羌人的住地返回,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了一年多,正赶上匈奴发生内乱,张骞就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逃脱归来。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一去十三年,只有两人得以回来。元鼎二年(前115),(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汉军追击驱逐匈奴到了漠北,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通行。于是张骞(向汉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强盛,不肯再朝贡奉事匈奴,匈奴攻打他不能取胜,因而远离了乌孙。现在匈奴单于刚刚被我军围困,而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空无人烟。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财物赠送乌孙,招引他们渐渐东迁,居住在以前浑邪王的旧地,与我国结为兄弟之国,他们势必会服从我们汉朝,他们若服从我们汉朝就如同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乌孙之后,自乌孙以西的大夏这些国家也就都能招引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丝帛,并大量增设持节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们出使附近其他的国家。
    1.(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募能通使月氏者 募:征招
    B.径匈奴中 径:直往
    C.骞得间亡 间:秘密地,悄悄地
    D.为发导译抵康居 抵:到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在选项给定释义的情况下,可以优先使用代入法,将义项代入句中,看句子是否通顺,译文是否符合语境。A项,将所给义项“征招”代入句中,译为“皇上征招能出使月氏的人”,句意通顺,符合语境。“募”可以组词为招募、募集,也可据此判断其意思是否正确。A项正确。B项,根据上下文可知,张骞出使的目的地是月氏,匈奴只是途经,因此译为“直往”是不合适的,“径”在本句中应解释为“经过”。B项错误。C项,将所给义项“秘密地,悄悄地”代入句中,译为“张骞得以偷偷逃跑”,句意通顺且符合前后文情节。C项正确。D项,“发”指派遣,“导”“译”均为名词,指向导和翻译,将选项中所给义项“到达”代入句中,可译为“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句意通顺。D项正确。故答案为B项。

    2.(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殊无报胡之心 殊:非常,根本
    B.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竟:始终,终究
    C.不肯复朝事匈奴 事:奉事
    D.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 赍:赠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A项,上文所述“地肥饶,少寇”使得大月氏安于现状,紧接着表明他们“无报胡之心”,语意逻辑顺畅,“殊”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修饰“无报胡之心”,“殊无”表示“根本没有,没有一点”。A项正确。B项,将所给义项“始终,终究”代入句中,译为“始终(终究)不能获知月氏的关键表态”,句意通顺。B项正确。C项,可以联想“以地事秦”“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事”指奉事。C项正确。D项,该项有一定迷惑性,《孔雀东南飞》中“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赍”是赠送的意思。将“赠送”代入句中,单看选项理解似乎通顺,但根据上下文,“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都是张骞出使前皇帝的安排,“金币”“帛”并非赠送,因此“赍”意为携带。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二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参考译文:
    为百姓考虑得深远的人,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就考虑精细,所以能够用较少的精力取得显著的功效。凭借百步远的湖堤,就能够去抵挡天下最危险和最不可预测的忧患,施惠于当地百姓并且惠及荆州、潭州、黔州、蜀州,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不论远近都享受这个堤坝提供的便利。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交会的要道,往来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共有多少呢!假使堤坝的土石能侥幸长久不腐,那么滕子京对百姓所施加的恩惠,可以简单用数字计算吗?事情不怕干不成,就怕容易败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后人常常疏于保护,使它废弃。自古以来有才德智慧的人,为了百姓清除祸患,兴办有利的事,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后人都像建造者那样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可以受到它的恩惠,天下哪还会丢掉有利的事物呢?这也是滕子京忧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2023新编,2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释义。
    (1)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 于:________词(到;被)
    (2)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 则:________词(那么;假使)
    答案:(1)介 到 (2)连 那么(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句结合语境,“惠其民”译为“施惠于当地百姓”,“荆、潭、黔、蜀”是除当地以外的地名,所以“于”是介词,用于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范围、对象,可译为“到”,代入原句,译为“施惠于当地百姓并且惠及荆州、潭州、黔州、蜀州”,句意通顺,符合语境。(2)句,前句中的“使”译为“假使”,由此可知前后分句构成假设关系,所以“则”是连词,承前说明这种假设情况的结果,可译为“那么”。

    2.(2023新编,4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滕子京忧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句中采分点:“虑”译为“忧虑”;“欲”译为“想要”;“纪”是通假字,同“记”,译为“记录”。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三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王都中,字元俞,世祖追念其父功,特授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僚吏见其年少,颇易之。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觉,而八年不决,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吴江学舍久坏不治,而郡守缺,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独守得为乎?”乃首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秩满,改郴州路总管。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来,民间惮其强猾,莫敢与相贸易。都中煦之以恩,慑之以威,乃皆悦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参考译文:
    王都中,字元俞,世祖感念他父亲的功绩,(于是)特授王都中为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当时王都中年仅十七岁。同僚官吏看他年轻,很轻视他。王都中遇到事情进行分析,动辄抓住要害,(因此)僚属都感到惊愕,不敢欺骗他。昆山有用欺诈手段买卖官田的,事情败露,然而八年没有裁断,王都中为此阅读以往的文书档案,深入了解,查清楚了真相,那些人才服罪。吴江学校房屋破败很久未修理,但是郡守缺任,王都中说:“圣人所讲的道理,大家都应该共同遵守,为何只有郡守能做?”于是他首先向富豪之家募捐筹钱,新修了礼殿。任期满后,改任郴州路总管。郴州位于楚的上游,溪谷山洞中的徭、獠(古代少数民族)来往走动,百姓害怕他们的强悍、狡猾,不敢和他们进行贸易往来。王都中用恩泽感化他们,用威严震慑他们,于是徭、獠都心悦诚服。
    1.(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僚吏见其年少,颇易之 易:________________
    (2)都中为披故牍 故:________________
    (3)其人乃伏辜 辜: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轻视(2)从前的,原来的(3)罪(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可运用语境分析法,结合上文“时年甫十七”,意思是“此时王都中年仅十七岁。”因此同僚看他年轻,很轻视他。“易”在此处译为“轻视”。(2)句可运用语境分析法,结合上文“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觉,而八年不决”,可知买卖官田这件事八年都没有裁决,因此都中为此阅读以往的文书档案,“故”在此处译为“从前的,原来的”。(3)句可运用成语联想法,成语“死有余辜”的“辜”译为“罪”,将其代入句中,可译为“那些人才服罪”,句意通顺。故“辜”在此处译为“罪”。
    2.(2023新编,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莫敢与相贸易
    A.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B.吾孰与徐公美
    C.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分“与”作“和,跟,同”讲时介词和连词的用法。“与”作介词时,前后内容不可调换;作连词时,前后内容可以调换,句意基本保持不变。如“吾与子”和“子与吾”意思相同,“与”为连词。例句翻译为“不敢和他们进行贸易往来”,其中“与”作介词,译为“和,跟,同”。A项,语出李白的《将进酒》,译为“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其中的“与”作介词,译为“给,替”,与例句意义不同。A项不符合要求。B项,语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其中的“与”作连词,译为“和”,与例句用法不同。B项不符合要求。C项,语出《鸿门宴》,译为“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和项羽相见”,其中的“与”作介词,译为“和,跟,同”,与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C项符合要求。D项,语出《赤壁赋》,译为“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砍柴”,其中“与”作连词,译为“和,跟,同”,与例句用法不同。D项不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项。

    3.(2023改编,6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首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
     
    答案:于是他首先向富豪之家募捐筹钱,新修了礼殿。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本句采分点为“乃”“大家”“合钱”。“乃”的意思是“于是”。要注意“大家”在此处是古今异义词,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大家”,结合语境可译为“富豪之家”。“合钱”的意思是“筹钱”。每点2分。
    四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节选自《杨万里集笺校》,有删改)
    参考译文: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是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他父亲的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荫庇做官,(宗质)长大以后,每到做官的地方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有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宗质)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去,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怜悯他,都宽慰劝解他,(他)才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在所经之地宗质仍这样寻找,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这样寻找。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馆稍事休息,(伤心地)流泪。坐了一会儿,一个乞讨的老妇人来到他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两文钱吧。”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并请(她)坐下,用主客之仪礼待(她)。
    1.(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姻家司马季思官蜀 官:做官
    B.遍其地大声号呼 遍:走遍
    C.司马家人哀之 哀:怜悯
    D.日旦夕号呼 日:白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司马季思”是人名,作主语,“蜀”是地名,作宾语,所以“官”应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做官”。A项正确。B项,联想成语“漫山遍野”,其中“遍”是“遍及”之意,据此推知“遍其地”中的“遍”为“走遍”。B项正确。C项,“司马家人”是主语,“之”是宾语,代指“李宗质”,所以“哀”应为谓语动词,本义为“悲伤,哀痛”,结合语境,译为“怜悯”。C项正确。D项,“日旦夕号呼”中的“旦夕”意思是早上和傍晚,若“白”译为“白天”,代入后语句不通,所以“日”应为名词作状语,译为“每天”。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2.(2023新编,3分)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译为“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去”。A项,“师必退”是“使烛之武见秦君”的结果,所以“若”是连词,表假设,“如果”的意思。A项不符合要求。B项,“若”后陈述连续性的动作,所以“若”在句中作主语,是代词“你”的意思。B项不符合要求。C项,“若”连接前后的本体和喻体,是比喻修辞的标志词,是“像”的意思。与例句相同。C项符合要求。D项,“若”用于句尾,是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作助词,译为“……的样子”。D项不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项。

    3.(2023新编,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在所经之地宗质仍这样寻找,始终没有找到。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并请(她)坐下,用主客之仪礼待(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1)句采分点:“秩满”,官吏任期届满;“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往东;“所经”,经过的地方,(所+动词的结构相当于名词性短语);“然”,这样;“竟”,始终、终究。每点1分。(2)句采分点:“起”,站起来;“揖”,作揖;“坐”,动词的使动用法,请她坐下;“礼”,名词活用作动词,礼待。每点1分,句子通顺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曰生事,则曰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 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七百馀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馀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搏颡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柄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
    【注】 ①豌豆创:天花。
    1.(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
    B.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
    C.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
    D.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

    2.(2023新编,3分)下列关于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有增生、 附生、 廪生、 例生等,统称诸生。
    B.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该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C.丁内外艰,即丁艰,我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制度,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又称“丁忧”。
    D.巡抚,又称抚台,我国古代地方的军政大员之一,北宋初年设立,主要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和民政。

    3.(2023改编,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他的罪行,不久又向皇帝上书,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B.梅之焕洁身自好,从不勾结党羽。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
    C.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俘获大量的敌人;晚年回乡,还曾组织勇士协助当地的官员捉拿强盗。
    D.梅之焕因遭报复而被免职。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梅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处分他。


    4.(2023改编,8分)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请求陛下严格综合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2)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3新编,3分)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梅之焕为官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中书舍人 除:授予,任命
    B.捕治吏部豪恶吏 治:处理
    C.缇骑亦为雪涕 涕:哭泣
    D.赃犹未竟 竟:竟然

    2.(2023新编,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光斗与其谋
    ②未得与项羽相见
    B.①缇骑亦为雪涕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C.①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①忠贤乃矫旨
    ②乃不知有汉

    3.(2020新高考Ⅰ,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新高考Ⅰ,3分)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考点过关
    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之处有四处。第一处,“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此句主语是“其溃卒”,谓语是“畏”,宾语是“捕诛”,结构完整。“诛”后应断开,且“往往亡命山谷间”是一句完整的话,应独立断开。故排除B项。第二处为“为群盗贼势益张”的断法。“为”是动词,可作谓语,“益张”意为更加嚣张,也可作谓语,应断为两句;“盗”和“贼”同义,可分开,“盗”作前句宾语,“贼”作后句定语。第三处为“至是”,意为“到了这时”,表意完整,应断开。故排除D项。第四处为“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辄引去”的主语为前面的“贼数万”,而非“部署”。根据语意,应当是“强盗看见之焕的部署,就离开了”。故排除C项。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这之前,甘肃发生兵变,逃跑的士兵害怕被捕杀,往往逃至山谷中做了一群强盗,强盗的势力更加嚣张了。到这时,数万名强盗来攻打麻城,看到梅之焕的军事部署,就带兵离开了。”故答案为A项。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A、B、C三项表述正确。D项错误,“巡抚”的设立始于明代而非北宋初。故答案为D项。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项,文中写道“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不久后又进言,从天下局势如何、各种官员们的表现等指出当今国家面临的危机与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A项正确。B项,文中“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直接写出了梅之焕洁身自好的特点,他的话:“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表明了他的观点。B项正确。C项,从“庄烈帝即位,……巡抚甘肃”开始是梅之焕任甘肃巡抚的事迹,“大破套寇,斩首七百馀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馀人……”“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可见其屡败敌寇的功绩;由“既废,无所见。……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可知,梅之焕回乡之后组织勇士协助当地的官员捉拿强盗。C项正确。D项,由“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可知,梅之焕并未写信告诉钱谦益,而是上书朝廷保护了钱谦益。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4.(1)
    答案:请求陛下严格综合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2)
    答案:各位将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趁别人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过他们,以此来树立我们的恩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1)句采分点:“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重”译为“加强”;“济”译为“帮助”。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句采分点:“掩”,攻击;“可”,允许、许可;“幸”,欣喜、庆幸,此处是意动用法,对……感到欣喜、庆幸。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5.答案:为官正直,直言进谏;恪尽职守,战功卓著;崇尚仁德。(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题干要求“概括梅之焕为官的特点”。可以从文中具体的事件中加以概括。从他弹劾东厂太监的罪行,并直陈时弊可以看出他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从他多次作战“大破套寇”“再战再败之”等可以看出他恪尽职守,战功卓著;从他面对患“豌豆创”的敌军而不肯乘人之危,可以看出他崇尚仁德。
    参考译文: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突然冲进教场。御史大怒,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拱手行礼后上马扬长而去。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过了七年,授予吏科给事中的官职。东厂太监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弹劾他的罪行。不久上疏说:“当今天下,百姓贫穷,国库匮乏,强盗横行,军队疲惫。言官不谈论国家大事,却争论朝堂势力,官员们放弃本职工作,发表一些空洞的言论。国家的事情全部被虚假的文辞所束缚。有人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不是说他制造事端,就是说他过于苛求。改革没有成功而诽谤却随之而来,正义得不到伸张却积了很多怨气,豪杰灰心,庸人得势,国家的事情没有办法做下去了。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当时朝中大臣拉帮结派钩心斗角,梅之焕洁身自好,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天启元年,(梅之焕)在通政参议的职务上被下诏任命为太常少卿,提拔为右佥都御史,为南昌、赣州巡抚。父母去世,在家守丧。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客氏扰乱朝政,应山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罪行。魏忠贤十分痛恨他,将杨涟打死了。自此之后更加有恃无恐地诛杀好人。说杨涟被逮捕时,路过麻城,杨涟是有罪的人,梅之焕跟他盘桓数日,痛哭流泪,应当削去梅之焕的官籍,实际上杨涟并没有路过麻城。不久,逆党梁克顺诬告梅之焕窝藏赃款,下诏追究他的赃款。庄烈帝即位,才免于追究,恢复官职起用他,任命他为甘肃巡抚。大败河套地区的强盗,斩首七百多人,活捉三名部落酋长,招降六百多人。第二年春天,敌人又一次大规模地侵入内地,大黄山一带感染了天花。各位将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趁别人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过他们,以此来树立我们的恩德。”于是没有进攻。过了一个月,众敌寇望着边城叩头哭着离去了。冬天,京师戒严,有诏让梅之焕去保卫京师。将要出发,西部敌人乘空虚进犯河西。梅之焕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面,在归路上迎击敌人,大部队从水泉峡口出,二战二胜,斩首八百四十多人。率领部队向东前进。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晚于预定期限。有诏书让梅之焕上朝。第二天又下诏让梅之焕停职等候调查,这时温体仁已掌握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上书给朝廷,最终保护了他。到这时,温体仁记起前仇,于是梅之焕获罪。梅之焕虽然是文士,却有武将的才干,善于射箭,被废职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展现。他所在县城的深山里有很多强盗。梅之焕没事的时候,常率领健壮的勇士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没有能逃脱的。在这之前,甘肃发生兵变,逃跑的士兵害怕被捕杀,往往逃至山谷中,做了一群强盗,强盗的势力更加嚣张了。到这时,数万名强盗来攻打麻城,看到梅之焕的军事部署,就带兵离开了。皇帝想到梅之焕在甘肃前后的功劳,就恢复了他的官职,荫封他的儿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召用他。第二年(梅之焕)病死了。

    真题过关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使用代入法、联想迁移法等理解实词含义。A项,将“授予,任命”代入句中,译为“被任命(授予)为中书舍人”,句意通顺,符合语境。A项正确。B项,将“处理”代入句中,译为“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 ,句意通顺,符合语境。B项正确。C项,将“哭泣”代入句中,译为“差役也为之哭泣”,句意通顺,符合语境。C项正确。D项,将“竟然”代入句中,译为“赃物追查还没有竟然”,句意不通。此处“竟”可联想成语“未竟之志”来推断,“竟”应解释为“完成,完毕,终了”。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将两个“与”前后内容位置互换,句意均会发生变化,故“与”作介词,译为“和,同”。A项不符合要求。B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译为“为了”。B项不符合要求。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译为“因为”。C项不符合要求。D项,根据上下文语境,①句中的“乃”是连词,译为“于是”,②句中的“乃”作副词,译为“竟然”。D项符合要求。故答案为D项。

    3.(1)
    答案: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法司,能够稍微延缓死期好为以后(澄清真相)进行谋划。
    (2)
    答案: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此(最终)众人都家破人亡。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1)句中,采分点为:“承”,招认;“为酷刑所毙”,是被动句,被严刑拷打而死;“下”,名词作动词,被送往。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句中的采分点为:“犹”,副词,还、仍然;“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同“促”,催促。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4.答案: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1分)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2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题分两问。然后,阅读并翻译原文相关内容,勾画出关键语句。结合语段“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可知,孙奇逢认为左光斗为官时对京城附近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据此可概括出孙奇逢等人救助左光斗的原因。结合语句“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可知,孙奇逢等人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所害,据此可知救助结果。最后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史,负责巡视中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抓捕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恐。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条上疏陈述三种原因十四条建议,皇上下诏全部应允施行。水利大兴,北方人开始懂得种植水稻。邹元标曾经说:“三十年前,京都人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如今到处都是水稻,这是种植水田的好处啊!”宦官刘朝假称太子命令旨意,索要外戚废弃的庄田。光斗没有拆封就还给刘朝,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归殿下所有,今天怎敢私自授予。”宦官愤怒地离开了。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徇私。魏忠贤和他的党羽都恼怒。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依次将轮到杨涟、左光斗。左光斗非常气愤,起草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所犯三十二条应当处斩的罪行,准备十一月二日上奏皇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送还原籍。魏忠贤刺探得知,提前两天利用推事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捉拿。父老子弟围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就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陷他们收受杨镐、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法司,能够稍微延缓死期好为以后(澄清事实)进行谋划。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被定罪贪赃二万两。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五日内查清此事,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个有气节的侠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左光斗为官时对京都附近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得数千金,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栽赃陷害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查,捆缚左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为儿子哭泣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此最终众人都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赠左光斗为右都御史,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不久,又追赠他太子少保的官职。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
    相关试卷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7《文言文阅读主观评价》(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7《文言文阅读主观评价》(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熟悉常见题型,解题思路点拨,注意作答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6《文言文句子翻译》(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6《文言文句子翻译》(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偏义复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5《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5《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内语境,句外语境,查找问题,仔细比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3高考】语文考点全复习——考点10《文言实词》(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