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01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02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03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04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05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06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07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共60页。

    人教版 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其他东西交通线古代商道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有一个人特爱凑热闹,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一天,街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人们都围在那里看热闹。这个人也急忙跑过去,使劲儿往里挤。但是人太多了,他怎么也挤不进去。情急之下他大声嚷道:“大家请让一让,让一让,出事的是我父亲!”等他顺着人们让开的缝隙挤进去一看,不禁傻眼了,因为被撞的是一头驴。
    运用判断的基本特征分析此人的判断。
    这则故事中,这个人所作出的“出事的是我父亲”的判断,首先是一个肯定性判断,其次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判断。不过,虽然是假判断,也是他对实际情况作的一种断定,所以也属于判断。
    探究活动:
    《笑林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个邮差递送紧急公文,当官的恐怕他走得慢,拨一匹马让他骑。邮差赶着马跑,别人问他:“如此急事,怎么不骑马跑?”邮差回答说:“六只脚走,岂不比四只更快!
    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他做出了一个怎样的判断呢?
    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
    1.判断的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使用判断的原因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 ——牛顿
    示例1: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后来的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猜测是正确的。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以下问题:在示例1中三人的话哪些是判断?哪些不是判断?这说明判断有什么基本特征?
    这里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所以他们两个的话是判断。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示例2:亚里士多德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掉落,重者必然先落地。而伽利略则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掉落,会同时落地。后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伽利略的断定是正确的。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以下问题:在示例2中两人的断定何为真?何为假?这说明判断有什么基本特征?综合上述两则示例,谈谈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并谈谈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是不同的,经过实践验证,二者一对一错,一真一假。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判断的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2)判断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这是新学生宿舍。◆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
    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因为能呼吸的只有空气,不应该包括阳光和海水。
    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吸烟只是患肺癌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条件。
    (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①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②判断与语句并非是一一对应的。
    1.判断的表达
    1.判断的表达
    (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一般来说,陈述句、反问句表达判断。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祈使句(提出愿望和请求)、感叹句(抒发情感的语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例如: 沈阳的冬天真冷啊! 年轻人,要多锻炼身体! 你认为有永动机的存在吗?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表达同一个判断的句子,叫做同义句。)
    例如:同一个判断,汉语表达为“天是蓝的 ”,英语为“The sky is blue”,这两个语句是不同的,但表达的判断却是相同的。在不同民族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的判断。 不仅如此,在同一个民族的语言中,也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同一个判断,“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因之果”,“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这三个句子语法结构都不同,但都表示了同一个判断,即“所有结果都是有原因的”。
    (3)同一个语句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语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歧义语句,一种是歧义语句。歧义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可以表达不同判断的语句是多义句。) 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例如:“他的笑话说不完”
    这个语句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一是指他很能说笑话;二是指他做事荒唐,闹出了很多笑话。多义句到了具体的语境中,意义可以得到确定。“他很有口才,他的笑话说不完”,在这个语境中“他做事荒唐”的语义就被排除了。“他做事颠三倒四,他的笑话说不完”,在这个语境中“他很能说笑话”的语义被排除了,而他有很多荒唐事的语义得到确定。
    以下四个判断:1.他是中学校长。2.张华认识雷锋。3.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上述判断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
    从材料中的四个判断来看,“他是中学校长”和“张华认识雷锋”这两个判断拆解之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是以概念作为逻辑变项的,因此这两个判断是简单判断。“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和“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这两个判断拆解之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是以判断作为逻辑变项的,因此这两个判断是复合判断。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判断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法国天才数学家格洛阿找老朋友鲁柏借宿。可女看门人告诉他:“两周前鲁柏已被刺死,家里的巨款也被洗劫一空。 警察勘查现场时,只看见鲁柏手里死死捏着没吃完的半块苹果馅饼,真叫人难以理解。”并说发案前后并没有外人进公寓。 数学家思索着,请女看门人带他到三楼,走到“314号”门前,他停了下来,问:“这房间谁住过?”女看门人答道:“ 是米塞尔。”“此人如何?”“他爱赌钱,好喝酒,昨天已经搬走了。”“真可惜!这个米塞尔就是杀人凶手!”数学家肯定地说。 数学家分析说:鲁柏手里的馅饼就是一条线索。馅饼,英文叫‘Pie’而希腊语‘Pico'是π,即通常说的圆周率,人们在计算圆周率时一般取3.14的值。
    格洛阿所说的“这个米塞尔就是凶手”,“鲁柏手里的馅饼就是一条线索”,这两句话就是性质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
    主项
    谓项
    联项
    点评:
    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时间
    两个概念搭配不当
    更正:中学阶段 是 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主项和谓项搭配不当
    点评:
    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


    “仙人掌”是一种植物。“仙人掌”与“植物”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
    “不是”是表示概念之间不相容关系的联项(连接词)。
    判断的联项(连接词)使用不当,把概念的属种关系误认为全异关系。
    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树木,样子长得很特别。
    点评:
    有些 又长又臭的文章 是 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量词
    量词使用不当
    更正:所有 又长又臭的文章 是 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性质判断主要由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构成。
    ①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通常写作“S” 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有”“是”或“无”“不是”) 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通常写作“P”
    3.性质判断的结构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4.性质判断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私不是美德。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注意: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对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这篇文章很好”,“他当校长了”。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无人”。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
    此翁使用了两个判断
    该来的没来!
    不该走的走了!
    (所有)该来的没来!
    省略全称量项的判断
    (所有)不该走的走了!
    补充完整
    补充完整
    更正
    更正
    (有的)该来的没来!
    (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2)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例如: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 有些地方昨晚下雪了! 李白是诗人!
    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量项有所有、一切,凡是等,在语言表达中,为了简洁,量项可以省略)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量项有有些、有的、少数、大部分等,在表达中量项是不可以被省略的)单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一个,即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一般不需要量项,在语言表达中,单称判断对象常常带有“这个”“那个”等词语,以此表达一类事物中的某一个,如,这朵花是红的)。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区别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全称判断使用全称量项,不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是很容易区别的。问题在于,全称判断可以省略量项。省略量项的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在外部特征上的确无法加以区别。这时就要从主向上加以区别。全称判断的主项是普遍概念,如“河”“文学家”“桌子”等。而单判断判断的主项是单独概念,如“黄河”“鲁迅”“江苏省”等。全称判断与单称判断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之间是反对关系,即不可同真,可以同假。而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之间是矛盾关系,即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全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特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特称否定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单称肯定判断断定某一个别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单称否定判断断定某一个别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六种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所有有些有些
    商品真理中学生中学生许海峰这个人
    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
    有价值的一成不变的共青团员球迷运动员小学生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对于性质判断,设主项为S,谓项为P,六种性质判断可以这样表达:全称肯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AP,简写作A。A的含义是“所有......都是……”。全称否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不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EP,简写作E。E的含义是“所有……都不是……”。特称肯定判断形式为“有S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IP,简写作I。I的含义是“有......是......“。特称否定判断形式为“有S不是P" ,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OP,简写作O。O的含义是“有……不是……”。
    知识拓展
    自然语言中的直言判断,有些以标准形式表达,大量的以非标准的形式表达。比如(1)没有无因之果。(2)天鹅不都白。(3)鱼目岂能混珠?(4)不少植物不是多年生。
    这些直言判断或省略了量项,或省略了联项,或使用了不规范的量项或联项,在词项逻辑中,在对这样一些不规范的直言判断进行逻辑分析时,需要根据原意,把它们整理成规范的形式。
    命题(1)可以整理为“所有结果是有原因的”,是A判断。命题(2)可以整理为“有天鹅不是白的”,是O判断。命题(3)可以整理为“所有鱼目不是能混珠的”,是E判断。命题(4)可以整理为“有植物不是多年生”,是O判断。
    对自然语言中的直言判断作规范化分析,需注意两点:第一,不能改变判断的原意。第二,同一判断,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整理成不同的规范形式。
    六种直言判断的关系:第一种: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种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第二种:反对关系。具有反对关系的两种判断,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第三种: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种判断,可以同真,不能同假。第四种:从属关系。具有下从属关系的两种判断,如果全称判断为真,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为真。如果全称判断为假,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不定。如果特称判断为假,则全称判断为假。如果特称判断判断为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单称为真,特称一定为真。如果特称为假,那么单称和全称都为假。
    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是一名党员缺少主项。所有的人都认同缺少谓项
    例如: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例如:所有的高中生都是团员。
    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
    (4)误用多重否定。
    探究活动: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祖父
    孙子
    (一位)
    (一位)
    爸爸
    叔叔
    结论:最少四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从材料来看,通过“有一位祖父”,我们可以判断祖父只有一位;通过“一个孙子”,可以断定孙子辈的是一位;通过“三个儿子”,就孙子辈而言,他的爸爸是其祖父的儿子,他的叔权是其祖父的儿子,这个孙子辈的孩子是其爸爸的儿子;“一个哥哥”是指叔叔的哥哥;“一个弟弟“是指爸爸的弟弟;”一个侄子”是针对“一位叔叔”而言的。最后可以断定至少有四个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1.关系判断的含义
    ⑴对于客观事物而言,他们除了具有某些性质之外,还与其他事物存在多种关系。
    ⑵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2.关系判断的必要性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3.关系判断的构成: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做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做关系项;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做量项;
    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假设以下关系成立:◆小明和小华是同学 ◆小明比小华岁数大◆小明信任小华
    关系者项
    关系项
    关系者项
    关系项
    关系项
    关系者项
    关系者项
    小华和小明是同学。
    小华比小明岁数大。
    小华信任小明。
    还成立
    不成立
    不一定成立
    对称关系
    反对称关系
    非对称关系
    思考:将上述三个关系判断的第一关系者项与第二关系者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
    相关链接
    对称性关系
    甲比乙长得高,乙比丙长得高。(这里“……比……长的高”关系是传递关系,甲一定比丙长得高。)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这里的“……是……的儿子”关系是反传递关系,甲必不是丙的儿子)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这里的“认识”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甲不一定认识丙。)
    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
    非传递关系
    传递性关系的表现: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相关链接
    传递性关系
    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含义
    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构成。
    构成
    依据判断的量分:依据判断的质分:依据判断的质和量结合上分:
    类型
    含义
    构成
    类型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构成。
    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从前有个财主,为人尖刻吝啬,大家背地里叫他“铁公鸡”——一毛不拔。转眼快到了年关,马上就要发工钱。一天,“铁公鸡”指指自己肥胖的脑袋问王二:“你说我的脑袋有几斤?”王二挺有把握地回答:‘“二斤七两”铁公鸡”摇摇头说:“不对,二斤八两”王二立刻跑进厨房拿出一把锋利的菜刀和一杆秤,对“铁公鸡”说:“我说二斤七两,你说二斤八两,到底谁说得对?今天咱把你这颗脑袋割下来称一称吧!”说着,扬扬菜刀,就要动手。“铁公鸡”吓得忙用手把自己肥胖的脑袋护住,连声求饶,并答应付给王二全部工钱。
    当且仅当把你的脑袋割下来称一称,才能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王二用了一个什么判断智斗财主的?
    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让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儿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
    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
    仙鹤的话:
    你一张嘴
    你会掉下去
    是一个复合判断
    由两个判断组成
    探究活动:
    2.运用复合判断必要性
    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的含义
    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做联结词
    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
    示例评析
    A.支判断:组成复合判断的简单判断。一个复合判断至少包含两个支判断。B.联结项: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要么......要么......”“只要.....就......”等注意: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支判断
    鲁迅 既 是文学家,又 是思想家。
    支判断
    既…又…是联结词
    要么 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 武松被老虎吃掉。
    支判断
    支判断
    要么…要么…是联结词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支判断是?
    联结词是?
    3.复合判断的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
    (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
    (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
    探究活动:
    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1)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2)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提示: (1)小华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2)上述对话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1.联言判断的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联言判断的构成
    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两个部分组成。 ①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②联结项: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也”“虽然……但是……”“不是……而是……”“接着”“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尽管……可能……”“然而”“而”“且”
    注意: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例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例如:李白是诗人,杜甫也是诗人。可以表述为:李白和杜甫都是诗人。
    3.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毛泽东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找出以上语句的联结项。
    不但........而且
    既........又
    (虽然)........但是.......
    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 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
    如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 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4.联言判断的真假
    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逻辑形式




    p,q都真,判断才为真;p,q只要有一假,判断即为假
    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p),也不是脊椎动物(q)。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p),但不是脊椎动物(q)。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p),而是脊椎动物(q)。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p),又是脊椎动物(q)。
    p为假,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p为真,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p为假,q为真,故该判断为假;p为真,q为真,故该判断为真。
    示例评析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例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从几个同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示例评析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联言支必须同真。联言判断所断定的几种事物情况必须是同时存在的,否则不能用联言判断。例如,一所学校大门口贴了一则告示:“出入校门者,请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两个支判断是无法同真的。因为对于每一个出入校门者来说,或者有工作证,或者有学生证,仅有其一。这则告示改用选言判断就恰当了。(2)注意联言支之间的意义联系和先后次序。在具体运用联言判断时,不但要注意其逻辑值,而且要注意其支判断的意义联系。例如,“此案虽查无实据,但事出有因”与“此案虽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这两个联言判断逻辑值是相同的,但从联结项的实际含义看,强调的内容不同,表达意义差别极大。这是颠倒联言支意义差别很大的联言判断,还有的联言判断根本不能颠倒联言支,例如“雨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3)选用恰当的联结项。例如,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矍铄,这个是转折联言判断,用错了联结项。
    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
    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
    (1)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两个选言支之外,还有其它选言支,前后纵向进城。而这个被遗漏的选言支正好可以满足条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2)憨汉的话涉及选言判断。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者是这样,或者是那样。憨汉的话涉及断定对象几种情况的判断,属于选言判断。选言判断不能遗漏选言支。
    1.选言判断的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选言判断的构成
    ⑴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示例评析
    “或者……或者……” “或者”“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是……还是……” “也许……也许……”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选言判断联结项的词语:
    【特别提醒】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3.选言判断的联结项
    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思考:请说一说这两个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
    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联结项
    选言支
    联结项
    选言支
    联结项
    选言支
    联结项
    选言支
    联结项
    选言支
    第一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
    第二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4.选言判断的分类
    ⑴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一种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相容的选言支;另一种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不相容的选言支。
    ⑵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 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⑶“或者”“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不可兼得)”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
    (1)明天或者登长城,或者游香山。(2)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3)老张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4)老张是诗人,或是画家。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命题(1)断定“明天我登长城”和“明天我游香山”这两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但也可以同时存在。二者是相容的
    命题(2)断定“这个词是对的”和“这个词是错的”这两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但不能同时存在,二者是不相容的。
    命题(3)断定“老张是四川人”和“老张是湖南人”这两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但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老张是四川人”和“老张是湖南人”是不相容的。
    命题(4)断定“老张是诗人”和“老张是画家”这两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但也可以同时存在。也就是说,“老张是诗人”和“老张是画家”是相容的。
    ⑴相容选言判断:
    5.选言判断的真与假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逻辑形式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4.选言判断的真与假
    ⑵不相容选言判断:
    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逻辑形式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从认识角度看,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从实践角度看,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vvgbv 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示例评析
    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
    世界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即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 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因此,这个判断不准确。
    注意:选言支穷尽: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选言支穷尽时,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不能穷尽时,要注意不要遗漏真实的选言支。如果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墨子曰:“籍设而(尔)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驾)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墨子曰:“焉在矣来。”
    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
    如果墨子假定的那种情况存在,那么选择良马固车就可以快些赶到。尽管彭轻生子的双亲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但是这个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
    墨子:假设你的父母亲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将遇到灾难,以一日的期限,到达那里他们就活下来了,不到就死了
    这告诉我们,假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所决定的。
    1.条件联系的含义
    2.假言判断(条件判断)的含义
    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种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会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个事物情况的存在
    3.假言判断的构成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前件
    后件
    联结项
    示例评析
    3.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①“如果……那么……” “假使……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当……便……” “要是……就……”②“只有……才……” “必须……才……” “除非……才……”“除非……才……” “……才……” “没有……就没有……”③“……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 “……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4.假言判断的种类
    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充分不必要——如,天下雨是地上湿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如年满十八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既充分又必要——如对同一三角形而言,三内角相等既是三边相等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即充要条件),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种类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①含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有前必有后)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当……便……” “要是……就……” “假使……那么……”
    ②常用的联结项:
    这个判断是说:有了“学习方法不当”这个情况,就会出现“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情况。“学习方法不当”却“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示例评析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关系的真值表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逻辑形式
    充分条件假言逻辑的逻辑意义: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即“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也可能有后件”。因此,只有当前件是真而后件是假的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其余情况,均为真。
    前件真后件假,说明不是充分条件
    例如:如果天上下雨,则地面湿。
    4.假言判断的种类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含义: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无前必无后)
    “只有……才……” “必须……才……” “除非……才……”“除非……不……” “……才……” “没有……就没有……”
    ②常用的联结项:
    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这个判断是说:在我国,“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必然会出现“没有选举权”的情况。“年满十八周岁”是“有选举权”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示例评析
    例如: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意义是“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即前件是真的,后件也可能是假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因此,只有当前件是假的而后件是真的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其余情况,均是真的。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关系的真值表




    逻辑形式
    前件假后件真,说明不是必要条件
    只有陈某去过作案现场
    他才是本案作案人
    4.假言判断的种类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含义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的假言判断。
    “……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 “……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②常用的联结项:
    下列体现了假言判断的第三种类型。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这里的前件、后件之间的条件关系,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这里的前件、后件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当前件是真的、后件是真的时,这个判断是真的。(充分条件)当前件是假的、后件是假的时,这个判断是真的。(必要条件)当前件是真的、后件是假的时,这个判断是假的。(充分条件)当前件是假的、后件是真的时,这个判断是假的。(必要条件)
    探究分享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意义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即前件是真的后件是真的,前件是假的后件是假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在前件是真的后件是假的,或者在前件是假后件是真的这两种情况下,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而在其余情况下,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
    ②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关系的真值表
    逻辑形式
    例如: 真 真 假 假
    当且仅当被告人犯罪的证据充分确实
    则可认定该被告人有罪
    注意:前件真后件假、前件假后件真,说明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既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因此,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5.假言判断的真假:
    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他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
    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
    示例评析
    6.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①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②对于不具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强加条件关系(例如:有人说“不说假话,办不了大事。”主观臆造联系) ③要注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区别,准确使用假言判断的不同联结项。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存在着两种有规律的转换关系。第一,改变了前、后件的质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只有非p才非q;只有p才q=如果非p那么非q。例如,如果下雨,地上就湿。等值于:只有不下雨,地上才不湿。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不满18周岁,那么就没有选举权。第二,调换前、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例如,如果下雨,地上就湿。等值于:只有地上湿,才是下雨了。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有选举权,那么年满18周岁。
    7.判断的重要性
    ①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②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
    复合判断
    含义构成联结项真假判断意义不同情形要求
    假言判断
    选言判断
    联言判断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强调了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食品标签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也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从复合判断的类型看,上述规定属于( )A.联言判断   B.选言判断C.假言判断 D.性质判断
    A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5《正确运用判断》课件PPT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