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pptx
    • 教案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docx
    • 练习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docx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1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2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3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4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5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6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7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8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1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2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3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1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02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获奖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pptx、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docx、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课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对本文“而”“之”“以”典型虚词用法的掌握、特殊句式;
    2对陶渊明及作品、思想、风格等的了解。
    3学习通过鉴赏景,解读作者内藏的感情。
    2.能力目标

    1对本文“而”“之”“以”典型虚词用法的掌握、特殊句式;
    2对陶渊明及作品、思想、风格等的了解。
    3辩证认识陶渊明(归隐的选择、现实意义)。

    3.情感目标

    学习陶潜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培养自主学习文言的能力,学会辨析古代文人复杂的思想。

    教学难点

    培养自主学习文言的能力,学会辨析古代文人复杂的思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笔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1. 作者简介

    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2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3.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三.整体感知

    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我家境贫困,种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维持生计的花费,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多劝我出去做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

    2.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刚巧碰上朝廷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州郡长官都把爱惜人才当作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推荐我),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县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到远方去做官。彭泽县离家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饮用,因此我就要了下来。

    3.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后),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仍然希望做满一年的官,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去奔丧的心情就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因辞官而顺遂心愿,(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4.理清思路:

    序言部分交代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三.合作探究

    1.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反问句,表明其志已决,不容迟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将按照自我的意志去生活。过去是“迷途”,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2. 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这种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象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其中“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在。接下来四句,“引壶觞”到“之易安”,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做官本是无心,官场确使他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

     3.第三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作者谢绝以前的交游,专心从事农业生产。春天到了,既可以去田间劳作,也可以游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的感伤。结尾句虽有点沉郁,但总体是乐观的。此段是转承段。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

    4.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自由自在过好余下的日子呢?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这该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啊。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这也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在作者看来,在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所以这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直抒胸臆。

     

    5. 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

    6.归去来兮辞》是篇辞官归田的述志之作。欧阳修对这篇辞作,推崇备至,他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借用了楚辞的形式,但作者不受楚辞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淡远高旷的格调。

    文章结构:辞官、归田、知命。

    7.做官往往是封建社会士阶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首选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渊明为什么却想辞官归去呢?用原文词句作答。(并回忆《归园田居》中相关的诗句)

    田园将芜”:自责

    “心为形役”:“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艳与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悔恨。悟”,“认识”之义,多少辛酸尽在心头 ;“知”,“知道”之义,多少期待又在眼前。

    ——《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觉醒

    ——《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和“池鱼”恰反映出他“心为形役”的痛苦。

    8.世与我而相违”陶的初衷是什么?难道陶就这么不想为官,就这么渴望归隐?

    明确:

    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从上节课我们共同欣赏的陶“怒目金刚”式的诗文中不难看出陶也有“济天下苍生”之志(如《桃花源记》中所体现的政治理想),然而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之下,在世道昏昏之时,诗人能实现他的志向吗?怀才不遇、慷慨悲歌,甚而悲歌都不得,剩下的便只有一条道:隐居乡村、贫贱终身,维护自身尊严、保持人格独立。这是一种无奈,这是一种挣扎,这是一种悲号!

    9.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 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 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4) 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 远离官场,享受天伦(2) 读书抚琴,颐养天年(3) 驾车乘舟,寻幽探胜

    (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 人生苦短,淡薄名利(2) 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10. 补充注释: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用歌劝孔子归隐。陶渊明引用这两句意思是说:认识到出仕是错了,而归隐还不晚。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此句系从《离骚》的“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脱胎而来。“觉今是而昨非”出自《庄子.寓言》:“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也。”

     

    三径就荒——“三径”指三条小路。《三辅决录》卷一:“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惟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仅能容下双膝的小屋。《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

    复驾言兮焉求——驾言,驾车出游。《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里截取《诗经》的这句话,以表示驾车的意思。

     

    乐琴书以消忧——乐琴书,喜欢抚琴读书。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

     

    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结束。《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登东皋而长啸——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课本注释为高歌似欠妥。高歌,即按一定的乐曲或节拍咏唱。“啸”与“歌”是不同的。 

     

    11.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俗;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

    ——苏东坡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庐峰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因高偶成句,俯仰愧高山。

    ——白居易《题岳阳楼》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不及也。

    ——苏轼《与苏辙书》

    陶渊明诗,人皆曰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12.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

     

    (1)良辰:暮春之初。

    暮春是三月。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又是一个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

    而且这一天的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翻译)

    (2)美景:兰亭地处“会稽山阴”,即当时的会稽郡山阴县距离城西二十余里有个名兰渚的胜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主体是山水,这里体现的是环境之美。

    解释“修”并翻译这一句。

    (3)赏心: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赏心悦目,如何表达?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解释“所以”“游”“骋”“娱”“信”的含义并翻译句子。

    13.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么,第三段中,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的哪些“痛”?

    (1)作者由乐一转,本来是今天游宴的快乐,作者由此感慨,人啊!其实生死,万物的生和灭,其实是非常迅速的。作者由乐转悲有一个过渡,他先写两种人,一种人好静,这种好静的人就“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在家室内和朋友面对面畅谈)。这就是说:我们这些好朋友,我们是好静的,我们在屋里,谈谈人生啊,谈谈抱负啊,谈谈理想啊,还有一种人啊,好动,他就可以“放浪形骸之外”这种人是可以到处形迹天涯。可是作者说,无论是好静也罢,好动也罢,这两类人,其实他们的快乐都不能永保,那么这样一来呢,厌倦了之后,“痛”由此产生了。这是人生短暂之痛。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是永不满足的欲望使然,可用“世事无常之痛”来概括。

    解释“之”“情随事迁”的含义并翻译句子。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实际上是“所遇已陈”,生命状态在不断变化,无法把握,用“往事不再之痛”来概括。

    解释“向”“俯仰”的含义并翻译句子。

    (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终归要走到尽头。生命的消逝“无法抗拒”,可用“生死无常之痛”来概括。

    何况寿命长短,完全听凭造化的(大自然的,唐代画家张璪曾经提出了一条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14.技巧鉴赏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感情充沛而强烈。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富于情趣,情真意厚,沁人心脾。

     

    语言朴素,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具有音乐美,可称是一首散文诗,或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作者遣词造句字斟句酌,锤炼推敲,精心选择一些自《诗经》以来诗人惯用的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欣欣”等,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

    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作者用散文体的序说明本文写作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而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辞赋的段落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照应序文,形象地表达他对“今是昨非”的深刻认识。第二、三段为本文中心,借物抒情。山川花木,处处皆春;饮酒赋诗,其乐无穷。末尾一段带有总结性质,准备乐天安命了此一生,抒发的是一种知足保和的消极情绪。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归去来兮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

     

    15.词类活用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小儿。

    眄庭柯以怡颜 形作使动,使…愉快。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在园中,每天。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时时。

    悦亲戚之情话 悦:形作意动,以…为快乐。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动。

    善万物之得时 形作动,喜欢,羡慕。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古今异义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古今异义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一词多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策 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引申为暴政

    夸父弃其策 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为驯养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四、巩固提升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明确: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陶渊明也希望能实现抱负,造福百姓,但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味到他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

    对本文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打上“消极”二字。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些,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出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作者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来,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这种思想感情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矫揉造作的高谈阔论更有意义。

    五.课堂小结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本文是陶渊明述志之作,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并强调了归隐的决心。

    本文的情感思路:(1)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2)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3)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阅读练习。

    板书设计

    (1)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2)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3)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教学反思

     我采用了诵读和了解背景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达则兼济天下”规范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我们一起学习了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看我们能从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 的共鸣。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完整版ppt课件,共60页。

    高中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归去来兮辞并序,合作探究,人生短暂的慨叹,济世不得的伤感,无人能解的孤傲之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生活困苦的悲叹,思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图片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去来兮辞,文体介绍,辞和赋的区别,问题探讨,“性本爱丘山”,写作背景,第一段,归去之因,精读首段,第二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教案+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