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 考点08古代诗歌-诗(原卷版).doc
    • 解析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古代诗歌-诗(解析版).doc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01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02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03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01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02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古代诗歌-诗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古代诗歌-诗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8标点符号

    考点精讲

    常用的表现手法
    (1) 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2)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3) 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4) 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
    (5)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
    (6) 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7) 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8) 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9)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10) 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11)双关,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
    (11) 想象,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12) 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二、 古诗常用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2、 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3、 夸张。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4、 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5、 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
    6、 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7、 双关。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8、 通感。
    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

    真题解析

    例1:(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晨登衡岳祝融峰①
    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②。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③。
    【注】①选自《谭嗣同全集》,此诗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诗人登临南岳主峰祝融峰而作。②日初镕:旭日初升,若黄金熔化。③起龙:使龙腾起而行雨。
    1.“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简析本诗“登高”这一特点。
    答案:1.描绘了一幅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天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煌。
    2.本诗是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诗人登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心情舒畅。表现了诗人年轻活力,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解析:1.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的意思是:大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边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煌,那是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作答时要抓住“大地”“星星”“天空”“太阳”几个意象,描绘了一幅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
    2.
    本题考查对诗词主题的理解。光绪21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身高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觉高不可攀,可见诗人年轻有活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四顾乃无峰”,以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写出了登高使作者涤荡心胸,使之开豁;“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诗人登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心情舒畅。仿佛地面都已下沉,众星也尽在脚下;日出时分,光耀夺目。尾联则以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半勺水”,足见诗人气概之宏大,又说湖中之龙即将飞腾升空,抒写了诗人远大的志向。据此概括作答。

    例2:(2021·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张琰①的《出塞曲》,完成小题。
    腰间插雄剑,中夜②龙虎吼。
    平明登前途,万里□□□。
    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③。
    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
    【注】①张琰,南宋广陵人。②中夜:半夜。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
    3.请将“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填入颔联空格中。
    4.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观?
    答案: 3.“不”、“回”、“首”
    4.全诗体现出诗人的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
    解析:3.
    考查诗歌的对仗。根据韵脚,“吼”“斗”“后”,可以判断最后一个字应为“首”,根据“中夜龙虎吼”平仄关系:为平仄平仄仄,“万里”平仄关系:仄仄平平仄,所以“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应是“不回首”。
    4.
    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军旅生活诗,展现出一位以身报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勇猛顽强、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英雄形象,读来慷慨悲壮。解答时,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概括作答。“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意为好男儿理应战死沙场,哪里是由于高官厚禄的引诱?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壮节,让它光耀于千古之后。由此可知,全诗体现出诗人百折不挠的刚强气质和赤胆忠心的报国之志。


    例3:(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董岭①水   
    【唐】周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②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③。
    【注】①董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因为山势,河水向西奔流。②禹: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曾疏通江河,使之东流入海。③杖藜:藜杖,拐枝。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B.颈联“去衙”是就“安吉县”而言,“近水” 是就“董岭水”而言。
    C.尾联的“高人”即隐逸的高士,他拖着拐杖,在沙滩上悠然地踱步。
    D.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宛如世外桃的美好世界,山青水秀,静谧安闲。
    6.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例如台湾海峡明明不浅,余光中《乡愁》却说它“浅浅的”。“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也体现了这种无理而妙,请具体说明。(内容上指出说明其“无理”之处即可,不要求分析为什么妙。)
    答案:5.A
    6.①小河西流,本是地形使然,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②本是“河水”西流,却说“河声”流向西。
    解析:5.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为“河声流向西”做铺垫,所以“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A。
    6.
    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的意思是:大禹治水没有到这里,这里的河水是向西流的。显然小河西流是安吉县地势高耸造成的,作者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这是其“无理”之处。作者要表达的是这里是像桃花一样的一方净土。“河水”向西流,作者却说是“河声”流向西,这也是一处“无理”之说。其实这个“声”字运用,把溪流流动的动感马上显示出来了,好像已经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


    例4:(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种     松
    宋荦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日瘦阴还薄①,风多响自重。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②?
    [注]①日瘦阴还薄:阳光暗淡,阴云迫近。②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7.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8.诗歌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作者___________的志趣。
    答案:7.在微弱的阳光照耀下,松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显得更加优雅,寒风吹过,树枝摇曳,引来云鹤与之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
    8.     用典     清廉 孤傲 坚持为民
    解析:7.
    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描写画面题,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句子大意是“数条枝干引来云鹤相伴,独生的树干已经长得遒劲似龙了”。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及特点发挥想象,句子中的意象有“枝干”“云鹤”“孤干”等,其特点是横生的枝干摇曳生姿,引来云鹤相伴,“孤干”则苍劲有力,像腾飞的苍龙,联系上下句加上背景“日光微照”“寒风吹过”,构成一幅画面。
    8.
    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及情感。联系全诗内容分析:“从远处山峰上移植过来的松树”,并没
    有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本性,仍然“枝干横生摇曳多姿、苍劲有力”,“在阳光微弱,阴云迫近,寒风作响时,松树尤显庄重”“在寒冷的冬季坚挺不凋即足以傲世”可见其不受环境影响,坚持自我;“何需有“大夫”的封号呢?”反问句,即没有“大夫”的封号也一样坚持自己的志趣,“大夫封”运用了秦始皇封松树为“五大夫”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不屈服于环境,坚持清廉、坚持为民的志趣。


    例5:(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9.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10.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答案:9.B
    10.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伤心离别的感受。画容貌容易,想要画出自己的伤心难。用衬托手法,表现自己不忍离别的伤心程度之深。
    解析:9.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句“转忆同看雪后山”并不是写“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而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离别后的忧伤。故选B。
    10.
    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诗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的意思是: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作者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的是伤心离别后的感受。肖像可以清晰可见,但自己的伤心却难以画出,诗人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衬托手法,写自己独对着好友小像以慰相思,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及自己不忍离别的感伤。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突破提升

    1.(2022·西宁模拟)阅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   之感。
    (2).请赏析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答案】(1).吊古伤今,无限怅惘(寂寞孤独、失落惆怅)。
    (2).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据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作答此类题目,需要梳理诗意,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可以从“虚实结合、融情于景、动静结合”等角度进行分析。题干要求赏析尾联写景精妙之处。尾联诗意: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这两句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作结,运用了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据此作答即可。
    2.(2022·福田模拟)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老兵返乡所闻所见,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B.开篇两句中“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C.诗中摄取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两个“镜头”,突出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哀景,更令人伤心。
    D.诗中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 意象,倍增凄楚之感。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赏析正确。D诗中由远及近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是从远处描写,“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是从近处描写。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3.(2022.渑池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运用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兴衰的历史变化比作滚滚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2).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在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千百年的盛衰兴亡经历和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比作长流不息的江水,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人感情的理解。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据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 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中可以看出词人对孙权这样的英雄的仰慕,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据此理解作答。
    4.(2022·海曙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 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②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③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③旌阳,山名。
    (1).请对黄诗中“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进行赏析。
    (2).两首诗的诗人在离别之时都是“如常日醉”,塑造出的诗人形象却截然不同。请结合两诗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案】(1).这一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用“满川风月”替他悲愁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离别家乡,离别友人之愁的无边无际,难以排遣。
    【解析】
    【附参考译文】
    《别滁》译文: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译文:一支送别的《阳关》曲奏起,眼前是滚滚江水,无语东流。旌阳山灯火明灭,我登上了一叶扁舟。我呢,把离别看得很淡很淡,和平常一样,喝醉了酒;那多情的风、多情的月,吹着小船,照着江水,仿佛替人深深地发愁。
    (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满川风月替人愁”的意思是:那多情的风、多情的月,吹着小船,照着江水,仿佛替人深深地发愁。有意不把“满川风月”写成无情的东西来衬托自己的离情别愁,偏说自己无情而“满川风月替人愁”。如此措笔,加深了层次,把无情物说成有情,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风月替自己愁,这愁就无限扩大,漫延到整个自然界,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离别家乡,离别友人之愁的无边无际,难以排遣。
    5.(2022·南山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地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有什么好处?
    【答案】(1).B
    (2).“始”字可见战争时间之长,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解析】
    (1).“兔从”到“中庭”四句,运用白描手法,由远看到近见,直接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B项中“侧面”表述错误。故选B。
    (2).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的意思是: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一个“始”字,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主人公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始”归,突出其“从军”时间之久,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同时“始”字,也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的表达效果。
    6.(2022·南充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请赏析“枳花明驿墙”一句中“明”字的妙处。
    【答案】(1).明:使……明艳,此句句意为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早行”。(意近即可)
    【解析】
    【附参考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1) .本题考查古诗文中重点词句的赏析。“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炼字很妙,“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译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故答案为: 明:使……明艳,此句句意为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早行”。(意近即可)


    7.(2022·北部湾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以上两首诗词都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梦境交织,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答案】(1).虚实结合;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解析】
    (1)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与作者情感分析。第一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写诗人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这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因此采用的也是虚写结合的手法。第二空:两位诗人写作诗词时,都已年迈,但报国之心不改,渴望能够像年轻时一样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奋勇杀敌,因此抒发的是他们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8.(2022·历下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个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句的妙处。
    【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十年的漂泊经历比作浮云,将岁月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漂泊经历的沧桑及分别多年的伤感之情。
    【解析】【译文】
      我俩曾一同客居在江汉,每次相逢一定要喝酒畅谈,直到酣醉方才回还。自从离别后,你我四处漂游如漂浮的云朵,转眼逝去十年整,岁月宛如大江流水。今日相见,我们执手欢笑,友情依然如故。岁月催人老,我们已两鬓斑白发稀疏。你问我为何还不回?只因贪恋淮上的秋山。
    (1)题干要求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句的妙处: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句中,“浮云”实际上是指作者自己十多年的漂泊经历,“流水”则是指岁月像水一样流逝。这里作者以“浮云”“流水”自比,表现了自己多年来的漂泊流离之感。诗人与朋友十年前惜别后,各自过着浮云、流水一般漂泊无依的生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种羁旅天涯生活的酸楚和对岁月流逝之快的惆怅之情。
    9.(2022·安丘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请简述首联中“悲”字的表达效果。
    (2).本诗首联、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1).奠定了全诗深沉感伤的感情基调,总领全诗。
    (2).前两联描写了衰草遍地的萧瑟、凄凉和“寒云”“暮雪”的压抑、寒冷,渲染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之情。
    【解析】
    (1).考查炼字赏析。“悲”字贯串全篇,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2).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赏析。首联“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萧瑟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颔联“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写送别的情景。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烘托了作者离别的悲伤和难舍之情。
    10.(2022·济阳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二月四日作①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此诗作于淳照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诗的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请自选角度赏析。
    【答案】【示例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赋予“飞蝶鸣鸠”和“东风”以人的情感。在“飞蝶鸣鸠俱得意”与我的“闲愁”的对比中,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失意苦闷的情绪。
    【示例2】运用衬托的写法。以“飞蝶鸣鸠”的“得意”,反衬此时诗人心中的失意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①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飞蝶鸣鸠”“得意”,东风“笑”,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飞蝶鸣鸠”和“东风”以人的情感。“飞蝶鸣鸠”“得意”与“我”“闲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失意苦闷情绪。
    ②衬托的写法。春天来临,蝴蝶飞舞,斑鸠鸣唱,无限生机,而诗人因落职闲居家乡,大好的春景在诗人眼里竟是“笑”我闲愁。“飞蝶鸣鸠”的“得意”,反衬此时诗人心中的失意苦闷。

    相关试卷

    2023年春语文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 考点1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2023年春语文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 考点1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3年春语文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 考点08 图文转换: 这是一份2023年春语文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 考点08 图文转换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 考点10 文言文考点: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 考点10 文言文考点,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10文言文考点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10文言文考点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08 古代诗歌-诗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