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01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02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及答案,共16页。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学科素养

    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对先秦时期成文法产生过程的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了解先秦时期德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了解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儒家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的史实。

    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宋以后理学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的意义。

    4.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法律和礼教对历代王朝加强统治的作用。

    知识点一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

    (1)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礼制,提出“________”的思想。

    (2)东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寻找治国新思想,其中以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________思想影响最大。

    2法治

    (1)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

    (2)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______出现。郑国的子产“________”,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3德治与法治之争

    (1)早期: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体现为________与法家之争。

    内容: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________,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代表人物是________与韩非。

    结果:儒家主张通过________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________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的封建国家。

    答案:1.(1)宗法 敬天保民 (2)法治

    2(2)成文法 铸刑书

    3(2)儒家 德治 商鞅 道德礼义 富国强兵 中央集权

     

    知识点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时期

    (1)秦以________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________

    (3)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时期

    (1)特点:律令儒家化。

    (2)表现

    魏明帝在朝廷设置________,命令专用儒学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________

    3唐朝

    (1)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后又撰成《永徽律疏》,即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________确立的标志。

    (2)提倡礼治:732年,颁行____________,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________制度的集大成。

    (3)社会层面: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________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答案:1.(1)法家 (2)《九章律》

    2(2)律博士 三纲五常

    3(1)《唐律疏议》 中华法系 (2)《大唐开元礼》 封建礼仪 (3)家训

    知识点三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________为蓝本。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________,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________

    2教化

    (1)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________。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

    (2)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________教化乡里。

    (3)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________”,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4)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有变化,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________合流。

    答案:1.(1)唐律 (3)《大明律》 (4)《大清律例》

    2(1)理学 (2)乡约 (3)六谕 (4)法律

     

    [特别提示] 正确认识儒法之争的实质

    儒家与法家就德刑关系展开过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儒法之争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产物,有其历史必然性。儒法之争的实质,表面上看是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深层次挖掘却是人性之争,即人性是善还是恶。

    [归纳总结] 法律与儒学紧密结合的原因有哪些?

    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律学发达,民间固有传统如等被加以收集整理并纳入法律之中,使之明确化、系统化,并以儒家经义阐释之,使三纲法律化。

    研究法律的人士大都出身儒家。

    隋唐时期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最后完成阶段。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全面地反映在一部中国古代法典的代表作——《唐律疏议》中。《唐律疏议》使儒家思想和封建法律融为一体,形成了儒法合一的法律体系。

    [拓展延伸] 家训、族规和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有利于维护家庭、宗族内部的团结、稳定和发展(凝聚家庭、宗族乃至中华民族)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社会),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儒家思想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见教材第46·

    为什么法律与儒学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提示:古代法律与儒学结合越来越紧密的过程,就是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其原因如下:

    秦朝实行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极端重刑主义统治,导致社会矛盾尖锐、二世而亡,这使得后代统治者重新审视法家思想。黄老思想不利于削弱割据势力,不利于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与发展。

    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君权神授说和大德小刑说,主张治理国家应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大批儒家知识分子进居官吏行列,获得修订法律和参与重大司法活动的机会,利用儒学精神改造现行法律。

    ·见教材第47·

    阅读材料,想一想: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

    提示:宋代乡约宣讲内容多为儒学中的仁、德、义、礼等内容,强调道德教化,不具备强制约束力。明清乡约改而宣讲皇帝的圣谕,目的是使民众遵守律例,乡约与法律合流,具有强制性。

    研习1  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

    [合作讨论]

    材料一 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探究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

    答案:法律繁多,但仅仅是维护封建皇权及各种特权的工具;法律的界限模糊;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材料二 《唐律》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非逞强权之威。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赦前断罪不当者,若处轻为重,宜改从轻,而处重为轻者,则从轻法毋须改判。循礼之三本”……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十恶条款立法的目的,在于宣示礼敬天地君亲师的立法要旨,宣示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唐律》规定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当他人财产或人身遭遇困境、险境时,见知者要施以援手,否则,构成法律责任。《唐律》对诬告和匿名书信告人实行严厉的惩罚。《唐律》严格禁止亲属相告。《唐律》为不诚信行为开辟专篇——《诈伪》,共计27条,《杂律》篇以刑罚惩罚民事行为中的违约、欺诈行为。《唐律》由正文、注释、疏议三部分组成,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

    ——摘编自《读〈唐律〉如见古君子》

    [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律》所体现的法律理念。

    答案:慎刑慎杀,刑罚强调教化和宽仁;刑罚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立法符合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鼓励见义勇为;严格防范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伤害;提倡诚信理念。

    材料三 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明德”“敬德”“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探究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积极作用。

    答案:法律传统,重视以德化民,强调德主刑辅。积极作用,德主刑辅给法律涂上了德的色彩,减少了推行法律的阻力;德礼入律,道德条文化、法律化增加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可行性,也促进了法律的稳定;古代中国以德化民;德主刑辅的法律传统有利于调控封建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课堂笔记]

    材料一:从法律的内容、来源、界定等方面概括法律的特点。

    材料二:阐释了《唐律》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及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

    [巩固练习]

    1.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是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

    B.法律成为可以做的文本

    C.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

    D.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都是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可知,中国古代法律突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以及庶民应履行的义务,带有压制色彩,故选C项;根据材料诘奸除暴、惩贪黜邪可知,法律更多倾向于维护政治统治、安定社会秩序,排除A项;根据材料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可知,法律突出禁止性的一面,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古代法律强调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排除D项。

    2.《唐律疏议》对儒家伦理中的特别重视,要求维护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材料说明(  )

    A.《唐律疏议》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B.唐朝开始律令儒家化

    C.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D.儒家思想被统治者推崇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中重视,强调维护的伦理,这说明唐律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不能说明《唐律疏议》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排除A项;律令儒家化始于汉朝而非唐朝,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史论背诵]

    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特点

    (1)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最高立法权。一切法典、法规皆以君主名义颁行。皇帝的诏敕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废止任何法律。皇帝又拥有最高司法权,一切重案、要案、疑案,皆须皇帝裁决、批准。皇帝可以法外用刑,也可法外施恩,赦免任何罪犯。

    (2)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循礼教,强调维护纲纪伦常。经过汉儒改造,礼吸取了诸子中的可取成分,又成为礼教,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在这种原则下,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定为法律,并为后世法典所沿用。

    (3)法律以刑法为主,刑始终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主题:古代没有部门法的划分,历代法典一律称刑律,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统称犯罪,处以刑罚。

    (4)司法从属行政:皇帝握有国家最高司法权。历代中央虽设司法机构,但辅佐皇帝的重臣,完全可以过问司法。中央某些行政机构长官也可干预或参与司法审判等,而司法长官一般无权过问行政。在地方,一地行政长官也兼理同级司法审判。

    研习2  中国古代的教化制度

    [合作讨论]

    材料一 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俟余勖哉?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

    明人庞尚鹏在《庞氏家训》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

    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说: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摘编自徐少锦等《中国家训史》

    [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特点,注重自身道德修养;重视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传家。影响,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建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括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探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变化,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材料三 古代中国蒙学教材(部分)

    书名

    年代

    作者

    概况

    《急就篇》

    汉代

    史游

    全书为三言、四言、七言韵语,书中罗列了对平民日常生活有用的各种资讯,也含有对社会生活有用的地理、行政及法律知识

    《千字文》

    南朝

    周兴嗣

    全篇皆以四言句构成且押韵。与《急就篇》相比,书中道德教诲比较多,但并未出现孔子或佛陀的名字等

    《百家姓》

    北宋

    不详

    本来收集姓氏411个,经增补到504个姓,以四字为一句,采用平仄原则写成。该书枯燥乏味,但满足了后唐社会新士族出现的实际需求

    《小学》

    南宋

    朱熹

    著作充斥着嘉言”“慎行”“敬身等词汇,也引述了许多古代的典籍和家训。该书的要旨,就是把人格成长置于人的社群环境当中

    《三字经》

    南宋

    王应麟

    全篇以三言句写成,且句句成韵。全书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接下来则教导日常生活知识,如季节、动植物的名称、人际关系的规范等,也简述了中国历史

    [探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蒙学教材的特点。

    答案:内容丰富,类型多样;贴近生活,世俗性强;多用韵语,易于记诵;立足传统,与时俱进;注重道德规训,强调儒家伦理。

    [课堂笔记]

    材料一:以朝代为序概括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反映了乡约的内容、组织者在宋代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概况。

    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蒙学教材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乡约教化的演变趋势:

    (1)由民间性自治组织为主演变为政府主导为主。

    (2)以地缘性乡约组织为主,宗族性乡约组织为辅。

    (3)社会基层的自治组织演变为里甲、保甲等基层管理组织。

    (4)宣讲内容由劝善惩恶、治安防御的道德教化演变为宣讲圣谕,与法律逐步趋于合流。

    (5)乡约组织机构日益健全、活动逐步趋于规范。

    [巩固练习]

    1.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  )

    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

    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乡约有利于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以相互协助救济,巩固了乡村宗族势力,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排除D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主旨强调乡约,未将宋代与其他朝代进行比较,排除C项。

    2.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

    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

    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答案:A

    解析:材料现象是理学在民间传播的一种反映,故选A项;政府控制地方权力,家族的族规家训起到了辅助作用,排除B项;新兴市民阶层崛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家族的族规家训、家祠、族谱只是宗法制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它们的建立不能等同于宗法制度的重建,排除D项。

    [史论背诵]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

    我国古代社会教化始终围绕着成就儒家理想人格而展开,通过培育士子、表率乡里从而教化社会,美教化,移风俗为历代学人、政治家、教育家,乃至布衣百姓所注重。

    (1)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主要途径

    国家

    a.法律制度:将伦理道德引入法律,运用奖惩机制强力灌输。

    b.学校教育:将儒家思想纳入教材,必学必考。

    c.选官及考核制度:注重德才兼备,引领社会风气。

    d.设立节假日:将伦理道德仪式化,化民成俗

    e.普法教育: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f.树立典型:以典型人物和事件,引领社会风尚。如:关公尚义、贞节牌坊等。

    民间

    a.乡约组织。

    b.戏曲文艺、文学作品。

    (2)影响:由古至今,教化对治国安邦、文化传承与文明延展、社会和谐,发挥了法规、律令和戒条不曾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小结

    [知识导图]

    [要点记忆]

    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西周的礼制、敬天保民思想,东周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

    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秦后历朝法典多以命名;唐朝提倡礼治,有《大唐开元礼》,重家训。

    3.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宋朝的《天圣令》、明朝的《大明律》、清朝的《大清律例》,宋以后以乡约教化乡里。

    一、选择题

    1.《后汉书》记载: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涂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这表明(  )

    A.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

    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

    C.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

    D.儒家政治理想已不适合时代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可知,孔子对礼俗教化的重视,故选C项;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出现在战国时期,排除。

    2.管仲认为: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从今人的视角看,管仲的法治实际上是(  )

    A.法治即为民治

    B.强调以法治国

    C.反对特权等级

    D.法治下的人治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夫生法者,君也可知管仲强调的是法治中的法来自君主,其实质表现为人治,故选D项。

    3[2022辽宁辽阳高二模拟]汉代法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除死罪可上请减免外,不负刑事责任。汉代还多次减轻刑罚,基本上废除了劓刑、刖刑,使得犯罪者除死刑外基本可以自全其身,尊重和保障了犯罪者的人身人格。这些做法体现了汉代(  )

    A.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

    B.律令儒家化的时代特征

    C.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

    D.儒道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答案:B

    解析:汉代法律规定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以及汉代多次减轻刑罚的做法体现在汉代的法律中渗透了儒家的价值观念,即律令儒家化的时代特征,故选B项;对儒家价值观念的强化通过的是法律手段,不能说明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代法律的发展,不能说明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国家法律制定的影响,未体现儒道思想的融合,排除D项。

    4[2022山东威海高二模拟]《唐律疏议·名例律》中开宗明义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一规定(  )

    A.首倡以礼入法  B.凸显礼法结合

    C.推崇重罪轻罚  D.强调人文关怀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其强调礼是本,而法是,凸显礼法结合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首倡,排除A项;材料凸显礼法结合,而不是重罪轻罚,排除C项;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排除D项。

    5.《大明律》专设《禁止搬做杂剧律令》,不准艺人在民间戏曲中扮演程朱形象,违令者都按亵渎圣贤治罪。程颐、程颢和朱熹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贤偶像。这表明,明代(  )

    A.圣贤崇尚成为社会生活主题

    B.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相统一

    C.民间艺术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D.主流思想与世俗文化相冲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大明律》专设《禁止搬做杂剧律令》,不准艺人在民间戏曲中扮演程朱形象,违令者都按亵渎圣贤治罪”“程颐、程颢和朱熹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贤偶像可知,程朱理学被奉为统治思想,体现了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相统一,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6[2022海南高二期末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决狱是汉代士大夫创造的一种司法模式,在遇到法律无明文规定的疑难案件或依成文法律判处则有悖常理的案件时,司法官直接依据《春秋》等儒家经典中的伦常大义来决断,故称春秋决狱春秋决狱的首倡者是汉初大儒董仲舒,通过下面案例,可见春秋决狱之一斑。如: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这是一个关于儿子为援救父亲而误伤父亲应否视同殴打父亲的不孝罪行加以重惩的疑难案件,董仲舒援引《春秋》之义认为某甲没有殴父之心,故不应追究。

    ——摘编自范忠信、陈景良主编《中国法制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1 论题:唐代的法治与教化实现了有机结合

    阐述 唐代加大了律的编纂,相继出现《贞观律》《永徽律》《唐律疏议》等,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特别重视,要求维护的伦理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唐朝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对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加以集大成;在社会层面,唐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综上所述,唐代既重视法治,又提倡礼治,实现了法律与礼治的有机结合。

    示例2 论题:中华法系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

    阐述 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首倡春秋决狱,中国法律开始儒家化;魏晋时期,魏明帝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法律;唐朝提倡礼治,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对儒家伦理中的特别重视,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

    综上所述,中华法系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深刻影响,具有礼法结合特点。

     

    相关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设计,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德业相劝;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设计,共10页。

    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走进教材,素养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