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二小说阅读选择题突破考点四小说形象鉴赏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二小说阅读选择题突破考点四小说形象鉴赏01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二小说阅读选择题突破考点四小说形象鉴赏02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二小说阅读选择题突破考点四小说形象鉴赏03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二小说阅读选择题突破考点四小说形象鉴赏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二小说阅读选择题突破考点四小说形象鉴赏,共4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从全文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指定语段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怎样辨别谁是主人公,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四 小说形象鉴赏
    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三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

    题型一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赏析人物形象一般有两种命题形式:一是从文本和人物的整体上概括与分析,有的只概括不分析,有的先概括再分析;二是指定语段或语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点。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1)整体与局部。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形象作整体分析和概括。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动作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有时可以是对人物某一方面的分析,如分析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特征。
    (2)直接与间接。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多以这种形式出现。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
    (3)全方位和有重点。所谓全方位,即考查人物形象的三维层面:思想性格、情感世界和典型意义。有时可对这三个层面作全面考查。有重点,就是从上述三维层面上任选一个层面作重点考查。

    一、从全文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分析形象九角度
    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
    要点阐释
    (一) 从直接描写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
    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正面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除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人物或景物来侧面描写。
    (二)从侧面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把有关人物的侧面信息结合起来考虑,如,别人的反应、环境特点等。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从人物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可以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从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把握人物特点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发展过程。大多数考生只注意该人物所有的言行举止等描写性文字,但都忽略了一点,即在情节中把握人物。情节是人物的性格史,这一点恰是文中无相关文字说明而又需要好好把握住的地方。
    (五)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是串接在情节链条上的珍珠,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单位,俗称细枝末节,雅称为文学细胞。它具有:①充实情节、②更细腻地刻画人物某一性格特征、③绘制场景、④烘托氛围、⑤勾勒环境等多种功能。
    (六)借助自然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指环境与人物和谐一致,即社会风气、自然风光、气氛和景物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等组成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反之,则是反衬。
    (七)从特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景以及景物(包括物象)认识人物
    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思考,社会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如《祝福》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即能表现祥林嫂的典型意义。对于小说中时空距离较远的人物,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国别、文化等背景下认识,不可以今律古,以我律外。
    (八)借助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九)注意人物的角色定位,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角色不同,其行为举止、个性特征也不一样。通过人物关系及作者和他人的评价,确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通过不同的角色定位来全面把握人物。
    答题规范

    两种常见易混题型的区别
    注意题干用语,区别“性格特点”与“形象特点”的不同。
    “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而“形象特点”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可以把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

    〖满分作答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荫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还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工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

    [题目]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满分要领](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从题干可以知道本题是“人物形象”类题,再从“简要分析”可以判定本题是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把文中写表姐的语句找出来概括分析,特别是检索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联系文本找答案
    从对话看人物性格
    她每月拿工资、吃大锅饭,端的是铁饭碗,这表明她的身份是城市劳动者;
    从动作神态看性格
    从她“右手背在背后”“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的动作神态中,可见她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充满优越感、虚荣心;
    从思想意愿看人物
    从她“扑过来”抢着洗衣服以及想把自己的工作让给女儿、自己要到乡下来“享几年福”等,可以看出她愿意用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答:                                    
                                        
                                        
                                        
                                        

    [易错提醒]
    1.形象(或性格)特点概括不全。不能从“情节”“描写”“评论”“背景”四个角度全面检索相关信息,遗漏一些典型信息,出现要点概括不全的失误。如本题,检索相关信息时,容易漏掉客人“扑过来”抢着洗衣服以及想把自己的工作让给女儿、自己要到乡下来“享几年福”的情节。
    2.概括加工能力不强,答案要点重复或混乱。检索信息后,只作分条罗列,要点过多,并造成角度重复;或者同类合并不当,出现要点混乱。如本题,容易出现单纯罗列客人表现,不做形象概括、性格特点归纳的失误。

    〖应用体验〗
    [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少 男
    刘庆邦
    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棵苦楝树下。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订亲的事。姐姐订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蹙着眉头。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姐姐订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姐姐不订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订亲呢?
    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河生觉得那个人的名字生硬蹩脚得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河生赶紧躲到了一丛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他热得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订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河生一下子就把姐姐的心思猜到了,他装作没有听见姐姐的话,装作被太阳晒得有些头蒙,躺在床上闭着眼,连嗯一声也没嗯。过了一会,河生悄悄起来,从窗户里侧往外一看,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河生想,他对姐姐做得是不是过分。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说一句话,又想不起说什么好,只好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河生说不要,连姐姐还没舍得做一条洋布裤子,他怎么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呢?姐姐又说,学校里那么多女同学,别人家笑话呢。布买回来,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地缝制。河生看见姐姐缝裤子,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愁……
    到了秋后,原来跟姐姐订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让家里人替他退亲。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亲的事,只是发现姐姐做好了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刚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在听准了退亲的事之后,他就像被当头砸了一砖头,头发空,腿发软,小脸顿时变得苍白。河生觉得,这件事不仅对姐姐是一个侮辱,对母亲、对他、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竟有人这样无理地对待姐姐,实在让人愤恨。河生真想为姐姐出这口气,出气找不到对象,他就转向了委屈。他无端地想,父亲去世后,一切责任都是他这个长子担着,他这个长子当的是什么!
    这回轮到河生不吃饭了。母亲问他心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说不饿,不想吃。母亲气得要打他,没打成,自己先哭了。母亲哭的时候提到了父亲,对父亲有所埋怨,说他们父亲要是还活着她哪至于遭这么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个大包,母亲的话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虽然咬着牙对自己说,我是长子,我不哭,我不哭,可他到底没能咬住,嗷的一声就哭倒在地。
    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
    (选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暗示了河生听说姐姐订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人”,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2.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
    答:                                    
                                        
                                        
                                        
    3.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                                    
                                        
                                        
                                        

    二、指定语段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
    局部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锁定具体语境,抓关键词
    看所给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锁定具体语境,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心理。
    2.联系上下文
    结合情节推进、故事相关背景,就可以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或性格。
    答这一类题要多往深处想想,因为这类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答题规范
    第一步,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看看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误区警示
    (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
    (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

    〖满分作答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在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很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题目]小说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
    [满分要领](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从题干“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已明确本题属于“局部情节”,分析彼时彼地的人物心理。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联系文本找答案
    从具体语境A思考
    第一处“看看”表现了女老板偏向数学家的心理
    从具体语境B思考
    第二处“看看”表现了数学家女友的不解和气愤心理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答: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2.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题型二 人物形象(或物象)的作用分析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在高考中经常考查的还有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集中在这三方面。
    一、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
    主要人物作用“二角度”
    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
    (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2)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满分作答实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卖笑的人
    (德)海因里希·伯尔
    每次别人问到我的职业时,我就感到很尴尬,就会脸发红,讲话结结巴巴,可我一向还被人认为是个沉着自信的人。我羡慕那些能说“我是个泥瓦工”的人。我羡慕理发师、会计、作家,他们的表白总是那么简单,因为这些职业本身就说明问题,不需要作长篇解释。相反,对于类似的问题我却不得不回答:“我是个卖笑的人。”这种招认又被要求更多的招认,因为我对第二个问题“您以此为生吗?”还得如实回答“是”。我确实是靠我的笑过日子的,而且过得很好,因为用商业术语来说,这是个抢手货。
    我是个善于笑的人,经验丰富,谁笑得也不如我,谁也不像我那样能掌握这门艺术的精细微妙之处。为了避免做使人腻味的解释,好久以来我就自称演员,但我的模仿能力和演讲口才都那么差,因此这个称号在我看来距离真实情况甚远。我酷爱真实,而真实情况是我是个卖笑的人。
    我不是丑角也不是喜剧演员,我不是逗别人乐的人——我是表演笑的。我像一个罗马皇帝或一个感觉灵敏的中小学生那样笑,我对17世纪的笑和对19世纪的笑一样熟悉,如果需要的话,我能使人听到所有世纪、各个社会阶层以及不同年龄的人的笑声。我很容易学会做到这点,就像有人学会修理鞋子一样。我胸中蕴藏着美洲人的、非洲人的笑,白种人的、黑种人的、黄种人的笑,只要给我适当的报酬,我就会按照导演的命令使这些笑声回响起来。不用说,这是一种费力的职业,特别是由于我还熟练地掌握有感染力的笑——这是我的专长。那些三四流的喜剧演员,他们老是担心观众是否能听懂他们的妙语和警句,对他们来说,我同样是少不了的人。人们几乎每晚都能在夜总会里见到我,充当微妙的类似捧场者的角色,每当节目出现了疲沓情况时,我就得去引出观众的狂笑来。这项工作应该做得恰到好处:我那豪放的纵情大笑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它应该来得正是时候——在事先安排好的时刻爆发出笑声,使所有观众同我一道哄叫起来,高潮总算出现了。
    于是我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溜进衣帽间,穿上大衣,为终于下了班而高兴。回到家里,总是发现这样的电报在等待我:急需您的笑,安排在星期二录音。就这样,几个钟头后我又坐在一辆暖气烧得过分热的快车坐席上抱怨自己倒霉的命运了。
    谁都能理解,在工作之余,我再也没有心思笑了:挤奶工人会乐于忘掉他的奶牛,泥瓦工乐于忘掉他的灰浆,而且木工家里通常有不好关的门或是不好开的抽屉;糕点师傅喜欢吃酸黄瓜,屠宰工人喜欢杏仁饼,面包师傅对腊肠的喜爱远胜于面包;斗牛士把养鸽子作为业余爱好,拳击手见到他的孩子鼻孔流血就会脸色发白。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因为我在下班后就从来不笑。我是个严肃得要命的人,人们也许会理所当然地把我看成一个厌世主义者。我的妻子在我们刚结婚那几年里时常对我说:“笑吧!”但后来她清楚地认识到我已不可能满足她的愿望。我高兴的是高度严肃能使我那由于过分用力而抽搐的面部肌肉和过于紧张的心弦松弛下来。的确,甚至别人的笑也使我神经紧张,因为它老使我想到我的职业。因此我们安详平静地过着婚姻生活,因为我的妻子也忘记怎么笑了。
    我麻木地度过我的一生,很少时候才会露出温和的微笑,我常常问我自己从前是不是笑过,我认为没有。我的兄弟姐妹能作证,我一向是个严肃的人。
    就这样,我这个曾以各种方式笑过的人,竟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的笑声。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题目]作者塑造“卖笑人”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满分要领](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形象的用意”,意思是作者刻画的这个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实际上考查的是“形象的作用”,并且是塑造“主要人物”的作用。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联系文本找答案
    从结构上,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文本始终以“我”叙述,“我”在叙述中完成了形象的展现,可见“我”串起了全文。但这只是“我”的线索作用,不是塑造人物的社会用意,所以组织答案时这一点可以不作考虑
    从内容上,考虑对主题和社会意义的作用
    第一,“卖笑人”并不想卖笑,可又必须“卖笑”,从中可知人物逆来顺受、隐忍苟活,精神世界充满忧伤、苦闷和绝望。第二,“笑”本是自然感情的流露,但却“卖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笑”被商品化、职业化,同内心的真实感情相脱离。第三,作者有意以“我”来平静地叙述,在平静的背后是辛酸和痛苦,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答: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精灵
    (美国)劳伦斯·威廉斯
    即使在这么明显的麻烦中,让警察抓住他的手腕,强尼的眼神依旧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卡斯楚先生明白那是什么,因此他立刻就做了一个决定。
    “你大概搞错了吧!卡尔,”卡斯楚先生微笑着对警察说,“这个男孩并没有拿我的锁。当然啦,他是从架子上拿的。但,是我叫他去拿的。”
    卡斯楚轻松地编造了一个谎话,他一向精于此道。
    “你正在造成大错,你知道吗?”警察大声地说,“如果你现在不提出控告,只会使他更变本加厉。”卡斯楚回想起过去自己的纪录,他瘦削的脸上转变成一种宽容的微笑。
    “但是,我不想提出任何控告。”他说。
    “你看!”警察突然打断他的话,“你以为这么做是在给小孩子一个机会吗?我告诉你,大错特错!你只是让他再回到佛森的手下,让那个恶棍再教他更多犯罪的伎俩罢了!如果是佛森本人,难道你也要袒护他吗?”卡斯楚脸上的笑容顿时失去了大半,他透过玻璃橱窗望着外面的街道。
    “不,”他轻轻地说,“不,我绝不会袒护佛森。但我们现在讨论的并不是佛森,对吗?”
    警察不想再做任何争辩,转过身子走出店门。
    “现在,”卡斯楚说,“你可以把锁还给我了吧?!”强尼一语不发地松开手腕,把锁挂回架子上。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锁头,”卡斯楚把它拿起来,继续说,“把你的鞋带借我。”
    一种类似命令的语调使强尼不得不弯下腰,解开那双又破又脏的鞋子左边的鞋带。卡斯楚先生拎起鞋带,把它夹在手指中间,像夹铅笔那样。然后他把鞋带的那一端穿进钥匙孔里。他那看起来似乎毫无用处的手指轻轻挑动了三四下,锁头“啪”的一声就开了。
    “嘿,你怎么弄的?”强尼惊讶地说。
    “别忘了!我是一个锁匠。”
    小男孩的表情立刻改变了。“我记得佛森提起过你。我本来以为他是哄我的。他说你以前曾是保险箱大盗——最伟大的保险箱大盗!”
    “以前的兄弟是这么称呼我的。”
    卡斯楚先生顺手把东西整理了一下,“我需要一个孩子来替我看店,你想不想做?”
    “留着吧!”强尼说,“把机会留给那些呆小子吧!”
    “你太聪明了,是吗?”
    “如果我要钱的话,我知道该怎么去弄。”
    “而且,如果你找不到门路,”卡斯楚先生接着说,“你的朋友佛森也一定能帮你。对吗?”
    “没错!”强尼说,“他很厉害的。”
    “厉害?那种偷银行的小把戏也算本事?”卡斯楚的口气变得粗暴了,“我不再给你建议了,让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吧!”他从柜子底下搜出一本泛黄的报纸剪贴簿,他把它摊开在小孩面前。
    “保险柜大盗之王,”他指给小孩看。卡斯楚先生,现在的表情显得缓和多了,微微地笑着。
    “强尼,我不会傻到把其中的奥秘告诉你的。我已经把它们写在回忆录里,”卡斯楚继续说,“我把那本活页笔记簿放在房间的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我所知道的各种技巧都写在里面,等我死了就会出版。”
    强尼若有所思地摇摇头,他说,“你本来可以大捞一票的,为什么不……”
    “大捞一票?”卡斯楚先生插嘴说道,“没错,别人口袋里的二十五万美元。可是,那得花二十年的功夫才偷得到。也许我忘了告诉你,我当中被关了二十三年,使我的平均收入大大降低了,现在我赚的钱是以前的三倍。”
    “你怎么会被捉呢?”
    “人算不如天算啊!没有人是绝顶聪明的,强尼——你不是,你的好朋友佛森也不是。”
    “那是你认为的,”他说,“你不知道世上还有许多聪明的人,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被抓。”
    卡斯楚先生叹了一口气。“再见了,强尼。”
    隔天下午,卡斯楚先生正在看一本活页笔记簿。强尼放学经过他的店前。
    “我听说佛森搬走了,”卡斯楚先生说,“搬进市立监狱去了。现在,终于逮到这个大傻瓜了。他破门而入就是想偷这本笔记簿。”
    强尼敏锐的眼睛盯着卡斯楚先生的脸,在他的眼中流露出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眼神——一种崇拜、尊敬的眼神。
    “也许,大部分的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聪明吧!”他轻声地说。
    (有删改)
    卡斯楚先生形象鲜明而独特,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答:                                    
                                        
                                        
                                        
    二、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的作用“五角度”
    作 用
    阐 释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
    2.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见证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发展历史。
    3.正面或侧面衬托主要人物
    表现在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对比、反衬作用。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丰富主要人物的形象内涵。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5.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精神上的种种矛盾。
    特别提示
    小说中的“我”
    ①如果次要人物是“我”(第一人称),则能增加小说的真实感,使读者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借助于“我”的思考来揭示主题。
    ②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③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因而也为作者直接表达(或宣泄或流露)感情提供了方便。
    ④它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

    〖满分作答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玻 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
    [题目]“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满分要领](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明确,考查的是“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并且还明确了是“主要”作用。由小说内容可以看出,“我”是次要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联系文本找答案
    从“情节”角度思考: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我的提议,故事逐渐推进。
    从“主要人物”角度思考:侧面烘托,个性鲜明
    我的所思所想,与王有福的所思所想不同。
    从“人称”角度概括:叙述视角,真实可信
    我讲述故事,参与故事。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答: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
    爹示意我们——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答:                                    
                                        

    三、怎样辨别谁是主人公
    小说是以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从而集中概括地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任何一篇小说中的人物都不是单一的。哪怕是一篇小小说,其中描写的人物至少也要有几个。那么如何辨别认定小说中的主人公呢?
    主人公辨别“四看”
    (1)从描写的篇幅看
    一般描写谁的篇幅多,谁就是主人公;
    (2)从主题的体现看
    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就是主人公;
    (3)从情节的发展看
    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谁就是主人公;
    (4)从描写的侧重看
    正面描写的是谁(其他人都与之形成衬托对比关系),谁就是主人公。
      主人公作用“二注意”
    (1)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
    主人公出场并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的开端。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也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
    (2)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主题
    小说中诸多人物中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是主人公,其他人物起陪衬、烘托、补充作用。


    〖满分作答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骆驼祥子
    老舍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去拉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
    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也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题目]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满分要领](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明确,考查的是辨别小说的主要人物,即主人公。由小说内容可以看出,“刘四爷”篇幅最多,祥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也可以看做主要人物。其他车夫都是陪衬。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联系文本找答案
    从描写的篇幅看
    刘四爷在本文所占篇幅最大,其他人都比较少。
    从情节的发展看
    有刘四爷才有人和车厂,才有虎妞。故事是在人和车厂发生的。
    从描写的侧重看
    祥子勤劳、率真,不做作、有理想。而其他车夫明显是对他的陪衬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答: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雪夜的老人
    叶骑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像一根针,刺入肌肤,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晩,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晩,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晩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晩,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第8期《啄木鸟》)
     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是“老人”,你是怎么看的?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                                    
                                        
                                        


    四、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思维点拨:
    (1)首先,要注意物象的类别与特征,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物象的作用。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像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2)其次,要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上下文分析。
    准确把握物象作用“四角度”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烘托方面思考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表达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满分作答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庆邦
    ①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②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③“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④“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⑤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⑥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⑦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⑧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⑨“合适吗?”
    ⑩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⑪“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⑫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⑬“你疼我也疼。”
    ⑭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⑮“我心疼。”
    ⑯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⑰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⑱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⑲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喜欢什么样的……
    ⑳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一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21)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个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22)那个人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
    (23)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
    (24)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25)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26)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27)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
    (28)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有删改)
    [题目]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满分要领](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已经明确“鞋”是物象,“好处”二字暗示本题属于“物象作用”类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联系文本找答案
    1.自身作用
    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2.环境作用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3.人物作用
    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
    4.情节结构作用
    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等。
    5.点题作用
    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答: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为荆棘而感恩
    美灵
    迎着11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生命,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意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5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连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荆棘花束。”
    “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特别奉献’——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4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40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里的店员告诉我,为了牢记在‘荆棘时刻’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我和我太太决定把我们的问题都写在标签上,然后把它们一一贴在这些枝子上,一根枝子代表一个问题。然后,我们就为从这些问题上所学到的功课而感恩!”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命运的慈爱和帮助,我和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那12根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命运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带刺的玫瑰花枝”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题型三 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鉴赏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一、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
    肖像
    (神态)
    描写
      肖像神情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经历、性格心理等特征。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多次肖像描写就极为传神地表现了这些内容。
    动作
    描写
      可以传神地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作家将人物性格的表述分散在动作中,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行为动作证明自己的性格、处事方式以及性情态度,又可以避免对人物作平铺直叙的冗长评述。
    语言
    描写
      言为心声,语言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通过人物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人物的思想性格,还可以看出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细节
    描写
      细节是构成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好的细节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突出人物的性格。如《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圈的细节就深刻地揭示了他的精神麻木、愚昧和至死不觉醒的性格特点。
    (2)充实故事情节。如《药》中六次写到华小栓的咳嗽,具体展现了小栓从病重到病危的过程,充实了故事情节。
    (3)营造典型环境,渲染时代气氛。如《药》中关于刑场看客围观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场景细节描写,写出这些看客的麻木、愚昧,渲染出那个黑暗时代令人绝望的冷漠。
    心理
    描写
      (1)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暗示,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3)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内心独白。这是一种直接剖析人物思想活动的心理描写方法。②动作暗示。这是一种以动态的方式,通过对动作、表情的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例如,孔乙己买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项链》:“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段文字就充分展现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她拿到项链后的狂喜之情。③通过梦境、幻觉写人物的思想、愿望。这是一种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常用来显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曲折历程。例如,《红楼梦》中的“病潇湘痴魂惊噩梦”。
    二、赏析人物描写的手法
    (1)先分析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
    (2)如果是正面描写,可分析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中的哪一种;这其中的细致的动作描写也经常被称为“细节描写”;也可根据描写的繁简分析是白描还是渲染。
    (3)如果是侧面描写,就形成了“烘托”或“衬托”的手法,然后,看小说是通过“次要人物”来衬托还是通过“景物”来烘托。
    (4)主人公及其作用
    考查点:①主人公是谁?②主人公的作用。
    思路:小说都是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揭示主旨。因此,有时着墨不多的人物恰恰是主人公,如《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
    (5)次要人物作用
    思路:首先对主人公起衬托作用;其次,会对情节起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或者造成情节陡转。
    (6)线索人物作用
    思路: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
    ①在“人物形象”方面会对主人公起衬托突出作用;
    ②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
    ③在“主旨”方面经常是借助线索人物的感触,揭示主旨。
    三、人物形象的分析角度及刻画方法
    考查小说阅读,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这几乎是小说考查的一道必考题。
    (一)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1)结合小说的主题
    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来表现主题的,反过来,小说的主题也是人物分析的最重要的依据。
    (2)结合小说的具体环境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个“环境”包括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景物环境、社会氛围等等。
    (3)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具体描写
    这些具体描写指的是对于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进行的详细描写。这些描写是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着手点。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对于人物性格的表现非常重要。
    (4)结合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
    小说就是要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因此,这些手法也是分析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的着眼点。
    (5)结合具体情节(细节)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所表现的人物心理;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6)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注意: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时,除了题干有某些具体要求外,一般既要总体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即人物的现实代表意义(答案要总体说明人物的身份和思想代表性),又要具体分析人物的特定性格(答案要具体说明人物的行为表现和性情特征)。
    (二)弄清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即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也就是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和意图考虑。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侧面(或对比)衬托主要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能增加小说的真实感,借助于“我”的思考来揭示主题。③次要人物群体可以营造社会环境,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三)怎样判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1)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
    主人公出场并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的开端。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主人公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2)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诸多人物中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其他人物则起陪衬、烘托、补充作用。
    答题模板
    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
    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满分作答实践〗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文本内容见考点三 题型三)
    [题目]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满分要领](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从题干来看,命题很明确,是“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塑造人物通常有几种手法?结合前面的知识讲解,进行回忆。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本对应点
    正面描写
    可分析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中的哪一种;这其中的细致的动作描写也经常被称为“细节描写”,如文章第五段对老舞蹈师穿戴的描写、第六段对其手杖的细节描写及后文对手杖来历的介绍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对“我”与老舞蹈师之间对话的描写,表明了老舞蹈师对过去生活的怀想以及现在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侧面描写
    如果是侧面描写,就形成了“烘托”或“衬托”的手法,然后,看小说是通过“次要人物”来衬托还是通过“景物”来烘托。本文通过对“似乎被人遗忘”的卢森堡公园的苗圃的描写,烘托老舞蹈师内心的失落。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答: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吉米·海斯和缪里尔
    (美)欧·亨利

    吃过晚饭,营地上安静了下来,只有用玉米皮卷烟草的窸窣声。草原狼在嚎叫。德克萨斯边境营的半个骑兵连分散在篝火周围。
    营地北面茂密的丛林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小槲树枝碰到马镫时的颤动和刮擦声。游骑兵们细心倾听。一个愉快的声音安抚地喊道:“打起精神来,缪里尔,好姑娘,我们快到啦!别再吻我啦!别把我的脖子搂这么紧,我们可能摔下来。”
    两分钟后,一匹累得够呛的枣红马跑进营地。一个瘦长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懒洋洋地跨在鞍上。他刚才与之谈话的“缪里尔”,连影子都没有。
    “嗨,弟兄们!”骑马人快活地嚷道,“这儿有一封给曼宁中尉的信。”他下马卸鞍,把拴马索扔到地上,从鞍头取下马脚绊,细心地蹭掉脚绊圈里的干泥巴疙瘩。
    “弟兄们,”中尉朝游骑兵们挥挥手说,“这位是新来的海斯先生,我们的新队员。海斯,弟兄们会替你弄点吃的。”
    游骑兵们热诚地接待了新伙伴。但是他们并不马上做出判断,而是冷眼观察。在边境选择伙伴,审慎的程度比选一个姑娘当恋人还要高出十倍。
    海斯饱餐一顿后,来到火堆边,游骑兵们看到的是一个瘦长懒散的年青人,亚麻色的头发,黧黑天真的脸上带着善意的微笑。
    “弟兄们,”新来的游骑兵说,“我给你们介绍我的女友。从没听谁说她长得漂亮。出来吧,缪里尔!”
    他敞开蓝色法兰绒衬衫的前襟。一只角蟾[注]爬了出来。细长的脖子上系着一个漂亮的、大红色的缎带结。它爬到主人的肩头,一动不动地坐着。游骑兵们咧嘴笑了。

    吉米·海斯成了营地里受欢迎的人物。但并没有立刻获得同伴们的信任。他们爱他的幽默和滑稽,但是逗乐并不是游骑兵的全部生活,他们还要追踪盗马贼,镇压杀人越货的罪犯,同亡命徒交火。吉米说自己在巡逻作战方面没什么经验,游骑兵们心里不免有点嘀咕。众所周知,连队的荣誉和骄傲取决于它的个别成员的英勇。
    两个月来,边境相当平静。游骑兵们没精打采地闲呆在营地里。接着,使人高兴的是,萨尔达,有名的墨西哥土匪,带了一帮人渡过格朗德河,骚扰德克萨斯一带。吉米·海斯很快就有机会显示他的勇气了。
    一天下午日落时分,游骑兵们长途奔驰后停下来吃晚饭。马匹没有卸鞍,站着直喘气。骑兵们在煎咸肉,煮咖啡。萨尔达那帮人突然从灌木丛里出现,呼叫呐喊,开着六响手枪冲过来。游骑兵们骂骂咧咧,纷纷拿起温彻斯特连发枪。但这次突击纯粹是墨西哥式的耀武扬威,来犯者随即后撤,呼啸着朝河下游跑去。游骑兵们上马追赶,没跑两英里,那些疲惫的马就难以坚持,曼宁中尉下令返回。
    那时发现少了吉米·海斯。第二天早晨,他没有回来。他们在附近搜索,没有结果。接着,他们继续追踪萨尔达匪帮,可是那帮人似乎也失踪了,再也没有消息。
    他们相信吉米·海斯在呼啸的子弹下成了懦夫和逃兵,没有其他解释。有人指出,见到海斯朝他的马跑去后,那帮匪徒没放过枪。他不可能被杀。
    曼宁支队十分沮丧。这是它名誉上的第一个污点。

    几乎过了一年,曼宁支队去离他们营地几英里远的地方执行任务。一天下午,他们穿过茂密的牧豆树丛,来到一块洼地,他们见到了一幕悲剧场景。
    一个大坑里有三具墨西哥人的骷髅。最大的一具肯定是萨尔达,因为他的宽帽檐上有许多金饰,赫赫有名。现在上面有三个弹孔。坑边的几支枪已经生锈,指向一个方向。那是一场殊死的战斗。
    游骑兵们朝那个方向走了五十码。发现小凹洼里另有一具骨骼,他的来复枪指着三具骨骼的方向。没有什么能辨别那个孤独的防御者。
    就在那时候,死者久经风吹日晒的破衣服底下,扭动着爬出一只角蟾,脖子上系着褪色的红缎带结,它坐到早已无声无息的主人肩上。
    角蟾无言,但仿佛讲述了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故事——为了连队的荣誉,他献出了生命。
    (有删改)
    【注】 角蟾,一种形如蛤蟆的蜥蜴。
    1.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塑造吉米·海斯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2.小说中的“角蟾”有什么作用?请从故事情节设置方面简要分析。
    答:                                    
                                        
                                        
                                        
    考点四 小说形象鉴赏
    题型一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一、
    ◎满分作答实践
    答案:①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②从背着手、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③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
    [应用体验]
    1.解析:“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无中生有。河生在下水前就“犹犹豫豫”,担心遇到“那个人”,还害怕有人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由此可知,河生躲起来的原因是不喜欢“那个人”,不愿接受姐姐订亲的事实。
    答案:C
    2.解析:全面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中与人物有关的描写。从“河生从刚会走路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可见她关心弟弟,呵护弟弟,是个好姐姐。从“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可见她是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从“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做好了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刚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可见她是一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答案: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从订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一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3.解析:河生哭是因为姐姐被退亲,他明白了一家人所受的委屈,但又无法改变现状,对此作者抱有同情的态度;他哭了一会儿就不哭了,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好好读书,可见河生因这件事精神得以成长,开始思考如何担当家庭的重任,对此作者是赞许的;“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说明他想用“好好读书”来改变家庭命运,表达了作者对河生思想转变的肯定。
    答案: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二、
    ◎满分作答实践
    解析:两个句子中的两处“看看”,第一个句子写的是“女老板”分别看数学家及其女友,女老板的“看”是在揣测两人的关系,并思索在两个人的答案中选择支持谁的答案为好;从下文看,女老板此时已经知道是数学家的账目算错了,但她喜欢数学家,就偏向了数学家。这里的“看看”体现了女老板的犹豫和对数学家的好感。第二个句子写的是“数学家女友”分别看女老板和数学家,她的“看”是对两个人都不认可自己答案的怀疑,以及对数学家的失望。
    答案: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
    ②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
    [应用体验]
    1.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理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心理描写等。“自家设私塾”说明老范重视教育;“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说明老范善良朴实,亲睦乡邻;当老范得知老汪一个月两次乱走时,提醒老汪“别碰着无常”,表现出老范关心体贴他人;当得知银瓶“是个贼”时,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体现了老范的宽容大度、识大体。
    答案: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意思答对即可)
    2.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重要语句的理解。对“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理解应从老汪的人际交往不多,不被人理解,甚至与自己的媳妇也无法进行精神层面的沟通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他对“有朋自远方来”的另类解释和老汪最后对老范行为的感叹进行理解。
    答案: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也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②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③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
    题型二 人物形象(或物象)的作用分析
    一、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
    ◎满分作答实践
    参考答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用意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笑本是内心高兴的自然流露,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笑被商品化、职业化,同内心的真实感情相脱离。表达了他对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应用体验]
    答案:①卡斯楚先生曾经因偷盗坐牢,之后改过自新,经营锁店,规矩守法,靠劳动赚钱。这告诉我们,人犯了错,只要认识到错误,彻底改过,一样有重新上路重新生活的机会。②卡斯楚先生有爱心。他为偷锁的少年强尼撒谎,宽容他,是想让他有机会改过。这告诉我们,做人要常怀爱心,关爱弱势群体,帮助误入歧途之人。③卡斯楚先生开锁本领高超,当年凭借这一本领成为保险箱大盗之王,后来因此而坐了二十三年牢。他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聪明一定要用在正确的事上。如果把聪明用在“小聪明”上,不考虑道德规范,反倒会害了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④卡斯楚先生很聪明,他得到强尼的信任后,煞有介事地告诉强尼自己要写关于偷盗技巧的回忆录,以此设下圈套并协助警察逮捕了前来偷盗的佛森。对付恶势力,要有智谋,要用我们的智慧教训那些贪婪邪恶之人。⑤卡斯楚以前和不良分子“兄弟们”混在一起,做偷盗之事,后来改邪归正远离恶势力,规规矩矩地经营锁店,过着安定的生活。这告诉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亲近坏人,远离好人,是不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满分作答实践
    解析:分析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从主要人物、情节、读者感受、环境、主题等方面分析作答,该题主要从前三个方面作答。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应用体验]
    答案: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④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侧面表现船长的高大形象,突出船长对我的影响,并深化主旨。
    三、怎样辩别谁是主人公
    ◎满分作答实践
    答案:
    观点一:祥子。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从正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侧面,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或答:首先,小说从正面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塑造了祥子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其次,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再次,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观点二:刘四爷。首先,刘四爷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出身、阅历、肖像、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形象;其次,刘四爷是贯穿全文的角色,有了刘四爷才引出了人和车厂、虎妞、祥子等;再次,写祥子和其他车夫,都是为了突出刘四爷的性格。
    [应用体验]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点考虑:①从描写的篇幅看,一般描写谁的篇幅多,谁就是主人公;②从主题的体现看,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就是主人公;③从情节的发展看,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谁就是主人公;④从描写的侧重看,正面描写的是谁(其他人都与之形成衬托对比关系),谁就是主人公。本题可以理解小说主人公是“我”,也可以理解小说主人公是“老人”。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我”。①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想、所感为主线架构全文;对“我”着墨最多,形象刻画生动鲜明。②小说通过对“我”因创业失败而消沉颓废到最后振作奋发的心理变化描写,表达出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主题。③“老人”这一形象的设置,只是为了对“我”起到映衬和影响作用,是次要人物。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老人”。①小说题目即为“雪夜的老人”,我的种种猜想都是围绕“老人”进行,老人是小说中的主要形象。②正是“老人”的举止引发了“我”的联想,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③“老人”为了生存而顽强坚守的行为是“我”从颓废中振作起来、重拾奋斗信心的力量源泉,是小说主题的集中体现。
    四、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满分作答实践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一物象的作用。物象的作用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几方面考虑。文中守明想到按规矩应该给男方做一双鞋,这是当地的习俗,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接着想到给男方做双小鞋不让他走得太远,透露出对男方的担心;想象男方穿小鞋的窘态以及跟男方约会时试鞋的情景,透露出向往爱情的守明复杂而甜蜜的心理。小说的情节始终没有离开鞋子,在做鞋、送鞋的过程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得以展现。
    答案: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应用体验]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人物、情节、主题角度入手,联系“带刺的玫瑰花枝”的象征意义来思考。“带刺的玫瑰花枝”是小说的外在线索,小说的内在线索是四个人物的情感心理的变化,结合四个人物的语言可总结出他们对人生、社会看法的改变。
    答案:①它是贯穿整篇小说的线索,它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物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的心理变化过程。②它彰显了小说的主旨,昭示着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表现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的主旨。③它制造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

    题型三 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鉴赏
    ◎满分作答实践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及典型化场景烘托的手法,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对“我”与老舞蹈师之间对话的描写,表明了老舞蹈师对过去生活的怀想以及现在内心的无奈与痛苦;通过对“似乎被人遗忘”的卢森堡公园的苗圃的描写,烘托老舞蹈师内心的失落。
    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应用体验]
    1.答案:(1)正面描写。①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声,“安抚地喊道”属于语言描写,表现了吉米·海斯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②“瘦长的”“亚麻色的头发”“黧黑天真的脸”,属于肖像描写,可见吉米·海斯身体并不强壮,为他人后面的猜疑做铺垫,也与后来他的勇敢形成对比。
    (2)侧面描写。①众人“冷眼观察”,“没有立刻获得同伴们的信任”,“相信吉米·海斯在呼啸的子弹下成了懦夫和逃兵”,从侧面写出众人对吉米·海斯的怀疑。②“发现小凹洼里另一具骨骼,他的来复枪指着三具骨骼的方向”“为了连队的荣誉,他献出了生命”,从侧面表现吉米·海斯英勇过人、珍惜集体荣誉的性格特点。
    (3)欲扬先抑。文章先通过肖像描写、众人猜疑,贬抑吉米·海斯的形象;后面写其孤身勇斗墨西哥土匪,为连队的荣誉而献身,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
    2.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物象的作用,题干限定了“从故事情节设置方面”,就要从故事情节设置技巧方面思考。本文情节设置上有两处悬念,都是“角蟾”的出现,解除了悬念。可见,“角蟾”的主要作用是解除“误会”,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合理。
    答案:①解除“误会”,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合理。②吉米·海斯出场时的语言,是小说的第一处悬念,造成误会,吸引读者注意,等到吉米·海斯把角蟾展示出来,解除误会,让人会心一笑。③战斗结束时吉米·海斯失踪,造成误会,是小说的第二处悬念,等到结尾时角蟾出现,解除误会,让人感慨不已。

    相关学案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九散文阅读学案二题型透析__从命题视角分类突破考点考点三散文形象鉴赏: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九散文阅读学案二题型透析__从命题视角分类突破考点考点三散文形象鉴赏,共11页。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一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一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二小说阅读选择题突破考点一从内容艺术特色入手速解选择题: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二小说阅读选择题突破考点一从内容艺术特色入手速解选择题,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命题设误五角度,选择题解题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八小说阅读学案二小说阅读选择题突破考点四小说形象鉴赏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