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01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02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03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04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05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06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07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优质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优质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目录CONTENT,85页,经典回顾,88页,89页,90页,91页,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地球表面各种水体。 2、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其地理意义;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城市内涝,能提出防治建议。3、掌握洪涝成因,知晓避灾防灾措施,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①天然淡水制造厂、水量平衡器;调节全球热量、塑造地表形态
    ①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共同组成水圈
    ①海上、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②植被对水循环的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洪涝灾害成因、危害和措施(工程、非工程)②自救③ 鱼鳞坑
    ① 影响蒸发的因素、 美国大盐湖②影响下渗的因素、影响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的因素③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原因、孟加拉湾沿岸洪涝灾害、城市内涝成因及破解措施、海绵城市、洪水中的个人行为
    图4—1 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
    如图4—1所示,若将①地球上的水,②沼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液态淡水,③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三者分别汇集起来,只不过形成三个小水珠。相比地球并不太大,直径分别约为1 384千米、273 千米、56 千米。 1.图中的三个水珠并不太大,但地球却被称为“水的行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水珠”虽然不大,但地球水覆盖及表面大部面积。从太空中望去,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包围。 2.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枯竭呢?为什么? 不会。淡水资源储量虽不多,但通过水循环,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运动,使地球上水总量不会发生大变化,若发生气候变化或严重污染,可利用淡水资源可减少。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激增,北京地下水从2000年的平均埋深15.36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2021年,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6.39米,高于2001年的16.42米,成为近20年来地下水位最高的年份,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了82%。年末地下水位与年初的差值为地下水位年内变幅,下图为2021年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幅分区图(图中白色区域为山区)。1.2021年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最大的地区是(     )A.延庆区B.平谷区C.房山区D.通州区2.下列对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影响最小的是(     )A.自备井置换成市政供水B.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进京C.开辟地下水应急水源地D.大量建造雨洪蓄滞工程
    1.B 2.C 1.当超采地下水,地下水埋深深,地下水位低。年末地下水位与年初的差值为地下水位年内变幅,若水位年内变幅小则该地开采地下水少,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位高。平谷区水位年内变幅小于延庆区、房山区、通州区,ACD错误,B正确。 2.自备井置换成市政供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对地下水水位回升有影响,A不符合;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进京不仅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而且能回灌地下水,对地下水水位回升有影响,B不符合;大量建造雨洪蓄滞工程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对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影响大,D不符合。而开辟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是选择地下水源地在紧急情况下开采地下水,平时以保护其水质为主,对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影响小,C符合。
    一、“水的行星” 从太空巡望地球,宇航员看到的水面远大于陆地。地球约有 71% 的表面覆盖着水。 (1)形态:✸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共同组成水圈。✸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一、“水的行星” (2)分布:
    一、“水的行星” (3)利用: ✸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目前人类利用的很少。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承接上游九条河流来水。近年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白洋淀经常需要人工补水。下图是白洋淀1980~2020年人工补给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引水补给有利于白洋淀维持的生态价值是(     )A.旅游观光B.调节气候C.水上运输D.调节洪水2.影响1980~2020年白洋淀人工补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表径流汇入变化B.地面沉降速度变化C.城市内涝发生频率D.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1.B 2.A 解析:1.旅游观光、水上运输属于社会经济价值,排除A、C选项。引水补给可增加白洋淀的水量,水面面积扩大,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B正确。引水补给导致白洋淀水位上升,洪水期蓄水量降低,调节洪水能力下降,D错误。 2.早期上游来水量大,白洋淀人工补水量少。近年白洋淀经常需要人工补水,表明人类过度引用河流水,导致河流注入白洋淀的水量减少,A正确。地面沉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导致的人工补水量也是缓慢变化的,图示近40年白洋淀人工补水量变化大,B错误。城市内涝发生频率与白洋淀人工补水量变化无必然联系,C错误。随城市的发展,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作为水源地的白洋淀用水量减少,白洋淀的水位下降慢,人工补水量减少,D错误。
    毛乌素沙地中南部的沙柳生长期为5月-11月,下图示意该区域沙柳地土壤剖面的浅层(0-150cm)、中层(150-250cm)与深层(250-350cm)含水率的时间变化。1.①②③分别代表土层是(     )A.浅层、中层、深层B.深层、中层、浅层C.浅层、深层、中层D.深层、浅层、中层2.若毛乌素沙地大量种植沙柳,可能会导致(     )A.土壤含水量增加 B.土地盐碱化加重C.区域降水量增加D.地下水位下降 1.B 2.D 解析:1.毛乌素沙地地处西北,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沙质土壤,下渗严重,因此表层由于蒸发剧烈含水量较低,中层含水量较多,深层含水量最多,故③为浅层,②中层,①为深层,B正确。 2.毛乌素沙地大量种植沙柳,由于沙柳生长需要水分,故需要吸取大量水资源,使得土壤含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主要与不合理灌溉以及地下水位上升有关;种植沙柳对区域降水影响较小。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我国三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完成出舱任务和植物种植实验。为满足植物水分要求,科学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中国空间站运行轨道所在空域(     )A.因臭氧的吸收,太阳辐射较弱B.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不断降低C.风云变化较多,天气现象复杂D.大气有可能趋于高度电离状态2.科学家设计的实验装置模仿的是(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水循环D.热岛效应
    1.D 2.C 解析:1.中国空间站运行轨道所在空域是高度约380公里的轨道上,在高层大气,而臭氧层在平流层,A错误。在该层,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错误。在该高度,大气稀薄,风云变化很少,天气现象简单,C错误。80-500千米处有一个电离层,大气有可能趋于高度电离状态,D正确。 2.实验里有植物蒸腾,水汽的遇冷凝结成水,水通过水管再次进入土壤,形成一个循环,类似于水循环,C正确。温室效应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大气运动,都与图中的水的循环无关,A、B错误。热岛效应能形成热力环流,与图中水的循环关系较小,D错误。
    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 一、实验用品 烧瓶、石棉网、带有弯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 二、实验步骤 1. 往烧瓶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 4-2 所示,将装置连接好。 2. 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 3. 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
    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 三、实验思考 1. 描述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据此推测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 若要改变托盘中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通过实验验证小组的想法。 若要使托盘中水量增加,即增加地表径流量,可通过加大蒸发量、加强水汽输送、增加降水的方式;若要使托盘中的水量减少,可通过减少蒸发量、减弱水汽输送、减少降水的方式,此外,还可考虑改变地表性质,增加下渗量,从而减少托盘中的水量。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大 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2)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很小 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 内流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径流量小,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3)海陆间大循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全国高考)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 地 D.④地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D C 解析:1.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若①、②、③三地出现降水,则甲水文站均不会出现洪峰。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④地。 2.读图可知,乙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选C。
    西藏阿里地区是典型的高寒山地荒漠,多大风。常年流水不断的狮泉河,孕育出有“生命绿岛”之称的狮泉河盆地(海拔4200多米)。盆地水草丰茂,是重要的春秋转场牧场。每年1初,当地牧民会进入河谷北侧的高山冬牧场(海拔4500多米)放牧。1.阿里地区气候干旱的影响因素及狮泉河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A.纬度位置-湖泊水补给B.季风环流-大气降水补给C.地形地势-地下水补给D.海陆位置-冰雪融水补给2.高山冬牧场的成因及其牧草特点分别是(     )A.盆地风力强劲-色艳B.山地光照充足-低矮C.山地河谷众多-匍匐D.盆地寒冷干旱-根深
    1.C 2.B 解析:1.阿里地区四周环山,阻挡了暖湿气流的深入,因此气候干旱,故该地区气候干旱的影响因素是地形;根据材料可知常年流水不断的狮泉河,孕育出有“生命绿岛”之称的狮泉河盆地,说明狮泉河的径流季节变化小,因此最有可能的补给形式是地下水,故正确选项为C,图中湖泊较少,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均不会稳定存在,A、B、D错误。2.高山冬牧场(海拔4500多米),位于河谷的北侧,为阳坡,光照充足,有利于放牧,由于气候干旱,水分条件较差,此处的牧草较为低矮,B正确;冬牧场在河谷的北侧,山地的背风一侧,牧草色艳主要与光照有关,与风力强劲无关,牧草匍匐与风大有关,与河谷众多无关,A、C错误;牧草根深与干旱有关,但与寒冷无关,且气候寒冷,地下有冻土,牧草根系不易向下延伸,D错误。
    2021年7月21日,郑州24小时降雨量达到624.1毫米。其中,20日16时至17时,一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持续强降雨造成郑州城市内涝,交通、通讯供水等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水循环环节)和城市洪涝照片。1.郑州出现严重内涝,出问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①⑥⑦B.③④⑤C.③④⑥D.⑤⑥⑨2.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内涝过后,郑州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适当采取人工消雨手段 B.低洼地区居民整体搬迁C.加大地下水开采,降低地下水位 D.提高城市绿地、水域面积
    1.C 2.D 解析:1.郑州出现严重内涝﹐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出现持续强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设施承载能力,下渗不足,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导致大范围城区,尤其是低洼地区积水严重,产生严重城市内涝,由此可见出问题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下渗和地表径流﹐分别对应水循环示意图中的③④⑥。2.增加城市绿地、水域面积,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减少汛期地表径流,从而降低内涝,D正确;低洼地区居民整体搬迁,不能改变城巿洪涝现状,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B错误;加大地下水开采,会造成地面下沉,C错误;采取人工消雨,成本较高,且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短缺,A错误。
    读图 4-3,完成相关任务。 1. 有人认为,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外因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同意。水循环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水三态变化,使水的转移、能量交换得以实现。外因是太阳能和重力能,太阳能使水“三态”转化及形成风使水汽输送;重力能使雨水降落和水从高向低流动,实现水循环。
    2. 画一幅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可用电脑制作动画),标明其主要环节,并与同学交流。
    提问:✸ 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 内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石家庄受哪种水循环类型影响?✸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正确吗?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 ①水汽蒸发:兴修水利工程、灌溉 ②水汽输送:不可干预 ③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修建水库(水库以下河水平稳,含沙量减少;提高地下水位,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围湖造田(调节作用减弱,河水陡涨陡落) ④植物蒸腾:植物造林(蒸腾增多;涵养水源,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河水升降缓慢)、滥砍滥伐(反之) ⑤地下径流: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人工回灌、地下工程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 ⑥下渗:硬化地面(增加地表径流,河水陡涨陡落)、海棉城市(铺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稳)。
    荷兰1/4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筑堤拦海和风车排涝在1000多年的荷兰治水历史中成为整个国家的重要活动。下图为荷兰月平均降雨量、蒸发量和降雨径流量。1.以下月份处于荷兰排涝旺季的是(     )A.4月 B.7月 C.8月 D.11月2.荷兰由以前的“围海造田”更新为现在的“退田还海”,目的是(     )A.开发海洋资源 B.保护沿海生态C.减少风暴潮侵害 D.发展沿海旅游业
    1.D 2.B 解析:1.荷兰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至9月期间,所以每年9月至来年3月降水转化为径流的量较多,此时应是雨水排放的旺季,而4至9月期间是雨水排放的淡季。根据选项,D符合题意。 2.将围垦的低地退陆还海有利于沿海生态恢复,保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B正确;退陆还海增加的海域面积有限,对开发海洋资源意义不大,A错误;退陆还海会破坏防潮大堤,会增大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C错误;退陆还海后恢复生态可以发展沿海旅游业,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
    生态植草沟(下图)是指城市中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利用弹性的排蓄空间降低雨水对城市排水造成的压力,用以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1.生态植草沟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大气降水 C.增加地下径流 D.减少植物蒸腾2.与传统排水系统相比,生态植草沟的主要优点是(     )A.净化雨水径流 B.减轻土壤盐渍化 C.减轻水土流失 D.提高雨水利用率
    1.C 2.A 解析:1.相对于传统排水系统,生态植草沟增大了植被覆盖率,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生态植草沟可以增大下渗,增大了地下径流,减小了地表径流,A错误,C正确;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会增大植物蒸腾,从而加大大气降水,BD错误。 2.与传统排水系统相比,生态植草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利用弹性的排蓄空间降低雨水对城市排水造成的压力,因此生态植草沟的主要优点是净化雨水径流,A正确;由材料可知生态植草沟用于城市,并不是主要用于治理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BC错误;生态植草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主要体现在后期的应用,D错误;故选A。
    材料一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延庆赛区主要负责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场馆地势高陡,比赛场地全部采用人工造雪和造冰的方式,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出于可持续性理念,造雪使用地表水。冬奥会结束后,这些场馆将在旅游季迎来大量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周边地区略图。(1)永定河的补给类型主要是______,径流量季节变化特征是______。(2)说明延庆人工造雪和造冰不利的水资源条件。(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说明保障延庆场馆运行的措施。
    (1)     大气降水(或雨水)     大(或夏季大冬季小) (2)冬季河流径流量小;冬季水库水位低;地下水开采限制;向高山输水的成本高。 (3)优化北京市水资源配置;循环利用,加强用水管理;提高供水用水效率;污水处理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天然淡水制造厂、水量平衡器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水循环还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说法错误。在特定时空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用水速度超过水体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受污染,会造成资源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水循环作为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同时,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黄河输沙造陆 黄河以高含沙量而闻名。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黄河每年从中游带入下游的泥沙约为 16 亿吨,其中 4 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其余输入渤海,在入海口处形成黄河三角洲。1954—1982 年,黄河造陆面积达1100 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陆约 39 平方千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平均每年外延 470 米。 1999年以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及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高强度、大规模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年均输沙量从 16 亿吨减少到近年来的3 亿吨左右。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产生了一定影响。利津水文站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是黄河入海前的最后一个水文站。下图示意1950一2017年黄河利津站实测水沙通量。1.下列时段中,黄河利津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60-1965年B.1974一1980年C.1986-1992年D.2002-2010年2.1997年黄河利津水文站年输沙量与往年相比达到最低值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气候变暖加强B.中游水土流失防御效果好C.下游出现较长时间断流D.中下游降水量明显减少3.推测2000一2017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增大B.持续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1.A 2.C 3.D 解析:2.1997年黄河利津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几乎为0,说明黄河下游出现长时间断流是导致年输沙量与往年相比达到最低值的主要原因。 3.2000一2017年,年输沙量先增大后减小,可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
    四、洪涝灾害防治 (1)洪水 暴雨、冰雪融化或水利工程失事,导致江河湖泊水位猛涨,水流冲出河道或堤坝。山区迎风坡、高纬或高山积雪区、凌汛河段 ,为洪水多发区。 (2)雨涝 暴雨或持续降水使低洼地区渍水、淹没,沿河、沿湖、沿海地区为雨涝多发区。
    四、洪涝灾害防治 (3)洪涝灾害成因: ①自然原因 短时间大量来水: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大量冰雪融化;支流多,流域广,来水面积广;植被覆盖率低(或土壤含水率高;山区地形陡),汇水速度快。没有足够空间容水:中下流地区没有足够的调洪、蓄洪场所或湖泊数量少,调节能力降低。无法及时去水: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入海口狭窄或入海河道少。 ②人为原因: 中上游植被破坏: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含沙量大,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调蓄洪峰功能下降。
    四、洪涝灾害防治 (4)洪涝危害: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冲击社会的各个方面:淹没农田致使农作物减产;房屋和建筑物被淹或被毁;交通、通讯中断,破坏基础设施;引起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四、洪涝灾害防治 (5)洪涝灾害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 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建立防护林体系,提高植被覆盖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平整土地,打坝淤地,修建梯田,修建水库,控制来水来沙,提高防洪能力,开发水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立体农业。中游:修建水库,退耕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疏浚河道,裁弯取直(荆江),加固堤坝;开挖河道,增加入海口(海河)。 ②非工程措施:加大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监测系统(地理信息技术),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重视灾害重建和防疫。
    凌灾是河流某些河段因冰凌受阻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坝,河道水位迅速抬升,导致漫滩或决堤造成的灾害。黄河宁蒙河段(下图)是黄河防凌的重点河段之一,历史上黄河防凌一直是一大难题。如今,随着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水库调度已经成为黄河防凌的重要手段。(1)说明黄河宁蒙河段开河时容易发生凌灾的原因。(2)结合凌灾形成特点,分析历史上黄河防凌难度大的原因。(3)从封河前期和开河前期中任选一时段,说明上游水库如何调整下泄量来预防凌灾。
    (1)该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春季开河时上游碎冰阻塞在下游封冻的河道内,形成冰塞或冰坝,引发凌灾。 (2)形成冰塞或冰坝的位置、时间不确定性较大;冰塞或冰坝形成速度快,堤防溃决风险大,防凌难度大。 (3)封河前期:增加水库下泄量,使封河时水位较高,提高冰盖高度,从而提高凌灾期冰下过流能力,减轻防凌压力。开河前期:使水库下泄量逐渐减小,保持冰盖稳定,减少河槽蓄水量,为顺利开河创造条件。
    松花江流域7、8月水循环相对量多年平均值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水平衡方程式:P一E一R=△S(P为流域降水量,E为流域蒸发量,R为流城径流量,△S为流城储水变化量)。地处我国东北的松花江流城7、8月多年储水变化量接近为0.2013年8月,流城发生特大洪水。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下表为该流城内7、8月水循环相对多年平均值(降水量为100%)。1.表格中X的数值为(     )A.41.7% B.83.4% C.55.7% D.27.7%2.2013年8月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A.潮汐变化B.夏季风强盛C.植被破坏D.急剧融冰化雪 1.A 2.B 3.D 解析:1.P(100%)一E(58.3%)一R(X)=△S(0),即X=41.7%。 2.8月,夏季风强盛,流域内降水量增大,地表径流增多,河湖水位猛涨,形成洪水,B正确;潮汐变化影响沿海地区,松花江流域位于内陆,不受潮汐变化影响,A错误;植被破坏不是8月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C错误;松花江流域8月没有冰雪融水补给,D错误。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水平衡方程式:P一E一R=△S(P为流域降水量,E为流域蒸发量,R为流城径流量,△S为流城储水变化量)。地处我国东北的松花江流城7、8月多年储水变化量接近为0.2013年8月,流城发生特大洪水。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下表为该流城内7、8月水循环相对多年平均值(降水量为100%)。3.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A地疏浚河道B.A地退耕还湖C.B地植树造林D.B地分洪排水 1.A 2.B 3.D 解析:3.A地位于山区,应注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加固护坡工程;B地位于平原地区,应退耕还湖,同时疏浚河道,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ABC错误,D正确。
    (2019·安徽巢湖)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湖底高出东侧平原4~8米,所以又称为“悬湖”。历史上,该地区多次洪水泛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洪泽湖兴建了一系列控制工程。下图示意洪泽湖水系。 分析洪泽湖湖区防洪压力大的原因。 夏季降水集中,上游来水量大;地势低洼,入海通道少,泄洪不畅;为悬湖,易决堤;下游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一旦洪水泛滥,造成的损失大等。
    四、洪涝灾害防治 (6)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
    1.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除课文的相关描述外,你还有哪些进一步的看法?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①不断调节全球气侯(气温、湿度等),有效避免极端天气。②建立起地球外部圈层的联系。③净化水质,扩大污染。
    水循环是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可再生的根源,是地球系统中其他物质(如氮、碳等)循环的载体。
    水循环过程中挟带了各种有害物质,它们既有可能通过水的稀释扩散,降低浓度而变为无害,即水体的自净作用,也有可能造成其他地区或更大范围的污染。
    2.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试从水循环的角度想一想,鱼鳞坑为什么能保土、保水、保肥? 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坡面径流;在鱼鳞坑中植树造林,可增加水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大大减弱了地表径流对坡面的侵蚀作用,可保土、保水、保肥。图为黄土高原鱼鳞坑景观。(1)指出鱼鳞坑影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2)解释鱼鳞坑能保土、保水的原因。(3)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能否借鉴类似黄土高原鱼鳞坑的生态整地方式?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1)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蒸腾)。 (2)坑内利于泥土沉积,减少土壤流失;坑内拦蓄雨水及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涵养水源。 (3)能。喀斯特山区,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缺乏,鱼鳞坑可减轻水土流失,蓄水保土。不能。鱼鳞坑生态整地方式应因地制宜,贵州多为石质地表,开挖困难,成本高,石灰岩透水性强,不易蓄水。
    3.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 4-9 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完成相关任务。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下渗作用减少,河流流量增大;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现象严重,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力。
    3.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 4-9 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完成相关任务。 (2)议一议,遥感技术与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相比较,在洪水分析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周期长、数据统计不全面、费用高昂,且难以做到直观展示,为水文预报、洪水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遥感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统计数据资料,价格相对低廉,且遥感技术能做到将结果直观展现,为人们实施洪涝灾害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影响蒸发的因素 (1)光照:光照越强,蒸发越旺盛,蒸发越量大。 (2)气温:气温越高,蒸发越旺盛,蒸发越量大。 (3)风速:风速越大,蒸发越旺盛,蒸发量越大。 (4)湿度:湿度越小,蒸发越旺盛,蒸发量越大。 (5)裸露的水域:表面积裸露的水域表面积越大,蒸发越旺盛,蒸发量越大。
    美国大盐湖 一万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 周围高大山脉阻挡,降水少,周边的冰川逐渐消退,湖水补给减少;气候干旱,蒸发量远超过河川补给量;盐分随径流不断汇入积累,湖水含盐量增多,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
    影响下渗的因素 (1)地面性质:硬化路面不利于下渗、沙质土壤利于下渗。 (2)坡度: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3)植被:植被越茂密,越有利于下渗。 (4)降水强度: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5)降水持续时间:降水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下渗。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1)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2)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3)植被:涵养水源,削峰补枯。 (4)地质条件(土壤质地):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5)蒸发: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尼罗河下游、黄河宁夏段。 (6)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地下水丰富。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1)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节)。 (2)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3)我国多洪涝灾害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
    孟加拉湾沿岸洪涝灾害 ①地处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加剧地表积水。 ②属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集中降水;北面山地对西南季风抬升作用显著,雨季暴雨频繁; ③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上游洪水来量大; ④有时受风暴潮影响,海水涌上陆地;南部海域易产生飓风,且海湾口大内小,易使海水水位上升,降低河流入海速度;海潮对入海河水顶托作用显著,降低河流入海速度。
    城市内涝成因及破解措施 人类可以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但是人类的活动也可能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1)原因:城市雨岛效应,夏季多暴雨,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地势低洼,地表径流排水不畅;城市规划不合理,路面硬化下渗弱;排水系统老化,管网设计标准低;城市水文条件破坏;水塘较少,涵养水源能力小,无法贮存雨水。 (2)破解措施:提前发布灾害预报,引导人们提前准备;提前修整排水设施,提高排水效率;修建防水堤坝,拦截流水;增加下渗,增加对地表径流的拦蓄,多使用透水砖等材料,提高植被覆盖率,恢复水塘,整治河道,打造“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 (1)定义: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平时蓄水、净水;干旱时将水释放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 (2)途径:①建设“海绵体”,例如河湖、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和绿色屋顶等,提高蓄水能力,调节雨水径流;②建设排水排涝设施,提高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压力。
    材料一 2021年7月,随着几场强降雨席卷我国部分地区,持续的极端天气让河南郑州、新乡等多个城市出现内涝、洪水灾害。 材料二 为了治理城市内涝,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系统诞生,郑州等地人们开始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如图)。(1)分析郑州等地积极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水循环知识,为郑州建设海绵城市提出科学方案。
    (1)郑州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份降水多且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和黄河流出黄土高原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洪涝灾害频繁;城市生产、生活排污量大,水环境保护需求迫切。 (2)修建地下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增加绿地面积;建设人工湿地、草坪、植树造林等滞留地表径流,增加蒸发;利用蓄水修建喷泉: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循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合理布局和修缮城市排污管道:使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快速外泄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①增加B.②增加C.③减少D.④减少2.“海绵城市”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缓解城市内涝③增强城市蓄水能力④美化城市环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B 2.B 3.A 4.A 解析:1.“海绵城市”增加下渗②,增强城市蓄水能力,B正确。 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城市排水能力和蓄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②③正确,B正确。海绵城市”不能减少城市用水量,①错误,A错。“海绵城市”有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不是主要目的,④错误,CD错。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3.下列城市最不适宜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A.新疆喀什B.湖北武汉C.辽宁大连D.云南昆明4.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2021年7月17日到20日,郑州降雨量达617.Imm(郑州常年平均降雨量为640.8mm),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市区严重积水。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的主要原因是(     )A.强降雨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B.海绵城市建设力度不足C.海绵城市建设使得地表排水不畅D.海绵城市设备严重老化
    1.B 2.B 3.A 4.A 解析: 3.喀什降水稀少,不需要建设海绵城市,符合题意;湖北武汉、 辽宁大连、云南昆明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建设海绵城市。 4.郑州此次降雨量极大且持续时间短,属于极端降水,强降水超出海绵城市吸收速度,导致积水,A正确。“投 534.8 亿元建设海绵城市”可知,建设力度较大,B错误;海绵城市有利于地表排水,C错误;郑州海绵城市为近年新建,不存在设备老化问题,D错误。
    洪水中的个人行为 (1)洪水前:预先判定自身所处地点是否处在洪水警戒水位以下,并选定通向高地的最佳路线;留意洪水预报,接到洪水警报后尽快撤离;沿门框和窗框码放沙袋,尽可能将水拒之门外;关闭燃气和电路,准备应急的食物、饮用水、手电以及便于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等。 (2)洪水中:一旦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向当地政府防汛部门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在户外,突遇洪水袭来,立即向高处躲避。在室内,要转移到上层房间,直至爬上屋顶,等待救援;如洪水持续上涨,暂避的地方难以自保,则要充分运用门板、桌椅、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 (3)洪水后: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不食用腐败的食物,饮用水必须煮沸后饮用;积极参加灾后生产与重建活动。
    (全国)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下面问题。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2.60.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 答案:D A 解析:1.湖泊的地质结构没有变化,不可能是内力作用,只有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图中显示,湖泊底部有多层沉积物,使湖底不断上升,湖水外泻,湖泊变为平地而消失,D正确。 2.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的消亡导致湖泊周围的植被,土壤和水陆变迁,说明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
    (广东)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读图,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相关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备课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目录CONTENT,123页,124页,125页,127页,128页,129页,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一等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一等奖备课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优质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优质备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目录CONTENT,经典回顾,82页,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4.1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PPT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