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原卷+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练习
      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考试版).docx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原卷+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原卷+解析02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原卷+解析03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原卷+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原卷+解析02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原卷+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原卷+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原卷+解析,文件包含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论是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还是病毒,它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细胞学说将生物学从器官、组织水平带进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C.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并命名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C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如下: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有细胞的生物还是无细胞的生物(病毒),其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A正确;
    B、细胞学说的创立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将生物学从之前的器官、组织水平带进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B正确;
    C、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但给细胞命名的是罗伯特·胡克,C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和支原体在结构上有统一性,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DNA
    B.蓝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主要区别是前者营养方式为自养,后者营养方式为异养
    C.发菜与衣藻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发菜含光合色素,而衣藻含叶绿体
    D.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最典型的区别是病毒不具有细胞核
    【答案】C
    【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颤蓝细菌、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大肠杆菌和支原体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但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A错误;
    B、蓝细菌(原核生物)与变形虫(真核生物)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
    C、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中不含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衣藻属于真核细胞,其中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最典型的区别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3.“颜色反应”是鉴定特定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苏丹Ⅲ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时,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
    B.为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蔗糖,可以使用斐林试剂检测
    C.若待测样液中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变蓝
    D.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物质种类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答案】A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用苏丹Ⅲ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时,要用 50%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颗粒,A正确;
    B、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错误;
    C、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若待测样液中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变紫,C错误;
    D、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所含物质种类相同,都是CuSO4和NaOH,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Fe2+,血红蛋白不能合成,说明无机盐可组成细胞中复杂的化合物
    B.大量出汗,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急性肠胃炎可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
    C.细胞中的无机盐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D.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低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这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答案】D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还是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体内缺乏Fe2+,血红蛋白不能合成,A正确;
    B、出汗会造成无机盐的丢失,应该补充淡盐水,急性肠炎除了丢失盐,还会造成糖的丢失,应当补充葡萄糖盐水,B正确;
    C、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正确;
    D、水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这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D错误。
    故选D。
    5.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C.有些脂质可以起调节作用,有些脂质可以作为储能物质
    D.脂质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也不会大量转化为糖类
    【答案】A
    【分析】1、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A、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植物细胞膜上没有胆固醇,A错误;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都是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所以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B正确;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及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性激素可以起到调节作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
    D、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功能不足时,才会转化为糖类,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
    故选A。
    6.研究表明,引起阿尔兹海默症的β-AP(β淀粉样蛋白)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PP形成β-AP的过程中只需要β-分泌酶的作用
    B.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
    C.β-AP寡聚合物是由多个β-AP分子脱水缩合形成
    D.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说明所有蛋白质都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APP形成β-AP的过程,该过程是在病理状态下进行的,需要β-分泌酶和r-分泌酶的催化,形成的β-AP分子所含氨基酸数目=695-596- (695-635) =39,而β-AP分子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征。
    【详解】A、由图可知,APP形成β-AP的过程中需要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作用,A错误;
    B、由图可知,β-AP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695-596-(695-635) =39,则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8个,B错误;
    C、根据题图可知,β-AP寡聚合物是由多个β-AP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C正确;
    D、β-AP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征,可见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但并不能说明每种蛋白质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7.如图是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T,则b的名称为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B.若a为核糖,则m有4种,分别是A、G、C、U
    C.构成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有2种,a有2种,m有5种
    D.在HIV病毒中含有1种a,5种m
    【答案】B
    【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分析题图:题图是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其中a为五碳糖,m为含氮碱基,b为核苷酸。
    【详解】A、若m为T,则其中的a一定为脱氧核糖,此时b的名称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若a为核糖,则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此时的m有4种,分别是A、G、C、U,B正确;
    C、构成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构成DNA的核苷酸b共有4种(4种脱氧核苷酸),五碳糖a有1种(脱氧核糖),含氮碱基m有4种(A、T、G、C),C错误;
    D、HIV病毒为RNA病毒,其体内只含有RNA一种核酸,所以HIV病毒中含有1种a(核糖),4种m(A、G、C、U),4种b(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B。
    8.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与细胞表面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
    B.②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疏水、外部亲水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原因是图中的②③都可以自由移动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的③种类和数量有关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③是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详解】A、细胞膜外表面的糖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A正确;
    B、②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表面由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构成、内部由磷脂分子疏水的尾部构成,B正确;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而不是膜上的蛋白质都可以自由移动,C错误;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与③(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C。
    9.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的膜泡结构,外泌体主要来源于细胞内的多泡体(多膜泡体),其释放过程如下图所示。外泌体分布广泛,在血液、脑脊液、乳汁等体液中都存在。释放到细胞外的外泌体可与靶细胞膜直接融合,将其所含的RNA和蛋白质等物质释放到靶细胞内,其中有些物质可以作为信号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泌体结构类似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B.外泌体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抑制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外泌体的释放会受影响
    D.母体产生的抗体包裹在乳汁中的外泌体内,有利于婴儿的吸收
    【答案】A
    【分析】外泌体可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核酸等来调节靶细胞的活性,说明外泌体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外泌体是囊泡,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核糖体无膜,A 错误;
    B、外泌体可通过其携带的物质等来调节靶细胞的活性,说明外泌体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抑制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能量供应受影响,外泌体的释放会受影响,C 正确;
    D、母体产生的抗体是生物大分子,包裹在乳汁中的外泌体内,依靠外泌体膜与婴儿肠道细胞膜的融合,将抗体送入肠道细胞内,D 正确。
    故选A。
    10.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核孔骨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蛋白质通过核孔需要消耗能量
    B.核孔复合物孔径较大,对物质进出细胞核不具有选择性
    C.核膜有两层磷脂分子,核孔复合体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的核孔保证了红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的正常进行
    【答案】A
    【分析】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核膜上含有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 、蛋白质通过核孔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由题意知,核孔复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的结构,因此核孔也具有选择性,B错误;
    C、核膜具有双层膜,每层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共有4层磷酸分子,C错误;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核孔,D错误。
    故选A。
    11.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丙中③④⑤组成的结构相当于图甲中的 c
    B.由图甲可知液面不再升高时,c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C.由图乙可知,图甲中由烧杯中进入漏斗的水分子速率逐渐下降
    D.图丙细胞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B
    【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详解】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中,如图丙所示,由③细胞膜、④细胞质、⑤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c半透膜,A正确;
    B、由图甲可知液面不再升高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即液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力与漏斗内溶液产生的对烧杯内溶液向上的吸水力相等,此时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漏斗内溶液的浓度仍高于烧杯内溶液的浓度,B错误;
    C、由图乙可知,由斜率可知,液面上升的速率逐渐变慢,说明图甲中由烧杯中进入漏斗的水分子速率逐渐下降,C正确;
    D、图丙所示细胞的状态,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若是前者,则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若是后者,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正确。
    故选B。
    12.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Na⁺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Na+的运输
    B.食物中添加适量的NaCl有利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C.葡萄糖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主动运输
    D.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不消耗ATP,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B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当蛋白质的协助;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详解】A、Na+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消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呼吸作用会影响Na+运输,A错误;
    BD、由图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逆浓度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吸收Na+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且吸收葡萄糖的动力由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梯度提供,食物中添加适量的NaCl有利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B正确,D错误;
    C、葡萄糖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故选B。
    13.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甲为蔗糖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图乙是唾液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代表酶分子的是②
    B.酶的作用机理是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图乙中,与b点相比,限制d点和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
    D.理论上,若分别在pH为5、7、9时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不同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其中①是酶,②是底物。图乙表示温度和PH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的曲线,在上述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相同。
    【详解】AB、图甲为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故图中代表酶分子的是①;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A、B错误;
    C、据图乙分析,与b点相比,限制d点(两者的温度相同)反应速率的因素是pH值的不同,限制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和pH值,C正确;
    D、理论上,不同pH不影响酶的最适温度,故若分别在pH为5、7、9时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相同的,D错误。
    故选C。
    14.Na+-K+泵是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转运蛋白,它既有Na+ 、K+结合位点,又具ATP酶活性,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一般认为Na+-K+泵首先在膜内侧与细胞内的Na+结合,ATP酶活性被激活后,由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使泵本身构象改变,将Na+输出细胞;与此同时,泵与细胞膜外侧的K+结合,泵构象再次发生改变,将K+输入细胞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Na+-K+泵一次运输的Na+与 K+数量不等
    B.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与Na+-K+泵结合,这一过程伴随能量的转移
    C.据图分析,Na+-K+泵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D.Na+-K+泵的生理作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差
    【答案】C
    【分析】Na+-K+泵是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转运蛋白,它既有Na+ 、K+结合位点,又具ATP酶活性,所以既有运输功能,也有催化功能。在Na+-K+泵磷酸化,还可以去磷酸化,此过程是可逆的。
    【详解】A、据图分析,Na+-K+泵一次运输的 Na+与 K+数量不等,A 正确
    B、ATP 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与 Na+-K+泵结合,这一过程伴随能量的转移,B 正确
    C、据图分析,Na+-K+泵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可逆的变化,C 错误
    D、Na+-K+泵的吸钾排钠是主动运输,其生理作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外 Na+、K+的浓度差,D 正确
    故选C。
    15.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电子传递体终末复合物,正常情况下,外源性CytC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但在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外源性CytC便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参与[H]和氧气的结合,增加ATP的合成,提高氧气的利用率。若给相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体肌细胞补充外源性Cyt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肌细胞培养液中的氧气进入线粒体被利用共穿过3层生物膜
    B.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的[H]全部来自葡萄糖
    C.在相对缺氧条件下,肌细胞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
    D.在相对缺氧条件下,外源性CytC进入线粒体可抑制肌细胞产生热能
    【答案】B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详解】A、肌细胞培养液中的氧气进入线粒体被利用需要穿过肌细胞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共3层膜,A正确;
    B、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的[H]但大部分来自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结合形成[H]和CO2,丙酮酸来自葡萄糖的分解,因此[H]来自葡萄糖和水,B错误;
    C、在相对缺氧条件下,肌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中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因此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C正确;
    D、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两个去路,一是形成ATP,一是以热能形式释放,在相对缺氧条件下,外源性CytC进入线粒体,参与[H]和氧气的结合,提高氧气的利用率,增加ATP的合成,从而使肌细胞释放热能减少,D正确。
    故选B。
    16.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
    B.物质②中可储存活跃的化学能,物质③为NADPH
    C.在物质④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将迅速下降
    D.为叶肉细胞提供18O标记的H2O,一段时间后在(CH2O)中能检测到放射性18O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①为水光解产生的氧气,②为ATP,③为NADPH,④为二氧化碳。
    【详解】A、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在ATP和NADPH以及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被还原为(CH2O),A正确;
    B、物质②为ATP,其中可储存活跃的化学能,物质③为NADPH,B正确;
    C、在物质④二氧化碳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则ATP和NADPH的含量减少,C3的还原受阻,而C3的生成几乎不变,因此C3的含量将升高,C错误;
    D、为叶肉细胞提供18O标记的H2O,H2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含有18O的二氧化碳,该二氧化碳再参与暗反应生成有机物,因此一段时间后在(CH2O)中能检测到放射性18O,D正确。
    故选C。
    17.细胞周期控制器是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两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下图为多种 cyclin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情况,W蛋白激酶可抑制 cyclinB- CDK复合物的活性。TdR 是一种 DNA合成抑制剂,将过量的 TdR 加入连续增殖的细胞培养液中,处于S期的细胞立即被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将 TdR洗脱后更换培养液,被阻断在S期的细胞继续沿细胞周期正常运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推测,cyclin E 蛋白可能与细胞的 G₁期和S期的转换有关
    B.该细胞能顺利进入M期,推测 W蛋白激酶的活性可能会减弱
    C.推测图中几种 cyclin蛋白的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功能差异
    D.为使处于细胞周期的细胞都同步化进入M期需至少用三次 TdR进行处理
    【答案】D
    【分析】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间期和一个分裂期(简称M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在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S期的DNA复制。S期之前的G1期,发生的主要是合成 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之后的G2期中发生的是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cyclinE蛋白在G₁期开始合成,在S期前期达到最多,之后逐渐减少,推断可能与G₁期和S期的转换有关,A正确;
    B、W蛋白激酶可抑制 cyclinB- CDK复合物的活性,该细胞能顺利进入M期,则说明cyclin B﹣CDK活性较强,进而说明W蛋白激酶的活性可能会减弱,B正确;
    C、蛋白质的结构不同会导致功能不同,C正确;
    D、为使处于细胞周期的细胞都同步化在 M 期,需至少用TdR处理两次,第一次TdR处理,一段时间后细胞有的停留在S期,有的停留在 G₁/S交界处,洗脱后过一段时间,再加入TdR,一段特定时间后,所有细胞停留在 G₁/S交界处,洗脱后,过了 S期时长,细胞都将进入M期,因此需要至少TdR处理两次,洗脱两次,D错误。
    故选D。
    18.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高增殖能力和保持休眠状态的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选择性改变
    B.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周期性,且绝大多数造血干细胞处于分裂期
    C.休眠状态的造血干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均处于停止状态
    D.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功能一般不发生改变
    【答案】D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即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A错误;
    B、造血干细胞进行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且绝大多数造血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因为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占90%~95%的时间,B错误;
    C、休眠状态的造血干细胞依然具有活性,因而其中的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依然在进行,C错误;
    D、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功能一般不发生改变,但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裂存在于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答案】B
    【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是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具有过程积极意义。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都相同,A错误;
    B、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正常的人体细胞一般分裂50-60次,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B正确;
    C、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都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C错误;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不总是同步进行的,年轻人体内也有细胞衰老凋亡,D错误。
    故选B。
    20.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6×和16×、物镜标有10×和20×的镜头,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装片中右上方细胞放大320倍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换高倍镜后,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2个
    【答案】D
    【分析】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甲图中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在低倍显微镜下将目标物体移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③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详解】A、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乙图中的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相反,因此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则可导致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项正确;
    B、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B项正确;
    C、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32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20×即可,即转动转换器将物镜从④换成镜头③,而目镜不需要换,C项正确;
    D、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假设细胞为边长为a正方形,换成高倍镜后,细胞边长为2a,其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为4a2,而视野范围不变,为故可观察到的细胞个数为4×a2/4a2=1,即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1个,D项错误。
    故选D。
    21.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由单体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一段RNA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
    B.若该图表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表示碱基
    C.若该图表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一般是21种
    D.若该模式图用来表示多糖的结构,则淀粉、糖原、纤维素的结构是相同的
    【答案】A
    【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1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肽键,氨基酸间通过肽键连接成蛋白质。
    2、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
    【详解】A、若该图表示一段RNA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A正确;
    B、若该图表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B错误;
    C、若该图表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3的种类一般是21种,C错误;
    D、若该模式图用来表示多糖的结构,虽然多糖的单体均为葡萄糖,但淀粉、糖原、纤维素形成的结构是不相同的,D错误。
    故选A。
    22.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细胞膜
    B.图乙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C.图甲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都有21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D.图甲、图乙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B
    【分析】由图甲分析可知,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由图乙分析可知,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包裹蛋白质转动至高尔基体和其融合,然后高尔基体又以小泡形式转运至细胞膜和细胞膜融合,在此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
    【详解】A、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结合分析可知,虽然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在发生物质交换的前后基本没有改变,但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是有相互转换的,B正确;
    C、在人体细胞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并不是每一种分泌蛋白的氨基酸都有21种,C错误;
    D、图甲中的分泌蛋白的运输和转运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的物质会通过囊泡进行运输;图乙所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故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23.人肠腔中的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由两种特异性转运蛋白——SGLT1和GLUT2共同完成,如图所示。SGLT1从肠腔中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再经GLUT2转运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当进食一段时间后,小肠肠腔局部的葡萄糖浓度可达50~300mml/L(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内),此时GLUT2数量增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输出葡萄糖都由GLUT2参与转运;当葡萄糖被大量快速吸收后,小肠肠腔局部的葡萄糖浓度降低到2mml/L(低于小肠上皮细胞内)时,SGLT1活性增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GLT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说明其不具有特异性
    B.肠腔葡萄糖浓度降至2mml/L时,主要依赖SGLT1吸收葡萄糖
    C.加入ATP水解酶抑制剂,会直接导致SGLT1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D.SGLT1和GLUT2的作用都会降低膜两侧葡萄糖分子的浓度差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葡萄糖通过SGLT1,运输方向是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转运蛋白,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通过GLUT2,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运输葡萄糖的SGLT1虽然也能运输Na+,但结合位点具有特异性,A错误;
    B、GLUT2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当肠腔葡萄糖浓度降至2mml/L时,肠腔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内,此时主要依赖SGLT1吸收葡萄糖,B正确;
    C、SGLT1运输葡萄糖的直接动力来自Na+浓度梯度形成的势能,因此加入ATP水解酶抑制剂,不会直接导致SGLT1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下降,C错误;
    D、GLUT2会降低膜两侧葡萄糖分子的浓度差,但SGLT1会增大膜两侧葡萄糖分子的浓度差,D错误。
    故选B。
    24.玉米等C4植物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要求比较低,这主要与玉米的光合作用方式有关。其光合作用特点如图所示,其过程是: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一个CO2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3所固定,生成草酰乙酸被NADPH还原成苹果酸,苹果酸通过胞间连丝,从叶肉细胞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CO2,CO2在Rubisc酶作用下被C5所固定。下列与C4植物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Rubisc酶相比,PE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更强
    B.叶肉细胞中苹果酸浓度变化与维管束鞘细胞中的暗反应过程无关
    C.丙酮酸转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后,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活性也被改变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连接,有信息交流的作用,还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C4植物能浓缩空气中低浓度的CO2用于光合作用,由此可知,PE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高于Rubisc酶,A正确;
    B,苹果酸通过胞间连丝,从叶肉细胞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CO2,CO2参与暗反应,因此叶肉细胞中苹果酸浓度变化与维管束鞘细胞中的暗反应过程有关,B错误;
    C,丙酮酸转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后,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结构决定性质,活性也会被改变,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连接,进行信息交流的作用,本题中还有物质运输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25.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研究表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在细胞顺利通过检查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K可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形成CDK/Cyclin复合物,推动细胞跨越细胞周期各时期转换的检查点,且不同的CDK/Cyclin复合物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DK/CyclinD与检验染色体是否都和纺锤体相连有关
    B.可设计药物通过抑制CDK/CyclinA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癌症
    C.可通过抑制CDK/CyclinE的活性使细胞停留在G1/S检查点
    D.若将同步培养的G1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融合细胞进入S期的时间提前
    【答案】A
    【分析】细胞周期指由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该时期主要完成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S期,指DNA复制的时期;③G2期,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该时期主要完成RNA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④分裂期即M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详解】A、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染色体都与纺锤体相连。结合题图信息可知,周期蛋白CDK/CyclinC属于分裂期中间的时段,因此可以通过CDK/CyclinC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A错误;
    B、CDK/CyclinA与DNA复制有关,可设计药物通过抑制CDK/CyclinA基因的表达来抑制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B正确;
    C、CDK/CyclinE位于G1期/S期交界处,故可通过抑制CDK/CyclinE的活性使细胞停留在G1/检查点,C正确;
    D、若将同步培养的G1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融合细胞中存在启动S信号的物质基础,故融合细胞进入S期的时间提前,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50分。
    26.下图甲表示生物体内某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中A~E表示有机物,a~e代表组成有机物的单体或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图乙为某种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的病毒为HIV病毒,则物质a共有 种,图乙所示化合物是图甲中的 。
    (2)物质d是 ,其化学本质是 。
    (3)若E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E是 ,物质F是 ,其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体积小,被生物体作为长期备用能源物质。
    (4)图中“?”表示 ,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形成的两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造成B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
    【答案】(1) 4 a
    (2) (雄)性激素 固醇(或“脂质”)
    (3) 糖原 脂肪
    (4) N n(m-18)+36/nm-18n+36 组成B(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分析】图甲中:a、b、d、e小分子分别表示核苷酸、氨基酸、性激素、葡萄糖;A、B、E、F分别表示核酸、蛋白质、糖原或淀粉、脂肪。图乙表示核糖核苷酸。
    【详解】(1)HIV病毒的组成成分主要是RNA和蛋白质,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图甲中物质a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又是病毒的主要成分,所以A表示RNA,a是RNA的单体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有4种。图乙中含有磷酸基团、核糖和碱基,所以为核糖核苷酸,与图甲中的a相同。
    (2)物质d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动物第二特征,所以物质d是雄性激素,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固醇是脂质的一种。
    (3)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E的组成元素是C、H、O,且是由单体e构成的多糖,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所以E为糖原。物质F组成元素是C、H、O且含能量多,被生物体作为长期备用能源物质,所以物质F是脂肪。
    (4)A和B是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由于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以推出A为核酸,则B为蛋白质,b为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所以“?”表示N。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形成的两条链组成,则形成B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nm-18(n-2)=n(m-18)+36=nm-18n+36。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B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27.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肽,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肽链合成暂停。携带着肽链与核糖体的SRP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DP)结合,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肽链。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下图所示。
    科学家构建了体外的反应体系,证明了该假说。实验分组见下表。
    注:“+”和“-”分别代表反应体系中存在或不存在该结构
    (1)根据材料分析,假设在合成新生肽链阶段切除了信号肽,游离的核糖体 (填“能”或“不能”)附着到内质网上。
    (2)推测组别1的实验结果: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 (填“长”、“短”或“不变”),原因是 ,与组别1实验结果相同的是组别 。
    (3)组别2中的肽链 (填“含有”或“不含有”)信号序列。其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 ,原因是 。
    (4)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造血干细胞中的一种SRP产生了变异,这种变异导致淋巴细胞不能正常合成 ,从而使患者免疫力下降。
    【答案】(1)不能
    (2) 长 无SRP,肽链可继续合成,但无法进入内质网切除信号肽 3
    (3) 含有 短 SRP不能与DP结合,导致肽链无法继续合成
    (4)抗体
    【分析】据图分析,核糖体与由蛋白质的信号肽结合,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肽,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结合,再与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切除信号肽,与信使RNA结合,形成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形成折叠的蛋白质。
    【详解】(1)携带着肽链与核糖体的SRP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DP)结合,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所以在合成新生肽链阶段切除了信号肽,游离的核糖体不能附着到内质网上。
    (2)结合图中信息,信号序列不能被SRP识别,无法引导核糖体附着至内质网上,信号序列不能被切除,所以组别1中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多一段。综合实验结果说明内质网具有加工蛋白质功能,组别3没有内质网,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所以组别3与组别1的实验结果相同。
    (3)由于组别2含有信号肽序列,但是没有DP,SRP不能与DP结合,导致肽链无法继续合成,所以组别2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短。
    (4)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造血干细胞中的一种SRP产生了变异,由于抗体是分泌蛋白,这种变异导致淋巴细胞不能正常合成抗体,从而使患者免疫力下降。
    28.下图为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位于细胞膜的 (填“内侧”或“外侧”)。 (填字母)可代表氧气转运 方式,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填字母)。
    (2)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质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 率。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0 点对应 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 NaCl 浓度)。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 mml·L -1的 NaCl 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
    (3)据图分析,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 A 点和 B 点对应浓度的 NaCl 的溶液 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
    (4)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进一步研究发 现,用蓝光处理保卫细胞的原生质体后 K+的吸收量增加,其吸收机 理如图乙所示。保卫细胞因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度增大。据图分析, 蓝光引起气孔开度增大的原因是 。
    【答案】(1) 外侧 b c
    (2)150
    (3)大于
    (4)蓝光促进H+—ATP水解酶将H+运出保卫细胞,在膜两侧形成H+电化学梯度(浓度梯度),有利于K+进入保卫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度增大。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的识别有关;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④是蛋白质。
    【详解】(1)图中①为糖蛋白,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位于细胞膜的外侧;据图可知,物质a的运输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故为协助扩散;物质b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故为自由扩散。
    (2)根据题图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150 mml•L-1 的NaCl溶液中的体积不变,所以其在该浓度时能保持正常形态;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制备细胞膜时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故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
    (3)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NaCl的溶液中,图中显示,B点的NaCl的溶液浓度高,因此红细胞乙失水量多,因此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大于红细胞甲。
    (4)据图分析,蓝光会促进H+-ATP水解酶将H+运出保卫细胞,则在膜两侧形成H+电化学梯度(浓度梯度),有利于K+进入保卫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度增大。
    29.绿色植物在高CO2环境与高O2环境下C5的代谢途径不同,图甲表示叶肉细胞内(CO2和O2与C5的竞争结合途径。图乙表示将绿色叶片置于密闭小室内,分别在(CO2浓度为0%与0.03%的条件下测得小室内的CO2浓度变化。请回答:
    (1)图甲中C5与CO2或O2竞争结合的场所在 ,此时是否需要光照? 。若卡尔文循环发生了3轮,则有 个三碳糖分子离开循环转变为其它物质。
    (2)若C5与O2结合,生成的C2在 (填反应场所)产生CO2,该过程通过减少 的生成而降低光合速率。在强光照条件下,叶片气孔关闭,叶肉细胞可通过利用 来消耗过多的光反应产物以保护叶绿体中的光合结构。
    (3)图乙中,曲线a的0~t1时段释放的CO2源于 ,t1∼t2时段,CO2的释放速度有所增加,此阶段的CO2源于 。曲线b,当时间到达t2点后,室内CO2浓度不再改变,此时一个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去向是 。
    【答案】(1) 叶绿体基质 是 1
    (2) 线粒体基质 C3 ATP和NADPH
    (3)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和光呼吸 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同时合成ATP。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1)光呼吸现象指在光下叶肉细胞中O2与CO2竞争性结合C5,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需要光照。每3个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循环发生了3轮)后,将有1个三碳糖分子离开此循环转变为其它物质。
    (2)分析图甲可知: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产生的C5,除了进行暗反应外,还可以和O2反应,生成C3和C2,C2可进一步在线粒体基质内反应生成CO2,该过程通过减少C3的生成而降低光合速率。在强光照条件下,由于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叶肉细胞中会积累ATP和NADPH,这些物质积累会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损伤叶绿体,而强光下,光呼吸加强,会消耗光反应过程中积累的ATP和NADPH,从而保护叶绿体中的光合结构。
    (3)图乙中,曲线a,0~t1时(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段释放的CO2源于细胞呼吸,t1~t2时段,CO2的释放速度有所增加,此阶段的CO2源于细胞呼吸和光呼吸。曲线b,当时间到达t2点后,室内CO2浓度不再改变,其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所以此时一个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去向是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30.下图1是某同学做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到的图像,下图2表示该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某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其中1~5为细胞序号。下图3为该细胞植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图,其中G1期为DNA合成前期、S期为DNA合成期、G2期为DNA合成后期,M期为分裂期。据下图回答:
    (1)选取根尖分生区做实验材料的理由是 。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处理根尖分生区,目的是 。观察时发现绝大多数细胞处于 时期,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是 。
    (3)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顺序依次是 (用图1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4)图2表示分生区细胞中 (填“染色体”或“核DNA”)的数量变化,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 时期(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发生在 时期。
    (5)一般培养条件下,各细胞可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为研究某一时期细胞的代谢、增殖或凋亡,常采取一些方法使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时期,这就是细胞同步化技术,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DNA复制抑制剂实现细胞同步化,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上述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培养,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NA复制抑制剂(更换不含抑制剂的培养液后细胞分裂可正常进行),培养15小时后,细胞都停留在 (填时期)。
    ②更换不含抑制剂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不少 小时后,再次加入DNA复制抑制剂,继续培养一段时间,细胞都将停留在G1期/S期交界处。
    【答案】(1)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分裂间 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3)2→1→3→4→5
    (4) 核DNA fg 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cf)
    (5) S期和G1期/S期交界处 6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1是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2是间期,3是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4是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5是末期;图2中Od段是分裂间期,de、ef、fg、gh分别是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详解】(1)由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常用来观察有丝分裂。
    (2)实验过程中,需要用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95%的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分生区制成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长,故观察时发现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是物质准备期,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3)据图可知,图甲中1是前期,2是间期,3是中期,4是后期,5是末期,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不包括间期)的顺序依次是2→1→3→4→5。
    (4)图2有斜线表示DNA分子复制,且经一次分裂后物质含量与初始相同,故图乙表示分生区细胞中核DNA的数量变化;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2的fg;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发生在DNA分子复制后,着丝粒断裂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
    (5)①取上述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培养,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培养15小时后,细胞都停留在S期和G1期/S期交界处 。
    ②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不含抑制剂的新鲜培养液,培养的时间应控制在大于S,小于G2+M+G1期时间,使S期的细胞都离开S期并且没有再进入S期的,故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实验组别
    核糖体
    SRP
    DP
    内质网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 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生物 原卷+解析,文件包含高二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二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开学摸底考】高二生物(全国通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二生物(全国通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二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二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考试版docx、高二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二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docx、高二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开学摸底考】高三生物02(全国卷)-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三生物02(全国卷)-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解析版docx、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考试版docx、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答题卡docx、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答题卡pdf、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