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四语上9.《古诗三首》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四语上9.《古诗三首》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01
    部编版四语上9.《古诗三首》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语文园地优秀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语文园地优秀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三首,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判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标准化试题内容与本课所编知识点梳理同步)
    9.古诗三首
    一、标准化试题:
    1.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
    (1)论写字,我比小明xùn( )色多了,不得不投xiáng( )认shū( )。
    (2)这次我有 yuán( )来到了lú( )山,必xū( )等到日mù( )才能看到山fēng( )最壮观的景象。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日暮( mò mù) 吟诵(yín jn) 瑟瑟 (sè shè bì)
    骚客(sā shā) 逊色(xùn sūn) 降落(xiánɡ jiànɡ)
    阁楼(gē ɡé ) 文章(zānɡ zhānɡ) 降服(xiánɡ jiàng)
    阁笔(gē ɡé ) 输了(sū shū) 侧成峰(cè chè)
    选字组词
    [庐芦炉]香( ) ( )山 ( )芽 [冷吟怜]( )唱( )惜寒( )
    [峰锋蜂]蜜( ) 先( ) 山( ) [提题堤]( )岸( )目( )水
    4.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
    (1)《题西林壁》 ( ) A.书写,题写;B.古指额头;C.题目。
    (2)梅雪争春未肯降 ( ) A.投降; B.降伏; C.服输
    (3)只缘身在此山中 ( ) A.缘故; B.因为; C缘分
    (4)可怜九月初三夜 ( ) A.爱。 B.怜悯。 C.可惜。
    5.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
    A.降落伞(xiánɡ) 阁楼(ɡé) 阁笔(gē )
    B.萧瑟(shè) 投降(xiánɡ) 日暮(mù)
    C.骚客(shā) 文章(zhānɡ) 吟诵(yín)
    谦逊(xùn) 浪费(fèi) 输了(shū)
    6.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7.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 )
    (2)“铺水中、当铺、铺满”中“铺”的读音是一样的。( )
    (3)“骚人阁笔费评章”中“阁”读作“gē”意思是放下。( )
    (4)“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不识庐山真面目”中两个加点字变调后读音不同。( )
    (5)《暮江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
    (6)《雪梅》这首诗借雪梅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
    (7)“可怜九月初三夜”与“他是个可怜的孩子”中带点词的意思相同。( )
    (8)“我怀疑你是在夜暮降临后,再站在大坝上呤诗的。”这句话中只有一个错别字。( )
    9.根据课文内容填--填。
    (1)《题西林壁》这首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与“ , 旁观者清。 ”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2)“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词与“ ,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都描绘了江上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3)《雪梅》是一首 (写景 咏物 抒情)诗,在诗人的笔下,雪和梅各有千秋,雪的优点是 ,梅的优点是 。诗人借对梅与雪的评价,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 , , 。
    (4)《雪梅》中的“ , 。”这两句诗,作者从视觉和嗅觉的不同角度,巧妙地道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
    (5)《雪梅》的作者是_________,作者通过描写 _____与 _____争春,让诗人思考后评价二者皆有特色,雪更________,梅花更_____________。
    (6)《暮江吟》中诗人描写了 、 、 、 等景物。
    (7)“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 。
    (9)《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 。
    二、读诗句,完成练习。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解释加点字意思。
    残阳:_________________。 瑟瑟: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词语:可怜:___________ 。 真珠:___________。
    (2)诗中作者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3)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解释加点字意思。
    横看:_________________。 侧: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释词语:识:___________ 。 真面目:___________ 。
    缘:___________ 。 此山:___________ 。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解释词语:降:___________ 。 骚人:___________ 。
    阁:___________ 。 评章:___________ 。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解释词语:逊:___________ 。
    (2)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黄帝逊位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理解。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人 。
    2.解释词语:
    题:_______ 缘:_______ 不识: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6.诗人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诗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字可以换成 、 等字。
    2.“暮”的意思是 。
    3.仿写:例:露似真珠月似弓 ( )似( )( )( )似( )
    4.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
    A.春天 B.秋天 C.冬天 D.夏天
    5.诗的前两句是从哪方面来描写的? ( )
    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6.后两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 分别比作 、 。
    7.在 代诗人 的眼里,远处的 美, 近处的 美,脚下的 美,天上的 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 和 的热爱 。
    答案见下一页
    答案:
    一、
    1.逊 降 输 缘 庐 须 暮 峰
    2. mù yín sè sā xùn jiànɡ ɡé zhānɡ xiánɡ gē shū cè
    香炉 庐山 芦芽 (吟)唱 (怜)惜 寒(冷)
    蜜(蜂)先(锋) 山(峰) (堤)岸 (题)目 (提)水
    4.A C B A 5.D 6.C 7.B
    8.√×√× ×√××
    9.(1) 宋 苏轼 当局者迷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日出江花红胜火 一道残阳铺水中
    (3)咏物 白 香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应当取长补短
    (4)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心
    (5)卢钺 雪 梅花 白 香
    (6)残阳 、江水、露珠、新月
    (7)只缘身在此山中
    (8)露似真珠月似弓。
    (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二、
    (1)残阳:快落山的太阳。也指晚霞。 瑟瑟:青绿色
    (2)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2.(1)可爱 珍珠 (2)露珠 珍珠 月亮 弓 愉悦
    (3)示例: 露珠像一颗颗钻石在树叶上闪闪发亮。
    (4)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露水像珍珠一样发亮,弯弯的月牙像弓一样。
    3.(1)横看:从正面看。侧:从侧面看。
    (2)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4.(1)识:认识;清楚。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2)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5.(1)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2)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
    6.(1)不及,比不上。(2)B
    (3)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
    (4)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三、
    (一)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 苏轼
    2.书写、题写 因为、由于 不能认识,辨别
    3.横 竖 远 近 高 低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B 6.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
    1.照、洒 2.傍晚 3. (江)似(明)(镜)(月)似(船)
    4.B 5.A 6.比喻 露珠、月亮 珍珠、弯弓
    7.宋 白居易 残阳 江水 露水 新月 大自然 生活
    相关试卷

    小学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小学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优秀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三首,读拼音写词语,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根据情境写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精品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三首,《出塞》是一首,王昌龄是代诗人,《凉州词》是一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精品同步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观潮,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四语上9.《古诗三首》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