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一期中测试检测卷必修下册(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一期中测试检测卷必修下册(含答案)01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一期中测试检测卷必修下册(含答案)02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一期中测试检测卷必修下册(含答案)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一期中测试检测卷必修下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全册综合练习,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医药的传统是什么?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第一,中医的传统不是疾病医学。第二,中医不是物质科学。第三,不是认识论上的知识论。中医关心的是从哪里寻找健康的钥匙。同样的“治病必求于本”这几个字,在西医看来,着眼点在于对象性思维的“病”,问的是“病从何来”;而中医提这个问题时,重点在意向性思维的“治”上,问的是“治向何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东西方对“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西方的“本”是指物质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对本质的认识,是知识论,是科学。是什么科学观呢?是物质世界范围内的认识论、知识论的科学观。文艺复兴五百年来,它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中医不是这样提问题的。它首先提什么是“利”,什么是“害”,什么是“药”,什么是“毒”,强调识别“利害药毒”的能力和取舍标准。两千多年前中医就提出医师的责任是“聚毒药以供医事”,是把“毒”转化为“药”,把“害”转化为“利”,帮助人们养生、保健、治病。医学与医生有三等:上医医未病之病,对象是生命,任务是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对象是“健”,任务是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对象是病,我们的误区就在这个地方。一百年来,我们中医就努力地去走这最后的一条路。
    现代医学的科学化过程中要求的是对靶点的直接对抗,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广义地说,是“抗生”的,而我们在理论上又要求“卫生”和“养生”,这是矛盾的。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一是“人”,第二是“生”。“生”是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追求的目标是“天人合德”,也就是“你活我也活”,人要活,细菌病毒也要让它活,这就是生态,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气度要有这么大。只有有了这么大的气度,才能把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于“生”的因素。所以,中医学的传统起码要回到《汉书·艺文志》,即“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所以中医药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服务的。你非要扭转它,就变成两码事了。我的老师一九五九年临终前就说过:“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展开来说,就是欲求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必先求中医学自我的卓然自立。
    (摘编自陆广莘等《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
    材料二: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等学说,以及诊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要摆脱这一现状,首要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还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
    想要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应该以中医药自身的内容特点为立足点,以中小学为切入点开始启蒙教育,让传统中医药的种子在学生们的意识中生根发芽。下面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首先,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中医药内容纷繁复杂,有些知识晦涩难懂,不适合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学习,而且不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如可以选择中药的炮制、中药香囊制作以及常用中药饮片识别等内容。然后改变往日直叙式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适应证等相关知识。这样既能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中草药的认识理解和对中药的记忆。例如在课堂上分别将中药山楂炮制品与生品煮水,让学生口尝并对其酸性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炮制的意义。
    其次,引导青少年走进中医药。通过建立“模拟中药房”,使青少年了解中药储存和归类方式。在手摸口尝中,让青少年找草药、识草药、认草药,同时教授他们一些辨识药材真伪的方法和诀窍,让他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既可以对中医药的延续与传承起到正面作用,也为他们今后掌握更多的中药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即使他们将来不做医生,学习这些知识,对其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中医药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摘编自薛海萍等《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非常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病理念,其中“本”是指服务于生命的健康和发展的方法。
    B.一百年来中医总是设法医治已病之病,而不是医治未病之病、欲病之病,这种做法偏离了中医的传统,也将严重束缚中医的发展。
    C.中医药的思想内涵丰富,包括诊法、预防、养生等多项内容,也融入多种科学的思想,体现了中医的意向性思维。
    D.青少年走进“模拟中药房”,近距离接触中草药,这不仅有利于传授中医药的一些知识,也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中医认知方式不同,西医强调在物质世界范围内认识各种现象,从本质层面认识,具有科学性特征,而且取得了重大成就。
    B.现代医学追求的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广义上说就是“抗生”,而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注重的是“养生”“保健”。
    C.中医的价值追求不是人活病毒死的对立生态,而是“天人合德”的理念,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的价值观念。
    D.目前我国百姓对中医药的了解还不够,也没有完全接纳中医,这归因于中医药的专业知识比较晦涩,以及中小学教育中教学方式单一。
    3.下列经典语句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兴在趣方逸,欢余情未终。
    B.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C.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逐步展开论述的。(4分)


    5.就中医药的出路问题,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的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城子的生命力
    沈 洋
    ①去泸西,城子必去。
    ②一个小坝子,一围群山环绕。坝子不大,却有水缘。一条大河淌过,弯成弓形,正好与城子来一个紧紧的拥抱。城子古村落,就贴在这样的山坡上,享尽了背靠山峦、河流怀抱的极佳风水。
    ③城子的民居,全是土掌房。从山脚沿山坡趁势而上,前一户人家的楼顶,即后一户人家的场院,从山脚第一户人家进去,穿过四合院,七弯八拐,就可以像孙悟空神出鬼没般上到另一户人家。如此神奇的格局,真可谓家家相通、户户相连,总是让人想起《地道战》里那些横七竖八的地洞。你还别说,这城子村的民居建筑,还正是有着攻防战事的考虑。可见,城子的历史绝不像现在看上去那般云淡风轻。
    ④《广西府志》记载,城子古村属彝族先民白勺部的聚居地,随着历史的演进,大批汉族居民逐渐迁入。明朝成化年间,土司昂贵在此建造土司衙门,改城子古城旧名“白勺”为“永安府”。一时间,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土掌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大片,规模宏大,形成府城,这块风水宝地得以脱胎换骨,一跃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繁盛至极。
    ⑤走在城子古村,一条条古街巷通向村庄的深处和高处,或横或竖,或直或弯,无不透露出这个古村落的神秘。地上是清一色的石板,经过村民和游人经年累月的踩踏,都磨出了时光的影子。
    ⑥抬头看那房顶,总是给人以神奇的感觉。碗口粗的当地栗树作梁,疏密有致地搭在土墙上,铺上横梁、劈柴、木棍和松针,再铺上当地和好的黏泥蜂窝土,摊平后人工用棒槌反复捶实,土掌房的顶,就这样筑成了。奇就奇在这种看似粗糙的建筑,实则极为牢固和实用。城子村的土掌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除承袭了当地土掌房传统的四方墙体土木夯顶、层层相连户户相通的特点外,像“李将军第”这种汉式门头、坡顶、门头下方斗拱等建筑构件齐全的民居,大量吸收了滇中地区汉族人传统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深得汉式建筑之精髓,体现出城子先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兼收包容的开放胸襟。
    ⑦我们去的当天,正值深冬,但阳光明媚,一户人家正请了村里的壮年男女帮助盖房。五六个男女在房顶上忙得满头大汗,有的挑土,有的洒水,有的洒松针,有的用棒槌夯土。旁边的一户人家正在搭木架,一根根巨型圆木或方木纵横交错,一看就是大兴土木的架势。后来一问,才知是当地政府正在统一恢复一批古院落。
    ⑧走到上台人家,一对中年夫妇在拧玉米,男的把玉米棒子背上楼,倒在晒台上,女的则把一根根玉米棒子扔进正在转动的机器,只听咔嚓咔嚓声此起彼伏,却不见拧下来的玉米粒。我好生奇怪,上前询问。原来,每家每户的楼顶上都留有一个小孔,刚打下来的玉米粒,直接通过小孔哗啦啦淌进了楼板下房子里的粮仓里。当地群众储藏玉米棒子的简易粮仓,既通风透气,还能享受适量阳光,保证玉米棒子不至于霉烂。在今天看来,这些生存技艺似乎不起眼,但我想,就是当年叱咤风云的昂贵土司,也不一定会想到他的后人竟然会有如此发明创造吧!是啊,历史,从来都是普通的劳苦大众创造的。这话,到了今天,依然是那样有生命力。
    ⑨无疑,这样的古村落,成了摄影家的天堂,成了驴友们的最爱。每一天,总是有无数的驴友慕名而来。或自驾车前往,或飞机转火车转汽车转面的;或三五成群,或只身一人;或全家出游,或情侣漫步;或看夕阳西下,或看旭日东升;或看紫气升腾,或看轻岚弥漫。在城子古村落,不用刻意去看什么,尽可以随便走走,跟着穿过村庄的一头老牛随便走,看几条悠闲的狗在村中漫游,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每一个人在城子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心境。或失意,或失恋,到了城子,都会被城子的宁静消解。即使正春风得意,狂傲不羁,到了城子,也会对“得意”下另一种不同的定义。
    ⑩快离开城子时,我们来到了滇军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张冲上小学的学堂。说学堂,其实就是一个小院落,正面一间简易的土掌房,上下两层,一楼上课,二楼住人,里面还供了张冲像。因为刚写完抗日题材电视剧《锻刀》不久,曾认真查阅过滇军的抗战史,对张冲十分崇敬,我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上楼看了其早年休息读书的简易之所。这位曾经在台儿庄战役和禹王山战役中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竟然就是从城子古村这间简易的土掌房里走出去的。正是他,用城子村彝家汉子铁打的肉身,筑起了一道保家卫国的精神长城。这种血脉,直到今天,还一直在城子村流淌……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城子民居建筑格局神奇、独特,这既体现了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历史上攻防战事的需要。
    B.文章引用地方志关于城子的记载,概述其发展历史,展现其风貌,表现了城子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C.文章写到壮年男女盖房的场景,表明地方政府重视对古村落的保护,这是城子葆有生命力的主要因素。
    D.作者游览城子,感慨万千,任笔端在现实与历史间穿梭,使文章既有生动的现场感,又有厚重的历史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②段写城子地理位置极佳——背靠山峦、河流怀抱,意在为下文写城子历史上的繁盛与如今成为旅游胜地张本。
    B.文章第⑨段巧用排比,整齐和谐,整散结合,富有节奏,借众多游人慕名而来一事展现了城子的魅力。
    C.文章结尾写抗日英雄张冲,画龙点睛,卒章显志,表明城子的文化浸润了世世代代的城子人,影响深远。
    D.本文语言特色鲜明,质朴而不失雅致,以意役辞,无雕琢涂饰之感,体现出作者自然高雅的审美追求。
    8.作者为什么说“去泸西,城子必去”?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冯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孟尝君置传舍十日,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不悦。居期年,冯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乃进冯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孟尝君闻冯烧券书,怒而使使召。至,孟尝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贷钱于薛,请先生收责之。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冯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焚无用虚债之券,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B.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C.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D.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舍,一般指古代所设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文中指安置食客的房舍。
    B.舆,本义为车箱,后代指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入乘车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C.券书,即契约文书。为了防止伪造,古代的契约大多一分为二,当事双方各持一半。
    D.再拜,古代礼仪,再次下拜,表示恭敬之意;也在书信中用为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冯积极主动,改变命运。他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宾客,就主动投奔;因得不到理想的待遇,就积极争取。
    B.冯知恩图报,不避使命。在得到孟尝君的礼遇之后,他爽快地接受了孟尝君交给自己的收债重任。
    C.冯爱护百姓,深谋远虑。他到达薛邑之后,设宴招待借钱的百姓并了解民情,烧毁了无法偿付的百姓的契据。
    D.孟尝君宽宏大度,见善则迁。他面对冯的不断索取,都积极满足;对冯焚毁契据的行为,最终也给予肯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


    (2)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


    14.如果说冯初为门客时频频为自己争待遇、争地位是自信的表现,那么他拥有这种自信的主、客观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悲凉之感。
    B.“瓢弃樽无绿”一句运用借代的手法,以“绿”代酒,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生活的窘迫。
    C.“炉存火似红”中的“似”字以虚写实,诗人面对空空的炉子,想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一位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6.《杜臆》中说:“乱云”一联,写雪景甚肖,而自愁肠出之,便觉凄然。请简要赏析这一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 , ”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2)《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诉诸言语的词句是“ , ”。
    (3)《游园【皂罗袍】》中将美好的春色和破败的庭院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获得健康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个人健康管理最日常也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点滴之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常常 ,这与缺少健康知识不无 。比如说吃,最重要的是 营养均衡,畸轻畸重、过热过冷都可能出现问题,“口味重”会摄入过多的盐导致高血压,“饭量大”则可能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趁热吃”会损害食道黏膜导致癌症。掌握这些健康知识,就能够走出很多生活误区,就会对胡吃海喝保持警觉。只有以健康知识为支撑,养成健康习惯,才能激发久久为功的自觉。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强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过度陷入“宅”生活,长期沉迷虚拟世界,在桌前久坐不起……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身体缺少相应锻炼,从而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 ),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健康中国,应该由每一个健康的中国人组成。每个人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提升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才能支撑起 的健康中国。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功亏一篑 关系 维护 生龙活虎
    B.功亏一篑 干系 维持 朝气蓬勃
    C.半途而废 干系 维护 生龙活虎
    D.半途而废 关系 维持 朝气蓬勃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这样才能享受现代生活便利
    B.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更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C.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我们也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D.现代生活给予我们便利,我们更要不忘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21—22题。
    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 ① 。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要把握好这个火候, ② 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万松仙馆图》,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有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的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 ③ 。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两个否定句概括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手机一拍,答案就来。近年来,拍照搜题App成为很多在线教育平台的热门工具。有些搜题App甚至不用学生一道道拍照搜题,只要扫一扫教辅资料的条形码,就可以轻松得到整本书的答案与解析。有一款App,宣称签约100名清华、北大“解题官”,提供在线“免费答题”服务,“用户体验”不断升级,越来越火。
    对此,各方人士态度不一。有学生认为:遇到不会的题,拍一下,答案就出来了,现在确实有点离不开它。有老师认为:作业答案唾手可得,容易形成抄作业的习惯。不少家长也表示:每天放了学就说要搜题学习,手机拿去一用就是三四个小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相关企业认为:当下,很多家长已经无力辅导孩子作业,搜题App,不仅能成为孩子的学习助手,也减轻了家长的作业辅导压力。
    针对以上几种说法,你怎么看?班级拟开展“搜题App的利与弊”讨论会,请结合你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全解全析
    期中测试
    1.A “其中‘本’是指服务于生命的健康和发展的方法”错误。由原文“东西方对‘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西方的‘本’是指物质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对本质的认识,是知识论,是科学”和“中医药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服务的”可知,中西医虽然都强调“治病必求于本”,但二者对于“本”的理解是不同的,“服务于生命的健康和发展的方法”是中医的“本”,而不是西医的“本”。故选A。
    2.D D项对应的信息区间是材料二,材料二主要论述了“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应该从青少年的中医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着手,无法证明D项所述因果关系。
    3.A 材料二主要从中医药的特点、意义与现实困境出发,谈“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应该从青少年的中医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着手。A.语句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可以用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中“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的观点。B.强调的是历史的价值,与材料二没有关系。C.讲的是敬畏与行动,与材料二没有关系。D.诗句主要是表达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与材料二没有关系。故选A。
    4.答案 先从中医药的特点、意义与现实困境说起,引出对中医药出路的探讨;然后以中小学为切入点引出“中医药走进中小学”话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两条落实中医药进中小学的具体建议。
    解析 解答本题,要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把握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进而梳理论述思路。材料二共四段,第一段中,“中医药……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这一部分阐述了中医药的特点和意义,紧接着的转折句“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指出了中医药面临的困境,最后一句“要摆脱这一现状……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则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转入对中医药出路的探讨。第二段主要针对第一段中“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这一点,提出“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的具体办法——“以中小学为切入点开始启蒙教育,让传统中医药的种子在学生们的意识中生根发芽”,引出“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话题。第三、四段更进一步,提出两条让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具体建议——“首先,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其次,引导青少年走进中医药”。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5.答案 材料一着重从认知层面分析,认为在西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中医学要卓然自立,坚持“天人合德”的传统;材料二着重从措施层面分析,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二是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重点阐释后者。
    解析 由材料一中的“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一是‘人’,第二是‘生’”“中医药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服务的”等内容可知,材料一主要是从认知层面来谈中医药的出路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欲求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必先求中医学自我的卓然自立”的观点。材料二中,作者针对中医药的现实困境,提出“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还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的建议,且第三、四段针对“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这一点,提出了具体措施。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6.C “这是城子葆有生命力的主要因素”错,结合全文内容来看,城子葆有生命力的主要因素应是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7.C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错。文章围绕“城子的生命力”这一主题,由城子的历史底蕴,写到城子的新时代内涵,再写到城子文化内涵对人的精神浸润,层层深入。结尾写抗日英雄张冲,表现了城子文化内涵对人的精神浸润,应是对主题的深化。
    8.答案 (1)城子的地理位置极佳,风景秀丽;(2)城子的民居格局神奇;(3)城子的居民富有生活智慧,古村落富有吸引力;(4)城子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原文中对城子的各个方面的介绍来概括。根据“城子古村落,就贴在这样的山坡上,享尽了背靠山峦、河流怀抱的极佳风水”可概括出答案(1);根据“城子的民居,全是土掌房……如此神奇的格局,真可谓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可概括出答案(2);根据“在今天看来,这些生存技艺似乎不起眼,但我想,就是当年叱咤风云的昂贵土司,也不一定会想到他的后人竟然会有如此发明创造吧!是啊,历史,从来都是普通的劳苦大众创造的”“这样的古村落,成了摄影家的天堂,成了驴友们的最爱”可概括出答案(3);根据“《广西府志》记载……繁盛至极”“这位曾经在台儿庄战役和禹王山战役中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直到今天,还一直在城子村流淌……”可概括出答案(4)。
    9.答案 选择材料方面:文章围绕中心,选材丰富、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有存在的现状,有历史的概况,也联想到《地道战》、保家卫国的抗日英雄等,将人、事、物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散而神聚。
    组织材料方面:(1)线索清晰。文章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行文线索,结构全篇。(2)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由城子的历史底蕴,写到城子的新时代内涵,再写到城子文化内涵对人的精神浸润,彰显城子的生命力,条理分明。
    手法多变:历史与现实交织,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解析 本文鲜明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构思特点。选材上,文章围绕“城子的生命力”这一中心,写了城子的地理位置、民居格局、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材料极为丰富,充分彰显了城子的生命力。组材上,结合“走在城子古村”“我们去的当天,正值深冬”“走到上台人家”“快离开城子时,我们来到了滇军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张冲上小学的学堂”等语句可知,文章是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行文线索的。另外,根据各段内容来看,作者在写城子时由城子的历史底蕴,写到城子的新时代内涵,再写到城子文化内涵对人的精神浸润,可谓条理分明。写作手法上,文章不仅写了城子的历史——“《广西府志》记载……”,也写了城子的现实——“抬头看那房顶……”“一户人家正请了村里的壮年男女帮助盖房……”“一对中年夫妇在拧玉米……”“每一天,总是有无数的驴友慕名而来”,历史与现实交织;文章结尾写抗日英雄张冲,既写了所看到的他上小学的学堂,又写了其精神对后人的浸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另外,文章在记叙、描写城子的各个方面的同时,也加入了作者的议论和抒情,如“可见,城子的历史绝不像现在看上去那般云淡风轻”“是啊,历史,从来都是普通的劳苦大众创造的。这话,到了今天,依然是那样有生命力”等。根据以上分析整合作答即可。
    10.C “相齐”是“相于齐”的省略,指在齐国任宰相,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贷钱者”为“多不能与其息”的主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
    11.D “再次下拜”错,“再拜”指拜两次。
    12.D “都积极满足”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孟尝君不悦。居期年,冯无所言”可知,孟尝君没有满足冯“无以为家”的要求。
    13.答案 (1)孟尝君向大家发放贷款的原因,是给(那些)没有钱(无法生活)的人提供一点谋生的本钱。
    (2)贫穷的,即使守着契据向他们索要十年(也无法偿还本息),(时间拖得越长)利息就越多,逼急了,(他们)就会用逃亡的办法抛弃债务。
    解析 (1)所以:……的原因。民之无者:定语后置兼省略句,应为“无(钱)之民”。
    (2)虽:即使。责:求取,索要。捐:舍弃,抛弃。
    14.答案 ①从主观上来讲,是源于他卓越不凡的见识与才智,也源自他对孟尝君“好客”以巩固地位的心理的准确把握;②从客观上来讲,是因为孟尝君的礼贤下士、宽容大度。
    解析 主观上,选文开篇直言冯因孟尝君“好客”而前来投奔,他频频“弹剑而歌”为自己谋福利,这是出于对孟尝君因何“好客”的心理的准确把握;而从下文冯前往薛地收债、烧毁契据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才智过人,有深谋远虑。客观上,从孟尝君满足了冯的前两次索取以及听完冯关于烧契据的解释后“拊手而谢之”的反应,可以看出孟尝君具备“礼贤下士、宽容大度”的美德。
    [参考译文]
    当初,冯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宾客,便穿着草鞋去见他。孟尝君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十天后,询问住所的负责人说:“冯做什么了?”(住所的负责人)回答说:“冯先生太穷了,只有一把剑。(他)弹着那把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这里)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后)把冯安置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饭有鱼了。(过了)五天,(孟尝君)又询问住所的负责人(冯的情况)。(住所的负责人)回答说:“他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这里)出门没有车’。”(于是)孟尝君又把冯安置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进出都乘车。(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再次询问住所的负责人(冯的情况)。住所的负责人回答说:“(这位)先生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住在这里)没有办法养家糊口’。”孟尝君(听后)不太高兴。过了整一年,冯没有任何建言。孟尝君当时(在)齐国任宰相,在薛邑有一万户封邑。他的门客有三千人之多,封地的赋税收入养活不了这么多门客,(他)就派人到薛邑放债。(可是)一年多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得到,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给利息,门客的供奉将无法供给。孟尝君很担忧,便召冯前来向他请求说:“宾客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门下的有三千多人,(如今)封地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我)在薛邑放了些债。(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没什么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现在宾客的吃用恐怕不能供应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要欠债。”冯说:“好。”便告别了(孟尝君),到了薛邑,把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都拿着借钱的契据来验证,能够付给利息的,与(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利息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说:“孟尝君向大家发放贷款的原因,是给(那些)没有钱(无法生活)的人提供一点谋生的本钱。(他)之所以(向大家)收取利息,是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有钱还债的,都约定了还债的日期;贫穷无力还债的,(我已经)烧了(你们的)借据,免了(你们的)债务。大家尽情饮酒吃饭吧。有这样的主人,(日后)怎么能背弃(他)呢?”坐着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续拜了两次。孟尝君听说冯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派人召回冯。冯一到,孟尝君(就责问)道:“我有三千门客,所以把钱贷给薛邑百姓,请先生去讨要欠款。听说先生收来钱就大量购买牛和酒犒劳百姓,而且把契据烧掉了,这是为什么呢?”冯(回答)说:“是这样的。(如果)不大量购买牛和酒犒劳百姓就不能(把欠债的百姓)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他们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与他们约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守着契据向他们索要十年(也无法偿还本息),(时间拖得越长)利息就越多,逼急了,(他们)就会用逃亡的办法抛弃债务。如果催促紧迫,终究没什么可以拿来偿还(债务)的。(我)烧掉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契据,是让薛邑的百姓信任您而宣扬您的好名声啊,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孟尝君(听后)拍手称赞,连声道谢。
    15.D “壮志难酬”理解错误。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能为力的苦恼心情,并未体现“壮志难酬”。
    16.答案 ①描绘了一幅急雪回旋的薄暮景象。黄昏时分乱云低压,急急下落的雪花在风中回旋。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内心的悲凉。
    解析 赏析诗句可以从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入手。“乱云低薄暮”是写黄昏时的乱云,“急雪舞回风”是写风中飘舞的急雪。这两句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时一直待到“急雪回风”时,诗人满怀的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在一起了。这两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17.答案 (1)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2)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18.D ①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语境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常常中途就停止了,并不是说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故选“半途而废”。②关系: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干系: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系。这里说的是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缺少健康知识之间有联系,与责任、纠纷无关,故选“关系”。③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保护,维护支持。维护:维持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一般用于权益、秩序、尊严等抽象事物。语境说的是保持“营养均衡”的状态,使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用“维持”更合适。④生龙活虎: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朝气蓬勃:形容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生龙活虎”适用于人,这里用来修饰“健康中国”,应用“朝气蓬勃”。故选D。
    19.B “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与后文“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语意连贯,衔接紧密,故“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应放在后面,排除A项。“也要”强调“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与“享受现代生活便利”同样重要,“更要”强调“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比“享受现代生活便利”更重要,“更要”更符合整个文段的意思,排除C项。文段主要强调我们应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根据前面的“因此”可知,所填句子为结论句,即总结我们应该怎么做,故所填的句子应以“我们”为主语,排除D项。
    20.答案 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加了人体感染、患病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
    解析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增强”和“概率”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加……概率”;二是“患病、感染”语序不当,应是先“感染”,再“患病”。
    21.答案 ①分清主次关系(确定画面主体) ②“藏”与“露”的拿捏(处理好“藏”与“露”) ③含蓄的美感(欲显而隐之感)
    解析 ①由“因此”可知,此处是由前文得出的结论;结合前文“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可知,此处应是说山水画构图时要“分清主次关系”。②结合前文“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要把握好这个火候”可知,此处应是说把握好这个火候的具体做法;结合后面元代王蒙作品的例子及引文“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可知,此处应是说处理好“藏”和“露”的关系。③结合“产生”可知,此处应是前面做法产生的效果;结合前文中国传统山水画“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及“中国古典园林……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可知,应是产生“含蓄的美感”。
    22.答案 ①不能喧宾夺主;②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
    解析 材料中写中国山水画的特点的是第2、4两段。第2段主要讲中国传统山水画讲究主次关系,“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可将这一特点用否定句概括为“不能喧宾夺主”。第4段主要讲中国传统山水画含蓄的特点,用否定句概括内容时,可直接由“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这一否定句来提炼。注意字数要求。
    23.写作指导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情境设定为关于“搜题App的利与弊”的认知。主要把各方人士的不同态度作为写作的导引。写作时,要做到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充分,语言有表现力。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本题任务指令的准确理解,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作主题的限定,要以“搜题App的利与弊”为主题来进行写作;二是写作内容是关于其“利”与“弊”的内容;三是写作身份和写作对象的限定,“班级”“讨论会”,要注意用语得体。
    (3)价值判断的限制。时代在不断进步,学习的方式也开始呈现新的特点,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也让搜题App站上了“风口浪尖”。有了越来越智能化的搜题App,学生似乎只要把日常学习交给机器就行了,可真相果真如此吗?此类App到底是帮助我们学习还是助长了我们的惰性?这便是命题人通过试题传递给我们的价值判断,我们必须在这样的情境限制和价值判断下进行认知、思考和写作,不可背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从材料内容来看,写作时可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现状,围绕搜题App的“利”与“弊”展开论述。可以自选角度,去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立意角度开放,有利于写作水平的展示。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材料提供的各方不同观点,能够引导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去进行丰富联想:既可以侧重从“是什么”的角度分析根源,又可以侧重从“为什么”的角度来探究原因,还可以侧重从“怎么做”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总之,可以结合自己多方面、多角度的认知和体验来写作,可以探讨的内容很多。
    参考立意 可以写“搜题App”带来的利,也可以写“搜题App”产生的不良影响,但最佳立意应是能辩证分析“搜题App”的利与弊。
    相关试卷

    期末测试检测卷 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全册综合课堂检测,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次月考检测卷 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全册综合当堂检测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2021-2022学年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全册综合课时训练,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一期中测试检测卷必修下册(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