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1含答案 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1含答案 练习01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1含答案 练习02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1含答案 练习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1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1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部高一年级化学寒假作业

    2月12日 

    1.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2.下面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   )

    A.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B.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        D.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3.将1.12g铁粉加入25mL 2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4.某稀溶被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B.1:3:1    C.3:3:8    D.1:1:4

     

     

    5.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     B.Na2O2,Na2CO3           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

    6.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

     

     

     

    A                    B              C                   D

    7.下列试剂中,不能使Fe2+转化为Fe3+的是(   )

    氯气 NaCl溶液 KMnO4溶液 稀硝酸 盐酸 NaNO3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8.将某份铁铝合金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 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3:2,则样品中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2        B.2:1        C.3:4        D.4:3

    9.已知用金属钠生成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4Na+O2= 2Na2O,4Na+CO2= 2Na2O+C 2NaNO2(亚硝酸钠)+6Na= 4Na2O+N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方法产物中可能混有过氧化钠
    C.方法中固体产物中的碳可在空气中灼烧除去  D.方法中副产物氮气可以保护Na2O不易被氧化

    10.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 : 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11.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Fe2+
    C.溶液中一定含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

    12.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3.Mg、Al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L,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Mg、Al共0.2mol              B.参加反应的HCl为0.4mol
    C.Mg、Al在反应中共失去0.4mol电子        D.若该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则能产生0.2mol H2

    14.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

    1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的是(   )

    A.取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取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克固体
    C.取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D.取克混合物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克固体

    16.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6:1   B.3:1     C.2:1   D.1:2

    17.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Fe+3Cl22FeCl3                    B.Fe+2HCl=FeCl2+H2
    C.Fe2O3+6HCl=2FeCl3+3H2O       D.Fe(OH)2+2HCl=FeCl2+2H2O

    18.将钠和碳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两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装置中的两个弹簧夹,这时观察到(   )

    1. 水进入左瓶  B.水进入右瓶
      C.水同时进入两瓶 D.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19.有这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氨水     D. 试剂

    20.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金属钠投入到溶液中                   过量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过量生石灰投入到少量饱和溶液中   投入溶液中

    A.只有     B.只有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③④

    21.为探索工业中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废料的再利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回收方案:

     

     

     

     

     

    (1)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滤渣B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3若要从滤液D中得到绿矶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       B.坩埚      C.烧杯        D.玻璃棒
    4试剂Y应该是一种____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它不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H2O2    B.H2       C.O2         D.Fe

    22.如图是实验室研究潜水艇中供氧体系反应机理的装置图(夹持仪器略)。

     

     

     

     

     

    1A装置为CO2的发生装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B装置可除去A装置中可能挥发出的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C装置为O2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                      
    4D装置可除去C装置中未反应的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_。
    5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O2的装置,检验所收集的气体为O2的方法为__________。
    6C装置中固体由淡黄色完全变为白色,检验固体成分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入过量__________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__________且不褪色,则证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

     

     

     

     

     

     

     

     2019年2月12日化学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根据铝镁合金具布的性质及其用途来看,导电性好与这些用途无关。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Na2CO3和NaHCO3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A.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正确
    B、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正确
    C、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 H2SO4= Na2SO4+2H2O+2CO2,Na2CO3和NaHCO3分别与同浓度硫酸反应,由于后者产生一样多的气体需要的硫酸的量仅是前者的一半,故NaHCO3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放出气泡速率快,C错误;
    D、热稳定性:NaHCO3<Na2CO3,NaHCO3受热会分解,而Na2CO3不会,正确

    3.答案:B解析:n(Fe)=0.02 mol,n(Fe3+)=0.05 mol,发生反应:Fe+2Fe3+=3Fe2+,Fe3+过量,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0.01 mol Fe3+、0.06 mol Fe2+

    4.答案:D

    5.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式: 2NaHCO3=Na2CO3+CO2+H2O,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根据计量关系,可知2mol NaHCO3生成CO2和H2O各1mol,Na2O2只有1mol,故其恰好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气体排出后,只剩余Na2CO3,答案选A。

    6.答案:D解析:向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所以选项D中图像正确,答案选D。

    7.答案:D解析:要实现Fe2+转化为Fe3+,必须加强氧化性物质,NaCl、HCl均没有强氧化性,中的NO3-在酸性条件下才表现强氧化性。

    8.答案:C解析:设每份铁铝合金样品中含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则由

    三个关系式得解得

    9.答案:C解析:三个反应中均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氧化钠易被氧化为过氧化钠,则方法产物中可能混有过氧化钠,故B正确;在空气中灼烧除去产物中的碳时,氧化钠也会转化为过氧化钠,故C错误;氮气性质稳定,不与氧化钠反应,则方法中副产物氮气可以保护Na2O不易被氧化,故D正确。

    10.答案:B解析:由   可知,若硫酸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二者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 3,若铝完全反应,则二者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由于,故铝与硫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硫酸不足,铝与NaOH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NaOH溶液过量。

    11.答案:C解析:加入铁粉,铁粉先与反应后再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有固体存在,该固体可能为,此时铁粉完全反应, 完全反应而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此时铁粉有剩余, 均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含,加入溶液不变红色。故溶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剩余固体一定含有

    12.答案:C解析:向无色溶液(不含有)里加入铝粉,只放出,溶液可能显酸性也或能显碱性;若溶液显碱性则含有大量的,与会发生离子反应不共存,故不含这四种离子,剩余离子中生成沉淀也不能大量共存,故二种离子中只能有一种与其余离子存在,共4种;若溶液显酸性,含有的大量不共存,另外在酸性条件下如果有不能生成氢气,所以可能含有共5种,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离子种类的判断

    13.答案:A解析: 反应的实质为Mg+2H+Mg2++H2,2Al+6H+2Al3++3H2, ,则参加反应的n(HCl)=n(H+)=0.4 mol。因为盐酸过量,故产生H2的量取决于金属的量,所以若换成过量的稀H2SO4,同样产生0.2 mol H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由2H+H2,得电子总数为0.4 mol。0.2 mol Mg在反应中提供0.4 mol电子,0.2 mol Al在反应中提供0.6 mol电子,0.2 mol Mg、Al混合物提供的电子数应大于0.4 mol而小于0.6 mol,A不正确。

    14.答案:C解析:A选项中: ,;B选项中: (少量) , (过量) ;C选项中只发生反应: ;D选项中: (不足量) ; (足量) .

    15.答案:C解析: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混合物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的质量分数,A正确;
    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的质量分数,B正确;
    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选项C不能测出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都与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所以可以计算出的质量分数,选项D正确。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A解析: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固体,燃烧后左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右瓶内气体体积变化不大,压强变化不大;故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活塞,水只会进入左瓶中.故选A.

    19.答案:B解析:的鉴别。
    上述几种溶液逐滴加入烧碱溶液: 与之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很快沉淀变成灰绿,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与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反应,先出现白色沉淀,再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20.答案:D解析: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的沉淀;
    过量溶液和明矾溶液,将得不到沉淀,铝元素将以偏铝酸根形式存在。
    将有氨气和碳酸钙沉淀。
    双水解,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铝沉淀。

    21.答案:1.过滤; Fe、Cu; 2.CO2 +AlO2-+2H2OHCO3-+Al(OH)3
    3.蒸发浓缩; B; 4.氧化剂; BD

    解析:1.操作得到滤渣B和滤液A,因此为过滤操作。合金废料中只有Al能溶于NaOH溶液,因此滤渣B含有Fe、Cu。
    2.反应由NaAlO2得到Al(OH)3,过程中通入的是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 AlO2- +2H2OHCO3- +Al(OH)3
    3.滤液D为FeSO4溶液,由FeSO4溶液得到绿矾晶体的实验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坩埚。
    4.由Cu和稀硫酸得到CuSO4还需加入氧化剂,不可能是H2、Fe。

    22.答案:1.CaCO3 +2H+Ca2+ +H2O+CO2
    2.HCl         HCO3- +H+H2O+ CO2
    3.2Na2O2 +2CO22Na2CO3 +O2          2Na2O2 + 2H2O4NaOH + O2
    4.CO2       2OH- +CO2CO32- +H2O
    5.取出集气瓶正放于桌面上,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所收集的气体为O2
    6.CaCl2     Na2CO3     溶液变红     NaOH

    解析:1.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
    2.制得的CO2中混有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3.从B装置中出来的CO2中含有水蒸气,通过C装置时CO2、H2O均能与Na2O2反应产生氧气。
    4.D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
    5.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6.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可能含有NaOH、Na2CO3,先加入过量CaCl2溶液检验并除去,过滤后加入酚酞试液检验NaOH。

     

     

     

     

     

    相关试卷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4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4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透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6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6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ml·L-1NaOH溶液,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1含答案 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