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高一地理开学模拟卷.doc
    •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01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02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03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01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02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文件包含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高一地理开学模拟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要求:掌握并辨析天体(自然天体、人造天体)、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一、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二、天体
    类型
    组成物质及成员
    特点
    恒星
    炽热气体
    ①质量庞大,温度高,自己发光热②与周围其他天体组成系统③夜空中点点繁星多为恒星
    星云
    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密度小
    ①本身不发光,一般星云里恒星,云雾状②体积和质量很大③形状不同,狮子座,猎户座等
    行星
    八大行星
    ①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②沿固定的椭圆轨道环绕恒星运动③质量比恒星小
    卫星
    月球、木卫一
    ①绕行星运行,不发光②大小不一,但不会超过他绕转的恒星。太阳系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天然卫星
    流星体
    尘埃和固体块
    ①不发光,与大气摩擦形成光②进入大气层后,摩擦燃烧发光,产生③没燃烧尽的残留体落到地面上,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彗星
    冰物资
    密度很小,云雾外表,绕太阳运行,哈雷彗星76年一圈
    总结:①除了恒星外,其他天体不发光②恒星一般在星云里,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绕行星运动
    1、自然天体:自然界存在的,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 人造天体:属于人工制造的天体,包括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人造卫星等
    注意:最基本的天体是星云和恒星,宇宙大爆炸首先形成的是星云,星云坍塌形成恒星,恒星爆炸才会产生行星等物质
    3、是否是天体的辨别标准
    ①大气上界为界线,大气圈以内的为非天体(地球除外),以外的为天体,分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②看能否克服引力,在太空中按轨道运行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是不是天体?流星是不是天体?③看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比如月球的表面的岩石块不是天体
    三、天体系统
    1、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注意:运动、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知识点2 行星地球
    一、 八大行星
    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肉眼可见前6个

    2、运动特征
    ①都围绕太阳公转
    ②公转方向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哈雷彗星相反,自东向西。
    公转轨道共面性,
    公转轨道形状近圆性,公转轨道偏心率非常小,在0-1之间,偏心率为0是正圆形
    八大行星自转方向,除了金星和天王星,都是自西向东,金星是自东向西,天王星是在轨道上横滚的。
    运动特征要记住,与后面地球生命存在条件有关。

    知识点3: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分析







    知识点4:卫星发射基地与回收场地选址
    一、 发射基地选址
    我国有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别是甘肃酒泉发射场、山西太原发射场、四川西昌发射场、海南文昌发射场。
    甘肃酒泉发射基地: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常年干燥少雨,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山西太原发射基地:多晴朗天气,海拔较高(1500米),大气稀薄,利于观测
    四川西昌发射基地:平均海拔1500米,地处大凉山腹地,地形隐蔽,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
    海南文昌发射基地:通便利,海运方便运输大吨位火箭;纬度低,节省成本;可多方位发射,直接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


    自然条件
    气象因素
    晴天多,阴雨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追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因素
    同纬度,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内陆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运输(文昌)
    安全因素
    国防安全,建在山区、沙漠、地广人稀处







    知识点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太阳的大气层,是人类能观测到的太阳的部分、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
    ①日冕层:厚度大,亮度低,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可见
    ②色球层:厚度中,亮度中,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望远镜可见(呈玫瑰色)
    ③光球层:厚度小,亮度高,肉眼可见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现象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
    活动特征
    活动层次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①温度相比周围低而呈现黑斑点;②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③周期约为11年
    光球层
    ①太阳黑子的多少与降水量有相关性;②太阳活动会使一些现象出现概率增加,如厄尔尼诺现象等
    耀斑
    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②时间短;③释放巨大能量;④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⑤周期约为11年
    色球层
    ①强烈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②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磁场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日珥
    ①喷射的气体呈弧状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②日全食时可肉眼观测到;③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太阳风
    日冕层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
    日冕层

    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日冕物质抛射

    ①日冕结构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②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知识点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和水汽少、辐射多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知识点7: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历史
    1地层和化石
    (1)地层的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化石的概念:保存在沉积岩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简单、越低级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
    (1)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可将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由、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即地质年代表。
    3、生物的进化规律
    (1)植物演化历史
    ①冥古宙:有机质出现,无生命迹象
    ②太古宙:蓝细菌出现
    ③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
    ④古生代:早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晚期,蕨类植物盛行,裸子植物出现
    ⑤中生代:裸子植物兴盛,占陆地植物主要地位
    ⑥新生代:被子植物茂盛,草原面积扩大
    (2)动物演化历史
    ①元古宙: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出现
    ②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③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④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知识点8: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结构
    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不连续面
    (1)地震波
    ①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运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产生地震波。
    ②分类
    a.纵波(P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能够通过固体、液体、气体,速度快
    b.横波(S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只能通过固体,速度慢
    c.两者共同点:波速均随通过物质改变而变化
    (2)地球内部不连续面
    ①概念: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②分类
    a.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处,地震波通过此不连续面时,波速均明显加快。
    b.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900千米处,地震波通过此不连续面时,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c.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壳:平均深度为17km,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一,陆壳厚于洋壳。
    (2)地幔:地下33-2900km,占地球总体积的80%,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3)地核:地下2900km以下,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其物质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4)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大体在80~400km之内,是一个基本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5)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不等于地壳。


    3、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地球外部各圈层的比较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特征
    意义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厚度2000-3000千米
    ①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
    ②提供氧气;
    ③天气现象影响人类活动
    水圈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海洋水、陆地水等
    连续圈层
    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①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
    ②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在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





    知识点9: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成因
    与人类的关系
    ①对流层
    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
    10-12千米
    高纬度地区:
    8-9千米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低纬度地区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②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
    22-27千米范围内形成臭氧层
    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
    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
    ③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自平流层顶部,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递减,随后递增
    开始没有臭氧吸收紫外线,气温下降;随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持续上升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80~120千米高空的流星
    来自太空的流星体在此燃烧
    大气密度极小
    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

    知识点10: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

    ②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③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知识点11:大气受热过程

    核心知识点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1. 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导致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

    海风
    陆风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 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合称为山谷风。

    谷风
    山风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增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山谷和盆地内形成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加重大气污染程度。对谷底的农作物也会产生影响。问题探究:河谷为什么夜雨较日雨多?谷底的农作物和山坡上的农作物哪个地点更易受低温冻害?
    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盛行上升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以晴天为主。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山坡上空冷却了的空气不断沿山坡下沉,河谷中的暖湿空气被迫抬升,由于气温降低而形成云雨。同理冬季的夜晚,谷底的农作物比山坡上的农作物更易受低温冻害,也是这个道理。
    3. 城市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期末复习二:(第三、四章知识点)
    知识点1:水循环的环节
    水循环的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层中的运动过程)。


    类型
    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海陆间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下渗
    陆地内循环
    D降水,I蒸发,F植物蒸腾

    知识点2:水循环的类型及作用
    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
    海洋上
    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
    循环过程示意图



    特点、作用
    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
    易错点拨: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知识点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影响
    1. 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以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2.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3.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4. 城市地面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5.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不利影响
    1.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知识点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 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3. 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4. 塑造地表形态。
    核心知识点5:海水的温度
    1.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除此之外,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较高,冬季水温较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相同纬度海区
    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方向
    总趋势
    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 000米以下温度变化不大
    时空变化
    主要存在于海水表层,水层越深,变化越小


    3. 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海洋对气温有很大的调节功能,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辐射热,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当太阳辐射减弱的时候,海洋又能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所以,海洋与陆地相比,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陆地则是冬冷夏热。
    问题研究:北半球和南半球在冬夏两季的时候温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热,冬季比南半球冷。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约大一倍,海洋面积则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夏季热,冬季比南半球冬季冷。北半球夏季平均温度22.4℃,南半球只有17.1℃,北半球冬季平均温度8.1℃,南半球却有9.7℃。

    知识点6:海水的盐度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1.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规律方法总结:
    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
    ①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影响海水盐度大小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降低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升高
    河流径流注入量
    注入量多
    盐度降低
    注入量少或无
    不影响盐度
    结冰或融冰
    结冰
    盐度升高
    融冰
    盐度降低
    温度
    温度低
    盐度低
    温度高
    盐度高
    洋流(同一纬度)
    寒流流经
    盐度降低
    暖流流经
    盐度升高

    2. 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 世界特殊海区盐度的特征及原因
    (1)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盐度达4.1%。红海盐度高的原因主要有: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②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③红海海域较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2)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其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是:①波罗的海海域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蒸发量小于降水量;②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的淡水注入;③海域较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知识点7:海浪
    海浪: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破坏力极大。
    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例如建防波提、种植海岸防护林。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问题探究:在什么区域最容易形成风暴潮(大潮),形成风暴潮(大潮)除了风的因素,还有哪些?
    (1)有利的地形:即海岸线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海滩平缓,使海浪直抵湾顶,不易向四周扩散。
    (2)持续的刮向岸的大风: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海水急剧升降。
    (3)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当天文大潮与持续的向岸大风遭遇时,就形成了破坏性的风暴潮。
    (4)河水顶托作用,河流入海与大潮方向相反。

    知识点8:潮汐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称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初一、十五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形成顶托,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江大潮。

    小潮 大潮


    知识点9:洋流
    1. 洋流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
    2. 洋流分类
    (1)按性质:
    寒流:从水温较低的海区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区的洋流(高纬向低纬)。
    暖流:从水温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的洋流(低纬向高纬)。

    易错提醒: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水温的比较要在同纬度海域比较,在不同纬度海区的寒暖流水温比较,不一定暖流水温高于寒流,如高纬度的暖流水温不一定比低纬度的寒流水温高。
    (2)按成因:
    a.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
    b. 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运动,叫密度流。

    规律:表层海水:盐度低的海域流向盐度高的海域。
    底层海水:盐度高的海域流向盐度高的海域。
    重点海域:分布海峡两侧
    ①直布罗陀海峡:表层大西洋地中海,底层地中海大西洋。
    原因: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河流淡水注入少,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而大西洋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海平面低些。
    ②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北海
    ③曼德海峡:表层印度洋红海;底层红海印度洋
    c. 一地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叫补偿流(水平和垂直)
    知识拓展:离岸风
    沿岸地区由陆地吹向水域的风,称为离岸风。
    现象:大气在水平运动过程中远离海岸(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容易导致海水远离海岸,使所经水域海水流出,深层水上泛补给。使自海洋来的暖湿气流无法深入陆地,从而对沿岸起减湿作用。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
    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
    (2)对海洋生物

    (3)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4)航行: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不利于航行;洋流带来冰山,威胁海运。
    知识点10:地貌



    知识点11:河流地貌
    1. 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的演变图
    河谷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
    初期(A)
    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2. 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形态


    地貌类型
    地区分布
    形成原因
    甲洪(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
    河流出山口处
    地势突然趋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
    乙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地区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的堆积体,随着其面积的不断扩大,形成河漫滩,河漫滩在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的情况下连接在一起
    丙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沉积
    规律总结:
    1. 不同河段的流水作用与地貌差异

    (1)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字形,如图中A。
    (2)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河谷介于A、C之间,如图中B。
    (3)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淤积,河床较浅,河谷宽阔,如图中C。
    2. 河流流水沉积的差异
    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水的流速、流量的变化以及碎屑物本身大小、形状、密度等的差异,会导致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一般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因此,在不同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砾石、沙、粉沙、黏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层。
    方法总结:河流侵蚀岸(陡坡岸)与堆积岸(缓坡岸)的判别方法
    1. 河流平直河段,根据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判断(南左北右)侵蚀岸与堆积岸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平直河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反之。
    2. 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12:喀斯特地貌
    1.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
    2. 形成条件:可溶性岩石(石灰岩);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3. 地表地貌:溶沟、峰林、峰丛、天坑等
    地下岩溶:溶洞
    易错提醒:不是所有的喀斯特地貌都为流水的溶蚀地貌,石钟乳和石笋为流水堆积地貌。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知识点13:风沙地貌
    一、概念:
    风沙地貌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亦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二、风沙地貌形成条件:
    1. 基础条件:干旱 2. 物质条件:地表松散颗粒(沙质堆积物)3. 大风且日数集中
    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
    四、类型: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新月形沙丘

    问题探究:风沙作用只出现在干旱气候区吗?还有哪些区域存在风沙作用?
    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
    知识点14:冰川地貌和海岸地貌
    1. 冰川地貌
    分布: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分类: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1)冰蚀地貌
    冰蚀地貌是指第四纪冰川作用所遗留下来的地貌。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些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刃脊,冰川谷(U形谷)和峡湾等。
    (2)堆积地貌:冰碛丘陵、冰碛平原等。
    2. 海岸地貌
    分布:海岸附近
    分类:从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两大类: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
    (1)侵蚀地貌: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
    (2)堆积地貌
    海岸带的沉积物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或者纵向运动,当沉积物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减弱时,即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典型地貌:沙滩。



















    期末复习三:(第五、六章知识点)
    知识点1:植被
    1.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分类:①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②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1)森林的类型和特征:
    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植被群体特征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细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2)草原类型及特征
    草原类型
    对应气候区
    气候特征
    植被特征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气候区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3)荒漠类型及特征
    分类
    对应气候区
    气候特征
    特征
    热带荒漠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如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
    温带荒漠
    温带沙漠气候区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知识点2: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影响




    气候对植被
    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不同的热量带植被类型不同。
    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数目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气候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


    地貌对植被
    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一般情况下,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在山区,不同海拔的植被不同。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地貌
    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水文对植被
    水文条件好的地方,一般植被繁茂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水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怕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地区植被繁茂,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植被类型的判断依据
    ①依据景观特征判断。
    不同的植被其组成植物种类不同;植物的高矮、根茎、密度和季相变化千差万别,这些都是我们辨别植被类型的依据。例如,全年呈深绿色外貌,无明显的季相变化;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藤本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这样的植被一般是热带雨林。
    ②依据气候特征判断
    植被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所以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也是我们判断植被类型的依据。例如,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③依据分布规律判断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例如,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大陆内部为温带荒漠。







    知识点3:北半球主要植被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知识点4: 土壤形成
    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形成过程:如下图: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矿物养分)(死亡,有机质积累)(形成肥力) (淋滤、淋失)

    理想土壤的结构 土壤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5:观察土壤
    (1)土壤颜色:
    ①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②土壤颜色的成因:由于土壤里腐殖质含量和矿物质组成不同,土壤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土壤质地
    ①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②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
    ③按土壤质地可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④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通水、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构成。
    ②自然土壤自上而下依次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③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知识点6: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1.成土母质(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能逐步发育形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2)对土壤的影响: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影响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影响土壤的质地
    1 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锰、镁含量高;
    2 酸性盐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
    1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2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
    3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
    4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2.生物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1) 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2) 生物循环促进土壤形成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3.气候
    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水热状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和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1) 不同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岩石风化速度
    土壤形成速度
    湿热地区

    较快
    干冷地区

    较慢
    (2) 不同气候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①气候对土壤粘性的影响: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粘粒比重高。
    ②气候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有机质含量
    举例
    湿热地区
    淋溶和生物分解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
    亚马孙河流域土壤一般较贫瘠
    冷湿地区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的黑土是非常肥沃的土壤
    4.地貌
    (1)由于水热条件不同,山麓与山顶、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①山区的气温与降水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与植被,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分异。
    ②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
    (2)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沙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
    在其他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且具有两面性。
    (1) 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土,我国北方地区的黑垆土;
    (2)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如下图所示:





    土壤从性质上说,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如果不合理利用,也会退化,失去肥力。土壤保护是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

    知识点7:.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
    ①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土壤处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②土壤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③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④土壤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2.土壤的改良与养护
    注:耕作土壤的耕作层厚度一般为15-30厘米,尤其需要人类的呵护。
    A.土壤的改良
    原因:有些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
    举例: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呈碱性)改良当地的酸性土壤。
    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补充:盐碱地的成因
    该地区旱涝频繁。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被雨水淋洗。土壤具有春秋季节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B.土壤的养护
    目的: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知识点8: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地区、成因及特点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地区、成因及特点
    土壤类型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成因及特点
    黑色土壤
    东北地区
    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土壤颜色较黑。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含量高,所以土壤呈红色
    青色土壤
    东部雨水较多且排水不畅或长期被淹的地区
    土壤中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土壤中盐酸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土壤常常呈白色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地区
    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知识点9:台风灾害
    1. 台风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 台风成因及分布(北半球)
    时间:每年5月-10月
    地点:西北太平洋海域(孟加拉湾、加勒比海叫飓风)
    成因:海洋温度较高,不稳定的大气结构,空气膨胀上升;洋面广阔,水汽充足;摩擦力小。
    问题探究:在我国,台风多发生于什么季节?哪些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













    4. 台风剖面结构
    台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如下图所示),台风伴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在沿海地区还会产生巨浪和风暴潮。
    (2)有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知识拓展: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为最低级别,一般不会预警,表示风力达到6级以上,需要做好防风准备,尽量不要外出活动,如出门需要做好应对措施,关闭家里门窗。
    台风黄色预警,表示风力达到8级以上,需要做好应急准备,避免外出活动。海上船只可回港避风,或者绕开台风区域。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表示风力可达到10级以上,政府部门应做好应急工作,停止外出活动,商店需关门避风,学校应停课。海上作业船只应回港避风。港口要做好防风准备。这一级别的台风还有可能因降雨引起地质灾害。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风力基本上是12级以上,这种情况就不要出门了,在家做好防风工作,如有地下室可去地下室躲避,固定好门窗,提前处理掉不牢固的建筑,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6. 台风灾害防避措施
    时间段
    防避措施
    台风来临前
    收听天气预报,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
    台风来临时
    在岸上
    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在海上
    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
    不能及时靠岸
    “停”
    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
    “绕”
    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适当改变航线,绕道而行
    “穿”
    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
    台风袭击时
    外出的人
    应尽快到室内躲避
    呆在室内的人
    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玻璃碎片伤害
    强风过后不久
    “台风眼”过境控制的地区上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很快会再度来临
    知识点10:寒潮灾害
    1. 概念:我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2. 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导致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同时伴有大风、雨、雪、雨凇或霜冻、冰冻天气,发源于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
    3. 时空分布:发生于秋末或冬末春初,影响我国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4. 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和源地
    冷空气的源地:①新地岛以西洋面上;②新地岛以东洋面上;③冰岛以南洋面上。
    寒潮关键区: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寒潮灾害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知识点11:地震
    1.概念: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震级:表示地震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 30 倍。
    3.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建筑物质量,地质构造
    4.地震的构造:
    ①等震线: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连线。
    ②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③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⑤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⑥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
    5.分布:
    ①世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②中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6.危害:造成房屋倒塌,道路、管道、通信等设施损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核心知识点12:滑坡、泥石流
    项目
    滑坡
    泥石流
    图示


    定义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因素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等的润滑作用;地震、河流侵蚀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地震等破坏坡体稳定性

    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不适当的开挖与堆积等)的触发作用
    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淤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多发地
    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频繁地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重点1 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项目
    滑坡
    泥石流
    不同
    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山地沟谷中
    运动物质体积
    较大
    较小
    是否有水参与
    可以无水参与
    必须有水参与
    相同
    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巨大;主要发生在山区;人类活动、地震等可诱发
    重点2 我国泥石流灾害的区域特点 我国泥石流灾害的区域特点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暴发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暴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暴发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暴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且来势迅猛



    核心知识点13:防灾减灾
    一、防灾减灾手段 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1.灾害监测
    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先期性措施。它通过监测与自然灾害有关的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提供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预警和预报,直至据此直接转入应急的抗灾救灾行动。
    2.灾害防御
    是指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或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①非工程性措施②工程性措施
    3.灾害救援与救助
    重要环节
    内容
    说明
    救灾准备
    救灾物资的种类、数量
    是救灾的物质基础
    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决定了救灾物资的到达时间
    灾中应急
    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节约时间
    应急预案
    快速高效
    4.灾后恢复
    对灾区群众的救助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二、自救与互救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三方面。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①防洪准备
    ②洪水应急: ③洪水中的救助:
    3.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避开山谷,保护好头部。
    ②山区扎营时,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知识点14 主要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主要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灾害种类
    防灾减灾措施
    台风
    a.加强监测、预报;b.植树造林;c.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d.制定救灾预案
    寒潮
    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
    干旱
    a.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b.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c.跨流域调水;d.循环用水,节约用水;e.改进耕作制度等
    暴雨洪涝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a.监测、预报;b.洪泛区土地管理;c.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d.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e.实行防洪保险等
    主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灾害种类
    防灾减灾措施
    地震
    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c.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d.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滑坡、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相关试卷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B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检测摸底卷A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汇总+开学模拟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