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面对文物,我们尽管可以驰骋自己的想象,但终究难以窥见先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先民们的内心世界恰恰存在于人类早期书写(包括文字和图像符号)里,根据它们进行人类精神考古,其意义不亚于实物考古。
    要进行人类精神考古,就必须以物质考古为前提。有幸的是,当下丰富的物质考古成果,正在为中华民族精神考古提供有力支持。近百年来,考古学界对于从旧、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基本上弄清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这一条考古学所构建起来的中华文明史的链条,与中国早期书写中所勾勒的从五帝到夏商时代的历史进程是基本一致的。如二里头文化大体对应夏文化和早商文化,陶寺遗址与传说中的“尧都”有关,无论从考古遗址、出土文物还是从年代测定角度来看,都可以得到基本的证明。因此,参照当代考古学的丰富成果,必将把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实现从物质考古到精神考古的深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中华文明早期书写的研究。
    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悠久的书写传统。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设立了史官,有意识地把中华早期的精神文明记录下来。从考古发掘来看,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一百多个陶器刻画符号,时间距今7000~5000年前。虽然我们至今尚未发现殷商以前成体系的文字书写遗物,但是先秦典籍中并不乏相关的记载。《左传·召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郑玄注《左传》也认为《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
    人类何以发明书写(包括文字和早期图像符号)?就是要通过一种以物质文明为载体的有效手段,将人类的历史、经验、智慧记载下来,用以回顾过去,指导未来。作为中国早期书写最重要的成果,有幸传承下来的就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早期书写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记史。在“六经”当中,单纯记史的只有《春秋》,而且它的产生最晚。其实,即便是《春秋》,所记史事也极其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史事记载孔子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其余“五经”所记载的分别是先民们的诗、乐、舞,治国理政的经验,日常生活规范和国家制度,以及对于宇宙人生的思考与智慧,等等。要而言之,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虽然建立在物质文明史的基础之上,但它不是对这一历史过程的简单记录,而是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人类早期的文化记忆,是对生活的理解,对宇宙的观察,是人的精神成长过程,是中华文化知识谱系的建构。
    “书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其本义指的就是写字的行为,其后则引申为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怀、寄托的思想。而我们今天则将“书写”当作一种以精神生产为目的的人类主体活动,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最终则落实到人类精神文明的建构。由此我们能充分利用当代考古学和出土文献的丰富成果,弄清中华民族早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何以形成等重大问题。
    (摘编自赵敏俐《从早期书写探求中华精神文明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物考古虽然不能让我们直接窥视先民们的内心世界,但它为我们进行人类的精神考古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
    B. 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没有间断的文明之一,是因为中国人发明文字的时间很早,有着悠久的书写传统。
    C. 中华民族早期书写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既有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国家大事,也有他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等。
    D. 我们今天对“书写”研究,不仅针对写字行为,而且针对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怀、寄托的思想等人类主体活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阐明了先民们的内心世界与人类早期书写的关系,指出人类的早期书写在精神考古中的重要作用。
    B. 陶寺遗址对应了传说中的“尧都”之例,证明了考古学所构建的中华文明史的链条与早期书写所体现的历史进程基本一致。
    C. 文章从历史视角出发,仅通过对中国早期书写与考古发掘文物间关系的阐述,论证当下研究人类早期书写的重要意义。
    D. 文末总结指出当下我们该如何研究“书写”,并延伸到要利用考古学及考古成果弄清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形成等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对中国早期文明进行研究并将其推向新的高度的过程中,对中华文明早期书写的研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B. 历史证明,殷商以前没有成体系的文字书写,但先秦典籍对殷商以前的历史有相关记载,如《左传·召公十二年》所述。
    C. 我国很早就设立了史官,他们记载了中华早期的精神文明;了解其记载的内容是我们明确当时物质文明建设情况的唯一途径。
    D. “六经”中《诗》《书》《礼》《易》《乐》一开始并没有记史的传统,后出现的《春秋》打破了这一传统,但只有简单的记载。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没有间断的文明之一”错,原文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不是“之一”。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仅通过对中国早期书写与考古发掘文物间关系的阐述”分析错误,根据第四段内容可知,文章不只阐述了“中国早期书写与考古发掘文物之间的关系”,还有对“人类何以发明书写”的阐述。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历史证明,殷商以前没有成体系的文字书写”分析不当,根据文中“虽然我们至今尚未发现殷商以前成体系的文字书写遗物,但是先秦典籍中并不乏相关的记载”的信息可知,历史证明的只是现在没有看到“殷商以前成体系的文字书写”,但不能证明没有。
    C.“了解其记载的内容是我们明确当时物质文明建设情况的唯一途径”表述绝对,根据文中考古发现的内容可知,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掘了解古代物质文明的建设情况。
    D. “‘六经’中《诗》《书》《礼》《易》《乐》一开始并没有记史的传统,后出现的《春秋》打破了这一传统”曲解文意,从原文“中国早期书写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记史。在‘六经’当中,单纯记史的只有《春秋》”可看出,中国早期书写并非没有记史的传统,只是不以记史为主要目的。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转基因作为一个词汇走进人类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客观实际中,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例如最常见的植物花粉借助昆虫、自然风等不同的媒介传播而进行的杂交现象;另外,人们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藉此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这些过程实质上是基因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的一种转移方式。自然界的基因转移是被动的、无序的、没有目标性,但这种基因转移模式也构成了生命进化的动因之一,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物种世界。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基因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的精确性和效率较低,转移的基因中还可能包括不良基因。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的诸多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传统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生命科学世纪的重要代表和具体体现。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转基因生物,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精心构建后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并遗传给后代的技术。这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的遗传改良的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转基因。现代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加快了种质改良进程,而且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拓展了新品种研发可选择的特征范围,同时人工设计加工基因的应用则更进一步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转基因生物是人类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进行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晶,是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跃迁,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定向驾驭生物遗传改良的新时代。
    同时,作为新世纪的前沿学科和技术,人类并没有完全掌握转基因的精髓,转基因产品的确存在着某些尚不为人所知的不确定因素、非预期效果和未知的长期效应。由此导致人们对转基因产品释放后的生态安全,物种的遗传安全和作为食物的消费安全产生疑虑、争论并不奇怪,但从本质上讲,目前关于转基因的安全性争论已经超越科学的范畴,更多的已发展演变为包括科技在内的社会认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对外贸易问题,甚至宗教和政治问题,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尤为复杂。
    (选自朱作言《转基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有删改)
    4. 下列对转基因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
    B. 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可以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但这种传统的转基因技术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
    C. 转基因技术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精心构建后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生物体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并遗传给后代的生物技术。
    D. 现代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各种局限,而且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同时还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5.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不论是植物花粉借助昆虫、自然风等不同的媒介传播而进行的杂交现象,还是人类用来改良作物的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这些过程实质上都是基因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的一种转移方式。
    B. 自然状态下的基因转移通常是借助自然媒介来实现,而转基因生物则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的产物。
    C. 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的生态安全、物种的遗传安全和作为食物的消费安全产生争论,这种争论已涉及到知识产权、宗教和政治等更多范畴。
    D. 现代转基因技术优于传统育种技术,它提高了基因转移的效率,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转移的基因中不包括不良基因。
    6.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且基因的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
    B. 尽管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终究因为传统的转基因技术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还是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与实际应用。
    C. 转基因生物与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不同,它可以按人类自己的主观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进行遗传修饰。
    D. 虽然现代的转基因技术使得转基因产品拥有了许多优点,但转基因产品的确还存在着某些尚不为人所知的不确定因素、非预期效果和未知的长期效应。因此,人类并没有完全掌握转基因的精髓。
    【4~6题答案】
    【答案】4. C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张冠李戴,原文是“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转基因生物,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精心构建后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并遗传给后代的技术”,原句中的“之”并不是指“生物体”而是指“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转移的基因中不包括不良基因”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现代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加快了种质改良进程……”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A.“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且基因的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错。原文是“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基因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可见“基因的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是指“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
    故选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解冻
    迟子建
    冰消雪融时,小腰岭人爱栽跟头的日子也就来了。
    小腰岭的女人恨透了泥泞,一旦暖阳照拂得屋顶的积雪脱胎换骨,屋檐滴答滴答地滴水了,她们便不愿让老人出门,不愿让男人喝酒,更不愿让孩子玩耍。不然,她们得一天洗一盆衣服,可是泥泞怎么能阻止得了他们呢?你时常能在路上,逢着那些栽倒后滚了一身泥水的人。女人们没办法,只好让家人穿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若是外乡人这时节来小腰岭,看着一村人衣衫褴褛的,会说:“这村子穷掉底儿了!”
    有一个在泥泞中依旧衣着考究的人,他就是小腰岭的小学校长苏泽广。只要上班,他必得穿上皮鞋和中山装,虽然他倍加小心,可是回家的时候,裤脚还是溅上了泥点,鞋帮沾满了污泥。他老婆黎素扇,少不了埋怨他几句,说你看看小腰岭的人,谁像你穿成这样,让人笑话!苏泽广说:“我这么多年没穿中山装了,好不容易盼到能穿的日子了,再让它压箱底,不是可惜了吗!”工宣队进驻学校的那年,他被发配到畜牧场养猪。平反后的苏泽广官复原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供销社买了一盒鞋油,把皮鞋打得锃光,然后又捧出了中山装,让老婆把它熨烫得板板正正的,挂在衣柜最显眼的位置。小腰岭人看他穿看中山装的样子,有的羡慕,有的则嗤之以鼻,说:“臭老九又抖起来了!”
    苏泽广这天下班回家,滚了一身的泥水,显然他是摔倒了。黎素扇气青了脸,嚷着:“我说让你穿破衣服吧,你非不干!这咔叽布的中山装,洗、熨都费劲,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苏泽广吁了一口气,边脱衣服边说,“你得赶快把它洗好晾干,我要去兴林开个会。”“什么会呀,要去兴林?”黎素扇问。
    “我要是知道就好了。”苏泽广说,“邮递员下午送来急件,我打开一看,是教育局发来的,我后天到青峰报到,然后去兴林开个紧急会议,特别注明此事机密,不得外传。”
    黎素扇“哎呀——”叫了一声,打了个激灵,说:“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苏泽广阴郁地说:“我也这么想。以前通知开会,什么内容,会期几天,都说得明明白白的。这次呢,既没说会议议题,也没说要开几天。而且,怎么会把人召集到兴林呢?我看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黎素扇说,“你要是出了事,我们娘仨怎么活啊?”说着,眼泪落了下来。
    “你放心,万一有不测,我会安排好你和孩子的生活的。”苏泽广说。
    黎素扇说:“你估计,能出什么事儿?”
    “我们这次去三个人,有两个是刚刚落实了政策回到教育岗位的,另一个呢,是刚成立的招生办的主任。你说能不能是高考出了问题?”苏泽广似答似问地说道。
    黎素扇望着丈夫,说:“不会吧!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想不明白什么事儿,今儿就不费这个脑筋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
    家中只剩黎素扇一个人时,她开始帮丈夫打点行装。想着丈夫离不开书,便把几卷丈夫常看的书也装上了。不过当她拉上箱子的一瞬,突然想起书是个惹是生非的东西,万一有一天这样的书再遭禁,他不等于带去了几颗炸弹吗?于是又把书抽出来。
    苏泽广下午到学校开始清点办公室中他认为该销毁的东西。他把平素偷闲写的诗一页页从抽屈里翻出,逐一过目。这时的他宛如一个审判官,裁决着哪些诗该活,哪些该枪毙。当他读到“我在月下独酌,邀一朵彩云,做我杯中的新娘”,觉得过于小资情调了,就把它放到处决的行列中;就这样,经他裁定,只剩下五首诗了。他对这五首仍不放心,又仔细端详了一番,发现“我的泪,落入黑暗,于是黑暗有了种子,生长出了黎明”也容易惹祸,便让它作为最后的殉葬者。他把裁决的诗,连同一卷手抄的《纳兰词》,一并投入走廊的火炉里。只听“轰——”的一声,那些东西顷刻间就被腾起的火焰吞噬了。苏泽广叹息一声,离开火炉,回到办公室,枯坐着。
    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只要天气持续晴好,这伤口的面积就会逐渐缩小,直至结痂。苏泽广走后,小腰岭始终春光烂漫,短短五天,路上的泥泞萎缩了,人们走路时敢挺胸抬头了。这天中午,从青峰过来的长途客车上下来一个人,他就是穿着中山装的苏泽广。他提着大旅行箱,神采飞扬地回家。
    吃过午饭,黎素扇问苏泽广:“究竟是啥会啊?虚惊了一场。”
    “说了你也不相信。”苏泽广喜滋滋地说,“招我们去,看了两场电影。”
    “看电影?”黎素扇挑起眉毛,说,“青峰又不是没有电影院,何苦折腾到兴林,连来带去好几天,又是汽车又是火车的,耽误工夫又浪费钱。”
    “这是好事啊,大好事!说明思想解放的时代到了。”苏泽广亢奋地说着,从旅行箱里翻出一出书,说是要上班去。离开学校不到一周,他想得慌。
    冰雪完全消融了,小腰岭的村路上,再也没有因泥泞而跌跤的了,人们在春光中忙着翻地,下种。
    (有删改)
    【注】《解冻》是迟子建一部发表于2009年的,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为写作背景,短篇小说。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上班,他必得穿上皮鞋和中山装”不仅表现出苏泽广对中山装的珍爱,也表现出苏泽广想突出自己不同于小腰岭人的心理。
    B. “小腰岭人看他穿着中山装的样子,有的羡慕,有的则嗤之以鼻”,表面上写服装,实则表明小腰岭人们思想上的冲突。
    C. 在接到开会通知后,苏泽广觉得“凶多吉少”,他的爱人则担心“出了事,我们娘仨怎么活啊”,这表明他们还处在过去的阴影之中。
    D. 出发前,黎素扇将行李中的书放了又抽出来,而苏泽广到办公室销毁了自己认为不该写的诗作,这表明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交代了小腰岭人特定的生活情形,既照应了标题,又为下文写苏泽广夫妇二人在去兴林开会之前的种种担忧烘托气氛。
    B. 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传神地表现了苏泽广在时代转变中的“兴奋—忧虑—失望—亢奋”的心理变化状态。
    C. 作者为读者创设了独具特色的话语情景,一个时代的不幸,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平实的人物对话中徐徐展开,既让人印象深刻,又引人深思。
    D. 小说聚焦一个普通人物——农村小学校长身上,没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刻意叙述,却可以从日常化的生活中,看到时代的缩影。
    9. 文中画横线句“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7~9题答案】
    【答案】7. A 8. B
    9. 表层意蕴:是指自然中的解冻带来的道路泥泞只有依靠阳光才能消除。深层意蕴:社会的解冻和心灵的解冻只有依靠解放思想,抚平人们的伤口,才能迎来时代的前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也表现出苏泽广想突出自己不同于小腰岭人的心理”错误。“有一个在泥泞中依旧衣着考究的人”,可见并没有“想突出自己不同于小腰岭人的心理”,无中生有、过度解读。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B.“‘兴奋—忧虑—失望—亢奋’的心理变化状态”错误。应该是为能穿中山装而兴奋,为不知原因的“开会”而紧张,最后为思想解放而亢奋,无“失望”这一心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
    “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句中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分析时由浅入深。
    表层意蕴:是指到了春天,冬天里被冻结的土地逐渐软化,即“解冻”,融化的土地一开始变得泥泞不堪,然后在太阳的光照下慢慢蒸发了水分,泥土变干,从而消除泥泞。这是本义、浅层表面含义。
    深层意蕴:解冻的过程用来比喻国家、社会的变革状态,落后的制度使得人心被封闭起来,犹如冻结的土地,改革旧制的过程便是“解冻”的过程,这里的“阳光”指正确的思想开放的政策,心灵的解冻只有依靠解放思想,逐渐接受并步入正轨,一个新的时代、阶段便到来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 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二)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0.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剽:掠夺 B.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C. 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D. 戍卒叫,函谷举 举:起义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敢言而敢怒 貌恭而心不服 B.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为天下笑者
    C. 多于南亩之农夫 余威震于殊俗 D. 然秦以区区之地 洎牧以馋诛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B.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C.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D.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13.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一)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文段(一)还写到了天下之人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文段(一)对于秦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一)(二)作者都指明,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0~14题答案】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C
    14. (1)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为他们悲哀;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了。
    (2)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举”,(被)攻下。句意: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均表转折关系,却。第一句句意: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第二句句意:表面上恭敬,内心里却不服气。
    B.动词,做。句意: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介词,被。句意:被天下人耻笑。
    C.介词,比。句意: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介词,表对象。句意: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D.介词,凭借。句意: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介词,因为。句意: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为状语后置,“于钩戟长铩”作“铦”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
    “向时之士”作“及”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寄予了一定的同情”错误。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感慨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没有同情之意。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自哀”,宾语前置;“哀”,为动用法,为……悲哀;“鉴”,意动用法,以……为鉴;第三个“后人”,唐之后的人。
    (2)“试使”,假使;“山东”,崤山以东;“度长絜大”,比长短大小;“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参考译文:
    (一)
    燕赵、韩魏国家收藏的金玉珍宝,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世世代代,从他们的子民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旦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二)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饮山亭
    刘因
    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
    空钩意钓鱼亦乐,高枕卧游山自前。
    露引松香来酒盏,雨催花气润吟笺。
    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材属于隐逸诗,类似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B. 第三句采用象征手法,表达我和鱼一样的快乐,并且两者快乐的原因一致。
    C. 本首诗的颈联借用“引”“催”动词,赋予景物以人情,使得表达更为生动活泼。
    D. 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新淡雅,与王维《山居秋暝》一诗相近。
    16. 有人说,刘因“出世但不忘道”,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出世”指隐逸田园的生活,“但不忘道”,含转折,“不忘道”指不忘济苍生安社稷,为国为民的理想。前三联写尽“出世”之乐之闲之自在,尾联委婉传达出诗人虽然出世不在官场,但仍热心农事,关心百姓利益的情怀。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B.“并且两者快乐的原因一致”解说不当,“空钩意钓鱼亦乐”说的是作者用空钩钓鱼,享受闲适的乐趣,而鱼儿因为诗人用空钩没有生命危险而快乐,两者快乐的原因不一致。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古语有云,“小隐忘智,中隐忘德,大隐忘道”,小隐即轻程度的归隐,会让人忘记自己的才智;程度稍重的归隐会使人忘却自己该有的德行;大隐,则让人忘记所有世俗道德,即看破红尘之意。这里刘因“出世但不忘道”是说刘因虽然归隐,但并没有忘记世俗,忘记苍生社稷,依然热心农事,关心百姓生活。
    前面三联“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空钩意钓鱼亦乐,高枕卧游山自前。露引松香来酒盏,雨催花气润吟笺”作者极尽描述环境的清幽、野钓的闲适,隐居生活的自由自在,把酒吟诗的乐趣,似乎不问世事。尾联“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却表现作者虽然隐居,但不忘农事,而且与农人相处融洽,热心农桑事,以另一种形式表现了他心怀黎民、关心百姓的情怀,表面上是“出世”,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入世”。所以说他“出世但不忘道”。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_____, _______, _______”这三方面。
    (2)《过秦论》中,秦始皇自认为守住华山、黄河就能使国家牢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_________”。
    【17题答案】
    【答案】 ①. 上称帝喾 ②. 下道齐桓 ③. 中述汤、武 ④. 据亿丈之城 ⑤. 临不测之渊 ⑥. 以固 ⑦. 有席卷天下 ⑧. 包举宇内 ⑨. 囊括四海之意 ⑩.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喾、桓、渊、囊括、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的理念______。北京冬奥组委将绿色办奥要求落实到筹办全过程,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
    绿色办奥是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2022年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场馆的遗产,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______,变身“冰立方”。这既免去了重建新场馆带来的新污染,也直接降低了筹办冬奥的经济成本。绿色办奥也是我们对绿水青山的守护。我国提出了争取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这不是______,而是付诸实践的行动。在此次冬奥会的筹办中,低碳的理念指导着每一步工作。全部场馆在赛时不仅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以上。这些严格实施的低碳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在无形中减缓了温室效应。不仅如此,( )。从申办到筹办再到赛后利用,我国坚持“绿色办奥”的初心未改,而且______,这种大国担当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注入中国动力,也为其他城市举办奥运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脉相承 焕然一新 空中楼阁 一诺千金
    B. 一脉相承 改头换面 海市蜃楼 一言九鼎
    C. 薪火相传 焕然一新 海市蜃楼 一诺千金
    D. 薪火相传 改头换面 空中楼阁 一言九鼎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全部场馆在赛时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以上。
    B. 全部场馆在赛时不仅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
    C. 赛时,不仅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
    D. 赛时,全部场馆不仅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绿色办奥是生态性和经济性的双赢 B.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申办承诺
    C. 我国绿色办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D. 绿色办奥更是一种大国担当
    【18~20题答案】
    【答案】18. A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会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语境为“绿色奥运”的理念前后有继承关系,应选用“一脉相承”。
    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语境指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应选用“焕然一新”。
    空中楼阁:多比喻脱离现实的理论、不切实际的计划或虚幻的事物。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语境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不是不切实际的,应选用“空中楼阁”。
    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所许诺言信实可靠。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作用大。语境指我国坚持“绿色办奥”的决心,应选用“一诺千金”。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全部场馆在赛时不仅”语序不当,“不仅”放在“全部场馆”前面。
    二是两个“在赛时”重复赘余,可前置做时间状语,并改为“赛时”。
    三是“超过八成以上”杂糅,去掉“超过”或“以上”。
    只有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整个语段话题是“绿色奥运”,前面有“绿色办奥是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绿色办奥也是我们对绿水青山的守护”等内容可知此处句式应该是“绿色办奥更是……”,排除BC;
    结合后面“这种大国担当”的暗示,可推知此处应为“绿色办奥更是一种大国担当”。排除A。
    故选D。
    (二)(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猫子般的非传统作息会使人面临重大的健康问题风险。西北大学研究神经病学和睡眠医学的副教授克里斯汀·克努森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表示,真正的问题在于,对于那些生活在早起世界的夜猫子来说,他们睡得太晚,但 ① 。他还指出了一些其他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行为, ② 。比如24小时健身房的存在,让人们能在深夜甚至整夜参加课程或锻炼,这在从前是闻所未闻的。此外,对于那些需要在深夜吃饭的人来说,只有快餐和油腻的食物可供他们选择。
    睡眠科学家丹尼尔·加滕伯格曾在TED演讲中谈到深度睡眠的好处。“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什么时候睡,而在于那些人的自然作息和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间产生了错位,”他说。 ③ ,这的确是个问题。他们的身体要在凌晨时分才会调整到睡觉状态,但社会却坚信早睡才是更佳选择。“是社会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睡眠不足,”加滕伯格博士说。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1~22题答案】
    【答案】21. ①又不得不起得很早
    ②主要与饮食和运动有关
    ③对于夜猫子来说
    22. 因为自然作息和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间产生错位,而社会普遍认为早睡好,所以社会的压力让人们睡眠不足。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本句属于照应句。“但”意味与上文构成转折,与“睡得晚”构成对应的应是“起得早”,故可填写“又不得不起得很早”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根据上文“他还指出了一些其他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行为”可推知,此处填写的内容应是“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行为”;再结合下文“在深夜甚至整夜参加课程或锻炼”“要在深夜吃饭”,可填写“主要与饮食和运动有关”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根据下文“他们身体要在凌晨时分才会调整到睡觉状态,但社会却坚信早睡才是更佳选择”推断,“他们”指的是“夜猫子”;“这的确是个问题”是之于“夜猫子”来说的,故可填写“对于夜猫子来说”之类的句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第二段的内容,然后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进行组织答案。
    结合“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什么时候睡,而在于那些人的自然作息和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间产生了错位”“是社会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睡眠不足”可知,本段借助加滕伯格博士的话分析了人们睡眠不足的原因。
    然后找出其中的“因”与“果”。“自然作息和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间产生错位”“社会普遍认为早睡好”等社会压力是“因”,“人们睡眠不足”是果。
    据此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四、材料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也说躺平
    “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宋儒吕祖谦此言,我觉得是评价一个人生活的极好的总结。如今时代,年轻人网上一片摇旗呐喊,充斥“躺平”之声。我认为,此言并不可取。
    谈“躺平”,应先理解为什么要“躺平”。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这也有一定道理。当年轻人发现自己苦学数载,拼命工作也无法在大城市扎根定脚,也无法买下一套房子时,他们选择了躺平;当年轻人发现在机关中尽心尽力,为民奉献而终其一生只能是一个小职员时,他们选择了躺平……当年轻人发现自己奋斗一场而什么都没有时,他们没有选择抗争,而选择了“顺应自然,不逐名利”。人是社会下的产物,当躺平思潮兴起时,我们不应只是批评年轻人不求上进,更应反思是什么让年轻人选择不求上进。
    说“躺平”,应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躺平。拒绝“躺平”,不是过分的“内卷”和焦虑。我的一个亲戚,孩子还在上小学三年级,她在听完培训机构的讲课后,不仅报了培训班,还买下了全套中考资料。其资料数目,让我着实自愧弗如。如此,不是拒绝躺平,而是过分焦虑。
    拒绝躺平,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活大爆炸》可以在美国大火,中国的《甄嬛传》也在中国大火,并且长达十年而不衰,“老少皆益”,十岁小儿亦能背诵。若说《生活大爆炸》传递的是友情、帮助,树立的偶像是霍金、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那《甄嬛传》传递的是什么?帝王权谋,钩心斗角,不劳而获。身为青年人,应该自发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之辈,本应“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胸怀,绝不是看“后宫之内,妇人之志”能得到的。青年一代应更关注科学发展、社会前沿,吸取正确价值观。
    拒绝躺平,应该胸怀大志。古人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任”。求学,受道,本不应是为了那“颜如玉、黄金屋”。如今世人有谁记得当初发明水痘疫苗的乡村医生呢?土耳其的街头,人们以贩卖机的形式向流浪动物投食,谁又记得发明贩卖机的人呢?胸怀于国,可能会发明核弹;胸怀于世,你会发现饥饿、贫苦、疾病。只有感受世间,观万物以情,才是真正胸有大志。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拒绝躺平,不是过分内卷,而是选择正确的价值观,选择胸有大志,而为之奋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可分成两部分,前两段提出了“躺平”这一社会现象及人们对它的多元化思考,三种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颓废的表现,有人认为无可厚非,也有人认为是淡泊名利;后三段则通过名人引语,发表了古今中外一些名人与“躺平”相反的观点,虽然各有侧重,但总体上,这些人对于“躺平”是持否定、批判态度的,程民生教授的提醒,引导我们正视躺平,切勿逃避,吕祖谦从自安于弱和愚的角度,提出警戒,马克思则认为青年人的精神和性格代表了时代。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写作时,总体基调应是赞扬积极奋斗、努力进取的。在阐述这一主观点时,我们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奋斗成才的事例以及分析来完成论证。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背景、高压力快节奏的时代发展条件下,彻底否定“躺平”或许会忽视弱势者处于困境的诉求,可完全支持“躺平”又势必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因此,对于“躺平”的论述,既不失关怀的温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静,立意才能深刻。论证时最好能由事及人,将认知的触角由具体的现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会风气、国家发展、文明走向的广阔空间,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写出深度和高度。
    题干要求写议论性文章,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应明确提出观点,如反省“躺平”,从“躺平”到踏平;如正视“躺平”,为“躺平”背后的焦虑和默默奋进发声等等。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社会上“躺平”的现象引出“躺平”这一话题,接着简要解释“躺平”的含义,然后明确态度,是支持、反对还是同情。如果反对“躺平”,可以从“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论述反对“躺平”的原因或怎样做到不“躺平”;如果支持或同情“躺平”,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述支持的理由。
    立意:
    1. 正视“躺平”,切勿逃避。
    2.“躺平”并不可耻,而是奋斗失灵前的刹车。
    3.莫用“躺平”误导奋斗着的年轻一代。
    4.国不可一日无奔跑者,人不可一日无精气神。
    5.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
    6.“躺平”非缴械,重在适己行。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