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4讲 【阅读】记叙文:感悟启示延伸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4讲 【阅读】记叙文:感悟启示延伸 教案01
    第14讲 【阅读】记叙文:感悟启示延伸 教案02
    第14讲 【阅读】记叙文:感悟启示延伸 教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4讲 【阅读】记叙文:感悟启示延伸

    展开
    这是一份第14讲 【阅读】记叙文:感悟启示延伸,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指引,名人事例参考,老师自身事例参考,事例参考,判断依据,考查方向,解题思路,课件逻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讲 【阅读】领会文思,感知情理——记叙文:感悟启示延伸
    l
    1.能够掌握感悟启示类题型的设题方式与解答方法,并能按要求准确陈述自己的感想和启示;
    2.精读《晶莹的泪珠》,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运用本课所学方法,完成相关练习;
    3.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望春》等文本,对本课所学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l
    1.教师串词以后先出示问题(最好板书一下),并要求学生在观看中及时记录。然后再播放动画片。
    2.教师播放动画短片《鹬》,中间可以轻声提示学生相关问题,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并认真思考问题。后面的启示是重点,前面的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全班集体答,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前面的问题只是为了层层深入,引到感悟启示上。
    3.教师对学生的启示进行简单点评和强调。如果学生对此有疑问或者学生答得不够好,老师可以趁机设悬念,引导学生认真听下面的分析,然后通过串词引到片段上。
    【注意】在点评和强调时,老师要说明谈感悟启示注意哪些点,作简单铺垫,如:注意结合文本,立足文本,要有理有据。
    思考:看了这部动画片,你有哪些感悟和启示?
    答案:感悟启示方向:
    (中心\鹬宝宝)成长就是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面对未知的东西;
    (父母教育)与其保护孩子,不如放手让他尝试;
    (小螃蟹)珍惜朋友,因为他们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启发;
    (自然)要学会从自然中汲取智慧。
    (以上方向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面对新的选择、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我们理所当然会感到害怕。而克服害怕最好的方法是逼着自己去直接面对它——当你越过了自己为自己设下的心理障碍,你会爱上新到来的一切,并沉浸其中。同学们,成长就是敢于面对未知、克服恐惧、从而战胜自己的过程,希望与大家共勉。
    串词:一只小小的鹬,引发了我们无限的感慨,让我们懂得了要勇敢、要克服恐惧、迎难而上的道理。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不单单有困难,还会有鲜花。你可能陶醉一时的掌声,止步不前,忘记了低头汲取力量,再次进步,就像那些豆子一样。水上豆,水下豆,你从豆子的经历中又能发现什么呢?跟着老师一起出发吧!当然阅读之前,我们需要先看看阅读中的关注点有哪些?
    教学步骤:
    1.老师先让学生自读文本,并提前设题。(可以板书强化)
    (1)本文的主角是谁?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
    (3)本文中心是什么?
    2.学生读完后,教师可以选择直接提问的方式分析,也可以选择直接讲解的方式。因为时间原因,建议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和学生带着问题分析。
    3.教师先就题论题分析答案的由来,然后根据问题分析总结感悟启示题型的解题方法。
    4.再次巩固并引导学生做笔记。
    注意事项:
    1.注意引导学生在理清文本的基础上再做题,学生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轻声提示问题,强化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的习惯。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点评,答得对的再次强调答案并表扬,答错部分可以提示思路并稍加引导,如果学生得不出答案,教师要安慰和鼓励,然后提问其他学生。



    【教学指引】
    本节课将围绕现代文阅读感悟启示类习题来展开讲解。感悟启示类习题整体难度不大,但学生在解答时容易出现的误区要讲解明白,在题型梳理和方法讲解的过程中如有涉及到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讲义中将不再赘述,由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即可。本讲以文本内容主旨理解为基础讲解,其他句段赏析、写作手法等角度内容不展开讲解。
    接下来选取《沉在水底的豆子》和《种欢喜得欢喜》两个片段,分析感悟启示题型的解题思路、注意事项等。两个片段不需要分析中间的具体文段和赏析,只需要在理清文章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能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步骤:
    1.老师先让学生自读文本,并提前设题。(可以板书强化)
    (1)本文的主角是谁?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
    (3)豆子与“我”之间有何联系?
    (4)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2.学生读完后,教师可以选择直接提问的方式分析,也可以选择直接讲解的方式。因为时间原因,建议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和学生带着问题分析。
    3.教师先就题论题分析答案的由来,然后根据问题分析总结感悟启示题型的解题方法。
    4.再次巩固并引导学生做笔记。
    注意事项:
    1.注意引导学生在理清文本的基础上再做题,学生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轻声提示问题,强化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的习惯。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点评,答得对的再次强调答案并表扬,答错部分可以提示思路并稍加引导,如果学生得不出答案,教师要安慰和鼓励,然后提问其他学生。

    《沉在水底的豆子》
    故事前提: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这里,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诸行动时,他就落后了。高考前,根据自己的成绩,他说非复旦不上,结果却连二本都上不了。难受之余,他选择打工,后来因为在工地搬砖时被工头批评弯不下腰、不是干活的料而闷闷不乐。对此,父亲没有嘘寒问暖,只是让他看杯子里的三颗芸豆一颗沉在水底,两颗漂在水上,并问他它们有何区别以及谁能够发芽结果。
    ⑩父亲指着三颗芸豆让他看:“沉在水底的那颗芸豆,你看到了什么?”他想了想说:“看到那些水珠像泡泡一样围住豆皮。看样子,芸豆在吸收水分?”沉着脸的父亲,嘴角微微一翘,故意发出疑问:“豆子吸收水分是为了干啥呢?”他不知道如何回答。
    ⑪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豆子沉在水底,用心地吸收着水分,为被埋进土壤的那一天积蓄力量。漂在水上的豆子,只是表皮吸收了一层水分,里面并没有吸收到,一旦埋进土里,遇到干旱,就会因为缺乏水分而不能发芽,最终会烂掉。沉在水底的豆子,安静地积蓄着力量,为的就是发芽的那一天,迎来一个灿烂的朝阳。
    ⑫父亲说完,就把三颗豆子分别种在花盆里,并做了三种不同的记号,尤其是沉在水中的那颗豆子,父亲还插了一支筷子。
    ⑬父亲的行为,让他陷入沉思。
    ⑭第二天,他没有出去打工,而是静静地等待豆子是否发芽。
    ⑮十天后,插了筷子的那颗豆子发芽了。芽苗粗壮、肥厚、翠绿,还特精神。
    ⑯又过了半个月后,发芽的豆苗都窜到一尺多高了,而那两颗豆子还没有出土。他忍不住瞒着父亲,扒开土壤翻看漂浮在水上的豆子是什么结果。等他扒开潮湿的泥土一看,他傻眼了,那两颗豆子早就烂成稀泥,废了。
    ⑰他再看了一眼那株茁壮青绿的芸豆苗,颓废的心灵为之一振。顿时,他心里充溢着一泓喜悦,仿佛看见天边的星光,让他心底泛出希望的光点,虽然星星点点,若隐若现,但是他却有了方向,有了激情,不再迷茫,不再颓废。他暗想,父亲说的话,果然没错。
    ⑱晚上,他主动与商量父母,不出去打工了,想再复读一,一定争取上复旦。母亲没敢表态,父亲故意犹犹豫豫不说话。
    ⑲他一着急,就发誓:一定要做一颗沉在水底的豆子。第二年,他果然如愿以偿,顺利收到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的通知书。
    ⑳升学宴席上,亲朋好友都赶来祝福。别人纷纷议论说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才。有人羡慕地说:“你真了不起!人才啊!”
    ㉑他笑笑回答:“我只不过是一粒沉在水中的豆子而已。”
    ㉒一粒沉在水中的豆子,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成就了他的人生方向,让他看到了一片光明的未来。
    思考: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的阅读感悟。
    答案:(引)文章中的父亲告诉儿子要做一颗“沉在水底的豆子”,只有安静地积蓄力量,才能迎来灿烂的朝阳。
    (感)生活中也是这样,厚积才能薄发。
    (联)比如初一的我们,正是百里者行九十的时候,必须沉下心,积蓄力量,努力拼搏,才能在未来的中考中一展宏图。读完这篇文章,更加让我明白了积蓄力量,厚积薄发的道理。
    讨论会
    讨论主题:
    如何做颗沉在水底的豆子”?
    (可以列举名人事例)
    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完《沉在水底的豆子》,引导学生围绕文本主旨“厚积薄发”进行感悟,通过“讨论会”这个小活动,请学生讨论如何做“一颗沉在水底的豆子”。
    【名人事例参考】
    吴承恩: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七十二岁的高龄。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七十二岁的高龄。
    【老师自身事例参考】
    老师年轻的时候,有证明自己的决心,整整高中三年,我都保持每天学习15小时以上。那时上课困了就站着听,课间就用凉水洗脸,放假也不休息,依然在坚持学习。总之,把所有能利用起来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了,不浪费一丁点时间。哪怕去排队打热水的时间都不愿浪费。
    串词:一只小小的鹬,引发了我们无限的感慨,让我们懂得了要勇敢,要克服恐惧,迎难而上的道理。一粒圆圆的豆子,让我们明白了要积蓄力量,厚积薄发的哲理。然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单单会关注自己,也需要关注他人。在《种欢喜得欢喜》中,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下面就让我们携手同行吧。
    《种欢喜得欢喜》
    故事前提:
    我在与青春期女儿“过招”的过程中,身心俱疲,于是选择去一所特殊学校做义工转换心情。我遇到一个完全不理睬我的小女孩,后来知道,小女孩上初中以后,敏感、脆弱,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嘲笑的眼神,都会在她的心里掀起滔天波浪,她变得不愿意跟人交流,所以来这里康复。我耐心细致地用听歌的形式跟她交流,每次精心准备她喜欢的歌曲,慢慢地,小女孩依然不跟我说话,但会主动坐在我身边,眼神中也多了几分亲近。
    ⑪半年以后的某一天,当我走进康复中心的教室时,看到她正伏在桌上。她托着腮想了一会儿,低头在纸上迅速写几句,显得那么认真而又郑重,竟没有留意到身后的我。有个短发女孩站在门口冲她招手,她放下手中的笔,像风一样跑出教室。
    ⑫我在她原来的位置上坐下,目光扫过桌上的 笔记本,看到一行行整齐清秀的字:
    妈妈来看我了,给我一个甜甜的吻。她还告诉我,你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于妈妈来说,都是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听了妈妈的话,我好开心啊!
    中午,我们吃了芹菜水饺,这是我最喜欢吃的,味道简直棒极了。想起在家时,妈妈经常包饺子给我吃,我希望能早些好起来,这样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老师说,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我要种下快乐,因为我想做一个快乐的人,也想带给别人快乐。
    ⑬就在这时,女孩跑回教室,当她看到我的时候,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阿姨好,我想您了!她缓慢地说道。这下轮到我吃惊了,自从认识她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开口说话。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珍珠落在盘中,是那么地清悦动听。
    ⑭她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心里浮起一阵愧疚。我曾经有过很多抱怨和不满,为女儿不小心打翻奶茶而发火,因她写作业太慢而大声指责而对她的优点却视而不见。对一个并不熟悉的人,我可以尽量给予宽容和耐心,对身边的亲人却吝于赞美。
    ⑮我的心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荒芜的花园。从今以后,我也要在 心田里播下快乐的种子,收获满心的欢喜。我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样,希望赶紧回到家中,给女儿一个深情的拥抱,并真诚地对她说:孩子,其实你真的很棒。
    思考:作者说:“对一个并不熟悉的人, 我可以尽量给予宽容和耐心,对身边的亲人却吝于赞美。”有时我们对身边的人(家人、同学、老师等)也缺乏宽容和耐心,也吝于赞美。试举一例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题型——感悟启示
    判断依据:“给你的启示。”
    思路点拨——
    引:提炼文段的中心。
    感:自己的感悟、认识。
    联:联系社会和个人的实际或阅读体会,引发感悟。
    解题思路:
    (1)引:提炼文段的中心。(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观点重新演绎一遍。)
    (2)感:自己的感悟、认识。(自己的观点看法之类,注意与文章一致。)
    (3)联:联系社会和个人的实际或阅读体会,引发感悟。(就是举例子说明,有理有据。)
    注意点:
    (1)明确题干要求,立足并结合文本(有的时候有限制,在结合文章内容上会有所取舍。比如这里题干已经规定从“缺乏宽容和耐心,吝于赞美”来谈。)
    (2)启示可以从多方面多个角度谈,这里中心是种欢喜得欢喜,但可以从小女孩身上启发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真诚赞美”;从“我”与小女孩的交往中对比“我”与女儿的关系启发要“给予宽容和耐心”;当然从全文出发就是“种欢喜得欢喜”。
    【答案】
    启示方向:①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真诚赞美。②给予宽容和耐心。③种欢喜得欢喜。
    示例:
    (引)文中“我”对陌生小女孩和女儿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真诚地赞美。
    (感)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身边的人太严厉,甚至会抱怨。
    (联)比如我有时候觉得妈妈很普通,对我好也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没什么值得赞美的,天下妈妈都一样,缺乏对妈妈的认识。而现在我明白了妈妈身上可贵的善良、上进的品质,启示我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并要多赞美他人。
    分享会
    作者说:“对一个并不熟悉的人, 我可以尽量给予宽容和耐心,对身边的亲人却吝于赞美。”有时我们对身边的人(家人、同学、老师等)也缺乏宽容和耐心,也吝于赞美。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流程介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对身边亲人缺乏宽容和耐心的事例,如果学生一时想不起来,老师可以自己举出曾经对身边人吝于赞美的事例。
    【事例参考】
    在我小的时候,不擅长做饭的妈妈在我生日当天亲身为我包了饺子。母亲亲手端到我面前,我尝了一口,看着脸颊上还带有面粉的妈妈,我竟然说了句:“没有味儿。”那一刻,妈妈的眼神瞬间失去了亮光,我也后悔不经意间对母亲的伤害,至今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
    孩子们,身边的亲人默默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不要吝于赞美,多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与爱。
    【分析】题型:感悟题型。
    【判断依据】启示
    【考查方向】针对全文或某一处谈启示
    【解题思路】
    (1)引:提炼文段的中心。(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观点重新演绎一遍)
    (2)感:自己的感悟、认识。
    (3)联:联系社会和个人的实际或阅读体会,引发感悟。
    注意点:(1)明确题干要求,立足并结合文本。(有的时候有限制,在结合文章内容上会有所取舍。比如这里题干已经规定从“缺乏宽容和耐心,吝于赞美”来谈)
    (2)启示可以从多方面多个角度谈,但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对答题角度有无限定。如无限定,可以从文章主旨或主要人物的角度谈感悟;如有限定,就一定要遵从题目要求,从指定角度谈。
    这里中心是种欢喜得欢喜,但可以从小女孩身上启发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真诚赞美”;从我与小女孩的交往中对比我与女儿的关系启发要“给予宽容和耐心”;当然从全文出发就是“种欢喜得欢喜”。
    l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①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②我要求休学一年。我写了一张要求休学的申请书。我在把书面申请交给班主任的同时,又口头申述了休学的因由,发觉口头申述因为穷而休学的理由比书面申述更加难堪。好在班主任对我口头和书面申述的同一因由表示理解,没有经历太多的询问便在申请书下边空白的地方签写了“同意该生休学一年“的意见,自然也签上了他的名字和时间。他随之让我等一等,就拿着我写的申请书出门去了,回来时那申请书上就增加了校长的一行签字,比班主任的字签得少自然也更简洁,只有“同意”二字,连姓名也简洁到只有一个姓,名字略去了。班主任对我说:“你现在到教务处去办手续,开一张休学证书。”
    关键要素大盘点
    人物——我、班主任、校长
    事件——提休学申请书
    事件结果——同意签字
    思考:班主任和校长对“我”休学的事持什么态度?
    班主任表示理解,没有太多询问;校长没有直接询问“我”,直接签字同意。
    【课件逻辑】
    这里老师需要找到前两段的关键要素。这里找的是①②段的关键要素——人物、事件、事件结果。
    这两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找出主要人物,概括本段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记叙六要素,并找到关键事件要素:运用记叙六要素。
    ③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捉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并不抬头。我知道开学报名时教务处最忙,忙就忙在许多要填写的各式表格上。我走到她的办公桌前鞠了一躬:“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然后就把那张签着班主任和校长姓名和他们意见的申请递放到桌子上。
    ④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来看着,长杆蘸水笔还夹在指缝之间。她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留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⑤“就是的。”
    ⑥“不休学不行吗?”
    ⑦“不行。”
    ⑧“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⑨“亲戚……也都穷。”
    ⑩“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互动问题】
    思考:她在反复审视班主任和校长的意见批示时,内心会怎么想呢?
    【参考答案】这么优秀的孩子,怎么能这么轻易地允许他休学呢?有没有其他办法能让他继续在校学习呢?
    【互动问题】
    思考:老师为什么反复询问“我”的情况?她到底在担心什么?
    【参考答案】担心“我”因此而彻底失学。
    ⑪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安排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3块钱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⑫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从笔筒里抽出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下办法了?”我看着那双滋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憔悴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这个最简单的推理,而在校长班主任和她中间,她恰好是最不应该产生这种心情的。她是教务处的一位年轻职员,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在黑板上写一些诸如打扫卫生的通知之类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记不住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课件逻辑】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精读文本时要注意抒情、议论、描写的句子。
    【互动问题】
    思考:为什么联想到姐姐的眼神?塑造了女老师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姐姐是“我”的至亲,而眼前这位却是与我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甚至称不上老师的、学校的工作人员,却因“我”的暂时失学而忧心忡忡,这种情感无私而真挚。塑造了女老师真诚无私、善良的人物形象。
    思考:“我”的心情为什么突然灰暗起来?
    答案:“我”似乎隐隐地意识到休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被迫中断学业,虚掷光阴,对一个尖子生来说多么让人惋惜和痛苦啊,我对未来充满不确定。
    思考:下面句子的作用。
    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憔悴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
    排比;突出了女老师的关怀对我的抚慰之情;强烈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怀念、喜爱之情。
    第①-⑫段:开休学证书前,女教师反复询问“我”的情况,希望我能放弃休学的打算。
    ⑬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浆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
    第⑬段:最终,她还是无可奈何地为我开具休学证书。
    ⑭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⑮我把那张硬质纸印制的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闭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整齐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廓檐下的台阶上走着,两只手插在外套的口袋里。走过一个又一个窗户,走过一个又一个教室的前门和后门,校园里和教室里出出进进着男女同学,有的忙着去注册去交费,有的已经抱着一摞摞新课本新作业本走进教室,还有从校门口刚刚进来的背着被卷馍袋的迟来者。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后心劲松了吧?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的熟悉的脸孔,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第⑭-⑮段:她叮嘱“我”收好休学证书,明年一定准时复学,并陪“我”走出学校。
    【课件逻辑】
    教师在这里需引导学生做文本精读时要注意细节描写。
    【互动问题】
    思考:她为“我”办理休息手续的背后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一丝不苟,谨慎郑重为我开休学申请,对于“我”的休学,她爱莫能助,简单的操作流程背后是深深的惋惜和无可奈何。
    ⑯校门外涌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过名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跃气浪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甭把休学证弄丢了。”我点点头。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⑰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里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后来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发生过多次这种酸水倒流的事,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14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第一次疏通的。第一次疏通的倒流的酸水的渠道肯定狭窄,承受不下那么多的酸水,因而还是有一小股从眼睛里冒出来,模糊了双眼,顺手就用袖头揩掉了。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思考3:为什么“我”想快点离开学校?
    【参考答案】
    新学期的欢乐气氛反衬“我”的孤独失落。
    思考5:女教师为什么特意追出校门?
    【参考答案】叮嘱“我”保管好休学证书;知道我的痛苦与失落,于是追出来特意劝慰我,她如此善解人意,善良真挚。
    思考:“我”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什么?
    【参考答案】“我”感激老师对我的关切和怜爱,老师眼中的泪光更触发了“我”心底的失落和委屈,而“我”是个有尊严的男生,当众大哭毕竟有损颜面,所以我只能回避她的目光,让泪流进心底,也把对老师的感激藏在心底。
    思考:下列文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段文字在文中又有怎样的作用?
    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里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
    比喻手法:把泪水比作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生动地写出泪水逐渐溢满眼眶的样子。
    细节描写:写老师眼中满含热泪的语句属于细节描写
    侧面衬托:写“我”看到她的目光后的反应,侧面衬托她目光的感染力
    体现出老师对“我”的同情、鼓励和期盼,体现她的真挚和善良。
    ⑱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⑲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眼睫毛上滑落下来,掉在脸鼻之间的谷地上,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一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第⑯-⑲段:她再次叮嘱、安慰“我”,并为我的遭遇落泪。
    思考:在办理休学手续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①“我”开始时“信心十足”,后来变得“灰暗起来”,最后对女老师无比感激。②原先信心十足,经女老师提醒,意识到自己成绩优秀却无奈休学,十分可惜,所以心情灰暗;因为女老师的“泪珠”安慰和叮嘱,“我”深感女老师的善良真挚和殷切期盼,因而无比感激。
    ⑳25年后,卖树卖树根(劈柴)供我念书的父亲在癌病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
    ㉑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㉒“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
    思考:父亲的话说明了什么?
    这一年的休学对我的一生影响巨大,写出了父亲的愧疚,呼应了前文女老师对我的谆谆叮嘱,担忧之情。
    ㉓我浑身颤栗,久久无言。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的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中,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那一年学……”我1962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任务大大缩小,我们班里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只考取了一个个位数,而在上一年的毕业生里我们这所不属重点的学校也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我如果不是休学一年当是1961年毕业……父亲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
    ㉔我猛然想起休学出门时那位女老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儿。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的依然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的泪珠的经历,父亲听后喃喃地说:“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
    第⑳-㉔段:父亲弥留之际,向“我”忏悔当年让“我”休学的事,引发了“我”对那段往事的回忆。
    思考:㉔画线处(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儿)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还是特写。通过对作者记忆中女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部分描写,再次塑造女老师真诚善良的形象,再次强调渲染作者对她的感情之情。
    ㉕我今天终于把几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的时候,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泉不致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第㉕段:女教师的泪对“我”的影响、带给“我”的感悟。
    思考:女教师带给“我”怎样的影响?
    使“我”坚定继续学习的决心,感受到女教师对“我”的爱,滋养了我的灵魂。
    【课件逻辑】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本精读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时间词和逻辑词。
    【课件逻辑】
    教师在这里,应引导学生注意文本精读中结尾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请学生以陈忠实的身份讲述与女老师之间发生的事情。
    老师可给出示范,可将要求更细分,例如以陈忠实身份讲述与女老师在教导处的细节等。老师们可以提前给学生留3分钟时间组织语言。
    【参考】
    我是陈忠实,在我年少时,休学经历影响了我人生的生命轨迹,在那次提休学的申请书时,我遇到了对我的影响深远的女老师。那天发生的事情,我还历历在目:当我从班主任和校长那里顺利盖章签字之后,去了教导处,原想快速地走完这个休学流程,可谁知见到了这位女老师后,休学这件事变得复杂……她诧异地看了看我,询问了休学原因,我原本胸有成竹地等待女老师签字,可谁知她反复让我慎重考虑,迟迟不签字,而且在得知我休学情况之后,反复跟我确定是否等在下一年准时报道。我承诺给这位女老师之后,她才盖下章,并叮嘱我一定准时报道,送我走到校门,她叮嘱我时,眼角挂的泪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无比,我鼻子一酸,忍住不让泪水流下来。如果不是这位女老师,我可能不会有重回校园的决心,一直以来我打心底感激她,是她带给我了勇气,一生中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何其有幸啊。

    文本精读框架表(二)——《晶莹的泪珠》信息感知:写了什么+怎么写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概括段落大意,梳理行文思路。

    1.标题
    ①设置悬念;②揭示文章主旨。

    2.内容
    回忆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因家庭贫困而被迫休学,在办理休学手续时,得到一位女教师的同情、关切和鼓励。

    3.结构
    第一部分(①-⑲)回忆往事。“我”在办理休学手续时,得到一位女教师的同情、关切和鼓励。她为“我”的遭遇而落泪。
    第二部分(⑳-㉕)女教师的泪对自己的影响。
    4.主人公形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很善良,有一颗圣洁的爱心,她虽然只是一个普通职员,并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可是对“我”休学一事的关切和忧虑,却那样真挚。
    第一部分
    段落
    段落大意
    写作手法
    女教师的形象
    “我”办理休学证书的过程;

    ①-⑫
    开休学证书前,女教师反复询问“我”的情况,希望“我”能放弃休学的打算。
    1.班主任、校长与后文女教师的态度和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她关爱处于困境中的弱小者的真挚情感和圣洁心灵。
    2.对女教师的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心理,突出人物性格品质。
    工作负责、耐心细致、热爱学生、善解人意,善良真挚。对弱小者富有同情心和真挚的情感,有高尚的灵魂。


    最终,她还是无可奈何地为我开具休学证书。
    ⑭-⑮
    她再三叮嘱“我”收好休学证书,明年一定准时复学,并陪“我”走出学校。
    ⑯-⑲
    她再次叮嘱、安慰“我”,并为我的遭遇落泪。
    第二部分
    段落
    段落大意
    写作手法
    “我”的反应/感悟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⑳-㉔
    父亲弥留之际,向“我”忏悔当年让“我”休学的事,引发了“我”对那段往事的回忆。
    父亲听完故事之后的感受从侧面体现出女教师当年的疑虑和挽留的必要性,从而更突出了她的善良和高尚。
    “我”浑身战栗,久久无言。




    女教师的泪对“我”的影响、带给“我”的感悟。
    比喻:把女教师的泪泉比作滋养生命灵魂和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从而体现这种善良的品质、高尚的灵魂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
    女教师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是滋养生命灵魂和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课堂练习
    1.文章题目“晶莹的泪滴”有什么含义?
    【答案】既指女老师因“我”休学而流下了光亮透明的泪珠;更是赞美“她”发自内心,不含半点虚伪与杂质的圣洁爱心。
    2.阅读第①-⑭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答案】诧异 忧郁 惋惜 担忧(每点1分)
    3.结合第⑳-㉔段内容, 体会作者写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表达父亲对当年自己决定的后悔。
    ②引发“我”对女教师的回忆。
    ③表现当时女教师劝“我”不要休学的意义。
    4.结尾画线句包含了怎样深刻的内涵?
    【答案】女教师真诚的关爱、善良的内心,让“我”感受到人间的爱与真情,使“我”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学会善待他人、理解他人,尤其是像她那样无私地关爱处于困境中的弱小者。作者希望这种可贵的品质能在人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中传承并发扬光大。
    ★5.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50字)
    【答案】40年前,作者从女教师的泪珠中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关怀、安慰和期待。今天,作者认识到女教师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是滋养生命灵魂和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带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像女教师那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纯真和善良。

    l
    望春
    ①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闲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
    ②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唯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③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然而一天早晨,和朋友在院前小立,朋友的话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着讥刺的话:“放心吧,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啊!”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默然无语。
    ④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的隐忧越发深切了。
    ⑤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在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出墙头,而望春的残葩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来时寂寞,去时冷落,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⑥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萧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风寒使她战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 的蜇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限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⑦人事倥偬①,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梦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婉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中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阴,远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吧?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了!
    【注】①倥偬(kǒng zǒng),(事情)急迫匆忙。
    1.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作者写“紫槿花红出墙头”的作用。(4分)
    【答案】①突出春意盎然的景象,②与下文“望春残葩飘零”(内容)③形成对比(手法),④突出了望春花飘零时冷落、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望春的怜惜之情(作用)
    评分说明:共4分。每个要点1分,④要点只答情感不给分。
    2.阅读第⑥段,说说“动人的故事”中,“动人”之处有哪些,再从中选择一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带给你的人生启示。(不超过150字)(7分)
    【答案】动人之处:①追求光明、怀揣理想独自出发;②不畏艰辛苦苦寻觅;③当愿望实现的时候,微笑着悄然离开。启示:围绕着“追求光明、追求理想”“不畏艰辛”“甘于奉献”来谈。
    评分说明:共7分。第一问3分,每个要点1分;第二问4分,谈启示2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1分。
    天上的那件事
    王开岭
    ①对老北京来说,有两缕声音最让人魂牵梦萦:鸽哨与空竹。
    ②安静的年代,无论串胡同,还是伫立庭院,只要稍留神,耳朵里就会飘入它们。二者的音色又近乎姊妹: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不同的是,一个在高处疾掠,一个于低空回荡。尤其鸽哨,乃皇城根最大牌的嗓子。鸽哨声声的年代,几乎每条胡同上空都有两三盘鸽子在飞,悦耳的哨声,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
    ③应该说,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
    ④如今没有了鸽哨,没有了这动静,京城的空气便仿佛睡着了,丢了魂儿……北京的鸽哨难觅了,大家很少再集体仰望什么。天上的那件事--那件最美妙的事,那些溜冰似的、滑着弧线的翅膀,那群雨点般的精灵,不见了。天寂寞了,云枯瘦了。即使晴空,因没有了翅膀和音符,也像白痴。
    ⑤奥运前夕,北京广播电台灌了一张CD《听,北京的声音,2008秒》。 雕刻市井之声,描画古都音容,这是个很童话的创意。据说最费周折的是录鸽哨。起初难觅养鸽人,他们仿佛蒸发了,不知被高楼大厦撵到了何处。总算找到了一户,但环境太嘈杂,车水马龙,根本没法录。末了,幸运地遇上了酷爱驯鸽并擅长配哨的郑氏兄弟,可谁知又遇上了大麻烦:附近住着位高官,嫌闹腾,不让鸽子带哨上天……
    ⑥我最早对鸽哨的印象来自电影,尤其在以北京、西安为背景的片子中,它几乎是故事开场的第一声,又总和钟鼓楼、四合院配一起。想必在导演看来,鸽哨亦是生活空间的必需元素吧。可令人遗憾的是,后来我才知道,影视里的鸽哨,其实是音效合成的,或者是口技。
    ⑦视畜鸽听哨为至爱的王世襄①老人曾言一笑话,说他看央视某节目片头:“升国旗,多么庄严,接着是壮丽山河、长城。随后从老远飞过来鸽子,等近了一看,啊,怎么是那种叫‘落地王’的西洋肉鸽啊!”
    ⑧老人钟爱的是中华观赏鸽。原来,担负鸽阵和佩哨任务的并非普通鸽子,而是观赏鸽。然而如今广场鸽、庆典鸽和媒体画面中的鸽子,多是无飞翔天赋的肉鸽,在养鸽人眼里,属“盘”不起来的阿斗,只能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⑨年已九旬的世襄先生寄望北京奥运会上腾空而起的是中华观赏鸽,他亲书《关于奥运会放飞观赏鸽的献议》正式呈交奥组委。谁都明白,老人想借奥运东风,托一把摇摇欲坠的鸽文化。然而,奥运开幕那夜,老人未能如愿——该放鸽了,“鸟巢”里升起的竟然不是翅膀,而是少女的纤纤玉手和声光烟幕……那晚,我为老人黯然神伤。
    ⑩在京这些年,我只在东城和高碑店几片拆剩的平房区邂逅过鸽阵。不过,大概一两盘的样子,飞得吃力,有些恍惚,很难配得上“翱翔”一词。这也怪不得它们,到处高楼大厦,犹如在石林中穿梭,怎敢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其实,我不希望它们飞得更高、更远。背景的楼如雨后春笋,起得太快、太突兀,在空中找稳定的地标是件难事,鸽子会迷路的。
    ⑪翅膀在流浪,有翅膀的人被放逐。
    ⑫如今,谁是天空的主人?尘埃、噪音、尾气、高楼、机翼?
    ⑬城市的飞鸟时代,真的落幕了?
    ⑭除了那件事,还有什么能让人突然驻足,对着天空久久着迷?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从生活中停下,养成仰望的习惯?
    ⑮没了那件事,我们会不会变成一群只顾低头觅食、左刨右挖,在地上找东西的动物??
    ⑯什么时候,京城的天上能随处可见鸽哨编队呢?
    【注】①王世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曾编著《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书。
    1.阅读全文,简要说出本文围绕“鸽哨”行文的思路。 (4分)
    令人期待的鸽哨→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魂牵梦萦的鸽哨;②难以寻觅的鸽哨;③令人遗憾的鸽哨;④引人深思的鸽哨
    2.阅读①-④段,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4分)
    【答案】①因为群鸽在天空中盘旋的形态看起来很美:有着溜冰似的、滑着弧线的翅膀,像雨点般的精灵;鸽哨听起来很动听: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②鸽哨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没有了鸽哨,没有了这动静,京城的空气便仿佛睡着了,丢了魂儿)(共4分,每个要点2分)
    3.本文⑫-⑮段,作者连用六个问句,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再联系现实,说说这些情感带给你的思考。(不超过150字)(7分)
    【答案】复杂情感:对人们破坏环境的谴责,对飞鸟时代逝去的遗憾,对鸽哨的怀念,对人们只重物质追求的忧虑……思考紧扣作者情感中的某一点作答。(共7分,情感3分,思考2分,联系实际1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1分)
    笼子里的花
    包利民
    ①遇见那只笼子的时候,正是春末,在我们小兴安岭深处,温暖才刚刚开始。我走在一个小小的山坡上,稀稀疏疏的林木正吐出崭新的叶,满眼是一片片嫩嫩的绿。那个笼子就在一棵树下不远处,竹制,底部已经散碎,直插入泥土里。它可能是曾经挂在树上,里面曾经困囿着一只美丽的鸟,然后忽然坠落,鸟儿飞向了高空。
    ②然后我看到笼子里的地面上,有一棵小小的植株。纤细柔弱,一阵风来都会摇曳得很剧烈。似乎有笼子的阻挡,它才不至于倒下。笼子不寂寞,在失去了一只鸟儿后,又有这样的一株植物自投罗网。植物没有翅膀,没有腿脚,也许这样的桎梏对它并没有什么限制,反而会是一种保护和陪伴。
    ③再次去那里的时候,已是半个月后。这一次,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此时草木已经繁茂,覆盖了天空也覆盖了大地。那个笼子几乎淹没于杂草间。笼子里的那棵植物高大粗壮了许多,顶部的细干和周围的枝丫,纷纷从笼子栅栏的间隙钻出来,或旁逸斜出,或扭曲向上,看起来像是它把笼子缠绕围困起来。
    ④可是即使如此,我也觉得那个偶然的笼子限制了这株植物的生长,使它不能恣意于风雨之中尽情舒展。它身畔的那些花花草草,都已经蹿得老高,仿佛争相努力着,去抢从高树间泄落的阳光。
    ⑤于是我心里便有了一份牵念。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山坡上笼子里那株不知名的植物。再见它时,已是十多天后。夜里一场雨悄悄地路过,把山色濯洗得清亮无比。踩着一地的微滑与松软,来到那棵树下,一眼看去,竟然没有发现那个笼子。
    ⑥用目光细细地梳理过去,才在一丛绿色中发现那个笼子。它比原来高了许多。那棵植物已经更高大粗壮,而且枝繁叶茂,像许多只臂膀,把笼子拖离了地面。笼子就像它腰间的一条短裙,被枝枝丫丫托举着,被密密层层的叶子遮掩着,身形完全被植物包裹住。枝丫间结了许多细小的花蕾,向着四面八方,自由而奔放。在风行雨过中,植物越发茁壮,而笼子却越发破败了。
    ⑦再次去的时候,那株植物的花儿已经竞相绽放,在林间斑斑点点的阳光下,花儿虽不十分鲜艳,但是攒攒簇簇,也很惹人注目。笼子依然可怜地吊在植物的身上,已经松松散散,仿佛是想拼命抓住那一缕芬芳。“笼里开花笼外香”,而此刻,花与香都在笼外。笼子破败无比,只是仗着一些细竹条勾挂在花枝上;一些花儿已经开败,可更多的花儿还在开放的过程中。淡香氤氲,让人几乎会忘了笼子的存在。
    ⑧此后,我仿佛放下了一份心事。那一株不知名的花儿,终是打破了牢笼,在无人的山间尽情地释放美丽与芳香。于是我便不再想起它。生活重复而匆匆,我的心刚刚伸出樊笼一角,便又收了回来,继续在尘世里辗转奔波。
    ⑨再次与那株植物相遇,已是秋日。也是无意间散步,就到了旧处。想起春夏里的种种,目光依然细细抚过熟悉的地方。那株植物依然存在,更高大了一些,叶片已经稀疏黯淡,花儿也早已谢落。那个笼子已经没有了踪影,我蹲下来,看着地上,笼子已散碎成一些竹条,半入尘埃,和它们在一起的,还有花谢后成熟脱落的种子。
    ⑩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土而出。
    1.文章写了“我”和笼子及一株植物的几次遇见?第四次遇见时,作者看到的笼子和植物的状态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笼子:松松散散,破败无比。植物:花儿已经竞相绽放。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文中作者与笼子和花相遇一共有五次。第一段和第二段是第一次相遇。第三段和第四段是第二次相遇。第五段和第六段是第三次相遇。第七段和第八段是第四次相遇。第九段是第五次相遇。根据第七段中的“那株植物的花儿已经竞相绽放”“已经松松散散”“笼子破败无比”可知第四次相遇时花和笼子的状态。
    2.第⑧段中“此后,我仿佛放下了一份心事”,句中的“心事”指什么?
    【答案】担心花会因为笼子的束缚而死亡。
    【解答】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根据第八段中的“那一株不知名的花儿,终是打破了牢笼,在无人的山间尽情地释放美丽与芳香”,逆向推理可知,作者心事是担心花会因为笼子的束缚而死亡。
    3.请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意图两方面比较第④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 《济南的冬天》老舍
    【答案】第四段划线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对比中突出了笼中花的孱弱。链接材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山坡雪景的喜爱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第四段划线句“争相努力”“抢”把周围的花草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材料把山坡上的雪比作是一件花衣,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表达意图上来看,前者采用对比衬托的写法,以周围花草的生机旺盛,反衬笼中花的孱弱与生长的困难。材料以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山坡雪景的喜爱之情。
    4.请说说你对结尾段“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土而出”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理解: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而希望与信心将永存。
    感悟:在学习中,我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去解决,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总能战胜困难。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和阅读启示。结合全文内容可知,“笼子”象征着在前行路上遇到的困难,“被泥土所化”是说这些困难终将被我们战胜。“种子”象征着希望信念。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在成长之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终将被战胜,而希望与信念将永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述感悟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心里的栀子花
    占爱群
    ①小时候家门前种过一棵栀子花树,妈妈把一只花枝插进土里。第二年端午前后就开花了,花树上密密丛丛中挤满了大朵大朵的白花,香气浓郁,数米之外就能闻见着沁人心脾的馨香。
    ②这也是父亲最爱的花。给花浇水、施肥、修剪枝叶是父亲常做事情。每年花开时节,不善用言语表达情感的父亲还会在傍晚采下几支花苞插在清水里放在我的房间,那时候,静幽幽的夜晚梦都是清甜的。
    ③气温高的夏夜,栀子花树常常会一夜就开出上百朵。清晨是摘花的最好的时候,我总会起的很早,赶着摘下这还带着晨露的白色精灵。可是,有段时间,我摘到的花总是很少,即使前一天晚上,我已经观察到有很多即将盛开的花苞。我忿忿不平地和父亲抱怨,这些偷摘花的人难道都不睡觉半夜来的吗?父亲笑了笑说,一定是咱们家的栀子花太香太好看啦。转身拿了一个盆,去院里花树上把能摘的花都摘了下来,然后带着我挨家给左邻右舍送去。我满心的不高兴:他们偷了我们的花,我们还要送哈给他们,凭什么啊!父亲说,这叫赠人栀子手有余香。收到花的那些邻居们,有的很开心,有的表情很复杂,但是之后,我家院子里的栀子花就再也没有离奇地少过了。父亲说,花开了,本来就是让大家一起看一起闻的嘛。
    ④有一年的端午节,父亲很晚才回来,我迫不及待的问他怎么那么晚,父亲抱起我,我讲了他下班后的事。父亲下班后,本来也想赶快回家过节的,路过公交站的时候遇见一个比我大几岁的男孩向他打听火车站怎么走,父亲看到他独自一人觉得不放心,就仔细问了情况。原来是那个孩子和家里人吵架了,逃了出来,准备坐火车离家出走。父亲看到孩子饿了半天,先是带他到商店买了些吃的,又给他讲了家里人的担心,最后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问清楚他家地址,骑车把那孩子送回家。父亲说,把孩子送到家门口就没进去,我怕他再跑出来。又在门口多站了会儿。妈妈埋怨道:“你呀,又多管闲事,大过节的自己没吃上饭,家里人也没吃好。”父亲说:“我看那孩子也就比咱们女儿大不了几岁,这样走丢了,家里人得多着急。”爸爸是个好脾气的人,说话声音也是柔柔的。那天他说的话。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总和那天晚上他身后开得正旺的栀子花的香气一起氤氲在我的记忆里,挥散不去。
    ⑤后来父亲生病了,栀子花也病了,花树上长满了虫子,喷了药水也无济于事。就在那几年里,栀子花也仍然到了花期就盛开,虽然花树早已千疮百孔,一如父亲,即使身患重病,也依然支撑着我们的家庭。父亲得的是癌症。癌痛的折磨非常可怕,可父亲一直坚持工作几乎到最后,也从没有在我面前喊过疼。让我一直误以为他的病没有什么要紧,依然没心没肺的过着我自己的生活。十五岁那年的暑假,爸爸应该是日子时日无多,一件一件的安排家里的事,也日日和我谈心,嘱咐一些事情。那时候我虽然听着,但总觉得父亲是因为生病变的悲观了,他说的话我并没有一句句都记在心里,甚至在他要和我说话时,我还常常不耐烦。后来我很努力地想回忆他和我说的话,想起来的远不及十分之一。每每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真的有切肤之痛。
    ⑥安葬父亲时,母亲剪了一只栀子花枝插在父亲的坟前,希望熟悉的香味能陪着父亲。家门口的栀子花树后来也一直病恹恹的,终于没有挺过后来的寒冬。就这样,那株陪伴我整个少年时代,带给我无数美好记忆的栀子花,也离开了。
    ⑦再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可是每每梦醒,栀子花好像又一直陪伴着我,那熟悉的味道,如一串记忆密码,根植在我的生命里,也许,栀子花也早已经种在我的心里吧,它一直默默地在我心底绽放香气。
    ⑧南方多栀子,夏来开数枝。
    1.作者以栀子花为线索,讲述了父亲的几件事。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三件事即可)(3分)
    【答案】每年父亲都会采花苞放“我”房间;“我”的梦都是清甜的;父亲采摘栀子花送给左邻右舍;父亲将出走男孩送回家的故事如视子花的香气一样氤氲在我的记忆里,挥散不去。
     2.作者在第⑦段末尾说“栀子花也早已经种在了我的心里吧,她一直默默地在我的心底散发香气”。请你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2分)
    【答案】因为父亲的善良与爱就像栀子花的馨香已深深根植在作者的生命里;对作者产生深远的影响,一闻到栀子花香,马上就打开回忆父亲的大门。
    3.阅读全文,从语言或写法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理解这篇文章的作用。(2分)
    【答案】问题:作者在第①段为什么用生动的语描写栀子花及其馨香。
    说明:第①段写栀子花是为了自然地引出回忆,写具有栀子花馨香般美好品德的父亲;同时栀子花在全文中起到线索的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链接材料】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答案】示例:我们年轻时,常常理解不了父亲对我们的爱,就如作者。当父亲身患绝症时关心她,她却不愿意听。
    《背影》中朱自清嫌弃父亲的唠叨。可是当我们长大了理解了,却常常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l
    作文主题:学习生活+人生之舟
    “回忆,在时光中沉淀;时间,在回味中消失”,这是当代诗人原野的诗句,回味是从回忆里体会,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因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都让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
    题目:回味
    “回味”意为在回忆中细细体会。从导语和题目两部分得知要写的是自己的回忆,同时也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认识等。

    立意
    通过对人、事、物进行详细描写,写出带给自己感受、认识等的过程,表现自己对他们的情感,或者是表现自己的个人成长、人生启悟等。
    如:多年前自己去外地上学时,大哥叮嘱自己“在外边要记住,不讨便宜就不会上当受骗”,当时只是听听而已。直到好久之后,自己在北京火车站上当受骗,这时再回味哥哥当时说的那句话,感受截然不同。回味中,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成长。

    选材
    人——以家人或者学校的老师、同学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为写作对象,表达自己对于人物的情感或者与人物相处中获得的感悟等。
    事——给自己带来某种深 刻感受或理解甚至教训等的某件事情也可以作为“回味”的内容。
    物——可以以让自己从中获得感悟的自然风景、物体等为写作对象,书写品味过程和感受等。

    语言
    1.可以使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如: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来看着,长杆蘸水笔还夹在指缝之间。她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留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2.可以使用修辞手法
    我今天把40年前的这一段历史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一般,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l
    实词积累——加
    【实词字源】



    本义:________语相增加也__________________
    引申义:
    1.________增加,超过____________ 2.______把一个物放在另一个物的上面__________
    3.________更___________
    【义项积累】

    词性
    词义
    文言例句


    动词
    虚夸,夸大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施予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唐雎不辱使命》
    增加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加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副词

    变本加厉
    名词
    益处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迁移练习】
    下面选项中“加”的意思与“臂非加长也”中“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复加一饭则脱然愈 D.变本加厉
    【解析】“臂非加长也”中“加”意思是增加。C.加:增加。A.加:加害,加罪。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B.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D.加:更。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相关教案

    第05讲:记叙的顺序(讲解)(教师版+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这是一份第05讲:记叙的顺序(讲解)(教师版+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文件包含第05讲记叙的顺序讲解教师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docx、第05讲记叙的顺序讲解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讲 【阅读】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 教师版: 这是一份第14讲 【阅读】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 教师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到原文,迁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讲 【阅读】记叙文:人物心理揣摩 教师版: 这是一份第12讲 【阅读】记叙文:人物心理揣摩 教师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常见题型,学情介绍,趣味导入,内容概括,前情提要,迁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