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答案01
    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答案02
    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答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答案,共9页。

    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

    历史答案

    1.D

    【解析】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我国境内广泛分布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交流频繁,并逐步移植到中原地区,融合到华夏文明中体现了一体化的特点。由此可知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故选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文明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就已经出现,排除A;多源性和广泛分布都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能全面概括题意,排除BC

    2.B

    【解析】根据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周天子分封,天子正式成为诸侯的君主,王权得以提升,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血缘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无法体现分封制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解析】依据材料西周至春秋中期,农业家庭的成员是没有资格当兵的,春秋中期国人才能当兵的特权等信息,可以看出对当兵身份的限制逐渐放宽,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需要大量的兵员,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农民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贵族政治的衰落,排除B项;阶级矛盾不一定缓和,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解析】依据材料春秋后期产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其中一些人拥有庞大的资产,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冲击了原有的工商食官制度,A项正确;各国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相应的城市,排除C项;被打破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解析】 根据材料“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可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A项正确;材料里三者都认可了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而不是差异,排除B项;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里三者都认可了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没有体现褒贬不一,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解析】 从商朝的内外服到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体现出权力不断集中的趋势,政权组织的日趋严密,C项正确;等级制度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与财产地域观念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只涉及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没有完善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规定儿在诸侯国任官者,其地位低于中央官吏,且不得任中央官吏。”“武帝还以诺侯王所献酎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由,夺爵削地。可得出汉武帝加强了对官员的任用控制,以及削弱地方侯王的经济实力,都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B项正确;这些措施在秦朝并没有,排除A项;引发七国叛乱的是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不是监察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示意图反映了西汉的内外朝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重用身边的侍从人员,让他们参与政务决策,成为内朝,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成为外朝,C项正确;内外朝制度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选官制度察举制无关,排除AD项;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度,汉初出现文景之治局面,排除B项。故选C项。

    9C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晋时期出现北民南迁,北方人口大规模向南方迁移,许多读书人离开了原籍,因此异地(户籍不在本州郡)察举、异地求举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C项正确;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而非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权力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弱化,排除AD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国家的监察体制并没有得到强化,排除B项。故选C项。

    10D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把持朝廷的重要官职,将庶族地主排除在外,六品以上的宰辅完全由士族垄断等,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阻碍,D项正确;庶族地主不满生存现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排除B项;门阀之间争夺核心权力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先选D项。

    11C  根据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建立了对峙政权,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方对于王朝正统的激烈争夺,说明南北之间的民族融合,有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意识,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

    12A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孝文帝以前的北魏诸帝的狩猎活动极其频繁,孝文帝时期则几乎停顿,这反映出狩猎经济的重要性急剧下降,受汉化政策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地位上升,故体现的是传统经济方式的改变,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传统经济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涉及鲜卑民族性格的变化,排除B项;根据材料得不出政权的封建化,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后鲜卑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但从材料来看经济方式的改变更为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根据从发掘的贵族墓葬墓志看,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的贵族认同炎黄为先祖的远多于汉族。可得出少数民族也认同汉族的祖先,反映出的是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国家统一,体现的是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主义,而不是政治方面的,排除C项;材料与宗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本题考查唐朝商品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私铸现象严重,这说明当时铜钱价值较高,受到追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不意味着抑商政策松弛,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通货膨胀严重的依据不足,排除B项;铜钱私铸与封建剥削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依据所学,西域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央政府管辖松散。依据材料,唐玄宗以后,西域政权的文书中使用唐朝措辞,于阗国王帮助唐朝政府镇压叛乱,体现出对中原政权的归向和趋同,这是一种政治认同的表现,B项正确;同西域的关系不属于对外关系,排除A项;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政治管理始于西汉,排除C项;D项的叙述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

    16D  依据材料唐朝平定东突厥,将其内附部族安置在河东代州(今山西代县)地区缴纳赋税可纳银,亦可纳羊,按户等征收的银钱和羊,唐朝平定东突厥后,对当地赋税征收做了特殊的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D项正确;以资产为标准,是唐中期两税法,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削弱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边疆民族的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大运河从曲线变成了直接沟通南北的直线,更有利于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运河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项;开始错误,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唐朝后期,北方地区推崇发动安史之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其修坟建祠,甚至不惜和朝廷对抗等,反映出当时中央集权面临着危机,B项正确;儒家思想在唐朝并未失去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非朝廷缺乏有效的平叛策略,排除C项;疆域变化影响专权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唐玄宗时设立翰林院,作为皇帝身边的近侍顾问机构,其职权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宰相权力,成为皇帝身边的决策中枢,贞元以后,人们称翰林学士为内相,这主要是皇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体现,这是由中国的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项正确;唐玄宗的个人喜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央集权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材料是削弱相权,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书省权力,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租庸调制”“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等信息可知,租庸调的赋税制度主要收取实物为主,并且课税名目繁杂,而两税法将人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税额概以钱计,即收取货币为主,因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下由收取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体现了货币经济的发展现象,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没有体现封建剥削程度,无法得出封建剥削减轻的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的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了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排除C项;两税法规定税额以钱计算,但不代表实物地租消失,排除D项。故选B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的实行不仅便利了百姓纳税,也便利了税吏征收,这说明两税法提高了税款的征纳效率,降低了税款征纳的成本,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大大减轻了百姓税额负担,排除A项;虽然两税法以资产为宗既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也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但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2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A项正确;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排除B项;两税法加剧了土地的兼并,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材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和资产为主转变,之前隐瞒的人口显现出来,导致家庭人口数增加,故C项正确;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受到冲击,统治秩序不稳定,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家庭观念的变化不是这一时期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4C

    《挥扇仕女图》中的中心人物显然是贵妇,画作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唐代贵族的生活,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贵族而非市民阶层,排除A项;文人画重在写意而非写实,排除B项;画作只体现了贵族的生活,无法得出唐代民众生活富足,排除D项。故选C项。

    25A

    根据材料可知,佛教来自于印度,北魏的飞天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明显带有印度特征;到唐代,印度的特征逐渐减少,代之以唐朝的特征,表现为佛教的本土化,飞天还体现出唐代世俗女子流行发型,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A项正确;飞天造型的转变主要反映的是中外交流,排除B项;飞天造型中体现女性化,反映了唐朝的审美和社会风气的开放,无法反应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

    26C

    魏晋南北朝,造纸技术取得突破,相对廉价的纸张使得书法艺术得以发展,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儒佛道三教并行与书法流行不存在直接关联,排除AB项;材料反映上层社会同样醉心于书法,不属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前提,排除D项。故选C项。

    27D

    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文人投笔从戎的现象和类似诗句屡见不鲜,表明了唐代文人深厚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宋代实行了重武轻文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唐代实行新的军功爵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安史之乱,排除C项。故选D项。

    28D

    从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的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统治者的统治策略,利用孔子来回强思想专制,因此政治统治需要影响人物评价,D项正确;官方意识形态是儒学,一直稳定,排除A项;动摇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太绝对,从孔子的地位变化可得出,并不是一直受到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

    29D宋朝政府向周边少数民族贡纳岁币,换的了相对长的和平时期,这有助于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D项正确;宋政府的妥协意在换取和平,并不一定是政治屈辱,排除A项;贡纳岁币只能缓解一时的边防危机,并不能彻底解决统治危机,排除B项;岁币并未造成宋政府财政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

    30D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在与周边辽、西夏等少数民族作战、对峙时需要大量马匹,但北宋境内养殖马匹效果不佳用茶叶和丝绸等换取少数民族的马匹正好可以补充马匹来源,从而有利于巩固北宋政权,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A项;北宋是局部统一,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反而时常受到周边辽、西夏的威胁,排除B项;与西蕃、回纥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茶马贸易,促进了经济交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1B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武官虽有官号和丰厚的待遇,但只有官衔吗,只能在中央居住,地方实权由文官掌握,其意是防止地方武官作乱,旨在强化中央集权,B项正确;践行重文轻武理念只是该做法的表象,不是其目的,排除A项;提高官员福利待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不是其目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皇权,属于中央集权范畴,排除D项。故选B项。

    32D材料描述的是宋代的财政拮据、君臣离心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初期过度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D项正确;A项描述过于笼统,排除A项;宋代有冗兵问题,因此兵力并不弱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费用紧张,而非行政效率低下,排除C项。故选D项。

    33A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宋太祖到宋太宗,事权得到进一步分化,原先的中书、枢密院的职权进-一步细化。出现了独掌财权的三司总体来看,到宋太宗时期二府三司的格局正式形成。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不断分化事权,使皇权得以加强,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中央分化事权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形成制据,排除B项;根据材料,应该是军政分权而不是统一,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排除D项。故选A项。

    34C “澶渊之盟后,宋朝基本上没有了大的战事发生,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与发展,宋真宗为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进行了官员俸禄改革,因此出现材料中官员俸禄的变化,C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员俸禄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官员俸禄增加,不能说明士大夫地位开始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35C据题干的描述,分享的权力逐渐被皇帝和宰相集中起来,可以知道中央权力运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权力主要集中在皇帝和丞相手里,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央权力运行方式的变化,不能说明皇权与相权矛盾的缓和以及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排除AB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

    36A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初期,出现了北宋、西夏、辽并立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1125年金灭辽,出现北宋、西夏、金并立的局面,排除B项;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出现南宋、西夏、金并立的局面,排除C项;1227年蒙古灭西夏,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西夏和元不能并立,排除D项。故选A项。

    37D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地方知府行使权力受到长吏、通判牵制,元代地方行省权力相对较大,这表明从宋到元地方行政体制有所调整,D项正确;元代相对于宋代,地方权力有所扩大,相对自由,排除A项;元代仍是中央集权制,地方权力扩大并不能抗衡中央,排除B项;元代地方权力有所扩大,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政府通过分权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

    38C 元朝在地方行政体系中设置达鲁花赤,这一机构凌驾于地方行政长官之上,代表中央驻扎地方,意在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达鲁花赤并不负责监察,排除A项;达鲁花赤的设置和行政效率的提升无关,排除B项。唐宋以来,门阀势力就在不断下降,而达鲁花赤的设置并不是为了解决门阀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

    39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由最初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逐渐转变为固定的、中央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各地的使命愈发凸显。另外,行省治所建在水陆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便于征收赋税,方便朝廷联络和达到军事镇遏的目的,C项正确;A项无法体现,排除A项;中国古代分裂割据的根源是分散的小农经济而非行省制度,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

    40B 材料表明元朝后期出现了多种文字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此时期存在多种文化的交流现象,而且过街塔楼的壁面上存在梵文及各民族文字,故此可佐证此时期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文字何时创建,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多种文字的并存,看不出民族间的关系,且结合所学,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排除C项;材料仅仅反映多种文字并存,体现不出大一统国家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

    41.1)民族:从华夏族或单一汉族到汉族与少数民族;疆域:从洛阳盆地到中原再到元朝所有疆域;文化:从单一的农耕文化到农耕、草原(或游牧)文化。

    2)华夏文化的凝聚力与包容性;少数民族的主动融合;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各民族长期交往);大一统王朝的发展与推动。

    3)中国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国的历史;多元一体是中国的重要特征。

    1变化,根据材料一信息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材料二信息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材料三信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得出:疆域上,从洛阳盆地到中原再到元朝所有疆域;由材料一信息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了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材料二信息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材料三信息“‘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两大部分得出:民族上,从华夏族或单一汉族到汉族与少数民族;由材料一信息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材料二信息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材料三信息“‘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得出:文化上,从单一的农耕文化到农耕、草原(或游牧)文化。

    2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华夏文化的凝聚力与包容性、少数民族的主动融合、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大一统王朝的发展与推动等角度分析。

    3认识,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国的历史、多元一体是中国的重要特征等角度分析说明。

     

    相关试卷

    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答题卡: 这是一份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2次测评(月考)历史答题卡,共1页。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月考复习试卷06(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月考复习试卷06(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