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试卷01
    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试卷02
    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试卷03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
    生 物
    (清华附中高21级)
    一、选择题
    1. 研究者使用含32P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的物质或结构不会出现放射性的是( )
    A. 核糖 B. DNA C. 细胞膜 D. 线粒体基质
    2. 下列物质与其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
    A. DNA聚合酶:催化DNA复制过程
    B. 糖原: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
    C. 抗利尿激素:促进水的重吸收
    D. 生长素: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3. 下列有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合成葡萄糖,线粒体分解葡萄糖
    B.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
    C. 二者都能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D. 二者都能在膜上进行ATP合成
    4. 协同转运是一种常见的跨膜运输方式,例如葡萄糖利用储存在Na+浓度梯度中的能量进入细胞(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B. Na+出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C. 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转运Na+
    D. 葡萄糖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5.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具有高效性,但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
    B.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C. 离开活细胞,酶仍具有催化能力
    D. 酶能为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供能
    6. 科学家向小球藻培养液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长光照,结果如表。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2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3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等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
    B. 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
    C. 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
    D. 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等
    7. 如图是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黑藻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在t1前充CO2,则暗反应速率将显著提高
    B. t1→t2,光反应速率显著提高而暗反应速率不变
    C. t3→t4,叶绿体基质中ATP的消耗速率提高
    D.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C5比值下降
    8. 如图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假设以葡萄糖为底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c段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只进行无氧呼吸
    B. 无论图中何种运动强度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的消耗量
    C. bd段的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乳酸大量积累导致内环境pH持续下降
    9. 某同学用紫色洋葱(2n=16)制备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镜下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解离后使用清水漂洗以防解离过度
    B. 镜检时需要先在高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
    C. 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正发生联会
    D. 细胞②有32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
    10. 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复制时可观察到多个复制泡(如图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DNA以一端为起点、复制至另一端
    B. 复制起始时间越早,复制泡越大
    C. 这种复制方式不利于提高复制效率
    D. DNA分子复制时需要RNA聚合酶
    11. 如图表示细胞内相关的生理活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生理活动涉及图乙中a、b、e、f、g过程
    B. 图甲所示生理活动可发生在原核细胞
    C. 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b、c、d、e
    D. 图乙的f和g过程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12. 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以蜂王浆为食的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而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则发育成工蜂,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机理如图所示;雄蜂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雄蜂是单倍体生物
    B. DNA甲基化水平是发育成蜂王的关键要素
    C. 推测花粉、花蜜中的物质会抑制Dnmt3的活性
    D. 食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个体的表型
    13. 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甲醛处理孕鼠,一段时间后取胎鼠肝脏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所产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甲醛(mg/kg)
    微核率(%0)
    畸变率(%0)
    对照组
    0
    1.8
    0.5

    20
    2.4
    0.74
    200
    5.6
    2.61
    2000
    9.0
    3.33

    A. 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
    B. 微核中的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C. 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D. 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
    14.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 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
    C. 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 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15. “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当一桶冰水从参加者头顶浇下,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温明显下降,酶活性降低
    B.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C. 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减少
    D.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6.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D.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17. 下图是对甲状腺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抑制物质a、b的分泌
    18. 如图是某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并恢复静息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K+的大量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图中ab段Na+大量内流,需要消耗能量
    C. 图中bc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 动作电位峰值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弱成正比
    19. 果蝇大脑中的饱觉感受器能够快速探测到血淋巴管中升高的D-葡萄糖,该信息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激活胰岛素生成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抑制果蝇进一步进食,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注:细胞接收信息分子→Ca2+通道打开→细胞内Ca2+增多→细胞被激活
    A. 该示意图中有2个突触结构
    B. 上述三个细胞的Ca2+通道依次打开
    C. 神经递质TK释放量减少能增强对果蝇进食的抑制作用
    D. 抑制饱腹果蝇的D神经元活性能模拟饥饿果蝇的表型
    20. 以下哪种成分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A. 抗原 B. 溶菌酶 C. 抗体 D. 干扰素
    21. 下列曲线显示了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B. 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C. 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D. 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用方法②进行救治
    22. 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制成类毒素。下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注射的外毒素可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
    B. 乙组小鼠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抗外毒素抗体
    C. 注射的类毒素使小鼠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
    D. 注射的类毒素可以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
    23. 如图是温特利用琼脂块和植物幼苗进行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设置空白琼脂块处理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B. 实验能证明幼苗尖端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C. 实验能证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可导致幼苗弯曲生长
    D. 实验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到与该实验相同的结果
    24. 下图是解释玉米根向重力生长原因的模型。平衡石是根冠细胞特有的结构。在垂直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基部,导致经由中柱运来的IAA在根冠均等分布(如图1)。在水平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近地侧,导致根冠远地侧的IAA向近地侧运输(如图2)。根据该模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IAA在根部只能从伸长区向根冠运输
    B. 在水平放置的根中,近地侧伸长慢的原因是IAA浓度低于远地侧
    C. 若把去除根冠玉米根水平放置,仍能观察到根向地弯曲生长
    D. 玉米根向重力生长与平衡石在根冠细胞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25.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根尖,可促进根尖细胞的增殖
    B. 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子番茄
    C. 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抑制其生芽
    D. 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香蕉会导致性早熟
    26. 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甜叶菊扦插苗进行浸泡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其根粗、根长及生根数,结果如表所示。
    浓度/(mg·L-1)
    根数/条
    根粗/mm
    根长/cm
    0
    3.7
    0.17
    2.9
    100
    5.5
    0.29
    4.2
    200
    4.2
    0.22
    3.2
    300
    3.8
    0.21
    3.0
    400
    2.5
    0.16
    2.3
    500
    2.2
    0.11
    1.3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0mg·L-1赤霉素处理以消除内源激素对结果的影响
    B. 用400mg·L-1的赤霉素处理甜叶菊会使其比较容易生根
    C. 500mg·L-1比100mg·L-1赤霉素对生根的促进作用弱
    D. 应选用100mg·L-1的赤霉素促进甜叶菊侧芽的伸长生长
    27. 种群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下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为年龄结构,可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B. 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 ④为性别比例,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D. 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形
    28. 某小组调查一块400m2方形草地中蒲公英种群密度。如图表示对蒲公英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的一个样方(2m×2m),图中一个不规则图形表示一棵蒲公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样方中蒲公英的个体数量是6或7株
    B. 可使用等距取样法在蒲公英多的地方取样
    C. 该调查方法可估算出该样地中的种群密度
    D. 农田中某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此法调查
    29. 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B. J形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
    C.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30.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栖息空间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资源短缺时,生态位存在重叠的两个物种间的竞争加剧
    B. 两个食性完全不同的种群,其生态位一定不重叠
    C.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之间的差异提高了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D. 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31. 将3种食性相同且只存在竞争关系的原生动物Ⅹ、Y、Z置于相同大小的容器中进行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会持续每天喂等量食物,实验开始时不同原生动物的个体数比例为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和②分别代表Z和Y
    B. X、Y共同培养时,X在竞争中占优势
    C. X、Z共同培养时环境容纳量降低可能与空间限制有关
    D. 将X放在更大容器中单独培养将呈现J型增长
    32. 北方针叶林的两栖类栖息在草本层中,苇莺主要在灌木层活动,柳莺则出没在树冠层,这体现了群落的( )
    A. 时间结构 B. 垂直结构 C. 水平结构 D. 演替现象
    33. 若某湖泊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的变化情况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该湖泊的群落
    B. 在垂直方向上该湖泊无明显的分层现象
    C. 丙同化的能量可以用于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 三种生物中甲更适于生活在水深较浅的地区
    34. 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 演替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C. 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 ⑤阶段不会出现③或④阶段中的物种
    35. 某森林群落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昆虫→蜘蛛→鸟”,其中蜘蛛摄入的能量去向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⑦代表能量值,字母A-C代表能量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⑤/②)×10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
    B. 图中(①-④)可表示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 图中③属于昆虫的同化量,但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
    D. 若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则(⑤+⑥+⑦)的值等于零
    36. 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有3条食物链,甲、乙、丙、丁的食性相同
    B. 图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
    C. 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
    D. 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
    37. 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 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 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 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3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非生物环境
    B.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39.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植食性昆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杂草和水稻都是生产者
    B. 鸭与植食性昆虫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
    C. 鸭控制植食性昆虫可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 鸭粪作肥料可提高该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
    40. 使用再生水作为补给水源,可解决水资源需求难题,但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圆明园以多种沉水植物为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湖中心到湖岸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N和P被沉水植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纤维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C. 需定期收割沉水植物,以避免大量繁殖后死亡导致二次污染
    D. 通过沉水植物修复水体,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非选择题
    41. 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检验“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者用蚕豆根尖做材料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①
    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步骤②
    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请回答问题:
    (1)选择蚕豆根尖做材料是因为根尖细胞_________。上表中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分子。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下图甲中的_________(选填图1中字母)。

    (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则该结果_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确定假说成立。
    (3)若第二个、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分别符合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2中字母),则假说成立。
    42. 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快速躲避天敌并作出最适宜的防御反应是动物生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大脑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
    (1)将小鼠置于如下图的装置中,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的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阴影刺激了小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___,传至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最终诱发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2)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记录脑内腹侧被盖区(VTA)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程度(结果如下图),研究人员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为,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光敏感的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中,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神经元活动。
    当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时,会导致Na+内流使所在神经元兴奋,当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内流使所在神经元_________。应用此技术设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TA区GABA能神经元激活是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请从A~H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表,将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及相应结果补充完整(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分组
    实验动物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一
    ①______
    黄光、②_____
    ③______
    实验组二
    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④___、⑤_____
    ⑥_____
    A.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B.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C.阴影刺激 D.无阴影刺激E.黄光 F.蓝光G.未见逃跑行为 H.迅速逃跑躲避
    (4)科研人员对单次上视野阴影刺激诱发本能恐惧反应的小鼠展开进一步研究。对小鼠给予了连续性重复视觉危险刺激后,发现一部分小鼠逐渐“适应”,其本能恐惧反应被削弱;而另一部分小鼠则始终表现为“非适应”行为,表现出逃跑反应。针对上述“二态型”行为表征,请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
    43. 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受体结构域(RBD),与人类细胞膜上受体(hACE2)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我国科研人员利用RBD的mRNA,制备新冠病毒的疫苗。
    (1)该mRNA疫苗进入细胞指导合成_________,该物质分泌出细胞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进而产生抗体。
    (2)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的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安慰剂组RNA应与实验组RNA的碱基_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并且安慰剂组的RNA不能合成蛋白质。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不同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②已知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释放淋巴因子IFNγ。取安慰剂组和疫苗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分离出T细胞,分别加入_________后,检测IFNγ的含量结果如图2。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能否长时间存在保护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

    ①请完善图中的实验操作:A_________,B_________。
    ②除取血检测抗体外,为进一步评估疫苗效果,又进行了血清转移实验。将上述实验收集的血清分别注射到3组转hACE2基因小鼠体内,1天后小鼠鼻内吸入新冠病毒,5天后处死小鼠,检测肺内新冠病毒的有无。请从下列表格中选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选填字母)________,说明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实现长达26周的有效保护。
    选项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A



    B



    C



    D




    (4)除检测mRNA疫苗的有效性外,还需要对其_______进行评估。
    44. 研究发现,油菜素内酯(BR)可促进非生物胁迫(如高盐、干旱、重金属污染等)下的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1)油菜素内酯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对抗外界逆境胁迫等生命活动具有_________作用的信息分子。
    (2)为研究B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①科研人员筛选获得不能合成BR的det2突变株,发现其CycD3基因表达下降。CycD3基因是植物调节细胞周期的蛋白,控制细胞从G1期向S期过渡,可促进细胞分裂。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进行物质准备的_________和进行细胞分裂的分裂期;G1期和S期均属于前一阶段,细胞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_________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为了探究B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科研人员对det2突变的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BR刺激,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因此,为获得较为显著的实验效果,后续实验中应选择_________(μM)浓度的BR进行实验。
    ③为了探究BR与生长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效应上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用生长素类似物2,4-D和BR设计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BR与生长素在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上表现出_________效应。
    (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写出B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_________。
    45. 空心莲子草是恶性入侵杂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研人员对该入侵植物开展了相关研究。
    (1)空心莲子草是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图1),科研人员调查了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群落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2所示。

    由结果可知,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________,进而改变群落的_______方向。
    (2)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图1)迅速繁殖,在种间________过程中占据优势。
    (3)科研人员推测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为此以本地物种牧草为对象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其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还应设置用_________处理的对照组。
    ②由图可知,随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增大,进而_________种子的萌发。本实验并不能证明上述推测,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简要说明)__________。
    (4)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_________(至少写出1点)等原因,会取代本地优势种从而造成生物入侵,影响生态平衡。
    46. 水稻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其胚芽鞘上有紫线,该性状可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的筛选。
    (1)为探明紫线性状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利用纯种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如图)。

    ①分析可知,控制胚芽鞘有无紫线的两对等位基因(用B和b,D和d表示)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籼稻1和粳稻2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
    ②籼稻2和粳稻1杂交后的F2代紫线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
    (2)已知胚芽鞘具有紫线是因为有花青素,进一步研究发现B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调控蛋白基因,D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基因。研究人员对相关基因转录的模板DNA链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请结合题图分析bbdd的水稻胚芽鞘无紫线的原因是:由于B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产生了b基因,合成的调控蛋白空间结构改变,失去调控合成花青素的作用;D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产生d基因,导致mRNA上的_________提前出现,造成花青素合成酶缺失。
    (3)已知胚芽鞘中花青素的合成与光照有关,科研人员为探明光对B/b、D/d基因的影响,及B/b、D/d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据图1分析,光能够_________B/b基因的表达量,结合图2实验结果,推测B/b、D/d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完善以下示意图_________。请从A~H中选出最合适的选项填入方框中,在( )中选填“+”或“–”(“+”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A.B基因表达 B.b基因表达 C.D基因表达 D.d基因表达 E.有活性的花青素调控蛋白 F.有活性的花青素合成酶 G.无活性的花青素调控蛋白 H.无活性的花青素合成酶
    (4)进一步研究发现种子外的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是由相同基因控制。已知种子外的壳尖是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科研人员根据表现型能够快速把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后的“杂交种子”与“自交种子”、人为混杂的“假种子(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区分开来,请分析鉴定不同种子的依据,填写在表格横线上。
    种子类型
    种子外壳尖有无紫色
    胚芽鞘有无紫线
    杂交种子
    ①____
    ②____
    自交种子
    ③____
    ④____
    假种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吸收的磷酸盐用于合成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因此用含32P的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详解】A、核糖属于糖类,元素组成为C、H、O,不含有P元素,因此不可能含有放射性,A符合题意;
    B、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含有P元素,因此可能会出现放射性,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和磷脂,磷脂中含有P,因此可能会出现放射性,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基质中含有DNA、RNA、ATP、ADP等含有P元素的化合物,因此线粒体基质中可能会出现放射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DNA复制的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A正确;
    B、糖原是动物细胞的能源物质,B错误;
    C、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
    D、生长素是植物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内源激素,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起到调节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3.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线粒体: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中 椭球形或球形.化学组成:DNA、RNA、磷脂、蛋白质,结构: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突出形成嵴.在内膜(嵴)和基质中,分布着许多与有氧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类.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工厂”.
    叶绿体:仅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中 棒状、粒状,化学组成:DNA、RNA、磷脂、蛋白叶绿体 质、色素等. 结构:双层膜结构,基质内分布着许多由片层结构组成的基粒.在基质、基粒的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类.在基粒片层薄膜上还分布有叶绿素等色素.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加工厂”和“能量转换器”.
    解:A、叶绿体合成葡萄糖,细胞质基质分解葡萄糖,A错误;
    B、与外膜相比,叶绿体类囊体膜功能更复杂,内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B正确;
    C、线粒体、叶绿体中均含DNA,故二者都能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C正确;
    D、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能合成ATP,叶绿体的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因此二者能在膜上进行ATP合成,D正确.
    故选A.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4.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的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则Na+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K+由载体蛋白运到膜内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图中K+进入细胞内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由图可知:Na+出细胞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据图分析,细胞的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即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转运Na+,C正确;
    D、据图可知:葡萄糖可以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A。
    5.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pH)的影响,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一类)的反应,B正确;
    C、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条件,离开活细胞,只要条件适宜,酶也可以发挥作用,C正确;
    D、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故选D。
    6.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题表分析:该实验是利用放射性的14CO2探究光合作用的碳元素的利用途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时间,因变量是放射性碳元素的分布情况,题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详解】A、标记的14CO2是暗反应的反应物,检测的放射性物质分布在3-磷酸甘油酸等三碳化合物、糖类等是暗反应的生成物,说明科学家是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
    B、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光合产物不断发生转化,要想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就需要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使反应停止,B正确;
    C、光照2s,放射性物质分布在大量3-磷酸甘油酸中,而20s才出现在12种磷酸化糖类中,说明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而不是糖类, C错误;
    D、60s后,放射性出现在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等,D正确。
    故选C。
    7.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0-t1,光照较弱,光合速率较慢,且保持相对稳定;t1→t2,光照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加快;t2→t3,光合速率保持相对稳定;t3→t4,CO2浓度升高后,光合速率加快;t4后,没有光照,光合速率逐渐降低。
    【详解】A、0-t1,光照较弱,光合速率较慢,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若在t1前充CO2,则暗反应速率也不会显著提高,A错误;
    B、t1→t2,光反应速率显著提高,产生的NADPH和ATP增加,导致暗反应速率也增加,B错误;
    C、t3→t4,CO2浓度增加,叶绿体基质中生成的C3增加,消耗ATP的速率提高,C正确;
    D、t4后短暂时间内,由于缺少光照,ATP和NADPH减少,还原C3的速率减慢,但短时间内C3继续生成,故叶绿体中C3/C5比值将上升,D错误。
    故选C。
    8.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其中ac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保持相对稳定;cd段氧气消耗速率不变,但血液中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
    【详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段氧气消耗率逐渐增加,血液中乳酸水平低且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以有氧呼吸为主,bc段乳酸水平逐渐增加,说明无氧呼吸逐渐加强,cd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说明该阶段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不断加大,A错误;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都等于O2消耗量,B正确;
    C、无氧呼吸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大部分能量存留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C错误;
    D、如果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血液中乳酸水平过高,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不会导致内环境pH持续下降,D错误。
    故选B。
    9.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求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分析题图:图中①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分裂后期。
    【详解】A、解离后使用清水漂洗,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解离过度,A正确;
    B、镜检时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 B错误;
    C、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不发生联会,C错误;
    D、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32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10.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多起点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详解】A、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复制时可观察到多个复制泡,说明真核细胞DNA是多起点复制,A错误;
    B、复制起始时间越早,双链解开的程度越大,合成子链越长,复制泡越大,B正确;
    C、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C错误;
    D、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解开双链,还需要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子链,D错误。
    故选B
    11.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边转录边翻译,是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乙图是中心法则的内容,其中a是DNA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过程,d是RNA的复制过程,e是逆转录过程。
    【详解】A、甲图涉及转录与翻译过程,应为图乙中的b、c过程,A错误;
    B、甲图涉及转录与翻译过程,原核细胞中具有核糖体和DNA,可以进行转录与翻译,B正确;
    C、DNA分子中没有碱基U,而有碱基T,因此DNA分子复制不涉及A与U配对,RNA有碱基U,因此b转录、c翻译、RNA复制(d)、e逆转录都存在A与U配对,C正确;
    D、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由图乙可知,当蛋白质含量过多时可以通过f和g调控其含量,该调控过程通过反馈调节实现,D正确。
    故选A。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单倍体生物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3、蜂王浆促进受精卵发育成蜂王的机理是:抑制Dnmt3基因表达,使DNA甲基化减少,发育成蜂王。
    【详解】A、蜂王和工蜂都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生物,A正确;
    B、如图可知,DNA甲基化减少,幼虫发育成蜂王,所以DNA甲基化水平是发育成蜂王的关键要素,B正确;
    C、由题意可知,以蜂王浆为食的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而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则发育成工蜂,据图可推测蜂王浆中的物质会抑制Dmmt3的活性,C错误;
    D、蜂王浆是食物,通过抑制Dnmt3基因表达,使受精卵发育成蜂王,即食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表现型的改变,D正确。
    故选C。
    13.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表格数据可推知,,实验自变量为甲醛浓度,因变量为微核率和畸变率。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可知随甲醛浓度升高,微核率和畸变率都随之升高,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
    B、微核是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分裂末期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故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B正确;
    C、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错误;
    D、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D正确。
    故选C。
    【点睛】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其中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数目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14.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详解】体液①是血浆,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②是组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B错误;当乳酸进入①血浆中时,因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其中乳酸就与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达到了调节pH平衡的目的,C错误;③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
    15. 【答案】B
    【解析】
    【分析】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量(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减少散热量(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等)来抵抗严寒,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详解】A、当一桶冰水从参加者头顶浇下时,参赛者进行体温调节,体温仍保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下降,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也不会降低,A错误;
    B、寒冷条件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正确;
    C、寒冷条件下,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加,以抵抗严寒,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错误;
    D、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B。
    16.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易受到温度、pH值的影响。
    【详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激素分泌到细胞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可在细胞外起作用;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可在细胞外起作用,A错误;
    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可以是氨基酸类、肽类等,因此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B错误;
    C、酶催化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发挥作用后会失去活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或回收,C错误;
    D、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从而催化化学反应,D正确。
    故选D。
    17.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能够调节丙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腺体乙是垂体,甲是下丘脑,A错误;
    B、甲下丘脑释放的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垂体释放的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
    C、垂体的分泌活动除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控制之外,还受结构丙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能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的激素a和b,D正确。
    故选D。
    18. 【答案】C
    【解析】
    【分析】1、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K+通道开放,K+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2、图中,ab段表示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发生Na+内流,bc段表示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与K+外流有关。
    【详解】A、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K+通道打开,K+外流,A错误;
    B、图中ab段表示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发生Na+内流,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图中bc段表示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与K+外流有关,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而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
    D、能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即为有效刺激,但动作电位的峰值大小与膜两侧Na+浓度有关,Na+的浓度差越大,动作电位的峰值越高,与有效刺激的强弱无关,D错误。
    故选C。
    19.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葡萄糖作用于D神经元,使细胞的Ca2+通道打开,导致细胞内Ca2+增多,促使D神经元释放TK神经递质,并作用于T神经元,T神经元通过释放相应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素生成细胞,最终释放胰岛素。
    【详解】A、共有两个突触结构,为D神经元和T神经元之间,T神经元和胰岛素生成细胞之间,A正确;
    B、D神经元最先探测到血淋巴管中升高的D-葡萄糖, 使得D神经元最先激活,释放神经递质TK,激活T神经元后,T神经元激活胰岛素生成细胞,这三个细胞为依次激活状态,故这三个细胞的钙离子通道依次打开,B正确;
    C、神经递质TK释放量减少,则T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也会减少甚至不释放,因此胰岛素生成细胞可能不能被激活,不能释放胰岛素或者释放胰岛素减少,则对果蝇进食的抑制作用减弱,C错误;
    D、抑制饱腹果蝇的D神经元活性,能促进果蝇继续进食,因此能模拟饥饿果蝇的表现型,D正确。
    故选C。
    20.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详解】ABCD、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物质。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可由淋巴细胞产生,而抗原属于外源物质,是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21.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方法①表示免疫治疗,是在患病时给患者注射抗体,以消灭抗原,方法②表示免疫预防,是在患病前给个体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
    B.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B错误;
    C.注射抗体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没有记忆细胞产生,免疫力不会持久,C错误;
    D.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用方法①进行救治,D错误。
    故选A。
    2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体液免疫之后,病原体被消灭,但保留了部分抗体和记忆细胞。
    【详解】A、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并不属于小鼠自身物质,所以外毒素注射进入小鼠体内,被小鼠体内免疫细胞识别,能够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甲组小鼠注射外毒素后死亡,而乙组小鼠注射注射外毒素后注射免疫血清,且乙组小鼠没有死亡,说明抗毒血清中含有抗外毒素的抗体,B正确;
    C、类毒素具有与外毒素具有相同的抗原,但不会导致小鼠死亡,类毒素注射入小鼠体内,引起了小鼠体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当再次注射外毒素时,小鼠进行二次免疫,迅速消灭外毒素,C正确;
    D、注射的类毒素不会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类毒素是脱毒后的外毒素,类毒素具有与外毒素具有相同的抗原,但不会引起小鼠死亡,D错误。
    故选D。
    23.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去掉苗尖端,幼苗不生长也不弯曲;去掉苗尖,放置接触过苗尖的琼脂块,幼苗直立生长;去掉苗尖,在右侧放置接触过苗尖的琼脂块,幼苗向左侧生长;去掉苗尖,在左侧放置接触过苗尖的琼脂块,幼苗向右侧生长;去掉苗尖,放置空白琼脂块,幼苗不生长;去掉苗尖,在左侧放置空白琼脂块,幼苗不生长。
    【详解】A、设置两组空白琼脂块处理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A正确;
    B、接触过幼苗尖端的琼脂块和空白琼脂块的对照实验能证明幼苗尖端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B正确;
    C、接触过幼苗尖端的琼脂块放置在切去尖端的幼苗的一侧,那一侧生长更快,证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可以导致幼苗弯曲生长,C正确;
    D、胚芽鞘的感光部位被切除,在光照下也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D。
    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在垂直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基部,导致经由中柱运来的IAA在根冠均等分布;在水平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近地侧,导致根冠远地侧的IAA向近地侧运输,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快,故根向地生长。
    【详解】A、看图可知:IAA在根部既能从伸长区向根冠运输,也能从根冠向伸长区运输,A错误;
    B、在水平放置的根中,近地侧伸长慢的原因是IAA浓度高于远地侧,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快,B错误;
    C、若把去除根冠的玉米根水平放置,失去了平衡石的作用,根水平生长,C错误;
    D、根据试题分析,玉米根向重力生长与平衡石在根冠细胞中的位置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D。
    25.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2、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③防止落花落果;
    3、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尖细胞的增殖,A正确;
    B、无子番茄的培育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刺激子房壁的发育,B正确;
    C、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休眠,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抑制其生芽,C正确;
    D、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仅限于促进植物的果实成熟,而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不起任何作用,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香蕉不会导致性早熟,D错误。
    故选D。
    26. 【答案】A
    【解析】
    【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浓度,因变量是根数、根粗和根长,分析表格中的数据,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三个指标都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详解】A、用0 mg·L-1赤霉素作为空白对照组,以消除内源激素对结果的影响,A正确;
    B、从表格中看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用400mg·L-1的赤霉素处理时,根数、根粗和根长的数值均减小,若要促进甜叶菊生根,不宜采用较高浓度的赤霉素,B错误;
    C、与空白对照相比,500 mg·L-1赤霉素对生根表现为抑制作用,C错误;
    D、表格中只能看出100mg·L-1的赤霉素促进甜叶菊根的生长,不能看出其对侧芽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27.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详解】A、据图可知,①可以预测变化方向,故表示年龄结构,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
    B、②对于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故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对其起决定作用,B正确;
    C、④表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
    D、③为种群数量,由于环境资源有限等原因,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形,D正确。
    故选C。
    28.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
    2、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数。
    【详解】A、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此样方中蒲公英的个体数量是6或7株,A正确;
    B、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B错误;
    C、使用样方法可估算出该样地中的种群密度,C正确;
    D、某昆虫卵的活动能力较低,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可以使用样方法,D正确;
    故选B。
    29.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加的两种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点,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详解】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优点是比较形象直观,缺点是不够准确;故A正确。B、J形曲线是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种群增长快慢;故B正确。C、S形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c点种群增长率为0,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使得种群数量增加;故C错误。D、K值是环境容纳量,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则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故D正确。故选C。
    【点睛】“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有限、有天敌捕食时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30.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研究内容:①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当两个种群存在生态位的重叠,所以如果环境资源短缺,就会导致物种的竞争加剧,A正确;
    B、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两个食性完全不同的种群,也可能会出现空间位置、水源等的竞争,生态位可能会重叠,B错误;
    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这减少了生物之间的竞争,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
    D、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位的形成是因为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31. 【答案】D
    【解析】
    【分析】1.S型曲线:
    (1)条件:自然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条件有限。
    (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达到最大。
    2.由图1可知,原生动物Ⅹ、Y、Z单独培养时,均呈现S型增长;由图2可知,X、Y共同培养时,二者为竞争关系,X在竞争中占优势,Y被淘汰;由图3可知,X、Z共同培养的最终结果是两种群共存,二者环境容纳量降低。据此答题。
    【详解】A、由图3可知,X和Z无压制关系,由图2知,X、Y共同培养时,X在竞争中占优势,Y被淘汰,X对Y有压制关系,再结合图1中X的曲线,得出结论X对Y有压制关系,Z对Y也有压制关系,因此①代表Z,②代表Y,A正确;
    B、由图2知,X和Y共同培养时,二者为竞争关系,X在竞争中占优势,Y被淘汰,B正确;
    C、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X、Z共同培养时环境容纳量降低可能与空间限制有关,C正确;
    D、J型增长的条件是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即使将X放在更大容器中,资源空间仍是有限的,因此不会呈现J型增长,D错误。
    故选D。
    32. 【答案】B
    【解析】
    【分析】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详解】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北方针叶林的两栖类栖息在草本层中,苇莺主要在灌木层活动,柳莺则出没在树冠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掌握其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3.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的能量相对值可以判断,该食物链关系为甲→乙→丙,其中甲为生产者,主要受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其分布,而乙、丙则由于食物需求,随甲的分布变化而变化。
    【详解】A、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甲、乙、丙三种生物不能构成该湖泊的群落,A错误;
    B、任何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随着水深变化,光照越来越弱,生物种类会有变化,因此在垂直方向上该湖泊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乙捕食甲,丙捕食乙。所以乙同化的能量可传递给丙,用于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丙同化的能量不可以用于乙的生长发育繁殖,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主要生活在水深较浅的地区,因为其在浅水区固定的能量更多,D正确。
    故选D。
    34.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演替的过程是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可以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详解】A、由图示分析,该群落演替的起点是采伐后的土地,有较好的土壤条件和少量植物,云杉林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次生演替过程,群落结构结构变得复杂,A错误;
    B、通常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维持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动态平衡。在演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能量输入大于输出的阶段,B错误;
    C、④→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云杉更高大,竞争阳光更有优势,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C正确;
    D、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种的替代,⑤云杉林阶段仍然保留③或④阶段中的物种,数量相对减少,D错误。
    故选C。
    35.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摄入能量,②表示同化能量,③表示粪便中的能量,④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⑤表示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⑥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⑦表示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
    【详解】A、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②表示蜘蛛同化能量,而⑤表示被鸟摄入的能量,不是鸟同化的能量,所以不能用(⑤/②)×10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B、图中①表示蜘蛛的摄入能量,②表示蜘蛛的同化能量,④表示蜘蛛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故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净同化量)=(②-④),B错误;
    C、由题干可知,蜘蛛以昆虫为食,图中③表示蜘蛛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而属于昆虫的同化量,C正确;
    D、若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食物链“草→昆虫→蜘蛛→鸟”仍存在,蜘蛛的净同化量(⑤+⑥+⑦)的能量值仍大于零,D错误。
    故选C。
    36.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A、图示中有5条食物链,甲、乙以植物为食,丙、丁以动物为食,A错误;
    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图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相同的种群,B错误;
    C、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丁是消费者不是分解者,C错误;
    D、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也就是第四营养级)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D。
    37.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生产者的碳元素以残枝败叶形式流向分解者,⑤表示消费者的碳元素以遗体粪便流向分解者,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⑦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详解】A、据图分析,A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它们不能构成食物链,A错误;
    B、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⑦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这些过程的碳元素为CO2形式;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生产者的碳元素以残枝败叶形式流向分解者,⑤表示消费者的碳元素以遗体粪便流向分解者,碳元素都是为有机物形式,B正确;
    C、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C错误;
    D、经③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错误。
    故选B。
    38.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来自无机环境,A错误;
    B、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即行为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进行信息传递,如蜜蜂跳舞,B正确;
    C、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除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外,还可以通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如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D错误。
    故选B。
    【点睛】
    39.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如鸭和害虫)、竞争(杂草和水稻)、寄生(如噬菌体和细菌)和互利共生(根瘤菌和大豆);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该生态系统中杂草和水稻都属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
    B、鸭能捕食植食性昆虫,同时两者又同时以杂草为食,所以鸭与植食性昆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B正确;
    C、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植食性昆虫,可减少植食性昆虫捕食水稻,能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正确;
    D、鸭粪作肥料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40.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A、从湖中心到湖岸分布不同的植物,是水平方向的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正确;
    B、蛋白质含有C、H、O、N,N被吸收后,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纤维素只含有C、H、O,N和P被吸收后,不可用于合成纤维素,B错误;
    C、沉水植物大量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盐溶解于水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二次污染,C正确;
    D、通过沉水植物修复,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 【答案】(1) ①. 分裂旺盛,便于观察 ②. DNA ③. a (2)不能
    (3) ①. B ②. B和C
    【解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分析题图:a表示半保留复制;b表示全保留复制;c表示混合复制。A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含有放射性;B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含有放射性;C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不含放射性。
    【小问1详解】
    只有能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该实验选择蚕豆根尖的分生区做细胞材料是因为根尖细胞分裂旺盛,便于观察。
    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因此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DNA分子。
    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链为亲代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子链,所以步骤①复制形成的每个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故符合图中a。
    【小问2详解】
    DNA分子复制方式可能为半保留复制(a)、全保留复制(b)或混合复制(c)。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符合图中a和c,因此复制方式可能是半保留复制,也可能是混合复制,因此该结果不能确定假说成立。
    【小问3详解】
    若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图乙中的B;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有一半染色体不含放射性,另一半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有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图中的B和C。
    42. 【答案】(1) ①. 神经冲动 ②. 受体 ③. 反射弧
    (2)阴影刺激组在有阴影刺激时的VTA区GABA能神经元活性始终高于非阴影刺激组(阴影刺激后VTA区GABA能神经元活性迅速上升),并且在神经元活性达到峰值时,小鼠发生逃跑行为
    (3) ①. 抑制 ②. B ③. C ④. G ⑤. F ⑥. D ⑦. H
    (4)研究引发“二态型”行为表征的生理学机制;研究“适应”和“非适应”小鼠的GABA能神经元活性的差异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都是协助扩散,扩散的速率与浓度差有关。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维持外正内负。
    【小问1详解】
    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的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阴影刺激了小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至神经末梢的突触小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最终诱发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阴影刺激组在有阴影刺激时的VTA区GABA能神经元活性始终高于非阴影刺激组(阴影刺激后VTA区GABA能神经元活性迅速上升),并且在神经元活性达到峰值时,小鼠发生逃跑行为,进而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为。
    【小问3详解】
    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的膜电位。Cl-内流会增大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使所在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从而被抑制。
    本实验为进一步证实了VTA 区GABA能神经元激活是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根据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可知实验一的实验动物选择VTA区GABA 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B),实验组一的实验条件为黄光、阴影刺激(C);实验组二的实验条件为蓝光(F)、无阴影刺激(D),实验组一的实验结果为未见逃跑行为(G);实验组二的实验结果为迅速逃跑躲避(H)。
    【小问4详解】
    对小鼠给予了连续性重复视觉危险刺激后,发现一部分小鼠逐渐“适应”,其本能恐惧反应被削弱;而另一部分小鼠则始终表现为“非适应”行为,表现出逃跑反应。针对上述“二态型”行为表征,可进一步研究引发“二态型”行为表征的生理学机制;或研究“适应”和“非适应”小鼠的GABA能神经元活性的差异。
    43. 【答案】(1) ①. RBD ②. 浆细胞
    (2) ①. B ②. RBD/新冠病毒 ③.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 ①. 15μgmRNA疫苗 ②. 处死老鼠收集血清 ③. A
    (4)稳定性
    【解析】
    【分析】1、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2、血清疗法为输入新冠肺炎患者康复者的血清,原因是血清中含有抗体。
    小问1详解】
    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受体结构域(RBD),科研人员利用RBD的mRNA,制备新冠病毒的疫苗,因此该mRNA疫苗进入细胞后指导合成的RBD,相当于抗原,可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小问2详解】
    ①不同RNA的本质区别在于碱基排列顺序的的不同,设置安慰剂组的目的是排除RNA的作用,和实验组的RNA但碱基数目相同,序列不同,故选B。
    ②结合题意“效应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释放淋巴因子IFNγ”,故为检测IFNγ的含量,需要加入能刺激IFNγ产生的抗原,此处应为新冠病毒(RBD);据图1和图2可知,该过程中既有抗体产生,也有经效应T细胞释放的IFNγ”,故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小问3详解】
    ①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能否长时间存在保护作用”,则实验的测定指标应为抗体的作用时间,故A和B的实验操作分别为注射15μgmRNA疫苗和处死老鼠收集血清。
    ②本步骤的实验目的为“进一步评估疫苗效果”,且预期实验结果为“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实现长达26周的保护”,若抗体的保护时效有26周,则已经产生免疫的实验组1和2小鼠血清血清中均含有抗体,将实验收集的血清分别注射到三组转hACE2基因小鼠体内,转基因小鼠可以在接触新冠病毒后将其清除,即其肺内没有新冠病毒,但注射对照组血清的转基因小鼠不能清除病毒,故肺内有新冠病毒,故选A。
    【小问4详解】
    因mRNA为单链结构,故mRNA结构不稳定,周围温度高就很可能被分解掉,除检测mRNA疫苗的有效性外,还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
    44. 【答案】(1)调节 (2) ①. 间期 ②. DNA的复制 ③. 适宜浓度的BR能够通过促进细胞中CycD3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④. 5 ⑤. 协同
    (3)适宜浓度的BR通过促进细胞中CycD3基因的表达,产生调节细胞周期的蛋白,来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物生长;BR通过增强细胞中生长素的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来促进植物生长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只是信息分子,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起到催化的作用、也不提供能量。
    【小问1详解】
    油菜素内酯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对抗外界逆境胁迫等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
    【小问2详解】
    ①细胞周期包括间期(G1、S、G2)和分裂期,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合成有关蛋白质和DNA复制;
    ②据图1可知,适宜浓度BR能增加CycD3基因RNA相对表达量,结合题意可知,适宜浓度的BR能够通过促进细胞中CycD3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当BR添加量为5uM时,CycD3基因RNA相对表达量最高,即为获得较为显著的实验效果,后续实验中应选择5(μM)浓度的BR进行实验;
    ③分析图2可知,同时添加2,4-D和BR的实验组的相对细胞数量显著多于空白对照和单独添加2,4-D的实验组,即BR与生长素在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上表现出协同效应。
    【小问3详解】
    根据上述解析,B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为:适宜浓度的BR通过促进细胞中CycD3基因的表达,产生调节细胞周期的蛋白,来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物生长;BR通过增强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来促进植物生长。
    45. 【答案】(1) ①. 降低 ②. 演替 (2)竞争
    (3) ①. 等量的蒸馏水 ②. 抑制 ③. 将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检测空心莲子草是否能释放毒害本土物种的化学物质
    (4)缺少天敌或生长迅速
    【解析】
    【分析】1、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
    2、据图分析,图2中入侵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比对照群落低;(3)题图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牧草的种类、空心莲子草浸提液浓度和提取部位,因变量是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
    【小问1详解】
    根据图2分析,与对照群落对比,入侵群落的丰富度指数降低,说明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进而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小问2详解】
    图1中显示,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进而大量繁殖,在种间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
    【小问3详解】
    ①图中对照组的空心莲子草浸提液浓度应该是0,即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
    ②结合柱状图分析可知,随着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都增大了,进而抑制了种子的萌发;
    以上实验中使用的是空心莲子草浸提液,还不能证明空心莲子草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的推测,若要证明推测,还需要将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检测空心莲子草是否能释放毒害本土物种的化学物质。
    【小问4详解】
    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还缺少天敌,因此其会取代本地优势种从而造成生物入侵,影响生态平衡。
    46. 【答案】(1) ①. 非同源 ②. BBDD、bbdd ③. 1/9
    (2) ①. 缺失 ②. 终止密码子
    (3) ①. 增加
    ②. ①—A,②—B,③—E,④—“+”,⑤—“+”,⑥—C,⑦—D,⑧—F
    (4) ①. 无
    ②. 有 ③. 无 ④. 无
    【解析】
    【分析】籼稻1和粳稻2杂交,F2的紫线:无紫线=9:7,此比例为9:3:3:1的变式,即可说明B和b、D和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NA分子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小问1详解】
    ①籼稻1和粳稻2杂交,F2的紫线:无紫线=9:7,此比例为9:3:3:1的变式,即可说明B和b、D和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紫线的大致基因型为B_D_,无紫线则为:B_dd、bbD_、bbdd;可推知F1的紫线为BbDd,则籼稻1和粳稻2的基因型分别是BBDD、bbdd。
    ②由于籼稻2和粳稻1杂交的F2中紫线:无紫线=9:7,因此,F1的紫线为BbDd,则籼稻2的基因型为BBdd (或bbDD),粳稻1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则F2代紫线(B_D_)个体中纯合子BBDD的比例=(1/4×1/4)/(3/4×3/4)=1/9。
    【小问2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与B基因相比,b基因缺少了碱基,即由于B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产生了b基因,使合成的调控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失去调控合成花青素的作用产生;D基因中的碱基G被碱基T替换而产生了d基因,替换后导致mRNA上的丝氨酸(UCG)变为终止密码子(UAG),使翻译提前结束,造成花青素合成酶缺失。
    【小问3详解】
    据题意“B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调控蛋白基因,D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基因”,结合图1分析,光能够增加B/b基因的表达量,结合图2实验结果,推测Bb、Dd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为:光照首先光激活B/b基因的表达,再激活D/d基因的表达;
    光照激活B基因表达(①),合成有活性的花青素调控蛋白(③),促进(④)D基因表达(⑥)产生有活性的花青素合成酶(⑧),使胚芽鞘上有紫线;光照激活B基因表达(①),合成有活性的花青素调控蛋白(③),促进(⑤)d基因表达(⑦)产生无活性的花青素合成酶,使胚芽鞘上无紫线;光照激活b基因表达(②),产生无活性的花青素调控蛋白,使胚芽鞘上无紫线。即①—A,②—B,③—E,④—“+”,⑤—“+”,⑥—C,⑦—D,⑧—F。
    【小问4详解】
    据题意“种子外的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是由相同基因控制,且种子外的壳尖是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亲本为籼稻(BBdd)和粳稻(bbDD),即自交后代种子(BBdd或bbDD)的外壳尖均无紫色、胚芽鞘均无紫线,杂交后代的种子(BbDd)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有紫线。故①无,②有,③无,④无。

    相关试卷

    2021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