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课前导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第二单元 5.2大学之道 导学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课前导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第二单元 5.2大学之道  导学案(含答案)01
    【课前导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第二单元 5.2大学之道  导学案(含答案)02
    【课前导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第二单元 5.2大学之道  导学案(含答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精品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精品随堂练习题,共8页。

    第二单元 5.2 大学之道

    重难点:

    一、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知至而后意诚(形容词,真诚)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连词,如果)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副词,确实,的确)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动词,修养,修行)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长,高)

    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修造)

    在止于至善(名词,美好的品德、行为)

    京中有善口技者(动词,擅长,善于)

    善刀而藏之(动词,揩拭)

    素善留侯张良(动词,友好,亲善)

    静而后能安(形容词,性情安和)

    风雨不动安如山(形容词,安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形容词,安逸)

    在止于至善(介词,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介词,在)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介词,与“至”连用,表示所述对象讫止范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连词,表示范围)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介词,把)

     

    古今异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古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今义:高等学府。)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古义:到。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活用

    在明明德(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

    欲齐其家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欲正其心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欲诚其意者(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

    (2)动词的活用

    知止而后有定( 动词用作名词,停止的地方,文中指“至善”的境界)

     

    句式积累

    倒装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状语后 置句,应为“古之于天下欲明明德者”)

     

    二、常识积累

    文学常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被尊为“经”。其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在明                 道:道理     明:美好的

    B.在民,在于至善                 亲:亲近爱抚   止:停止

    C.定而后能,静而后能         静:心不妄动   安:平安

    D.物而后                           格:推究   知:知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弟子 B.在止至善

    C.青,取之于蓝,而青 D.良曰:臣。

    3.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       求:追求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君子于义       喻:知晓,明白

    D.质胜文则       野:粗野、鄙俗

     

    二、填空题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霜露(        )       (        )       (        )       

    (        )       (        )       国者(        )

     

    三、小阅读-课内

    5.《大学之道》中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

    6.请赏析下面两句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大学之道》

    7.《大学之道》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段连用五个有何作用?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谈谈你对《礼记》中这段话的理解。

    9.阅读 《礼记·大学》中的句子,分析其含义,概括其内容。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10.《礼记·大学之道》表达了什么观点?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止:停止错误。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译为达到

    C.“安:平安错误。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译为性情安和

    D.“知:知道错误。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对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其中,译为认识

    故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比。

    B.介词,达到。

    C.介词,比。

    D.介词,比。

    故选B

    3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实词意思的能力。

    B项,敏于事而慎于言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该是状语后置句,因此作谓语,应当翻译成奋勉

    故选B

    4          sàng     jué         jiè             dài     wéi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的能力。

    本题需要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字的注音:juédài

    5三纲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明明德,就是要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品德,这是儒家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根本要求。亲民,有一种解释就是要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强调只有不断革新,永不停滞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使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得以弘扬。止于至善,就是要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告诉人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把握行文思路的能力。

    首先找到文中的三纲的具体内容,然后理解这些内容,最后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弃旧图新,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明明德,第一个是使动用法,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是形容词,明德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第一纲就是要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品德;亲民,即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并个人推及他人;在止于至善至善是指最善,也就是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以看出,这三纲之间是递进关系。

    6.这两句将明德修身和治国理政结合起来,为下文论证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两句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将治理国家和修身明德练习起来,说明了二者的关系。同时,引出了下文的关于治国、齐家、修身、正心、意诚、知至等几个方面关系的论证。

    7.形象地展现了大学的宗旨对人修身养性逐步影响的过程,从知止能得,各方面的因素关系紧密。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词语作用的能力。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形象地展现了大学的宗旨对人修身养性逐步影响的过程。知止而后定,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也就是志向、目标,知道了目标所在才能坚定不移。定而后有静,静,谓心不妄动。有了志向并且坚定不移,就会镇静不烦躁。静而后能安,能不动其心则随其所处而安。静,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就不会有杂念、不会焦躁,没有杂念、不焦躁,人就会安,安静、安逸、安和。安而后能虑,能安则事物之来从容审处而能虑矣。我们都知道,越是焦躁不安越无法把事情做好,在忙乱之中还能做好事的人,一般会被评价为冷静从容。不安是无法虑的。虑而后能得,得,得其所止。虑是什么?从容审处、处事精详。从知止能得,层层推进,各方面的因素关系紧密。

    8.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枝末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的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就不远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这段文字选自《大学》第一章。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更新。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译文是: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在《大学》的第一章,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表明,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整个文段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9.文中连用五个,体现逐步推导的过程,将国、家、身、心、意、知几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和概括段落内容的能力。

    句意为:想要先治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己的身心;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要想端正自己的心志,就要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要想丰富自己的知识,就得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字反复出现五次,由国到家,由家到身,由身到心,由信到意,由意到知,逐层深入推进,体现逐步推导的过程,将国、家、身、心、意、知几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

    10.强调从个人出发,通过学习,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养自身的品性,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对观点的把握能力。

    这段话的意思是: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认识、研究便可从中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这段话强调从个人出发,通过学习,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养自身的品性,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精品达标测试,共12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精品复习练习题,共1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精品课后测评,共10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课前导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第二单元 5.2大学之道 导学案(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