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3.2 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课堂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3.2 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课堂教案01
    13.2 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课堂教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3.2 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课堂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13.2 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课堂教案,共5页。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

    1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2.掌握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3.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美,体会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难点:能够按照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什么?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全等,并且也是成轴对称的.

    3.什么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为本节课做准.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轴对称变换

    [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问题.那么怎样作轴对称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探究问题:

    如图,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右脚印.

    [提出问题]1)左脚印和右脚印有什么关系?(成轴对称)2)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即直线l3)对称轴与对应点的连线PP ′是什么关系?(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PP′

    学生集体回答.

    [动手操作]请学生动手再画一个图形做一做,看看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为了简单起见,这里要求学生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利用三角板).作好的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看看是否一样.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三位同学的作品,并将折痕看作对称轴,验证结论:

    同时提醒学生:对称轴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也是同学们所画的图形不同的原因.

    [归纳总结](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并强调: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的过程,成为轴对称变换.

    [课件展示]跟踪训练

    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DE折叠,使A点落在BC上的F处,若EFB50°,则CFD的度数为(   C   

    A20°     B30°    C40°    D50°

    【分析】折叠是一种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的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知识点2   画轴对称图形

    [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先来研究点,再到线,最后到图形)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例题:

    1   已知点A和直线l,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分析:对应点的连线AA′被对称轴l垂直平分.

    作法:(1)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

    2)在垂线上截取OA′=OA.

    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提醒学生可简记为:作垂线;取等长

    2  1)已知线段AB和直线l,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A′B′.

    分析:线段由它的两个端点的位置确定,只要能分别画出这两个端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这两个对称点,就能得到要画的图形.

    作法:(1)分别作出点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B′.

    2)连接A′B′.

    线段A′B′即为所求.

    2   2)已知线段AB和直线l,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A′B′.

     

    [动手操作]学生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强调学生注意在对称轴上的点怎么作它的对称点,分居对称轴两侧的点怎么作它们的对称点.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作图过程:

    [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例题:

    3   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分析:ABC可以由三个顶点的位置确定,只要能分别画出这三个顶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能得到要画的图形.

    作法:(1)如图,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在垂线上截取OA′=OA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2)同理,分别画出点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

    3)连接A′B′B′C′C′A′,则A′B′C′即为所求.

    [归纳总结]

    1.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一找:在原图形上找特殊点(如线段端点);

    二画:画出各个特殊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三连:依次连接各对称点.

    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1)找特殊点对画轴对称图形极为重要,找特殊点时,要把确定图形形状的特殊点找全,否则画出的图形将不准确或不完整.

    2)常见的特殊点,除线段的端点外,还有线与线的交点、中点等.

    3)点在对称轴上时,它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它本身;点在对称轴一侧时,它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

    [课件展示]跟踪训练

    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分析:B在直线l上,则点B的对称点是其本身,只需要分别作出点AC关于直线l对称的点A′C′,依次连接点A′BC′即可. 

    解:A′BC′即为所求.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作已知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的第一步是( B )

    A.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交

    B.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不确定

    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DC分别落在点D1C1的位置, ED1的延长线交BC于点G ,EFG=64°,EGB等于(  A 

    A.128°         B.130°      C.132°         D.136°

    3.如图,ABC,DE分别在边AB , BC,A与点E关于直线CD对称.AB=7 , AC=9 , BC=12 ,DBE的周长为( B )

    A9       B10          C11      D12

    【解析】A与点E关于直线CD对称,

    AD=DEAC=CE=9,

    AB=7AC=9BC=12,

    ∴△DBE的周长=BD+DE+BE=BD+AD+BC-AC=AB+BC-AC=7+12-9=10 .故选B.

    4.有一正方形卡纸,如图,沿虚线向上翻折,得到图,再沿虚线向右翻折得到图,沿虚线将一角剪掉后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D 

    【解析】方法一:动手剪一剪;方法二:根据轴对称变换解答.故选D.

    5.如图给出了一个图案的一半,虚线l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整个图案是个什么形状?请准确地画出它的另一半.

    6.如图,画ABC关于直线m的对称图形.

    7.如图,将已知四边形分别在格点图中补成关于已知直线: 1mnp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同样是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完成探究的.吸取了上节课的经验教训之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进: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堂;开始新的讲解内容前,尽量在学生全部放下手里的工具之后再开始新的内容;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同时,更重视知识的获取,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本身就在于更直观地发现新知识.学生整体掌握良好.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