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01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02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4m=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 哥白尼——“地心说” B.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
    C. 牛顿———万有引力 D. 伽利略——“日心说”
    2. 当发现一个问题后,下述措施中:a.查阅资料;b.请教他人;c.猜想和探究;d.实施验证计划,应该采用的措施是(    )
    A. 只有c、d B. 只有a、b C. 只有a、c、d D. a、b、c、d
    3. 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教室的门的高度约200 m B. 中学生课桌高约80cm
    C. 中学生正常心跳一次大约为 1min D. 足球的直径约40dm
    4.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8.4m=8.4m×100cm=840cm B. 320mm=320mm÷1000=0.32m
    C. 290km=290×1000=290×103m D. 0.1m=0.1×100cm=10cm
    5. 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南辕北辙 B. 夸父追日 C. 顺水推舟 D. 精忠报国
    6. 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

    A. 工作人员 B. 遥控器 C. 无人机 D. 地面
    7. 如图所示,测量玻璃球的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测量中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除误差 D. 采用精密仪器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9.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4.34cm、14.36cm、14.35cm、14.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4.35cm B. 14.34cm C. 14.45cm D. 14.36cm
    10. 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为参照物
    B.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
    1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B. 由v=st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C. 在平直公路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12. 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 经过4s,甲乙相距8m
    13. 下列四个图象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14.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 3:4 B. 4:3 C. 12:1 D. 1:12
    15.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100s的路程平均速度为1.5m/s,为了不迟到剩余路程平均速度为3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
    A. 1.25m/s B. 2.4m/s C. 4m/s D. 1.3m/s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0分)
    16.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17.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2km= ______ m;
    (2)70μm= ______ m;
    (3)15min= ______ h= ______ s;
    (4)72km/h= ______ m/s。
    18.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单位符号)
    (1)课桌的高度约为80 ______ ;
    (2)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______ ;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______ ;
    (4)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为3 ______ 。
    19. 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某物体的长度是38.89cm,则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cm,此数据的准确值是______ cm和估计值是______ cm。
    20.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铅笔长为______cm。

    21.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______的。
    22. 小强骑自行车上学时,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23. 一列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800m的桥梁,火车长600m,火车全部通过该座桥梁所用的时间为______ s。
    24.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b、c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______,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__;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______,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______:


    25. 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铅笔的长度
    应为______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
    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26.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______ 。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__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______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_ (填“大”或“小”)。
    (6)下列符合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图______ 。



    27.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 。
    (2)实验中小明的操作方案:待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O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10cm做一处刻度标记,用停表测出气泡从O点运动到每一个刻度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小明同学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3)实验中,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的目的是______ 。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做______ 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 m/s。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0分)
    28. 某一运动的物体在前120s通过了360m,在剩下的180s的平均速度是4m/s。求:
    (1)物体在前120s内的平均速度;
    (2)物体在剩下的180s内通过的路程;
    (3)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
    29. 2021年4月6日,我国“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小明一家积极参与。一路上,小明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请你解释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2)如果小明的爸爸驾车通过标志所示的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超速了吗?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处到广州最快需要用多少小时。
    30. 人类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的时间需要0.6s,某司机驾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车辆抛锚,遂采取紧急刹车.从行车记录仪上看到汽车制动后继续向前滑行1.8s,测得地上刹车痕迹长达15米.
    (1)试计算司机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2)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达到30m/s,刹车距离是在离普通公路上的2倍.为了避免追尾事故,两辆汽车必须保持多远的安全距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D、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对几千年的“地球中心论”提出巨大挑战,故AD错误;
    B、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故B错误;
    C、牛顿在前辈们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正确。
    故选:C。
    根据对物理学史及科学家主要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本题命题意图是为了让同学了解物理学史,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物理学史的积累,这不仅是物理学习的需要,学习物理学史还可以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答案】A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提出问题,接下来是对结论的猜想或假设,验证猜想或假设正确与否,需要进行实验,先设计准备,然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为总结规律做准备,实验完毕,对数据或现象进行分析处理,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最后进行交流讨论。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环节: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本题考查了关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物理学方法过程的掌握运用;2、根据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3、根据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答案】B 
    【解析】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比此数值要大一些,在200cm=2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C不符合实际;
    D、足球的直径约22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4.【答案】D 
    【解析】解:A、正确的换算过程为:8.4m=8.4×100cm=840cm,故A错误。
    B、正确的换算过程为:320mm=320×10−3m=0.32m,故B错误。
    C、正确的换算过程为:290km=290×1000m=2.9×105m,故C错误。
    D、正确的换算过程为:0.1m=0.1×100cm=10cm,故D正确。
    故选:D。
    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8.4m,前面的8.4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
    无论是长度单位换算、还是质量单位换算、压强单位换算、功率单位换算等等,思路都是相同的。
    5.【答案】D 
    【解析】解: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这类题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也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
    6.【答案】C 
    【解析】解:无人机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的过程中,防疫物资与无人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选择无人机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防疫物资与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运动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7.【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及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若没有磨损,就应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另外,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要确保所测长度即为直径方可。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有时为达到测量目的,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解答】
    A.刻度尺未从零刻度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故A错误;
    B.刻度尺未从零刻度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且被测物体没有靠近刻度,测量部准确;故B错误;
    C.此方法中的三角板和地面均与刻度尺垂直,这就确保了刻度尺所测长度就是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是从零刻度开始的;故C正确;
    D.此方法不能确保所测位置是圆柱体的直径;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解:
    A、误差不是错误,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测量错误,而不是产生误差;故A错误;
    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错误可以避免,故B正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取精密的测量工具并认真测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消除误差,
    因此无论是用多么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故D错误。
    故选:B。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要明确: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9.【答案】A 
    【解析】解: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可知,数据14.7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中的准确值不同,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要把该数据去掉;
    物体的长度为:14.34cm+14.36cm+14.35cm3=14.35cm,故A正确。
    故选:A。
    (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10.【答案】C 
    【解析】解:A、“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球以外的物体(如月亮)为参照物,说明人是运动的,而不是以地为参照物,故A错误;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描述潮水相对于观众在运动,是以观众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相对于“万重山”在运动,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故C正确;
    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故D错误。
    故选:C。
    参照物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选定的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但参照物不能选择物体本身。
    本题要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不同。考查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判断能力。
    11.【答案】A 
    【解析】解:
    A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之比--速度是确定的,与路程s、时间t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B错误;
    C、在平直公路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汽车一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0km,由于不知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故无法判断汽车是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确定的,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2)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速度一般为平均速度。
    (3)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正确、全面理解概念和公式,是解答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分析】
    这是一道图象题,由物体的s−t图象,我们可以求:
    ①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路程,
    ②物体通过一定路程所用时间,
    ③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④求物体的运动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定值,即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根据甲乙s−t图象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
    (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快,由此判断甲和乙的速度关系;
    (3)由图象可知两小车在4s内的路程,由此可判断两小车的位置关系。
    【解答】
    A.由图象知,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4s时间甲车路程为s甲=4m,乙车路程为s乙=12m,甲车在乙车的后方s=s甲−s乙=12m−4m=8m处,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为一条斜线,表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v甲=s甲t甲=30m3s=10m/s;
    乙的v−t图像为一条斜线,说明乙做加速运动;
    丙的s−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丙的速度为0;
    丁的v−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丁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丁的速度为10m/s;
    所以甲、丁的速度是相同的。
    故选:D。
    根据图像,利用v=st求出甲速度的大小;根据图像分析乙、丙、丁速度的大小;然后对比,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速度图像的识别,难度不大。
    14.【答案】C 
    【解析】解:已知:t1:t2=1:4,s1:s2=3:1,
    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v1:v2=s1t1:s2t2=s1t1×t2s2=3×41×1=12:1,
    故选:C。
    先列出时间与路程的比例,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算出它们的速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时间和路程的比例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小明去上学时,前100s的路程:s1=v1t1=1.5m/s×100s=150m,剩余路程为:s2=s−s1=600m−150m=450m,
    剩余路程所用的时间t2=s2v2=450m3m/s=150s,
    从家到学校总时间t=t1+t2=100s+150s=250s,
    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v=st=600m250s=2.4m/s。
    故选:B。
    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小明去上学时前100s的路程,进一步计算剩余路程,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剩余路程所用的时间,进一步计算总时间,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用公式v=st去计算(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
    16.【答案】m  s 
    【解析】解: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故答案为:m;s。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17.【答案】200  7×10−5  0.25  900  20 
    【解析】解:(1)0.2km=0.2×1000m=200m;
    (2)70μm=70×10−6m=7×10−5m;
    (3)15min=15×160h=0.25h=0.25×3600s=900s;
    (4)72km/h=72×13.6m/s=20m/s。
    故答案为:(1)200;(2)7×10−5;(3)0.25;900;(4)20。
    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为: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为:1h=60min=3600s;
    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为:1m/s=3.6km/h。
    可据此进率进行长度和时间、速度的单位换算。
    此题考查了长度、时间、速度的单位换算,比较简单,属基础题。
    18.【答案】cm  mm  dm  m 
    【解析】解:(1)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2)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mm;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
    (4)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为3m;
    故答案为:(1)cm;(2)mm;(3)dm;(4)m。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
    19.【答案】0.1  38.8  0.09 
    【解析】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38.89cm,最后一位是估计数字,所以准确值为38.8cm,估计值为0.09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8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0.1cm。
    故答案为:0.1;38.8;0.09。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记录的测量结果应该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属于基础题。
    20.【答案】0.1  5.35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7.35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7.35cm−2.00cm=5.35cm。
    故答案为:0.1;5.35。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在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1.【答案】船  运动 
    【解析】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相当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船;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2.【答案】4.8 
    【解析】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s2v1=s2v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s2v2=s2v2,
    全程所用的时间:t=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st1+t2=ss2v1+s2v2=2v1v2v1+v2=2×6m/s×4m/s6m/s+4m/s=4.8m/s。
    故答案为:4.8。
    设总路程为s,利用时间公式表示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再用公式v=st计算出平均速度。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必须明确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
    23.【答案】60 
    【解析】解:火车过桥速度v=144km/h=40m/s,
    火车通过该桥梁所行驶的路程:s=s桥+s火车=1800m+600m=2400m,
    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t=sv=2400m40m/s=60s。
    故答案为:60。
    火车通过这座桥梁的路程为火车长加上桥梁长,知道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得火车通过桥梁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通过这座桥梁的路程为火车长加上桥梁长是关键。
    24.【答案】a  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a  相同路程,所需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解析】解:图甲中,时间相同,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图乙中,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
    故选A、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跑得越快;
    a、相同路程,所需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比较运动快慢控制时间不变比较路程长短,控制路程不变比较时间多少。
    运动的快慢由两个量决定:路程和时间。
    25.【答案】甲  1mm  3.40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6.42cm  26.02cm  偏大 
    【解析】解:
    (1)读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04cm+26.00cm+26.02cm3=26.02cm;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甲;1mm;3.40;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cm;26.02cm;(3)偏大。
    (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
    (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计算、以及对误差进行分析的方法,尤其在最后一问中,应注意细心分析,防止颠倒。
    26.【答案】v=st  刻度尺  小  长  0.12  小于  变速  大  C 
    【解析】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v=st;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钟表,而实验中已经有了测量时间的工具,故还缺少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图示可知,全程s=60cm=0.6m,t=5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st=0.6m5s=0.12m/s;
    根据图示可知,小车在上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2s,而小车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小车在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在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因为小车在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在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5)如果让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st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6)A、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小,即小车做减速运动;
    B、表示小车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小车做匀速运动;
    C、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大,即小车做加速运动;
    D、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先变小再增大,即小车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
    由于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做加速运动,因此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C;
    故答案为:(1)v=st;刻度尺;(2)小;长;(3)0.12;小于;(4)变速;(5)大;(6)C。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st;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对应的测量工具;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3)根据图象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知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和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的关系;
    (4)根据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关系可知小车的运动状态;
    (5)让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6)根据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选择对应的图像。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速度。
    27.【答案】停表  便于测量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  0.1 
    【解析】解:(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知,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气泡运动的距离、用停表测量出时间;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所以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匀速运动,速度不变;
    速度的大小为:v=st=0.1m1s=0.1m/s。
    故答案为:(1)停表;(2)如图;(3)便于测量时间;(4)匀速直线运动;0.1。
    (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分析。
    (2)将表一中的数据在s−t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从气泡的大小和玻璃管是否倾斜方面考虑;
    (4)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分析。
    此题考查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和用描点法画s−t图象,此题有一定难度。
    28.【答案】解:(1)物体在前120s内的平均速度:v1=s1t1=360m120s=3m/s;
    (2)物体在后180s内通过的路程:s2=v2t2=4m/s×180s=720m;
    (3)全程的总路程:s=s1+s2=360m+720m=1080m,
    总时间:t=t1+t2=120s+180s=300s,
    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080m300s=3.6m/s。
    答:(1)物体在前120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2)物体在后180s内通过的路程为720m;
    (3)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3.6 m/s。 
    【解析】(1)根据公式v=st求出前120s内的平均速度;
    (2)根据公式s=vt求出后180s内的路程;
    (3)求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st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以及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不要弄混淆了。
    29.【答案】解:(1)“40”指最高速度v=40km/h;标志牌上的“广州18km”指从此标志牌开始到广州的路程s=18km;
    (2)已知路程s=18km,时间t=30min=0.5h,
    则速度v=st=18km0.5h=36km/h,
    由于36km/h<40km/h,所以汽车没有超速;
    (3)已知路程s=18km,速度vmax=40km/h,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从标志牌处到广州的时间:tmin=svmax=18km40km/h=0.45h。
    答:(1)交通标志牌上两个数据的含义:“40”指最高速度v=40km/h;“广州18km”指从此标志牌开始到广州的路程s=18km;
    (2)汽车的速度为36km/h,汽车没有超速;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到广州最快需要用0.45小时。 
    【解析】(1)“40”指最高时速v;标志牌上的“广州18km”指从此标志牌开始到广州的路程;
    (2)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v=st计算速度,若速度高于允许最高时速为超速;
    (3)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式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解:(1)由v=st得,司机发现障碍物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1=v1t1=54×13.6m/s×0.6s=9m,
    汽车发现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的路程:s2=9m+15m=24m;
    所用的时间:t2=0.6s+1.8s=2.4s;
    所以司机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v2=s2t2=24m2.4s=10m/s;
    (2)车速为30m/s,所以反应路程:
    s3=v3t1=30m/s×0.6s=18m;
    刹车后的滑行距离为:s4=2×15m=30m;
    所以从刹车到完全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为:
    s4=18m+30m=48m,即两辆车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48m.
    答:(1)司机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2)为了避免追尾事故,两辆汽车必须保持48m的安全距离. 
    【解析】(1)计算出刹车前行驶的路程与刹车后的路程之和即为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的总过程,计算出总时间,由公式v=st便可得平均速度;
    (2)计算出刹车前的路程,再加刹车距离,便可得出最小的安全距离.
    求整程的平均速度,一定想法求出整程的路程和整程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此题的关键是能够分清楚整个刹车距离的含义.
    相关试卷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7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紫金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紫金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