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0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02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03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固体颗粒 D.加热液体
    2.(2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3.(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2分)20℃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则20℃时,该物质的100g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  )
    A.1:3:4 B.1:4:5 C.3:1:4 D.4:1:5
    5.(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堵上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很难把他们分开
    6.(2分)下面哪个事例不能用来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A.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B.小孔成像
    C.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D.影子的形成
    7.(2分)某同学学习空气的组成后,对各种气体的用途进行分类连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氖气——制作霓虹灯 B.氧气——能燃烧、作燃料
    C.干冰——人工降雨 D.氮气——制氮肥
    8.(2分)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包装纸,“冰棍冒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9.(2分)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0.(2分)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11.(2分)下列各项中,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12.(2分)夏天开车时,轿车内如果冷气开得很足,则前挡风玻璃出现的“雾气”会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  )
    A.启动雨刷
    B.用毛巾擦拭前挡风玻璃
    C.将冷气空调对着前挡风玻璃吹风
    D.打开轿车车窗通风
    13.(2分)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4.(2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

    A.实验Ⅰ中水只作溶剂
    B.实验Ⅱ中水的作用是主要防止集气瓶炸裂
    C.实验Ⅲ中的水作反应物
    D.实验Ⅳ中水的作用是只为了提供热量
    15.(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对于同种溶质,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16.(2分)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17.(2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B.
    C.
    D.
    18.(2分)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碗里的水会 (  )
    A.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
    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
    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19.(2分)t℃时,给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量溶液中的下列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分)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2分)下列混合物中,属于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溶液的是    。
    ①牛奶
    ②黄河水
    ③肥皂水
    ④矿泉水
    ⑤碘酒
    ⑥白酒
    ⑦豆浆
    ⑧色拉油混合水
    22.(3分)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试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若甲试管生成气体A,则甲应连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3)电解水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水由    组成。
    23.(5分)初中课外实践课上,小明做了个小实验,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24.(2分)如图甲,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1)紫外线在色带的    (填“上方”或“下方”)
    (2)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    色。
    A、红色
    B、红色和黑色
    C、黑色
    D、彩色
    25.(3分)根据如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丙装置通入二氧化碳后的实验现象是    。
    (2)通过乙装置进行的实验的现象,证明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    。
    (3)甲装置进行实验后,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观察到    的现象。
    26.(4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
    27.(3分)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题。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
    (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增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3)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28.(4分)有一装置如图,用此装置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进入,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进入。

    29.(4分)有m克15%的硝酸钠溶液,欲使其浓度增加一倍,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蒸发掉溶剂质量的一半
    ②蒸发掉溶剂0.5m克
    ③加入m克硝酸钠
    ④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硝酸钠溶液0.5m克
    30.(4分)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30克水(部分)后,析出4克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中还剩下2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
    31.(4分)t℃时,向x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g硝酸钾或蒸发掉bg水恢复到t℃,据此下列推论正确的有    (填序号)
    ①在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g
    ②若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则x=2b
    ③若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恢复到原温度,能析出2ag硝酸钾
    ④在t℃时所配得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2.(4分)烧杯中盛有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溶液全部倒出后,用蒸馏水洗涤2次,若烧杯内每次残留0.5g溶液,经2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原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    倍。
    33.(4分)实验室要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2)此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34.(10分)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30%双氧水的质量(g)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
    40
    5
    200
    2
    20
    30
    5
    100
    3
    30
    20
       
    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图1中的   (选填编号).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排水法收集气体,再检验
    35.(12分)欲配制1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铵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50mL”、“100mL”或“200mL”)量筒。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硝酸铵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选填序号)。
    A.增加适量硝酸铵固体
    B.减少适量硝酸铵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硝酸铵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5)在做⑤操作时,烧杯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
    (6)经检测,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硝酸铵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36.(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一)首先
    (1)第1组认为,药品的选择对实验的成败是一个关键。老师告诉他们在铁丝、木炭、红磷这三种药品中,最理想的选择是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不选择另外两种的原因是:   。
    (2)第4组认为,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实验。
    (三)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组别
    1
    2
    3
    4
    5
    6
    7
    8
    集气瓶容积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
    4
    3.5
    4
    4
    4
    4.5
    4

    (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只有第8组同学没能得到数据。原因可能是    。
    (2)第2组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第6组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填字母)。
    ①第2组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第2组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第6组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第6组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固体颗粒 D.加热液体
    【答案】C
    【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故A中操作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故B正确;
    C、取用块状固体是应用镊子夹取,故C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等。
    故选:C。
    2.(2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B
    【分析】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现在检测的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
    【解答】解:
    A、二氧化硫,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B、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成分之一;未列入;
    C、氮氧化合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D、可吸入颗粒物;已列入。
    故选:B。
    3.(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D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故选:D。
    4.(2分)20℃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则20℃时,该物质的100g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  )
    A.1:3:4 B.1:4:5 C.3:1:4 D.4:1:5
    【答案】B
    【分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
    【解答】解:20℃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固体物质25g,形成饱和溶液125g×100%=20%。
    20℃时,该物质的100g饱和溶液中溶质、溶液的质量比是20g:80g:100g=1:4:3。
    故选:B。
    5.(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堵上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很难把他们分开
    【答案】C
    【分析】(1)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工作原理都利用了大气压强,抽气机、吸管、茶壶、针管等都可能利用到大气压;
    (2)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对应的物理知识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解:A、堵上小孔,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压着里面的水不易流出来;
    B、当用口吸吸管时,小于外界大气压,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C、用抽气机抽出灯泡里的空气这种现象是利用气压差,气压则变得很小,使其被抽空。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很难把他们分开,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两块玻璃压在一起。
    故选:C。
    6.(2分)下面哪个事例不能用来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A.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B.小孔成像
    C.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D.影子的形成
    【答案】C
    【分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
    漫反射是因为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将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解答】解:A、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之所以会被挡住。
    B,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说明物体能够向四面八方都反射光线。
    D,遇到不透明物体,从而在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如果光不是沿直线传播,那就不会形成影子了。
    故选:C。
    7.(2分)某同学学习空气的组成后,对各种气体的用途进行分类连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氖气——制作霓虹灯 B.氧气——能燃烧、作燃料
    C.干冰——人工降雨 D.氮气——制氮肥
    【答案】B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干冰升华吸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故选:B。
    8.(2分)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包装纸,“冰棍冒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D
    【分析】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从外界吸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对外界放热。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从外界吸热。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对外界放热。
    根据以上内容,对本题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冰棍冒气”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冰棍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
    B、冰棍“流汗”是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错误。
    C、“出汗”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茶杯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
    D、“白粉”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冰棍放热。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D。
    9.(2分)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C
    【分析】燃烧需要氧气,氧气充分燃烧会更剧烈;气不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烟尘.
    【解答】解:A、遇到意外,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
    B、室内起火,燃烧更为剧烈。
    C、山林中火灾因可燃物﹣﹣树木较多,下风处的树木更容易达到着火点燃烧,此措施不合理。
    D、为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吸入口鼻,并尽量降低身子逃离火场。
    故选:C。
    10.(2分)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答案】D
    【分析】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鉴别题目,做题时注意从题目中找出反应的典型现象,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
    【解答】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不能顺利鉴别;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也有可能熄灭,方法不是很好,故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和空气无法鉴别,故C错误;
    D、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无明显变化为空气,伸入瓶中会熄灭为二氧化碳,故D适合。
    故选:D。
    11.(2分)下列各项中,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答案】B
    【分析】运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易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能产生酸雨的气体、一氧化碳有毒、冰箱制冷剂氟氯昂等氟氯代烃能破坏臭氧层的知识解答.
    【解答】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易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能产生酸雨的气体、冰箱制冷剂氟利昂能破坏臭氧层,
    故选:B。
    12.(2分)夏天开车时,轿车内如果冷气开得很足,则前挡风玻璃出现的“雾气”会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  )
    A.启动雨刷
    B.用毛巾擦拭前挡风玻璃
    C.将冷气空调对着前挡风玻璃吹风
    D.打开轿车车窗通风
    【答案】A
    【分析】挡风玻璃外侧起雾是很常见的,究其原因:车外湿度过高,车内温度太低,导致水汽液化在挡风玻璃上。
    【解答】解:
    夏天开车时,轿车内如果冷气开得很足时,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并且夏天开空调是为了凉快,故A正确。
    故选:A。
    13.(2分)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
    【分析】(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不断吸热;
    (4)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积上的空气流动,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积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解答】解:
    A、当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时;当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故A有可能;
    B、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把一块﹣7℃的冰放到0℃的水里,但不能继续吸热,故C不可能;
    D、晶体熔化过程,故D有可能。
    故选:C。
    14.(2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

    A.实验Ⅰ中水只作溶剂
    B.实验Ⅱ中水的作用是主要防止集气瓶炸裂
    C.实验Ⅲ中的水作反应物
    D.实验Ⅳ中水的作用是只为了提供热量
    【答案】D
    【分析】根据水的用途解答,水的用途很广泛,例如可以作溶剂,可以用来灭火,水用作反应物,可以用来洗涤等.
    【解答】解:A、水作溶剂,故A正确;
    B、水用来降温,故B正确;
    C、水用作反应物,故C正确;
    D、水除了提供热量,防止白磷被氧化。
    故选:D。
    15.(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对于同种溶质,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答案】D
    【分析】A、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若采用的是降温至恰好饱和的方法,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C、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一定是均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2分)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保持溶液的温度t℃不变,对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水,不饱和溶液逐渐变成饱和溶液;至饱和时蒸发水,氯化钠随之析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
    【解答】解: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m%)增大,仍为饱和溶液,故A项正确;
    故选:A。
    17.(2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解答】解:A、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不能燃烧的化学性质;
    C、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瓶内压强减少,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故选:A。
    18.(2分)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碗里的水会 (  )
    A.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
    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
    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答案】D
    【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结合这些可以解决本题。
    【解答】解: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
    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选:D。
    19.(2分)t℃时,给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量溶液中的下列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t℃时,给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剂质量减少,有硝酸钠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t℃时,溶剂质量减少,由于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
    B、t℃时,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减少。
    C、t℃时,溶剂质量减少,由于温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时,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
    故选:C。
    20.(2分)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答案】B
    【分析】A、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B、据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判断;
    C、据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D、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大的析出晶体多,若不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
    【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充分搅拌不会完全溶解,得到75g甲溶液;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中甲的溶解度最大,所以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水最少;
    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分别将t5℃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析出晶体,丙溶解度变大,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5℃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不知溶液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2分)下列混合物中,属于属于乳浊液的是  ①③⑧ ,属于溶液的是  ④⑤⑥ 。
    ①牛奶
    ②黄河水
    ③肥皂水
    ④矿泉水
    ⑤碘酒
    ⑥白酒
    ⑦豆浆
    ⑧色拉油混合水
    【答案】①③⑧;④⑤⑥。
    【分析】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解:悬浊液是固体颗粒 悬浮于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豆浆都属于悬浊液、不稳定的混合物、肥皂水,即①③⑧、稳定的混合物、碘酒,即④⑤⑥;④⑤⑥。
    22.(3分)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试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若甲试管生成气体A,则甲应连接电源的  负 极(填“正”或“负”)。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
    (3)电解水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答案】(1)负;
    (2)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3)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析】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收集到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收集到氧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向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等物质增强水的导电性,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A)图分析可知,在时间为8分钟时,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2H5O2H2↑+O3↑可知,A为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收集到氢气,因此若甲试管生成气体A;
    (2)水的导电能力较弱,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3)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因此通过实验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
    (1)负;
    (2)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3)氢元素和氧元素。
    23.(5分)初中课外实践课上,小明做了个小实验,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像 (填“实像”或“虚像”);
    其成像的原理是  光沿直线传播 ;
    (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顺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D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2)光线沿直线传播,当蜡烛沿顺时针旋转时,蜡烛上各点发出的光线也沿顺时针旋转,所成的像也沿顺时针旋转;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
    故答案为:(1)实像;光沿直线传播;D。
    24.(2分)如图甲,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1)紫外线在色带的  下方 (填“上方”或“下方”)
    (2)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  B 色。
    A、红色
    B、红色和黑色
    C、黑色
    D、彩色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太阳光是混合光,照在三棱镜上就会发生光的色散,出现光谱,根据光谱上各种色光的顺序来作答;
    (2)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解答】解:(1)太阳光照在三棱镜上就会发生色散,这是折射现象、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谱,故紫外线大致在白屏的下方;
    (2)红纸只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各种色光,其余的地方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1)下方;(2)B。
    25.(3分)根据如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丙装置通入二氧化碳后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通过乙装置进行的实验的现象,证明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  氧气 。
    (3)甲装置进行实验后,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观察到  软塑料瓶变瘪 的现象。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
    (3)软塑料瓶变瘪。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丙装置通入二氧化碳后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通过乙装置进行的实验的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迅速盖上瓶盖振荡。
    故答案为: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
    (3)软塑料瓶变瘪。
    26.(4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固 态。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较小的冰块比较大的冰块受热均匀;
    (2)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
    【解答】解:(1)应选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
    (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由图象知,图乙中第3min时,因此物质处于固态;
    故答案为:(1)较小;(2)晶体,温度不变。
    27.(3分)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题。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C 。
    (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②③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增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3)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 B>A=C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C;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关系是B>A=C,都升温到t3℃,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因此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还是:B>A=C。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C;
    (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升高温度;
    (3)t2℃时,将等质量的A、B,都升温到t7℃,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故答案为:B>A=C;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28.(4分)有一装置如图,用此装置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b 进入,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a 进入。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选择收集装置,氧气的入口端。
    【解答】解: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瓶内先装满水;
    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排气法收集氧气,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来;
    故答案为:b;a。
    29.(4分)有m克15%的硝酸钠溶液,欲使其浓度增加一倍,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②④ 。
    ①蒸发掉溶剂质量的一半
    ②蒸发掉溶剂0.5m克
    ③加入m克硝酸钠
    ④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硝酸钠溶液0.5m克
    【答案】②④。
    【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的方式有: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浓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m克15%的硝酸钠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mg×15%=0.15mg,含溶剂mg﹣0.15mg=5.85mg。
    ①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mg﹣x)×30%=mg×15%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错误。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需要蒸发掉溶剂,故选项正确。
    ③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mg+y)×30%=7.15mg+yg,故选项错误。
    ④设加入60%的硝酸钠溶液为z,,解得:z=0.4mg。
    故答案为:②④。
    30.(4分)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30克水(部分)后,析出4克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中还剩下2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40g 。
    【答案】40g。
    【分析】根据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向原溶液投入10克溶质晶体后,说明原溶液中再溶解8g固体。
    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30克水(部分)后,即一定温度下,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12g×=40g。
    故答案为:
    40g。
    31.(4分)t℃时,向x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g硝酸钾或蒸发掉bg水恢复到t℃,据此下列推论正确的有  ①②④ (填序号)
    ①在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g
    ②若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则x=2b
    ③若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恢复到原温度,能析出2ag硝酸钾
    ④在t℃时所配得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①②④。
    【分析】①由题意知ag硝酸钾与bg水正好配成饱和溶液,利用这一关系解决判断。
    ②利用原来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与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之间建立关系式进行求解即可。
    ③由叙述知溶液蒸发掉ag水后溶液才饱和,如果再蒸发掉ag水后则溶液会析出的溶质的质量是bg。
    ④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一定温度下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或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①由题意可知,t℃时,加入ag硝酸钾或蒸发掉bg水恢复到t℃,设t℃时KNO3的溶解度为s,由溶解度的定义可知:g,故①选项正确;
    ②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加入了ag溶质之后形成饱和溶液%+a=(x+a)×g代替,故②选项正确;
    ③、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此时继续蒸发掉bg水,为ag;
    ④在t℃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配成的溶液质量分数应该小于等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①②④。
    32.(4分)烧杯中盛有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溶液全部倒出后,用蒸馏水洗涤2次,若烧杯内每次残留0.5g溶液,经2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原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   倍。
    【答案】。
    【分析】对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利用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分别计算每次加水洗涤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把第二次洗涤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对比.
    【解答】解:假设原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20mL蒸馏水的质量为20g
    经过第一次洗涤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再进行第二次洗涤,洗涤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所以经8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原NaCl溶液的倍;
    故答案为:。
    33.(4分)实验室要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B ;
    (2)此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80.25% 。
    【答案】(1)B;
    (2)80.25%。
    【分析】(1)根据实验室要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约含四分之三体积的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室要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约含四分之三体积的氧气,应用排水法收集,观察图示。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此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5%+(1﹣75%)×21%=80.25%。
    故答案为:
    (1)B;
    (2)80.25%。
    34.(10分)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30%双氧水的质量(g)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
    40
    5
    200
    2
    20
    30
    5
    100
    3
    30
    20
     5 
    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图1中的 B (选填编号).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2H2O+O2↑ .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5 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排水法收集气体,再检验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①根据二氧化锰是固体粉末选择取用装置;
    ②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③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数字结合实验是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数据;
    ④根据数据分析实验结论;
    (2)根据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分析.
    【解答】解:(1)①二氧化锰是固体粉末,取用时要用药匙;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32H8O+O2↑;
    ③实验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5g;
    ④通过实验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大;
    (2)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故答案为:(1)①B;②7H2O22H2O+O7↑;③5,反应物浓度越大;
    (2)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35.(12分)欲配制1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铵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100mL (选填“50mL”、“100mL”或“200mL”)量筒。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硝酸铵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B (选填序号)。
    A.增加适量硝酸铵固体
    B.减少适量硝酸铵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硝酸铵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加速硝酸铵的溶解 。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④①③⑤② 。
    (5)在做⑤操作时,烧杯的温度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
    (6)经检测,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①②③ (填序号)。
    ①硝酸铵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答案】(1)100mL;
    (2)B;
    (3)加速硝酸铵的溶解;
    (4)④①③⑤②;
    (5)降低;
    (6)①②③。
    【分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来进行分析;
    (3)根据硝酸铵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够加速硝酸铵的溶解进行分析;
    (4)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和步骤进行分析;
    (5)根据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要吸收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6)根据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少了或溶剂多了进行分析。
    【解答】解:(1)欲配制1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铵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80g×(1﹣50%)=90g,所以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90mL;
    (2)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物体放在左盘,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硝酸铵时,说明取的硝酸铵固体过多,故选:B;
    (3)硝酸铵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够加速硝酸铵的溶解;
    (4)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取固体→量去液体→溶解,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④①③⑤②;
    (5)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要吸收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6)①硝酸铵固体不纯,称得硝酸铵的固体偏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水的体积偏小;
    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称得氯化钠的质量偏大。
    故选:①②③。
    故答案为:(1)100mL;
    (2)B;
    (3)加速硝酸铵的溶解;
    (4)④①③⑤②;
    (5)降低;
    (6)①②③。
    36.(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一)首先
    (1)第1组认为,药品的选择对实验的成败是一个关键。老师告诉他们在铁丝、木炭、红磷这三种药品中,最理想的选择是  红磷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不选择另外两种的原因是: 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木炭燃烧后产物是气体 。
    (2)第4组认为,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足量或过量 。
    (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实验。
    (三)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组别
    1
    2
    3
    4
    5
    6
    7
    8
    集气瓶容积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
    4
    3.5
    4
    4
    4
    4.5
    4

    (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只有第8组同学没能得到数据。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
    (2)第2组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第6组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D (填字母)。
    ①第2组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第2组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第6组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第6组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一)(1)根据药品的选择要求进行分析;
    (2)根据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应确保药品足量进行分析;
    (三)(1)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根据没能得到数据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
    (2)根据可能会导致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或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
    【解答】解:(一)(1)只有红磷既能消耗氧气,又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2)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足量或过量;
    (三)(1)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知,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2)①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故①正确;
    ②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故②正确;
    ③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故③正确;
    ④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可能会导致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故选:D。
    故答案为:(一)(1)红磷;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2)足量或过量;
    (三)(1);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2)D。
    相关试卷

    28,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2): 这是一份28,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2),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是奥运会的吉样物及设计原型,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5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8,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1): 这是一份28,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1),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科学试题,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拓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