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04.《爱莲说》(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霸笔记阶梯训练(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4.《爱莲说》(原卷版).docx
    • 解析
      4.《爱莲说》(解析版).docx
    04.《爱莲说》(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霸笔记阶梯训练(部编版)01
    04.《爱莲说》(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霸笔记阶梯训练(部编版)02
    04.《爱莲说》(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霸笔记阶梯训练(部编版)03
    04.《爱莲说》(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霸笔记阶梯训练(部编版)01
    04.《爱莲说》(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霸笔记阶梯训练(部编版)02
    04.《爱莲说》(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霸笔记阶梯训练(部编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精品课堂检测,文件包含4《爱莲说》原卷版docx、4《爱莲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蕃(fán)]多。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独]只。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xiè)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鲜(xiǎn)]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重点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只)可以从远处观赏,而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问题探究:
    1.文中的“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开头作者从所有的花写起,由面到点,作总的一般性映衬,自然过渡到要写的花。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突出了莲的美好品质?
    三方面。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
    5.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象征意义,揭示中心。
    8.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
    (1)反问:同予者何人?
    (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本文用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追求恬淡自然、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生活态度。
    10.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用“牡丹”来反衬“莲”的君子形象,含蓄而突出的表达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批判了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2.你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的含义。
    答:这句话说爱牡丹的人多,言外之意是说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多。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当时不正之风的批判,感情强烈。
    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4.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
    18.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质。
    19.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述理由。
    答:(1)同意周敦颐:
    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气节。只要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心态,外界的不良因素就不会阻挠其发展。越是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得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2)同意孟子:
    人通常都会随着周边的环境而改变。与一种人接触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被同化成为其中一样言行、品格的人,与一种社会接触久了就会变成符合这个社会生活节奏和规律的人。正如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样的事物会在一起。即使一开始有差别,最后也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具备哪些条件?
    答: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受引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中有远大的目标并有为之努力的行动,约束自己。
    一、《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参考答案:可参考“课文研读”中“整体感悟”部分。应鼓励学生依据文本内容生“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重在思考发联想,不必一一对寸应,答案也不必唯一。理解“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和价值。讨论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 公亦以此自矜
    B.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
    C.陶后鲜有闻 一老河兵闻之
    D.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君子者也 不知其二者多矣
    B.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C.出淤泥而不染 而钱不湿
    D.同予者何人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语言精炼,骈散相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曲折地表达了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君子之德。
    B.文章采用三组比喻,作用各异,其中用“菊”和“牡丹”来反衬和正衬来慨叹真隐士少,贪富贵者多。
    C.“出淤泥而不染”表面写莲花深处污浊环境而不沾染污秽,实则是作者采用托物言志以莲花之德自勉。
    D.文章第①段“形”“神”兼备地勾勒出莲花的形象,体物入微,传神描绘出莲花的花品、花貌与人格气质.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1.C 2.C 3.B 4.(1)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从/自己;
    B.认为/告诉;
    C.听说/听说;
    D.更加/好处;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与“也”连用,表判断/代词,……的人;
    B.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表转折,但是、却/表转折,但是、却;
    D.代词,什么/代词,怎么;
    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其中用“菊”来正衬,慨叹真隐士少;用“牡丹”来反衬,贪富贵者多;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
    (1)中通:内部贯通;外直:外部笔直;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
    (2)牡丹之爱:对于牡丹的喜爱;宜:应当。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5.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 世人甚爱牡丹 (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花之隐逸者也
    6.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成现代汉语。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菊是“花之隐逸者”,牡丹是“花之富贵者”,莲是“花之君子者”,作者心目中三者都具备美好的品质。
    B.“爱”是文眼,陶渊明爱菊隐逸避世的洒脱,世人爱牡丹雍容富贵的气度,作者独爱莲高洁傲岸的君子品德。
    C.“说”为古代一种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杂文,可说明可记叙也可发表议论,陈述作者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观点。
    D.作者以莲自况,爱莲的君子之德,表达自己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答案】5.(1)十分;(2)竖立;(3)靠近赏玩;(4)隐居避世 6.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7.A
    【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句意:世人大多喜爱牡丹。甚:很。
    (2)句意: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竖立。
    (3)句意:可以远远地观赏 (莲) ,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玩:靠近玩弄。
    (4)句意:是花中的隐士。隐逸:隐居避世。
    6.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重点词:予,我;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濯,洗涤;妖,美丽而不庄重。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不是作者赞美的对象。作者要赞美的对象是“莲”,用菊花来从正面衬托莲花,用牡丹从反面衬托莲花。
    故选 A。
    【点睛】参考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阅读《爱莲说》,完成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亭亭净植( ) (4)陶后鲜有闻(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跟现代杂文相似。
    B.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高洁、通达正直、洁净雅致。
    C.作者在第二段对三种花所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莲花近于菊,作者也与陶渊明的人生态度相同。
    D.本文通过对莲的描写,歌颂了莲高洁坚贞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11.选文和链接材料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①草木而神仙者乎?
    (节选自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木本第一》)
    【注】①殆:大概。
    【答案】8. 多 洗 挺立、竖立 少 9.(1)(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0.C 11.①都用了衬托的手法,选文用菊和牡丹衬托莲,链接材料用桂、玉兰、石榴等衬托山茶;②都用了对比的手法,选文将莲与菊、牡丹进行对比,链接材料将山茶与桂、玉兰、石榴进行对比;③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选文通过对莲高洁形象的描绘表明作者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人生态度,链接材料通过对山茶持久耐寒特点的描写表现作者坚守自我、始终如一的品质。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3)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挺立、竖立;
    (4)句意: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同:像……一样。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作者与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不相同。作者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利禄,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故选C。
    1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爱莲说》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链接材料】“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运用反衬,用桂花、玉兰花的“最不耐开,一开辄尽”反衬山茶、石榴的“最能持久,愈开愈盛”。又用石榴的“经霜即脱”正衬山茶的“戴雪而荣”。联系“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可知,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都衬托了山茶花的松柏风骨。
    《爱莲说》文中“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段文字中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通过把莲花和菊花、牡丹的对比,突出了莲花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 【链接材料】中作者把山茶和石榴进行了对比,通过“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的强调了石榴不及山茶的原因,突出了山茶生命之强,色泽之艳丽。
    《爱莲说》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花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名利之徒的厌恶;【链接材料】文中“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一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石榴花经霜即凋与山茶花的“戴雪而荣”形成对比,突出山茶花生命力强。表现作者坚守自我、始终如一的品质。
    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链接材料】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2.下列各项对文中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艸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蕃”的意思为“多”。
    B.“相得益彰”中“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C.“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D.“植”在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含义。
    15.选文中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表现出他们的生活态度有何异同?
    16.联系以下链接材料,分析两段文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链接材料】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李渔《山茶》)
    【答案】12.C 13.我唯独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媚。 14.作者感慨世上像自己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进一步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要永远保持清白的节操和正直的、有品德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15.同: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
    异:表明作者不同于陶渊明逃避现实的归隐态度;作者是身在世俗,却坚守清廉。 16.共同点: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
    选文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莲花的君子品格;链接材料用桂花和玉兰花易凋谢以及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出山茶花的松柏风骨。
    【解析】1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C.“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生枝蔓。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独,只。之,主谓之间,不译。而,却。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妖,过分艳丽。
    1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句意: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这是作者发出的感慨,感慨像自己一样喜爱莲花的人太少了。联系莲花象征着君子的象征意义可知,作者实际上感慨的是这个世界上能像君子一样保持高尚节操的人太少了。但作者只是感慨,并没有想到要改变自己对于君子之风的追求,所以这句话也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君子之风的追求,要永远保持高尚的节操和正直的品格。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爱菊”指的是平静安逸的生活。“爱莲”指的是洁身自好的态度。陶渊明“独爱菊”,作者“独爱莲”,两个“独”字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独爱莲”表明作者既不想像世人那般庸俗,但也不想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
    16.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结合两文内容可知,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
    从《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中可知,作者用菊花正衬,用杜丹反衬,突出了莲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从链接材料“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中可知,桂花、玉兰花的容易凋谢和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了山茶花具有松柏风骨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链接材料】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
    阅读《爱莲说》,回答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染: 亭亭: 鲜:
    18.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花之君子者也。
    19.作者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菊花——( ) 牡丹——( ) 莲花——( )
    【答案】17.沾染(污秽);耸立的样子;少 18.(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和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2)莲是花中的君子。 19. 叹惋菊花 鄙薄牡丹 赞美莲花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染,沾染(污秽)。
    (2)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亭亭,耸立的样子。
    (3)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
    (1)之:的。可爱:值得怜爱。甚:很,非常。蕃:多。
    (2)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也,表判断。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作者认为菊花是花里面的隐者。菊花虽然有美丽的风姿,却隐居避世,表现了作者的叹惋。
    根据“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作者认为牡丹是花里的富贵者,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鄙薄。
    根据“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认为莲花是花里的君子,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阅读《爱莲说》,回答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同学们,阅读本文后,有哪些词句不会翻译吗?
    20.老师,我想问一下“濯清涟而不妖”中的“妖”和“香远益清”中的“益”是什么意思?
    表扬小红同学勇于提问,谁来帮助她?
    老师,“妖”的意思是(1),“益”的意思是(2)。
    谢谢小明。大家可以用学过的文言实词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精益求精”中的“益”的意思就与文中“香远益清”的“益”词义一样。
    21.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老师,(1)句(任选文中一句)中的“(2)”(任选句中一字)的意思是(3),这个字在(4)(成语或四字短语)中也含有,并且意思相同。这个字在(4)(成语或四字短语)中也含有,并且意思相同。
    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回答得真好!本文托物言志,以莲花喻君子,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
    22.根据要求填写下表。(从三个序号中任选一个完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3.你喜欢哪种花?说说理由。(要求: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②语言简洁;③试题中出现的莲花、牡丹、紫藤萝花除外。)
    我喜欢,理由是。
    【答案】20. 妖艳 更加 21. 陶后鲜有名 鲜 少 鲜为人知 22.(1)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品行高洁
    (3)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 正直淳朴
    (3)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声名远播
    23. 示例:我喜欢兰花。 理由:兰花无论生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
    (1)“濯清涟而不妖”句意: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妖艳。
    (2)“香远益清”句意: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益,更加。
    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结合成语中的词语意思作答。
    如“陶后鲜有闻”中的“鲜”意思是少,这个字在“鲜为人知”中也含有,“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意思相同。“世人甚爱牡丹”中的“甚”意思是非常,这个字在“甚嚣尘上”中也含有,“甚嚣尘上”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并且意思相同。
    2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及理解。
    (1)重点词: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染,被沾染。句意: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这是写君子品行高洁。
    (3)重点词:通,贯通;蔓,生长枝墓。句意: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这是写君子正直淳朴。
    (4)重点词:益,更加;享亭,直立的样子。句意: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这是写君子声名远播。
    2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设想合理即可。
    示例:我喜欢梅花,它独在寒雪中开放,表现了它的不畏严寒,不争妍斗艳的高贵。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亭亭净植: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
    C.世人/甚爱牡丹D.陶后/鲜有闻
    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答案】24.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25.B 26.(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7.莲,花之君子者也 28.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竖立。
    ②句意为:(只)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它。亵:亲近而不庄重。
    25.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B.有误,“自李唐来”句意为:从李氏唐朝以来。“自”介词,于“李唐来”构成介宾结构,可停顿;“李唐”指唐朝,专有名词可停顿。故划分为:自/李唐/来;
    故选B。
    26.本题考查翻译句子。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中通外直:内部贯通,外部笔直。蔓:名词做动词,横生藤蔓。枝:名词做动词,旁生枝茎。
    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者在最后一段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用“莲,花之君子者也”概括了莲的高贵品质。
    28.本题考查衬托的作用。
    从第①段“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和第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同时表明作者的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历合州判官部使者赵抃②惑于谮口③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后熟视其所为,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手版: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②赵抃:北宋名臣。③谮口:指别人诬蔑周敦颐的话。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不蔓不枝/青树翠蔓
    C.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D.后熟视其所为/耳熟能详
    3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3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历 合 州 判 官 部 使 者 赵 抃 惑 于 谮 口 临之 甚 威 敦 颐 处 之 超 然
    32.下列对【甲】【乙】两篇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莲花可贵品质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B.【甲】文用“噫”引领一组排比句,句式同中有异,感情起伏变化,其中的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感情最强烈。
    C.【乙】文中提到南昌人说的话,主要用意是侧面表现了当地老百姓对赵抃以及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D.【乙】文可以看出,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正如黄庭坚对他的评价:“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33.根据【甲】【乙】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文中画波浪线句体现了【甲】文“花之君子”的什么形象?
    (2)你喜欢赵抃吗?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说说。
    【答案】29.C 30.(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辩。 31.历合州判官/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32.C 33.(1)周敦颐不愿杀人以媚人,体现了【甲】文“花之君子”的正直形象。
    (2)示例:喜欢,赵抃在了解了周敦颐的为人之后,能够知错就改,向周敦颐承认自己的不对。
    【解析】2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贯通/通晓,明白;
    B.牵连/枝蔓;
    C.都是“案件”的意思;
    D.仔细/熟悉。
    故选C。
    3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予(我),独(只,唯独),出(从……长出),濯(洗),清涟(清水)”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酷悍(残酷凶悍),吏(官吏),莫(没有人)”要理解正确。
    3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历合州判官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分析,“历合州判官”省略了主语,“历”是谓语,“合州判官”是宾语,故在“官”后断句;“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中“部使者赵抃”是主语,“惑于”是谓语,“谮口”是宾语,故在“口”后断句;“临之甚威”省略了主语,“临”是谓语,“之”是宾语,故在“威”后断句;再结合句意“担任合州通判时,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可断句为:历合州判官/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3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C. “主要用意是侧面表现了当地老百姓对赵抃以及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可知,【乙】文中提到南昌人说的话,主要用意是侧面表现周敦颐善于断案,处事公正、果断。
    故选C。
    3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阅读感悟。
    结合【乙】文划波浪线句子“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知,周敦颐不愿杀人以媚人,可见他是一个正直不苟的人,这与【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莲花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相互牵连也不长枝节的正直形象相符合;
    结合【乙】文“历合州判官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后熟视其所为,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可知,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周敦颐的态度很严厉,但周敦颐处之泰然。(赵抃)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现在起算是了解你了。”据此可知,赵抃能够改变自己的看法,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故可以从这个角度谈对他的看法。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相互牵连也不长枝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当就很多了!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他)担任合州通判时,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赵抃)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现在起算是了解你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节选自《书幽芳亭③记》)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草木聚生处。③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
    3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
    (3)自古人知贵兰:
    (4)士之才德盖一国:
    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B.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C.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D.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3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不为无人而不芳。
    37.周敦颐和黄庭坚都借花来写君子,二者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34.(1)多;(2)更加;(3)以……为贵;(4)超过 35.B 36.(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37.结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见周敦颐笔下的君子是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结合“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可见君子是不因无人赏识而烦闷的。
    【解析】3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
    (3)句意: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贵:以……为贵。
    (4)句意: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盖:超过。
    3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句意: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雪霜凌厉”是形容外部环境,是一个主谓短语的句子,停顿;“而见杀”的意思是被摧残;“来岁”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所以应该单独列出,前面和后面都应该有停顿,据此可以断为: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故选B。
    3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重点词:独,唯独;出:长出;淤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2)重点词:为,因为;芳,发出香味。
    37.本题对文章主旨的分析。
    相同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生于深山薄从之中”可见君子的品性超凡脱俗,不容轻侮。
    不同点:由甲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及“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爱莲说》侧重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德;由乙文中“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可知,本选文侧重表现了君子在无人赏识时却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却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
    【点睛】甲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乙文: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B.可爱者甚蕃 缀行甚远
    C.可以调素琴 素不相识
    D.陶后鲜有闻 不闻爷娘唤女声
    3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 和 “说 ”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用来述功记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炼,用韵;“说”多借一事、一物或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类似现代杂文。
    B.“何陋之有”是一个典型的宾语前置句,意思是“有何陋”。
    C.两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本【甲】借赞美莲,表达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生态度;文本【乙】通过赞美陋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
    D.文本【甲】最后以感叹的方式含蓄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40.将两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1.“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认为刘禹锡是像“莲”那样的君子,还是像“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38.B 39.C 40.(1)(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看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2)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41.示例一: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菊花那样的隐士。身居陋室,调素琴,阅金经,他不屑为官场所累,远离世俗的污浊,独善其身。
    示例二: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莲花那样的君子。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他们那样的志趣、操守与抱负,表达出自己即使在污浊的世间,也要保持高洁情操、高远追求的坚定信念。(说法合理即可)
    【解析】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
    A.更加/好处;
    B.很/很;
    C.没有装饰的/素来、向来;
    D.听说/听到;
    故选B。
    3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乙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情趣;
    故选C。
    4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1)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赏玩。
    (2)上:长到。入:映入。
    41.本题考查开放性表达。解决此类试题,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但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无论选择哪种观点,都要言之有理。
    如认为刘禹锡是“菊”那样的隐士,可从“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等语句分析,语句表现了刘禹锡不屑为官场所累,远离世俗的污浊,独善其身的的美好品质,正像菊花那样的隐士;若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可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句进行分析,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以古代名贤自喻,保持高洁情操和高远追求,他的志趣、操守与抱负,正如“莲”那样的君子。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①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
    [注]①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4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蔓不枝 蔓:
    (2)陶后鲜有闻 鲜:
    (3)濯去泥土 濯:
    (4)久而益可喜也 益:
    4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44.【甲】【乙】两文中的莲花和石菖蒲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情感各有什么不同?
    【答案】42. 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少 洗 更加 43.(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它的延年益寿的功效,已经不是昌阳能比得上的了。 44.甲文从生长环境(高洁质朴)、体态香气(正直芳香)、气质风度(清高)等方面描写莲的可爱形象,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乙文石菖蒲耐寒,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生命力强;表现作者对石菖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安于淡泊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解析】4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1)句意:不生蔓不长枝。蔓,生藤蔓。
    (2)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3)句意:洗去上面的泥土。濯,洗。
    (4)句意:时间越久越讨人喜爱。益,更加。
    4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1)重点词语:之,的;蕃,多。
    (2)重点词语:轻,使……变轻;功,功效;既,已经;及,比得上。
    4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情感分析。
    结合《爱莲说》中第1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作者喜爱莲,是因为莲如君子,具有如下美好品质: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但又不孤高自许,洁身自好、质朴,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正直,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志洁行廉、卓然挺立、纯正无邪、端庄严肃、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扬;令人敬重,而不敢轻辱。
    结合《爱莲说》中第2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知,作者认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作者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对追名逐利的污浊世风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根据“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一句,可见石菖蒲的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可见石菖蒲耐寒,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结合内容可知,作者在文中将石菖蒲与昌阳进行比较,“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都可以看出作者对石菖蒲“轻身延年”安于淡泊精神的赞美,而这种精神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大凡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定要有一点泥土才能生根。比如石韦、石斛等,即使没有土,但是从它生长之处挖取来,就会枯死。只有石葛蒲和石头一起取来,洗去上面的泥土,放入清水,放在盆中,可以数十年不枯萎。即使不十分茂盛,但枝叶坚瘦有力,根须缠络,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时间越久越讨人喜爱。石营蒲的这种轻身延年的功夫,是昌阳(一味中药)所比不上的。至于忍受寒冷,安于淡泊,和清泉白石为友,不需土就能生长,难道是昌阳所能学到的?
    阅读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当盛暑时,文采①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②如毂雏③,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嗟夫,世之人中无所守④者,率⑤不甘湛涪⑥乡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⑦,则便志满意得,出肆入扬,以为天下无复我加矣。及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视寒号虫何异哉?
    (选自《南村辍耕录》,有删减)
    【注释】①文采:色彩相杂的花纹。②索然:这里指光秃的样子。③毂(kòu)雏:待哺雏鸟。④守:节操,操守。⑤率:大都。⑥湛(chén)涪(fú):沉浮。这里是“埋没”的意思。⑦诧九族侪(chái)类:夸耀于亲族朋辈。
    4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比至深冬严寒之际
    46.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恐人不我恤。
    47.甲文中的“莲”是有操守的君子形象,作者对“莲”表达了 之情;乙文中“无所守者”的具体表现是:①稍有成绩便忘乎所以;②。(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这类人的态度是。
    【答案】45.①艳丽;②等到。 46.生怕别人不能可怜自己。 47. 喜爱/赞美/赞赏 稍遇挫折/贬抑便摇尾乞怜/垂首帖耳/垂头丧气/毫无斗志/灰心丧气 嘲讽/讽刺/轻视/鄙弃
    【解析】4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
    (2)句意为: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比:到……时候/等到;
    4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人不我恤”即“人不恤我”。恤:体恤、怜悯。
    4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根据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可知,都表达了对“莲”的喜爱。
    (2)根据乙文“稍有成绩便忘乎所以”的提示,找到“及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到了遇到一点点挫折时,便一下子像丧家犬一样,垂首帖耳,摇尾乞怜,生怕别人不能可怜自己)”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为,稍遇挫折就灰心丧气。
    (3)根据乙文“视寒号虫何异哉(这和寒号虫有什么区别呢?)”可知,作者将这种人生态度比作寒号虫,表达了自己的嘲讽(或讽刺/轻视/鄙弃等)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在盛夏时,它身上的花纹色彩华丽灿烂,就自己叫道:“凤凰比不上我。”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毛羽脱落,难看得像只小雏鸟,就自言自语地叫道:“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哎!世上那些没有操守的人,开始大都不甘于埋名在市井之间,必定为了自己前途努力奋斗,求得一点点名望(名声),便把自己突出于自己的亲戚之上,心满意足,出出进进趾高气扬,认为天下人都不如自己。到了遇到一点点挫折时,便一下子像丧家犬一样,垂首帖耳,摇尾乞怜,生怕别人不能可怜自己,这和寒号虫有什么区别呢?可悲呀!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习惯说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节选自刘蓉《习惯说》)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4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不可亵玩焉( )
    (3)每履之( ) (4)及其久( )
    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不与洼适也
    C.蹶然以惊 何以天下家国为
    D.宜乎众矣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
    5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 视 地 坦 然 则 既 平 矣。
    5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52.【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①。
    【乙】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②。
    【答案】48. 多 亲近而不庄重 踩 到,等到 49.B 50.俯 视 / 地 坦 然 / 则 既 平 矣。 51.(1)(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意近即可)
    (2)(父亲)看着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52.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解析】4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3)句意:每次踩到这里。履:踩。
    (4)句意:等到时间久了。及:到,等到。
    4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洼坑;
    B.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C.连词,以致/介词,凭;
    D.语气词,无具体意义/介词,到;
    故选B。
    5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以及重点字词来分析。
    “俯视”在句子里做状语,其后应断开;“地坦然”是完整的句子,“则”通常放在句首,因此“地坦然”的前面和后面都应断开;句意为: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
    故断为: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5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而:连词,表转折,却。不染:不沾染污秽。濯:洗涤。涟:水波。妖:过分妖艳。
    (2)顾:看。而:连词,表修饰。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治:治理。“何以天下家国为”是宾语前置句,正确的语序是“以何为天下家国”何:什么。以:凭。为:治理。
    5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①空:结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作者通过描绘莲的气节、莲的风度、莲的形态,赞美莲高洁的品格,这里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赞美莲,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表达了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即: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②空:结合“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可知,这里作者通过叙写自己读书时的一件小事,即人脚踏在平地上,开始不能适应坑洼,但是时间久了,便适应了坑洼;待到把坑洼填平,反而又不能适应了。从而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习惯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也告诫人们:君子求学,贵在习惯的养成。用文章中的话,即“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刘蓉年少的时候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读书。他专心致志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头思考,思考不出答案就在屋里踱来踱去。这屋有一处洼坑,直径一尺,越来越大。每次踩到这里,刘蓉都要被绊一下。开始,刘蓉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就习惯了。一天,他的父亲来到屋子坐下,回头看那处洼坑笑着说道:“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管理,凭什么治理好国家?”接着让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了以后,刘蓉读书思考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的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以致于心里一惊,觉得这块地方好像突然高起来。低头一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以后踏这块地,仍然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时间,才慢慢习惯了。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就不能适应坑洼,等到时间久了,洼地就好像平了,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的时候要谨慎。
    序号
    莲花的特点
    翻译
    君子之德
    (1)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庄重质朴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相关试卷

    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随堂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孙权劝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04.《爱莲说》(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霸笔记阶梯训练(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