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含解析)01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含解析)02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含解析)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叉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乙)(陆象先)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桉察使。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新唐书·陆象先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往晓之 晓:
    ②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
    ③为政尚仁恕 尚:
    ④民慢且无畏 慢:
    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作用。
    3.阅读甲、乙两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1.①告知,开导;②消除疑虑的样子;③崇尚;④不恭敬,傲慢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人物形象鲜明。甲文对话体叙事,言简意赅,逻辑严谨,将杞人忧思 忧虑的形象与晓之者忧彼之所忧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乙文通过对话描写,将陆象先“为政尚仁恕”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示例二:运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甲文中“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将两人疑虑消除、愿望实现后 的喜悦之情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乙文中“大吏惭而退”等 描写则把大吏惭愧而退的心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3.①对不切实际的问题不要一味空想,庸人自扰②做人要关心他人,解别人之困;③要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④人要多学知识,防止片面和盲目;⑤以仁治理国事,才能得民心;⑥要善于探求事情 的本源,寻得本源,事情通常就能够得到简化,从而迎刃而解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于是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③句意: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尚:崇尚。
    ④句意:百姓就会轻忽傲慢,并且没有畏惧。慢:不恭敬,傲慢。
    2.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理解。
    甲文从“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可知,对话体叙事,两人一问一答,言简意赅,逻辑严谨,将杞人忧思忧虑的形象与晓之者忧彼之所忧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乙文从“司马韦抱负谏曰:……答曰:……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桉察使。可知,通过对话描写,将陆象先“为政尚仁恕”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所以两文共同的写作特点是都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人物形象鲜明。
    甲文从“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一句由两个“舍然大喜”可知,将两人疑虑消除、愿望实现后 的喜悦之情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运用的是神态描写;乙文中“大吏惭而退”等可知,“惭”运用的是神态描写,则把大吏惭愧而退的心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故两文都运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甲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到最后“其人舍然大喜”可知,不能学那杞人,对不切实际的问题不要一味空想,这将是庸人自扰;
    从甲文“叉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到“……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可知,做人要关心他人,解别人之困,快乐别人,也是快乐自己;
    从甲文晓之者对天地的看法认识可知,要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或:人要多学知识,防止片面和盲目);
    从乙文“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可知,以仁治理国事,才能得民心;
    从甲文晓之者开导的内容及乙文陆象劝说大吏的话语可知,,要善于探求事情的本源,寻得本源,事情通常就能够得到简化,从而迎刃而解。
    【参考译文】
    【甲】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确实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乙】陆象先被罢去相位,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司马韦抱贞劝谏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百姓就会轻忽并且没有畏惧。”陆象先回答说:“政事在于治理罢了,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打发他回去。大吏向陆象先陈述、争辩,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相差不多,你说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澄清源头,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2022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杯弓蛇影
    乐广①字彦辅,迁河南尹。尝有亲客②,久阔③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④。”于时⑤河南听事⑥壁上有角⑦,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⑧意解,沈疴⑨顿愈。(有改动)
    《晋书》
    【注】①乐广,西晋人,曾任河南尹。②亲客:亲朋中常往来的客人。③久阔:久别不见。④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⑤于时:在当时。⑥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⑦角:有装饰的弓。⑧豁然:顿时明白的样子。⑨沈疴(kē):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当坠耶 尊君在不
    B.因往晓之 晓行夜宿
    C.其人舍然大喜 客豁然意解
    D.若躇步跐蹈 欣喜若狂
    5.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翻译:日月星辰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害到什么。
    理解: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因此不会造成伤害。
    【乙】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翻译: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理解:乐广用泡有蛇的酒热情招待客人,客人看见杯中的蛇,勉强喝下,重病不起。
    6.两篇文章都写了从担忧到释然的过程,请你填写下面表格。
    【答案】4.C 5.甲 6. (担忧的)结果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生活中,有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解析】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不会/同“否”,句末疑问词,表示“吗”;
    B.动词,开导/名词,早晨;
    C.都是助词,……的样子;
    D.代词,你/动词,像,好像;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和理解能力。
    【乙】理解有误。乐广请朋友在家中大厅喝酒,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看到酒杯中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原来是大厅墙上挂着一把彩色的弓箭,影子正好映落在朋友的酒杯处,与蛇外形相似,所以朋友才会认为酒杯中有蛇。而不是“乐广用泡有蛇的酒热情招待客人”;
    故选【甲】。
    6.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要根据题目要求来作答。
    ①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以及两句话在原文中所处的位置可知,这是两位担忧者担忧的结果;
    ②要求在原文中找出杞国人担忧的原因,并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根据《杞人忧天》中“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可知,杞国人担忧的是“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③考查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结合文言文内容,感悟道理。
    《杞人忧天》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杯弓蛇影》的故事中,根据“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分析,可以得出道理:我们不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前,疑神疑鬼,胡乱猜测。不要被事情的假象所迷惑。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两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参考译文】
    杯弓蛇影
    乐广,字彦辅,升任河南府尹。曾经有一位乐广很亲近的客人,分别很久不再来,乐广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说:“先前在您那里,承蒙您赐酒,正想喝酒,看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很厌恶它,喝了酒后就病了。”在当时河南官府办公大厅墙上有兽角,上面用油漆画着蛇,乐广料想杯中的蛇就是兽角的影子。他又把酒杯放在先前的地方,对客人说:“酒杯中又有什么东西,见到没有?”回答说:“见到的东西像先前一样。”乐广于是告诉他杯中蛇影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2022秋·辽宁沈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世称龙能致雨,而宋儒谓雨为天地之气,不由于龙。余谓《礼》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故《公羊传》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①,不崇朝②而雨天下者,惟泰山”之云。是宋儒之说所本也。《易·文言·传》称,“云从龙”。故董仲舒祈雨法,召以土龙,此世俗之说所本③也。大抵有天雨,有龙雨:油油而云潇潇而雨者天雨也;疾风震雷,不久而过者,龙雨也。观触犯龙潭者,立致风雨,天地之气,能如是之速合乎?洗鲊④答诵梵咒者,亦立致风雨。天地之气,能如是之刻期⑤乎?故必两义兼陈,其理始备⑥,必规规⑦然胶执一说,毋乃不通其变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节选)
    【注释】①肤寸而合:形容云气密集。肤寸:古代长度单位,比喻短小。②崇朝:从天亮到早饭时,“崇”同“终”。③本:这里有依据、依照的意思。④洗鲊:准备祭礼。鲊(zhǎ):一种用盐和红曲腌制的鱼。⑤刻期:约定或限定日期,这里指准时。⑥备:完备,这里指说清楚。⑦规规:浅陋拘泥。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世称龙能致雨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B.天降时雨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C.不久而过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必规规然胶执一说 公欣然曰《咏雪》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董仲舒祈雨法,召以土龙,此世俗之说所本也。
    (2)天地之气,能如是之速合乎?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油油而云潇潇雨者天雨也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杞人为所______忧虑。【乙】文中纪昀针对“天雨”和“龙雨”两种说法,认为______才能把雨的形成原因说得清楚。(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四字短语回答)
    (2)【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客观事物?
    【答案】7.D 8.(1)所以董仲舒的祈雨法就需要召请土龙行雨,这是世俗之说的来源。(2)天地间的气体能交合得如此迅速吗? 9.油油而云/潇潇而雨者/天雨也 10.(1)天地崩坠 两义兼陈
    (2)(紧扣科学、客观)在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客观实际,不偏听偏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懂得变通,不墨守陈规。
    【解析】7.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A.致:动词,招致、引起/动词,达到;
    D.时:动词,按时/副词,当时;
    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然:均为副词,……的样子;
    故选D。
    8.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故,所以;此,这;本,来源。
    (2)句重点词语:天地之气,天地间的气体;速,迅速;合,交合。
    9.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云彩油然而生,雨滴潇潇而下的,是天雨。据此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划分为:油油而云/潇潇而雨者/天雨也。
    10.(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提取。
    第一空,甲文中“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意思是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据此可以提取出:天地崩坠;第二空,乙文中“天地之气,能如是之刻期乎?故必两义兼陈”,意思是天地之气能交合得这样准时吗?因此,必须将天雨和龙雨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解释才说得清楚。据此可以提取出:两义兼陈。
    (2)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能力。甲文根据重点句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明确杞人怕天会塌下来而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从乙文“天地之气,能如是之刻期乎?故必两义兼陈,其理始备,必规然胶执一说,毋乃不通其变欤”,可以看出要懂得变通,不墨守陈规。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示例:看待事物的时候保持客观态度看待问题,也就是对一件事物的理解,要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并且多维度的看待,独立思考。
    【参考译文】

    世人的说法,龙能行雨,但宋儒认为雨是天地之气,不是由龙掌管的。我认为《礼经》上说“天能按时下雨,雨云是由山川而生”,所以《公羊传》认为“云触到了山石而生,云气密集,不到一个早晨就能把雨酒向天下的,只有泰山”之云。这是宋儒之说的根据。《周易·文言·传》中说“云从龙”,所以董仲舒的祈雨法就需要召请土龙行雨,这是世俗之说的来源。一般说来,有天雨,有龙雨。云彩油然而生,雨滴潇潇而下的,是天雨;狂风震雷,来去匆匆的,是龙雨。根据触犯龙潭就立即风雨骤至的情形,可见龙雨是有的,不然的话,天地之气能交合得如此迅速吗?根据准备祭礼谢神、答诵梵咒也能使风雨骤至的情形,又可见龙雨是有的,否则,天地之气能交合得这样准时吗?因此,必须将天雨和龙雨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解释才说得清楚。假如必定要拘泥于一种说法,岂不是太不懂得变化的道理了吗?
    (2022秋·四川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乙)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①?”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②云:“不见。”嘿然③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④,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楚人隐形》)
    注:①不:同“否”。②绐:dài,哄骗。③嘿然:沉默不语的样子。④受辞:听取供词。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B.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C.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D.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12.根据上下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B.若屈伸呼吸 若:如果
    C.遂于树下仰取叶 遂:于是
    D.问其妻曰 其:他的
    1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故事性强,文气贯通,人物形象鲜明。
    B.甲文是一则寓言故事。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来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
    C.楚国人以叶障目,公然行窃而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螳螂障目的树叶。
    D.乙文借楚人讽刺了那些完全相信书本而自己却不动脑筋、没有主见的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答案】11.C 12.B 13.C 14.(它们)纵使坠落,也不会有所伤害。
    (2)县官当堂审问(听取供词),楚人自己诉说了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解析】11.考查断句。根据句子结构、虚词及句意断句。
    “螳螂”为主语,“执叶伺蝉”做谓语,“螳螂执叶伺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伺蝉”后断开停顿;“以摘之”是楚人的做法,故应该在“摘之”后断开停顿;“叶落树下”的主语是“叶”,“树下先有落叶” 主语是“树下”,这是两个句子,故在“叶落树下”后断开停顿;“不能复分别”的主语是“楚人”,故在“不能复分别”前断开停顿。再根据这几句话的意思:螳螂攀着树叶侦候蝉的时候,他便来摘了这片树叶。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故正确停顿为: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故选C。
    12.考查文言词语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B.句意: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
    故选B。
    13.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根据文句“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凭借树叶隐蔽自己)”可知,螳螂是用树叶遮蔽的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身体消失看不到。根据文句“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可知是楚人错误地理解了《淮南子》里话的意思,认为用树叶遮住自己就可以隐形了。故可知“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螳螂障目的树叶”的表述错误。
    故选C。
    14.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1)重点词语:只使,即使。坠:坠落。中伤:伤害。
    (2)重点词语:受辞,听取供词。本末:从头到尾的经过。而:表顺承。治:治罪。
    【参考译文】
    【乙】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凭借树叶隐蔽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蝉的时候,他便来摘了这片树叶。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斗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经过一整天,(妻子)于是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进了县衙门。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2022秋·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
    【乙】
    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①,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厅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②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③,由是瘳④平。
    ——(《风俗通·怪神》应劭 )
    【注】①大用羸(léi)露:因此而迅速衰瘦下去。厅事:官府治事之所。②门下史:汉代州郡长官自己选荐的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③夷怿:喜悦。④瘳(chōu):病愈。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往晓之(明白,知道)B.若屈伸呼吸(你)
    C.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D.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
    16.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17.【甲】【乙】两则故事中的主人公各有担忧,他们担忧的内容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概括。
    18.中国的寓言故事内容丰富,源远流长,结合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想一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哪些特点?
    【答案】15.A 16.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17.甲文中杞人担忧将来有一天会天塌地陷,乙文中杜宣担忧的是一条蛇被自己喝到了肚子里。 18.①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②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③故事性强,多虚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④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⑤“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任意两条即可)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就去开导他。晓:开导、告知;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积块,聚积的土块;耳,罢了、而已;四虚,四方;亡,无、没有。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可知,杞人“忧天地崩坠”,即担忧天会塌地会陷;
    根据乙文“云畏此蛇,蛇入腹中”可知,杜宣担忧的是一条蛇被自己喝到了肚子里。
    18.本题考查寓言故事的特点。
    甲文主要写了杞人担心天塌地陷,在“晓之者”的开导下,杞人消除了顾虑,启发我们不要为缺乏根据的事,不必要的忧虑而担忧;
    乙文主要写杜宣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而迅速衰瘦下去,在应郴解释后而释然。启发我们不要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两则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但是富有启发性(教育意义),引人深思。
    寓言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据此可知,寓言多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寓言”中的“寓”有“寄寓、寄托”之意,即将作者的所思所想寄托在故事中,让人从中有所启发。
    寓言的主人公:主人公多虚构,一切皆可入文,可以是人、物,如:狐假虎威等。
    【参考译文】
    【乙】我的祖父郴是汲县县令,他在夏至日请主簿杜宣喝酒。当时北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弩,映照在酒杯里,形状就像蛇一样。杜宣看了又害怕又嫌恶,但又不敢不喝(我祖父请的酒)。当天,就胸腹作痛,影响饮食,因此而迅速衰瘦下去,用了各种方法医治都没有痊愈。后来,应郴因事路过杜宣家,便前去探望,问他发生了什么,(杜宣说)我害怕这条蛇,蛇被我喝进肚子里了。应郴回来后想了很久,回头看见墙上悬挂的弩,才明白杜宣生病的原因。于是应郴派门下的小吏用车拉着杜宣,又在同一个地方设宴招待杜宣,酒杯中仍然有蛇的影子,应郴对杜宣说:“这只是墙上挂着的弩的影子,没有别的怪异之处。”杜宣释然了,病也马上就好了,后来他官至尚书,掌管过四个郡,声名远播。
    (2022秋·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列子》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工之侨献琴(节选)
    刘基
    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③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④焉。匣而理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B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逐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①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是虚构的人物。②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③斫(zhuó):砍削。④吉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B.其人舍然大喜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C.工之侨以归 一屠晚归(《狼》)
    D.易之以百金 静以修身(《诫子书》)
    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B.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2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工 之 侨 得 良 桐 焉 斫 而 为 琴 弦 而 鼓 之 金 声 而 玉 应
    2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1)这两则故事寓言,【甲】文中“杞人忧天”嘲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嘲讽的________________。但是纵观古今,这两类人有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为了让琴得到世人的认可,工之侨做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19.C 20.A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看觉,吃不下饭。
    B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 21.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22.(1)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那些并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虚名的人;对事物认识不足(不全面)
    (2)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解析】19.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你\动词,及,比得上;
    B.动词,放开,释放\动词,舍弃;
    C.都是动词,回去;
    D.介词,用\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故选C。
    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亡,同“无”,没有;寄,寄托;废寝食,吃不下饭,睡不首觉。
    (2)莫,没有;然,这样;图,计划;与,一同。
    21.考查断句。
    句意: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分析句意可知,“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是先后发生的三个动作。“金声而玉应”中“鼓之”后发出的声音。
    故断句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22.(1)考查分析文本主旨。
    甲文中,天本来就不会崩塌,地也不会陷落,但杞人却因此而“废寝食”,非得有人开导他以后才“舍然”,由此可知,本文主要嘲讽了那些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或根本就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乙文中,因为不古老,乐官就退还不收。工之侨将琴做旧以后再献上去,就成了“希世之珍”,其实琴还是那张琴,只是外表多了一些古老的装饰。所以本文嘲讽了那些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外表和虚名的人。
    甲文中的杞人对天地认识不全面,所以才会忧虑。乙文中的乐官对琴认真不全面,所以才会对同一张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以这两类人的共同点是对事物认识不全面。
    (2)考查筛选信息。根据“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直接提炼可得。
    【参考译文】
    【乙】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2022秋·贵州遵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锄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文:《晏子春秋》节选
    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①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②彗星乎!”
    【注释】①怼:怨恨。②奚(xī)独:哪里只是。
    2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若屈伸呼吸 若:__________
    ②其人舍然大喜 舍:__________
    ③召晏子而问焉 召:__________
    ④赋敛无厌 厌:__________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②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
    2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晓之者”是通过解释说理的方法,让杞人打消了顾虑。
    B.乙文中的晏子通过批评警告的方式,提醒景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是茀星而不是彗星。
    C.甲文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的道理。
    D.甲乙两文同样都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
    【答案】23.你; 同“释”,解除、消除 召见 满足 24.①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②我听说,有彗星出现的国家一定会亡国。 25.B
    【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
    (2)句意: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3)句意:召见晏子来询问。召:召见;
    (4)句意:征收赋税贪得无厌(没有满足)。厌:满足。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若:你;躇步跐蹈:均有“踩、踏”之意;终日:整天;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
    (2)寡人:皇帝的自称,我。
    25.B.根据“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可知,晏子列举皇帝所犯过错,强调不好好治理国家,不施行仁政,导致国家灭亡的不仅仅是星宿;
    故选B。
    【参考译文】
    乙:景公梦见彗星,第二天,召见晏子来询问说:“我听说,有彗星出现的国家一定会亡国。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召占梦的人来占这个梦。”晏子回答说:“君王的生活起居没有节制,着装不合法度,不听取正确的意见,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征收赋税贪得无厌(没有满足),役使民力好像怕使用不尽,万民怨恨不满。茀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只是彗星呢!”
    (2022秋·山东滨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乙】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而匮③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④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芋⑤,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猕猴。②口:口粮。③匮:缺乏。④驯: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⑤芋:橡树的果实。
    26.解释加点的词语。
    (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舍然大喜
    (4)宋有狙公者
    2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养 之 成 群 能 解 狙 之 意 狙 亦 能 得 公 之 心。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
    29.选择原文句子填空。
    寓言虽故事短小精悍,但也不缺乏富有表现力的精练之语,如【甲】文中,杞人老是担心天会崩塌下来,无比忧虑以至于“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宋人爱狙如命,以至于初遇粮食危机时甘愿“_______________”。阅读时,要抓住精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细细品味。
    30.同学们对两篇寓言的寓意进行了讨论,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以下对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6.(1)没有,无 (2)告知,开导 (3)消除疑虑的样子 (4)……的人 27.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 28.(1)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2)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 29. 废寝食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30. 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讽刺了那些玩弄手法欺骗人的行为。
    【解析】2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身体无处寄托。亡,没有,无。
    (2)句意为:于是前去开导他。晓,开导,告知。
    (3)句意为:那人放下疑虑,非常高兴。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
    (4)句意为: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者,……的人。
    27.考查断句,句意为: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可根据句意来断句。“养之成群”紧承上文狙公爱猴子。“能解狙之意”说的是狙公,“狙亦能得公之心”说的是狙。故断句为: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
    2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其人,那个人;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亦,也;(2)俄而,不久;与,给;若,你们;足,足够。
    29.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的“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可得:废寝食。
    第二空:根据乙文中的“损其家口,充狙之欲”可得:损其家口。
    30.考查文章主旨。
    甲:天不会塌,地也不会陷,这本来就是生活常识。但杞国人却因此而寝食难安,还要别人开导之后才“舍然大喜”,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否则就会自添困扰。
    乙:总共只有七颗橡子。狙公巧使计谋,先许诺早上给三颗,晚上给四颗,群狙愤然。后许诺早上给四颗,晚上给三颗。群狙“皆伏而喜”。总数没有变,只是早晚的数目变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欺诈的行为。所以从狙公的角度来看作者借这一故事讽刺了那些玩弄手法欺骗人的行为,从狙的角度来看,作者也讽刺了那些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不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参考译文】
    乙: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2022秋·浙江嘉兴·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
    (二)
    牧竖子①拾金
    有牧竖子,敝衣,蓬跣②。日驱牛羊,牧冈坰③间,时时扼嗌④而歌。意自适也,而牧职亦举⑤。
    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散逸不扰⑥矣。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明·刘元卿《贤弈编·应谐录》
    【注释】①竖子:即小孩子。②跣(xiǎn):赤脚。③坰(jiǒng):远郊。④扼嗌(yīyì):放开喉咙。⑤举:完成、成功。⑥扰:驯养。
    31.【疏通文意我有招】参考下面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
    32.【寓言阅读我探究】阅读文本,完成下列对话中横线上的问题。
    33.【礼仪用语我知晓】
    假设你穿越后与牧竖子相遇并对话,怎样表达才符合古人礼仪?请选择。
    【答案】31.(1)同“释”,解除、消除(2)每天(3)②或“神情、态度”(4)②或“这、这样” 32. 忧(忧虑、担心) 喜(释然、如释重负) 喜(自在、闲适) 忧(担忧、患得患失) (放牧时,)常常放开喉咙歌唱的那种自在喜悦 不要为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不要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金钱会让人迷失方向) 33. A B
    【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其人舍然大喜”句意为: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根据“触类旁通法:尊君在不”中的“不”为通假字,同“否”,推断,舍,同“释”,解除、消除;
    (2)“日驱牛羊”句意为:每天赶着牛羊。根据“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中“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的意思,推断,“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意自适也”句意为:神情十分舒畅。意,神情(或态度)。根据“词语辨析法: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②目似瞑,意暇甚。”中①句意思“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意”为意志之意;②句意思“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意”为神情之意,可知②句中的“意”意思相同;
    (4)“自是歌声渐歇”句意为:从此歌声渐渐没了。是,这。根据“查阅字典法:①正确,与“非”相对。②指示代词,这,这样。③凡是。”,可知,应选“②指示代词,这,这样”。
    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根据选文(一)开头语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可知,此处填“忧”;
    (2)根据选文(一)结尾语句“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可知,此处填“喜”;
    (3)根据选文(二)牧竖子拾金前“意自适也”可知,此处填“自适(或喜)”;
    (4)根据选文(二)牧竖子拾金后“心患失金”可知,此处填“患(或忧)”;
    (5)根据选文(二)“时时扼嗌而歌”的意思“常常放开喉咙欢快地唱歌”,结合“意自适也”,可知,此处的神态是“自在喜悦”;
    (6)根据选文(一)“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可知,《杞人忧天》的寓意是:不要为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7)根据选文(二)“意自适也,而牧职亦举”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可知,《牧竖子拾金》的寓意是:金钱会让人迷失方向(或不要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3.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使用。
    (1)“舍弟”是指对方询问自己家弟弟的时候自己对弟弟的谦称。“贤弟”是敬词,对别人的称呼。根据题干提示的语境,是“你”对“牧竖子”的称呼,应使用敬辞“贤弟”;故选A;
    (2)“府上”,称对方房屋,敬辞。“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根据题干提示的语境,是“牧竖子”邀请“你”到他家喝酒,应使用谦辞“寒舍”;故选B。
    【参考译文】
    (二)有个牧童,衣服破烂、头发蓬乱、光着脚,每天赶着牛羊在山里放牧,常常放开喉咙欢快地唱歌,神情十分舒适,放牧得也好。
    有天捡到了别人遗失的一块金块,就放进了自己的衣领里。从此歌声渐渐没了,放牧的牛羊也常有跑了的,再也不把放牧驯养放在心上。心里总怕把金子弄丢,这都是金子害的。
    (2022秋·山东烟台·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①牖(yǒu):窗户。②施(yì):延伸。③还(xuán):掉转。
    3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_____________
    (2)弃而还走 走:_____________
    3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曰 失其魂魄
    B.因往晓之 宋之丁氏
    C.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博学而笃志
    D.窥头于牖 其一犬坐于前
    3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7.我们经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种____________的人,用“叶公好龙”讽刺__________的人。
    【答案】34. 同“释”,解除、消除 跑 35.D 36.⑴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
    ⑵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37. 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 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或: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
    【详解】3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2)句意:丢弃了它转身就跑。走:跑。
    3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
    A.其:代词,那个/代词,他的;
    B.之:代词,他/助词,的;
    C.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D.于:介词,在/介词,在;
    故选D。
    3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者,……的人;因,于是;晓,告知、开导。
    (2)重点词:是,这;夫,那些;者也,表判断。
    37.本题考查文章寓意的理解。
    甲文中的杞人,无端地担心天会塌、地会陷,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抑或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纯属庸人自扰。这个故事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乙文中的叶公,看似喜欢龙,然而看到真龙却“弃而还走”,根本原因就是文末的“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一句,即: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后来用“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
    【参考译文】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2022秋·山东济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范式(节选)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②焉。”乃共克③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④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⑤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⑥。”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③克:约定。④馔:食物,多指类食。⑤审:确定。⑥乖违:违背,此指违约。
    3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共克期日 期:期待
    B.二人并告归乡里 并:一起
    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亡:没有
    D.对曰:“巨卿信土,必不乖违。” 对:回答,应答
    3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请设馔以候之 投以骨(《狼》)
    B.乃共克期引日 乃悟前狼假寐(《狼》)
    C.至其日,巨即果到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D.当为尔酝酒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常用“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或者事情。
    B.《杞人忧天》中“杞人”之所忧与“晓之者”之所忧不同,“杞人”忧天地崩坠,“晓之者”为杞人的担忧而担忧。这两种人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C.《范式》一文中张母与张劭相信范式会遵守诺言,如期赴约,因为他们了解范式的为人。
    D.《范式》一文中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巨卿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4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42.请用“/”给下列文句划分合理的停顿(限标两处)。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答案】38.A 39.C 40.B 41.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42.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详解】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两人互相约好日期。期:约定。
    故选A。
    3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把;
    B.乃:副词,于是/副词,才;
    C.其:都为代词,那;
    D.为:介词,给、替/动词,做;
    故选C。
    40.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B.“晓之者”主动为杞人解忧,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他的耐心开导值得赞扬。本项中“这两种人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说法错误;
    故选B。
    4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若,你;躇步跐蹈: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奈何,为什么。
    4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
    “二年之别”和“千里结言”为偏正短语,中心语分别为“别”和“结言”,故两短语后均停顿;
    “尔何相信之审邪”,主语“尔”,谓语“相信”,宾语“之”,故此处停顿;
    综上,断句为: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参考译文】
    【乙】
    范式(节选)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两人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张劭回答说:“范式是讲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约定的。”张劭的母亲说:“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你们准备酒食。”约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来赴约,登堂拜见张劭母亲后,接着开怀畅饮,兴尽才离开。
    (2022秋·河南·七年级河南省实验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列子·天瑞》)
    【乙】沈屯子偕友入市,闻谈者言:“杨文广①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②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③成疾。家人劝之徘徊郊外,以纾④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蹙cù :局促不安或忧愁不悦。③悒悒yì:闷闷不乐。④纾:解除。
    43.下列加点词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 舍我其谁
    B.身亡所寄 吾日三省吾身 身体力行
    C.日月星宿 意与日去 有朝一日
    D.终日在地上行止 方欲行 衣食住行
    44.翻译下列句子。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45.【甲】文结尾的两个“喜”有什么不同?
    46.结合文段分别说说你对杞人和沈屯子“忧”的理解。
    【答案】43.D 44.土地只不过是聚集的土块罢了,充满四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 45.示例:第一个“喜”是指杞人内心忧虑担心得以解除的放心、喜悦;第二个“喜”是指“晓知者”看到杞人不再忧虑后的开心快乐。 46.示例:①他们都是对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而为不应该担忧的事情而过分忧虑,杞国人因忧天地崩坠“废寝食”,沈屯子因忧杨广围困、路人受伤而生病忧郁,②但杞人担忧的是自己“身亡所寄”,沈屯子是为人忧:他担忧的是杨文广被困不能解围、竹竿尖锐会伤到行人。
    【解析】43.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
    A.消除/舍弃,抛弃/除了;
    B.身体/自己/亲自;
    C.太阳/时间/天;
    D.行走/行走/行走;
    故选D。
    4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地,大地;积块耳,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四虚,四方;亡,同“无”。
    45.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人舍然大喜”中的“其人”指杞人,根据“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分析,第一个“喜”是指杞人听了“晓之者”的话,消除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变得轻松、喜悦。“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中的“喜”指的是“晓之者”看到杞人不再忧虑,自己为他人担心的忧虑也消除,从而变得轻松,愉悦。
    46.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比较阅读。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根据甲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乙文“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分析,甲文杞人忧天地崩坠,而“废寝食”,乙文沈屯子忧杨文广的困境和街上行人被竹竿梢头戳到,“从此悒悒成疾”,两个人都是对事物认识不足,没有根据地担忧,属于庸人自扰。不同的是:杞人“忧”自己“身亡所寄”,是为自己而“忧”,沈屯子“忧”文广被困不能解围、竹竿尖锐会伤到行人,他是为他人而“忧”。
    【参考译文】
    乙:沈屯子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篇目
    担忧者
    解忧者
    担忧的原因
    ①________
    共同道理
    《杞人忧天》
    杞国人
    晓之者
    ②________(用原文)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③_____
    《杯弓蛇影》
    客人
    乐广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
    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加点词句
    方法运用
    我的答案
    其人舍然大喜
    触类旁通法:尊君在不
    (1)
    日驱牛羊
    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
    (2)
    意自适也
    词语辨析法: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目似瞑,意暇甚。
    (3)
    自是歌声渐歇
    查阅字典法:①正确,与“非”相对。
    ②指示代词,这,这样。
    ③凡是。
    (4)
    读寓言要把握内容,感知人物心理。《杞人忧天》中的杞人经历了从(1)______________到(2)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变化过程。《牧竖子拾金》写了牧竖子由拾金前的(3)_____________到拾金后的(4)______________的心理变化。
    读寓言还要抓住细节,读懂人物形象。《杞人忧天》中两个“舍然大喜”,把杞人明白道理的喜悦情态和晓之者帮助杞人解除忧虑后高兴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来。《牧竖子拾金》中“时时扼嗌而歌”把牧竖子(5)______________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读寓言更要读出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意。《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6)______________。《牧竖子拾金》的故事告诉我们(7)______________。
    牧竖子:兄长,往昔我每日心神不宁,幸得兄长指点迷津,方能抛却烦忧。
    你:(1)______________(A.贤弟 B.舍弟)迷途知返,令人敬佩。
    牧竖子:多谢兄长赐教,敬请光临(2)______________(A.府上 B.寒舍),开怀畅叙。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3 三峡(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3 三峡(含解析),共31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2 活板(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2 活板(含解析),共34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1 卖油翁(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1 卖油翁(含解析),共33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7 杞人忧天(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