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
    • 解析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1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2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3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1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2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文件包含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下·福建泉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
    核工记(节选)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
    (2)诎右臂支船
    (3)负卷帙踉跄行
    (4)有客凭几假寐
    2.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B.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C.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D.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4.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
    【答案】1. 赠 通“屈”,弯曲 背(着) 靠着 2.C 3.①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似的。
    ②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手里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4.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人物和其他事物都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句意: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赠。
    (2)句意: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通“屈”,弯曲。
    (3)句意: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负:背(着)。
    (4)句意: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假装睡觉。凭:靠着。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本题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
    “山顶月”在句子里做主语,“晦半规”在句子里做宾语和谓语,“山顶月晦半规”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杂疏星数点”是动宾结构短语,其后应断开;“山顶”“下”相对,表明叙述对象发生变化,故“下”前应断开;句意: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故正确的断句应为: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①执:拿着。卷末:卷的左端。如:好像。有所语:说些什么。
    ②中:其中。类:像。司更卒:打更的更夫。执:拿着。桴鼓:鼓槌。若:像。不胜:不能忍受。“若寒冻不胜者”是宾语前置句,正确的语序是:若不胜寒冻者。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对比阅读。
    甲文介绍的是一枚核舟,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详细介绍核舟所表现的苏东坡赤壁泛舟的故事和意境,从全舟到局部,从船头到船尾,从陈设到人物,从容写来,层次分明,丝毫不乱。尤其注重细部的描写,如雕栏上的对联,船头人物的姿势和神态,舟子的动作,都写得生动如见,令人既佩服王叔远雕刻之神,又赞赏魏学洢观察之细。桃坠形体之小与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奇巧”。
    乙文介绍的是一枚桃坠,文章描写了一个“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说明桃坠体积之小,体现了桃核雕刻工艺的传神、精细和复杂,以及工匠高超的刻技。
    综合以上可知,两者都是微雕作品,都人物众多,事物众多,且这些人物和事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两者都与历史上的一个典故有关,甲文,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乙文,唐代诗人张继有一首饮誉古今的七绝《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文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则是张继诗之意境的再现,是诗之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并赋予其以更丰富的内涵。
    【点睛】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像极了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乙】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假装睡觉,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2023下·广东汕头·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核舟记》节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士人画鼠》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②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逮:等到。
    5.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2)神情与苏、黄不属( )
    (3)珠可历历数也( )
    6.将【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一士人善画( ) (2)黎明物色( )
    8.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以 试 群 猫 莫 不 然 者 于 是 始 知 其 画 为 逼 真。
    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二段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2)从【甲】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5. 大约 类似 分明可数的样子 6.(1)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7. 善:善于,擅长 物色:观察 8.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9. 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逼真 主要表现在: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写出两点)
    【解析】5.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黍:大约。
    (2)神情与苏、黄不属: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属:类似。
    (3)珠可历历数也: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动词用;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为:是;居:位于;阅:阅读。
    (2)其:他们的;比:靠近;各:各自;隐:隐藏;卷:手卷;底:下边。
    7.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一士人善画: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善:善于,擅长;
    (2)黎明物色:黎明时(他便起来)观察。物色:观察。
    8.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意思是:(县令)用(这幅画)来试其它的猫,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这时(他)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很逼真。同时,“以试群猫”动宾结构,要停顿;“者”语气词,判断句标志,提示停顿。据此断句为: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9.(1)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甲文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袒胸露乳”是外貌描写;“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各微侧”“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是动作描写;“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是神态描写。所以甲文第二段介绍了核舟船头三人的外貌、动作和神情。
    由乙文中“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可知,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逼真。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注意题目的要求,分析“雕刻家的高超技艺”在文中的体现。第一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交代了核舟的体积小,即:用料体积小;第一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第二段“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描绘核舟的构造,有字、景、人、物,所刻的东西多;第二段“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重点描写核舟上的人,一个个都细腻逼真,情态毕备。这些都体现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点睛】参考译文:
    【乙】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把它献给了县令。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县令对此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他便起来)观察。(只见)画落在地上,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画。(县令)用(这幅画)来试其它的猫,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这时(他)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很逼真。
    (2023下·江西九江·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蓊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棵,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释】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能以径寸之木 以:
    (2)长五分许 许:
    (3)松外东来一衲 东: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12.请依据甲、乙两个文段,概括出微雕作品的艺术特色。
    【答案】10. 用 左右,表约数 从东面 11.(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具有(各自的)情态。(2)(楼)中有人,像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12.①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②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③人物和其他事物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以:用;
    (2)句意:它长五分左右。许:左右,表约数;
    (3)句意: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东:从东面。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2)类,像。执,拿着。若,好像。不胜,不能承受。
    1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中的“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乙】文中的“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可知,体形微小,但表现的事物却很多。
    根据【甲】文中的“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和【乙】文中的“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可知,都紧扣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
    根据【甲】文中的“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乙】文中的“若寒冻不胜者”“若为佛事夜归者”“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可知,人物和其他事物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点睛】参考译文:
    【乙】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2023下·福建福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
    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B.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C.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D.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15.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
    16.甲、乙两文分别围绕核舟与伞灯的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答案】13. 沿着、顺着 大约 断 14.B 15.(1)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制作一盏伞灯,要经历一年才能完成,即使花费百金也毫不在乎。 16.《核舟记》侧重介绍核舟的大小、结构布局和所雕刻的人物衣着形态。
    乙文则侧重介绍伞灯的形状、材质以及展示时的盛况,特别强调了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
    【解析】13.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1)罔不因势象形: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因,沿着、顺着。
    (2)鱼可百许头: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多头。可,大约。高可三四丈:高大约三四丈。
    (3)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绝,断。彻夜不绝:整夜不断。
    14.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有时在花灯上用吴地的五彩丝织品画上花卉,偶尔装饰禽、鱼、蝉、蝶的图案,飞翔舞动,栩栩如生。故断为: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故选B。
    1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其,他们的。比,靠近。隐,隐藏。
    (2)之,的。经岁,经历一年。始,才。虽,即使。
    1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根据第二段中的“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知,介绍了核舟的大小。
    根据第二段中的“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可知,介绍了核舟结构布局。
    根据第三段中的“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可知,介绍了核舟所雕刻的人物。
    根据第三段中的“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可知,介绍了核舟所雕刻人物的衣着形态。
    乙文:根据“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可知,介绍了伞灯的形状。
    根据“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可知,介绍了伞灯的材质。
    根据“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可知,介绍了伞灯展示时的盛况。
    根据“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可知,介绍了伞灯制作所用谈笺价格高昂。
    【点睛】参考译文:
    (乙)上海城里的元宵节灯火以伞灯最为漂亮。灯制成伞的形状,有的呈圆形,有的呈六角形,都用精致华美的五色彩纸装饰而成,五色彩纸被打磨的薄如蝉翼,上面绘上人物、花鸟,这些图画的笔锋和茧丝一样细。制作一盏灯,要历经一年时间,即使耗费百金也在所不惜,但伞灯的展出是最迟的,常常是等到其它花灯兴尽之时,在农历二月十二百花节前后,伞灯才开始盛大展出。多的时候达到二三百盏,有时在花灯上用吴地的五彩丝织品画上花卉,偶尔装饰禽、鱼、蝉、蝶的图案,飞翔舞动,栩栩如生。又或者用彩纸扎成亭子的形状,高大约三四丈,名称叫做抬阁,有时上面用龙凤装饰,用云母石作为它的外壳,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有的两层,有的三层,每层让穿着精美绣衣的孩童扮演杂剧,常常扮演的是《长生殿•玉环拜月》,兽形的香炉中飘着一缕香烟,云烟迷茫之处显现出月宫,嫦娥站立在宫殿左面,左右的侍女,各执一把团扇,肩上方显现出牛郎、织女两个星座,看上去如在天空中一样。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几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笙箫鼓乐之声彻夜都不断绝。但是在通商之后,不再有这样的盛事了。
    同乡的张秋浦秀才在《岁事衢歌》写道: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大概是说在伞灯的制作上,谈笺纸比丝织品更珍贵,谈笺纸,是上海本地生产的。
    雨苍氏说:记录的这些都是琐事,但是插一句感叹之语的话,其中又寄寓了很多感慨。
    (2023下·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唐有韩志和,善雕木,作鸟雀之状,饮啄悲鸣,与真无异。以关捩①置于腹内,发之则凌空奋翼,可高百尺,至一二百步外,方始却下。奏之,上睹而悦之。志和又于怀中将出一物,名蝇虎子,数不啻②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沙啗③之故也。乃分为五队,令舞《梁州》。上召国乐,以举其曲。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志和置虎子于指上,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④擒雀,罕有不获者。
    (节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关捩:能转动的机械装置。②啻:仅仅,只有。③啗:同“啖”,吃,这里是“给……吃”的意思。④鹞:猛禽名,似鹰而小。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罔不因势象形( )
    (2)珠可历历数也( )
    (3)与真无异 ( )
    (4)及曲终 (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关捩置于腹内”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B.以至鸟兽、木石
    C.以举其曲D.全石以为底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发之则凌空奋翼,可高百尺。
    20.【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但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7. 顺着、就着 分明的样子 不同、区别 等到 18.D 19.(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启动开关就能高升到天空振翼飞行,可以高达一百尺。 20.【甲】文中王叔远的雕刻注重人物的姿态神情,例如,“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乙】文中韩志和的制作注重器物机关的机巧(巧妙),例如,“饮啄悲鸣,与真无异”“及曲终,累累而退”。(意近即可)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没有(一件)不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因:顺着、就着;
    (2)句意为: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3)句意为:和真的没有什么不同。异:不同、区别;
    (4)句意为:等到一曲奏完。及:等到。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以关捩置于腹内”句意为:把机关安置在这些鸟的肚腹中。以:介词,把。
    A.句意为:(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以:用;
    B.句意为: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以:连词,以及;
    C.句意为:来演奏乐曲。以:连词,来;
    D.句意为:把整块石头作为潭底。以:介词,把。
    故选D。
    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语:
    (1)比:靠近,挨着;
    (2)则:就;奋:鸟展翅(飞)。
    2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等内容可知,王叔远的雕刻注重表现人与物的神情姿态,注重细节的雕刻,达到形神俱备的境界。根据乙文“作鸟雀之状,饮啄悲鸣,与真无异。以关捩置于腹内,发之则凌空奋翼,可高百尺”“上召国乐,以举其曲。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及曲终,累累而退”可知,韩志和的制作注重器物机关的设计之精巧,惟妙惟肖地雕刻出的鸟雀活动的状态。
    【点睛】参考译文:
    (乙)唐朝有个人叫韩志和,擅长木雕。他雕刻制作鸟兽喝水、啄食、悲伤鸣叫,和真的没有什么不同。把机关安置在这些鸟的肚腹中,启动开关后,能凌空振翼飞行,高达一百尺,飞到一二百步外才落下来。上报穆宗皇帝,皇上看了后很是喜欢。韩志和又从怀中取出一物,名叫蝇虎子,数量不少于一二百只,它的外形都是红色的,说是喂食朱砂的缘故。韩志和将它们分列成五队,让它们表演《梁州舞》。穆宗皇帝召令宫中国乐师前来伴奏。蝇虎子在音乐的伴奏下,盘回宛转地飞舞,都符合节拍。等到一曲奏完,这些蝇虎子很有秩序地回到盒中,好象它们中间也有等级似的。韩志和将蝇虎子放在手指上,在几步之内猎获苍蝇如同鹰捉鸟雀,很少有捕获不着的时候。
    (2023下·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①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②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乙注解】①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②张平山:名画家,擅画人物;③篆籀(zhóu):即篆书。
    2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诎右臂支船
    (3)王善之
    (4)无妻子
    22.下列与“王善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清劲之致B.左臂挂念珠倚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忘路之远近
    23.翻译句子。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2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从正面细致刻画船头三人的形象,不仅反应了核舟所刻“大苏泛赤壁”的主题,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王叔远的“奇巧”。
    B.【乙】文中刘酒饮酒后画的画格外好,他凡是作画,都要落款“酒”字,字体有像行书的,也有像篆书的。
    C.【乙】文中刘酒向郡王索要画作是因为郡王夸他的画画得好,是张平山后第一人,他很得意,想到尚未落款,所以急需补落款。
    D.两文用非常之笔表现了非常之人,王叔远雕刻技艺了得,刘酒除画外,与“酒”生死相随。
    【答案】21. 戴着高高的帽子 弯曲 认为……好 妻子儿女 22.B 23.上洛郡王非常生气,撕裂了他的画,赶他出去,他酒喝得仍是怡然自得。 24.C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②句意: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弯曲;
    ③句意:郡王很欣赏他。善:认为……好;
    ④句意:没有妻子儿女。妻子:妻子儿女。
    2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王善之”意为:郡王很欣赏他。“之”代词,代指刘酒。
    A.助词,的;
    B.代词,代指左膝;
    C.助词,的;
    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怒甚:非常生气;裂:撕裂;驱:驱赶;固:仍然。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结合【乙】文“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可知,郡王夸他的画画得好,是张平山后的第一人,刘酒有些不高兴,并非“很得意”;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乙】刘酒,是汴梁人,没有名字,自称为“酒”,别人就称呼他“刘酒”。画人物,有清新刚劲之风,酒后画,更觉得有神韵。别人都认为他是张平山之后的第一人,刘酒很不屑。凡作画,落款都写一个“酒”字,似行书,也似篆书,是他的得意之笔。曾经为上洛郡王作画,郡王很欣赏他,称赞他是“张平山后一人”。借着酒意有点不高兴,急忙要回画说:“还没有写落款”。于是卷起画走到旁边的屋子,在画卷的上下左右写了百十个大大的“酒”字。大王非常生气,撕裂了他的画,赶他出去,但酒喝得仍是怡然自得。刘酒与我交往最久,没有妻子儿女,每次对我说:“死以累君。”一天正持杯痛饮,忽然死去,开口而笑,杯子还在手里。我感动于他以前说的话,为他买棺材装殓了他。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甲】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魏学洢《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入定①于龛②中者,荫树跌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⑤、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长洲周汝瑚言,吴中人业此者,研思殚精,积八九年,及其成,仅能易半岁之粟,八口之家,不可以饱,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节选自高士奇《虞初新志·记桃核念珠》,有删改
    【注释】①入定:佛教名词,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②龛: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③趺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④袒跣:袒胸赤足。⑤茶奁:茶具。⑥狻猊: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25.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盈寸(满)B.盖简桃核(挑选)
    C.经卷毕具(全部)D.不甚了了(模糊)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人五 不足为外人道也
    B.初视之 渔人甚异之
    C.而计其长 潭西南而望
    D.以山桃核为之 卷石底以出
    27.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二人,一人悠闲、粗犷,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氛围,跟船头的情景相呼应。
    C.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地描写,显得非常生动逼真。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作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清楚地表现出它的形象。
    28.翻译下面句子。
    (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答案】25.D 26.B 27.C 28.(1)然而计算整个桃核小船工艺品的长度,竟然还没有一寸长。(2)所以学习这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D.句意:不是很清楚。了了:清楚明白。这里“了了”理解为“模糊”是错误的;
    故选D。
    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雕刻/介词,向、对;
    B.代词,代指念珠上刻的内容/代词,代指见到的景象;
    C.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顺承,不译;
    D.介词,用/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故选B。
    2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文中并未详细写黄鲁直的外貌;
    故选C。
    2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而:连词,但。计:计算。其:代词,代指核舟。长:长度。曾:竟然。盈:满。
    (2)故:学习。习:学习。兹:这。亦:也。渐少:越来越少。
    【点睛】参考译文:
    【甲】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可是量核舟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手艺实在是灵巧神奇啊!
    【乙】得到一百零八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核桃)圆得就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或者五六尊,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诵经的,有拄着禅杖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荫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坐而指天话地讨论(佛法)的,有袒胸曲拳的,有前趋后顾的。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种。(这些刻画里)蒲团,竹笠,茶盒,挑东西的木杖,(化缘用的)瓶钵,经卷等等物件都有,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之类动物在中间错杂交坐。乍一看去,不很清楚,(但是)窗明几净;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长洲的周汝瑚说,吴中人以此为业的人,反复思考,殚精竭虑,累积八九年,等到它完成,仅仅能够换来半年的粮食,八口之家,不可以拿这些来果腹,所以学习这种技艺的人也就渐渐地变少了。
    (2023下·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②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蓬、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蓬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竟驱焉。
    (选自周辉《刻木巧匠》)
    【注】①壶:酒器。②饾饤(dòu dī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2)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
    (4)篷、桅、橹、舵咸具 具:
    30.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B.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C.不足为外人道也D.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3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32.请根据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一个,一个。(请写出舟子神态特点)
    (2)微雕是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甲】【乙】两文都写了,赞美了。
    【答案】29.(1)靠近(2)类似(3)位于(4)有 30.A 31.(1)(佛印的)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2)(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丝毫不会侧翻。 32. (1)粗犷、悠闲 平静、专注 (2)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 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解析】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他们紧靠着的两膝。比:靠近;
    (2)句意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属:类似;
    (3)句意为:位于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居:位于;
    (4)句意为: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具:有,具备。
    30.本题考查“为”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的“为”是:是。
    A.为:是;
    B.为:做,担任;
    C.为:给,对;
    D.为:成为;
    故选A。
    3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重点词语:置:放。略:丝毫,一点儿,与否定连用,表示丝毫没有。欹侧:倾斜。
    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2)根据“【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一个 ,一个 ”的提示,找到甲文②段“居右者椎髻仰面,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可知,居右者粗犷、悠闲,居左者平静、专注;
    (3)(4)根据【甲】文“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居右者椎髻仰面……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和【乙】文“大可二寸”“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木舟形象的描写,可知都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隐含着对雕刻家的高超技艺的赞美。
    【点睛】参考译文
    【乙】
    成化年间,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有两个人坐在船中相对喝酒。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2023下·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林嗣环《口技》)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2)如有所语 语:
    (3)两股战战 股:
    3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而观 中峨冠而多髯者
    B.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 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3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6.【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说明顺序;【乙】文第一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37.【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答案】33.(1)比:靠近。 (2)语:说话。 (3)股:大腿。 34.C 35.(1)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36. 空间 侧面(或:间接) 37.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③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解析】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2)句意:好像在说些什么。语:说话。
    (3)句意:两腿打着哆嗦。股:大腿。
    3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B.副词,极/动词,消失;
    C.动词,是/动词,是;
    D.副词,大约/可以、能够;
    故选C。
    3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容,神色;寂,平静;若……然,好像……的样子。
    (2)中,其中;间,夹杂;之,的。
    36.本题考查内容解析。
    甲文先介绍了中间,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故甲文采用的是空间顺序。乙文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是“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这里通过“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写出了宾客当时不敢大声喧哗都静悄悄的,表现了宾客重视的态度,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故第二个空填“侧面或间接”。
    3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明确思路:作为中学生,对保护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示例:把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和时代风尚结合在一起,激发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政府专项拨款,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专项主题研究。
    【点睛】参考译文:
    【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一点争先恐后地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2023下·广西南宁·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核舟记(节选)
    魏学洢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
    刻木巧匠
    周辉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节选自《晋书》)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3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居右 不可久居
    B.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
    C.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武陵人捕鱼为业
    D.皆有机能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39.下面对《核舟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穿着、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地描写。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二人,一人悠闲粗犷,一人神情专注,突出了舟中轻松的氛围。
    C.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执”“抚”“指”“语”等动作描写,人物栩栩如生,极具画面感。
    D.本文评价王叔远雕刻技艺精湛,开篇用“奇巧”,结尾用“灵怪”,前后照应,令人赞叹。
    4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41.【甲】文前三段介绍核舟运用了“船头”“舟尾”“其船背”等词语,前三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表达效果?
    42.【甲】【乙】两文都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请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答案】38.D 39.A 40.(1)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情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舟)大小约有二寸,船篷、桅杆、船橹、船舵等东西俱全。 41.选文部分采用了空间顺序,运用空间顺序介绍核舟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突出了“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 42.A.木头 B.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 C.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解析】38.本题考查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在/停留;
    B.说话/告诉;
    C.成为/作为;
    D.都是“全、都”的意思;
    故选D。
    39.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的理解。
    A.结合文言文第一段“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可知,文段对于鲁直的外貌、穿着并没有进行详细地描写;
    故选A。
    4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要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替、换”,在翻译句子时也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掌握了这些要点以后,翻译时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再根据“抓关键词连整句”的方法去翻译整个句子。注意重点词句:
    (1)端:正;寂:平静;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2)可:大约;咸:都;具:具备。
    4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分为: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结合“船头”“舟尾”“其船背”可知,前三段是分别介绍了船的不同位置,采用了空间顺序,这样的说明顺序,可是使得文章在介绍核舟的时候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而且把船头放在第一个介绍,并且是详细地介绍,也很好地突出了“大苏泛赤壁云”的主题。
    4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提炼和概括。
    结合乙文“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可知,乙文的使用材料为“木头”。结合乙文“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可知,乙文的木头上也有五个人,但是对五人的刻画非常的简略,是高度概括的。结合甲文最后一句“嘻,技亦灵怪矣哉”,以及乙文的最后一句“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再结合对小舟的描绘可知,两篇文章都赞美了雕刻者的技艺高超,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点睛】翻译:
    【乙】成化年间,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大约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舟上两个人相对饮酒,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2023下·山东菏泽·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琢冰
    [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有笑之者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肖,不日而化矣。吾甚惜子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久远也。”
    (选自《潜书》,有删改)
    【注】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真实,真正,实际。
    4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
    ③被以衣裳( )
    ④子之技诚巧矣( )
    4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而观 心劳而无用B.石青糁之 置之堂背
    C.中轩敞者为舱 今乃琢冰为玩物D.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45.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46.【甲】文是说明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__说明顺序;【乙】文是记叙文,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43. 零数,余数 类似,相似 同“披”,披上 的确,确实 44.B 45.①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或者 那个人的眼睛看着茶炉,视线端正)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②谁能给我三斗粮食,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 46.第一问:空间
    第二问:【示例一】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工夫制成的冰雕作品,却不能长久保存,白白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言之即理即可)
    【解析】43.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奇: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
    ②句意: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属:类似,相似。
    ③句意:给它们披上衣裳。被:同“披”,披上。
    ④句意: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诚:的确,确实。
    44.考查文言虚词。
    A.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却;
    B.都是代词;
    C.动词,是/动词,成为,作为;
    D.副词,大约/副词,可以;
    故选B。
    45.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①容寂:神色平静;若:好像;然:……的样子。
    ②孰能:谁能;与:给予;粟:粮食;授:传授。
    46.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问,结合【甲】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船头坐三人”“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等内容可知,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第二问,主观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不赞成这种说法。琢冰者这种技艺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让人欣赏到各种各样精美的艺术品,因而并非“心劳而无用”。
    示例二:我赞成这种说法。琢冰者所做的艺术作品虽然精巧,但不能长时间保存,既浪费时间精力又无法长久留在世间,因而“心劳而无用”。
    【点睛】参考译文:
    【乙】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
    一天,他对众人说:“谁能给我三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没有人答应的。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让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核舟记》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选自苏轼《赤壁赋》
    【注】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②属:劝人饮酒。
    4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③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8.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计其长曾不盈寸 其岸势犬牙差互
    B.为宫室、器皿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启窗而观 思而不学则殆
    D.能以径寸之木 以其境过清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50.船头三人中,为何对苏轼进行重点刻画?从哪几个方面重点刻画的?
    【答案】47. ①零数、余数 ②不相类似 ③弯曲 ④慢慢地 48.A 49.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②明月从东山上升起。 50.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从动作、外貌、神态三个方面重点刻画的。
    【解析】47.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的句意是: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奇:零数、余数。
    (2)“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句意是: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不属:不相类似。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的句意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诎:弯曲。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句意是: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徐:慢慢地。
    48.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其:代词,它/代词,它;
    B.为:动词,雕刻/介词,向;
    C.而:表顺承,不译/表转折,却;
    D.以:介词,用/连词,因为;
    故选A。
    4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比(挨着)、隐(隐藏)”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出(升起)、于(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5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甲】文“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可知,核舟雕刻的主题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重点对苏轼进行刻画,能更好地体现核舟的主题。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东坡右手执卷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等内容可知,作者主要运用了外貌、动作和神态来刻画的。
    【点睛】参考译文:
    【乙】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阅读所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5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B.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C.观者异以为神 异:怪异D.不能悉载 悉:全、都
    5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观者异以为神 卷石底以出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博学而笃志
    C.中轩敞者为舱 不足为外人道也D.石青糁之 所作之奇俱如此
    5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甲乙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B.甲文作者最为详细的介绍了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表现了核雕品的主题。
    C.乙文中黄履庄的作品活灵活现,不仅能行动自如,还可以发出声音,以“活”取胜,让人难辨真假。
    D.甲文主要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乙文主要按照空间顺序行文。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答案】51.C 52.B 53.D 54.(1)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蔽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
    (2)(木狗的)叫声和真的狗没有什么差别,即使(狡猾)聪慧的人都不能分辨它是真是假。
    【解析】5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C.句意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觉得神奇。异,对……感到惊异;而非“怪异”;
    故选C。
    5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以:认为/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B.而:都是表示顺接关系,而且;
    C.为:是/向,对;
    D.之:代词,指核舟/的;
    故选B。
    5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D.根据“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等可知,甲文《核舟记》,是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介绍的,文章从核舟的整体形貌开始描写,而后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尾以及核舟的背面,具体描绘了核舟结构上每—处的细节,表现雕刻者技艺的高超;而非“逻辑顺序”;根据“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可知,乙文是逻辑顺序;而非“空间顺序”;表述有误;
    故选D。
    5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1)重点词:其,他们的;比,靠近;隐,隐藏。
    (2)重点词:吠之声,狗叫声;无二,没有区别;虽,即使;黠者,聪明的人;辨,辨别。
    【点睛】参考译文
    【乙】黄子履庄,年少时聪明颖悟,读书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暗地拿来工匠的刀锥,雕凿了一寸来高的木人,放在书案上能自动行走,(木人) 手脚都能自己活动,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觉得神奇。
    他制造的机械很多,我不能全部记得。他制造了木狗,放在门的旁边,像真狗那样圈卧着,只是当人进门,触动机关就马上大叫不止,叫声同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难辨真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中,能自己跳舞飞鸣,像画眉一样鸣叫,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制作机械的奇特都像这样,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题目。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核舟记》)
    【乙】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选自《列子·纪昌学射》)
    5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以径寸之木
    (2)尝贻余核舟一
    (3)而不瞬也
    (4)而悬不绝
    5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2处)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5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58.【甲】文中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体现在哪里?【乙】文中纪昌学成后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答案】55.(1)用 (2)给 (3)眨眼 (4)断 56.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57.(1)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种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飞卫高兴地跳高拍胸说:“你掌握技巧了。” 58.【甲】文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乙】文把小的东西看大,用箭射穿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
    【解析】55.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答题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为:(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以:用;
    (2)句意为:(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给 ;
    (3)句意为:他也不会眨眼。瞬:眨眼;
    (4)句意为: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绝:断;
    56.本文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把句子翻译出来,然后根据句意划分节奏。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句意为: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又超过其师傅。根据句意,句子的节奏为: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5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罔不:无,没有;因:依据;势:样子;象:模似,仿照。
    (2)蹈:跳;膺:胸;汝:你。
    5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能以径寸之木”突出雕刻用料体积小;“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突出了雕刻器物之繁多;“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突出王叔远的雕刻器物形象之逼真。文章通过雕刻用料体积小,雕刻器物之繁多,雕刻的器物形象之逼真来突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乙文:根据“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可知,文章写纪昌射箭时,能把细小虱子看得像车轮般大,能射到虱子的中心而拴虱子的毛不断。文章以纪昌射箭的目标之小,反衬纪昌射箭技艺之高超。
    【点睛】参考译文:
    【乙】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箭一射出,鸟兽便应声倒地。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又超过其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二年后,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东西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出显著,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从南面来练习看。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看周围其余东西,都像山丘般大。于是就用燕国牛角装饰的弓,北方蓬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跳高拍胸说:“你掌握技巧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有删节)
    【乙】
    谢太傅云: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顾长康画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②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③。”看画者子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④,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⑤。”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
    【注】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②裴楷: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③识具:见地,才略。④妍蚩(chī):也作“妍媸”,美和丑。⑤阿堵:此处指眼珠。
    5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罔不因势象形( )
    (2)其人视端容寂( )
    (3)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 )
    (4)或数年不点目睛( )
    6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能以径寸之木 以刀劈狼首
    B.为宫室、器皿、人物 不足为外人道也
    C.自谓过之 渔人甚异之
    D.人问其所以 择其善者而从之
    6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62.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59. 顺着,就着 神色平静 增加 有的 60.A 61.(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核桃雕刻的小船,原来刻的是大苏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2)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以来所没有的。 62. 依据木头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 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解析】59.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解释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全部是顺着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因:顺着,就着;
    (2)句意为: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容寂:神色平静;
    (3)句意为: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才更有气韵。益:增加;
    (4)句意为:有的时候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或:有时。
    6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意思都为“用”;
    B.为:动词,雕刻/介词,向;
    C.之:代词,他/代词,代看到的景象;
    D.其:代词,他/代词,他的;
    故选A。
    6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语:(1)尝:曾经;贻:赠;盖:原来是;泛:泛舟;云:句尾语气词。
    (2)苍生:一切生灵。
    6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①空:根据“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可知,王叔远在雕刻时,依据木头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
    第②空:“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子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知,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点睛】参考译文:
    【乙】太傅谢安说:“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顾长康给裴叔则画像,脸颊上多画了三根胡子。有人间他是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裴楷俊逸爽朗,很有才识,这恰恰是表现他的才识。”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才更有气韵,远远胜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候。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置在山崖乱石中。有人问他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谢幼舆说过:‘在一山一水间游乐,自以为超过他。’这位先生就该安置在山崖沟壑里。”
    顾恺之画人物画,有的时候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别人问他原因,他说:“人身体的美丑,没有什么特别微妙之处:真正的传神之笔,正是那眼睛。”顾长康谈论作画时说:“要画出手挥五弦的动作很容易,要画出目送归鸿的神态就很难。”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罔不因势象形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①因袭;遵循。②接续。③沿着、顺着。④顺应。⑤原因;机会。
    (1)因:
    高可三四丈
    关联教材
    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2)可:
    彻夜不绝
    参考成语:络绎不绝
    (3)绝:
    【甲】文:核舟记(节选)
    【乙】文:刻木巧匠
    使用材料
    桃核
    A
    人物刻画
    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
    B
    主旨情感
    C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29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安塞腰鼓练习题</a>,文件包含03安塞腰鼓+抒情散文阅读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03安塞腰鼓+抒情散文阅读50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2页, 欢迎下载使用。

    02 小说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02 小说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文件包含02小说阅读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02小说阅读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 03《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这是一份中考 03《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共22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