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2 边塞诗-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主题预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2 边塞诗-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主题预测01
    专题2 边塞诗-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主题预测02
    专题2 边塞诗-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主题预测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2 边塞诗-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主题预测

    展开
    专题2边塞诗

    (2020·江苏南京·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大兴西南。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 “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 “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时所见的“萧条”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C.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 “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
    D.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
    2.全诗最后一联写到了“惆怅”,那么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0·辽宁建平·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
    皇甫冉
    吹角出塞门,前瞻即胡地。
    三军尽回首,皆洒望乡泪。
    转念关山长,行看风景异。
    由来征戍客,负得轻生义。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句写吹起了嘹亮的号角,军队浩浩荡荡开出塞门的场景。
    B.第二句承接首句,“胡地”点明军队要去的地方,预示战斗即将来临。
    C.颈联写征人欣赏异域风景,由此触发了征人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尾联议论,表达了征人难以掌握自己的生命,无尽的悲愁催人泪下。
    4.有人说本诗的领联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在形象塑造和情感抒发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9·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沟行①
    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②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③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注]①宋嘉祐四年,王安石出使辽国,来回经过白沟,有感于现实,写了这首诗。②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起,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大量银绢作为“岁币”,两国岁岁通使。③棘门、灞上,均为汉时军事地。公元158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文帝派遣徐厉、刘礼分别驻守棘门、灞上,视察后,说:“灞上、棘门军,若儿戏尔,其将固可袭血虏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句点题,点出白沟为两国边界;后句写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的事实。
    B.颔联前句写辽国人经常来边境狩猎野兽,暗示了两国通使后民众之间互有往来。
    C.颈联写宋辽边疆万里农田,无险可据;幽燕则桑林密蔽川野,表现了诗人的担忧。
    D.诗歌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古今将领的对比以及南北边境地区情况的对比。
    6.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渝中·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二首
    令狐楚
    其一
    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
    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
    其二
    边草萧条塞雁飞,征人南望泪沾衣。
    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描写了塞下风光,“冰雪”“边草”“黄尘”等意象写出了边塞的萧条景象。
    B.“冰满须”和“尘满面”都形象地展现了征战环境的恶劣,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C.第一首诗用“飞将军”的典故既交代了作战行动直接展现了诗人的“平生意气”。
    D.第二首诗见塞雁南飞引征人南望,大雁尚可南飞以衬征人南望不得南归,更显其悲
    8.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

    (2020·辽宁丹东·高三其他)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盘山绝顶①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②舞剑台。
    注:①本诗是明朝名将戚继光荡平东南沿海倭患后,北调镇守蓟门时所写。盘山,在今天津蓟县西北。②李将军,指唐朝名将李靖,曾在盘山顶上舞剑。(一说“李将军”指李广)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头对起石门开”句状写盘山绝顶两峰对峙、风起云涌之景,表现了诗人俯临四海之气势。
    B.诗人“不成醉”的原因是他身为带兵主将,必须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迎击敌人。
    C.在盘山上刻石留名的前人很多,诗人最赞赏和钦佩李将军。尾联用设问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
    D.这首诗格调高昂,气势磅礴,流露出不可遏制的壮志豪情,读来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10.有人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是全诗的传神之笔,也是后世传诵的名句,这一联究竟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2020·四川雅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中两个“月出”不同,首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
    B.诗歌七、八句运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
    C.诗歌九、十两句流露出作者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
    D.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
    12.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2020·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①,归来报天子。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使客,夜上成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名王:匈奴王。②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③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军行》>开头两句从行军写起。“喧喧”两字生动地写出了士兵们起床、盥洗、交谈的热烈而紧张的纷杂场面。
    B.《从军行》中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人战斗时笳鸣马嘶的嘈杂情景,语义的重点在自己一方的“马嘶”。
    C.《陇头吟》开篇写少年夜上戍楼观察星象,表现其雄心满情,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格调昂扬。
    D.《陇头吟》五到八句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老将沉沦边关,后写副将封侯,借此表达作者对功名的渴求。
    14.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零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
    刘克庄
    尽说番和汉。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凡处、城危如卵。元凯①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段。也莫靠、长江能限。不论周郎并幼度②,便仲尼、复起嗟微管③。驰露布④,筑京观
    (注)①元凯:泛指贤臣、才士。②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③微管:代称管仲。④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上阕写琵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略,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用典,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6.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2020·湖南雅礼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守睢阳作
    张巡①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②。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①张巡,唐代民族英雄。安史之乱爆发,他力守睢阳。 睢阳为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张巡死守牵制了敌人南侵的主力,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 后来粮尽城陷,张巡英勇就义。本诗作于城将陷之时,②鱼丽,古代阵形。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诗人忧心如焚,其满腔爱国情怀清晰可见。
    B.三四句,既写出月下“孤城”的景象,又透露出唐军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
    C.“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二句为唐军广大将士画像。“犹”“更”出神入化,成功凸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毅。
    D.诗歌叙事简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中间八句,每两句间均各各对偶,饶有韵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18.最后两句在全诗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2019·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结客少年场行
    孔绍安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
    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燕将警奔牛:写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馀头,灌脂束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ƒ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飘零无定。
    19.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
    B.“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写的是结客少年的境遇,不包含其他情感。
    C.“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走遍之意,“陇头”,古代之边疆。
    D.“雁在弓前落”写他本事的高超。“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副较为广阔的场景,既写他射箭本领的高超,又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
    E.“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信心和宽慰。“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20.请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B
    2.对边塞萧条冷落现状的伤感;对边患深重频仍的愁绪;对报国壮志无法施展的怨恨;对诸将腐败无能的愤怒。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
    B项,“由远及近”,应为由近及远,诗人先描写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然后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
    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本题明确提出了诗人的情感为“惆怅”,考生需要分析的是诗人惆怅的原因。本题分析情感产生的原因即是理解词的内容,这就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本词,并依据重点词句认真分析其内容。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的意思是: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诗人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的意思是: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惆怅的原因之一乃是边疆萧条的景色。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的意思是: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边城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了边疆连年战乱而感到忧愁担心。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的意思是: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面对变成的连年战乱,奸邪得志,诗人却只有满腔愤慨,无可奈何。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诸将腐败无能的愤怒,连安定边疆的良策都没有,却得到了皇帝的封赏,如何让人不惆怅。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的意思是: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怅。诗人具有满腹才华,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却得不到重用,报国无门的惆怅之情跃然纸上。

    3.D
    4.本诗的颔联与“一夜征人尽望乡”在形象塑造上和情感抒发上都是一致的。“三军尽回首,皆酒望乡泪”中“尽回首”“望乡泪”刻画了三军将士回首遥望故乡,泪流满面的形象,此联表达了离乡远征的将土对故土的深切留恋之情。李益的“一夜征人尽望乡”中,“望”字生动刻画出边塞将士欲归无计、翘首望乡、沉郁悲苦的形象;“一夜”写出了思乡之情的编绵不断,难以平息:“尽”写出了情的普遍性。这一句直接抒发了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
    【分析】
    3.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表达了征人难以掌握自己的生命,无尽的悲愁催人泪下”分析错误,尾联“由来征戍客,负得轻生义”是写征人历来就是征战沙场的戍边战士,有着轻视生命的使命,表达出来的应该是不惜生命,为国捐躯的豪情,充分体现了唐人恢宏的气度和胸怀。
    故选D项。
    4.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及情感的能力。
    本题属于对比赏析,将本诗的颔联与另一首相同题材的诗歌中的一句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形象塑造和情感抒发上的相同点,可以重点关注两首诗中相同或意思相近的词语,如两首诗中都有的“望乡”两个字。“一夜征人尽望乡”和“三军尽回首,皆酒望乡泪”都刻画了三军将士回首遥望故乡,留恋家乡的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望”字主要刻画出将士们无法归乡、思恋故乡的困苦的形象;学生可具体分析“一夜”与“尽”,只要答出将士们强烈的思想之意即可。

    5.B
    6.①尾联写棘门、灞上的防务实同“儿戏”,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将,那就更是找不到了。②诗人指责宋朝边将轻敌麻痹,视边防如同儿戏,同时也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③尾联既表现了诗人的深深忧虑,也暗寓了诗人对当时北宋王朝所采取的委曲求全的政策的不满。
    【解析】
    【分析】
    5.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颔联前句写辽国人经常来边境狩猎野兽,暗示了两国通使后民众之间互有往来”中“民众之间互有往来”分析错误,颔联“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意为“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亲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所以应是暗自点出“辽国越境骚扰”的现实。
    故选B。
    6.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常见艺术技巧,结合全诗理解并结合诗句分析。
    尾联“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写的是棘门、灞上这等重要的军事地区的守将把守卫边疆的要务当成是儿戏,不予重视。诗人感叹连一个能把本质工作做好的尚且找不到,更不用说项李牧廉颇这样守家卫国为良将了。这两句传达出诗人对于宋朝边将轻视边防重务、麻痹大意的不满,同时也是对宋朝统治者不善用人,不重视边防的一种批评。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传达出诗人对宋朝统治者对异邦采取妥协、退让、苟且偷安政策的一种强烈不满。尾联总结全诗,揭示了山河残破、边塞失防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深刻有力,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7.C
    8.①同:两首诗都表现了戍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②异:第一首诗抒发了随将伐敌的豪情,而第二首诗表达了对久战不得归的抱怨。
    【解析】
    【分析】
    7.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直接展现”错,诗中用“飞将军”的典故侧面展现了诗人的“平生意气”。
    故选C。
    8.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首先要读懂这两首诗,然后先回答两首诗表达情感方面的相同点,再回答其不同点。
    分析其相同点。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第一首诗中的诗句“把得家书泪似珠”的意思是说戍边战士收到家书后流泪了,表明戍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第二首诗中的“边草萧条塞雁飞”,用大雁尚可南飞来反衬征人南望却不得南归的思乡情。“征人南望泪沾衣”和“白发生头未得归”,说的是征人望向家乡时眼泪沾湿了衣裳,长期打仗,满头白发也不能回家,表明征人对家乡的思念。所以,这两首诗都表现了戍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
    分析其不同点。第一首诗中的诗句“晓随飞将伐单于”“平生意气今何在”,抒发了戍卒随将杀敌的豪情,展现了诗人的“平生意气”。第二首诗中的诗句“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表达了对久战不得归的抱怨。
    【点睛】
    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9.B
    10.①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灾祸,自己情愿戍边到老。②对仗工整(运用串对),巧用借代,雕戈代武力,白发代指年老,含蓄凝练,写出自己的理想与豪情。③直抒胸臆,表现自己致力国家安宁,不惜以身许国的信念。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B项,“他身为带兵主将,必须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错,“不成醉”句的意思是在凛冽的北风里,塞外人酿的酒并不能使自己沉醉。写此句是为了凸显下文抒发的豪情。
    故选B。
    10.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技巧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首先解释这句诗句的意思: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灾祸,自己情愿戍边到老。接下来找手法,从形式上看,对仗工整,“但使”对“未妨”,“雕戈”对“白发”,“销杀气”对“老边才”,形式很整齐;从修辞角度看,“雕戈”,借代,具体代抽象,用具体的武器代指抽象的战争;从抒情角度来讲,属于直接抒情,诗人情愿戍边到老,表达了为了国家安宁,甘愿献身的决心。所以是全诗的传神之笔,也是后世传诵的名句。
    【点睛】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 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11.C
    12.不同点:(1)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照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
    (2)范词写的是日落到深夜的边城,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的是作者思家忧国的怀愫,是萧瑟悲凉、战事频繁的情势。
    【解析】
    【分析】
    11.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不想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不确切,“花门楼”在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二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应是想要赶快建功立业、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
    故选C。
    1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意象、意境的理解分析能力。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作答时考生要先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意象。岑诗前两句写了“月光”这一意象,三四句写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诗的前四句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五六两句通过“风”“夜”两个意象,写出了西北地区夜晚给人的感受。这六句通过写环境背景,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范诗中的“长烟”“落日”“孤城”是作者看到的意象,这些意象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边疆萧瑟悲凉,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战事频繁。“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通过悠扬的羌笛声抒发作者思家忧国的情怀。
    【点睛】
    古诗词中常用的八类意象:
    (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二)借月托雁寄乡思
    (三)杜鹃鹧鸪啼凄凄
    (四)梧桐叶落透悲意
    (五)别时长亭柳依依
    (六)落花流水传愁绪
    (七)乌鸦燕子系兴衰
    (八)草木仍在人事移

    13.D
    14.《从军行》表现将土们一往无前、斗志昂扬的爱国情怀。“争渡金河水”的“争”,写出了战士们人人奋勇渡河,踊跃杀敌的激愤精神。“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描写胜仗后凯旋的情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陇头吟》)表达对边关将土的同情和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悲怆愤懑。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诗歌在对比中抒发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结尾运用苏武的典故,说明朝廷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
    【解析】
    【分析】
    1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作者对功名的渴求”分析错误,应为采用对比手法,抒发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愤懑之情。
    故选D。
    14.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比较两首诗歌表达情感的不同,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描述了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将士的赞赏。“争渡金河水” 写出了战士们人人奋勇渡河,踊跃杀敌的激愤精神。“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描写胜仗后凯旋的情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诗歌表现将土们一往无前、斗志昂扬的爱国情怀。
    《陇头吟》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情,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长安少年游使客”“陇上行人夜吹笛”“驻马听之双泪流” 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诗歌在对比中抒发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结尾运用苏武的典故,说明朝廷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诗歌表达对边关将土的同情和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悲怆愤懑。
    【点睛】
    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15.C
    16.①运用口语化语言,“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
    ②直斥朝中大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
    ③直指南宋朝廷的软弱,“也莫靠、长江能限”,指出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
    ④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
    【解析】
    【分析】
    1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分析有误,这几句是说我大宋军队有贤臣、才士坐镇,你们胡人可不能小看。
    故选C。
    16.本题考查赏析本词的语言,分析其语言特点的能力。先要准确地理解评价语,抓住评价语的关键,再结合词句分析该特点。最后分析传达出的词人的感情。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本词的语言特点如下:“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较为口语化,通俗易懂,直接传达出对胡人入侵大宋的痛恨,“欺得南人技短”流露出对南宋朝廷对付胡人毫无办法的愤懑之情。“城危如卵”则传达出对城池将要陷落的担忧;“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那些朝中大臣,个个位高权重,锦衣玉食,却没有人能替君王分忧,词人对于他们尸位素餐予以痛斥;“也莫靠、长江能限”,词人说不要以为凭借长江天险就可以相安无事,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词主要传达了词人对朝廷面对胡人入侵而束手无策,毫无作为,只想苟且偷生的愤慨之情,批判之语较为直接尖锐。
    【点睛】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选项内容。
    诗词详解:
    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都说蒙古人要跟我们讲和,但这种论调只是暂时听起来好听而已,就像这琵琶曲,感觉下一秒弦就会崩断。”和:和谈。根据刘克庄的《杜尚书神道碑》,当时元军派使者来续谈议和,朝中权臣史嵩之也主张议和,但杜杲认为“是将款(欺诈)我,其来必速”。

    作么一年来一度
    欺得南人技短
    叹几处、城危如卵
    “为什么他们敢一年来一次,就是欺负我们宋人无能啊!可也不得不悲叹,我们的这些城就像垒起来的鸡蛋一样脆弱、危险。”作么:怎么,为什么;它并不是什么口语。宋朝的朱继芳在《和颜长官百咏》中有“从前谙尽江湖味,不省神州作么愁”;杨万里在《岁之二日欲游翟园以寒风而止》也有“岁前问寻翟园梅,不知作么不肯开?”的诗句。

    元凯后身居玉帐
    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杜将军端坐中军帐,警告你们这些胡崽子,不要把他当做寻常人看。他的军令严明,他的谋略神奇。”元凯:指魏晋时期著名军事家杜预(字元凯),他文武双全,屡建奇功,人称“杜武库”。后身:佛教用语,称转世之身。这里是为赞扬杜子昕计谋高明,堪称杜元凯转世。而原题中的注释应该是直接从baidubaike扒下来的。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
    兽惊禽散
    “打开营门,与敌军一决雌雄。杀到半夜,看着如鸟兽般四散而逃的蒙古兵仰天长笑。”奚车毡屋:指代北方的游牧民族,这里指入侵的蒙古军队。奚车,奚人造的车,北方少数民族奚族人以游猎、畜牧为生,且擅长造车。毡屋,毡制的帐篷,北方游牧民族的居所。

    个个巍冠横麈柄
    谁了君王此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看他们一个个的,戴着高帽子,呼哒着破扇子,耍嘴,装清高。可谁能替君王了结这一次的劫难呢。也别老想靠着长江天堑能阻隔那群禽兽,那是不可能滴。”
    麈柄,又叫麈尾。古人在细长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形似马尾松;闲谈时拿在手里驱虫、掸尘。因传说麈这种大鹿,在迁徙时会摇动尾巴,为群鹿指挥方向;以麈尾名之,暗含佼佼者,作为意见领袖之意。而出题人竟然把“麈”看成了“塵”,还善意地改成简体字,弄了个“尘柄”出来。可见,这还真是个没看过明清小说的纯洁男子来。知道的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不知道的也真心劝你不要去baidu了。如果你还是忍不住去搜了,记得删除历史记录。

    不论周郎并幼度,
    便仲尼、复起嗟微管
    驰露布,筑京观
    “先不要提什么周郎和谢玄,就算是孔夫子活着,他也会看着这飞驰的捷报,高筑的京观,再次发出‘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的感叹。”周郎,三国吴将周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淝水之战击溃苻坚。“仲尼嗟微管”:《论语·宪问》中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大体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天下,百姓到现在都承受着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都得像蛮夷之人一样,披散着头发,穿着左衽(衣襟开在左边)的衣服了。作者用这个典故,自然是要称颂杜子昕就像是管仲一样,如果没有他,我们这些人就要沦为蒙古人的俘虏了。可原题给的注释也太搞笑了。
    “微管,代称管仲”?堂堂一国之相,你叫他小管?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微斯人,吾谁与归”了吧?何况高中的《烛之武》还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呢!!!露布:捷报。京观:古时大胜之后,为炫耀战功,会堆积敌人尸首而成高冢,称为京观。

    17.B
    18.最后两句,在前文赞颂守城将士英勇之后表达自己的心声,既丰富了诗歌的感情,也使全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孤城将陷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不仅塑造了一位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更塑造了一位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
    【解析】
    【分析】
    17.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三四句,既写出月下‘孤城’的景象”理解错误。第三句“合围侔月晕”不是描写月下孤城景象,该句用了比喻手法,意思是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侔:等同。
    故选B。
    18.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以及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找出诗中所写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并加以分析概括。
    诗歌最后两句“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这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叹之辞,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心计”。这最后的一笔使全诗感情达到高潮,说明诗人不但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也是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
    【点睛】
    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学生面对试题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时,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都与诗歌的情感有关; 二是作者、朝代、注释,这些往往能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学生若能在自己的答案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一般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 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诗歌赏析:
    《守睢阳作》是张巡困守睢阳孤城时苦战的记录。开头二句“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
    战斗从春天开始,一个“苦”字包含了爱国将士无数含辛茹苦的经历。“孤城”二字,写出了瞧阳孤立无援的处境;“日渐”二字,写出了睢阳危机的步步逼近;一个“危”字,惊心动魄。这说明,诗人不以漫长的“春来苦”为苦,而以睢阳这战略要地的“日渐危”为忧,诗人忧国忧民,置生死度外的满腔爱国情怀就清晰可见了。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二句,说明敌我双方攻守的阵势。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这就愈显出了上文中的“孤城”之孤;而唐在城墙上以五人为伍分兵警戒,如同平地对垒的鱼丽阵容一样严整,这就透露出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诗人作为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承接上文,写诗人对叛军的刻骨仇恨和指挥从容自若。“屡”字表明了敌人进攻的频繁,“厌”字则入木三分地绘出了诗人对叛军的义愤之情。张巡在《谢加金吾表》中曾向唐肃宗李亨汇报“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四十七日内就有那么多场战斗;是日经年,其战斗次数之多就可想而知了。面对如此频繁的战斗,想到睢阳保卫战在全局的重要位置,诗人心中分外自豪,“时将白羽挥”五字是一洗战斗的血腥之气,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那仿佛诸葛亮羽扇纶巾,“指麾三军,皆从其进止”(《三国志》)般的儒将风度。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二句,主要是为唐军广大将士雕像。“疮”字表示伤口决非新创,表明战事的艰苦卓绝,旧创未好又添新伤,“裹”字表明了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一个“犹”字,出神入化,成功地体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强毅力。“饮血”者是指重伤员,战伤痛得他们流下眼泪,但听到战斗警报,他们同样拼尽全力爬上城头矮墙,竭尽全力防守。据《通鉴•唐纪三十五》记载,至德二年七月,“诸军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通鉴•唐纪三十六》记载,同年冬十月,“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为了保卫睢阳,守城兵士把可以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最后被迫罗雀、掘鼠、杀马。“人知必死,莫有叛者。”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二句,是说自己誓死报国的意志也永远不会动摇。一个“难敌”,一个“不移”,把诗人赤子爱国心给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最后两句“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叹之辞,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心计”。这最后的一笔使全诗感情达到高潮,说明诗人不但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也是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
    除了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不朽形象之外,这首诗歌叙事简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全诗十二句,除去开头两句、结尾两句之外,其余八句,每两句间均各各对偶,每副对句又都对仗工稳,自然,饶有韵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19.AB
    20.(1)这是一位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2)他射箭本领高超,有军事才华但空有一身本事;(3)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A项,“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错误,此处用典,不是正面,属于侧面。
    B项,“不包含其他情感”错误, “冰河结未流”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结客少年的运气像冰河一样还没化解开,时运不济,这里还有对朝廷不能重用少年的不平。
    故选AB。
    20.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声、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转蓬飞不息”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结客少年像“转蓬”一样四处飘零,“冰河结未流”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结客少年的运气像冰河一样还没化解开,时运不济。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空有一身本事未能建功立业的不平和感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2 边塞诗-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主题预测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