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包括考前预测、命题猜想、考前技巧、考后心理、终极押题)-生物(正式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包括考前预测、命题猜想、考前技巧、考后心理、终极押题)-生物(正式版)01
    2021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包括考前预测、命题猜想、考前技巧、考后心理、终极押题)-生物(正式版)02
    2021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包括考前预测、命题猜想、考前技巧、考后心理、终极押题)-生物(正式版)03
    还剩9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包括考前预测、命题猜想、考前技巧、考后心理、终极押题)-生物(正式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包括考前预测、命题猜想、考前技巧、考后心理、终极押题)-生物(正式版),文件包含我们与法律同行pptx、我们与法律同行docx、习近平就职宪法宣誓mp4、央视普法公益广告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主要包含了考前预测篇1,考前预测篇2,考前技能篇1,考前技能篇2,考前警示篇1,考前警示篇2,考前警示篇3,考前警示篇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前预测篇
    【考前预测篇1】—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4
    【考前预测篇2】—非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11
    考前技能篇
    【考前技能篇1】—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24
    【考前技能篇2】—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29
    考前警示篇
    【考前警示篇1】—分子与细胞部分易错点………………………………………………………37
    【考前警示篇2】—遗传与进化部分易错点………………………………………………………42
    【考前警示篇3】—稳态与环境部分易错点………………………………………………………49
    【考前警示篇4】—2021年高考生物选修命题趋势分析…………………………………………60
    考前注意篇
    【考前注意篇1】—高考冲刺需要有正常心态……………………………………………………78
    【考前注意篇2】—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82
    考场技巧篇
    【考场技巧篇1】做好技术准备,决胜高考考场…………………………………………………86
    【考场技巧篇2】“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89
    考后心理篇
    【考后心理篇】七种方法可以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91
    【考后提醒篇】高考结束适当娱乐 可以放松不可放纵……………………………………………91
    终极押题
    2021年高考终极押题卷(新课标) 93
    2021年高考终极押题卷(全解全析) 98

    【考前预测篇】
    【考前预测篇1】—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
    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几种在无机自然界中找不到
    C.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差别
    D.活细胞中化合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核酸
    【答案】C
    【分析】
    1、细胞鲜重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氧,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的碳。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详解】
    A、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元素都是氧,并非数量最多,数量最多的是H,A错误;
    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这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统一性,B错误;
    C、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都是水、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核酸等,但它们的含量不同,C正确;
    D、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然后是脂质、无机盐、糖类和核酸,D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详解】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点睛】

    3.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答案】C
    【详解】
    A.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
    C.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
    D.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4.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答案】C
    【分析】
    由题意可知,长翅与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出现截翅果蝇,说明截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详解】
    A、根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亲本雌蝇一定为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
    C、无论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截翅=3:1的分离比,C符合题意;
    D、根据后代中长翅:截翅=3:1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5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个,则n、m分别是
    A.3、490 B.3、560
    C.4、1 050 D.4、1 120
    【答案】C
    【分析】
    DNA分子中,两条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互补配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知道DNA中碱基种数和其中一种碱基的数目,即可确定其他碱基数目。DNA复制过程中,以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
    【详解】
    DNA复制n次后含有15 N的DNA有2个,不含15N的DNA有2n-2个,又因为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所以解得n=4.即DNA复制了4次;由于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胞嘧啶的个数是120-50=70(个),复制4次,得到16个DNA分子,相当于增加了15个子代DNA,所以复制过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0×15=1 050(个),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人苯丙酮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在人群中的发病极低。理论上,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均为1/2
    B.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
    C.苯丙酮尿症患者母亲的基因型为Mm和mm的概率相等
    D.苯丙酮尿症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1/2
    【答案】B
    【分析】
    人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同。正常人的基因型为:MM或Mm,患者的基因型为mm。
    【详解】
    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未知,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A错误;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B正确;苯丙酮尿症患者(基因型为mm)母亲基因型可能为Mm或mm,概率无法计算,C错误;苯丙酮尿症患者即mm与正常人婚配(MM或Mm)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即mm的概率为0或1/2,D错误。故选B。
    7.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详解】
    【分析】据题干“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
    【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存在酶的催化,酶能结合到DNA模板链上,且相关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从而才能正确判断BCD三个选项。
    8.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C
    【分析】
    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
    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
    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
    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
    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A
    【分析】
    图示中的a是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指促甲状腺激素,c是指甲状腺激素,d是指肾上腺素,e是指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详解】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②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正确;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抗利尿激素,释放有活性的抗利尿激素是垂体,④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场所不同,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再根据题意作答。
    10.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分析】
    1、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型: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2、能量金字塔是以能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是以数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是以生物量为单位构成的金字塔。3、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形,也有倒金字塔形,而能量金字塔只有正金字塔形。
    【详解】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和特点,数量金字塔可能是正金字塔形,也可能是倒金字塔形,再根据题意作答。







    【考前预测篇2】—非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
    11.下图为呼吸作用过程部分示意图及氧气浓度对气体交换影响的曲线图,解答下列题:

    (1)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横线上: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②产[H] 的阶段是___________。
    (2)图中B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3)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而变黑、腐烂,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的________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
    (5)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__(填“一样多”“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ACD AC (2)细胞质基质 酒精和二氧化碳 (3)水稻根细胞缺氧,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 (4)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P (5)一样多 1/3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图表曲线的形式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以及图表曲线分析能力。
    (1)根据图1分析,A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B过程表示乳酸发酵,C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D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E过程表示酒精发酵。所以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产[H] 的阶段是AC。
    (2)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都是无氧呼吸的类型,场所都是是细胞质基质,酒精发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3)稻田需要定期排水,有利于有氧呼吸,否则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根细胞缺氧进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造成植物细胞有毒物质的积累,出现烂根、烧苗等,对植物生长不利。
    (4)图中曲线QR区段氧气浓度较低,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故CO2生成量急剧减少。p点时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相等,说明这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说明此时无氧呼吸已经停止。
    (5)氧气浓度为C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 量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假设AB=BC=6,则此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3,故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1/3。
    12.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详解】
    (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的。
    (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本题以“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示意图”为情境,考查考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突触的结构,分析图示,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规律进行作答。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教材旁栏中的“相关信息”,没有记住“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属于神经递质而错答。
    13.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_______。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选择 (2)104 (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4) 取淤泥加入无菌水,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分析】
    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详解】
    (1)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乙为固体培养基,故需要加入Y琼脂;甲和乙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能降解S的菌株,故均属于选择培养基。
    (2)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液后的菌液,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的倍数至少为2×107÷1000×100÷200=1×104倍。
    (3)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后,可能会抑制菌株的生长,从而造成其对S的降解量下降。
    (4)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的细胞数,可以取淤泥加无菌水制成菌悬液,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计数。
    (5)甲和乙培养基均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点睛】
    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接种工具应该进行灼烧灭菌,玻璃器皿等耐高温的、需要干燥的物品,常采用干热灭菌。
    14.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 I酶切后,与用BamH I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_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_____________
    【答案】(1)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 (2)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 含有质粒载体 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答含有重组质粒) 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四环素 (3)受体细胞
    【详解】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能够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等。(2)依题意可知,目的基因插入后,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失活,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仍能行使正常功能。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因二者均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所以是不能区分的;含有质粒载体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细胞,因二者都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因此也是不能区分的。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因目的基因插入后,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失活,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该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含有质粒载体的则能正常生长。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这的病毒,在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据此可知,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受体细胞。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技术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技术的熟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从题图中挖掘出隐含的信息,据此结合每个问题情境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5.新冠病毒的肆虐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研发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图为我国研制中的两种疫苗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毒后,激活的T细胞可转变成_____,直接攻击被该病毒入侵的细胞。激活的B细胞则可转变成_____大量合成_____,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2)图中①为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的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_____,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原因是_____。
    (3)根据新冠病毒通过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的特点,研制了图中②所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将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经过_____酶的作用,构建无害的腺病毒载体。
    (4)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表达出新冠病毒的_____,诱发人体内产生_____细胞,当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5)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若在接种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存在“预存免疫”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效应T细胞 浆细胞 抗体 (2)抗原性 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和记忆细胞少,需要通过多次免疫接种,免疫应答才更持久(或才能达到免疫要求) (3)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S蛋白 记忆 (5)感染过腺病毒的人体内具有相应抗体,接种疫苗时会被体内相应抗体部分清除而降低免疫效果或导至不能携带S蛋白基因进入细胞内表达

    【分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1)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毒后,激活的T细胞可转变成效应T细胞,直接攻击被该病毒入侵的细胞。激活的B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大量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2)图中①为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的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抗原,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疫苗多次接种后能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和记忆细胞少,需要通过多次免疫接种,免疫应答才更持久。
    (3)研制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经过DNA连接酶和限制酶的作用,与腺病毒的核酸相连,构建无害的腺病毒载体。
    (4)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表达出新冠病毒的抗原,诱发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种抗原的记忆,当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5)感染过腺病毒的人体内具有相应抗体,接种疫苗时会被体内相应抗体部分清除而降低免疫效果或导至不能携带S蛋白基因进入细胞内表达,从而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点睛】
    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的材料为载体,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6.2020年沙漠蝗虫在东非及西亚罕见暴发,威胁了2500万人的粮食安全和生计。为治理蝗灾,人们研究了沙漠蝗虫的产卵量与环境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1)沙漠蝗虫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____,调查蝗虫 产卵数量常用的方法为____ 。欲预测沙漠蝗虫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需对该蝗虫种群的____进行研究。
    (2)天气越干燥,沙漠蝗虫种群数量越少,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沙漠蝗虫的产卵量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3)沙漠蝗虫所在的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数据表示同化量[单位为× 103J/(hm2・a)],同化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沙漠蝗虫和沙云雀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提出,可以通过大型的捕蝗机械和建立栅栏等物理手段来防治沙漠蝗虫, 除此之外,请提出控制蝗灾的两项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消费者 样方法 年龄结构 (2)相对湿度越低,沙漠蝗虫产卵数量越少 随着湿度的增大,蝗虫天敌数量增多,通过捕食可抑制沙漠蝗虫的种群数量;寄生生物大量繁殖抑制沙漠蝗虫的数量 (3)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沙漠蝗虫的同化量有一部分流入第三营养级的其他生物 利用药物进行化学防治;利用天敌、信息素等进行生物防治
    【分析】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1. 利用微生物防治。2.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3.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生物防治缺点:短期效果不如使用化学农药快,杀虫效果较慢,在高虫口密度下使用不能达到迅速压低虫口的目的。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的生物活性,将有害生物种群或群体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农药的生物活性表现在4个方面:①对有害生物有杀伤作用。②对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或调节作用。③对有害生物的行为有调节作用。④增强作物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化学防治优点:在一定条件下,能快速消灭害虫,压低虫口密度。化学防治缺点:长期使用易产生药害,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
    【详解】
    (1)沙漠蝗虫属于动物,为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由于蝗虫 的卵不能运动,因此调查蝗虫的产卵数量常用样方法进行。种群的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欲预测沙漠蝗虫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需对该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研究。
    (2)图中显示,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随着湿度的增大,沙漠蝗虫的产卵数越来越多,超过一定限度,如图中的70%,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沙漠蝗虫的产卵数量越来越少,据此可推测沙漠蝗虫在干旱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相对湿度越低,沙漠蝗虫产卵数量减导致的;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随着湿度的增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此时蝗虫天敌数量增多,通过捕食可抑制沙漠蝗虫的种群数量,另外寄生生物大量繁殖也能抑制沙漠蝗虫的数量增多,因此表现为沙漠蝗虫的产卵量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减少。
    (3)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原因是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流入分解者。沙漠蝗虫和沙云雀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5÷75=7.3%,显然不在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沙漠蝗虫的同化量有一部分流入第三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从而导致计算的结果偏离正常范围。
    (4)研究人员提出,可以通过大型的捕蝗机械和建立栅栏等物理手段来防治沙漠蝗虫,这属于机械防治, 除此之外,为控制蝗灾还可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具体做法是利用药物进行化学防治;利用天敌、信息素等进行生物防治。
    【点睛】
    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量流动的特点掌握和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7.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答案】(1)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1 (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3)3 5 7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遗从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知,羊的有角与无角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NN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伴性遗传,可以通过统计后代中不同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定。
    (1)由题意亲代基因为Nn×Nn,子代基因型为NN:Nn:nn=1:2:1。在母羊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无角:有角=3:1,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
    (2)如果M/m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XMXM×XmY,F1为XMXm、XMY,F2为XMXM:XmY:XMXm:XMY=1:1:1:1,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如果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没有性别差异,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
    (3)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3种:AA、Aa、aa;若位于X染色体上时,有5种:雌性—XAXA、XAXa、XaXa,雄性—XAY、XaY。
    .
    18.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及过敏反应的有关知识。抗原进入体内,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T细胞一方面会发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会攻击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方面,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抗原(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免疫异常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综合征。
    【详解】
    (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
    (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更多的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3)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分布于血清中,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
    (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
    【点睛】
    是否能够发生二次免疫,需要看两次注射的抗原是否相同,若相同,可以发生二次免疫;若不相同,则不能发生二次免疫。
    19.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
    【答案】(1)太阳能 初级消费者、分解者 (2)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 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 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
    【分析】
    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除极少数特殊空间外,能量流动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据此结合题意,进行作答。
    【详解】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随着初级消费者的摄食作用而流入初级消费者,也可以随残枝败叶流向分解者。
    (2)依题意可知:甲、乙两瓶中只有生产者,A值表示甲、乙两瓶中水样的初始O2含量;甲瓶O2含量的变化反映的是呼吸作用耗氧量,因此B=A-呼吸作用耗氧量;乙瓶O2含量变化反映的是净光合作用放氧量,所以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综上分析,本实验中,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即 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C-B=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即 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A-B=呼吸作用耗氧量,即 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耗氧量。
    【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2)的解答,解答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甲瓶不透光,瓶内的生产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瓶内的O2含量的变化是有氧呼吸消耗所致;乙瓶透光,瓶内的生产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瓶内的O2含量的变化反映的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的差值。



    【考前技能篇】
    【考前技能篇1】—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语,挖掘一切有用的信息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专业术语,但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高考命题常以此为考点,考查考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考生在做题过程中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一定”、“都”、“降低”、“细菌”、“蓝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仔细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选项。
    典例1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但一定有酒精产生
    B.不一定发生有氧呼吸,但一定有水产生
    C.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但一定有葡萄糖的消耗
    D.不一定发生无氧呼吸,但一定有能量释放
    【答案】D
    【分析】
    1.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6H2O 6CO2+20[H]+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12H2O+34ATP。
    2.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2丙酮酸+4[H] 2C2H5OH+2CO2或2丙酮酸+4[H] 2C3H6O3。
    【详解】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是在生物膜上进行,也没有酒精产生,A错误;
    B、有水产生的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B错误;
    C、细胞呼吸的底物一般是葡萄糖,但也可以是脂肪或蛋白质,C错误;
    D、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有CO2产生,且一定有能量释放,D正确。
    故选D。

    2.努力搜寻教材相关知识,明确限制条件,缩小答案范围
    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限定条件”,就等于“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故考生答题时根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努力搜寻教材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答题一定要有依据,很多信息题背景虽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却落脚于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努力转化成教材中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破题。
    典例2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真核生物核基因必须在转录完成后才能进行翻译,而原核生物基因在转录完成前便开始进行翻译。出现此差异的原因之一是( )
    A.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有核膜,原核生物的拟核没有核膜
    B.真核生物的DNA为链状,原核生物的DNA为环状
    C.真核生物的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原核生物的密码子不具有简并性
    D.真核生物的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而原核生物不能
    【答案】A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是在相同时空中进行的,而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在不同时空进行的,转录在前期,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在后,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
    A、真核生物基因必须转录完后才能进行翻译,而原核生物基因在转录未完成前便开始翻译,原因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有核膜,原核生物的拟核没有核膜,A正确;
    B、真核生物的DNA为链状,原核生物的DNA为环状,这不是出现此差异的原因,B错误;
    C、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因此原核生物的密码子也具有简并性,C错误;
    D、原核生物的mRNA也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3.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信息,认真分析题干和选项的逻辑关系
    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考生做题时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根据各个选项,答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推理,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典例3 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可可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只适应赤道附近、南北纬20度之间高温度、高湿度的环境。可可树是一种喜阴植物,需要“背靠大树”才能长得更好,这意味着人工种植想收获更优质的可可豆,应将它和能够遮荫的人工林共同种植,或者直接将它种在较为稀疏的原生林里。这样,和原生植物共存的可可树林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也让自己的生长更加顺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可树种植在原生林几年之后,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原生林中植物的丰富度
    B.粉腿针尾雀濒临灭绝,它们在为可可树提供荫蔽的树上筑巢,在低层的可可树附近寻找为可可花传粉的双翅目昆虫为食,与可可树形成共生关系
    C.经调查,某种害虫的每个个体出现在人工林不同可可树上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该害虫在空间上的分布为均匀分布
    D.将一定量的可可树种植到原生林后,可能会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C
    【分析】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详解】
    A、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原生林中植物的丰富度,A正确;
    B、粉腿针尾雀在低层的可可树附近寻找为可可花传粉的双翅目昆虫为食,不利于可可树花的传粉 ,与可可树不是共生关系,B错误;
    C、某种害虫的每个个体出现在人工林不同可可树上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该害虫在空间上的分布为随机分布,C错误;
    D、将一定量的可可树种植到原生林后,使营养结构更复杂,可能会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BC。

    4.排除干扰信息,找准命题意图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会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做题时认真分析题干,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典例4 田野菟丝子一般只会寄生在薇甘菊之类的有害杂草上,但是,田野菟丝子刚萌发时只是一根黄白色的、半透明的丝状体,当遇到薇甘菊后会形成“吸器”并通过“吸器”从薇甘菊中获得营养。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刚萌发的一个田野菟丝子属于种群层次
    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有机分子,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C.一块田野中的所有田野菟丝子和薇甘菊构成群落
    D.薇甘菊和其他有害杂草都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D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详解】
    A、刚萌发的一个田野菟丝子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
    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不是有机分子,而是细胞,B错误;
    C、群落是由该地区所有的生物组成,不仅是田野菟丝子和薇甘菊,C错误;
    D、植物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D正确。
    故选D。

    5.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题小技巧
    在高考中,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对于考生来说比较紧迫,若考生没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就容易浪费时间,导致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部分题目不能看完,即使是简单题也丢了分。近几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中,涉及“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约占一半。一般来说,“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而“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需要仔细认真的辨析,还有一些选项的说法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可以排除。
    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涉及基础知识类试题考生可用“直接判断法”来解答;考生也可以采用“淘汰排除”法解决一些无关紧要的、比较难的、不能凭借掌握的知识就能选出答案的试题;对于一些选项相近或者类似的选择题,考生可用“对比推理法”解答;对于一些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行不通或很复杂的试题,考生可用“逆向思维法”解答。
    典例5 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答案】D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详解】
    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其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A正确;
    B、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B正确;
    C、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C正确;
    D、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储存能量的物质,D错误。
    故选D。






    【考前技能篇2】—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认真审题,全面、准确地获取题中的信息,领会出题者的意图
    非选择题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全面、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是非常关键的。
    ①应读懂试题,阅读题干时必须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看清楚,通过对试题所提供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搞清楚已知什么、问什么、求什么。
    ②理解要准确,提取信息要全面,找出关键词。
    ③如果题中有图和表,努力将题图与题表进行结合,最后,通览全题,然后作答。而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基础。
    图像、图表题的一些技巧
    ①曲线图题可以用“读轴--看线--综合分析”三步进行分析,即先看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包括数量单位也要看清楚,是量还是率。
    ②如:种群增长数量还是种群增长速率,然后分析曲线的走向,有没有转折,如:光合作用曲线中的限制因素问题。最后综合分析曲线含义。
    ③图表题要遵循“点、线、面”的三看原则:首先看特殊点,尤其是有“0”的数据,然后看整列或整行的数据关系,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否有转折点。再纵观整个表格中的数据,比较各行、各列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转化为曲线图的思想去思考、作答,会更容易一些。
    典例1 如图曲线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D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B.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D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C.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D.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答案】C
    【分析】
    图中的两条曲线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左图中由于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以A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右图是从转化率来看,酶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减少反应时间,因此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则B、D曲线是非酶促反应曲线。
    【详解】
    E2是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A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E3是非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曲线是非酶促反应曲线。右图是从转化率来看,酶可以减少反应时间,因此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曲线是非酶促反应曲线。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典例2 下图是某种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表格是某同学为验证温度对该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所设计的实验及操作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c点酶促反应速率较低,可适当升高温度提高反应速率
    B.图中a点所对应的反应速率即表示该酶的最佳酶活性
    C.表格中试管B将温度降低至37℃保持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仍呈现蓝色
    D.表格中X处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
    【答案】B
    【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除温度外的其他变量,如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淀粉溶液的用量以及碘液的用量都为无关变量,不同实验组别之间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分析图中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在37℃左右;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只会使酶的催化效率暂时下降,而不会永久失活,一旦温度升高到合适范围,酶的催化活性即可恢复。
    【详解】
    分析图中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在37 ℃左右;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只会使酶的催化效率暂时下降,一旦温度升高到合适范围,酶的催化活性即可恢复,故图中b、c两点通过改变温度条件可提高反应速率的是c点,A正确;图中a点所对应的反应速率即表示该酶在最适温度为37℃时最大反应速率,B错误;表格中试管B在50℃没已经失活,降低至37℃酶 的活性不能恢复,所以试管B 中仍然存在大量淀粉,故实验现象仍呈现蓝色,C正确;该酶在37 ℃活性最佳,实验试管A中的淀粉已经完全被淀粉酶水解,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 D正确。
    【点睛】
    易错选项B,对于曲线中点的含义一定要遵循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来描述,不能代表在该条件下推测的含义。

    2.规范答题,要有得分意识
    在非选择题的答题中,最常见的现象是“会而不对”和“对而不去”,这主要是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达不准确造成的,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有以下几个来源:
    ●生物学专业术语或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
    写解答题描述性答案时,不要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首先,根据问题整理思路后,写出关键的能体现要点的一些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组织语言描述,这样避免答题漏要点,或者颠三倒四描述不清。
    ●题干和材料提供,考生自己组织语言
    考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使用教材术语,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要从题干中获取。
    ★注意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条理性和严密性。
    ★考生一定要细心,不犯低级错误。
    实验设计题
    实验题是高考生物的重头戏,而实验题的灵魂是实验原理。所以要深入的理解实验原理,这样才能准确寻找到实验的单一变量,进而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准确设计实验。
    例如:“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实验中,光照就是单一变量,创设的条件就是有光、无光两组。其他条件如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植物种类、数量等都为等量。
    这样,整个实验的框架就搭好了,而这种题的得分也必然会很高。
    典例3 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研究非常有兴趣,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1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1不完善,缺少的是__________,你的具体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1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示意图2。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中的实验预测结果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3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订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相比,缺少的是________和⑥。
    【答案】(1)对照组 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 (2)去尖端的胚芽鞘不向光弯曲(或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 生长素不会向背光一侧转移(或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注:甲方框把两琼脂小块分开,各标字母A、B,左(或右)侧光照射尖端;乙方框琼脂小块各标字母A、B,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放A(B)块的比放B(A)块的弯一些) (3)①④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设计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以及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分析实验一发现,本题中只有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快放置实验,没有空白琼脂快放置实验,所以缺少对照实验,应再设置一组无胚芽鞘尖端培养的相同大小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切面上。实验二的目的是要验证“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而示意图3中的胚芽鞘不完整,缺少尖端,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所以还应设计单侧光对胚芽鞘尖端作用的实验。
    (1)实验一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有无,所以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故实验设计示意图1缺少的是对照组,具体的改进方案是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
    (2)因为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对光不敏感,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下端的生长,导致右边的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左边,所以应该是向左弯曲生长。因为此实验是要探究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实验二中的示意图中未体现单侧光对胚芽鞘产生生长素运输的影响,所以还应设置一组在单侧光照射下,选择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琼脂块作为对照,补充如图: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和⑥表达交流等过程,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缺少的是①提出问题、④实施计划和⑥表达交流过程。
    【点睛】分析此题关键要抓住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思路,得出结果和结论。尤其应注意: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即使受单侧光刺激,也不能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因为琼脂块不感光,即对光刺激不敏感。

    典例4 某同学有喝牛奶的习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合物知识后,他想知道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下面是其未设计完的实验,请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实验原理)利用颜色反应检测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请补充表格中a、b、c、d处内容:

    (1)a。_____;b。 _____;c。 _____;d。_____。
    (2)请预测A、D两个试管的现象及其结论:
    若A试管_____,证明该品牌牛奶中含有还原糖;若A试管_____,证明该品牌牛奶中没有还原糖。
    若D试管_____ ,证明该品牌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若D试管_____,证明该品牌牛奶中没有蛋白质。
    (3)分析该实验设计:
    试管A和_____构成对照实验,对照组为 _____,目的是_____。
    【答案】(1)2mL蛋白质样液 1mLNaOH溶液 水浴加热 3~4滴CuSO4溶液 (2)出现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出现紫色 无颜色变化 (3)试管B和C 试管B和C 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详解】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a、b、c、d分别为2mL蛋白质样液、1mLNaOH溶液、水浴加热、3~4滴CuSO4溶液。
    (2)当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牛奶中有还原性糖,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性糖;同理D试管出现紫色则有蛋白质,无紫色说明无蛋白质。
    (3)该实验中,对照组为B和C试管,目的是通过对照探究奶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便于得出正确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定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典例5 为探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豌豆茎节间切段生长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图1实验操作科学无误,图2为实验结果,该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豌豆茎节间切段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同学的实验结论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成立。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该同学又提出“赤霉素对豌豆茎节间切段生长的作用也具有两重性”的假说。请写出验证该假说的简单实验设计思路和支持该假说的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该假说的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一定 缺少不加激素处理的对照组,不能确定这两种激素对豌豆茎切段生长都起促进作用 (2)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分别用清水和所配置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长度和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茎节间切段,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测并计算每组茎切段的平均长度 较低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组茎切段的平均长度比清水处理组长,较高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组茎切段的平均长度比清水处理组短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中要注意控制无关变量,因此豌豆的生长状况应相同,且切取的部位和长度应相同,并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最后根据曲线图中的信息得出结论: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
    (1)实验缺少不加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对照组,因此不能确定这两种激素对豌豆茎切段生长都起促进作用。
    (2)两重性是指高浓度能促进生长,低浓度能抑制生长,要研究赤霉素对豌豆节间切断生长的作用也具有两重性的假说,必须设置三组实验,一组不加激素的对照组,另外2组分别是高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和低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分别去处理长度和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茎节间切段,再通过测量并计算每组茎切段的平均长度,来验证假设。因此实验设计思路为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分别用清水和所配置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长度和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茎节间切段,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测并计算每组茎切段的平均长度,如果假设成立,则能预测到:较低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组茎切段的平均长度比清水处理组长,较高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组茎切段的平均长度比清水处理组短。




    【考前警示篇】
    【考前警示篇1】—分子与细胞部分易错点
    易错点01:对酶的产生场所、作用场所、来源、作用及受外界条件影响相关知识模糊不清,混淆了酶和激素的作用
    典例1 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
    C.低温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D.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D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
    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错误;
    B、酶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错误;
    C、低温不会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破坏,故酶可以低温条件下保存,C错误;
    D、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正确。
    故选D。



    易错分析:酶知识的正误辨析

    正确说法
    错误说法
    产生场所
    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不考虑人的成熟红细胞)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化学本质
    有机物(或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蛋白质
    基本单位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或细胞核
    核糖体
    作用场所
    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高温使酶变性失活
    低温引起酶变性失活
    作用
    酶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
    生物体内合成
    有的来源于食物
    易错点02:忽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特殊性
    典例2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下列有关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人红细胞放在生理盐水中,没有水分子进出
    B.借助膜的流动性进行运输的不都是大分子物质
    C.核内大分子物质都能通过核孔进人细胞质
    D.温度因影响细胞呼吸而影响主动运输,但不影响被动运输
    【答案】B
    【分析】
    特点、举例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逆、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细胞的代谢的能量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代表例子
    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等
    Na+、K+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详解】
    A、将人红细胞放在生理盐水中,依然有水分子进出细胞,只不过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A错误;
    B、借助膜的流动性进行运输的不都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B正确;
    C、核内大分子物质不都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如核内的DNA,C错误;
    D、温度因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因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但温度也影响被动运输,因为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度,D错误。
    故选B。

    易错分析:对物质跨膜运输的五种方式之间的区别模糊不清,如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但其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易错点03: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实质理解不清楚
    典例3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指细胞分裂期持续的时间
    B.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90%~95%
    C.细胞周期的分裂期进行各种物质的准备
    D.各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答案】B
    【分析】
    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其中分裂间期是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的时期,持续时间比分裂期长得多。
    【详解】
    A、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A错误;
    B、在一个细胞周期内,间期和有丝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B正确;
    C、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其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C错误;
    D、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需要的时间要视细胞的类型而定。例如,年幼的海胆细胞完成一个周期约需2h,洋葱根尖细胞约需12h,而人的肝细胞则需要22h。细胞周期每一阶段所需的时间也因细胞类型不同而不同,D错误。
    【点睛】
    熟知细胞周期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其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易错分析:一是对细胞周期的概念模糊,不清楚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二是不理解图中不同线段长短或扇形图面积大小所隐含的生物学含义。线段长与短、扇形图面积大小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周期中的间期和分裂期,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该时期没有染色体出现,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
    理解细胞周期概念时应明确三点:①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周期性;②分清细胞周期的起点和终点;③理解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各期在时间、数量等方面的关联性。其生物学模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线段描述、表格数据描述、坐标图描述、圆形图描述等。
    易错点04:不能正确把握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细胞器及物质变化
    典例4 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纵坐标可表示核DNA数量变化
    B.图中cd、 hi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kl段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D.III阶段体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C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曲线;Ⅱ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曲线;Ⅲ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曲线。
    【详解】
    A、由图可知,图中表示I (有丝分裂)、II (减数分裂)、Ⅲ(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A错误;
    B、cd段是有丝分裂后期,存在同源染色体;hi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kl段表示受精作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
    D、II阶段是减数分裂,体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Ⅲ阶段不能体现,D错误。
    故选C。
    易错分析:易错的原因是不清楚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形成细胞壁,由此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而参与细胞壁形成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1)直接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直接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和中心体。直接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2)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赤道板是一个理论意义上的面,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板是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它是细胞壁的前身,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形成过程中有高尔基体的参与。它的位置就是中期时赤道板的位置。

    【考前警示篇2】—遗传与进化部分易错点
    易错点01:没有掌握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和相关计算
    典例1 DNA复制方式当时推测可能有如图甲所示的三种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本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Ⅰ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子Ⅰ代离心后只有中密度带,则一定是半保留复制
    B.区分分散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应该要从子代Ⅱ离心结果开始
    C.如果将子I代DNA分子解旋后再离心,则三种复制方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D.若DNA确实是半保留复制,则复制5代后,含14N的DNA分子占15/16
    【答案】B
    【分析】
    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分析实验的原理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分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是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详解】
    A、若子Ⅰ代离心后只有中密度带,则可能是半保留复制,也可能是分散复制,A错误;
    B、区分分散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应该要从子代Ⅱ离心结果开始,B正确;
    C、如果将子Ⅰ代DNA分子解旋后再离心,则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轻、重各一半,而分散复制的结果是全中,C错误;
    D、若DNA确实是半保留复制,则复制5代后,含14N的DNA分子占100%,D错误。
    故选B。
    易错剖析:不理解有关DNA分子复制的相关计算。在计算DNA分子在第n次复制过程中所添加含某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时,要先计算出n次复制时所需要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再减去(n-1)次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例如:
    (1)已知DNA分子中碱基数,求复制n次与第n次所需某碱基的数目: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复制n次,则共需加入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及互补配对的碱基为a×(2n-1)个。但第n次复制时所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及互补配对的碱基为:a×(2n-1)- a×(2n-1-1)= a×2n-1。
    (2)已知某一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亲代),转移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易错点02:不能准确判断生物的显性和隐性性状
    典例2 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 均为淡棕色马,F1 随机交配,F2 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B.F2 中出现的淡棕色马有纯合个体也有杂合个体
    C.F2 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 3/8
    D.F2 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中信息: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可知马的毛色的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
    【详解】
    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
    B、F2中出现的淡棕色均是杂合个体,B错误;
    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即1/4AA×AA、1/2Aa×Aa、1/4aa×aa,其子代中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1/4+1/2×1/4=3/8,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16,C错误;
    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为淡棕色马与棕色马,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D。
    易错分析:不知道怎样确定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是导致做错的根本原因。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如下:
    (1)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的亲本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4)若用以上方法无法判断时,可用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易错点03: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认识不足、灵活运用能力差
    典例3 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结合
    D.必须统计足量的F2个体
    【答案】B
    【分析】
    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据此答题。
    【详解】
    F2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即F1的基因型为YyRr,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这是F2出现9:3:3:1的条件之一,A不符合题意;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符合题意;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出现9:3:3:1的条件之一,C不符合题意;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现象及孟德尔所作出的解释,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易错分析:不能灵活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比例关系去解决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只要题目中说明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或独立遗传,都可以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数学模型去解决。
    (1)可采用比较法,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异同:

    (2)可采用综合联系的方法来学习:从细胞水平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3)关于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题目的求解,可先研究每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然后再把它们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建立在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之上的,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两种并不矛盾。如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2中四种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依据两对相对性状单独遗传时出现的概率来计算。如黄色出现的概率为3/4,圆粒出现的概率为3/4,即子二代黄色圆粒出现的概率为3/4(黄色)×3/4(圆粒)=9/16(黄色圆粒)。这是利用基因分离定律来解决较复杂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一种简单方法,其理论依据是概率计算中的乘法定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乘积)。
    易错点04:对基因频率及其相关计算掌握不牢固
    典例4 (多选)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浅色岩 P 区的 d 基因频率为 0.9,则该区 dd 的基因型频率为 0.81
    B.与浅色岩 P 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子频率低
    C.浅色岩 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 DD 频率小于 Dd 的基因型频率
    D.与浅色岩 Q 区相比,浅色岩 P 区囊鼠的隐性纯合子频率高
    【答案】CD
    【分析】
    据图可知,浅色岩P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8,因为囊鼠的毛色(深色)与环境(浅色岩)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D基因频率为0.1,则d基因频率为1-0.1=0.9。深色熔岩床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95,因为囊鼠颜色与环境差异小不易被天敌捕食,D的基因频率为0.7,则d的基因频率为1-0.7=0.3。浅色岩Q区的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50,因为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D的基因频率为0.3,则d的基因频率为1-0.3=0.7。
    【详解】
    A、据图可知,浅色岩P区的d基因频率为1-0.1=0.9,在囊鼠不被天敌捕食情况下,该区dd的基因型频率为0.9×0.9=0.81,但由于深色囊鼠(D_)易被捕食,因此该区dd的基因型频率大于0.81,A错误;
    B、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3×0.7=0.42,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DD频率0.3×0.3=0.09,而Dd的基因型频率=2×0.3×0.7=0.42,C正确;
    D、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子dd频率0.9×0.9=0.81,而浅色岩Q区0.7×0.7=0.49,D正确。
    故选CD。

    易错分析: 本知识点易错之处有二,一是当有外来种群入侵时,不能将其与原种群看作是一个整体,错误地将原种群与入侵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开计算再相加;二是不理解随机交配与其子代某种基因频率的关系。对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要掌握以下方法:
    (1)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计算方法: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的总数/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具体地说,如若某二倍体生物的某一基因位点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则该种群中相关的基因型可能有AA、Aa、aa三种,如果它们的个体数分别是Nl、N2、N3,并且我们把种群中显性基因(A)的频率记作p,与其相应的隐性基因(a)的频率记作q,那么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p=[2N1+N2/2(Nl+N2+N3)]×100%,a的基因频率为q=[N2+2N3/2(NI+N2+N3)]×100%。
    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2)哈代—温伯格平衡法则(遗传的平衡定律):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假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 p2+2pq+ q2,其中p2是AA(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q2是aa(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基因型频率是指在一个进行有性生殖的群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相关计算公式:①显性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p×p=p2;②隐性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 q×q= q2。③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p×q +q×p=2 pq (A和a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能有两种情况,即Aa和aA)。

















    【考前警示篇3】—稳态与环境部分易错点
    易错点01:将生长素分布多少与浓度高低混为一谈
    典例1 图1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图2表示切去尖端并在形态学上端放置了 A、B 琼脂块的胚芽鞘。单侧光只照射在胚芽鞘的 A 侧。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2中两琼脂块所含生长素浓度不相同,导致胚芽鞘两侧生长速度不相同的原因是两侧的细胞数量不同
    B.若图2中两琼脂块所含生长素浓度分别为图1中的 e、 c 点对应的浓度,那么胚芽鞘将向B侧弯曲生长
    C.若图2中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图1中a点,背光侧的浓度范围为( b,d ),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D.若将图2的胚芽鞘水平放置,观察到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一侧弯曲生长,远地侧的浓度范围为(e,c )
    【答案】C
    【分析】
    图1中e点之前的生长素浓度为促进作用,e点之后的生长素浓度为抑制作用。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在琼脂块中的分布。
    【详解】
    A、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若图2中两琼脂块所含生长素浓度不相同,导致胚芽鞘两侧生长速度不相同的原因是两侧的细胞生长的速度不同,即细胞体积大小不同,A错误;
    B、e点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图2中胚芽鞘不含尖端,没有自身生长素来源,所以图2中胚芽鞘不生长,B错误;
    C、若图2中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图1中a点,背光侧的浓度范围为( b,d ),由于背光侧的促进生长快,所以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C正确;
    D、若将图2的胚芽鞘水平放置,观察到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一侧弯曲生长,说明B侧生长较快,对胚芽鞘来说,近地侧和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作用,而浓度范围为(e,c )时为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C。

    易错分析:一是不能正确分析水平放置的生长幼苗在植株不同部位生长素分布情况,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近地侧)比上部(远地侧)的分布多。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生长素浓度属于低浓度,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属于高浓度,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二是将生长素浓度高低与多少混为一谈,认为多就是浓度高。要注意不同部位生长素分布多少与生长素浓度高低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通常用于说明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后者通常用于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情况。
    (1)①单侧光: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产生植物向光性。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②地心引力(重力)→茎的背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把植物体横放时受到地心引力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根、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而产生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
    (2)运用生长素的两重性来解释植物的生长现象时,应首先注意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的是植物的哪个部位(根、茎、叶、果实等),从而判断对其生长是促进还是抑制。
    (3)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顶端优势。①原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②应用:果树的剪枝、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都能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4)除顶端优势外的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a.根的向重力生长,其中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生长,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表现出向重力性。 b.除草剂,其中2,4-D就是利用双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低,而单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高而制成的,故可在单子叶作物中除去双子叶杂草。
    易错点2:对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足
    典例2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是植物体内常见的五种植物激素,近几年科学家陆续发现一些其他植物激素,比如独脚金内酯等。GR24是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如图1所示操作,并进行相关实验。实验一。设置两组实验,对野生型拟南芥和突变型拟南芥分别施用GR24以研究其对侧枝数目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二:设置四组实验,探究GR24、NAA对野生型拟南芥侧枝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2分析突变型拟南芥可能存在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
    B.据图3分析GR24与NAA对侧枝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C.独脚金内酯可能促进了野生型拟南芥侧芽部位生长素的积累
    D.图示结果不能表明GR24对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侧芽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A
    【分析】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具有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
    2、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GR24的作用机理,自变量是NAA和GR24的有无,因变量是侧枝长度,其余的无关变量控制应该相同且适宜。
    【详解】
    A、随着GR24浓度的递增,突变体植株的侧枝数目的平均值几乎不变,说明GR24对突变体植株侧枝的产生几乎无影响,进而说明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但不能说明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A错误;
    B、由图3可知,实验自变量是NAA和GR24有无和培养时间,因变量是侧枝长度,其余的无关变量控制应该相同且适宜。NAA和GR24共同处理,侧枝生长明显受抑制,二者在调节侧枝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
    C、分析图2,随着GR24浓度的递增,野生型植株的侧枝数目的平均值逐渐减小,说明GR24可促进生长素的积累,从而抑制野生型植株侧枝的产生,C正确;
    D、图中野生型植株的侧枝数目的平均值随GR24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只显示了抑制作用,不能表明GR24对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侧芽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故选A。

    易错分析:对除生长素外的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足,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归纳表:

    (2)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的,而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①相互促进方面:a.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b.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d.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e.促进坐果和果实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②相互拮抗方面:a.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b.雌雄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促进雄花形成。c.调节气孔的开闭: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d.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e.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f.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易错点3: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理解不到位
    典例3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具有调整睡眠禅作用。图甲是褪黑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乙是人体一昼夜褪黑素水平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分析图甲可知,褪黑素参与的睡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褪黑素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立即灭活
    C.由图分析可知时间是影响褪黑素水平的主要因素
    D.切除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由此推测过多的褪黑素可能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C
    【分析】
    由图甲可知,光信号会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调节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褪黑素会作用于靶细胞;
    由图乙可知,不同时刻褪黑素的分泌量不同。
    【详解】
    A、从光开始刺激到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属于神经调节,褪黑素发挥作用属于激素调节,A正确;
    B、激素作用完后会被灭活,B正确;
    C、影响褪黑素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错误;
    D、褪黑素反馈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D正确。
    故选C。

    易错分析:一是不知道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除了蛋白质成分的激素外,还有其他成分的激素。二是不知道下丘脑通过合成并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①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但其分泌激素的多少受下丘脑支配,即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垂体的分泌;②下丘脑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一体液调节;③下丘脑与体温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
    易错点4: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不够深入
    典例4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失调,往往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环境因素的稳定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血液经肾脏流出时,氧气、尿素、葡萄糖的浓度都会降低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
    D.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B
    【分析】
    稳态指的是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生物体自由生存的条件。
    【详解】
    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A 错误;
    B、血液经肾脏流出时,由于组织细胞消耗氧气和葡萄糖,且尿素会排除体外,所以氧气、尿素、葡萄糖的浓度都会降低,B正确;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D错误。
    故选B。

    易错分析:不知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
    (1)辨别某种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时,首先分清它是否为液体环境中的物质,其次要看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于细胞外液,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所处的液体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而是细胞内液,因而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要清楚内环境中各种不同的成分。
    ①血浆的成分:水,约90%;蛋白质,约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等,如O2、CO2、胰岛素等。
    ②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易错点5:混淆免疫失调引起的各类疾病
    典例5 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数字表示结构(④为巨噬细胞),字母表示物质。研究发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之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一样,受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神经元①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B.正常人体通过“炎症反射”抑制NF—KB的活化
    C.A物质数量过多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之一
    D.长期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减弱
    【答案】C
    【分析】
    据图获取信息,当人体受到感染时激活了NF—KB,进而促进了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巨噬细胞④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③,使其产生兴奋,引起“炎症反射”,释放神经递质B,抑制NF—KB的活化进而抑制巨噬细胞产生过量促炎因子,是负反馈调节过程。
    【详解】
    A、图中神经元①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A正确;
    B、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③,使其产生兴奋,引起“炎症反射”,释放神经递质B,抑制NF—KB的活化进而抑制巨噬细胞产生过量促炎因子,B正确;
    C、题干信息“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A为特异性受体,A物质数量过多不会引起巨噬细胞释放过量促炎因子,C错误;
    D、题干信息“研究发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之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若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减弱,D正确。
    故选C。

    易错分析:常见错解的原因是混淆了引起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和过敏反应等免疫失调疾病的机理和特点。在学习中注意记住一些三种常见的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例子和发病原理。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比较如下:

    易错点6:对指针偏转和神经元图解不清楚
    典例6 图甲表示置于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变化情况;图乙表示用电流计测定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之间的任意一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将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钠离子内流
    C.实验过程中,若提高生理盐水中钠离子浓度,则图中c点对应的膜电位将会增大,若用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则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能产生神经冲动
    D.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N处给子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若电流计指针发生1次偏转,则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答案】D
    【分析】
    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向前传导,受刺激处恢复为静息电位,即内负外正。
    【详解】
    A、若在A、B两电极中点位置,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兴奋双向传导同时到达A、B两两电极,电流表两电极的电位相等,电流表不发生偏转;故在A、B之间的任意一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不一定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错误;
    B、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错误;
    C、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若提高生理盐水中钠离子浓度,钠离子内流速度增大,动作电位增强,图中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因此峰值电位将会增大;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没有关系,因此若用适宜浓度的KC1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将不会产生动作电位,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不能产生神经冲动,C错误;
    D、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如果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N,当兴奋传导到电极B处,电位发生改变,电流计偏转1次,随后B处恢复静息电位,但兴奋不能传到A处,故电流计不再偏转,D正确。
    故选D。

    易错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到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易错点7:混淆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增长倍数λ的理解
    典例7 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增长率始终不变,但是有种内斗争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
    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K/2)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倍数
    【答案】A
    【详解】
    A、甲为“J”型增长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增长率始终不变,不会有种内斗争,A错误;
    B、乙为“S” 型增长曲线,a点时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所以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B正确;
    C、乙曲线上的b点,种群数量为K/2,此时在同一环境下的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其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C正确;
    D、甲曲线即“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倍数(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正确。
    故选A


    易错分析:对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增长倍数λ的理解
    (1)种群增长率: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曲线斜率),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初数量N0增长到末数量Nt,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分别为: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t-N0)/N0×100%(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t-N0)/t(有单位,如个/年)。
    (3)对“λ”的理解
    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考前警示篇4】—2021年高考生物选修命题趋势分析
    新课标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总分90分,包括6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还有2道选考题(二选一)。下面主要就新课标全国卷生物选修部分在近三年的新课标全国卷里出现情况进行一些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期望找到2020年高考对生物选修部分的命题方向,对提高成绩有所帮助。
    (一)近三年高考真题特点
    1.高考试题的知识点分布较为集中
    表1:2018~2020高考新课标卷生物选修1部分真题知识点分布特点
    年份
    知识
    点分布
    2018
    2019
    2020
    新课标Ⅰ卷
    新课标Ⅱ卷
    新课标Ⅲ卷
    新课标Ⅰ卷
    新课标Ⅱ卷
    新课标Ⅲ卷
    新课标Ⅰ卷
    新课标Ⅱ卷
    新课标Ⅲ卷
    微生物的利用
    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
    消毒和灭菌
    酵母菌培养和分离
    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微生物分离、培养、消毒和灭菌
    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
    消毒和灭菌


    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果酒、果醋原理
    果汁生产中果胶酶的作用
    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固定化酶技术相关知识



    表2:2018—2020高考新课标卷生物选修3部分真题知识点分布特点
    年份

    知识点分布
    2018
    2019
    2020
    新课标Ⅰ卷
    新课标Ⅱ卷
    新课标Ⅲ卷
    新课标Ⅰ卷
    新课标Ⅱ卷
    新课标Ⅲ卷
    新课标Ⅰ卷
    新课标Ⅱ卷
    新课标Ⅲ卷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核移植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PCR扩增DNA片段的相关知识等




    基因工程基本工具和操作步骤
    细胞工程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制备单克隆抗体
    动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胚胎工程


    动物核移植技术





    胚胎工程各项技术和相关细节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生态工程







    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及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生态农业意义

    从表1、表2可以直接看出,新课标全国卷对选修1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利用、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和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三个方面,其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考查频次最高;对选修3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两个方面,其中基因工程的技术考查频次最高。
    2.选修试题结合必修知识考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选修1常联系考查的必修内容
    (2020新课标Ⅰ)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_______。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选择 104 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取淤泥加入无菌水,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解析】
    【分析】
    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详解】
    (1)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乙为固体培养基,故需要加入Y琼脂;甲和乙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能降解S的菌株,故均属于选择培养基。
    (2)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液后的菌液,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的倍数至少为2×107÷1000×100÷200=1×104倍。
    (3)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后,可能会抑制菌株的生长,从而造成其对S的降解量下降。
    (4)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的细胞数,可以取淤泥加无菌水制成菌悬液,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计数。
    (5)甲和乙培养基均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点睛】
    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接种工具应该进行灼烧灭菌,玻璃器皿等耐高温的、需要干燥的物品,常采用干热灭菌。

    选修1与必修联系的紧密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选修一内容
    与必修联系的知识点
    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等
    微生物的利用
    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呼吸、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等
    胡萝卜素的提取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及光合色素的作用等
    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的。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钾 线粒体 快 (2)有氧 (3)低于 (4)原 不含有
    【详解】
    (1)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检测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灰绿色,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能量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块。
    (2)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
    (3)醋酸发酵的温度高于酒精发酵的温度。
    (4)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2.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菌 选择 (2)碳源、无机盐 蛋白质、DNA、RNA (3)碘液 淀粉遇碘显蓝色,产淀粉酶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某种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等相关知识点,在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数目时,要注意稀释倍数的选取以及平板数一般要满足30-300个才符合要求。
    【详解】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说明M培养基能满足真菌的生长,而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能筛选出真菌,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微生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除氮源外,还需要碳源、无机盐、水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等。氮元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因此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和核酸(DNA、RNA)。
    (3)淀粉与碘液会变成蓝色,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依据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再根据透明圈,来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4)乙同学结果不合理,因为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较大,结果的重复性差,不能简单的用其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点睛】
    解答第(4)小题,要注意在设计该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相当,结果差距太大,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
    3.[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
    (2)甲、乙同学在诱导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蔗糖,蔗糖水解后可得到__________。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该细胞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填“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叶绿体”或“已转入抗性基因”)。
    (3)图中A、B、C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________。A中的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_______形成的。

    (4)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2)葡萄糖、果糖 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3)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脱分化 (4)不能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
    【详解】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蔗糖水解后可得到葡萄糖、果糖。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细胞必须具有完整细胞核,才具有发育为个体的一整套完整遗传信息。
    (3)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两种主要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脱分化形成的。
    (4)由于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导致不能保留亲本性状。
    【定位】
    植物组织培养。
    【点睛】
    明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和原理是解题关键。
    4.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和果醋等。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________(答出2种即可)。纤维素酶可以分解植物______________(填细胞膜或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2)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甲乙丙三种不同来源的果胶酶,某同学拟在果泥用量、温度、pH等所有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比较这三种酶的活性。通常,酶活性的高低可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
    (4)获得的果汁(如苹果汁)可以用来制作果酒或者果醋,制作果酒需要__________________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O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醋酸菌属于_____________(填好氧或厌氧)细菌。
    【答案】(1)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细胞壁 (2)温度对果胶酶活性有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出汁率最高 (3)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 (4)酵母 促进有氧呼吸,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好氧
    【分析】
    1、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混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故可用纤维素酶分解细胞壁。
    (2)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在最适温度下,果胶酶的活性最高,出汁率最高。
    (3)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4)由分析可知,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初期通入氧气,可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使其大量繁殖;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
    【点睛】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和果胶酶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制作果酒、果醋的原理,掌握果汁生产中果胶酶的作用,并结合题干信息解题。
    5.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利用酶A分解木糖产生酒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含琼脂的培养基和倒平板的过程中,下列选项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接种环 ③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培养皿
    (2)将自然界收集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仅以______为碳源的培养基中,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不能利用木糖发酵。
    (3)将搜集到的酵母菌放入培养液中扩大培养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的公式为(C÷V)×M,其中C代表______。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4)纯化后的酶A可以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_____________。
    (5)生产上常将酶A固定化以反复利用。部分操作如下:将酶A固定在_______(“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将其装入反应柱内后,需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固定化酶柱,以除去未吸附的酶 A。一般来说,酶不适合采用__________法固定化。
    【答案】(1)①③④ (2)木糖 无氧 (3)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甘油管藏 (4)其分子量越小 (5)不溶于水 包埋
    【分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
    (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
    (4)调pH;
    (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
    (6)倒平板。
    3、菌种保存:进行菌种保藏时,若采用临时保藏,将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放入4℃冰箱中可保藏3~6个月;若要长期保存,可将菌液与灭菌的甘油混匀,放在-20℃的冰箱中保存一年。
    【详解】
    (1)①制备培养基的相关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①正确;②制备培养基时不需要接种环,②错误;③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③正确;④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培养皿,④正确。故选①③④。
    (2)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利用酶A分解木糖产生酒精,故可将自然界收集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仅以木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不能利用木糖发酵。
    (3)将收集到的酵母菌放入培养液中扩大培养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公式为(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由分析可知,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
    (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故纯化后的酶A可以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小。
    (5)生产上常将酶A固定化以反复利用。部分操作如下:将酶A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将其装入反应柱内后,需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固定化酶柱,以除去未吸附的酶A。因为酶分子较小,一般来说,不适合采用包埋法固定化。
    【点睛】
    本题考查培养基的配置、微生物的计数、菌种的保存、酶的固定化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步骤;识记微生物计数方法及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选修3常联系考查的必修内容
    (2020新课标Ⅱ卷)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小鼠甲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 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选择培养基 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 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筛选1指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2指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
    (1)实验前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是为了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的脾脏,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可以制成单细胞悬液。
    (3)图中筛选1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存活。筛选2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过程要用到抗原抗体杂交,故筛选所依据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
    (4)获得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后,可以在体外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或在小鼠的腹腔中进行培养,使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
    【点睛】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到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018新课标II·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 ______,也是为了保证______。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____和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移入牛的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答案】(1)E1和E4 甲的完整 甲与载体正确连接
    (2)转录 翻译
    (3)细胞核 去核卵母细胞
    (4)核DNA
    【命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工程和中心法则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备考提示】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时,常常结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中心法则等相关知识。
    选修3与必修联系的紧密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选修三内容
    与必修联系的知识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过程等
    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等
    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中心法则等
    细胞工程
    生物膜的结构、细胞增殖等
    受精作用与胚胎早期发育
    减数分裂、细胞分化等
    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
    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发展前景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1.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___。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也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________移入牛的______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答案】E1和E4 甲的完整 甲与载体正确连接 转录 翻译 细胞核 去核卵母细胞 核DNA
    【详解】
    【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核移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特别是明确PCR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作用、限制酶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详解】(1)要保证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能够正确表达,目的基因的首端应有启动子,尾端应有终止子。甲是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ˊ末端而获得的L1-GFP融合基因,据此结合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如果用E2或E3,则目的基因不完整,而使用E1和E4这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保证了甲的完整,而且也保证了甲与载体正确连接,因此,使用的两种限制酶,是E1和E4。
    (2)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1中含有GFP基因,而GFP基因的表达产物“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若在导入P1的牛皮肤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表达。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3)若要获得含有甲的牛,可采用核移植技术,即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获得重组细胞,并将该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成重组胚胎,再经过胚胎移植等获得含有甲的牛。
    (4)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断的核酸合成技术。若利用PCR方法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则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核DNA作为PCR模板。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1)的解答。解题的关键是:以题意“获得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的过程为切入点,围绕“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作用”和图示呈现的“酶切位点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__________,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繁殖。
    【答案】全能性(或答:形成完整植株所需的全部基因) 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 分化(或答:再分化) 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遗传特性 无性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培养胡萝卜组织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该过程中离体的组织块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终培育成试管苗。
    【详解】
    (1)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根据题意分析,用胡萝卜的组织细胞可以培育成完整的植株,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分化程度低,易形成愈伤组织,因此步骤③中切取胡萝卜块时强调要切取含有形成层的部分。
    (3)步骤⑤为脱分化过程,步骤⑥为再分化过程,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两个过程需要激素的比例要求等有所不同,因此由步骤⑤到步骤⑥的过程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为再分化。
    (4)步骤⑥为再分化过程,需要进行光照,以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获得的后代可以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详细过程及其原理,明确离体的组织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才能发育为完整的植株,并能够对不同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
    3.W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人体蛋白质。某研究小组拟仿照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思路,制备一种膀胱生物反应器来获得W,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和③所代表的操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称为________________。
    (2)与乳腺生物反应器相比,用膀胱生物反应器生产W的优势在于不受转基因动物的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的限制。
    (3)一般来说,在同一动物个体中,乳腺上皮细胞与膀胱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DNA所含的遗传信息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
    (4)从上述流程可知,制备生物反应器涉及胚胎工程,胚胎工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技术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显微注射 早期胚胎培养 胚胎移植 性别、年龄 相同 两种上皮细胞都是体细胞,且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分析】
    1、膀胱反应器有着和乳腺反应器一样的优点:收集产物蛋白比较容易,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此外,该系统可从动物一出生就收集产物,不论动物的性别和是否正处于生殖期。膀胱生物反应器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从尿中提取蛋白质比在乳汁中提取简便、高效。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分析题图可知,步骤①为将W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步骤②为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显微注射法;步骤③为早期胚胎培养;步骤④为胚胎移植。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步骤①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使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由DNA连接酶连接粘性末端,形成重组表达载体;步骤②为显微注射;步骤③为早期胚胎培养;步骤④为胚胎移植。
    (2)与乳腺生物反应器相比,用膀胱生物反应器生产W,可从动物一出生就收集产物,不受动物的性别和年龄的限制。
    (3)在同一动物个体中,乳腺上皮细胞与膀胱上皮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其细胞核中染色体DNA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
    (4)由分析可知,步骤③为早期胚胎培养,步骤④为胚胎移植,均属于胚胎工程。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操作步骤,掌握胚胎工程各项技术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微生物培养及应用有关的问题:
    (1)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__________时开始计时。对于不耐热的液体培养基,一般可将其转人G6玻璃砂漏斗中,采用__________方式可较快地进行过滤灭菌。
    (2)酿造果醋相比,利用大米、高粱等富含淀粉的原料制醋,需增加__________的过程。某醋化醋杆菌培养基由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甘露醇组成,其中甘露醇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为筛选胞外A–淀粉酶分泌型菌种,一般从__________(A果园树下 B肉类加工厂周围 C 米酒厂周围 D枯树周围)获得土样,用无菌水稀释,涂布到含有淀粉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表面滴加碘液,可在菌落周围观察到透明的水解圈。若要筛选酶活性较高的菌种,需挑选若干个__________比值大的菌落,分别利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进行扩增。然后将培养液离心,取__________用于检测酶活性。
    (二)某农业生态工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生态工程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对该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从系统内部的投入和产出、__________、系统的有效贡献等三方面进行核算。
    (2)若要提高该工程的经济效益,可采用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技术在桑基上再种植大豆,也可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技术放养适量的鸡鸭等动物以调整该工程的产业结构。
    (3)某小组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开展适用于该生态工程的抗虫植物改良研究。为提高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效率,除考虑导入方法、筛选条件、防止污染外,还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农杆菌介导法是目前植物转基因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农杆菌感染植物时,__________,并将其插入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欲获得稳定遗传的抗虫性强的转基因植物品种,则转入的抗虫基因必须能在受体细胞中__________。
    【答案】达到设定的温度或压力值 抽滤 将淀粉分解成糖 作为碳源 C 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 上清液 物质循环 系统的实际消费 间种 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 重组DNA的质量和浓度、受体细胞的生长状态与密度 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转移到受体细胞 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解析】
    【分析】
    1、酿造果醋的原理:C6H12O6C2H5OH+CO2,C2H5OH+O2CH 3COOH+H2 O。
    2、生态工程的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详解】
    (一)(1)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达到设定的温度或压力值时开始计时。对于不耐热的液体培养基,一般可将其转入G6玻璃砂漏斗中,采用抽滤方式可较快地进行过滤灭菌,例如尿素。
    (2)大米、高粱等原料中富含淀粉,醋化醋杆菌无法直接利用淀粉,应先将淀粉分解为糖。某醋化醋杆菌培养基由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甘露醇组成,其中蛋白胨为微生物提供氮源,酵母提取物和甘露醇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3)以淀粉原料生产酒时,淀粉需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可以进行发酵的糖。因此,可从米酒厂周围获得土样,筛选胞外a–淀粉酶分泌型菌种。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在a–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糊精滴加碘液,不会变蓝。在培养基表面滴加碘液,由于菌种产生胞外a–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a–淀粉酶的活性越高。因此,挑选透明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落来筛选酶活性较高的菌种。然后利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进行扩增,再对培养液进行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酶提取液,用于检测酶活性。
    (二)(1)根据题图中农业生态工程示意图可知,蔗叶、蚕沙养鱼,塘泥作为甘蔗和桑树的肥料回到桑基和蔗基,桑叶养蚕,而桑葚、蚕茧、鱼和甘蔗均可加工,为人类利用,这样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可从系统内部的投入和产出、系统的实际消费、系统的有效贡献等三方面分析该工程的经济效益。
    (2)为了提高该工程的经济效益,可采用间种技术在桑基上种植大豆,也可以适量放养鸡鸭等动物来优化种植业和畜牧业等产业结构。
    (3)为提高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效率,除考虑导入方法、筛选条件、防止污染外,还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重组DNA的质量和浓度、受体细胞的生长状态与密度等。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技术和氯化钙处理法。其中农杆菌转化法是目前植物转基因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农杆菌感染植物时,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转移到受体细胞,并将其插入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欲获得稳定遗传的抗虫性强的转基因植物品种,则转入的抗虫基因必须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点睛】
    1、识记无菌技术和微生物接种的常用方法及微生物的筛选等进行解答。
    2、了解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和遵循的五项基本原理,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探求解决问题对策。
    3、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程序,尤其是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这一步。
    5.CCR5是人体的正常基因,其编码的细胞膜CCR5蛋白是HIV-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感染的“入口”。有学者用“CRISPR/Cas9”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后植入志愿者体内,诞生了两位婴儿。这就是学术界和社会伦理界引起激烈争论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请分析回答:

    (1)将Cas9蛋白和向导RNA序列注入受精卵的方法称为________。据图推测,“CRISPR/Cas9”技术中,首先由________引导定位至目标DNA序列,然后由Cas9蛋白将DNA切断。这两种物质的作用结果类似于基因工程中________的作用。基因编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脱靶”(对CCR5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进行了编辑)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对被切断的DNA进行重新连接前大都会随机切掉或增加几个碱基对,此过程导致的变异属于________。胚胎2的两个变异CCR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都可能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异的CCR5蛋白无法装配到细胞膜上,从而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精准改变目标DNA序列的技术。下列现代生物科技中与该技术最接近的是________。
    A.转基因技术   B.蛋白质工程   C.细胞核移植   D.胚胎工程
    (4)现今基因编辑技术门槛低,很多人在实验室里都可以做,如果不及时制止,就有泛滥的可能性。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从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科学道德、科学精神来思考,你应持有的正确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显微注射法 向导RNA 限制酶 其他基因中也可能具有向导RNA的识别序列 基因突变 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都会导致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 对HIV-1的抗性 B 利用基因编辑人类胚胎已经不是争议了,而是疯狂,突破了科研道德和社会伦理底线;人类体细胞的基因编辑研究可以尝试,对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应坚决禁止等等
    【分析】
    1、通过图示过程可知RNA通常是转录形成的,是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的,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的;
    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方法
    植物常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动物就是利用显微注射,或者灭活的病毒转导;
    细菌可以转化、转导。转化是利用细菌的某些特别菌株;转导是利用噬菌体。
    【详解】
    (1)由图2步骤2用细针将Cas9蛋白和向导RNA序列注入受精卵,所以该方法叫做显微注射法。由图1可知向导RNA引导定位至目标DNA序列,基因工程中切割DNA的工具酶叫做限制酶,向导RNA与目标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相结合,由于其他基因中也可能具有向导RNA的识别序列,所以可能产生“脱靶”现象。
    (2)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胚胎2的两个变异分别是由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引起的基因突变,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都会导致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这样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变少,据题干“CCR5蛋白是HIV-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感染的“入口”,所以变异的CCR5蛋白无法装配到细胞膜上,从而实现了对HIV-1的抗性。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RNA)→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DNA),B项与题意相符。
    (4)利用基因编辑人类胚胎已经不是争议了,而是疯狂,突破了科研道德和社会伦理底线;人类体细胞的基因编辑研究可以尝试,对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应坚决禁止等等。
    【点睛】
    易错点:能够根据图2判断“基因编辑婴儿”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可能会使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导致翻译提前终止。


    生物备考重点考点记忆口决
    1.减数分裂
      性原细胞做准备,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再次质缢个西东;
      染色一复胞两裂,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其他在此暂不提。
    2.碱基互补配对
      DNA,四碱基,A对T,G对C,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没有T,转录只好U来替,AUGC传信息;
      核糖体,做机器,tRNA上三碱基,能与密码配对齐。
    3.遗传判定
      核、质基因,特点不同。
      父亲有,子女没有,母亲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细胞质;
      父亲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细胞核;
      基因分显隐,判断要细心
      无中生有,此有必为隐;
      显性世代相传无间断;
      基因所在染色体,有常有X还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难逃,是X隐;
      父病女必病,是X显;
      传儿不传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4.原核生物的种类
      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即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5.微量元素
      铁猛碰新木桶
      Fe Mn B Zn Mo Cu
    6.色素层析
      (从上到下)胡黄ab
    7.植物有丝分裂
      前中后末由人定(各期人为划定)
      仁消膜逝两体现(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赤道板处点整齐(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
      姐妹分离分极去(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膜仁重现两体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自己享受自己的精彩
    ----寄语高三考生
    高考在即,我相信所有即将参加考试的同学都不轻松,随着日子的临近,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平和的心态是参加高考重要的保障,因此考前心态的调整是高考制胜的关键。经分析你们的心理压力有三:1.高三几次模考成绩不理想,感觉高考没希望,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从而心情低落,学不下去;2.几次模考自己成绩较好,但觉得自己上本二或重点大学没有把握而感到不安;3.部分学生因种种个人琐事的困扰,无法安心地学习,心情烦躁,恨不得马上参加高考。你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问题必须马上解决。同学们,高考是全国统考全省统一录取,往小里说我们面对的是全省的考生,其竞争力可想而知。高考不会因为我们烦躁、不安、学不下去而给我们降分录取,所以不被淘汰的唯一方法就是踏实对待每一天。具体做法: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少说、多想、多学,这样你就觉得有收获;有收获你就有成就感;有成就感你就有信心;有信心你高考就会成功。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行百里者九十为半。我们深知高考越到最后的日子越关键,越能显出我们英雄的本色,越能显出我们大将的风度。以前我们不管有多少次成功和失败,都不足以说,因为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我们现在的应试状态至管重要。经过无数的考试和自己长时间的思考,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不至于我们在考前、考中情绪大起大落,从而正常或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同学们!考前这段日子,愿你们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收获每一天。不和他人比较,自己和自己比,天天有进步,做最好的自己,高考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自己享受自己的高考精彩,自己享受自己的人生精彩。
    【考前注意篇】
    【考前注意篇1】—高考冲刺需要有正常心态
    调整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到最佳点是高考冲刺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点。在这里给考生提供一点高考心理调节窍门。
    窍门一 学点阿Q精神,学会微笑,进行积极自我心理暗示
       高考前,很多学生由于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总担心考不好,对不起家长,老师等关心,支持自己的人,整天想到自己时间不够用、很多知识点没掌握好,好像满河都是滩等等。每当产生消极情绪时,考生要学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例如“我能行、我会考好的”、“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吗”。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昂首挺胸,走路步伐坚强有力,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还建议考生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千万不要在高考前受到消极暗示较多,那样不利于增强自信心。切记,切记!
    窍门二 要“头脑简单” 不攀比,不迷信
       备考关键时刻,尽量不要想“考不好怎么办?其他人会不会取笑我?父母老师会不会怪我?”,在结果没出来之前不要自己吓自己,越是到备考关键时刻,越要除去杂念,要“头脑简单”,尽量静下心来好好复习。考生之间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高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高考的积极性,有些考生会因为他们听见了什么或者身体有什么感受。这些将对他们考试发生影响,形成消极暗示,影响情绪,影响信心。什么听到不吉之兆的乌鸦叫了,梦见什么不祥之物啊等,预示着高考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高考全凭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的。至于模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不要太看重,更不要和别人比较,做好自己的查漏补缺工作就行。也不要有侥幸心理,指望考试能超常发挥。
    窍门三 以课本为本,查漏补缺增强实力
       高考前的复习以课本为本,对照每一科所有的课本的目录,回顾每一章节的学习内容,看看哪些内容已经彻底掌握,哪些内容还需好好复习一下。对于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要重点学习,对于非常陌生的知识点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只有学习有实力高考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确实把自己的学习实力增强一步,提高一步,这样来讲就有利于考生信心的增强。信心越足,压力越小。
    窍门四 学会减压,多交流
       不少考生当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越想越失去信心。其实,这个时候最好主动与同学、朋友,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你一点安慰,鼓励和支持,就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摆正心态,看看那些高考非常成功的和状元们介绍经验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对考生解决信心问题会很有好处。
    窍门五 量体裁衣,订立适当的高考目标
       考前定目标,是不少考生要做的一件事,但要量体裁衣,订立适当的高考目标,考生要根据自己高三以来的考试成绩,特别是一模(诊),二模(诊)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考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为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高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考生潜能的发挥。
    窍门六 调好生物钟和身体状态
      在最后冲刺阶段,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息要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于习惯挑灯夜战的学生而言,晚上学习时间应适度缩短一点,要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打疲劳战。如果考生之前是晚上一两点睡觉,现在可适度调整到十一二点左右,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搞到12点,甚至是一点、二点。这样使考生精疲力竭,使考生第二天无精打采,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而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减轻压力。
    窍门七 合理调动自己的潜能
    1.科学用脑
    (1)看、听、读、做(题)交替进行;
    (2)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
    2.按照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组织复习
    (1)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
    (2)分散复习:适宜在复习内容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时使用。
    (3)间隔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间隔复习,间隔时间是先短后长。
    (4)生物节律:精力充沛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轻微疲劳时,用来复习容易的部分。
    (5)过度学习:复习量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3.讲究目标策略:
    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制定相应不同的分数目标,有策略地复习。
    4.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
    明白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一样,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最重要。
    有的人是视觉型,有的人是听觉型,有的人感觉型。视觉型的人往往对图像的记忆最好,而听觉型的人对声音的记忆和理解最深刻,感觉型的人对可触可感的内容记忆最佳。如何检索自己是哪个知觉类型呢?比如,我说“咖啡”,你想到的是什么呢?是一杯冲好的冒着热气的咖啡的景象;还是你倒咖啡时那种轻轻流动的声音呢?或是你喝咖啡时的嘴唇吧嗒的声响呢?或是咖啡的颜色吸引了你,还是那浓郁的香味让你陶醉呢?如果你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一副景象,你的眼球是往上动,那么你就是视觉特征的人;如果你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某种声音,你的眼球是直视前方,那么你就是听觉型的人;如果你的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某种感觉,眼球是向下,那么你就是感觉型的人。视觉型的人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让复习的内容可视化,将复习内容转换成一副副图象,这样就可以很快地记忆下来。听觉型的人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将复习的内容转换成声音,通过出声的朗读来加强记忆。感觉型的人就可以通过增添复习内容的可感性来强化记忆。
    5.必要时借用外力:向他人请教。
    6.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如走路时、睡着前用来记忆或回忆单词、公式等需背诵的知识等。
    7.精神调节,保持信心
    (1)适度兴奋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保持大脑适度兴奋有利于考场发挥,但是要适可而止,因人而异。例如:早晨起床后,听听音乐,慢跑几分钟等都可以让大脑处于适度兴奋状态。
    (2)口香糖妙用
    镇定情绪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深呼吸,或者也可以在考前咀嚼口香糖,能有效帮助学弟学妹调整考前状态,缓解压力,促进注意力集中。
    (3)浏览试卷,巧用时间
    高考考场上的分分秒秒都是很宝贵的,分发试卷后和答题前的几分钟也很重要,应充分利用。如,贴好条形码,填好答题卡上的应填项目后,可以充分利用开考前这几分钟,浏览试卷,以了解试题难度,由此确定做题顺序。另外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浏览并选择选修试题,以便开考后快速作答,为考试赢得时间。
    (4)充满自信、轻装上阵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试题作答中。
       让每天都成功。也许我们偶尔会失败,甚至想放弃,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这一切终究会过去,生命每天都是新的,今天我们将度过一个全新的生命,让我们共同度过每一个愉快的一天!
    【考前注意篇2】—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
    可以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层面去进行。
    从智力因素层面考虑:
    一、看试卷和做过的错题,反思和总结解题方法,规范思维模式
    最后几天,同学们不要再一味做题,除了老师发下来的信息卷之外,不要再自己找题做。而应该把每科以前做的试卷和错题拿出来反复看,回味解题思路和方法,让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  时间越短,越不能浪费,越需要聚焦和投入,这时候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至关重要。提分的方向,来自高考模拟试卷和真题,你大致知道自己的分数了,现在从试卷中找出能提分的知识点和题型,看这些题型对应多少分数,一定要写出来,然后区分难易程度,从你觉得最容易的知识点和题型入手,解决了就有自信心,就能提升
    分数。
      考生平时积存下来的错题集在这个时候可以派上用场了,有时间就要拿出来熟记、分析,加深对错题的印象,以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和技能缺陷。
    二、记录易错点、整理重难点、做好考前笔记,为轻装上阵做准备
    即使是6月7号,考生还是要看看书。考前看点东西能让自己踏实。那么,到时看什么呢?总不能还抱一大抱课本看吧?要想到时候轻装上阵,考生这几天可以做个临时笔记。把各科的易错点、重难点等知识,解题操作流程、关键提醒、应试技巧……等等都记录下来,到时候,自己只需看这个本子即可。别人拿一大本书,甚至茫然不知所措,而你却拥有一个宝贝笔记本,既轻松又可靠,岂不帅哉!无论你的成绩如何,从每一科试卷中你至少能够找到10-20分可以通过自己学习和研究弄会的题目,累加起来你至少可以提升30—60分。学习资料不要再贪多,依靠试卷和一轮用的总复习讲义,回到基础题目上,不贪多保证基础题目和自己感觉会的知识点和题目弄会,当这些你都能做到了,你会发现高考试卷中剩下部分的题型你有些也可以通过学习搞定,这时候再依据之前的方式搞定它,这样的方向是最适合在最后阶段快速提分的。
    三、规范解题,避免丢分  
      解题不规范是考生考试丢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那些平时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却总不及自己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按照标准步骤解题,造成不必要失分。还有些考生,将丢分原因归结为粗心,其实也是在解题规范上出了问题。实践证明,良好、规范的解题习惯不仅能大大提高做题正确率,也能理顺思路、提高做题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规范解题?
      一是专注于笔尖。细想一下,为什么能将“1+1”结果写成“3”呢?原因很简单,很多考生在写第3行时,脑子里就在想第5行、第6行甚至是下一道题了。思路没有专注于笔尖,写错就很自然了。因此,良好的解题规范首先在于,笔尖要写什么,脑子就想什么。
    二是先想而后写。为了达到较高的做题速度、做题效率,还需要做到:落笔之前,先将思路想清楚,然后一气呵成。事实上,凡是高考高分试卷,极少能看到有很多涂涂改改、思路不清、表达混乱的情况。
      三是培养解题规范。高考最后冲刺阶段,会有大量模拟训练,如果因为解题不规范造成不必要失分,势必会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建议考生做每道大题时,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解题,培养良好的解题规范,避免在高考时出现低级失误。
    从非智力因素层面考虑:
    一、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快,为高考储备能量
      最后几天千万不要生病。生病了人就会没精神,难以爆发。这就要求考生在生活上注意。例如,不用冷水洗头、洗澡;不吃垃圾或生冷食品;不做剧烈的、有风险性的运动……要保持身心愉快,不要与人发生矛盾。
    二、应考策略:扬长避短、坚信自己能超常发挥
       高一、二两年都没治好跛腿学科,最后几天再不要花过多的时间治跛了。正确的做法和想法应该是:把优势学科考好,让跛腿学科少丢分。之前的学习可能一直都比较轻视优势学科,最后关头要转变思想,要靠“好兄弟”出力做贡献。还要坚信自己高考能超常发挥。每一个考生首先都要坚信自己高考可以超常发挥,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相信自己行,才会行。
    三、按照高考时的作息时间作息
    将自己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上午和下午考试时间。调整的方法是临考准备阶段,坚持晚上11点钟前睡觉,早上6点钟准时起床,中午睡30分钟或1个小时。“考生最好选择午睡,因为中午睡10分钟相当于晚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深度睡眠,这样可以彻底消除上午的疲劳,从而保证整个下午高效率的学习。
    四:心态
        这是第一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人只有在大脑空闲时才会胡思乱想,如果大脑有事情做是不会有时间乱想的,一旦你因为自己目前成绩不理想,时间紧迫,产生压力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时,就会胡思乱想,心态就会糟糕下去,所以,要想让心态正常化,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学下去,要让自己有事儿可干,哪怕是寻找和未来相关的信息都比什么都不干好,不建议考生虚度——玩游戏、看小说要不得,我们只有在逃避空虚的时候才让自己走入虚拟社会,但不管如何我们还得回到现实社会,谁都会经历困难,成功的人是比我们经受煎熬更多的人,在关键时刻他们挺过来了,比我们多学了,我们都不是懦夫,也许三年我们难坚持,但十天半月还坚持不了么?无论做什么事情,到最后都是两个字——“坚持”,再长的路也搁不住你多走一步,能否在最后阶段证明自己,能否实现提分,根子上还得你坚持学下去,辛苦也好痛苦也好,这辈子总会经历很多,成功了的人都经历过放弃,在至关重要的关键阶段,他们比我们多走了一步,多走一步转过弯,你就会发现多坚持一天会有多么不一样的收获。要想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就得思考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只有不断总结、反思,学会主动和独立思考,才能找到方法;唯有坚持,才能出成绩。这个世界上颠簸不破的一个道理是天道酬勤,成就来自坚持!


    考前饮食如何调理?
      早餐要求:品种多样化,主副搭配,干稀搭配,荤素搭配,富含水分和营养。
      推荐种类:一瓶牛奶(建议牛奶中放一勺芝麻)、一个鸡蛋、一碗稀饭或一个馒头,还有天然果汁,可以把多种水果榨成果汁,也可生吃番茄、黄瓜等,水果的量不要太多,适当吃一点。
      午餐要求:补充上午的热量消耗,储备下午的热量,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午餐一定要吃饱,八分饱最合适。
      推荐种类:讲究荤素搭配,品种多样化。首先保证150~200克主食(大米面条、馒头等)。在荤菜方面,家长尽量不要多给孩子吃猪肉,而应该多吃贝壳类、海产品、鱼虾等活物,可以煮汤,汤里放豆腐、小青菜。如果考生喜欢吃肉,建议适量吃鸭肉、鸡肉等家禽类肉制品。吃这些荤菜可以在减少脂肪摄入的同时得到优质蛋白,同时还能摄入微量元素。在蔬菜方面,每天保证400~1 000克食用量。吃深绿色、红色的新鲜蔬菜,比如可以准备一盘什锦菜,把笋片、胡萝卜丝、土豆丝、青椒丝、香菇丝、黑木耳丝一起翻炒。、
      小秘诀:饭前喝一碗清淡美味的汤,比如贝壳汤、鱼汤、排骨汤、紫菜鸡蛋番茄汤、青菜豆腐汤等,先让考生开胃。
      晚餐蔬菜换个花样 要求及推荐种类:
      与午餐大致一样,建议更换蔬菜品种,与午餐区分。饭前也要喝碗汤。









    【考场技巧篇】
    【考场技巧篇1】—做好技术准备,决胜高考考场
    1.准备好考试用的笔
    准备一支考试用笔,并用这支笔每天做练习,培养你和它的感情,达到人笔通灵的境界。
    2.准备一件自己喜欢,颜色亮丽一点的衣服
    走进考场多少会有点紧张,如果衣服穿得不舒服或者紧了或者厚实了或者单薄了,都会因为外界对身体的刺激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加剧我们的紧张感。
    颜色对于心情的调节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尤其颜色对大脑的刺激是非常明显的,为什么病房都用蓝色系而不用红色呢?道理就是颜色能刺激大脑以及神经细胞。因此,选择一件合适的衣服对帮助我们高考缓解紧张的情绪是有一定帮助的。
    3.调整自己的生物钟
    高考的时间是特定的,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兴奋点提到与高考时间相吻合的时段。这就像运动员在比赛前多久服用适量的兴奋剂能取得好成绩一样。
    4.消除紧张
    可以说每一个考生走进考场都会有紧张的症状,有的手心出汗、有的全身发抖、有的想上厕所、有的腿发软等等,最好的办法是:
    (1)带一瓶矿泉水,或者湿纸巾,在手心、额头等处擦拭;
    (2)去卫生间用冷水轻轻地拍打脸面,然后,整理好自己的仪态;
    (3)原地望远做深呼吸运动;双目望远,两脚与肩膀并齐,然后呼吸随着双手轻轻抬起而呼气,到手放平后,缓慢放下,同时也呼气。
    (4)原地运动。动,是克服紧张的最好办法。因此,考试要针对自己平时考场出现的紧张症状做一些心理调试和方法的练习。这样,临场的时候,遇到紧张的时候就知道要如何去解决了。
    5.消除不良心理暗示
    有的考生有消极的心理暗示,了解自己有这个心理的考生不妨准备一个幸运小挂件佩戴在脖子上。或者提前在墙上等张贴你最喜欢的感觉能带给你幸运的画像、物件等,出门的时候,向他祈福,相信他一定会带给你好运的。
    6.考场忠告
    忠告一:心态策略:良好的心态高考成功的一半
      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一接触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懊丧心态。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忠告二: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
      考生走进考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特别容易慌乱,有时候面对着试卷却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里下手,或者答题过程中有疏漏。因而,掌握好答题技巧,即明确答题过程的步骤,有助于考生顺利进入考试状态,防止失误。
    第一,明确答卷的要求
      当拿到考卷时,不要急于下笔答题,要先将试卷的要求看清楚,并按规定填好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码等内容,填后最好要确认一遍再答题。其实,这个过程是一个积极调整心态的时机,考生可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保持头脑清晰继续接下来的答题。对于每道题,要明确填涂的要求,特别需要考生的细心与耐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第二,安排好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通常简单的题目分值较低,考生比较不重视,往往先做分值较大的题,希望能够拿到最多的分数。然而分值越大的题目,难度也越高。一开始考试就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如果做不出来,不仅耽误了时间,更容易引起紧张情绪、造成慌乱。容易的题目虽然分值较小,但是累计起来也是占了不少分数的,所以应该重视。如果从容易的题目做起,能较为顺利的完成,此外还能在思考过程中找到解题的感觉,有助于之后完成难度较高的题目。先易后难的答卷法有两种,一种是照着试卷的顺序答题,试卷的编排一般都是遵循从易到难的;另一种是在通读试卷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难易程度安排答题顺序。
      第三,合理控制答题时间
      考试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既考准确性又考速度。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中间有一道答不出来,就会耽误大量的时间,以致后面的题目都不能在考试时间内完成。最好就是根据题目数量和难易程度,给每道题分配好时间,如果一道题的时间是15分钟,在15分钟之内做不出来,就要先跳过它做接下来的题,才能不影响后面的答题。也许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会想起刚解不出来的那道题的思路。另外,如果最后的时间确实不够了,千万不要气馁而放弃,要抱着“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态,千万不要让某些题空着不答,写上一两句,有时也能够拿到关键的几分。最后,不要提前交卷,只要还剩一点时间,也要用来检查试卷。
    总之,高考就是你们走进战场的时刻,做好一切准备是保证胜利的充分必要条件。衷心地祝大家心想事成。


    【考场技巧篇2】—“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浅谈考试过程中考生应如何沉着应试
    高考在即,对高考应采取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的策略。
    在“战略”上藐视,就是要像对待平常考试一样对待高考,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临场从容,镇定答题。在“战术”上重视,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高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一题一题地做,一分一分地拿,不轻易放过一道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
    具体做法可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接到试卷后,先填好信息栏,将准考证号、姓名填在密封线以内。
    从进入考场到开考一般有一段时间,这时应当安定情绪使自己尽早地进入考试状态。可以这样做:在草稿纸上写出自己应当注意的事项、时间安排、该科的公式与方程式等,但是要注意尽量写得小一些、集中一些,要节省草稿纸。
    2.答题之前,先将试卷浏览一遍。
    了解全卷共几页、有多少题、各占多少分、难易程度如何,等等,使自己对试卷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合理地安排试卷的答题时间,按顺序一一作答。这样的做法较为主动,具体讲:一定要先做选择题,做完后马上涂卡。第二卷的大题一般也要从前到后,因为试卷的整体难度是先易后难。在做大题时,第一问往往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又非常关键,题目越难第一问就越关键,它往往是解答后面几问的方法提示,是“敲门砖”、“金钥匙”。因此第一问的分析、计算、解答必须千万小心,如果第一步出错,后面往往就步步皆错了。
    3.答题时,先易后难。
    首先做那些自己有把握做对的题目。要集中精力,先将这部分“确保”的题目拿下来,心里就会踏实一些。第二步,做那些基本能做但无十分把握的题目。对这部分“力争”的题目,只要定下心来,认真仔细地去做,也不难完成。对个别难题,一定要放到后面去做,千万不要为做一个较难的试题,耽误了答题时间,甚至影响到全局。考生在顺利完成简单题和中档题后,心里就有底了,情绪也比开始轻松多了,答题思路也较之前清晰了,这样之后,再全力以赴攻克一两个难题,是有可能拿下来的,即使不能全部做出来,也要争取做出几步,尽可能多取得一点儿分数。
    4.认真审题。
    有考生接到试卷后,匆忙解答,当解不下去时,才发现看错了题,只好涂掉,重新再做一次,时间浪费了很多,真是欲速则不达。因此,在答题时必须将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逐字看清楚后,方可作答,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能马虎大意,不能想当然按照原题思路答题。具体来讲:一卷、二卷就是草稿纸。对于选择题,可以把关键词、要点、要求、小数点、加“·”的地方等全部划出来,就近计算,及时记录结果;对于第二卷,也可以把关键词、关键点、要点、要求、小数点、加“·”的部分一一划出,醒目地标出,防止遗漏条件,便于集中精力找联系。特别是做第一问时,数据、公式、要求、条件等一定要看清楚后再进行计算。
    5.答题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快。
    看准题目后,要力求解答问题准确无误,不仅要做到思路对、方法对,还要做到每一步推导正确、计算准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有少数考生,当他拿到试卷后,就发慌了,总担心题目做不完,于是就急急忙忙地解题,结果是许多会做的题目也做错了。因此,答题时心理上不要紧张,在准确的基础上,再争取时间。考生也要适当提高答题的速度,以免造成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完。在答题时要坚信自己的能力,要果断、不要犹豫。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不要耗费太多时间。若时间来不及了,就坚决放弃这类题目,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会做的题目上,争取多得分。高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不会做的也是正常的,这只能说明考试试题比较难,大家得分都不会高,不必为此而紧张,只要抓住基础部分做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6.检查和验算。
    只要时间许可,一定要认真地将试题答案从头到尾检查和验算一遍。其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缺漏。主要看一看有无漏做的题目,先看试卷背面有无题目未做,再看试卷的大题是否漏做,每个大题中的小题是否漏做。二是检查并纠正错误答案。检查要从审题开始,如果只看过程往往找不到错误。如发现做错的题,要将错误答案划去,然后将正确答案写在原题旁边。
    7.正确使用草稿纸。
    草稿纸上的字迹要清楚,标明题号,以备最后检查用;一道题打好草稿后,应立即准确无误地抄写到试卷上。有些题目,如果有把握,直接答到试卷上,这样可以加快答卷的速度。
    8.每门功课考完后,不必马上和其他同学对答案。
    很多考生考试结束后就立刻和同学对答案,这样难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考得好的,切不可自满,就此放松。即使这一门课考得不够理想,也不要烦恼和急躁,更不能一蹶不振,而应振作精神,分析学科共性的问题,争取把下一门科目考好。




    【考后心理篇】
    七种方法可以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
    结合工作经验,给广大家长和中、高考考生提供了7种舒缓心理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方法一 转移思路法:离开令人不快的情境,转移到高兴的情景或事情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打球、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忘却烦恼。
    方法二 亲近动物和植物法:走入大自然,与动植物亲近,让植物的生机盎然、小动物的顽皮可爱来感染自己,排遣心中的烦恼,改变自己的阴郁心情。
    方法三 谈心法:把心里的郁闷或牢骚倾诉于自己最亲密和信赖的人。这种谈心不仅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也可用写信的方式来交流。有时候,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是错误的,朋友的一番话可能会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方法四 自我暗示法:不妨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只要有自信,任何人都不能使你自卑。
    方法五 日记法:把内心的愤恨和痛苦尽情地宣泄在日记中,别人也不会知道。慢慢地自己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方法六 补偿升华法: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例如学得某种专长)补偿高考失败造成的痛苦;把不良情绪导向积极方面,通过做出突出成绩化解心理矛盾,获得心理平衡。
    方法七 宣泄放松法:把积压在内心的消极情绪释放出来,或大声叫喊,或痛哭一场,或“潇洒”玩一回(当然要有益),通过宣泄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考后提醒:高考结束适当娱乐 可以放松不可放纵
    黑色的“78”过去之后,你就迎来了五彩缤纷的三个月假期以及绚丽多姿的四年大学时光。接下来的这三个月,你要怎么过?许多考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不过,无论怎么安排这个暑假,都应该好好珍惜,因为,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长的一个暑假了。当然,还有考生没想过怎么安排,那就参考下吧。
    考个驾照,有备无患
      很多考生已有学车的打算,这是个很好的选择。许多驾校针对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因此,高考之后,是考生考取驾照的最佳时间之一,而且开车作为一项技能,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工作等都有帮助。
    锻炼身体,保持身材
      高中三年,考生们的心思全花在了学习上,体育课被文化课占据,周末也很少休息。高考之后,总算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吃喝玩乐,直呼快哉快哉,不料身材走样,体重直线上升。所以,前车之鉴,不可忽视。如果考生有条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运动,加强锻炼。或者,学习一种新的运动,瑜伽、游泳等皆可。
    外出旅行,长长见识
    高考之后着手准备去梦想的大学所在的城市旅行,因为,那里有你们梦想中的大学。其实,即便不是为了提前去看看以后要生活四年的大学,出门旅行也是一个度过假期的好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想高中三年,读的书何止万卷啊,可所走的路,不过是家、食堂、教学楼这三点一线。所以,趁着年轻出去看看吧,外面的世界不是一般的精彩!
    睡觉聚会上网,也不能少
    考完要先睡上三天三夜,这是众多考生考完后的第一想法。的确,睡觉、聚会、上网这些方式是放松的好方法。虽然不提倡考生以此打发漫漫长假,但睡觉是储备体力等重要方式,聚会是同学间联络感情的重要渠道,而上网是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窗口,所以,只要不是长时间沉迷,家长没必要阻止考生做这些事情。
    温馨提示:可以放松,不可放纵
    友情提示各位考生,可以放松,但不可放纵。最好的方法是,给自己的假期划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充分利用。出成绩之前,以释放压力、放松心情为主;出成绩之后,为填报志愿阶段;录取结果出来后,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同时可以外出游玩,长长见识。假期的每一天,都要合理安排时间,并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



    2021年高考终极押题卷(新课标)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结构决定功能,细胞内有复杂的结构。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往往需要信号分子,信号分子的合成与内质网无关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有些物质通过囊泡进行运输,这些囊泡不一定来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D.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小
    2.在无任何相反压力时,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不同的细胞用不同的机制解决这种危机。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如图所示)避免细胞渗透膨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B.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C.三种细胞的细胞膜均具有选择透过性
    D.若将原生生物置于高于其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降低
    3.某科研小组对兔子(2n=44)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B.细胞b和细胞g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C.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
    D.细胞d、e、f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4.中华茧蜂没有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其X染色体有三种不同的类型:Xr、Xs、Xt。人工培育的小茧蜂雌、雄个体都为二倍体,其中性染色体纯合型(如XrXr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个体,性染色体杂合型(如XnXs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若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随机交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小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有关
    B.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2种类型
    C.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雌雄比例为2:1
    D.该种群中全部个体的X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是一个基因库
    5.新冠肺炎(COVID-20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一种RNA复制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2019-nCoV侵染宿主细胞时,宿主细胞提供脱氧核苷酸等原料
    B.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
    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目前,国产新冠疫苗主要是通过将新冠病毒灭活制成的
    6.科学家研究了日照近海域、岚山港垃圾倾倒区和养殖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其研究结果如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调查海域
    优势种
    平均丰度/(ind·m-2)
    平均生物量/(g·m-2)
    日照近海
    拟特须虫、寡鳃齿吻沙蚕、深沟毛虫
    942
    19.91
    岚山港垃圾倾倒区
    /
    525
    3.62
    日照养殖区
    寡鰓齿吻沙蚕、不倒翁虫、脆壳理蛤
    313
    18.78
    (注:丰度为物种丰富度)
    A.表中数据说明人类活动降低了物种丰度
    B.日照近海的优势种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更大一些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群落分布呈镶嵌分布
    D.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代谢过程,图中A、B、M、N表示某种物质。图2表示在25℃环境中,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中可知类囊体腔中的H+通过_____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基质,当H+通过B时可以催化___________合成,因此结构B除运输功能外,同时还具有___________(某种酶)活性。
    (2)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那么将其移40℃环境中培养后,能否判断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的关系?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照强度为D时,两种植物细胞间CO2浓度均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作为植物光能利用率的判断指标,经研究发现,高温可降低植物的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通过____________(填实验名称)实验验证该结论,预期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0.(9分)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研究发现,炎症因子ILs能够促进痛觉的形成。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机体能够增加散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2)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这______(填“是”或“不是”)非条件反射。当病毒导致人肺部细胞大量受损后,人体血液中的CO2含量上升,引起血管壁CO2感受器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导致位于______的呼吸中枢兴奋。
    (3)在研究中发现,炎症因子ILs能通过系列信号通路促使Ca2+内流增加,若使用Ca2 +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上Ca2 +通道的开放,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为了探究Ca2+与神经递质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得出的结论是Ca2+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31.(8分)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为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人们建立了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并设计了相应的“食物链”,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生态农业中,人们培育并释放作物和果蔬害虫的天敌,用来控制害虫的危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害虫与天敌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是___________。在自然条件下,天敌的数量会随着害虫数量的变化而波动,这体现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
    (2)家禽、家畜和蚯蚓的排泄物、碎屑以及沼气池中的沼渣被称为绿色无污染的农家肥,农家肥能促进果蔬和作物生长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在该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中,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其能将秸秆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据图可知除此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该生态农业体系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作肥料,就能实现__________。
    32.(12分)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材料。现已知控制果蝇长翅(A)和短翅(a)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红眼(R)和白眼(r)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一只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和一只纯合短翅白眼果蝇杂交,得到长翅红眼的F1雌雄果蝇,请在方框中画出该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清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等)。
    (2)用上述实验的F1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F2四种表现型(不考虑性别)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F2长翅果蝇中白眼为_____________(选填“雌性”“雄性”或“有雌有雄”),F2中长翅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果蝇的灰身和长翅分别由B基因和A基因控制。现有灰身长翅(BBAA)和黑身短翅(bbaa)两种果蝇,如何通过实验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答出一种合理方案即可)。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苹果干腐病是一种名为茶藤子葡萄座腔菌的真菌引起的疾病,病菌通常由枝条伤口入侵感染,在伤口处形成溃疡。某小组进行了不同药物防治实验,以期为苹果干腐病的防治提供合理的建议。
    资料一:将采集的病组织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9cm的组织块,经0.1%氯化汞消毒、清洗后分成三组。其中A、B两组分别放置于0.5%苦参碱、40%福美砷药液中浸泡2min,后用镊子夹出置于倒好的PDA平板上;C组进行相应处理,作为对照。25℃光照培养两天后,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中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4.0%、82.6%.
    资料二:0.5%苦参碱是从植物体内提取的植物源杀虫剂;40%福美砷是化学农药,含有砷。
    资料三:PDA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表所示。
    物质
    马铃薯
    葡萄糖
    链霉素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200 g
    20 g
    0.3 g
    20 g
    1 000 mL
    回答下列问题:
    (1)PDA培养基中葡萄糖主要为真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中添加链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该培养基经灭菌后,需放在37 ℃温箱培养24 h方可使用,其目的是__________
    (3)作为对照的C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认为,建议使用0.5%苦参碱防治苹果干腐病。你认为该小组作出建议的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现代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但是真正被用作载体的质粒大都进行过人工改造,比如插入了_____________,便于重组DNA的选择鉴定;插入了_____________的一段很短的DNA序列,便于连接特定的外源DNA片段等。
    (2)为了解决人体移植器官短缺和移植后免疫排斥这一世界性难题,科学家们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制造移植器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抑制或去除_____________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
    (3)我国科学家已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二代克隆牛,胚胎移植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胚胎移植前对供体母牛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
    (4)采用核移植技术获得高产奶牛时,普通奶牛提供的是卵细胞。若研究发现供体高产奶牛细胞中线粒体发达,故它的产奶量高,则获得的克隆小牛成年后___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这一优良性,分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全解全析
    1.【答案】C
    【解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往往需要信号分子,有些信号分子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如性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A错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但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B错误;有些物质通过囊泡进行运输,但囊泡可来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细胞膜等,故囊泡不一定来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C正确;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D错误。
    2.【答案】B
    【解析】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转运蛋白将离子转运到细胞外,以减小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防止细胞渗透吸水涨破,A正确;植物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发生吸水,但是由于细胞壁的支撑作用,吸水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但此时细胞外溶液浓度仍可能小
    于细胞液浓度,B错误;三种细胞的细胞膜都能选择性的吸收和排出物质,都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原生动物生活在低渗溶液中,会通过收缩泡将多余的水排到细胞外,若将原生动物置于高于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降低,D正确。
    3.【答案】C
    【解析】由于是精巢,因此细胞a不可能是卵细胞或极体,A错误;细胞g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但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细胞c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g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都会发生染色单体分离,C正确;细胞d和e处于分裂间期,此时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D错误。
    4.【答案】C
    【解析】人工培育的小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无关,与性染色体组合是否纯合有关,A错误;性染色体杂合型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根据X染色体的
    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3种类型:XrXs、XrXt和XsXt,B错误;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意味着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且其中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即各自的频率均为1/3,则随机交配的情况下,雄性个体(XrXr、XsXs、XtXt)的比例为1/3×1/3+1/3×1/3+1/3×1/3=13;则雌性个体(XrXs、XrXt、XsXt)的比例为1-1/3=2/3,显然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雌雄比例为2:1,C正确;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有染色体上的基因),D错误。
    5.【答案】A
    【解析】2019﹣nCoV属于RNA病毒,进行RNA的自我复制,其侵染宿主细胞时,宿主细胞提供核糖核苷酸等原料,A错误;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B正确;患者康复后,体内病毒被清除,故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C正确;目前,国产新冠疫苗主要是通过将新冠病毒灭活制成的,D正确。
    6.【答案】D
    【解析】据表可知,日照养殖区内有人类的活动,平均丰度下降,说明人类活动降低了物种丰度,A正确;日照近海的优势种之间生活资源重合度更高些,它们的竞争可能会更大一些,B正确;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上出现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出现镶嵌分布,C正确;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D错误。
    29.【答案】(10分)
    (1)协助扩散(1分) ATP(1分) ATP合成酶(2分)
    (2)不能(1分)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绿体消耗了线粒体产生的
    二氧化碳和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2分)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分) 滤纸条上黄绿色的叶绿素b色素带变窄或蓝绿色的叶绿素a色素带变宽,或二者同时发生(2分)
    【解析】(1)从图1中可知类囊体腔中的H+顺浓度借助B载体蛋白进入叶绿体基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当H+通过B载体蛋白(ATP合成酶)时可以催化ATP合成,因此结构B除运输功能外,同时还具有ATP合成酶活性。(2)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那么将其移40℃环境中培养后,由于不能确定40 ℃环境中二者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大小,所以不能判断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的关系。在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绿体吸收、利用了线粒体产生和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所以两种植物细胞间CO2浓度均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3)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作为植物光能利用率的判断指标,经研究发现,高温可降低植物的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应是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或叶绿素a的含量升高,可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验证该结论,预期现象是滤纸条上黄绿色的叶绿素b色素带变窄或蓝绿色的叶绿素a色素带变宽,或二者同时发生。
    30.【答案】(9分)
    (1)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2分)
    (2)不是(1分) 脑干(2分)
    (3)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滞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
    的释放量(2分) 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2分)
    【解析】(1)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机体为了维持体温恒定,需要增加散热,散热的主要途径有皮肤内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蒸发散热。(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故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这不是非条件反射。人体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3)由题可知使用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神经递质释放会减少。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使其产生兴奋释放神经递质,而为得出结论Ca2+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实验组应为对经Ca2+阻滞剂处理的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释放量,若结果是实验组神经递质释放量比对照组少,则说明Ca2+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31.【答案】(8分)
    (1)捕食(1分) 负反馈调节(1分)
    (2)土壤中微生物能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和CO2),被植物利用(2分)
    (3)分解者(1分) 产品输出和为蚯蚓提供食物(1分)
    (4)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2分)
    【解析】(1)天敌与作物害虫间存在捕食关系。自然条件下,天敌与害虫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天敌的数量会随着害虫数量的变化而波动,该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调节能力。(2)土壤中微生物能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和CO2),被植物利用。(3)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能将秸秆等中的有机物分解,还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用菌,并为蚯蚓提供食物。(4)该生态农业体系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作肥料,就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
    32.【答案】(12分)
    (1)(2分)
    (2)9:3:3:1(1分) 雄性(1分) 9/16(2分)
    (3)实验方案:灰身长翅(BBAA)果蝇和黑身短翅(bbaa)果蝇杂交,得F,让F,果蝇测交(灰身长翅(BBAA)果蝇和黑身短翅(bbaa)果蝇杂交,得F1,让F1雌雄果蝇杂交)(3分)
    实验结论: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1:
    1:1: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9:3: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3分)
    【解析】(1)根据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和纯合短翅白眼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有长翅红眼雌雄果蝇(长翅红眼雄果蝇AaXRY和长翅红眼雌果蝇AaXRXr),可知亲代纯合长翅红眼是雌果蝇(AAXRXR),纯合短翅白眼是雄果蝇(aaXrY),据此绘制遗传图解(实验建模)。

    (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和纯合短翅白眼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F2中表现型(不考虑性别)及比例为红眼长翅;红眼短翅:白眼长翅;白眼短翅=9:3:3:1,其中长翅红眼果蝇的比例为9/16,F2中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3)灰身长翅(BBAA)果蝇和黑身短翅(bbaa)果蝇杂交,得F1,让F1果蝇测交。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的结果应为灰身长翅︰黑身短翅=1:1;若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1:1:1:1。
    37.【答案】(15分)
    (1)碳源(2分) 能源(能量)(2分) 抑制细菌等杂菌生长(2分)
    (2)检测培养灭菌是否彻底(2分)
    (3)将组织块放置于等量的无菌水中浸泡2 min,后用镊子夹出置于倒好的PDA平板上(3分)
    (4)0.5%苦参碱的抑菌效果与40%福美砷相当(或略好)(2分) 苦参碱是植物源杀虫剂无残留不会污染环境,而福美砷是化学农药,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等(2分)
    【解析】(1)葡萄糖作为糖类,在培养基中为真菌提供碳源和能源。链霉素起选择作用,能抑制细菌等杂菌的生长。(2)将培养基灭菌后培养,做空白对照,用于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3)根据题干,对照组C组是用以与A、B两组对照,以得出0.5%苦参碱、40%福美砷药液对真菌的抑制率,故根据对A、B组的处理,对对照的C组的处理是将组织块放置于等量的无菌水中浸泡2min,后用镊子夹出置于倒好的PDA平板上。(4)根据数据可知,用0.5%苦参碱的A组中对真菌的抑制率比B组略好;且题干中提到,苦参碱是从植物体内提取的植物源杀虫剂,无残留不会污染环境,而福美砷药液是化学农药,含有砷,若长期使用福美砷药液,会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使病菌产生抗药性等,故选择使用0.5%苦参碱防治苹果干腐病。
    38.【答案】(15分)
    (1)抗生素抗性基因(或标记基因)(2分)
    含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2分)
    (2)抗原决定(2分)
    (3)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2分) 进行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处理(2分)
    (4)不具有(2分) 线粒体中的基因一般通过细胞质传递给后代,而克隆小牛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普通奶牛(3分)
    【解析】(1)质粒中插入抗生素抗性基因以便于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插入含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的DNA序列,用限制酶切割后可产生与外源基因相同的末端,便于连接特定的外源DNA片段。(2)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抑制或去除抗原决定基因,使抗原无法合成而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再结合克隆技术,可获得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3)胚胎移植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其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哺乳动物发情排卵后,不管是否妊娠,在一段时间内,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胚胎移植前对供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其产生与受体母牛相同的生理环境;对供体母牛超数排卵处理可获得多枚胚胎,经移植可得到多个后代,使供体生产下的后代数是自然繁殖的十几倍到几十倍。(4)若供体高产奶牛的产奶量高是因为细胞中线粒体发达,则获得的克隆小牛成年后不具有这一优良性。由于线粒体中的基因一般通过细胞质传递给后代,而克隆小牛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普通奶牛,线粒体不发达,产奶量不高。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