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7 北师大必修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7 北师大必修101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7 北师大必修102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7 北师大必修1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教版必修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共10页。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教学分析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元素、集合的含义,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抽象、概括等.

    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本小节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建议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进行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在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交流学习概念后的认识;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问题,再由教师给出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处理集合问题时,根据需要,及时提示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述.

    三维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学生到操场集合进行军训.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

    思路2.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自己举的例子.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请我们班的全体女生起立!接下来问:“咱班的所有女生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

    ②下面请班上身高在1.75以上的男生起立!他们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

    ③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构成集合,比如新华字典里所有的汉字可以构成一个集合等等.那么,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呢?请你给出集合的含义.

    ④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⑦问题⑥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⑧由实数1、2、3、1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⑨问题⑧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⑩由实数1、2、3组成的集合记为M,由实数3、1、2组成的集合记为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

    讨论结果:

    ①能.

    ②能.

    ③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那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④a是集合A的元素,b不是集合A的元素.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⑤能,是珠穆朗玛峰.

    ⑥不能.

    ⑦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即任何一个元素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这个集合中,这就是集合的确定性.

    ⑧3个.

    ⑨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这就是集合的互异性.

    ⑩集合M和N相同.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可以发现: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提出问题

    阅读课本P3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快速写出常见数集的记号.

    活动: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指定学生展示结果.学生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后,教师强调:通常情况下,大写的英文字母N、Z、Q、R不能再表示其他的集合,这是专用集合表示符号,类似于110、119等专用电话号码一样.以后,我们会经常用到这些常见的数集,要求熟练掌握.

    讨论结果:

    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N*或N+: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N内排除0的集合);

    Z: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Q: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R: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提出问题

    ①前面所说的集合是如何表示的?

    ②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除字母表示法和自然语言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集合?

    ③集合共有几种表示法?

    活动:①学生回顾所学的集合并作出总结.教师提示可以用字母或自然语言来表示.

    ②教师可以举例帮助引导:

    例如,24的所有正约数构成的集合,把24的所有正约数写在大括号“{}”内,即写出为{1,2,3,4,6,8,12,24}的形式,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是列举法.注意:大括号不能缺失;有些集合所含元素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1,2,3,…,100},自然数集N:{0,1,2,3,4,…,n,…};区分a与{a}:{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a表示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次序;相同的元素不能出现两次.

    又例如,不等式x-3>2的解集,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有无数个,不适合用列举法表示.可以表示为{x∈R|x-3>2}或{x|x-3>2},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是描述法.

    ③让学生思考总结已经学习了的集合表示法.

    讨论结果:

    ①方法一(字母表示法):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集合,例如常见的数集N、Q,所有的正方形组成的集合记为A等等;

    方法二(自然语言):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出的集合,例如“所有的正方形”组成的集合等等.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全部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其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这种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注: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写成列举法的形式,只是去掉竖线和元素代表符号,例如: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

    ③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四种方法:字母表示法、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

    应用示例

    思路1(温小平提出)

    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

    A.大于6的所有整数                B.高中数学的所有难题

    C.被3除余2的所有整数            D.函数y=图象上所有的点

    活动:学生先思考、讨论集合元素的性质,教师指导学生此类选择题要逐项判断.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在选项A、C、D中的元素符合集合的确定性;而选项B中,难题没有标准,不符合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不能构成集合.

    答案:B

    变式训练

    1.下列条件能形成集合的是(    )

    A.充分小的负数全体                 B.爱好足球的人

    C.中国的富翁                       D.某公司的全体员工

    答案:D

    2.2007浙江宁波高三第一次“十校联考”,理1

    在数集{2x,x2-x}中,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实数x的取值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则2x≠x2-x,解得x≠0且x≠3,∴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x|x<0或0<x<3或x>3}.

    答案:{x|x<0或0<x<3或x>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含义和元素的性质.当所指的对象非常明确时就能构成集合,若元素不明确,没有判断的标准就不能构成集合.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活动: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列举法的形式,展示解答过程.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及时加以纠正.利用相关的知识先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再把元素写入大括号“{}”内,并用逗号隔开.所给的集合均是用自然语言给出的.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方面:

    (1)自然数中包含零;

    (2)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公式法和分解因式法,方程x2=x的根是x=0,x=1;

    (3)除去1和本身外没有其他约数的正整数是质数,1~20以内的所有质数是2、3、5、7、11、13、17、19.

    (1)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

    A={0,1,2,3,4,5,6,7,8,9}.

    (2)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

    A={0,1}.

    (3)设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为C,那么

    C={2,3,5,7,11,13,17,1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表示法中的列举法.通过本题可以体会利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和严谨性,以后我们尽量用集合来表示数学内容.

    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较少时,通常选择列举法表示,其特点是非常显明地表示出了集合中的元素,是常用的表示法;

    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步骤:(1)用字母表示集合;(2)明确集合中的元素;(3)把集合中所有元素写在大括号“{}”内,并写成A={……}的形式.

    变式训练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绝对值等于8的数的集合A;

    (2)所有绝对值小于8的整数的集合B.

    答案:(1)A={-8,8};

    (2)B={-7,-6,-5,-4,-3,-2,-1,0,1,2,3,4,5,6,7}.

    3.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活动:先让学生回顾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步骤,思考描述法的形式,再找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过程.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用数学符号表示集合元素的特征.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用数学符号可以表示为10<x<20,x∈Z.(重点引导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作为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找到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并把共同特征用数学符号来表达,然后写在大括号“{}”内,在大括号内先写上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在(1)中利用条件中现有元素代表符号x,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就是满足方程x2-2=0.

    在(2)的条件中没有元素代表符号,故要先设出,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即可;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有两个:一是大于10小于20(用不等式表示),二是整数(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符号“∈”来表示).

    解:(1)设方程x2-2=0的实根为x,它满足条件x2-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

    A={x∈R|x2-2=0}.

    方程x2-2=0的两个实数根为,,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

    A={,}.

    (2)设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为x,它满足条件x∈Z,且10<x<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

    B={x∈Z|10<x<20}.

    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有11,12,13,14,15,16,17,18,19,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

    B={11,12,13,14,15,16,17,18,19}.

    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步骤:(1)用字母分别表示集合和元素;(2)用数学符号表达集合元素的共同特征;(3)在大括号内先写上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写成A={…|…}的形式.描述法适合表示有无数个元素的集合.

    注意:当集合中的元素个数较少时,通常用列举法表示,否则用描述法表示.

    思路2(徐昌荣提出)

    1.(1)A={1,3},判断元素3,5和集合A的关系,并用符号表示.

    (2)所有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为集合?

    (3)A={2,2,4}表示是否准确?

    (4)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同一集合?

    活动:如果学生没有解题思路,让学生思考以下知识: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其符号表示;

    (2)集合元素的性质;

    (3)两个集合相同的定义.

    解:(1)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知3属于集合A,即3∈A,5不属于集合A,即5A.

    (2)由于素质好的人标准不可量化,不符合集合元素的确定性,故A不能表示为集合.

    (3)表示不准确,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应表示为A={2,4}.

    (4)因其元素相同,A与B表示同一集合.

    变式训练

    1.数集{3,x,x2-2x}中,实数x满足什么条件?

    解:集合元素的特征说明{3,x,x2-2x}中元素应满足

    也就是即满足x≠-1,0,3.

    2.方程ax2+5x+c=0的解集是{,},则a=________,c=_______.

    分析:方程ax2+5x+c=0的解集是{,},那么是方程的两根,

    即有那么a=-6,c=-1.

    答案:6  -1

    3.集合A中的元素由关于x的方程kx2-3x+2=0的解构成,其中k∈R,若A中仅有一个元素,求k的值.

    解:由于A中元素是关于x的方程kx2-3x+2=0(k∈R)的解,

    若k=0,则x=,知A中有一个元素,符合题设;

    若k≠0,则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当Δ=9-8k=0即k=时,kx2-3x+2=0有两相等的实数根,此时A中有一个元素.

    综上所述k=0或k=.

    4.2006山东高考,理1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y),x∈A,y∈B},设集合A={0,1},B={2,3},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0             B.6             C.12             D.18

    分析:∵x∈A,∴x=0或x=1.

    当x=0,y∈B时,总有z=0;

    当x=1时,

    若x=1,y=2时,有z=6;当x=1,y=3时,有z=12.

    综上所得,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0+6+12=18.

    答案:D

    注意:①判断元素与此集合的关系时,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只需观察这个元素是否在集合中即可.用符号∈,表示,注意这两个符号的左边写元素,右边写集合,不能互换它们的位置,否则没有意义.

    ②如果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元素在集合中,那么这些元素就能构成集合,否则不能构成集合.

    ③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直接观察它们的元素是否完全相同,如果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就相等,否则不相等.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x2-9=0的解组成的集合;

    (4){15以内的质数};

    (5){x|Z,x∈Z}.

    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列举法的书写格式,并讨论各个集合中的元素.明确各个集合中的元素,写在大括号内即可.

    提示学生注意:

    (2)中满足条件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时,从第二个数起,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

    (4)中除去1和本身外没有其他的约数的正整数是质数;

    (5)中3-x是6的约数,6的约数有±1,±2,±3,±6.

    解:(1)满足题设条件小于5的正奇数有1、3,故用列举法表示为{1,3};

    (2)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有6、9、12,故用列举法表示为{6,9,12};

    (3)方程x2-9=0的解为-3、3,故用列举法表示为{-3,3};

    (4)15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故该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2,3,5,7,11,13};

    (5)满足Z的x有3-x=±1、±2、±3、±6,解之,得x=2、4、1、5、0、6、-3、9,故用列举法表示为{2,4,1,5,0,6,-3,9}.

    变式训练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x2-4的一次因式组成的集合;

    (2){y|y=-x2-2x+3,x∈R,y∈N};

    (3)方程x2+6x+9=0的解集;

    (4){20以内的质数};

    (5){(x,y)|x2+y2=1,x∈Z,y∈Z};

    (6){大于0小于3的整数};

    (7){x∈R|x2+5x-14=0};

    (8){(x,y)|x∈N且1≤x<4,y-2x=0};

    (9){(x,y)|x+y=6,x∈N,y∈N}.

    思路分析: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关键是找出集合中的所有元素,要注意不重不漏,不计次序地用“,”隔开放在大括号内.

    解:(1)因x2-4=(x-2)(x+2),故符合题意的集合为{x-2,x+2};

    (2)y=-x2-2x+3=-(x+1)2+4,即y≤4.又y∈N,∴y=0、1、2、3、4,

    故{y|y=-x2-2x+3,x∈R,y∈N}={0,1,2,3,4};

    (3)由x2+6x+9=0得x1=x2=-3,∴方程x2+6x+9=0的解集为{-3};

    (4){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5)因x∈Z,y∈Z,则x=-1、0、1时,y=0、1、-1,

    那么{(x,y)|x2+y2=1,x∈Z,y∈Z}={(-1,0),(0,1),(0,-1),(1,0)};

    (6){大于0小于3的整数}={1,2};

    (7)因x2+5x-14=0的解为x1=-7,x2=2,则{x∈R|x2+5x-14=0}={-7,2};

    (8)当x∈N且1≤x<4时,x=1、2、3,此时y=2x,即y=2、4、6,

    那么{(x,y)|x∈N且1≤x<4,y-2x=0}={(1,2),(2,4),(3,6)};

    (9){(x,y)|x+y=6,x∈N,y∈N}={(0,6)(1,5),(2,4),(3,3),(4,2),(5,1),(6,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列举法表示.列举法适用于元素个数有限个并且较少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先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再把元素写在大括号内并用逗号隔开,相同的元素写成一个.

    3.用描述法分别表示下列集合:

    (1)二次函数y=x2图象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2)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大于6的点组成的集合;

    (3)不等式x-7<3的解集.

    活动:让学生思考用描述法的形式如何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如何表示数轴上的点?如何表示不等式的解?学生板书,教师在其他学生中间巡视,及时帮助思维遇到障碍的同学.必要时,教师可提示学生:

    (1)集合中的元素是点,它是坐标平面内的点,集合元素代表符号用有序实数对(x,y)来表示,其特征是满足y=x2;

    (2)集合中元素是点,而数轴上的点可以用其坐标表示,其坐标是一个实数,集合元素代表符号用x来表示,其特征是对应的实数绝对值大于6;

    (3)集合中的元素是实数,集合元素代表符号用x来表示,把不等式化为x<a的形式,则这些实数的特征是满足x<a.

    解:(1)二次函数y=x2上的点(x,y)的坐标满足y=x2,则

    二次函数y=x2图象上的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y)|y=x2};

    (2)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大于6的点组成的集合等于绝对值大于6的实数组成的集合,则

    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大于6的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R||x|>6};

    (3)不等式x-7<3的解是x<10,则

    不等式x-7<3的解集表示为{x|x<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描述法表示.描述法适用于元素个数是有限个并且较多或无限个的集合.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代表符号不能随便设,点集的元素代表符号是(x,y),数集的元素代表符号常用x.集合中元素的公共特征属性可以用文字直接表述,最好用数学符号表示,必须抓住其实质.

    变式训练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2x+y=5的解集;

    (2)小于10的所有非负整数的集合;

    (3)方程ax+by=0(ab≠0)的解;

    (4)数轴上离开原点的距离大于3的点的集合;

    (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Ⅱ、Ⅳ象限点的集合;

    (6)方程组的解的集合;

    (7){1,3,5,7,…};

    (8)x轴上所有点的集合;

    (9)非负偶数;

    (10)能被3整除的整数.

    解:(1){(x,y)|2x+y=5};

    (2){x|0≤x<10,x∈Z};

    (3){(x,y)|ax+by=0(ab≠0)};

    (4){x||x|>3};

    (5){(x,y)|xy<0};

    (6){(x,y)|};

    (7){x|x=2k-1,k∈N*};

    (8){(x,y)|x∈R,y=0};

    (9){x|x=2k,k∈N};

    (10){x|x=3k,k∈Z}.

    知能训练

    课本P5练习1、2.

    【补充练习】

    1.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1)数组1、3、5、7;

    (2)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3)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

    (4)所有直角三角形;

    (5)美国NBA的著名篮球明星;

    (6)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

    (7)所有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

    (8)中国男子足球队中技术很差的队员;

    (9)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答案:(1)(2)(3)(4)(6)(7)(9)能组成集合,(5)(8)不能组成集合.

    2.(口答)说出下面集合中的元素: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平方等于1的数};

    (3){15的正约数}.

    答案:(1)其元素为4,6,8,10;

    (2)其元素为-1,1;

    (3)其元素为1,3,5,15.

    3.用符号∈或填空:

    (1)1______N,0______N,-3______N,0.5______N,______N;

    (2)1______Z,0______Z,-3______Z,0.5______Z,______Z;

    (3)1______Q,0______Q,-3______Q,0.5______Q,______Q;

    (4)1______R,0______R,-3______R,0.5______R,______R.

    答案:

    (1)∈       

    (2)∈       

    (3)∈       

    (4)∈       

    4.判断正误:

    (1)所有属于N的元素都属于N*.                   (    )

    (2)所有属于N的元素都属于Z.                    (    )

    (3)所有不属于N*的数都不属于Z.                  (    )

    (4)所有不属于Q的实数都属于R.                  (    )

    (5)不属于N的数不能使方程4x=8成立.             (    )

    答案:(1)×  (2)√  (3)×  (4)√  (5)√

    5.分别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方程组的解集.

    解:的解为

    用描述法表示该集合为{(x,y)|};

    用列举法表示该集合为{(3,-7)}.

    拓展提升(赖林生提出)

    问题:集合A={x|x=a+b,a∈Z,b∈Z},判断下列元素x=0、与集合A之间的关系.

    活动:学生先思考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书写过程,将元素x化为a+2b的形式,再判断a、b是否为整数.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优点是突出显示了集合元素的特征,那么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集合时,转化为判断这个元素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特征即可.

    解:由于x=a+b,a∈Z,b∈Z,

    ∴当a=b=0时,x=0.∴0∈A.

    =+1=1+,

    当a=b=1时,a+b=1+,∴∈A.

    =+,

    当a=3,b=1时,a+b=+,而3Z,

    A.

    ∴0∈A,∈A,A.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描述法表示以及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1)集合的概念;(2)集合的表示法;(3)利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步骤.

    作业

    课本P11习题1.1A组2、3、4.

    设计感想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它也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由于集合的概念较难理解,因此设计时采用渐进式学习,而集合的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形式比较容易接受,在设计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同时通过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使学生自己体会到集合各种表示法的优缺点;针对不同问题,能选用合适集合表示法.在练习过程中熟练掌握集合语言与自然语言的转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监控,对学生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如集合常见表示法的写法,常见数集及其记法应直接给出,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混乱.对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我们教师的奋斗目标.

     

     

     

    相关教案

    2020-2021学年第1章 集合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章 集合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集合的概念,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的表示方式,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共7页。

    数学必修1第1章 集合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1第1章 集合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共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